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专题安妮日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1《安妮日记》导学案
书目:《安妮日记》
字数:243千字 作者:安妮.弗兰克日期:2019.9
导读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拓展
知识1.日记体:蒋介石、季羡 Nhomakorabea、胡适等人的日记
2.安妮:出身、性格、经历、安妮日记内容介绍
3.犹太人:犹太人的历史 、欧洲反犹主义
4.反犹主义的顶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5.安妮最后的结局
主题
升华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
《安妮日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在她的日记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这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笼罩.(zhào)倒坍.(tā) 投掷.(zhì)蹒跚.(shān)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 i)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侦探粗暴揪住食不裹腹B.懈怠徘徊执著欢呼鹊跃C.蜕变无辜肆虐唉声叹气D.惬意匮乏国藉根深缔固解析:A项“裹”应为“果”。
B项“鹊”应为“雀”。
D项“藉”应为“籍”,“缔”应为“蒂”。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长久不衰,高潮过去之后就________陷入发展的低谷,皮影戏也不例外。
(2)公安部门将继续行动,进一步打假扫黑,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________毒瘤。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________消退,缺工成为沿海加工制造类企业最头疼的事情。
A.未免根除逐步B.不免铲除逐步C.不免铲除逐渐D.未免根除逐渐解析:“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据语境(1)应填“不免”。
“铲除”的意思是连根除去,消灭干净;“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草、土、石等。
“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据语境(2)应填“铲除”。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笼罩.(zhào)倒坍.(tā) 投掷.(zhì)蹒跚.(shān)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 i)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侦探粗暴揪住食不裹腹B.懈怠徘徊执著欢呼鹊跃C.蜕变无辜肆虐唉声叹气D.惬意匮乏国藉根深缔固解析:A项“裹”应为“果”。
B项“鹊”应为“雀”。
D项“藉”应为“籍”,“缔”应为“蒂”。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长久不衰,高潮过去之后就________陷入发展的低谷,皮影戏也不例外。
(2)公安部门将继续行动,进一步打假扫黑,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________毒瘤。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________消退,缺工成为沿海加工制造类企业最头疼的事情。
A.未免根除逐步B.不免铲除逐步C.不免铲除逐渐D.未免根除逐渐解析:“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据语境(1)应填“不免”。
“铲除”的意思是连根除去,消灭干净;“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草、土、石等。
“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据语境(2)应填“铲除”。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2. 掌握日记中所描绘的主要人物形象。
3. 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念。
2. 通过分析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掌握日记中所描绘的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质版《安妮日记》学具:笔记本、文具、电子版《安妮日记》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历史短片,让学生了解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纸质版《安妮日记》,了解日记的基本情节,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究: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日记中的一个片段,如安妮与父亲的对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反战主题,引导学生从具体文本中提炼抽象观念。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中的其他片段,如安妮对战争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安妮日记》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2. 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安妮、父亲、母亲等3. 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量犹太人被迫逃离家园,遭受无尽的迫害和屠杀。
2. 根据日记内容,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战争背景下的心理状态。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安妮日记)学案
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重点难点: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
2、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
也被德军占领。 从 1942 年 7 月到 1944 年 8 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
括。
3. 安妮为什么要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还要为这个朋友取一个名字?
4. 以下有关《安妮日记》 (节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安妮 ?弗兰克,犹太少女。安妮日记的时间跨度为 1942 年 6 月 12 日至 1944 年 8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专题二文本7安妮日记(节选)
本 课
1939 年 9 月 1 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令人感到
栏 目
有点异样、但受到欢迎的平静。在这 5 年 8 个月零 7 天中,
开 关
在 800 个战场上,在 1 000 个被轰炸的城镇中,有千百万的
男女被屠杀;更多的人在纳粹毒气室里和党卫队特别行动队
在俄国和波兰的死人坑的边沿上被杀害——这一切都是阿
栏 目
与父亲奥托·弗兰克、母亲爱迪斯·弗兰克和姐姐玛格特(玛各)
开 关
以及另外四人藏匿于普林森格拉赫特大街 263 号的一幢建
筑的夹层中。安妮的日记从 1942 年 6 月 12 日写起,直到
1944 年 8 月 4 日她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安妮被捕后,
被纳粹送往位于荷兰北部的威斯特波克集中营,接着被送往
道夫·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所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的欧洲古
城,都遭到破坏。天气暖和以后,无数没有葬埋的尸体从瓦
砾堆中发出了令人恶心的臭味。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7
在德国的大街上,再也没有穿长统靴的冲锋队齐步前
进的声音了,再也没有成群结队、身穿褐衫的人们的喧闹
声了,再也没有元首从扩音器里发出的尖叫声了。
本
课
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千秋帝国”已寿终
探险!”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7
6.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的?
