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行为模式浅析
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论文(共五篇)
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论文(共五篇)第一篇: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论文心理学家R索默曾提出“个人空间”的概念,是说个人无论是与陌生人、熟人,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时,喜欢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过分的热情或者冷漠都会让人感到不适[1]。
个人空间的存在表明人们本能的保护自己免受外界过多的刺激,防止过度的应激反应,防范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同时自发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个人空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人格、年龄、性别、环境等。
正是由于高校校园环境可以影响学生个人空间的变化,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校园的环境设计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
校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承载梦想、放飞思想的地方,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在校园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影响学生们的一生。
校园中以交往为主要功能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师生们多样化的需求,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交往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更健康茁壮的成长,校园的外部公共空间应实现功能复合化,除了具有健身、交流功能的空间外,还须兼有为师生提供静思、独处、放飞思想、使个人私密性得到保护的私密空间的存在。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从建筑师的角度将外部空间定义为建筑的一部分,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设计的重点在地面和墙壁[2]。
在此,笔者探讨的校园外部私密空间,与该书定义外部空间的观点相同,是校园建筑外部空间的组成空间之一。
1校园外部私密空间构成校园外部私密空间由底界面与边界围合物组成,二者在构成空间的关系上是相反的,即边界围合物越弱,它作为创造空间的依据性就越不明确,而底界面将会更突出、更清晰[3]。
1.1底界面构成底界面作为空间构成物的载体,是人类能够在地面上进行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空间设计活动的基础,因此,一切限定空间的活动都需要结合底界面。
凹陷、凸起、架空是构成底界面的限定形式,私密空间的私密程度因限定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4]。
1.2边界围合构成私密空间的边界围合结构是设计的另一重点,它可以是实体的墙体、栅栏、绿篱等,也可以是具有空间暗示作用的边界记号,具有较强的空间限定性、遮挡性,是营造私密空间的利器。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主要广场空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交往空间;户外学习区;环境与行为;公共交往空间;心理需求。
正文:一、主要广场空间每一个校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作用,是学生交往交流的大型空间,对广场空间的合理设计是完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手段。
1、信息图文中心前广场广场位于长安大学校园南部,在信息图文中心前正对大门于,2005年建成。
它以信息图文中心为底景,向南延续了主楼的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穿行的机动车交通为主,少数步行的人群行色匆匆,很少有游赏、驻足、休息的活动。
广场作为通向西区、东区以及出入大门的枢纽。
另外,广场的建设已然使其成为校园的一个很有份量的重心。
但依据问卷的调查统计,东区的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宿舍到新区教学楼的距离太远,有86.6%的同学希望步行从宿舍 5 min 能到教室,而实际上走到新区通常要用到15 min 之多。
93.3%的同学认为过多的礼仪性并不符合大学校园应有的性格特征。
可见,新区广场作为一个校园的功能区实体,在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上的偏离直接影响了师生人群对该广场空间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心理上的空间断层。
2、明远楼间绿化广场明远楼绿化广场处于2005年落成的明远楼新教学楼群的围合之中。
设置该广场的初衷是为师生提供一处休闲绿化空间。
但在建成后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绿化广场常有冷清之感,学生、教师等人群在其中的自发性、休闲性活动并不多。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空间环境是指一个地方或场所的周边环境、气氛和风格,它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绪。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其空间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评价以及对空间环境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学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园内所使用的空间大多局限在教室、图书馆和宿舍等特定的场所。
他们表现出最大的参与度和使用率的是教室,其次是图书馆。
这反映出学生在校园空间利用上的一定固化模式,需要一些改变,使其能更多地接触到校园内其他的空间资源。
其次,学生对校园空间的评价也有所分化。
有的学生认为校园空间具有舒适、自由和开放的氛围,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空间过于局限,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这反映出校园空间设计和规划的局限性,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要求。
最后,学生对校园空间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例如,学生希望校园内有更多的休闲区域、社交空间和交流场所,以满足他们日常学习和社交交流的需要。
另外,学生也提到了对校园内设施设备的要求,如提供更好的座椅、照明和空调等。
这些反馈和建议都为改进校园空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针对以上问题和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校园空间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空间选择,如多功能教室、开放式自习室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打造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校园环境。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内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改进,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总结来说,校园空间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评价和改进的需求。
