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PAI—I基因4G

合集下载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病人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病人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mI 加 肝 素 抗 凝 , 心 处 理 , 离 出淋 巴 细 胞 , 内 或 皮 下 多 点 , 离 分 皮 注 射 回 输 到 病 人 体 内 。 孕 前 免 疫 治 疗 3次 或 4次 , 次 间 隔 3 每
周 ~4周 , 励 病 人 在 免 疫 治 疗 后 6个 月 内 妊 娠 , 娠 6周 前 加 鼓 妊 强 免 疫 1 或 2 。 3 月 ~ 6 月 未 妊 娠 者 可 追 加 治 疗 次 次 如 个 个
护理研究 21 0 2年 8月第 2 6卷 第 8期 中 旬 版 ( 第 4 3期 ) 总 0
舒 适 护理 模 式在 吸痰病 人 中 的应 用
f a i t n er oi g s u u s c i n orp ten s u d g n p t m u to
高红 卫
Ga n we( n rlHo p tl f in l a yRe o Ho g iGe e a s i j g Mi tr — a o Be i i
1次
理 , 对 提 高 治 疗 效 果 有 积 极 的 促进 作 用 。 这
参考文献 : [ ] 中华 医学 会 . 床 诊 疗指 南 ( 助 生 殖 技 术 与精 子 库 分 册 ) M] 北 1 临 辅 [ .
京: 人民 卫生 出版 社 ,0 9 1 4—1 7 2 0 :2 2.
代谢异常 、 生殖 道感 染 等 检查 , 除 染 色 体 异 常 、 排 内分 泌 异 常 、 生
减 轻 其 心 理 压 力 , 助 其 树 立 战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利 再 次 妊 娠 , 帮 顺
并 顺 利 渡 过 妊 娠 期 ] 。
3 小 结
殖 解 剖 异 常 、 染 等 病 因 引起 的 复 发 性 自然 流 产 。对 不 明原 因 感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吴 菁,黄艳仪,黄华梅,尹爱华,钟燕芳,潘小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不同免疫治疗次数疗效的比较。

方法:将5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2次或3次的免疫治疗,每次间隔4周。

观察封闭抗体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及受孕后妊娠结局。

结果:A组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受孕,14例足月分娩,妊娠成功率为82.35%。

B组34例患者治疗后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成功率为85.71%。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避免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免疫治疗次数可选择2次。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07)03-0392-02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 l a i n 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URSA),发病率约为1%,其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不育症[1]。

病因有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及自身免疫,如经过严格筛查排除前述原因后的复发性流产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对于这些病例,经进一步检查母体体内不存在封闭抗体的患者,选择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来进行治疗。

现关于主动免疫治疗次数的选择有所不同[2、3],有研究表明采用每疗程免疫3次,亦有研究报道采用2次免疫治疗患者免疫反应性即可获得良好改善,我们将2次和3次的淋巴细胞免疫疗法进行临床比较,以了解不同免疫次数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连续流产3次或3次以上,并经系统病因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封闭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

将5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5]: A组行2次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每间隔3周一次,共22例;B组行3次免疫疗法,每间隔4周一次,共34例。

PAI-1的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PAI-1的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PAI-1的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李光梅;洗志霞;邓舒静【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

结果流产组患者的血浆PAI-1为(9.12±0.92) ng/mL、正常妊娠组为(6.67±0.91) ng/mL、正常对照组为(5.74±0.88) ng/mL,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流产组最高,正常对照组最低。

结论育龄妇女血浆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若过度增高,应警惕胎盘血供异常以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1【总页数】2页(P1856-1857)【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相关性【作者】李光梅;洗志霞;邓舒静【作者单位】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吴川 524500;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吴川 524500;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吴川 52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反复自然流产指的是连续≥3次小于妊娠12周以内发生自然流产的现象,其病因复杂,且涉及因素众多。

目前研究显示,生理解剖、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感染、免疫调节蛋白缺乏等均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1]。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母体与胎儿界面的血管或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也可造成流产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等妊娠期并发症。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胎盘动脉栓塞导致的胚胎供血不足、绒毛坏死也是自然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2]。

而胎盘动脉栓塞的一个重要内在原因即为凝血功能的异常。

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梁飞; 刘楠; 贾丽媛; 赵晓; 龙娟; 孙玉英; 奚永志【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4页(P478-481)【关键词】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A、B、C基因; DRB1基因; DQB1基因【作者】梁飞; 刘楠; 贾丽媛; 赵晓; 龙娟; 孙玉英; 奚永志【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免疫学实验室北京100071; [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307临床学院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病因多而复杂,除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失调、解剖结构畸形外,仍有近半数原因不明,被定义为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1]。

