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
14
幅频特性的纵坐标为何采用对数分度 20lgA(), 而不是lgA() 坐标?
lgA()的单位为贝尔, 20lgA()的单位为分贝。 以分贝(dB)为单位符合人的习惯。
8
正弦输入下的稳态响应(稳定系统)
ys
t
L1
s
a
j
s
a
j
ae jt
ae
jt
其中待定常数a和a*分别为:
a
Gs
Um s2 2
s
j
s j
Um 2j
G
j
a
Gs
U m s2 2
s
j
s j
Um 2j
G j
容易证明,a与a*为一对共轭复数。
9
a和a*代入上式,则有:
ys t ae jt ae jt
16
5.2.2 极坐标图(Nyquist 曲线)
频率特性:
G( j ) G( j ) e jG( j ) A( )e j ( )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ω由0变化时,矢量 G( jω)的幅值和相位也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其 顶点在复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就称为G( jω)的极 坐标图(奈奎斯特曲线)。
17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5章习题解答
第5章频率特性法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工程方法,其主要内容是:
1)频率特性是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函数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之比对频率的函数关系。频率特性是传递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频域中的数学模型。频率特性既可以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机理分析法建立起来,也可以由系统的其它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转换得到,或用实验法来确定。
2)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频率特性画成一些曲线。频率特性图形因其采用的坐标不同而分为幅相特性(Nyquist图)、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和对数幅相特性(Nichols图)等形式。各种形式之间是互通的,每种形式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开环幅相特性在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时比较直观,理论分析时经常采用;波德图可用渐近线近似地绘制,计算简单,绘图容易,在分析典型环节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最方便;由开环频率特性获取闭环频率指标时,则用对数幅相特性最直接。
3)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波德图)是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工具。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低频段的斜率表征了系统的型别(v),其高度则表征了开环传递系数的大小,因而低频段表征系统稳态性能;L(ω)中频段的斜率、宽度以及幅值穿越频率,表征着系统的动态性能;高频段则表征了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法
针对复杂系统和非线性 系统,研究更有效的频 域分析方法。
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和计 算机技术,开发适用于 实际工程应用的频域分 析工具和软件包。
THANK YOU
感谢聆听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 法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频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频域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展望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频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频域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01
引言
频域分析法的定义
控制算法设计
PID控制算法
根据系统频率响应的特点,设计 合适的PID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 有效控制。
状态反馈控制算法
根据系统状态变量的频率响应, 设计状态反馈控制算法,提高系 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鲁棒控制算法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设计 鲁棒控制算法,保证系统在不确 定性影响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确定方法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布,以及系统的相位和幅值 特性,利用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
稳定性判据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而定,同时应注意 不同判据之间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域分析法 (2)
T 2 s 2 2Ts 1
s2
2 n s
2 n
(0 1)
其频率特性为
G(
j )
(1