为了改善校园空间的环境,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空间选择,加强对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改进和维护设施设备。
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其积极的行为和发展。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摘要:本文以探析建筑外部空间的美观性为主要目的,首先明确外部空间地定义和现状,然后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新校区为例,尝试找到外部空间的美学规律,再将其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并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提出改造建议,希望对日后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有一定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外部空间;校园;建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1外部空间概述空间的存在是由感受它的物体来决定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空间是由主动感受的物体和被动感受的物体的关系构成。
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视觉,但是与听觉、嗅觉甚至触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的因素在感受时也会被纳入其中。
本文所讨论的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以外、使用范围以内的空间,即包括庭院、道路等在内的建筑配套设施所占空间。
1.1外部空间的重要性空间本身是经常被创造出来的,一张课桌、一个摊位甚至阳光投射下的阴影都可以形成一个简易空间,如此常见的空间,却又充满了乐趣,当日落下山,阴影消失,空间也随之消失,那么是否可以说这片阴影所在区域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心理甚至功能上的变化呢?建筑本身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而被建造出来的,建筑外墙之外的外部空间只是建筑的衍生物,又有何重要呢?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空间,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使用建筑而出现的,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一个优质的外部空间,可以帮助人们享受到建筑以外自然的部分而又不过分原始;可以合理表达建筑群之间的群落关系;可以引导建筑功能的妥善完成等等。
1.2校园外部空间的需求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校园人际交流也转变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多方互动。
理念的变化促进了人们对校园空间形态的新的认知与重构,外部空间的物质和精神功能日益显露出其重要性。
具备可随意交流场所和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环境雅致,交通合理的人性化的校园外部空间对师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活力散发的保证。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学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载体,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空间中,外部环境的设计对于大学校园的品质和吸引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角度,浅析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体现大学校园特色和文化的重要性。
一、大学校园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它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状态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大学校园的外部环境时,需要考虑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比如,在城市缺乏绿地的情况下,大学校园的绿化成为了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平衡。
此外,大学校园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在保证行车流畅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交通对于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是大学校园外部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
二、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文化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空间的设计也需要紧密地联系到大学的文化和特色。
比如,某些大学的建筑风格可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与其建筑形态相协调。
此外,大学校园还应该重视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设计体育场馆和美术馆等专业场所,并在校园周围创造更多的休闲和文艺氛围。
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利于彰显大学的文化自信和特色。
三、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今,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活和全社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因此,校园外部环境需要满足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风景和美学方面,能够延伸人的感官和丰富心灵,充分表达设计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
此外,校园环境中的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也应该更具有着人性化的设计,满足现代人追求阳光、舒适、自由、自在的休闲娱乐生活。
总之,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体现文化特色和现代人的需求。
浅析大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因素
分 区的 旧的校 园模 式 , 营造 出高效 的学习生 活 、 切 的信 息交 密 流、 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1 . 2气候条件
在 印度 , 由于炎 热气 候的影响 , 人们 十分注重外部 空间的
营造 ,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印度建筑 的类 型元 素—— 廊道 、 台地 、
阶梯 、 亭 、 池… …印度建 筑师将这些 适应户外 生活 的元 素 凉 水
32人 的心 理 需 求 .