答案 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
本
课 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
栏 目
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6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6《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6设计指导思想《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明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然而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
《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
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教科书所选的9那么日记,第一那么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那么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与思考。
教学时采纳“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安排学生结合影片观后感,分组合作探究,可更有效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和对世界和平的珍惜。
教学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的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损害与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无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1、搜集资料:纳粹什么原因会如此疯狂地迫害犹太人?2、课文内容:注意文中相关的字音字形。
【二】导入: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悟当时毕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师: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
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轰动。
当时美国和德国总统都分别发表了演说。
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正确影片、最正确导演、最正确改编剧本等六项大奖。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久传下去。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5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5《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5教学目标:1、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2、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看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教学方式:问题探讨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推进:【一】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处于花季雨季的年华,都正在书写着诗一般的日记,它记录着你青春成长的心路历程,幸福地享受着自己的欢乐与忧伤,而就在上个世纪的二战期间,有如此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那个女孩确实是安妮·弗兰克。
尽管她不能在阳光下散步,但她的心灵却仍能够自由飞翔,她的日记确实是心灵的天空,在日记中她如此写道:没有了日记,也就没有了我。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日记来感受她在黑暗中的心迹。
【二】整体感知〔一〕解题:本文所选9那么日记,除第一那么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那么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二〕快速阅读8那么日记,简要概括每那么日记的内容,并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预备探讨。
明确:第2那么——要紧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
〔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然而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那么——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
〔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尽管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明白在哪儿。
”〕第4那么――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
〔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盼望,和平的盼望。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节选))学案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节选))学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存:神往:心中向往。
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检点:言行慎重。
周遭:周围;四周。
窒zhŒ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抑yŒ郁:忧愤烦闷。
虔qi‚n诚:恭敬而有诚意。
沮j“丧:灰心失望。
谦卑:虚惊,不自满,不自高自大。
荒谬mi”:荒唐,错得离谱。
冥mŠng冥:不明亮。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安妮·弗兰克,一名犹太少女。
安妮的家庭原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捕,八人之中除她父亲得以幸免外,其他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特将其删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2、相关知识: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
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犹排犹浪潮。
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兰。
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德国。
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马上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
但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因此他决定躲藏起来。
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丹恩合伙做生意。
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
营业所楼上有几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
奥托认为躲在那儿不太容易发明。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马上出境。
他没有走,马上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
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
如此,他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
他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动。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一、教材分析《安妮日记》是荷兰著名作家安妮·弗兰克的日记作品,该教案旨在通过《安妮日记》这一文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在逆境中的勇敢与坚强。
通过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迫害与尊重等关键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 掌握《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遭遇和安妮在日记中的思考与感受。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和解读文本;-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培养对他人遭受迫害的关注与关心;- 培养学生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个人思考和写作。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犹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犹太人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习文本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安妮·弗兰克的生平和她在二战期间的遭遇。
以小组形式讨论学生对《安妮日记》的第一印象以及对作者和背景的了解。
3. 阅读《安妮日记》布置学生阅读《安妮日记》的任务,通过分配的章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和安妮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情节和个人感悟。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安妮在日记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和思考?- 安妮的遭遇和思考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面对逆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勇敢?5.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安妮日记》为素材,写一篇短文。
《安妮日记》导学案2
《安妮日记》导学案2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3、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2.教学难点:认识法西斯的罪恶,学习安妮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材料搜集,分析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
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探究点二: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
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探究点三、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四)当堂检测悲伤的人肉①李磊天上的星星有几颗,最闪亮的是月亮。
你是谁?你是谁家的闺女?你将是谁的新娘?你的兄弟姐妹有多少?你是神,你是嫦娥,你是中国传说中的美女,你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女神,你就是最美的那个!烟光一闪,哭声四起。
你的纯洁,却成为他人的悲哀!人类的矛盾刀光剑影,生命的冲突枪林弹雨;谁不会捍卫民族的尊严?谁不会维护国家的自主?谁不会保护家庭的独立?谁不会保卫自己的自由?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碎尸万段的少男少女四分五裂。
他(她)们用死亡换取了更多的死亡,他(她)们用生命杀死了更多的生命。
当自由成为战争的奴隶,当民主成为战争的畜生,生命在人类自相残杀中血肉横飞,生命在人类弱肉强食里针锋相对。
《安妮日记》导学案
自1947年首次出版以来,《安妮日记》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它被誉为“世界上最 著名的日记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该作品不仅揭示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 暴行,也展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的成长与心路历程,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06
