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胺碘酮致静脉炎课件

胺碘酮致静脉炎课件
胺碘酮致静脉炎
无菌技术
注意无菌操作,一次性皮针穿刺时, 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范 围直径5 cm;留置针穿刺时,消 毒范围要达到8 cm。留置针一般 使用透明胶固定,局部皮肤汗液 蒸发不出,因此要及时更换服帖, 以2 d更换一次为宜。
胺碘酮致静脉炎
血管对药物敏感
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 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 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
胺碘酮注射液ph值为2.5~4.0,呈偏酸性,应溶于 5%葡萄糖注射液中。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 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 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细血管痉挛,局部 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胺碘酮致静脉炎
认知程度
患者
用胺碘酮前向患者介绍其作用与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以 取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减少 肢体活动以防止药液外渗。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 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 及时处理。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 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 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 外渗。
胺碘酮致静脉炎
认知程度
护士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胺碘 酮注射液的特殊性,如果维护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 极大痛苦。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 重视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 要注意针头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有移位、脱出或穿 出血管造成药物外渗等问题;注意观察沿静脉走行 是否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硬结,回血是否良 好等。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 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

盐酸胺碘酮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盐酸胺碘酮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盐酸胺碘酮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和静脉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9例胺碘酮外渗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 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经过局部湿敷、消毒、护理后治愈。

结论持续泵入胺碘酮注射液造成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是外渗的主要原因,要掌握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加强责任心,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外渗局部组织静脉炎预防护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苯丙呋喃的衍生物,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侓失常药,其静脉制剂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临床上用于危及生命的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及室颤的终止和预防,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房扑、房颤的转复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血管的刺激性强,PH值为2.5-4.0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8.2%[1]。

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坏死。

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科有9位患者静脉泵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静脉炎。

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约在3—9天痊愈。

现将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减少了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8年1月-2018年10月共收住9例患者应用胺碘酮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产生局部血管及皮肤组织炎性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及上方有条索状红肿、压痛、血管变硬等现象。

9例外渗发生在持续静脉滴注用药后的24-48h中,全部在手背和前臂使用了浅静脉留置针。

其中有一例患者静脉炎出现水泡,溃烂,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较长,应用我们配置的酊剂(左氧氟沙星10ml+15AA氨基酸10ml+利多卡因5ml+75%酒精5ml+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B12 100ug)等局部湿敷约9天后痊愈;其余8例患者为轻、中度,应用硫酸镁、土豆片湿敷后痊愈。

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标准: 轻度:沿静脉走形局部组织红、肿、热、痛;中度:静脉呈条索状,有压痛,血管弹性差,局部发硬;重度: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溃。

静脉炎及药液渗漏的识别与处理PPT课件

静脉炎及药液渗漏的识别与处理PPT课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 检查(如血常规、超声等)结果进行 诊断。
02
药液渗漏概述
定义及危害程度
定义
药液渗漏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 围组织。
危害程度
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引发医 疗纠纷。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向患者解释静脉炎的定义、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识程度。
药液渗漏的危害
告知患者药液渗漏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局部组织坏死、神经损伤等,引起患者的重视。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和观察
静脉炎的自我护理
教会患者如何保护静脉炎部位,避免局部受 压、摩擦等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药液渗漏的观察与处理
观察法
静脉炎表现观察
查看沿静脉走行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条索状改变或硬结等静脉炎的典型表现。
药液渗漏表现观察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水疱、坏死等药液渗漏的表现。
触诊法
静脉炎触诊
通过触摸检查沿静脉的皮肤温度是否升高,有无压痛或触及条索状静脉。
药液渗漏触诊
触摸注射部位,检查有无肿胀、压痛及局部皮肤温度的改变。
影响。
03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编写教材和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我们提高了医护人
员对静脉炎和药液渗漏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
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识别与处理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静脉炎和药液渗漏的识别与处理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算法自动分析患者数据和图像,实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药物因素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16-06-21T10:23:35.4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姚正盛彭碧苗[导读]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的典型代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姚正盛彭碧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药剂科福建宁德 355000)【摘要】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常用于治疗各种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然而临床应用过程中该药所致静脉炎的事件时有发生,笔者结合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针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该药在临床的正确使用,及静脉炎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85-02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的典型代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该药刺激性较强,易引起静脉炎,据有关报道,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1],而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泵入超过48h时静脉炎发生率甚至可高达88.2%[2],此类药物不良事件,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广大医务人员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以及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1.1 药物因素溶液PH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

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4],引起静脉炎,而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2.5~4.0,采用METTLER TOLEDO DELTA 320pH计测得盐酸胺碘酮0.15(法国赛诺非公司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22)+5%GS20ml(青岛华仁药业股分有限公司,产品批号B0701001)混合液的pH值为3.65、胺碘酮0.3+5%GS50ml混合液的pH值为3.69,均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值,对血管刺的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其有效成分胺碘酮,其所含碘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强,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血管、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静脉炎,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沿穿刺静脉近端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这可能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浓度胺碘酮(6mg/ml)静脉泵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2]。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及处理ppt课件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及处理ppt课件
2013年7月分护理查房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1