建 筑组群 , 尺度的生成 其
方式不 同 , 一味求大 , 计较 规模 , 并不足取 。 因为无论 规模大小 ,都 能创 造出 良
好 的校 园空 间 ,而其 中宜 人 的空 间尺度则 是关 键 。 过大的空间尺度忽视 了人 性 尺度 ,让 人们感到难 以
亲 近 。 同 时 新 校 区 的 范 围
校园 内的空间形态影响着使用者 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空 间形 态能激发不 同的心理感受 。私密性 可以使人具有个人感 , 可以充分表达个 人的感觉 , 以 自我评价 , 得 在需 要的时候保 持
与他人的接触 。 领域感 的形成来源于为人们所熟悉 的某个场所
安
徽
建
筑
2 1 年第 6 总 1 1 ) 01 期( 8 期
往轴 。教学与生活成直接 的对话关 系 , 区别于 以往 的纯粹功能
尊重——- 在人们经常活动 的区域 , 必须有层次丰富的小尺度空 间。只有通过尺度 的调和 、 比、 对 各种 比例关系 的变化 , 人们才 能感 知空间 , 空间才有意义。 对 于大型校园来说 ,校园空间 的良好尺度不仅表 现在 组 群内部 , 更表现在组群与组群之间的户外空间上。浙江大学基
是十分必要 的 , 从公 共到私密 , 以其灵活性 和弹性适应不 同人
浅议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要点
教育教学浅议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问设计要点刘晓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1)一“7,.憾,I ¨,一√,缴瑚n 期:善瓣管黪蝴够本萼渡圆夕降空间l 均布局l 要点,然后探讨了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黟降鳓科炭萼犍固;?特空间;删谖计。
j 一,?)。
L 2}l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各地的大学无论是办学规模、组织模式、环境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大学城、并校扩展、老校区再开发、弃老校建新校、另辞分校等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极为常见。
对于我们规划设计界来谠,,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日趋成熟,设计技巧和手段也日渐提高,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下面笔者简要探讨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
一、大学校园外部空问的布局外部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应以空间的“平面布局”为重点,也即是对该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领域进行分类,通常可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的领蜕按照人们不同的活动内容,在只为人提供的外部空间可分为运动空间(如散步、游戏、比赛等)和停滞空间(如静坐、远眺、读书、集会、演说、讨论、洗手等),它们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体的时侯。
若运动空间当用于合唱、讨论等活动时,背后应有墙壁围成的空间,或是地面有高差变化,而用于静坐、远眺等活动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
对于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应从^本主义的前提出发,尽量减少车流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干扰,适当的进行人车分离。
在禁止汽车驶^的地方,可通过设置一两步台阶,或布置小的水流及矮墙之类来代替以往的树立I 示志的做法。
这样不仅在踏步、小水面或矮墙内饲j ,保持视觉空间的连续性,还可划定出仅供人活动的领域,保证了人们活动的安继外部空间规划布局中要尽可能赋子该空间明确的用途,对教学、生活、运行区宜适当分区,并适当的考虑模糊,以便日后变通使用功能,同时也希望借此创造更多的中间场所,方便学习和交流,创造“无界域学习”的环境。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人在社会化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空间,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空间区别于又包含着物理空间,主要强调结构空间的心理和社会意义。
社会空间可以区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分别用于描述社会空间的公共性、共享性和独占性、排他性。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源于成长中的学生对于自主生活空间,也就是私人空间的追求。
探讨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从对社会空间尤其是私人空间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标签:大学生;校外租房;社会空间;私人空间;公共空间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住宿条件较之以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住宿需求。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宁愿放弃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选择到校外租房。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甚至成为现在高校中一个比较“热”的话题。
这种大学生“租房热”的现象背后直接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支付能力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学生对自主生活的追求以及高校周边住房供给的增加。
目前,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教育界的很多学者从学生管理和教育角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很少有人从社会学角度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及心理要求来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的社会意义。
因此,透过社会空间视角及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化观察和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对于丰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大学生心理、指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一)基本情况2004年6月,针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租房问题,教育部明确发文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时隔一年,教育部在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中又取消了这一规定〔1〕。
但事实是不论教育部是否发文通知,大学生校外租房都没有停止过,而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_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为例
摘要: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
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关键词:校园;叙事性空间;心理时间;蒙太奇Abstract:Narrativespaceincorporatesspatialmeaningandessenceinourexperiences,andcombinessubjectandtheplacethroughthere-gressiontothesubjectiveconsciousness.BasedontheanalysesoftheoutdoorspaceofUniversityofPennsylvania,thispaperdiscusseshowthenarrativespaceactsonthementaltimeofthesubject,andtriestointroduceady-namic,narrativespace-baseddesignmethodtotheoutdoorspace.Keywords:Campus;NarrativeSpace;Mentaltime;Montage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1-0136-05在对建筑空间本质与意义的追寻中,现代建筑哲学重提知觉和体验。