2
1 )
j2
2 n
n
自动控制原理
24
用两条渐近线近似表示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也将 产生误差,误差最大值发生在振荡环节的转角频率w =wn处, 误差的表达式为
20lg
20lg
1
2
2 n
1/T
10/T
K
K/1.12
K/10.0 0
0° -26.6° -45° -84° -90°
自动控制原理
13
可以证明,图5.6中的频率特性曲线是一半圆,圆心在实轴 上的0.5K处,半径R=0.5K。
设 G( j) U() jV ()
U ( ) K (T )2 1
V ( ) KT (T )2 1
自动控制原理201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微分环节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自动控制原理213惯性环节和一阶微分环节1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自动控制原理224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自动控制原理23用两条渐近线近似表示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也将产生误差误差最大值发生在振荡环节的转角频率wwn处误差的表达式为lg40lg20lg20自动控制原理245延滞环节延滞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分别为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0db的直线而相频特性随w增加迅速下降如图自动控制原理253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L ( ) 2 0 lgA ( )~ (lg )
对数相频特性:
()~(lg)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横坐标 采用对数分度,取
10为底的对数 log10,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分贝数
(dB)表示。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横坐标为角频率仍采用对数分 度,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角度表示。
L()(dB)
1 / T , L () 2l0 o1 g2 T 2 2l0 o 1 0 g ( d)B
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0分贝线近似。
1 / T , L ( ) 2l0 o1 g 2 T 2 2l0 o T g
当频率很高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一条直线近似,直
线斜率为-20dB/dec,与零分贝线相交的角频率为 1/T 。
含有积分环节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
开环传递函数有积分环节时,频率趋于零时, 幅值趋于无穷大。
2.系统开环幅相的特点
① 当频率 ω → 0 时,其开环幅相特性完全由比 例环节和积分环节决定。
② 当频率ω→∞ 时,假设n>m,G(jω)|=0相角为 (m-n)π/2。
③ 假设G(s) 中分子含有s因子环节,其G(jω)曲线 随 ω变化时发生弯曲。
对数频率特性
三、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G(s) s
j
幅相特性 G( j) e 2
相频特性是一常值 2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图5-6积分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在伯德图上,积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
L( ) lg A( ) lg G( j ) lg ( ) 2
图5-7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为: 幅频特性简单地说就是低频放大,高频衰 减;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厉害;积分环节 的相频特性为:相位滞后,固定为-90°。
s j
5.1.2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 频率特性函数最常用的两种图形表示 方法,分别为极坐标图和对数频率特 性图。 极坐标图,又称奈奎斯特图、幅相频 率特性图,其特点是将频率 作为参 变量。 当正弦信号的频率 由 0 变化时, 系统频率特性向量的幅值和相位也随 之作相应的变化,其端点在复平面上 移动而形成的轨迹曲线称为幅相曲线, 其中曲线上的箭头表示频率增大的方 向。
第5章 频域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不同的表示方 法; 了解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熟练掌握伯德图和乃奎斯特图的绘制方法; 理解和掌握乃奎斯特稳定判据,会用乃奎斯特判 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熟练掌握系统稳定裕量的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 建立开环频率特性和系统瞬态特性之间的对应关 系,能够定性地分析系统的瞬态性能; 了解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及其和系统瞬态特性的关 系。
滞后环节的幅相曲线是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 心,半径为1的圆,如图5-15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仿真与实践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Gb=feedback(G,1);
bode(Gb);grid 结果如图5-9所示。
