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6
《南方低山丘陵土地退化的防治》组件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以区域为背景,以主题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二、学习内容(1)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和“说明”。
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
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地理高考知识和能力的最好载体,并以案例的形式,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2)综观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有这些特点:①以一个小范围区域为载体,围绕某一个主题向纵深方向展开。
②考查内容不回避主干知识,如气候、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工业区位选择、交通布局等。
③考查方式以问答题形式出现,问法以“原因”类,“理由”类、“影响”类和“评价”类为主。
由此可见,区域地理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自然环境五大要素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特点,而是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的区域地理教学一般采用范围较大的区域,这与在考试中采用小范围区域的考查相冲突,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区域地理,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和地理素养,本课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实现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的目标。
三、学习起点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在初二和高二前段学习中已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概况相关的知识,对中国大范围的自然地理区域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对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背景知识比较陌生和不够深入,并且未能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未能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对于应对全国卷高考的能力有待提高四、课堂学习目标五、设计思路基于以上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笔者认为以水土流失状况的直观性视频引入,以土地退化作为本节学习主题,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区域地理学习思维方式。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
《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a
14
影响
4
•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掠夺式、粗放型的开发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执法不严,生态环境破坏屡禁不止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
a
5
a
6
a
7Leabharlann 一、环境管理概念:狭义: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 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即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方 式)
3、特点:
生态问题类型多样
区域性显著
a
2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
a
3
序号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西 侧
B
西北干旱半 干旱地区
C 黄淮海平原
南方低山丘
DE 陵区 F 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
G 青藏高原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 半干旱地区
草地退化
降水少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少 气候干旱
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
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
染集中处理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
同时”制度。
a
12
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 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 策
a
1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教材第71页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2.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学业达标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第2题,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酸雨现象严重。
答案:1.B 2.D3.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D.西北地区——矿产开发答案:B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5.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比宁夏少点;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造成其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45张)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 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 脆弱(cuìruò ) 原因?
G
自然原因:高寒(gāohán)地区,受气候 变化影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序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号
类型
A 大兴安岭西 森林破坏 土 半干旱地区 过垦,过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四、中国生态问题的防治(fángzhì)措施
阅读课本P71思考:我国生态环境 恶化的原因(yuányīn)及防治措施有 哪些?
1、 (1)人口压力
根本原因
恶
化 (2)人 (è 类不合理 hu 的开发活 à) 动 原 因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 用
②环保意识弱
主要原因
③管理力度不够
(shīrùn) 半湿润 (shīrùn) 黄淮海 平原区
南方亚热带 丘陵区
第十一页,共46页。
思考:上述(shàngshù)各个地区主 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
第十二页,共46页。
A
第十三页,共46页。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十六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保法 制建设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wèntí)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东北、西南、华 中温带、亚热带边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南林区
远山区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5
授课题目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三维目标1.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2.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重点1.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新课导入:先引入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谈谈你们眼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进而深入引导绿水青山但贫穷落后是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富裕了但是污染严重是不是美丽中国?设置情境:让学生勾勒心目中美丽中国形象,然后通过习总书记的话,然学生认真思考,了解中国环境现状。
由此引出: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提问:习总书记是基于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引入今天要上的内容。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形成原因1.现状2.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第一自然段,然后提问学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形成的自然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人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例子,回答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思考:试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1)2.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一)通过班班通展示教材图 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然后叫学生上讲台分别分析各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二)通过习总书记这种方法目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解决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紫云县石漠化图片和贵州省安顺市石漠化数据资料提问:紫云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应用所学知识,为政府部门提出解决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的措施,同学们通过举出生活中实际例子,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6 环境保护人教课标版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PPT课件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学习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形成原因1、现状总体在局部在2、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3、特点:4、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通过读图4.16,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地区名称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背景人为原因ABCD.EFG思考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
5、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案例⑤通过对案例⑤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新疆生态破坏与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性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1.恶化原因:(1)根本原因(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2.防治措施:3.重点生态工程:阅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思考结合本节课丈、图片和相关知识,你认为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退: 建: 改: 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4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知道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通过阅读文本以及相关资料,深刻认识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以图片的展示引出本节内容,再现学习目标。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障碍问题 1.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答: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盐渍化是次生盐渍化。
2.天然林相对于人工林的优越性是什么? 答:天然林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生态系统稳定且生物多样性丰富。
3.我国主要有哪些防护林体系? 答: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等。
4.P71:水资源破坏引起的水库淤积贮水能力损失该怎样理答: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如水体富营养化(2)间接影响:造成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5.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等灾害。