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超越了平面的绘画,静止的雕塑,有着被环绕和不断变化的品质,建筑空间在知觉中自明。
这种交融的体验,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是建筑空间的原始动力。
叙事性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将本质和意义融入体验的诗意空间。
“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在其物质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总体氛围以及感知到存在的意义。
”[1]叙事性的空间传达的是文化的积淀,积极地诠释着场所精神,濡染着学生的心理和气质。
浅析山西高校校园外部空间设计
2 山西某所大学的校园外部空间展示 观察学校的入口,中、南面距离校门很近,北面靠近第一
教学楼,东西分别连接通往教学区域和生活区域的道路。北侧 教学楼的形体,在左右两侧、末端,朝南北突出,形成了违和 感。从早到晚,人们的主要活动轨迹是在相关区域中穿行,经 过中间区域的广场来到达所要到达的区域。在改造的时候,将 学校原有的灌木丛改成花卉植被,这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 因为这种改造会使校园变得更加开阔。但部分工作人员,特别 是校门安保人员表示不习惯,心理感受较差。
还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于环境的压力,会使一些使用者产 生不良情绪。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使一些常走动 的小道表现出曲折感,在景观的布置上,要提升使用者的领域 感和安全感,使得使用者在独处或与人接触的时候都能有适度 的空间,这能提高使用者的整体满意度[3]。
空间和空间的设置需要存在有一定的过渡区域,各种类型 的公共空间之间,必须有缓和和流畅的过渡,不能一下子过渡 到某一点,这会促使整体感官,存在不适应性。还要注意在设 计时,不同环境的分界线不能过于生硬,不能阻碍和外界的沟 通与接触。
(下转第8页)
建筑与装饰2021年6月上 5
建筑设计与装饰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率,减少了对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浪费。在进行建筑工程建 设时使用BIM相关软件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了解施工现场情 况和数据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利用三维CAD技术可实现 建筑物模型与结构图之间的转换;运用虚拟样板来模拟实际测 量过程中需要的误差以及误差大小,从而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 更多真实可靠有效的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及 降低成本等优势。
论环境行为学与校园空间认知
论环境行为学与校园空间认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校园空间去进行休闲活动,学习、交流和社交等活动。
然而,在这些校园空间,学生们的行为、心理和情感都会受到影响。
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则成为了研究和优化校园空间的重要工具和理论。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它强调环境和人的互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在校园空间中,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
例如,学生在教室学习时可能更加专注且积极,而在图书馆学习时可能更加自闭且安静。
在不同的环境中,学生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这些行为特点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环境的安静度,温度,气味,颜色等等。
环境行为学通过研究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优化校园空间,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场所。
校园空间认知则是指学生对校园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了学生对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校园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对校园空间的认知和理解是影响其行为和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将影响学生对于此场所的态度和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而校园空间认知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环境不适宜,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就会受到影响。
在校园空间的设计中,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可以协同作用。
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的知识,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和居住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楼内设置良好的采光,多样性的座位和工作空间,定制化的取暖设备等等。
这些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情感和健康,营造出更为舒适和适宜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在校园空间设计和改善中,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的理论,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校园空间。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环境行为学和校园空间认知的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学生们对于校园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第21卷 第3期POL YT ECHNIC UNIVERSIT Y Vol.21No.32002 文章编号:1001-5167(2002)03-0207-04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X荣丽华(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62)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校园规划作为发展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良好品质的校园环境,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环境育人”的角度,探讨高等学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高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关键词:高校;公共开放空间;校园规划中图分类号:T U856 文献标识码:A 当今高校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也是社会文化的源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知识创新的今天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使学生在一个学术交流更为广泛,科学渗透更为紧密的环境中成长,高校应创造出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快了校园规划的步伐,各相关院校纷纷合并筹建“大学城”,在这些校园规划中,校园内的每一栋建筑都受到极大的关注,未来筹建的各种系馆更是经过深思熟虑,在校园的未来发展中成为主角.而校园中的户外空间常被看作是评价建筑美学价值的构图要素,很少谈及作为大学主体人是如何感知、评价和使用这些空间的.