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_宋桂杰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一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一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宋晔皓;李杰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6(0)22
【摘要】本文是对《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节地与室外环境"章节的解读。

文章介绍了章节撰写的背景、章节的框架结构以及部分条文与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依据4座建筑的既有数据对该章节进行了试评价。

试评价结果表明,该章节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科学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总页数】4页(P14-16)
【关键词】后评估;绿色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体系
【作者】宋晔皓;李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J], 李晓锋;冯莹莹;陈娜
2.《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J], 赵锂;王陈栋;尹
文超
3.《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J], 酒淼
4.《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五室内环境质量 [J], 杨建荣;张颖
5.《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解读之六运行管理 [J], 程大章;黄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使用后评价在校园更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使用后评价在校园更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使用后 评 价应用 于扬 州大 学路南 校 区的更 新规 划 , 立 了评价 模型 . 建
1 使 用 后评 价
使 用后 评价 ( o t c u a c v lain p s o c p n ye au t )主要是 对建 筑物 及环境 建 成并使 用 一段 时间后 , 用多 o 应 学科交 叉研 究 的方法 , 行 的一套 系统 、 格 的评 价 程序 和方 法 , 过 对设 计 的预期 目的与 实 际使 用 进 严 通 情 况 的 比较 , 出使用后 情 况 及 其 绩 效 ( efr n e . 评 价 的实 测 资 料 与 绩 效 标 准 进行 比较 、 得 p r ma c ) 将 o 判 断 , 面鉴定 设计 在多大 程度 上满 足 了使用 群体 的需 求 ; 全 相关 反 馈信息 作 为基 础资 料经认 可后 作为 设
2 应 用 实 例
2 1 实 例 选 择 .
扬州大 学路 南校 区 ( 图 1 位 于扬 州市西 南 , 临省级 公路 , 接古 运 河 , 园风 景 秀丽 . 区基 见 ) 北 南 校 校
础现 状较好 , 园 占地 约 2 m 校 0h ,在校学 生数 30 0余人 ,总建筑 面积 6 0 左右 .校 区 内现有 0 00 0m。
8 0
扬州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1 卷 2
水利科 学 与工 程学 院 、 建筑 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境科 学 与工 环 程学 院等 3 工科 类学 院 , 院背景 相似 ,因此 选 择该 校 区 个 学
调 研和分 析 的差异 性较小 .
2 2 数 据 采 集 . 本 研 究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正 确 分 析 校 园 空 间 环 境 各 组 成 因

基于恢复性环境的大学校园研究进展

基于恢复性环境的大学校园研究进展

基于恢复性环境的大学校园研究进展19 世纪末,奥姆斯特德[1]首次提出自然对身心有益的理论。

1983 年,卡普兰夫妇提出“恢复性环境”及注意力恢复理论,指导了大量该领域的研究。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公园等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有益[2],包括注意力的恢复[3],压力的缓解等[4],高校校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感受也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5]。

国内关于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受国外前人影响较大,起步较晚且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城市绿地如城市公园等绿色环境,关于高校校园绿地的恢复性研究较少。

校园景观建设常忽略绿地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许多校园绿地空间设计仅做绿化处理而没有细节设计;忽略建筑环境包括教室、宿舍等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

从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特点出发,总结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恢复效益,可为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1 国内外大学校园空间环境发展演变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大学,校园空间为封闭的修道院院落式布局[6],影响了剑桥、哈佛等大学的形态模式。

近代大学发展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开放式校园布局,如1817 年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注重人、建筑、自然的有机结合,其开放的校园氛围影响了国内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的校园建设[6]。

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出现于奴隶制时期。

西汉设太学,明清称国子监,形成以孔庙为中心、庭院有园林的多重合院布局。

此外,书院建造深受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熏陶,注重环境和空间意境的营造,形成书院园林。

其选址考究,常坐落于清静的山林[7],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中,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东南。

近代国内大学具中式风格的自然式、庭院式的校园环境,也有中轴式、中心式和独立式的西方校园模式[8]。

当代的大学校园,为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重视校园建设,许多优秀的校园设计不断涌现,如深圳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早已从景观美学视角的设计转变为:注重校园整体设计、具有良好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畅、景观优美、人与环境和谐、强调当地的地域文化及校园文化特点,以人为本、关注师生使用需求和健康的当代校园设计。

校园环境育人策略

校园环境育人策略

校园环境育人策略发布时间:2021-11-24T07:06:00.85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总第380期作者:王珲宋岩[导读] 还配备了相应的文字解释和甲骨文,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品质的教育。

——基于古现中心小学个案的研究◆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古现中心小学264006小学校园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校园环境的创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定的约束。

另外,校园环境的创设能够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近年来,古现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小学校园环境的创设,通过多年来不断地改善,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并通过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环境创设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德才兼备的人可以称之为优品,无德无才的人可以称之为废品,有德无才的人可以称之为庸品,有才无德的人可以称之为危险品。

这句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将这样的思想观念灌输其中。

在建设校园环境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通过直观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一,校园的花草树木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蕴含一定的寓意,例如,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象征着坚韧不拔与不畏严寒的梅花、象征着正直的松树等,学校可以通过这些花草树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

第二,学校校园环境创设中融入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壁画或是雕塑,便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校园环境的创设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观赏,而是应该通过观赏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进行一些思考、学到一些知识、悟出一些道理。

古现中心小学在校园内竖立了一个雕塑,并在雕塑上写上了学校的校训,还配备了相应的文字解释和甲骨文,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品质的教育。

城市小学校园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现状综述

城市小学校园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现状综述

城市小学校园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现状综述作者:谢朝楠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现今正值我国城市化建设热潮,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小学建设从之前粗放型转为集约化设计,但其建成使用效果如何便需使用后评价这一方法对其进行检验,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对既有研究做出综述,希望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战略下,小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第一阶段,其建设发展理应受到格外重视。

但现阶段我国小学校园建设设计水平和相关规划理论研究水平仍处于较为落后状态。

特别是在中国大建设背景下、当前学校空间建设热潮中,其规划设计普遍存在未因地制宜,规模偏大等现象;建筑设计多存在缺乏特色,重形式、轻功能等问题;多数建设内容与《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的相关要求有所差距。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与教育模式的转变,这都对以往小学校园的建设思路、建设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1]。

现有城市小学校园建设在规模、功能、数量等各方面都亟需提高并改善以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运用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通过一定研究可及时了解小孩喜欢的空间类型与特征,使得当前小学建设的潜在问题和新的使用问题及时解决,且为小学建筑或环境规划设计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促进我国教育建筑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之前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后续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既有城市小学校园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的研究现状综述西方国家对于校园规划使用后评价的研究通常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来分析例如校园交通等具体问题,尚缺乏系统的校园规划使用后评价研究。