地形:多山地、丘陵,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1.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锐减西南地区比东北地区严重? 学生展示:西南地区森林破坏比东北地区严重。
老师点拨: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评价学生预习提问状况。
课程延伸问题看其水热条件状况,一般水热条件越好,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2.东北地区为何会发生土壤侵蚀? 学生展示:东北地区降水多,森林破坏严重。
老师补充:人口增加,过垦严重。
3.D、E 发生土壤侵蚀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展示:丘陵地区,降水变率大。
老师补充: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4.D、E 间的区域为何没有发生土壤侵蚀? 学生展示:地形为平原,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老师点拨:同学们可以总结什么地方容易出现土壤侵蚀,发生土壤侵蚀的条件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途径 (共16张PPT)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重开发 掠夺式 超过生
资 源 的 不 合
环境保护 意识不强
监管薄弱
轻保护 重建设 轻维护
粗放型 开发利 用方式
态环境 承载能
力
生态环境
加剧生
理
执法不严
破坏现象
态环境
开 发
管理不力
屡禁不止
恶化
利 用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
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
土壤侵蚀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 在夏季,且多暴雨;过度垦殖等
【知识总结】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及生态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侵蚀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 夏季,且多暴雨;过度垦殖等
处于亚热带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
森林破坏、 地质条件复杂,降水丰富;人民生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活贫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导致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
⑵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解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
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南
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
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
【思维建模】 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的思路
⑵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
导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 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⑶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
荒漠化的防治一、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实质,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
2.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他们之间的知识关系: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四、教学方法1.图像分析法:分析图2.1揭示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的环境特征;分析图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得出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原因造成的;分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固沙成果显著图;分析此类植物的根、叶的特点,分析此类植物与环境的适应。
2.案例分析论证法:本课选取了沙坡头建带状沙障保护包兰铁路一例,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①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五、教学过程【导入:】结合数据说明世界及我国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学生阅读本节序言找出荒漠化的定义、表现:】荒漠化概念:(1)产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过度经济活动(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4)土地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为何如此严重?指出有其自然原因,也有其人为因素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个知识点,一是西北干旱的原因,二是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2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1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新课导入:展示美丽的生态环境图片,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结合课本、PPT内容独立思考作答)1.巨大的人口压力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员补充,答案展示,学生识记。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阅读课本71页同位交流思考)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②管理不力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2.防治措施: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五、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抢答的形式来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六、链接高考1、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7张ppt)
2、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4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1分),造成 土壤盐碱化(2分);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1分),产生水土 流失(2分)
积身极子参,拿加出各九项牛比爬赛坡,获的得干海劲淀,确区保朗定诵了比干赛,干三就等干奖好;海,干淀就区干航成模一比流赛。三要等始奖; 海 淀 区 德 育 数字平 台教育 作文比 赛一等 奖。 课 余 ,通 过 大 量阅读 课外书 籍,
题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
分 组 讨 论
A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
退化 原因?
A
自然原因: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B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草场退化严重、土壤侵蚀 原因?
B
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严重、次生盐碱化 原因?
C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过垦、不合理 灌溉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 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 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答 出2点即可得4分)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 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谢谢! 欢迎指导 !
员 要 设 岗大定限责度,通的过展合示理自设己岗。、我党会员以领此岗为、动公力示,锻明岗炼、和提组织高履自己岗的,农能村力党。员突出带头 致 富 、 带 领我共有富一、定促的进和组织谐能等责力,任对,工社作区认党真员负突责出、遵对守学居习规一民丝约不、苟服。务居民 、示范 引 领 等 责 任我,的流学动党习员成突绩出在服班务里他名乡列、前服茅务,并老在乡同、学服之务中家有乡较等高责的任威,促信进。无职党员发 连挥 续 作 几 用 年 。 获 在 得 职校 党级 员 三要好 明学 岗 生 强、 责“,机英关语党小员状突”出、担“当鼓奉号献队、优公秀道队正员派”、、服“务学基习层模等范责 任 ,学 校 党 员 突出师 德小建标设兵、”规、范“办故学事、大服王务”改等革光等荣责称任号,医。院 党员突出医德医风建 我设对、自构己建的和工谐作医认患真关负系责等,责有任着,一“两股新执”著组的织热党情员,作突为出班爱长岗,敬我 业不、仅诚自 信己服学务习 、成创绩新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ppt课件
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 2006年7月1日,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通车运 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十 万大军,五年时间,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 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 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 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 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地区这一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2.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3.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类型多样⎩⎪⎨⎪⎧ 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2.形成原因(1)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粗放型开发。
(2)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保护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国土整治等。
(2)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
(3)重点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4)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2.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东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轻。
(×)3.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性。
(×)4.土壤侵蚀多发生在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等东部季风区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等。
(√)5.草地退化多发生在我国西部非季风区内,森林破坏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
(√)6.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A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林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7.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B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教材P70图4.16,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土壤侵蚀、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课件:第四章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典例剖析】 如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
。
解题思路:第(1)题,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 失的条件。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过度垦殖使植被 破坏严重。
解析:1.C 2.A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 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但面积不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沙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森林破坏。 第2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 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 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