资源整合与推荐阅读
相关影视资源推荐及观看指南
电影《安妮日记》
该电影根据安妮·弗兰克的真实日记改编,还原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 的苦难生活。观看时,建议学生提前了解历史背景,注意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和 情节展现。
纪录片《安妮·弗兰克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安妮·弗兰克的生平和她写下日记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 深入地理解她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细腻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深入剖析安妮内心
作品通过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 展现了安妮在战争背景下的成长 过程,让读者深入了解她的内心
世界。
真实呈现人物情感
安妮的喜怒哀乐、恐惧与希望等复 杂情感在作品中得以真实呈现,使 读者对她产生强烈的共鸣。
突出人物个性特点
作品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了安妮独特 的个性特点,如她的独立思考、对 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
分享交流,促进团队协作和共同成长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促进思 想碰撞和交流。
团队展示与合作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展示,展示各自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 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借鉴。
审美体验:感受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光辉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7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
过程与方法了解相关资料,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教学方法朗读——勾画圈点批注——交流重难点感受主人公的渴望与情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个花季少女,听讲述,初步感受主人公,准备进入文本。
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今天了解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
二、走近安妮和《安妮日记》。
1、安妮,犹太少女,她们全家因躲避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而住进她父亲公司“的密看课下注解,听老师介绍。
了解安妮和《安妮日记》,感受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
室”中。
(参见课下注释①)2、《安妮日记》是安妮从1942年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3、简单介绍纳粹党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环境。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提问:自由朗读课文,试概括每一则日记朗读课文,读一则就概括一则的内容。
尽量使语言表达简洁些。
老师巡回了解、指导。
师生交流后归纳:根据课文内容,我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这本日记不仅仅是一名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德军铁蹄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四、再读课文,自主体会主人公的感受。
要求: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与渴望,并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与渴望。
提示:1、可以在不明白处提问;听清要求,准备动手批注。
2、可以从句子中的个别词语体会感情;3、可以从文章句子的修辞角度入手;4、可以在读到某些句子时展开联想;5、可以边阅读边记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批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换看一下。
老师巡回了解、指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导学案(word版,1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导学案(word版,114页)第一单元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1.荷塘月色一学习目标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教案标题:《安妮日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安妮日记》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撰写自己的日记。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所了解的《安妮日记》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等。
2. 提问学生对于日记文体的理解和日记的作用。
主体活动:步骤一:背景介绍1. 向学生简要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2. 分享一些关于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的迫害和安妮·弗兰克一家躲藏在阁楼的背景知识。
步骤二: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1. 分组让学生合作,共同整理《安妮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并简要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发展进行分析,包括家庭生活、躲藏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等。
步骤三:主题和意义探讨1. 引导学生思考《安妮日记》中可能存在的主题,例如希望、勇气、自由等。
2. 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对于《安妮日记》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各自对于作品意义的理解。
步骤四:阅读理解和分析1. 分发一小段《安妮日记》的摘录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摘录中的语言特点、作者意图和情感表达。
步骤五:写作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记的作用和写作技巧,例如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
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自己的日记,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设想的情景进行写作。
总结活动: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安妮日记》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作业的质量评估。
3. 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讨论表现。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安妮日记》的完整版,进一步了解故事的细节和情节发展。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1教学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3、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朗读,品析,把握和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坚贞乐观,不屈服的坚韧性格。
说明: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两年前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这里有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人生的思考。
本文有8则日记,篇幅较长。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应选择几则几篇重点突破。
通过一些关键句的反复朗读,品析,把握小作者在厄运中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
从而把握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预习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2,了解《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前对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小作者不幸的人生遭遇的了解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新课一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流传下来。
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
(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介绍《安妮日记》。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拉近了学生和作品的时空距离。
整体感知你对安妮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1,浏览课文,思考,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书上。
2,交流。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和情感基调品读警句(五,六,七,八则)读(五——八则)思考:在第六则日记中,安妮说“可是我快乐。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2教学目标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
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
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
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
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
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专题安妮日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预习目标
了解日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读准本文字音并能概括文章内容
二、预习内容
1.给加线字注音。
藏匿()执着()瞭望()引擎()肆虐()窒息()惩罚()绷紧()呆zhì()kuì()乏荒mi ù()tuì()变雷(tíng)脚
2、本文的写作背景
3、作者安妮的相关情况
4、概括九则日记的内容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3、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2.教学难点:认识法西斯的罪恶,学习安妮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材料搜集,分析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
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
探究点二: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
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探究点三、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四)当堂检测
悲伤的人肉①
李磊
天上的星星有几颗,最闪亮的是月亮。
你是谁?你是谁家的闺女?你将是谁的新娘?你的兄弟姐妹有多少?你是神,你是嫦娥,你是中国传说中的美女,你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女神,你就是最美的那个!烟光一闪,哭声四起。
你的纯洁,却成为他人的悲哀!