目前国内在小学使用后评价的研究处于基础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关注点较为分散。

相关既有研究如下:(一)既有研究的范围1、针对单一学校单一主题做个案研究,如简凤莲(2003)年在对国小校园空间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现阶段该校园所呈现出的空间使用状态和最初规划设计时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使用者需求的了解,提供学校未來改善学校设施的建议;杨晓川(2014)以常州天合国际学校为研究对象,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建立校园环境评价因子,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校园改进的策略建议。

2024年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总结(2篇)

2024年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总结(2篇)

2024年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和完善。

作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场所,大学校园环境的舒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面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学校注重绿色环保,加强了校园绿化建设。

学校在校园内新建了多处花坛和绿地,增加了植物的种植密度,提高了校园绿化率。

此外,学校还在校园周边植树造林,建设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园。

这些措施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改善和升级。

学校投资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实验室,配备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实验条件,还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此外,学校还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学生们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学习和思考空间。

再次,学校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承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吸引了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前来讲学。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各类艺术展览和演出,丰富了师生们的文化生活。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一支文学社团和摄影社团,给爱好文学和摄影的学生提供了发挥才华的平台。

这些活动和社团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重视校园的安全和卫生管理。

学校配备了专业的保安力量,加强了对校园的巡逻和安全检查。

同时,学校还设置了多个监控探头,保护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在卫生管理方面,学校加大了对教学楼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力度,保持了校园的整洁和干净。

这些措施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和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锻炼机会。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竞赛。

从体验低碳建筑到绿色校园规划——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规划设计实践与反思

从体验低碳建筑到绿色校园规划——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规划设计实践与反思

从体验低碳建筑到绿色校园规划——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规划设计实践与反思宋桂杰;王军;张洪俊【摘要】随着大学办学规模和开放性的不断扩大,校园使用者对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校园已渐渐成为能源消耗聚集区.同时,绿色能源技术从单项发展到系统集成;建筑实践也从单体转向整体群落.以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为例,优先考虑区域的气候特点,运用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策略.从体验低碳建筑开始,延伸至绿色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实践,并通过对近3年建筑能耗部分数据进行提取、统计、分析,提出校园绿色系统的设计理念.【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体验;被动式设计;主动式技术;校园绿色系统【作者】宋桂杰;王军;张洪俊【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安全战略下的青藏高原聚落重构与绿色社区营建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3784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农业转型期西北旱作区乡村聚落形态演进机制及营造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20841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江苏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0SJB790036)・截止2012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数约2537万人,大学校舍建筑面积约61807万m2[1]。