开发利用,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
利用方式。 (2)一些部门和单资位源不合理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监管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现状
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 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 赤字扩大
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9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以及表现。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该地区干旱自然特征的成因、表现;分析该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以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荒漠化的概念、成因、防治对策【难点】荒漠化的概念、成因、防治对策3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导学―――――――――一、荒漠化的概念及形成过程(阅读书本P16一、二自然段完成以下填空)1、概念: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这种过程。
2、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它是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3、荒漠化的表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而引起的、和。
――――――――课堂互动―――――――――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图2.1、2.2;P16-P17材料,完成以下填空)从地形区上划分:1、位置和范围:从行政区上划分:()从气候上划分:区域西北荒漠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区地形地貌地形是以高大和巨大的为主,和相间分布。
贺兰山200MM等降水量线地形是以为主,。
气候年降水量 200MM;属于区;气温日较差;资源丰富。
年降水量 200MM;属于区;气温年较差;冬季。
水文多为区;河流流程;水量;河水以补给为主。
大多属于区;除。
植被以及为主。
以为主。
人类活动以业为主,盆地边缘可发展农业。
水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东部边缘地区可发展;西部以为主;有水源处可以发展农业。
――――――――课堂小结―――――――――1、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2、中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范围和内部差异。
――――――――同步训练―――――――――读漫画(图2),回答1~2 题。
1.漫画所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我国的()A.东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2.漫画所示现象发生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B.过度樵采,引起水土流失C.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D.气候变干,蒸发量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管理不善,夏季暴雨多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2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一.课标要求: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之一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其主体部分就是区域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提出:“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就可以选取差异明显的中国三大自然区域作为学习案例,尤其是地理环境独特性极其明显的青藏地区,更能体现高考考纲和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区域地理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要求不仅要揭示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二.教材分析:(1)《青藏地区》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如中国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的复习、巩固,又是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迁移,而且还将为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中的区位原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高考复习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青藏地区独特地理环境的形成,更能体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特点。
所以青藏地区可以作为认识区域差异的案例来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能综合的分析主要自然资源、农牧业生产的优势与制约性因素、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三.教学目标: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掌握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特征的形成;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内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
通过学习进一步学会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2.运用图像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培养地理空间定位、描述、概括、分析地理现象(事物)的能力。
3.通过学习青藏地区,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5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巴彦淖尔周边地区为例》教案一.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二.课程主要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图文素材,认知当地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掌握运用基础必备知识。
2. 地理实践力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思维通过案例探究,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 人地协调通过实际建设事例,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
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情景案例创设的学习,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难点:通过合作,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联系实际分析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学生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1、教学流程图(1)导入激情引趣明确概念定义(2)新课学习案例探究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问题的具体措施2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初步了解学习的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森林的环境效益让学生从书本和课件了解相关知识落实知识基本概念奠定自主探究的基础展示城市与乡村的图片从人口、规模、产业、人口构成上进行引导区分学生根据图片回答出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城市。
并能根据图片回答出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区别通过学生的读图,提高学生对图的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展示历史材料,说明当地曾经水草丰美,并讲出森林变荒漠的原因探究1 情景创设:让学生探究如果要去发展当地,还该不该种树?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情景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了解森林种植与与环境的关系小结归纳影响森林植被种植的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等)巩固练习小结归纳过渡引入通沙公路工程,从自然环境因素过渡到分析人文环境要素探究2 为何公路向东向南延伸通过引导思考,联系东部经济区所有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小结种植的树木应该具有什么特征看图回答问题巩固练习小结归纳过渡只注重环境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行不行?亿利如何带领农民脱贫的?探究3 如何实现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问题,结合材料回答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开发的人地协调观教师总结归纳通过高考真题训练巩固总结归纳学生回顾记录并完成学案构建知识框架五.板书设计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生态问题--保护与发展--解决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 (共46张)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第治三十途三页径,共47页。
33
1 2 3456
3.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生物(shēngwù)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第治三十途四页径,共47页。
20
迁移应用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shēngtài) 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第治二十途一页径,共47页。
21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gòngtóng)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16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问题及防治
措施 生态环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境问题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 东北、西南、 坏 华南林区
属中温带、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 亚热带边 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远山区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第十途七页径,共47页。
1 课堂讲义 2 课堂小结 3 课堂检测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 随堂训练,体验成功
第三页,共47页。
课堂(kètáng)讲义 掌握
逐点探究,逐级
一、中国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自
主
1.我(国zì当zh前ǔ存)预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如① 森林面积缩小 、
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生态问题往往牵一发动全 身,波及范围广。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生态问题在我国各地区的 有助于我们因地制宜进行监控和治理。
种类与严重程度并不相同。梳理各区域生态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西侧
B
青藏高原高 寒地区
A
西南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西部
C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 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 禁砍伐
土壤侵蚀
荒漠化
学以致用
伯渎港 湿地
三高中
伯渎港档案
名称:伯渎港、泰伯港、伯渎河
长度:43公里
流经:西起清明桥,经旺庄、坊前、梅村至常熟
地位:吴文化发祥地、无锡重要河流、新吴区母亲河
梅村75岁的蔡兴根从小在伯渎港北岸长大。那时湖水
内蒙古、青海、 属干旱半干旱草 宁夏、新疆 原区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林区、草原、 近海海域 黄土高原、东 南丘陵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物种资源丰富 半湿润湿润丘陵 地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 春旱严重地区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 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 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河道狭窄、淤塞严重,所以来水不足,而伯渎港河道积淤、 水系萎缩又造成泵站排水不畅,所以严重影响防汛功能。
当前伯渎港湿地破坏有哪些表现?