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以及艺术作品、书本之间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因而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大学校园只有具备了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谈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1 校园户外活动的类型 必要性活动是指多少有点不自由的活动,如出早操、听课、购物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是指人有参加的意愿,并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活动,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只有天气好,场所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各种展览,朋友间的交谈等,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2 高校校园生活的特点 高校校园生活很大程度上发生在即定活动场地和固定建筑之间,如早晨学生们多活动在运动场及运动场周围的公共开放空间,而课间学生们多在临近教学楼的室外空间活动,在大学校园中,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很多是发生在室外,而且与其所选修的课程并无太多的联系.在学术环境中,这种室外随意性往往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时机,因而在大学校校园规划中既要考虑为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空间场所,更要支持这种户外交流、学习,这也许正是大学校园与其他校园的不同点.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建筑内部我们会感到应该做点什么或完成某项工作,而在外部则可以什么都不做,使整个身心放松下来,X收稿日期:2002-05-08作者简介:荣丽华(1972~),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生.208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去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因而会产生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解脱出来的平静感.从教学角度考虑,高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都有很大差异,中学阶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教”与“学”所占的份额都很大,而且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这一环节,而高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场所,在“教”与“学”的环节上,“教”起到的是引导作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只学习课堂和书本上的知识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注重知识的更新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今天高等教育的目标.针对人们在校园中的活动的类型和特点,在校园规划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应作为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给予关注.3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的定位及组成要素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3.1 主要广场空间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象每一个传统的小镇都有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一样,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朋友聚会、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地方.广场提供了整和校园文化与校园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3.2 校园入口空间可称为一个校园的门户空间,有一定的集散功能,具有某种标志性,在设计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3.3 各院系或教学楼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一般指教学建筑的前廊、后院、广场、内院等空间,尺度一般不是很大,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3.4 道路空间高校内的道路属于生活性道路,交通以步行为主,车流量很小,高校道路上的交流,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教师对学生的传道、解惑发生的频率十分高,所以高校内的道路设计应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物质条件,搞好线性景观设计.3.5 还有一些主题类型的小游园,趣味园及广场,同样是活跃校园气氛的要素.4 对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调查研究 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笔者对高校内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在西安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采取访谈、观察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要求被调查者在一张校园地图上标明他们经常去的或喜欢的校园户外公共空间,去那里的时间、理由、和对这一空间的看法.在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中,60%以上的被调查者(其中有学生、教师、老年人、工人)表示非常喜欢教学区的休闲广场,其次是运动场.这里来分析一下原因:4.1 位置休闲广场位于教学区的中心位置,是去建筑系馆、图书馆、校文化广场和主校的必经之路,而且休闲广场位于校主要交通轴东侧,可达性非常强,这样许多人都可以熟悉它,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看到它,并逐步有意识地欣赏它.休闲广场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和视觉上的方向标识,人流自然地流向这里.4.2 结构广场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图书馆前集散广场、南广场、北广场.图书馆前集散广场是校园南北交通轴的扩大部分,材质以硬质铺地为主,是校园举行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南广场是原有的校中心绿地经过改造而成,堆土成山,撅土为池,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与各种花草交相呼应,景色十分宜人.北广场以草坪为主,由于老图书馆建设地位于地裂缝上,老图书馆已被拆除,在广场的设计中用不同高差的铺地保留了图书馆原址,走在其中会使人感到它的存在,为那些回母校寻旧的校友提供了感情寄托.草坪的处理也不是将大面积简单地分割,而是利用“梁思成”、“博古”等名人雕像形成主题小广场,整体感觉零而不散,处理得非常好.图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心广场平面图4.3 尺度整个广场以步行尺度为准,河卵石铺的小路,砌筑的短墙,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水,高大乔木下休闲的人群,都体现一种校园的美.4.4 座椅在这里既可以找到一个人的座位,也可以找到三五成群人的座位.座位的设置也很巧妙,有的利用界限的边缘作为座椅,有的将短木砌在短墙上,看上去很随意但很适用.另外西安的气候也比较温湿,适合室外活动,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这个休闲广场从早到晚的利用率都很高,在这个校园中它是人们心中的社会活动中心.分析对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是图书馆和新主楼周围的室外空间,很多被调查者被问及原因时选择了感觉自由和舒适,喜欢那里的绿色,感觉到广场很漂亮等选项.主楼前的大广场早晨有很多人来这里晨练、晨读,入口的台阶可作为领操台,开敞的大空间,可容纳许多人一起练习舞蹈、锻炼身体,图书馆北侧的小游园是读书的好去处,宁静而又自然.