校园已逐渐成为新的能源消耗聚集区。

同时,绿色建筑领域发展趋势越来越快,研究实践已经从一般绿色建筑延伸到特定用途的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研究转向园区研究;绿色能源技术的运用已从单项技术发展为使用系统集成技术阶段①。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与同纬度的夏热冬冷地区相比,夏热冬冷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1020mm,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极端高温40.7℃,夏季需要降温;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0℃~10℃,日平均气温小于5℃的天数接近90天,冬季没有供暖室内很不舒服。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括号内的数字为期数,不含括号的数字为页数)ʀ图书馆与黄河文化黄河文献的保护与利用李景文(8):2保护㊁传承㊁弘扬黄河文化图书馆的作为与担当㊀㊀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马艳霞(8):5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㊀㊀ 王㊀平㊀李扬扬㊀张宝莹(8):8基于黄河文化传承的馆藏中原家谱研究谢琳惠(9):2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之黄河中医药文化㊀㊀ 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雷天锋㊀王艳敏(9):4弘扬黄河文化㊀创新服务模式㊀㊀ 以黄河交通学院图书馆为例刘靖雯(9):7四库系列丛书所收黄河著述考论段志鹏(10):2黄河文化视域下的元代开封题材杂剧整理王佳琦(10):6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文献综述宋柯柯(12):135ʀ图情人物扎根中原大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㊀㊀ 郑州图书馆李红岩馆长访谈实录㊀㊀ 李娜娜㊀王艳贞㊀孙明伟㊀肖先沛(11):2ʀ阅读推广微阅读时代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之困境㊀㊀ 基于人文价值与技术价值视角陈艳冬(1):2基于馆社合作的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分析∗柳㊀军(1):4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概念㊁方式和特点∗段昌华(2):2同读类 阅读推广选择书目的范式研究李以超(2):5基于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彭㊀薇(3):2全民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决定因素及策略研究㊀㊀ 马慧萍(4):2 互联网+ 时代抚州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许邦莲㊀李雪萍㊀李晓妍(4):4基于智慧技术的阅读推广创新模式分析李㊀婷(5):2新时期基层图书馆如何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方法探析㊀㊀ 贺秋艳(6):2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杨㊀娜㊀李翠翠(6):5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儿童阅读推广㊀㊀ 以东莞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为例熊剑锐(6):8边走边读活动对全民阅读工作的促进研究㊀㊀ 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荣㊀嘉(7):2基于情景感知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王㊀尧(9):11儿童本位理念下的绘本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长春市图书馆为例王春雨(10):11基于服务育人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王家莲㊀成爱萍(11):7阅读推广视角下的图书采访策略研究㊀㊀ 以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为例刘㊀莉(11):11数字媒介阅读环境下的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研究∗㊀㊀ 刘㊀敏(12):2 馆员+专业教师 阅读推广模式探索∗陈㊀靖㊀彭㊀丽(12):5阅读推广对全民素养提升的作用及途径探析孙金星(12):9剖析 零借阅读者 现象探析未来阅读推广方向∗㊀㊀ 王丽宏㊀陈其康㊀许东亮㊀周承东(12):12ʀ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㊀㊀ 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郝丽梅(1):7论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符佳佳(1):9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热点变迁(1951 2017)㊀㊀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辛㊀娜(1):12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分析㊀㊀ 以信息产业竞争力为例张艳华(1):16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探索㊀㊀ 以天津图书馆VR体验服务为例刘文宁(1):19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㊀㊀ 侯露露(1):22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品牌构建及展望㊀㊀ 以河南省图书馆 豫图讲坛 为例李欣悦(1):25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效能提升研究㊀㊀ 刘骁斌(1):28公共图书馆推进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对策分析吴振梅(1):30省级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探析张利平(2):7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研究游晓丹(2):10公共图书馆少儿暑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探究㊀㊀ 以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为例张学福(2):13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㊀㊀ 黄婷婷(2):17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邓㊀丹(2):19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及闭架保存本书库管理的研究㊀㊀ 刘㊀佳(2):22 以评促建 视角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㊀㊀ 王昕晗(2):25 阅读+ 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王㊀斐(2):28大数据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探析㊀㊀ 徐凡清(2):30公共图书馆年报编撰的实践与探索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陆应球(3):4浅论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服务的推广模式㊀㊀ 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徐冠申(3):6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活动开展思考郑之敏(3):9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探析安㊀娜(3):12基于传播学原理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策划㊀㊀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蒋露娟(3):14智库理念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探析㊀㊀ 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高萩蘋(3):16公共图书馆地方性法规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梁静涛(3):19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莫怡丹(3):23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新思考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郭㊀瑛(3):26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建设研究㊀㊀ 肖荻昱(4):7公共图书馆与书香城市建设㊀㊀ 以洛阳市图书馆为例张小雅(4):11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㊀㊀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引领转变董㊀乐(4):13Ⅰ㊀面向城市社区阅读推广的公共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研究㊀㊀ 叶㊀卿(4):16探析 互联网+ 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㊀㊀ 傅桂玉(4):19公共图书馆少儿绘本阅读服务策略研究顾苇苇(4):21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策略研究㊀㊀ 孙㊀磊(4):23用户需求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性探究吴小吕(4):25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公共图书馆咨询服务发展举措分析㊀㊀ 熊㊀卿(4):28当前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的问题与措施分析任金凤(4):30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林金瑞(5):4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研究∗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侯㊀琳(5):6以小区书屋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终端模式研究㊀㊀ 以厦门市湖里区小区书屋建设为例尤艺成(5):19精准服务: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咨询台功能解析㊀㊀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李云海㊀宋㊀文(5):12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新思考冯贞翔(5):15主题分馆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新路径∗㊀㊀ 杨㊀琳(5):17公共图书馆自建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㊀㊀ 周怡悦㊀郭晓雨(5):20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崔㊀娜(5):23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研究蒋㊀琦(5):25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研究李卫芳(5):27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优化策略潘㊀莉(5):30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呈现周㊀波(5):32公共图书馆共享书吧的推广研究㊀㊀ 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何敏霞(5):34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工作探究㊀㊀ 以西平县图书馆为例张㊀敏(5):38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品质提升之道㊀㊀ 以信阳市公共图书馆为例桂㊀铭(6):12从 互联网+ 到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李㊀芗(6):14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探析㊀㊀ 基于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的视角郭彩萍(6):17中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权利法制化建设比较∗邓㊀超㊀黄国华㊀余㊀眈㊀夏汉群(6):19关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文创产业的思考王艳贞(6):22法人治理结构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管理优化研究㊀㊀ 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陈㊀莉(6):25从 悦读 到 乐读㊀㊀ 媒体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机制研究㊀㊀ 孙㊀丹(6):28公共图书馆科普数字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㊀㊀ 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石㊀强(6):31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与启示王月堂(6):34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借阅服务的开展与实践㊀㊀ 以中小型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例陈㊀伟(6):36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路分析付少杰(6):39公共图书馆参与的全民健康信息的知识组织模式研究李小红(6):41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孙丽滨(6):43试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谢㊀斌(6):45论新理念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华㊀婧(7):4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服务探讨殷宏淼(7):7公共图书馆阅读趣缘网络构建研究∗㊀㊀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张振康㊀王永菲(7):10项目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研究∗㊀㊀ 魏秀杰(7):13公共图书馆与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田贵兴(7):16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探讨∗㊀㊀ 以雷州市图书馆为例栾玉华(7):20公共图书馆民国连环画保护调查与分析王㊀芳(7):23我国公共图书馆新型营销模式研究刘冠阳(7):26浅析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老龄化万伟伟(7):28基于创新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邵文英(7):31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创意绘画DIY活动的创新实践㊀㊀ 金㊀华(7):33国外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推广服务实践与启示㊀㊀ 陈㊀艳(7):35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㊀㊀ 陈丽娟(7):38公共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策略分析曹恒明(7):40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创新研究肖智凯(7):42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控制对策研究∗㊀㊀ 以天津地区为例寿建琪㊀鲁雪梅(7):44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管理㊀㊀ 以南丰县图书馆为例李秀华㊀张舒烨(7):47总分馆制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周龙军(7):51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杨荔雯(8):17公共图书馆开展玩具服务的实践与思考∗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小河马玩具馆为例刘㊀璐(8):20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模式探析∗㊀㊀ 以鞍山市图书馆为例王丽芹(8):23论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发展现状∗㊀㊀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陈㊀莹(8):26基于网络直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济南市图书馆 交享阅 书房领读人行动为例㊀㊀ 侯小斐(8):28探析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陈㊀思㊀王春玲(8):31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㊀㊀ 基于城乡少儿的比较分析曾静灵(8):34长三角地区省级㊁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探究∗㊀㊀ 马㊀骥㊀汪㊀然㊀陆㊀渊(9):14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㊀㊀ 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付静静(9):17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处置探索∗㊀㊀ 以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张若兰㊀颜运梅(9):20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夏超群(9):23图书馆+ 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延伸服务研究㊀㊀ 曹晓晓(9):26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㊀㊀ 王㊀烨(9):28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数字阅读App的应用研究戴㊀明(9):31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变化及对策探析毛㊀哲(9):33网络环境下生态管理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张佰超(9):36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㊀㊀ 以天津市中小学生 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系列活动为例㊀㊀ 张纳新(9):38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及启示杨白柳(10):14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何晓艺(10):17基于智库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优化研究㊀㊀ 王㊀斌(10):19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探讨㊀㊀ 仝莉秀(10):21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㊀㊀ 以广州为例周㊀远(10):23市级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思考和研究马㊀玲(10):26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讲座改革探索赵晓丹(10):28Ⅱ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创新路径研究杨㊀威(10):30 微信公众号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探究㊀㊀ 李东红(10):3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邱洋城(10):35 社交媒体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研究㊀㊀ 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泊雪莲(10):37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㊀㊀ 以东营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例韩㊀冰(10):40 