16
17
5.3 MATLAB频率特性分析
频率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 指标计算和系统的频域设计等。本节介绍利用 MATLAB对系统进行频率特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5.3.1 稳定性分析
4
ngrid;ngrid(‘new’):绘制尼科尔斯坐标网格即等 20lgM圆和等角曲线组成的网格。‘new’代表清除以前 的图形,与后一个nichols()一起绘制网格。
semilogx(w,20*log10(mag)):绘制半对数坐标下的幅 频特性曲线。
semilogx(w,phase*180/pi):绘制半对数坐标下的相频 特性曲线。
MATLAB提供了许多用于线性系统频率分析 的函数命令,可用于系统频域的响应曲线、参数分析 和系统设计等。常用的频率特性函数命令格式及其功 能见表5-1。 bode (G):绘制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其中:G为传递
函数模型,如:tf(), zpk(), ss()。 bode(num,den):num,den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与
幅相频裕度可通过鼠标在开环Bode图中获 取,或由函数命令
[Gm,Pm,Wcg,Wcp]= margin(G) 得到。
连续信号复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一. 引进广义函数(傅氏变换) 二. 拉氏变换(无需引进广义函数)
若 f(t) 不满足狄里赫勒条件,我们为了能获得变换 域中的函数,人为地用一个实指数函数e- t 去乘 f (t) 。
只要 取得合适,很多函数(几乎所有常用的函数)
都可以满足绝对可积的条件。
复系数: F (s)ds (为无穷小量)
2j
象函数:F(s) f (t)estdt 0
0 0
(可以用 s 右半平面上的连续频谱表示)
实际上是把非周期信号分解为无穷多变幅(按指数规
律 之增和长。《或信衰号减与)系或统等》幅S振IG荡N的AL正S 弦AN分D量SYFS(TsE) MdsS e
t cost
4.1.2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考虑到:1. 实际信号都是有始信号,即 t 0时,f (t) 0
2. 我们观察问题总有一个起点,或者说只需考虑t 0的
部分 。此时拉普拉斯正变换可以改写为
F(s) f (t)estdt 0
称为f (t)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记作L[ f (t)]
相应的反变换为
4.1.4 变换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1. 傅里叶级数: fT (t) Fne jn0 t
n
fT (t) Fn
单元信号: e jn0 t
j
角频率: n0(在虚轴上离散取值)
自动控制原理 5频域分析法4-5
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bode 图为以下曲线, 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bode 图为以下曲线,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
(dB)(度) 度
N+=1,N-=1, N=N+-N-=1-1=0, =1Z=PZ=P-2N=0, 则系统稳定。 则系统稳定。
P=0 wc
0 -90 -180
A B C
w
若开环传函G (s)含有 个积分环节时, 若开环传函G (s)含有v个积分环节时,应在对 含有v 相频曲线低频段向上补画一条 补画一条v 90度 数相频曲线低频段向上补画一条v×90度的虚 且把虚线看成对数相频曲线的一部分。 线,且把虚线看成对数相频曲线的一部分。
定理 :若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的极点 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 数为P 开环幅相曲线包围临界点( 1,j0)的 数为P,开环幅相曲线包围临界点(-1,j0)的 圈数为N 逆时针包围点( 1,j0)的圈数为正 的圈数为正, 圈数为N(逆时针包围点(-1,j0)的圈数为正, 顺时针包围点( 1,j0)的圈数为负 的圈数为负) 顺时针包围点(-1,j0)的圈数为负),则闭环系 统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为 Z=PZ=P-2N 若Z为0,闭环系统稳定;若Z不为0,闭环 闭环系统稳定; 不为0 系统不稳定, 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系统不稳定,有Z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j
-1
0
N=1, Z=P-2N=2-2=0,系统稳定。 N=1, Z=P-2N=2-2=0,系统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频域稳定判据
0
在[F],TF包围原点的圈数R=P-Z R=[s]右开环极点的个数- [s]右闭环极点的个数
系统稳定时:R=[s]右开环极点的个数
5
F (s) = A(s) + B(s) = 1 + G(s)H (s) A( s )
在[F],TF包围原点的圈数 R=[s]右开环极点的个数- [s]右闭环极点的个数
Bode图上L( ) 0的所有频率范围内 相频特性 ( )穿越(2K + 1)线的次数
差等于0.(K = 0,1,)
R = 2(N+ − N− ) = 0
24
2、 Bode图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 开环传函在[s]右有P个极点。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Bode图上L( ) 0的所有频率范围内 相频特性 ( )穿越(2K + 1)线的次数
1
一 、Nyquist判据的数学基础(幅角原理)
复变函数
F(s)
=
k(s − z1 )(s − z2 )(s − (s − p1 )(s − p2 )(s −
zm ) pn )
在[s]取一点s = a + bj 在[F ]确定关于s的映射F = U + jV
2
一 、Nyquist判据的数学基础(幅角原理)P207