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年轻人比较喜欢有活力的公共场所,而成年人则喜欢利于沉思的安静场所.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圈域常常是运动场和他们经常上课的教学建筑以及这些建筑周围的室外公共开放空间.学生们在这里完成大部分的课程学习,与老师见面,交流.教师则来往于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之间或外出办事,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圈域.显然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经常活动的圈域称为“基地空间”,这个“基地空间”(克莱尔・库博・马库斯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可以是一栋教学楼的前廊、内院、入口等建筑亚空间,也可以是校园中的主广场,公共大草坪等较大的空间.5 受欢迎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 在对所有高校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观是山、水、树木、自然草坡等.最适宜户外学习的空间有:主要建筑的入口、开敞的草坪、较小的隐蔽空间、图书馆周围室外空间、大树下自成一体的亚空间等.适于户外锻炼的空间有运动场、体育馆周围室外空间.由此可以有以下结论:5.1 在校园中应有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在这些自然空间的设计中,应保留部分或全部种植边界,从而使休息者都能找到空间边界坐下来,因为校园公共空间和所有的公共空间一样,人们喜欢坐在空间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而坐.座位的设计既应有供一个人使用的比较私密的座位,也应有可供3~4个人209第3期荣丽华 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210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的小团体聚会交谈的座位.长凳应避免太长,因为太长会使单个使用者感到不适,还会限制两个人以上的私人谈话.5.2 所有的种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对不同地点的高校,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很难做出统一的种植建议,但物种要有多样性,从而照顾到四季景观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5.3 地面铺装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不同的铺装材料应用于不同的用途.板油类的硬质材料最好用于穿越校园的主要道路.混凝土路面也是常用的校园路面,应注意强光下眩光问题.各种地砖地面的铺设应结合种植、小品等元素.5.4 恰当的照明设计会给校园户外空间增色不少.6 一点建议 校园规划是校园建设良好发展的保障,对已建成的校园进行改建或增建规划时,建议“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设计相结合,进行一些现状使用的调查研究,收集学生和教工及其他校园使用者对校园户外空间的要求并分析案例,这些工作将有助于校园建设的总体布局、特殊空间保护和户外空间细部设计.“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设计都隐含着按照某种设计价值取向的视觉特征和物质印痕,不再仅限于空间美学和视沉艺术效果,而是注入了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复合评价标准(王建国・城市设计),同时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户外空间应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而不应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置后的剩余部分,在校园主场地规划完成后,简单地种些花草树木,根本不考虑空间的用途.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人们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心情也会舒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参考文献:[1] 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2] 克莱尔・库博・马库斯,卡罗林・弗郎西斯.俞孔坚,孙鹏等译.人性场所[M].[3] 王建国.城市设计[M].[4] 荣丽华.住区室外空间的生活与室外物质环境的关系.THE THINKING ABOU T ONTDOORS PU BLIC OPEN SPACEOF UNIVER SITY CAMPUSRONG Li-hua(School of Civil E ngineering,I 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H uhhot010062,P RC) Abstr act:U niversity is the base of training the high talent persons and the center of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nter prise,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is the more and more regarded pr esently.It is the premise and base of educa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create the good quality campus circumstance.T he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university outdoors public open space is the accelerate impact to under graduate,and look af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fitting university outdoor s public open space.Keywords:university;public open space;campus planning。
校园外部空间
重庆文理学院--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一、学生外部空间活动特征、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根据学生性别、大致年龄、出行方式,在上课期间大家的活动范围在教学楼、宿舍之间。
课余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室外温度比较寒冷,所以大部分学生除了上厕所会在教室休息或者讨论学习。
而到了休息吃饭的时间,自然大家会的到学校食堂(大部分)或者校外去。
这类活动规律性强,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并且是大家必要性的活动,所以集聚的人群都很多。
自发性活动:此类活动受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初冬季节,大家都会宁愿呆在教室、图书馆或者寝室也不会外出,所以到了周末校园外除了清扫的阿姨和园林施工的工人,只有少数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园散步、观赏美景、锻炼身体等社会性活动:此类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娱乐交谈开放性的活动,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列如10月份组织学校体育场在的运动会,群体有在校参加活动的体育生、啦啦队、老师、以及观看的学生,此类校组织的活动群体密集强,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及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二、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塑造1、学生舍外环境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志趣爱好、职业志向的选择,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所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环境的营造必须从其主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科研、饮食、集会等)行为心理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开始,研究人的日常行为——空间关系以及校园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规律。