公共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推广服务研究李小幸(10):42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特色服务的立体化嵌入研究㊀㊀ 以郑州图书馆为例王海英(11):13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 龙江讲坛 为例邢㊀雪(11):17 国内公共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舆情监测运用研究∗㊀㊀ 张㊀伟㊀刘㊀怡㊀巫朝滨㊀汤子君(11):20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研究∗㊀㊀ 周雪芹(11):26基于精准扶贫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研究封丽萍(11):29 公共图书馆阅读创新推广服务贾竹青(11):31 5G 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刘㊀阳(11):33 公共图书馆专业岗位志愿者的长效管理探析张秘密(11):36 大数据时代加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研究㊀㊀ 赵毅菲(11):40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优化研究∗㊀㊀ 以惠州地区为例周琼芳(11):42 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推广服务障碍及其发展策略㊀㊀ 顾运婕(12):15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徐蕾江㊀潘文佳(12):18 基于抖音App 的公共图书馆营销路径研究张㊀鹏(12):21 面向精准阅读的公共图书馆 馆店合作 模式研究㊀㊀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朱华赠(12):24 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创新路径探究∗㊀㊀ 基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发展比较的思考㊀㊀ 王㊀欢(12):27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游的探索与实践㊀㊀ 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刘㊀霞(12):30 浅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㊀㊀ 杜露露(12):33公共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渠道苏㊀萦(12):35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吴敏卿(12):37基于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 X +1 服务模式应用分析㊀㊀ 郭明红(12):39公共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推广研究∗欧艳艳(12):42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4R 营销策略的应用分析㊀㊀ 孙静静(12):44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王雅丽(12):47 基于文旅融合环境的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空间提升探究∗㊀㊀ 张潇雨(12):50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服务促进全民阅读的策略探究㊀㊀ 罗㊀佳(12):53ʀ高校图书馆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张建清(1):32 阅读疗法在郑州大学图书馆的推广应用陈傲杰(1):34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真人图书阅读的精细化管理研究㊀㊀ 宗桂珍㊀常㊀青(1):37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考㊀㊀ 刘航希(1):40高职院校图书馆项目导向式文化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滕㊀雪(1):42大学生阅读文化现状调查㊀㊀ 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㊀㊀ 白清礼㊀刘婧涵㊀刘嘉莹㊀马一心㊀张碧俊(1):45 双创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李㊀通㊀崔伟娟㊀黄文浩(1):48基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㊀㊀ 陈晓彬(1):50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统计与评估服务体系构建∗㊀㊀ 李㊀强(1):5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㊀㊀ 于丽丽(1):56高校图书馆能动型学习空间建设研究楚玉华(1):59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体制与服务创新研究寸淑梅(1):61 河南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㊀㊀ 以2014年至2018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为依据㊀㊀ 李化祥(1):63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王志睿(1):67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几点思考邱庆蓉(1):69 双创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模式创新之探索∗㊀㊀ 陈巧莲(1):71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晓莉(1):74 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调查与分析㊀㊀ 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成永娟(1):77 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中的应用王㊀伟(2):33 基于需求培育的高校图书馆新生服务活动分析与拓展研究㊀㊀ 以42所 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2017年图书馆新生服务活动为例㊀㊀ 田㊀静(2):35以单向街图书馆为蓝本的高校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㊀㊀ 桂晶晶㊀谢桂兰㊀蒋㊀翥(2):37高校图书馆到馆率的现状分析与思考∗㊀㊀ 向㊀荣㊀董春南㊀陈㊀辉㊀凌总成(2):40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研究㊀㊀ 张㊀磊(2):42数字学术视域下国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案例分析及启示㊀㊀ 陈芳璇(2):44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与创新应用宁俊霞(2):46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㊀㊀ 以我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例梁国华(2):49 图书馆慕课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王㊀南(2):52 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调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㊀㊀ 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马㊀波㊀黄轶泽(3):31 精准采购策略研究∗㊀㊀ 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张春燕(3):34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建馆和创新服务实践∗㊀㊀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殷㊀洁(3):37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优化配置㊀㊀ 以理工类高校图书馆为例杨㊀敏(3):40 基于读者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㊀㊀ 王㊀晗(3):42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问题分析及对策连艳英(3):46 基于知识库的高校新型科研智库建设与服务研究马艳芳(3):49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实践㊀㊀ 以 好书有约 品牌活动为例郭楚晗(3):51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塑造策略分析㊀㊀ 罗桂莲(3):54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㊀㊀ 张㊀晴㊀丁春梅(3):57基于PDCA 理论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张志爽(3):59 创新素养培育目标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研究∗㊀㊀ 王㊀燕(4):33Ⅲ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㊀从信息素质教育到创新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㊀㊀ 兰㊀冰(4):36 双一流 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策略∗㊀㊀ 李利娟(4):39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建设现状研究㊀㊀ 基于河南省53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调研㊀㊀ 余㊀乐(4):42面向城市社区阅读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㊀㊀ 王露莹(4):46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探讨李金建(4):49 高校改善图书馆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邵安华(4):52 高校图书馆读书会对促进深阅读的推动作用分析崔东明(4):54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分析李㊀兰(4):56 创客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实现路径探究王亚莉(4):59 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设及启示陈㊀昇(5):40 我国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策略探析梁㊀晨(5):43 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措施研究李㊀鹏㊀郭㊀瑱(5):45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实效性研究∗㊀㊀ 基于AHP -FCE 模型的量化分析李心蕊(5):48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四级资源体系构建研究㊀㊀ 王秀红㊀秦艳辉(5):53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研究∗㊀㊀ 以中原工学院为例陶海柱(5):56 高校图书馆服务 一带一路 战略角色定位∗张凤云(5):59 业务外包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质量的控制研究常浩丽(5):62 国内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反思∗刘㊀方(5):64 高校图书馆资源典藏规则初探㊀㊀ 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高㊀冕(5):67 基于移动阅读的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服务模式探究∗㊀㊀ 张㊀琪(5):69对高校图书馆馆藏现状和数据的统计研究张晓莉(5):72 美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唐美灵㊀杨㊀敏(6):48 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SWOT 分析谭含玉(6):50 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探析∗吴钗芸(6):53 高校图书馆扶贫理论与实践:回顾与展望江㊀淼(6):56 高校阅读推广人与阅读推广服务探究㊀㊀ 李绍锋㊀王玉香㊀李㊀蓉㊀宫庆艳㊀(6):59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构㊀㊀ 建吕颖(6):61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SWOT 分析及策略研究张文萍(6):64 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杨㊀忠(6):66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研究徐荣丽(6):68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培训讲座模式构建㊀㊀ 励燕飞㊀尹成芳㊀陈新花(7):54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SWOT 分析与服务策略研究∗㊀㊀ 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刘清华(7):57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及协调创新理论与实践∗㊀㊀ 王荣荣㊀武海英(7):60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研究㊀㊀ 农秋色(7):63阅读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制度设计研究㊀㊀ 宇㊀婷(7):65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分析刘㊀鹏(7):67 基于大学生阅读视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㊀㊀ 任君红㊀高㊀恬㊀陆㊀禹㊀徐㊀莹(7):69论高校图书馆的社区读者资源建设∗裴红英(7):72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思考㊀㊀ 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㊀㊀ 王盟燏㊀丘秀文㊀林㊀岚㊀吉洁贝(7):75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体系构建㊀㊀ 刘丽丽(8):37双一流 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㊀㊀ 卢祖丹(8):4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管理模式研究∗㊀㊀ 苗㊀静㊀郭㊀凌(8):44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杨美玲(8):47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变与发展模式∗㊀㊀ 黄㊀华(8):49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与策略探析∗杨㊀宁(8):52 共享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付费模式研究㊀㊀ 李婷婷(8):55高校图书馆游戏化服务实践的思考蒋金艳(8):58 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学科馆员模式李㊀昭(8):61 图书馆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㊀㊀ 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王㊀佳(8):64 高校图书馆应用嵌入式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分析杨海军(8):67 新时代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思考㊀㊀ 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为例布国香(8):69 独立学院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探索∗㊀㊀ 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图书馆为例㊀㊀ 杨有丽㊀王映花㊀饶㊀静(9):42大学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体系研究∗㊀㊀ 基于移动阅读环境下的用户行为分析李琳琳(9):45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复本优化策略探析∗田丽娜(9):48 双一流 背景下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建设路径探析∗㊀㊀ 张晓霞(9):50基于 互联网+ 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平台探究㊀㊀ 龙㊀斌㊀刘朝辉(9):53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研究㊀㊀ 郭㊀婷㊀胡胜男(9):56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研究张春丽(9):58 新时期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与创新研究林芳妹(9):61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欧琼妍(9):63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研究宋迎瑞(9):66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现状及其服务创新路径探析覃继举(9):68 基于活动效果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探讨王咏晴(9):70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生入馆教育PTTO 模式的实践与应用∗㊀㊀ 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为例胡爱民郑力乔(9):72 基于大数据环境刍议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放与共享㊀㊀ 吴小茵㊀吉洁贝(9):75基于社会化阅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研究张雪莉(9):78 高校图书馆微阅读服务平台推广路径探究李丽丽(9):83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的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㊀㊀ 以‘香山县志“走进小学校园为例贺海侠㊀㊀ 张㊀晶(9):86高校图书馆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杜永华(10):45世界一流大学法律图书馆馆藏建设与服务探析杨㊀玲(10):48 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研究㊀㊀ 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徐泽恒(10):51 高校图书馆专业阅读推广的隐性教育歧视初探∗马㊀毓(10):54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荐购服务实践研究∗㊀㊀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牛丽莉(10):57 社交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研究㊀㊀ 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高景晖(10):60 基于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佟文君(10):63 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㊀㊀ 郭丹丹(10):65基于5G 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冯蕴琛(10):67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研究狄芝帆(10):69Ⅳ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基于“OBE”和“新工科”理念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OBE”和“新工科”理念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OBE”和“新工科”理念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作者:贺君宋来洲王秀丽张志辉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20期摘要: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是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是践行新工科人才培养和OBE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