病例介绍 概念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 胺碘酮外渗处理 胺碘酮外渗预防措施
2

患者郭全成,男,75岁,以“突发心悸2小时” 之主诉入院,老年男性,既往体健,否认“高血 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生活自理无 饮酒史,2小时前患者因打牌后突然出现心悸, 伴胸闷、头晕、全身大汗、四肢无力,无晕厥及 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发热、咳嗽,无胸痛、头痛, 心悸持续不缓解,遂被家人急送至我院急诊科, 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律失常-室速,给予“利多卡 因”静点后,患者心悸仍无明显缓解。遂以“心 律失常—室速”收住入院,发病以来一般体力活 动不受限,夜间可平卧休息,食纳及大小便正常。
33
5、加强与患者和陪护的沟通向患者和陪护 详细介绍胺碘酮注射液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增 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肢体活动以 防止药液外渗。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 红、肿、痛等不适症状及肢体活动受限时, 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改善局部循环,利于 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向其 讲解静脉炎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 情绪,缓解其精神压力,争取患者积极配 34 合治疗。
4
.心电图 (2013.7.13 科内)示:心律失常室速。 初步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阵发A型预 激综合征-室速2.高甘油三脂血症。
5
药物治疗
7.13胺碘酮150毫克加0.9%氯化钠10毫升 静推,0.9%氯化钠+胺碘酮300毫克静点。 7.140.9%氯化钠+胺碘酮600毫克5毫升/小 时泵入,7.14下午6点停止静点胺碘酮。
9
10
11

胺碘酮发生输液反应(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发生输液反应(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发生输液反应(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胺碘酮注射液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引发静脉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使用该种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理特点及其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趋向严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 穿刺技术的因素:在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加大对静脉的损伤;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易导致药物外渗;输液结束拔针的时候按压不当,没有按至静脉穿刺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药液外渗;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情况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容易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

(2) 药物因素: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为6.5,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小于6.5,呈酸性,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损伤内皮细胞;且胺碘酮含碘,同样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损伤血管内膜,患者静脉输注浓度>2mg/mL则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胺碘酮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使得药物外渗发生之后未能及时发现。

(4)其他因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过度依赖报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等情况;药物滴注速度不均、输液时间过长、针头位置固定不良、输注速度过快、环境温度不当等。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胺碘酮注射液为强酸性,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易损伤血管内膜。

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置浓度不可>2 mg/L,使其pH值及含量趋向稳定。

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使用不同部位连续静脉滴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药超过6 h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而不同部位6 h连续给药其静脉炎发生率为0%,胺碘酮输注6 h时,要与其他静脉通路液体互换。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目的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改变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方法对42例患者分别给于程序化的血管管理和处理。

结果42例患者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1例局部组织坏死经切开引流而治愈;其余29例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痊愈。

结论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标签:胺碘酮注射液;组织损伤;静脉炎;护理策略胺碘酮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且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房颤的转复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1]。

但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药超过24 h常引起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症。

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针对以上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有42例患者次应用胺碘酮注射液,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其中重度患者1例,穿刺手背浅静脉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转外科切开引流治愈;其余29例为轻、中度,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而痊愈。

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为:轻度:沿静脉走行局部组织红、肿、痛,弹性差;中度,静脉呈条索状,压痛不明显;重度,在中度静脉炎的基础上,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破[2]。

2护理策略2.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无菌操作2.1.1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凡是需要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所以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

胺碘酮致静脉炎培训课件

胺碘酮致静脉炎培训课件
认知程度
患者
用胺碘酮前向患者介绍其作用与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以取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减 少肢体活动以防止药液外渗。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 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 及时处理。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 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 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 外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原系网站因或本人分删除。析
医疗
护士
患者
输注途径 留置针型号
药物浓度
认识程度 选择血管 观察注射部位 宣教不到位 无菌技术不严格
认知程度 血管对药物敏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管选择
持续静脉给药:选择可靠的、安全的、可以长 期给药的血管通路。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 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 应。
在持续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与另一 条静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 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的处理, 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输液观察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如有 药液外渗、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
责任心与慎独精神, 特别是夜间要加强巡 视, 仔细查看针头局部和回血情况, 严格交接 班。使用时常连接微量泵, 微量泵虽有阻塞报 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 分依赖报警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探讨静脉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在用药的前、中、后个时间段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R322.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89-01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明显。

但其不良反应之一是对静脉血管刺激很大,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轻者可出现静脉穿刺点周围局部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静脉血管呈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皮肤出现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若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

为此,本文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原因分析1.1 药物因素血液正常pH 值为7.35~7.45,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静脉炎[3]。