28
L(ω)
最 小 相 位 系 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第34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第35页/共187页
积分环节L(ω)
[-20]
[-20]
[-20]
第36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三、微分环节
幅频特性与ω成正比,相频特性恒为90°
四、惯性环节
可以证明,惯性环节的幅相曲线是以(0.5,j0)为圆心,0.5为半径的半圆。
分析幅相特性,当ω=0时,幅值最大,|G(j ω)|=1,因此输入信号无衰减,Ue(j ω)=Ui (j ω);当ω=∞时,幅值最小, |G(j ω)|=0。
所以,惯性环节在低频范围内,信号容易通过,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不容易通过。因此,它又称为“低通滤波器”,其最大滞后相角
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优点:1、在有限的坐标区域内表示广阔的频率范围2、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如:
第31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一个复杂的系统总可以分解成几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典型环节分为两大类:1、最小相位环节:系统开环零、极点在左半s平面2、非最小相位环节:系统在右半s平面存在零、极点
第26页/共187页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频率特性的另一种图示法:对数坐标图。它不但计算简单,绘图容易,而且能直观地表明开环增益、时间常数等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拉氏反变换得
c (t ) = ae − jωt + ae jωt + b1e p1t + b2 e p2t + ... + bn e pnt = ∑ bi e pi t + ( ae − jωt + ae jωt )
i =1 n
= ct (t ) + cs (t )
(t ≥ 0)
ct(t) 和cs(t)分别为系统的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
G( s) s = jω = G( jω ) =| G( jω ) | e j∠G ( jω )
可见,将传递函数中s用jω代替即得频率特性表达式。
4.频率特性常用的表示法 4.频率特性常用的表示法
(1)对数坐标图 (Bode diagram or logarithmic plot) 1)对数坐标图 (2)极坐标图 (Polar plot) (2)极坐标图
jY (ω )
ω =∞
X (ω )
ω
积分环节的Nyquist图 积分环节的Bode图
幅频特性与角频率ω成反比,相频特性恒为-90° 成反比, 90° 对数幅频特性为一条斜率为 - 20dB/dec的直线,此 线通过L(ω)=0,ω=1的点
三、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 ( jω ) = jω = ωe
lim uo (t )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频域分析法部分的教学探讨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频域分析法部分的教学探讨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频域分析法部分的教学情况。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接着在详细
解释了频域分析法的概述以及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对频域
分析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价来展
示其实际教学效果。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有助于提高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频域
分析法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频域分析法、教学探讨、概述、应用、教学
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频域分析法部分的教学问题,
以提高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频域分析法的概述、在课
程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探讨、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
文也将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频域分析法教学的发
展方向,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频域分析法的教学方法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研究频域分析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频域分析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总结出哪些方法和策略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总结,提高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频域分析法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cs
(t)
=
lim c(t)
t →∞
=
Be− jω t
+
De jω t
(5.6)
式(5.6)中的 B 和 D 求取如下
B
=
C(s)(s
+
jω )
|s=− jω
=
G(s)