文章以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为核心,革新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OBE;新工科;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Abstr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he cor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s. It is not o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nalysis ability and operation ability, but also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s the core, reform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mproves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e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rengthens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student-centered andlearning-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deepened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d their comprehensive literacy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Keywords: Outcome-Based Education; new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近年来,随着雾霾、光化学烟雾、黑臭水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大面积爆发,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环保工作任重道远,这种环境危机对环境从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各类竞赛颁奖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各类竞赛颁奖

3
顾犬补牢—关于翠湖公园外环遛狗空间调查研究
云南大学
“网”势如潮,“食”事变迁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餐饮店铺空间分布
4
调查
重庆大学
5 殊途不同归——不同运营模式下的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效果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6
若是邻而避之,何以颐养天年——养老机构邻避效应调研
南京工业大学
异乡“独”居 何以“乐”活——时空视角下南京市空巢青年工作日生活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各类竞赛颁奖
新时代·新规划·新教育
佳作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院校
学生
30 游人有余,彼者有间——武汉市中山公园使用现状社会调查 武汉科技大学
31
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村振兴视角下武汉远城区市民下乡融入 度调查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
李周,刘路明,周思凡,王志杰, 熊章瑞,唐珊珊,陈娇,黄煜菲
齐嘉杰,崔昌炜,陈亚军,刘楚韩
“城”与“市”——汉正街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中的商户行为与商业空间
54
调查
武汉大学
周晟炜,陈璐,杨少杰,张竹君,
55
“老楼装新梯”破题之后 ——北京毛纺北小区加装电梯后评估
清华大学
陈思羽,周雅青,姚孟辰
56
迁居·择居·好居--北京朱房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流动调查
清华大学 夏雨珂,黄冰冰,王笑晨,刘贇,
指导老师
祁丽艳
张洪恩
周旭 王燕 傅倩
刘端 戴洁 张俊杰 范建红 谢涤湘
廖开怀 廖开怀 范建红 谢涤湘
张俊杰
张新红 李鸿飞 夏润乔
66 老街的烟火气——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活力度调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井之源,赵慧敏,王雪琪,余雷, 赵丛霞 程文 陆明 郭嵘

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第2 9卷第 6 期
Vo. 9 No 62 0 12 . 0 8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 n d oTeh oo i l iest o r a o g a c n lgc v ri Qi a Un y
基 于 校 园 空 间环 境 重 塑 的 使 用 后 评 价 研 究
S u y o s c p n y Ev l a i n o i e st m p s t d n Po tOc u a c a u to f Un v r iy Ca u ’ En i o m e ta d S c s d o c n t u to s g vr n n n pa e Ba e n Re o s r c i n De i n
价. 运用实地调研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 将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 建立校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环境评价分析模型 , 获得
该校区空间环境重塑的首要解决 因子 , 为老校 区空间环境 的重塑及投资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 空间环境 使用者 ; 使用后评 价; 重塑
中 图分 类 号 : U9 4 1 T 8.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 O (o8 0 ~O 3 一 O 1 7— 62 2 0 ) 6 1 1 5
ivsiaina dmut cmp n n tt t a a ay i,amo e i stu od tr n jr n et t n l—o o e t ai i l n lss d l s e pt eemiemao g o i s sc
f c o s o n v r i a p s e v r n n n p c b o h q aia i e a d q a tt t e a t r f u i e st c m u n i me t a d s a e y b t u l t n u n i i y o t v a v

未来学习空间应用效果评价--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为例

未来学习空间应用效果评价--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为例

未来学习空间应用效果评价--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为例宋畅;刘月;陈悦;李秋菊;江丰光【期刊名称】《开放教育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近年来,设计并使用符合学习者人体工学、可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在2014年启动了未来学习体验中心项目。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教室的设施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给师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但也存在教学软件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故障等问题。

通过研究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习空间的改善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14页(P39-52)【作者】宋畅;刘月;陈悦;李秋菊;江丰光【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相关文献】1.重新设计公共空间中的未来学习体验——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 [J],2.创造教育新空间,联通儿童与世界——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未来学习中心”简介 [J],3.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构建与实践畅想——朱永新教授专访 [J], 朱永新;杨帆4.未来学习中心:信息技术再造高粘度教师成长空间 [J], 孟翼5.未来学习中心:信息技术再造高粘度教师成长空间 [J], 孟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HOENICS的高校空间风环境设计研究——以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PHOENICS的高校空间风环境设计研究——以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0 引言建筑室外风环境对行人舒适度和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高校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群,应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区域的微气候,形成丰富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营造舒适风环境。