而胺碘酮针剂的pH值为2.5 ~ 4.0,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 值,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当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注射或泵入时,常引起静脉血管、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表现,其表现主要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反应,沿穿刺静脉近端走向呈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有压痛,影响患者休息与疾病的恢复。

1.2护理人员因素1.2.1配制胺碘酮的浓度超过2mg/ml,且使用时间较长,未及时更换注射部位[1]。

1.2.2静脉血管选择不当应用胺碘酮时,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但由于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程序较为复杂,不适合临床抢救用药时的静脉通路选择,故临床上胺碘酮注射液的应用仍多选择外周静脉通路。

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管理2讲课文档

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管理2讲课文档
• 如果是皮下埋泵,应正确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 适,回抽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出针头, 从皮下抽吸残留液,给予适当的解毒剂
• 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 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评估外渗液量、输注 部位、药物浓度、患者症状及累及范围;必要时 摄胸部正侧位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
药物外渗的处理
• 封闭的范围大于渗漏 区
• 深浅最好在渗漏区底 部,不可过浅
PS:对注射部位应观察并 做记录,包括外渗发 生的时间,估算药物 外渗的量,处理外渗 的方法,病人的主诉 及局部体征等
药物外渗的处理
• 中心静脉(CVC)给药引起的外渗处理
• 患者一旦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 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 液
• 停止输液,尽量回抽残留药物,评估药物外渗液量、输注 部位、药物浓度、患者症状及渗漏处皮肤的颜色、温度、 疼痛、范围
• 通知主管医生查看外渗局部皮肤 • 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H,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局部
损伤皮肤受压,24H内局部用50%硫酸镁或冰袋冷敷,温 度4-6℃,每隔15分钟更换,以降低药物活性,减轻局部 肿胀,但植物碱类(奥沙利铂)不能冷敷. • 遵医嘱局部封闭(长春瑞宾需bid,连续3天)
药物外渗的原因
• 药物因素
• 药物的渗透压 • 药物的浓度 • PH值等 • 当药物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进入血管内使
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的应急能 力,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对血管内膜产生 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的原因
• 患者因素(血管因素)
• 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 ,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引起血管阻力增 加
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的静脉 •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有或无水肿,静脉索状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方法。

方法:合理选择注射静脉和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和浓度,规范的输液操作,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

结果:减少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发生的机会及程度。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转归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广谱、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

但由于胺碘酮注射液对血管刺激性大,常常引起注射部位程度不同的静脉炎,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也严重影响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我科于2010年3月以来针对静脉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对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加强了相关护理措施,减少了其所致静脉炎发生机会及程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原因分析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血液ph值为7.4,而胺碘酮注射液ph值2.5~4.0,偏酸,对血管刺激性大,加之碘刺激性,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人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应激能力,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选择血管不当:由于外周静脉相对流量小,不能很快的稀释药液,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了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静脉,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病人的主诉不重视,病人穿刺部位出现渗出、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综上原因,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轻者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沿静脉穿刺方向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血管周围皮肤出现结节状硬结,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剧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直接影响胺碘酮注射液的继续应用。

胺碘酮致静脉炎 ppt课件

胺碘酮致静脉炎  ppt课件

动脉
血管壁
血管瓣膜 血管内皮上皮
瓣膜
血结管内缔膜组织
血结缔管组中织层 血血管管中外膜层
血管外膜
静脉




静脉壁内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进行性的
并发症
示例图静脉炎分级源自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 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 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血管选择
持续静脉给药:选择可靠的、安全的、可以长 期给药的血管通路。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 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 应。
在持续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与另一 条静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 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发现。

穿刺技术
--肘部: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激惹
--送管速度过快:2cm --固定不良:导管滑脱穿刺部位固定不牢
靠,针管滑动。

穿刺技术
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 士操作。在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 刺入血管内,回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要 避免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 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穿刺成功前 尽量应用空液体,待固定好后再配入胺碘酮 溶液。在输液结束后先静推生理盐水20 ml再 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拔针时 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 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 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炎的发生。 选择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脉, 宜选择管径粗直、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 脉给药,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 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 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

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

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
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

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

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
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新鲜的氧气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调节身体的一切功能。

因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使皮肤富有弹性。

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由于胺碘酮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时间为1-2周,所以在滴注有可疑渗漏,即应按渗漏处理,切无轻易放过造成严重后果[2]实践证明:在周围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 20ml冲管,再接液路,(2)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并20分鈡-2小时更换泵滴连接液路一次,后冲管,三液路总滴速不超过需要量,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如有不慎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立即氧疗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诚请护士姐妹借鉴。

作者简介:赵喜枝(1965-),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单位:临城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临城,054300)
电话:7165278,7165193
参考文献:
[1] 陈行秀.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
89
[2]金京星,李艳秋,朴素宙,等.强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处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