生殖免疫学认为,50% ~ 60%的URSA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

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生殖免疫研究的重点[2]。

目前,研究多集中在URSA易感基因与夫妇双方HLA相容性等方面。

相关文献以HLADR、DQ等位基因与URSA的关联性报道居多[3];而HLA-Ⅰ类(A、B、C)特别是HLA-C等位基因则鲜有报道。

近来研究表明,HLA-C属于经典的HLA-Ⅰ类分子,作为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的配体,在母胎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了解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URS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本文通过URSA夫妇组与正常妊娠夫妇组HLA-A、B、C、DRB1及DQB1基因分布频率以及HLA抗原相容性差异的分析,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关系。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PAI—I基因4G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PAI—I基因4G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PAI—I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潍坊市人民医院产二科付锦华自然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0%—18%,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其中的40—60%,近年来,提出遗传性易栓症与流产的概念,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I(PAI—I)水平升高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且两者间存在基因多态性依赖关系[1,2] ,PAI—I基因启动因子区4G/5G多态性与早产、流产、死胎等妊娠并发症有关[3],我们对PAI—I基因4G/5G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反复自然流产组:自2004年1月—2005年12 月来我院产科就诊,并经临床诊断的反复流产患者72例,平均年龄为29±4岁,所有患者既往有自然流产史(1—6次不等),本次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或B超诊断为宫内死胎,孕期均在3个月内,排除内分泌失调、感染、血型不合、生殖道异常等因素,夫妇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核型正常,男方无精子畸形。

(2)、正常妊娠对照组,随机选择正常妊娠妇女74例,年龄23—28岁,孕周26—41周。

2、方法:(1)基因组DNA抽取采用酚/氯仿法。

(2)PAI-I 基因扩增:引物位于5ˊ端启动子区,序列参照文献[2]的方法设计,由sangon公司合成。

上游引物为;5,CACAGAGTCTGGCCACGT3,(C为非配对碱基):下游引物为:CAGCCACGTGA TTGTCA TGGT3,。

潍坊市人民医院产二科(261041)PCR反应体系为25ul,含基因组DNA100ng,10×PCR缓冲液2.5ul,mgcl21.3mmol;dNTP s各0.2mmol,引物各0.3umol,TagDNA聚合1.0U。

PTC-100型扩增仪(美国MJ公司生产),循环参数:94℃30s、57℃30s、72℃30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经2.5%琼脂糖凝胶电泳,EB 染色检测PCR产物。

妻子自然流产或有丈夫原因

妻子自然流产或有丈夫原因

妻子自然流产或有丈夫原因作者:王庆相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8期□文/ 王庆相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有些夫妻婚后妻子反复发生自然流产,不能正常生育,一般会认为这是女方的原因,可实际上有时原因是在丈夫身上,作为提供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相关因素。

反复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发生3 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多发生于孕期的前20~28 周,发生率约为0.5%,病因十分复杂多样。

反复流产的男方因素主要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基因异常。

体细胞染色体异常多导致高流产率、低生育或不育率。

精子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导致流产风险的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环境、疾病及医源因素等。

精子形态学或功能异常、DNA 的损伤等均与流产相关,其他损伤精子DNA 完整性的因素也可导致高流产率。

基因突变、高龄、感染和任何影响胎盘的父系基因异常都会有流产风险。

男方因素可影响怀孕生育的各种环节,包括胚胎发生、植入、流产和出生缺陷。

尽管很多研究还只是初步的,但已表明导致高流产率男性因素的重要性,有些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预防、干预对减少男性因素引起的流产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的主要因素有下列:一、染色体不正常或基因原因染色体是人体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异常有多种情况,可分别引起不同情况的生育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整倍体性异常多发生自发性流产,少有存活胎儿。

非整倍体异常包括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存活的子代多有明显异常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包括:三体综合症、克氏综合征等。

这些男性多合并低生育力或不育,并可导致50%或以上的高流产率。

双亲之一性染色体嵌合体,由于性染色体不分离或分离后期迟滞产生单体、三体或不能存活的非整倍体,因而其携带者也与反复自然流产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反复流产的发生只受性染色体影响,常染色体二倍及二倍体发生频次与普通人群并无差异。