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对高校建筑群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为校园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风环境的方法主要有实地检测法、风洞模型试验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但由于实地检测法和风洞模型试验法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且随着CFD 技术的进步,成为当今计算机风环境模拟的主要方法。

CFD 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简称,利用计算机快速的计算能力得到流体控制方程的近似解,有着操作简便、造价低、可控性强、精度高等特点[1]。

市面上较为常用的CFD 模拟软件有PHOENICS、VENT、FLUENT、AIRPARK 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规划学者开始关注风环境,将其作为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如胡春等人运用AIRPAK 软件对合肥市某高层住宅的两套规划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继而从风环境视角指导居住区建筑布局设计[2];张梓霆等人运用PHOENICS 软件模拟分析夏季和冬季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室外风环境,研究绿化布局和绿化模式对医院室外风环境的影响[3];张仕奇等人采用ANSYS 摘要 在全球气温持续升温和新冠疫情背景下,自然通风和空气品质的保障尤为重要。

高校拥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规划师更应重视校园风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风环境可以使学生更为舒适地进行户外活动,夏季凉爽,冬季御寒保暖,以及便于污染气体的排出,同时还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

文章采用PHOENICS 软件对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从总体布局、建筑单体和场地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室外人体风环境舒适度的策略,希望对构建绿色校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盟社会性科学议题开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以ENGAGE科学教育项目为例

欧盟社会性科学议题开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以ENGAGE科学教育项目为例

欧盟社会性科学议题开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以ENGAGE科学教育项目为例邴 杰 黄镜玮 刘恩山摘 要 创新驱动发展是21世纪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欧洲教育委员会在“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价值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相关项目研究,其中ENGAGE项目的影响力最为深远,该项目聚焦6−8年级阶段学生认知,开发了覆盖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等领域的30个教学案例,结合5E教学模式,关注多维目标整合;重视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基于探究实践、论证推理等科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学内容;在评价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针对我国科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开发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资源时需锚定新兴领域,主题筛选聚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涵特征;围绕课程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关注大概念和多维探究技能融合;要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组织灵活性、可行性的教学内容;实时做好追踪记录,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同时在借鉴国外开放教学资源时,要根据本土实际作出适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调整,有选择性地筛选并能结合本土案例的适宜主题,围绕课程和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规划教学实践活动并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案例。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科学教育开放资源教学案例作者简介 邴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5); 黄镜玮,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生物组教师(长沙 410036); 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 10087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4)01-0164-12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以下简称SSI)因其科学性、社会性、争议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①区①SADLER T D. Socio-scientific issues-based education: What we know about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SI[M]// Socio-scientific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Springer, Dordrecht, 2011: 355-369.164欧盟社会性科学议题开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别于传统科学教学呈现主题,学界普遍将SSI教学视为一种新型教育改革。

基于空间句法与认知地图的校园空间改造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与认知地图的校园空间改造研究

随着人们对校园环境的要求提高,大量老旧高校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高校更新改造是高校重拾校园魅力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众多高校规划设计中脱颖而出是首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品质,打造自身的校园名牌?如何使大家对母校校园环境产生相同的认同感?这些问题也都是更新改造任务需要回答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是对校园最熟悉的一部分人。

通过他们对校园意象的描述和绘制,总结和归纳他们心中校园的“公共意象图”,然后结合空间句法的模拟研究分析,总结校园现有规划设计的优缺点。

这对于研究校园意象对校园更新改造及环境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1理论概述当前校园意象研究主要是根据认知地图、空间句法等概念而开展的,区别在于调研方法、分析工具和数学模拟技术[1]。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中提出要基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通过测试者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来分析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的关系[2]。

这本书被后世的学者称为城市意象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其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①对于未接受相关知识的测试者,采取线下访谈、绘制草图等方法;②对于接受过城市意象教育的测试者,让他们对整个研究范围进行现场勘探,绘制出该范围较为明确的地图,指出有特点以及容易记忆的意象,在草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并显示强弱关系,然后将搜集到的所有测试者的认知地图进行汇总和统计,得出研究范围的“公共意象图”,从而总结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城市意象元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摘要 校园意象探索对高校校园环境更新与改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以认知地图和空间句法理论及其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语义分析法、认知地图法解读校园意象并绘制学生印象中的“公共意象图”,再利用空间句法模拟技术进行分析。

分析得出校园意象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商业中心、演艺中心等区域;校园道路复杂多变,部分道路交通能力不足,不利于空间结构的完善开发;校园内建筑造型统一单调,这也使得学生对一些不经常去的教学楼感知不强。

既有校园的更新与传承r——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改扩建项目设计

既有校园的更新与传承r——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改扩建项目设计

既有校园的更新与传承r——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改扩建项目设

罗杰殷
【期刊名称】《门窗》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新建校区规划设计对老校区的传承与发展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从校园空间、校园资源、历史传承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创造基于特定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的新校园建筑形态的方式.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罗杰殷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校园文脉传承与传统形式的当代诠释r——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设计回顾 [J], 沈晓鸣;孙啸野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为例 [J], 李玲
3.关于加强大学生全民健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究r——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为例 [J], 余传涨;齐永洁
4.校园更新中的平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综合大楼项目 [J], 王玉平;毛瀚轩;于慧芳
5.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既有校园更新改造策略
——以山东工商学院校园更新改造为例 [J], 王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阜阳天鹅湖路小学使用后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阜阳天鹅湖路小学使用后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阜阳天鹅湖路小学使用后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焦冠豪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24(31)2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在阜阳天鹅湖路小学开展使用后评价研究,文章从环境认知、空间营造、服务配置三个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分析,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
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反馈。

剖析现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的校园建筑
构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总页数】3页(P30-31)
【作者】焦冠豪
【作者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2
【相关文献】
1.“一路一带”倡议下物流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2.巧评价乐表达——小组合作模式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
价提升策略研究4.绿色健康视角下海口湾滨水公园慢行绿道使用后评价及提升策
略研究5.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工业遗产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广州太古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教室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教室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教室空间设计研究王丽;王琰;宋德秋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9
【摘要】我国中小学校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机遇,其空间环境品质亟待提升,而建筑空间环境是提升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室空间是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组成,优质的教室空间设计将对提升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总页数】2页(P220-221)
【作者】王丽;王琰;宋德秋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河北理工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策略初探 [J], 王琰;李志民;王丽
2.高校建筑馆专业教室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J], 毕冰实;焦旸
3.教室空间与环境建设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思维——中英学校教室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空间比较研究 [J], 后有为
4.基于室内自然光环境品质提高的西北地区中小学校教室窗户优化设计研究 [J], 曹瑞华;李曙婷;周崐
5.基于DIALux evo仿真的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J], 程敏;陈一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所教学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这所教学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这所教学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1987年秋季,在距天津化工厂八里处的汉北公路西侧,平坦的汉沽农村大地上,一所学校二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就是汉沽农渔乡第一所有教学楼的学校——营城乡东风学校。