Arω s2 +ω2
(s
+
jω )
|s=− jω
=
G(s)
(s
+
Arω jω )(s
−
jω )
(s
+
jω )
|s=− jω
= G(− jω) Ar −2 j
第 5 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27·
5.1 频 率 特 性
5.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域分析法是利用频率特性这一数学模型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的图解法。那么 什么是频率特性?先看一个实例。 【例 5.1】 已知 RC 电路如图 5.1 所示,求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解。 解:由图 5.1 中各量可知
如系统稳定,可取σ = 0 ,则
∫ c(t) = 1 j∞ G(s)R(s)estds 2πj − j∞
·130·
第 5 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31·
设 r(t) 的傅氏变换存在,可令 s = jω
第五章1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特性与BODE图)
(2)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实验方法测出。频率 特性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确 定,这对于难以列写微分方程式的元部件或系统来说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可推广应用于某些非线性系统。频率响应 法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且还适用于传递函数 中含有延迟环节的系统和部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幅频特性
ϕ (ω ) = G( jω )
相频特性
G(− jω) = a(ω) −
jb(ω)
=
−j
G( jω) e G( jω)
=
A(ω)e − jϕ (ω)
c(ω) − jd (ω)
c(t ) = ae − jωt + a e jωt = A(ω )e − jϕ (ω )e − jωt − A + A(ω )e jϕ (ω )e jωt A
L(ω) = −20log [1+(ωT)2] ≈ −20logωT(dB)
两条渐近线交于w=1/T 处,称频率1/T为惯性 环节的交接频率
自动控制原理
高频时的对数幅频特性 曲线是一条斜率为-20 分贝/十倍频程的直线
惯性环节 2) 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G(s)=1/(Ts+1)
G( jw) = 1
自动控制原理
对于RC网络 1)传递函数: G(s)=1/(Ts+1)
自动控制原理 5频域分析法3
呈现凹凸形状
w
0
k(w=0)
例3设Ⅰ型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为
20 G( s) s( s 2)( s 3)
试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并确定幅相曲线与 j 负实轴的交点
0
2 wx 6, A( wx ) 3
归纳起来,设系统开环传函:
K (1 s 1)( 2 s 1) G(s) v 2 2 s (T1s 1)(T2 s 1)(Ta s 2 Ta s 1)
n
j1 ( w )
An ( w)e jn ( w )
L( w) 20 lg A( w) 20 lg Ai ( w)
i 1
n
对数相频特性: ( w) i ( w)
i 1
把组成系统各典型环节的Bode曲线迭加后 即为开环系统的Bode曲线。从左到右,从低 频到高频依次迭加。
点斜式 :过点(1,20lgK),斜率为[-20v]
L(w) dB
[ 20 ]
20lgK
[0型] [-20]
1
2
[-40]
0
20lgk
1
K
K
K w
低频渐近线与 积分环节个数ν 的关系
3.从低频渐近线开始,按照从低频到高频的次序, 每遇到一个典型环节的交接频率,渐近线的斜率 就要相应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域分析法
Bode图
ϕ (ω ) 180 D 90 D
0D − 90 D − 180 D
L (ω ) dB 60
¾ 幅频特性图
40
z 纵坐标:幅值的对数20lg (dB),采
用线性分度;
20
z 横坐标:用频率ω的对数lgω分度
ω
0.1
1
标准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Φ(s)
=
s2
+
ω
2 n
2ζω n s
+
ω
2 n
闭环频率特性:
Φ(
jω )
=
(
jω
/ ωn
)2
1 + j2ζω
/ ωn
+
1
=
M (ω )e
jα (ω )
M (ω ) = Φ( jω ) =
1
(1
−
ω
2
/
ω
2 n
)2
+
(2ζω
/
ωn
)2
由极值条件
dM (ω ) dω
= 0,得谐振频率ωr、与谐振峰值Mr :
¾ tp与谐振峰值Mr成正比。 ts与谐振峰值Mr成反比。
频域分析法
典型中频段特性
L(ω)(dB)
中频段斜率取为‐20dB/dec,中频段长度和截止频 率反映了动态响应中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开环传递函数
G(s)
=
K (T2s + 1) s2 (T3s + 1)
(T2 > T3 )
中频段长度 l = ω3/ω2
¾ 频率特性是一种稳态响应 z 系统稳定前提下求得,不稳定系统则无法直接观察 到稳态响应。理论上讲,系统动态过程的稳态分量 总可以分离出来,且其规律并不依赖于系统的稳定 性。因此,仍可以用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等。
¾ 系统的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具有相同的频率 z 频率ω改变,输出、输入量的幅值之比A(ω)和相位 移ϕ(ω)随之改变;这是由系统中的储能元件引起的
ωc
⋅
2l l +1
频域分析法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¾ 一阶系统