与正常人群或对照生育组相比,妻子不明原因流产的男性精子的非整倍体性和二倍体性概率高于正常男性。

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李光梅;邓舒静;苏瑜【摘要】目的对比观察78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抗凝血因子(AT-Ⅲ、TAT)及凝血相关因子(F1 +2、PAI-1)水平情况.方法选取排除遗传、感染、性激素、解剖因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78例作为反复自然流产组,选取同期门诊行无痛人流的妊娠40~45 d早孕患者50例为非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1~2次正常生育史非孕期正常妇女50例为正常未孕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ELISA检查患者外周血F1+2、TAT、PAI-1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水平,观察比较3组间及反复自然流产组不同流产次数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AT-Ⅲ水平低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TAT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F1+2、PAI-1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AT-Ⅲ水平下降,TAT、F1+2、PAI-1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AT-Ⅲ水平下降而TAT、F1+2和PAI-1水平升高.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有明显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后胎盘微血管易发生血栓,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进行检测能够为针对性抗凝治疗,恢复患者生育功能提供相关依据.【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12【总页数】3页(P1614-1616)【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抗凝血因子;凝血相关因子【作者】李光梅;邓舒静;苏瑜【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24500;广东省吴川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524500;广东省吴川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524500【正文语种】中文·论著·反复自然流产是指孕龄妇女连续3次及3次以上12周妊娠以内自然流产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1]。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H V D A[] 中 华临 床 与 卫 生 , 0 ,()12 B N j . 2 432 :3 . 0 [2 孟 艳丽 , 颖华 , 健 林 , . 巴细 胞 亚 群 对 乙 肝 疫 苗 免 疫 效 果 2] 韦 吴 等 淋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济宁医学 院学报 ,073 ( )1 . J. 20 ,0 1 :3
n a e p n e e ai s a cn t n:b e c f h yo i ep o u — o s d r t h p t iB v c i ai a s n e o l c t kn rd c r e s o t o T
[o 张 宪忠 , 2] 朱
文 , 洪 生 .0 杨 10例 乙肝疫 苗无 应 答 分 析 [ j现 代 预 J.
19 ,4 6 :3 5 9 6 2 ( ) 15 .
[8 赵晋丰, 1] 陈海 棠, 曹广文 . 宁波 汉族人 群 乙肝免疫 应答 与 H J— l A D B * 7 D B *0 、 R I 0 1D *00 R I 0 、 R 1 4 D B *10 、0B 4 1的相关 性[] 第 1 J.
n nep n e e a t a c e H m I t 3,9 7 5 ( ) 4 orso d r t h p ti B v ci , u so is n m mI 19 , 8 1 :2— 1
5 1.
[9 Kn inLo Ln-igWag JnNe e a.snnepni ns t 1] agXa u ,egPn n ,u i,t 1I or oseeso s v
vr ss ra e a t e —p cf I + T c l n h p t iB v c ie n n iu u fc i n s e i c C M n g i - el i e ai s a cn o — s t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 17 卷第 3 期
129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路鸿艳 , 宋海波 , 崔艳国 摘 (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 心 , 山东 55000) 要 : 反复性自然流产 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 病因极其复杂 , 其中不明原因者约 占 40% ~ 80% 。 近几年 研究表
明 ,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主要与免 疫因素有关 。 现将近几年对不明原因反复性 自然流产 的免疫学病 因及治疗方 法作以 综述 。 关键词 : 反复性自然流产 ; 免疫学病因 ; 免疫治疗 ; 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 : R 714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534 ( 2009) 03- 0129- 03 反复性自然 流产 (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 rtion , R SA ) 是 指临床上连续 2 次或 2 次以上的自 然流产 , 是一种 常见的妊 娠并发症 , 其发 病率约 为 0. 4% ~ 0 . 8 % [ 1] 。 关于 RSA 的病 因十分复杂 , 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 , 内分泌异 常 , 生 殖解剖异 常 , 感染 , 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 等几个方面。 