这所学校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其规模已能满足全乡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在汉沽老百姓的眼里,农村学校建楼是一件新鲜事。

人们不禁要问,这所学校是怎样建起来的? 一、从只集资五百元到教学楼蓝图的出现 1984年,天津市政府发出了“集资办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指示。

汉沽区农渔各乡闻风而动。

“支持教育,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口号迅速化
【总页数】2页(P9-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7.21
【相关文献】
1.漂亮的教学楼是怎样建起来的? [J], 李春荣;
2.南昌大学教学楼使用后评价研究——以前湖校区建工楼综合教学楼为例 [J], 胡启力; 聂志勇
3.公共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环境再造——华师大小教学楼、电化教学楼更新改造的设计方法与思考 [J], 宋海瑛
4.高校教学楼学习空间升级改造探索与实践——以S高校本科教学楼东中院学习空间升级改造为例 [J], 王永兴
5.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应用分析——以南方某大学理科北教学楼为例[J], 徐婉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6期V ol .29N o .62008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宋桂杰,陈 星,郭红霞(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225009)摘 要: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者的需要是设计研究的目的.使用后评价是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依据.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以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者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400名学生对老校区空间环境的评价.运用实地调研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建立校园空间环境评价分析模型,获得该校区空间环境重塑的首要解决因子,为老校区空间环境的重塑及投资建设提供依据.关键词:空间环境;使用者;使用后评价;重塑中图分类号:T U 98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602(2008)06—0131—05收稿日期:2008-08-01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J05B01-02)作者简介:宋桂杰(1968-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高级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E -mail :song6897@ .Study on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nd Space Based on Reconstruction DesignSONG Gui -jie ,CH EN Xing ,G UO H ong -xia(A r chitecture &Eng ineering Co llege ,Yangzhou U niver sity ,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desig ning is to satisfy the enviro nmental and special requirem ents of occupants .Post occupancy ev aluatio n is the foundation of reco nstructio n de sign on campus enviro nment and space .Based o n 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 n theo ry ,a survey w as collect -ed from 400students as the original campus occupants by questionnaires .Throug h practical investig ation and multi -co mpo nent statistical analy sis ,a model is set up to determine major facto rs of univer sity cam pus enviro nm ent and space by bo 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 ds ,w 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 r further campus desig ns and investm 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 and space ;occupants ;po st occupancy ev aluatio n ,reconstruction de -sign0 引言创造使用者满意的空间环境是设计的目的.而空间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设计前期构想并不相符,其主要原因在于规划设计过程不完善,即规划设计过程缺乏一种使用后评价及信息反馈的过程[1].国外在评价分析方面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即使用后评价(Po st Occupancy Evaluatio n ,以下简称POE ).POE 是对建筑及环境在其建成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严格的评价程序和方法.POE 通过对规划设计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实际效益与相关效益标准进行比较,提出反馈意见,为改进设计提供可靠的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29卷依据[2-5].图1 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后评价研究结构框图1 使用后评价分析方法 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利用Excel 和S PSS 软件进行运算.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两届学生对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者进行调查.前期阶段,低年级学生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心智地图、空间注记、图底分析等质化分析,从调查与访谈中发现使用者关注的空间环境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提取评价影响因子并拟定问卷初稿.调研分析阶段,高年级学生通过问卷的试发与回收,修正完善标准化问卷并向学生发放,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多元统计分析[6].研究框图见图1.图2 校园空间环境评价分析工作方法与步骤2 实例选择与数据采集以扬州大学某校区为例.该校区基础现状较好,校区包括水利、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个工科类学院,3个学院背景相似,调研和分析的差异性较小.通过测试使用者对校园空间环境的实质评价,收集影响校园空间环境的信息并提取评价影响因子.采用随机抽样调研的方法,向该校区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有效问卷376份.调查数据显示,被测试者年级专业分布比较均匀,具有代表性.将所得数据输入Ex cel 和SPSS 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关键性的信息.该信息拟作为校园空间环境重塑设计的首要解决因子(见图2).图3 校园空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3 统计分析3.1 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有序层次且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通过对层次的分析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将校园按功能分为:Y 1教学区、Y 2生活区、Y 3运动区3个区域.根据前期调研分析,构建校园空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见图3).3.2 因子分析指标体系确定以后,权重的确定是进行综合评价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对回收有效试卷的数据进行处理,量化其分级.将被测试者对空间环境的主观评价分为5个等距评价尺度:即对“非常好”到“很差”5个选项分别赋分值1、2、3、4、5[7].将所得分值输入SPSS 做因子分析,得到的数据为各变量对公因子的得分132第6期 宋桂杰,等: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系数,将其标准化即为该因素对评价对象的权重,见表1.权重的折线图和柱形图分析结果表明(见图4):T 2交通停车是共性的影响因子,T 1功能布局在Y 3运动区、T 4可达性在Y 1教学区和Y 2生活区较重要.因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重要性有差别,暂不能将权重值作为综合评价值,此分析只代表某种趋势[8].表1 校园空间环境评价一级指标权重类别一级指标非常好好一般差很差权重Y 1T 10.12530.46740.39420.10030.03810.267T 20.03740.37390.31340.16210.11320.268T 30.03780.21360.47420.13530.13910.255T 40.06920.30730.48810.09340.04200.281Y 2T 10.12530.40570.37190.07010.0270.282T 20.03860.26460.47300.13950.08430.296T 30.03740.36590.32480.18110.09080.226T 40.23900.29470.32560.10030.04040.320Y 3T 10.07130.29480.49590.10110.03690.290T 20.03440.36810.30980.17650.11120.269T 30.26590.48770.16220.05010.03410.271T 40.10590.41850.36220.08410.02930.2573.3 相关性分析依据上述分析,提取(Y 1,T 3)、(Y 2,T 2)、(Y 3,T 1)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多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当α=0.01,取相关系数大于0.98为线性关系显著,属强正相关关系,联系比较紧密.小于0.98为弱负相关关系,表明其一变量增加,导致另一变量减少,说明两个因子相关但非唯一.根据因子相关系数得分绘制散点图.