z 最左端直线斜率为 – 20v dB/dec z ω = 1时,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当ω < 1的频率范围内有
交接频率时)的分贝数为 20lg K。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与 零分贝线的交点频率在数值上等于K1/v z 在转折频率处,曲线斜率发生改变,改变多少取决于典 型环节种类
¾ 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应根据相频的表达式绘制 注意:
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ζ、ωc
闭环频域性能指标 ωb、ωr、Mr
¾ ζ值越大, σp%越小, Mr越小, γ越大,系统平稳性越好。
¾ ts、tp与谐振频率ωr成反比。 ωr越高,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¾ ts、tp与带宽频率ωb成反比。 ωb越高,系统响应速度越快。要提高
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系统须具有大的带宽。但从抑制噪声的观点 来看,带宽不应当太大。在系统设计中应在这两方面折衷考虑。
频域分析法
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续) 3. 幅相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求取。令G (jω)的虚部为零,即
可求得交点处的频率,继而求出与实轴的交点。 4.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不包含微分环节时,幅相曲线的相角连
续地减小;否则,幅相曲线可能有凸凹。(最小相位系统) 5. 若开环系统存在等幅振荡环节,即开环传递函数形如:
M(ω1/4)
0 ω1/4
ts
=
⎡⎢13.57 ⎣
Mr M (0)
⋅
ωb ω2
−
2.51⎥⎤ ⋅ ⎦
1 ω2
(Δ = 0.05)
σ
p
%
=
⎨⎧41 ⎩
ln
⎡ ⎢ ⎣
M
r
M M
(ω1 / 2 (0)
4)
⋅
ωb ω2
⎤ ⎥ ⎦
+
17⎬⎫% ⎭
Mr
ωr ω1 ωb ω2
ω
频域分析法
二阶系统的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
¾ 在校正方法中,频率法校正最为方便:图解法、近似法
5
频域分析法
频率响应分析法与时域分析法的不同点 ¾ 输入是正弦函数 ¾ 只研究系统稳态分量(而非过渡过程)中,幅 值、相角随ω的变化规律
7
频域分析法
频率特性的性质
¾ 频率特性是一种数学模型 z 它描述了系统的内在特性,与外界因素无关。当系 统结构参数给定,则 频率特性也完全确定
只有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系统的开环 传递函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只有最小相位系统可 由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来求开环传递函数。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主要内容(续) z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Z可根据开环传 递函数右半s平面极点数P和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 > 0的所 有频率范围内对数相频曲线穿越– 180o线的正负穿越次数之 差N = N+ – N–确定:
频域分析法
知识结构图
频域分析法
考试内容 ¾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¾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图表分析 ¾ 频域稳定判据(特别要注意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判稳) ¾ 稳定裕量及其它频域性能指标的估算 ¾ 频域稳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频域分析法
系统频率特性的定义 稳定的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是一个频 率相同,幅值和相位不同的正弦信号。输出与输入的复 数比G(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G(jω)|为系统的幅频特 性, ∠ G(jω)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z 输入r(t) = Asinωt时, 稳态输出css(t)与r(t)的幅值比、 相角差构成的复数 z G(s)中令 s = jω 得频率特性G(jω)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惯性环节
(不稳定环节)
非最小相位系统(其相角变 化量比最小相位系统大)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特点: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特点(续)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系统的稳定裕度 ¾ 幅值裕度h定义为幅相曲线上相角为 – 180o时对应幅值 的倒数,即
ωg : 相位穿越频率 幅值裕度的分贝值为:
¾ 相角裕度 γ定义为幅相特性曲线模值等于1的矢量与负 实轴的夹角: ωc : 增益穿越频率
频域分析法
高阶系统的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经验公式
ωc
ω3
0
ω2 ω0
φ(ω)(°)
最小滞后相位频率 ωm = ω2ω3
ω 当ωc = ωm时,最大相位裕量
γ
m
=
sin −1
l l
−1 +1
Mr
=
l l
−1 +1
0° -90°
γ -180°
ω 在控制工程中,为了保证动态性
能指标(中频段长度、 Mr),设计 中频段时通常取
ω2
≤
ωc
⋅
l
2 +1
ω3
≥
z 输出c(t)的付氏变换与输入r(t)的付氏变换之比
频域分析法
例: 解:
ess(t) = ?