然而 , 目前仍有 40% ~ 80% RSA 原因不明 , 称为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 unexpla 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 SA ) 。 近 几年 研 究表明 , URSA 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 , 是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 的结果 [ 2] , 对 URSA 的治疗亦多集中 于免疫学领 域。现将近 几年对不明原因反 复性自 然流 产的免 疫学 病因 及治疗 方法 作以综述。 1.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 学病因及分类 关于 U RSA 的免疫学分类 , 传 统概念上可 分为自 身免疫 型和同种免疫 型两 类 , 现根 据其 免疫 病理 改变 , 可 归 纳为 5 种情况 : 类免疫紊 乱 : 表现 为封闭 抗体 产生 不足的 同种 免疫 紊乱 , 病理学 特点为 : 滋 养细胞 浅着床 , 血管 重铸障 碍 , 滋养细胞的合体层 形成不 足以 及在种 植部 位有 针对滋 养细 胞的免疫攻击现象。 类免疫紊 乱 : 表 现为产生 抗磷脂类 抗体 ( an tiphospholip id antibody , APA ), 胎 盘微 循环 血栓 的形 成 , 胎盘的病理学特点为 : 蜕膜血 管炎、 蜕膜血管 栓塞。 类免疫紊乱 : 表现 为组 织非 特异 性抗 体 ( 如 抗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体 ) 形成 , 损害 胎儿 和胎盘 DNA, 引起胎 盘炎 症 , 病理学特点为 : 绒毛炎 , 绒毛间质炎 和蜕膜炎。 类免 疫紊乱 : 表现为组织特异性抗体 ( 如抗精子抗 体 , 抗 子宫内膜 抗体 , 抗甲状腺抗体 , 抗 孕激素 抗体 等 ) 形成 , 可 损害胎 盘和 滋养细胞 , 胎盘表现出存在 A PA 和抗 ds- DNA 抗体的 特点。 类免疫紊乱 : 表现为 NK 细胞 ( CD56+ CD 19+ 5+ ) 数量增 加或 活性升高 , 病 理学特 点为 : 蜕膜坏 死 , 蜕膜炎 症 , 纤 维蛋 白沉着和纤维蛋白样 物质形成 , 滋养细胞形态学异常 [ 3] 。 ( 1) 类免疫紊 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主 要表 现为 封闭 抗体 ( b lo ck ing antibody , BA ) 产生不足。 BA 最初 发 现于 肿瘤 免疫 中 , 因血 清中 有一 种 IgG 成分能阻 抑 自身 淋巴 细 胞对 癌 细 胞的 杀 伤而 得 名。 20 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首次报道 URSA 与夫妇人白 细胞抗原 ( HLA ) 之 A, B 抗 原相容 性有 关。由于 夫妇存 在 HLA - A, B 类抗原的不相容性是胚 胎组织 所含有的 父源性 H LA 抗原 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种不 对称性抗体 , 即封 闭抗体。此 类抗体及相应抗独特型抗体能 抑制混合淋巴 细胞反应 , 并与 滋养 细胞 表面的 HLA 抗原 结合 以覆盖 来自 父方 的 HLA 抗 胎和胎儿免受排斥 [ 4] 。 HLA 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其与 U RSA 的 关系 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 : 夫妻间 HLA - 和 H LA - 类 分子相容性增加 , 可导致母体对胎儿半同 种抗原的识 别和反 应性降低 , 从 而导 致流 产的 发生。 H LA 特别 是 HLA 类分子的 DQ 位点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 , 中 国人群 RSA 的 易感基因 为 DQB1 * 0604 /0605 单 元 型 , DQA1* . 01 - DQB1 * 0604 /0605 与 R SA 有关 [ 5, 6] 。另有文献报道 U RSA 夫 妇共有 HLA - DR 的频率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夫妇 [ 7] 。这是因 为夫妇 间 HLA 相似性过大 , 导致缺乏适宜的同种 免疫反 应 , 产生封 闭抗 体不足 , 造成 R SA。 研究发 现 , 滋养细 胞表面 缺乏经 典的 HLA - , HLA - 分 子的表 达 , 但绒 毛外 滋养层 有非 经典的 HLA - C 分子表 达 , 这种 独特 的 HLA 表达 模式 可能 与妊娠成功与否有关。 ( 2)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乱表 现 为产 生抗 磷 脂类 抗体 ( APA ) 。 A PA 是一组以狼疮抗凝物 ( lupus anticoagu lant, LAC) 和抗 心磷脂 抗体 ( anticard io lipin antibody , ACA ) 为 代 表 的 自 身 免 疫 抗 体 [ 8] 。 APA 阳性并伴有血栓 形成或 病理妊 娠的 一组临 床征 象 , 称 为 抗 磷 脂 抗 体 综 合 征 ( an tiphospholip id syndro me , A PS) 。 APA 通过多种 途径促 进血 栓形成 , 可 能与 APS 患者 发生 RSA 有关 [ 9] : 作用于血管 内皮上的 磷脂 , 抑制 花生四 烯酸的释放及前列腺素产生 , 从而促进血 管收缩及血 小板聚 集。 与血小板磷脂结合 , 诱导血小板 的黏附与活 化。 与 的 结合抑 制了其抗 凝血活 性 , 引起胎 盘发生 病理改 2 GP 变 , 造成胎盘和胎儿的缺血、 缺氧 、 死亡 , 导致 自然流产、 死胎 等。另有研究表明 , APA 还 可直接 干预 受精 卵的发 育、 着床 和胚胎的生长 , 其机理可 能是 : APA 可 抑制 细胞 滋养细 胞的 分化、 增殖 , 使胎盘 - H CG 合 成和分 泌减 少 , 同时 , APA 可 减弱滋养 细胞 侵 袭 能力 , 干扰 子 宫螺 旋 动 脉血 管 重铸 [ 10] 。 临床资料 表明 A PA 中抗 心 磷脂 抗 体 ( ACA ) 的增 高 较其 他 A PA s 更常见 , 该 抗体可以抑制滋养 细胞功能 , 导致胚泡植入 受损及蜕膜损害而致流 产 [ 11] 。 ( 3)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表 现为 组 织非 特异 性 抗体 ( 如抗 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 体 ) 形成。其 中 , 抗 核抗 体 ( ANA ) 是针 对细胞核内成分所产生的抗体 , 也包括针 对与核内成 分相同 的物质所产生的抗 体。 ANA 的形 成是由 机体活 跃的自 身免 疫状态所致 , 针 对自 身任 何器 官、 组织 均 有可 能 产生 ANA。