人类的矛盾刀光剑影,生命的冲突枪林弹雨;谁不会捍卫民族的尊严?谁不会维护国家的自主?谁不会保护家庭的独立?谁不会保卫自己的自由?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碎尸万段的少男少女四分五裂。
他(她)们用死亡换取了更多的死亡,他(她)们用生命杀死了更多的生命。
当自由成为战争的奴隶,当民主成为战争的畜生,生命在人类自相残杀中血肉横飞,生命在人类弱肉强食里针锋相对。
炮火连天哭河山,惊天动地泣鬼神。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勇气,信仰是生命的一种信心。
信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人类生生世世难以企及的和平。
信仰的最高要求,就是生命相互依存绝非互相排斥的真理。
一个少年或者一个少女,在人群中引爆了身体上的炸药。
更多的少男少女,前仆后继,致使更多的人死亡。
……不敢相信人类残暴的手段,竟然应用于人类自身。
惊恐万状的生命啊,能不能留一颗悲悯之心挂在天上,能不能流几滴悲痛之泪长记心头。
谁没有亲人?谁没有骨肉?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
……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下谁人不惜君?你们的错误是单纯,你们的罪过是纯洁。
当四分五裂的骨朵震天动地,当七零八碎的血花横飞四方,当天边传来哭爹喊娘的悲怆交响曲,我们能否熟视无睹人类的杰作?
我们等待的不是枪杀是和平,我们盼望的不是自杀是民主。
……何苦的自相残杀?你死我亡的阴谋深处,一定会存在山迸地裂的世界末日;鱼死网破的波澜深处,一定会隐藏惊涛骇浪的地球灭绝。
昏天暗地的杀戮过后,人类恍然发现,人类杀戮的本身,就是杀戮自己。
……此刻,欢歌笑语无声无息,亭台搂阁灰飞烟灭。
甚至没有告别,甚至无法告别。
她们早就准备好了,用死来证明一切。
……这些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少女,用她们脆弱的翅膀向天堂飞翔,破碎的空气里面流动着她们坚贞的歌声;这些圣女一样冷酷无情的杀手,用她们青春的胴体向地狱挺进,死伤的人群里面充满了她们愤怒的咒语。
这是可怕而又无奈的铁血事实,这是矛盾而又对立的悲惨世界。
现在,她们的灵魂可否安息?她们破坏的不单是自己的肉体,她们伤害的不单是别人的生命。
她们的悲剧,仿佛让我看到了,我们腥风血雨的过去;看到了,国人写在脸上的痛苦。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珍爱生命;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造和平。
壮烈牺牲的精神,就是
让暴力灰飞烟灭,奋不顾身的行为,就是使恐怖烟消云散。
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悲痛为力量,最佳的方式就是化干戈为玉帛。
惟独和平能够成全人类的千秋大业,惟独和平能够保证生命的千秋万代。
我们日以继夜地祈祷和平!死者已逝,生者尚存,我们的泪水将要被时间吹散,我们的鲜血将要被岁月风干。
美丽的少女,漂亮的少年!你们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你们给地球留下了什么?生命能够挽救生命。
灵魂能够拯救灵魂。
但是,不幸的国家更不幸,无辜的人民更无辜。
①李磊,男,196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先锋诗人、前卫批判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摇滚》(1995年),长诗《道德教科书》(1996年),长诗《现代汉语》(2000年),评论《当头棒喝》之伪民间诗歌批判书(2002年),评论《中国新诗,事在人为》(2002年),评论《蜕了皮我也能逮住你》(2003年)等等。
本文有删改。
1.本文题目中的“人肉”是指什么?
2.作者对少男少女的牺牲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做?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划线句子中的“杰作”是对少男少女勇敢赴死精神的颂扬。
B.与《安妮日记》相比,两篇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C.“灰飞烟灭”语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旨在强调人没有孙悟空的本领大。
E.“化干戈为玉帛”就是以恐怖来对抗恐怖。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
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的?
答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应与人物经历与文章表达的中心相关
2、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你将怎样为她写墓志铭?
答案:“无论我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我总希望人间变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