①水质恶化 ②湿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淤泥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
伯渎港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①工业废水排放
②农业废水排放
③生活废水排放 ④围湿造田,破坏植被
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
法
总结: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中温带、亚热带 边远山区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华南林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退耕还 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 养畜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 围垦、退田还湖
草原退化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性 锐减
草原退化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性 锐减
内蒙古、青海、 属干旱半干旱草 宁夏、新疆 原区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林区、草原、 近海海域 黄土高原、东 南丘陵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物种资源丰富 半湿润湿润丘陵 地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 春旱严重地区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 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 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 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我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森林破坏
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湿地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
思考: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为什么非 常严重?
自然原因
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自然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与气候复杂,形成 众多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问题。 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别让异乡的风沙吹疼你的脸——一半中 国遭遇沙尘暴 北京局地PM10破2000
2017年5月4日,中国出现严重沙尘暴,北方为重灾区, 东北、东南等地区均受影响,同期日本监测到 50年后 首次沙尘暴,据推测来自中国。而相对的,华南地区 受本次沙尘暴影响较小。 问题一:“异乡的风沙”中异乡最可能指我国何处? 西北地区,西北为我国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 问题二:该材料体现出地理环境具有哪些特性?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 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 禁砍伐
土壤侵蚀
荒漠化
谢谢大家!
过度放牧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思考: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 原因有哪些?
人口压力 根本原因
恶 化 原 因
人类不合 理的开发 活动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 发利用
②环保意识弱 ③管理力度不够
主要原因
④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的投入不足
对策
退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
改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 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改坡为梯
打造健身步道等,方便居民生活
总结: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 边远山区 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 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 养畜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 围垦、退田还湖
怀念年少时光,这条有着3200年历史的母亲河,何时 才能重现往日的清澈呢?
伯渎港现状
目前伯渎港是五类水质,水草、鱼虾也比较少,河水本身
的自净能力很差。 河两岸种菜的面积就几乎达到百分之六七十。除了挖掘机
正在施工的两三个地方没有菜地的踪影,旁处几乎无一幸 免,就连公园临河草坪都被铲掉种菜。
伯渎港水利枢纽也是市防汛八大枢纽之一。但由于市里面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伯渎港湿地环境?
退 建
改
改造伯渎港边的菜地,退田还湿、退耕还林、还草
伯渎港边特定区段打造生态公园(如泰伯广场)
清除河底淤泥、改良水质、恢复生物种群等
法
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展望伯渎港湿地未来发展
打造伯渎港生态轴,与长江路生态轴呼应
投入吴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并重
很清澈,他常常跟着大人在河里游泳,摸鱼摸虾、摸水
草喂猪、挑水回家烧饭饮用……河里还不时有小渔船、 小货船经过,生活一片宁静祥和。在蔡兴根的印象中,
水质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变差的,“眼看着河水
一天天由清变浑。”时光荏苒,蔡兴根河边的祖屋早已 拆迁,他也已入住了安置房小区,从家走到伯渎港有五
百米的距离。每每路过,望着浑浊的河水,他会忍不住
黄淮 海平 原区
G
F
E D
东南丘陵区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森林破坏、土壤 侵蚀、草场退化 严重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土壤侵蚀严重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降水较少 气候较干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Fra bibliotek度砍伐、过 度放牧
A
大兴安岭西侧
B
C D E
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 黄淮海平原区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度放牧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南方亚热带丘 陵地区
亚热带的横断 山区、云贵高 原
青藏高原
土壤侵蚀严重 土壤侵蚀,森 林破坏严重, 生物多样性减 少。
降水丰富,且集中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崎岖,降水集中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F
人民生活贫穷,过杜开 垦、过度砍伐
G
草场退化、湿 地萎缩、土壤 侵蚀
高寒气候、降水少导 致生态环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