学生生活区很少有机动车辆进入,主要交通形式以学生步行为主,道路为车行和人行公用。
道路形式场地是学生在室外环境中聚集、停留、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学生生活区的场地包括交通性的广场,例如宿舍入口、食堂入口,都是在集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专用性活动场地,例如各类活动场地,是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文化休闲活动,促进相互交往的场所;建筑周边场地,是室外环境与建筑环境的纽带,并为各类场地做好“收头”处理。
(完整版)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
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
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
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
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
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2.随意性的流动;3.静止。
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
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
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
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
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
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
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多层次性。
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
大学校园室外公共空间设计与行为解析
大学校园室外公共空间设计与行为解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公共空间行为主体一.高校室外公共空间研究背景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
空间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间通过对人的引导与限制能够形成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因此校园室外公共空间规划应当能起到引导大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生源压力日渐显现“大学城”等扩张式的建设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校园内充分挖掘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户外空间的环境品质,满足学生新的需要逐渐成为必然。
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教育场所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室外教育与室内教育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在室外各种交流显得自由,随意。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实际上既是一种信息交换与传播过程,也是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正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彼此展示自我、学会分享、学会互助,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不仅对他们的求知解惑有重要的帮助,而且也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校园规划和建设而言,在大学教育迅速发展,建筑设计由对功能的关注向对人的关注的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对校园室外公共空间从行为这一角度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分析1.室外公共空间高校室外公共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生活、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主要为向全校师生开放的运动场地、大型娱乐场地和校园公共广场等。
(1)运动场地运动场地是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到的场地,按照规定,学生的文体生活区用地在校园中的用地比例应达到12%~15%。
但是根据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存在运动场地面积严重缺乏,类型单一等等问题,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五)、总结调研人:张露班级:13级景观设计1 班学号:201306314009指导人:葛老师时间:2014.12.16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户外空间环境设施布局分明,生活区域与教学区域安置合理(如图—校园平面简图)(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1.必要性活动指必须或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如上下课、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这类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食堂等。
2.自发性活动指自愿的,有合适的时间和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活动,如散步、户外阅读等,(如左图—小提琴岛)这类活动与外部环境关系较大,只有物质条件,场地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3.社会性活动其发生条件最高,需要他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游戏、交谈等各类公共活动及社会活动,改善环境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1.规律性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有赖于各级各类校园设施,如上下课、吃饭时间,活动规律性和阵发性强,人流量大而集中。
各类相关设施如能合理配置相互靠拢,有利于缩短步行距离,提高效率。
(如图)一部分宿舍与商贸楼靠拢,一部分宿舍与食堂、超市靠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研 究的新进展 [ . M]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 学出版社 ,0 8 20 . [ ] 赵 民 , 桂 兰 , 3 鲍 侯 丽 . 地 使 用 制 度 改 革 与 城 乡发 展 土
第3 6卷 第 3 l期
・
l ・ 2
20 10年 1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 】36 No 3l NO 2 0 V. O1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0 3 .0 2 0 10 —8 5 2 1 ) 10 1 -2
4 个人空 间。 )
0 引言
大学校 园是 青年 入学 习、 活 、 长 的地 方 , 具有 使 用功 生 成 既 能, 又作为实物教材在精神层面上对学生们起 到教 育作用 。 大学校 园的外部空间环境不是指学校 围墙 以外 的社会 空问 ,
5 领域性 。 )
1 1 学校入 口广场 .
1 调研 实 录与分 析
调 研 地 段 主要 选 取 了北 方工 业 大 学 两类 不 问性 质 的空 间 : 1 主教 学 楼 与 食 堂 前 的硬 化 铺 地 广 场 。 )
这个广场 向西 , 连接着 通 向体育场 和 四教的轴线 ; 向东则是 划分
整个学校教学 区与生活 区的主轴 线。东西 向道路 的两旁 , 经过改 造学校将原有 的灌 木改 植为 花卉 。对这 一改 变大 多数师 生都表
实。
通过 调研 我们 希 望 从 五 个 方 面进 行 总 结 , : 即
1 2 第五食 堂前 的广场 .