图5—图7表明:在Y 1教学区各因子的相关性呈非线性关系且分布均匀,X 7绿化布局与X 10建筑外部环境的相关性较高,对T 3绿化景观的影响较大;在Y 2生活区各因子相关性呈点状分布,X 4交通便捷与X 5自行车停放相关性较高,对T 2交通停车的影响较大;Y 3运动区各因子的相关性较高,各因子呈线性关系,X 1位置布局和X 2运动场的密度对T 1功能布局的影响较大.图4 校园空间环境评价指标权重分析表2 校园空间环境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Y 1,T 3)、(Y 2,T 2)、(Y 3,T 1))YTX X 1X 2X 3X 4X 5X 6X 7X 8X 9X 10Y 1T 3X 70.8380.9940.8420.6610.9010.0901.0000.251-0.1940.069X 80.6290.3500.6900.8810.6340.0490.2511.0000.8950.533X 90.262-0.0860.2970.6000.228-0.005-0.1940.8951.0000.491X 100.0090.1290.4280.3360.2340.8600.0690.5330.4911.000Y 2T 2X 30.6440.9781.0000.7350.8600.9140.9800.7800.3710.900X 40.7940.6000.7351.0000.9060.7870.8450.923-0.2160.935X 50.9320.8070.8600.9061.0000.9670.9070.9860.0170.988X 60.8870.9080.9140.7870.9671.0000.9200.9170.2470.949Y 3T 1X 11.0000.9370.8010.9140.9520.9760.8860.7980.9900.886X 20.9371.0000.8870.9060.9840.8830.6990.6390.9450.699133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29卷图7 (Y 3,T 1)相关性散点图3.4 主成分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进一步对相关性较高的X 1、X 2、X 5、X 7、X 9、X 106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简化观测系统,用较少的变量来代替上述6个变量,而这几个变量可以反映原来6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从表3可以看出,Y 1教学区相关矩阵有2个最大特征值:12.977和1.982,它们分别解释总方差的81.106%和12.388%,一起解释总方差的93.494%(累计贡献率),表明前2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且它们与主成分F 1有更强的相关系数,即用X 7绿化布局和X 10建筑外部环境这两个主成分来评价T 3绿化景观具有93.494%的可靠性.在Y 2生活区,第1主成分F 1的贡献率为75.071%,第2主成分F 2的贡献率为16.509%,两主成分相关性呈点状分布,因此,在Y 2生活区,X 5自行车停放对T 2交通停车的影响所占比重为3/4,X 10建筑外部环境所占比重为1/4.X 1位置布局在Y 3运动区对T 1功能布局方差贡献率最大为83.606%,在Y 3运动区起主导作用.表3 校园空间环境影响因子(主成分)载荷阵((X 1,X 2)、(X 5,X 7)、(X 9,X 10))影响因子Y 1教学区F 1F 2Y 2生活区F 1F 2Y 3运动区F 1F 2X 10.835-0.3730.973-0.1850.981-0.133X 20.9170.3570.869-0.3760.9390.207X 50.849-0.4690.9670.2240.9610.127X 70.968-0.2320.983-0.1140.970.163X 90.9730.06180.819-0.4640.881-0.453X 100.976-0.2070.2370.7320.881-0.453特征值12.9771.98211.2612.47610.0331.171贡献率/%81.10612.38875.07116.50983.6069.756累计贡献率/%81.10693.49475.07191.57983.60698.7064 结论综上分析表明:前期的质化分析和后期的量化分析结论接近,前期的质化分析自然、灵活、便于发现问题;后期的量化分析可精确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准确而客观,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相对的研究会更科学.扬州大学某校区校园空间环境POE 分析结果为:T 1功能布局在Y 3运动区为首要解决因子,T 2交通停车与使用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较差,T 3绿化景观在空间环境变量中贡献率最大,T 4可达性在评价中权重较大.以上分析结果对该校区进一步重塑设计、修正重建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34第6期 宋桂杰,等: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135参考文献(References):[1] 韩静,胡绍学.温故而知新—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简介[J].建筑学报,2006(1):80-82.HAN Jing,H U S hao-xue.Learning th e New While Restu dying the Old:Accoun t of Using the M eth od of POE[J].Architectu ral Jour-nal,2006(1):80-82.[2] 陆歆弘.国内开展建筑使用后评估的必要性研究[J].建筑科学,2004,20(4):80-83.LU Xin-hong.Study on the Demand for Post Occupancy Evalu ation in China[J].Building Science,2004,20(4):80-83.[3] W olfgang F E P,H arvey Z R,W hite E T.Post-Occupancy Evaluation[M].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 old Company In c,1988:3-4.[4] J erome Bin de.Cities and E nvironment in the T w enty-First Century[J].Futures,2001(6):499-518.[5] E lisabeth ing C am pu s Concerns about Su stainability as an Educational Opportunity:a Case Study in A rchitectu ral Design[J].J ou rnal of C leaner Production,2006(14):780-786.[6] 张颀,安春啸,聂云.天津大学建筑馆改造用后满意度研究[J].建筑学报,2006(1):83-85.ZH ANG Qi,AN Ch un-xiao,NIE Yun.POE on Remodelin g for the Atrium in A rchitectu re Hall of Tianjin University[J].Architec-tural Journal,2006(1):83-85.[7] 朱小雷,吴硕贤.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城市规划,2002,26(10):57-60.ZH U Xiao-lei,W U Shu o-xian.T he M ulti-Level Evaluation on th e E nvironmen t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J].City Plan ning Re-view,2002,26(10):57-60.[8] 昆廷·史蒂文斯.城市滨水区设计-澳大利亚两城市“南岸区”的评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29(2):75-81.Qu entin Stevens.T 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s-A C ritique of T w o Australian“South Bank s”[J].Journal of Qingdao T 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8,29(2):75-81.(英文校审 刘学云) (上接第121页)参考文献(References):[1] 章熙民,任佩霈.传热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ZH ANG Xi-min,REN Pei-pei.Scientific S tu dy of H eat Transfer[M].Beijing:C hina A rchitectu re&Building Press,2001.[2] 钱滨江,伍贻文.简明传热手册[K].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QIAN Bin-j iang,W U Yi-w en.Terse H eat Transfer H andb ook[K].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84.[3] 汪训昌,林海燕,杨书渊,等.办公楼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分析—关于北京地区办公楼外区冬季冷负荷的几点看法[J].暖通空调,2004,34(7):33-39.W ANG Xun-chang,LIN H ai-yan,YANG S hu-yuan,et al.Cool ing and H eating Load Calcu la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in Office BuiId-ing s-Discu ssion on Ou ter Zone Cooling Load for Beijing Office Buildin gs in W inter[J].Jou rnal H eating Ven 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2004,34(7):33-39.[4] 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TAO W en-quan.Numerical S cientific Study of H eat Transfer[M].Xi'a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1988.[5] 王补宣.工程传热传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W ANG Bu-xuan.S cientific S tu dy of En gineering Heat and M ass Transfer[M].Beijing:S cien ce Pres s,1998.[6] 任泽霈.对流换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N Ze-pei.C onvecting H eat Ex changer[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 s,1998.[7] 叶大法,杨国荣.变风量多分区空调系统新风量计算[J].暖通空调,2008,38(6):9-13.YE Da-fa,YANG Gu o-rong.Calculation of Fresh Air Volu me for M ultizone VAV Sys tems[J].Journal Heating Ven tilating and Air-con ditioning,2008,38(6):9-13.(英文校审 高 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