4
频域分析法
频率响应分析法的特点
¾ 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稳定性及性能
¾ 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高阶系统频率特性
时域性能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
¾ 物理意义明确许多元部件此特性都可用实验法确定,工 程上广泛应用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不稳定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一阶复合微分环节
(不稳定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频域分析法
6
频域分析法
最小相位系统
¾ 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没有位于右半s平面的零点和 极点,且没有纯时间延迟环节的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反之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z 七种典型环节组成的系统必为最小相位系统
¾ 最小相位系统特征 z 在n > m且幅频特性相同时,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变 化范围最小(n和m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母和分子多项 式的阶次) z 当ω = ∞时,其相角等于–90o(n – m),对数幅频特性 曲线的斜率为–20(n – m)dB/dec。有时用这一特性来 判别该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频域分析法
¾ 最小相位系统特征(续) z 对数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对 应关系。对于一个最小相位系统,若知道其幅 频特性,它的相频特性也就唯一地确定了。也 就是说,只要知道其幅频特性,就能写出此最 小相位系统所对应的传递函数,而无需再画出 相频特性。 z 非最小相位系统高频时相角滞后大,起动性能 差,响应缓慢。对响应要求快的系统,不宜采 用非最小相位元件。
σ p% = [0.16 + 0.4(1 / sinγ − 1)]×100% (34° ≤ γ ≤ 90°)
ts
=
π ωc
[2
+
1.5(
1 sin
γ
−
1)
+
2.5(
1 sin
γ
− 1)2 ]
(34° ≤ γ ≤ 90°)
高阶系统的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经验公式
M(ω)
M(0)
0.707M(0) 0.5M(0)
2 3 4 5 6 7 8 10
-20
¾ 相频特性图
-40
z 纵坐标:频率特性的相移,以度为单百度文库
位,采用线性分度;
-60
z 横坐标:用频率ω的对数lgω分度
28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比例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积分环节
¾ 微分环节
29
30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惯性环节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不稳定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延迟环节
频域分析法
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开环频率特性: 开环幅相曲线分以下几部分: 1.曲线的起点: ω = 0时,曲线的走向完全取决于K和v。 z K > 0 时: z K < 0 时: ω → 0时, l型系统幅相曲线的渐近线平行于虚轴, 其横坐标为
Z = P – 2N Z为零,闭环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若闭环传递函 数包含v个积分环节,则绘制开环对数频率曲线后,应从对 数相频特性曲线频率ω = 0+的地方向上补画v×90o的虚直线。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续)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ωr = ωn 1 − 2ζ 2
Mr = 2ζ
1 1−ζ 2
由带宽频率的定义, M (ωb ) = 2 / 2 , 得带宽频率
ωb = ωn 1 − 2ζ 2 + (1 − 2ζ 2 )2 + 1
频域分析法
开环频域指标与闭环频域指标
¾ 二阶系统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 ωc、γ
¾ 高阶系统
Mr=1/sinγ
,
则当ω → ωn 时,幅频: 相频:
频域分析法
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续)
2.曲线的终点:
ω = ∞时,曲线的走向取决于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中最小相 位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
K* :系统开环根轨迹增益
m1(m2)和n1(n2)分别为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 和分母多项式中(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
注意:
用奈奎斯特判据判稳时,也可只需绘制ω由0→∞时的开环 幅相曲线,若其逆时针包围(–1, j0)点的圈数为N,则有Z = P + 2N 。如果闭环传递函数包含v个积分环节,则绘制开环幅 相曲线后,应从与频率0+对应的点开始,逆时针方向补画v 个半径为无穷大的1/4圆。
频域分析法
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¾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
33
34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¾ 不稳定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35
36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延迟环节
37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主要内容 z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奈奎斯特曲线逆时针包 围(–1, j0)点的圈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中右半s平面的极点 数P,即N = – P (注意:顺时针方向为正);否则闭环系统 不稳定,且闭环正实部特征根的个数Z可由下式确定: Z=P+N z 简易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Z = P – 2N, N = N+ – N–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积分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比例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微分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曲线 ¾ 惯性环节
z 惯性环节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
z 谐振频率、峰值:
¾ 不稳定惯性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一阶复合微分 ¾ 不稳定一阶复合微分
z 惯性环节对数相频特性对称性的证明
31
32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振荡环节
¾ 不稳定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