第 五 食 堂 前 的 广 场 三 面 被 建 筑 包 围 , 一 侧 是 毓 秀 园 的 围 另 墙 。这 里 是 学 校 内 所 有 社 团 活 动 的 一 个 中 心 场 地 , 是 一 日之 内 也 人 流 量 最 大 的 场 地 。小 广 场 与 毓 秀 囝通 过 围 墙 分 隔 , 段 围 墙 中 这 部 有 -4 段 向 硝 退 向毓 秀 囝 。第 五 食 堂是 一 个 中心 对 称 的建 筑 , , 而 后 退 的 这 段 围 墙 又 恰 巧 与 第 五 食 堂 正 门 相 对 , 与 相 邻 围 墙 的 且 交 界 处 形 成 两 个 阴 角 。 空 旷 的 广 场 被 赋 予 了 中 心 , 加 上 周 围 的 再
示赞 同, 支持 者认 为 这 样 一 改 使 得 校 南 门 入 口 广 场 更 加 开 阔 , 能
2 教学 区与生活区 中的绿化休闲空间 : 秀园, ) 毓 灵秀园。
在调研 中, 们采用 : 我
更好 的表现学校 的形象 。但 门卫 对此表 示不 欢迎 , 为不 习惯 , 认
心 里感 受 不 好 。
1 直接观察法 ( 相机 记录 各个 空 间中不 同人群 的行 为 ) ) 用 。 这种调研方法优点是忠实本来 面 目, 缺点是存在主观干扰因素。 2 自我 报告 法 : ) 问卷 和调 查 ( 定 调 查 问卷 并绘 制 心 智 地 制 图) 。这种凋研方法 优 点 是信息 量 大 , 缺点 是 花费 大 , 易歪 曲事
区 ,0 9 4 :26 . 20 ( ) 6 —3
[] O C . 1 E D 中国公 共支 出面, 临的挑 战: 通往 更有 效和公 平之路 [ . M] 北京 : 清华 大学出版社 ,0 6 20 .
[] 边燕杰 , 晓刚 , 2 吴 李路 路 . 会 分 层 与 社 会 流 动 : 外 学 者 对 社 国
大 学 校 园 要 : 究了北方工业大学校 园外部空 间环境的组成 , 析 了环境对人产 生的积极 和消极 因素 , 讨 了人的经验 所赋 研 分 探
予 环 境 的意 义 , 出 以人 的行 为 模 式 为 出发 点 的校 园外 部 空 间设 计 是 改 善 大 学 校 园环 境 , 升 学 生 生 活 品质 的关 键 。 指 提 关键词 : 园, 部空间, 境行为学, 校 外 环 行为 分 析 中 图分 类号 :U 4 . T 24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学校入 口广场南临 校门 , 北靠 一教 , 东西 连接 有通 往教学 区
本 而 是 指除 教 学 楼 、 舍 楼 、 书 馆 等 建 筑 物 之 外 的 空 地 , 广 场 、 和生活区的道路。北侧 一教的形 体在左右 两侧 末端 向南 凸 出, 宿 图 如 但 场 这 花园 、 坡地等那些 与人 的行 为有着 密切关 系 的空间 。现 阶段 , 大 应形 成一定 的围合感 , 由于厂’ 的南 侧是学 校 的主人 口 , 种 可能形成 的围合 意象被 有意 打破 _, 成一个 开 敞的人 口空间 , 『形 学校 园的外部空问逐步走 向社会化并体 现出更多 的公 共性 , 使得
1环境认知 。 ) 2 环境压力 。 )
3 密度 、 ) 拥挤 以及环境 的类 型。
参考文献 :
建筑 , 形成 了很好 的领域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 笔者认为这一
[] D VDL N . 4 A I A E 全球 老龄 化问题下创新 型的规 划与设计方案 [ ] 住区 ,0 9 4 :22 . J. 2 0 ( )2 - 3 [ ] D VD L N . 5 A I A E 全球 老人住 宅政 策框 架及 资金模 型 [ ] 住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