复发性流产医学知识培训

复发性流产医学知识培训

(四)生殖道感染型
有某些生殖道慢性感染被以为是早期流 产旳原因之一。能引起反复流产旳病原体往往 是连续存在于生殖道而母体极少产生症状,而 且此病原体能直接或间接造成胚胎死亡。生殖 道逆行感染一般发生在妊娠12周此前,过此时 期,胎盘与蜕膜融合,构成机械屏障,而且伴 随妊娠进程,羊水抗感染力也逐渐增长,感染 旳机会降低。



道 分殖
体 解 泌道

剖 异感

异 常


本 身 免 疫 型
同 种 免 疫
( 原 因 不 明
型)
(一)染色体异常型
染色体异常型:指夫妻双方或一方或胚胎染 色体异常所致流产。大多数胚胎异常由亲代 生殖细胞形成中错误引起;所以其父母染色 体检验往往是正常旳。
早期自然流产时,染色体异常旳胚胎占 50~60%,多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其次为 染色体构造异常。数目异常有三体、三倍体 、及X单体等,构造异常有染色体断裂、倒 置、缺失和易位。
妊娠妇女血清中存在旳封闭抗体有下列几种:非特异性封闭 抗体、特异性细胞毒抗体、特异性非细胞毒抗体、抗独特型 抗体。
国内有研究提醒,父母HLA位点频率高、使母体封闭抗体不 足而造成RSA。
(六)同种免疫型
(3)细胞免疫与复发性流产
1、NK细胞与复发性流产 NK细胞根据膜表面标识,可分为,CD56+ CD16+
用。妊娠期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 IL-1、 IL-6、TNF-a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前列腺素 E2 (PGE2) 、一氧化氮(NO) 以及吲哚胺2 ,3 二氧化酶 ( IDO) ,参加妊娠子宫细胞因子网络系统,调整细胞 旳生长、分化,克制局部免疫反应,松弛平滑肌,在 保持子宫处于平静状态中起主要作用。巨噬细胞活性 异常可造成流产旳发生。

PAI-1、MTHFR 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PAI-1、MTHFR 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PAI-1、MTHFR 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PAI-1 和MTHFR 基因多元性与复发性早起自然流产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非妊娠期患者80 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92 例(对照组),所有妇女均检测PAI-1 基因和MTHFR 基因。

结果:观察组患者4G/4G 和4G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4G 等位基因和4G 基因与复发性早起流产显著相关,观察组患者T/T 和T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T 基因型与复发性早起流产显著相关。

结论: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与PAI-1 基因4G/5G 多态性先关,并与MTHFR 基因C677T 多态性有关。

【关键词】MTHFR 基因;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基因【中图分类号】R3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15-01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少患者原因不明,近些年来有研究表明自然流产与遗传易栓症存在很大的关系,胎盘部位血栓往往伴随着自然流产,血栓栓塞性疾病与PAI-1 和MTHFR 基因密切相关,为分析PAI-1 和MTHFR 基因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相关性,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复发性早起自然流产非妊娠期患者80 例作为观察组,年龄(31.4±5.1)岁,存在自然流产史,排除掉内分泌失调患者、生殖道异常患者等,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92 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8.3)岁,至少有一次正常生育史,无自然流产,排除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抽取基因组DNA。

PAI-1 基因4G/5G 多样性检测PAR 反应体系为25μl,共进行35 个循环,内切反应体系20μL,限制酶BasII8U,采用12%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基因型。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6 66 66666666文章编号:1007-4287(2010)01-0153-03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史青杨,李春洪,冯丽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21)近代生殖免疫研究表明当一对夫妇患有反复妊娠丢失,且不能归因于遗传、内分泌、解剖异常和感染时,常称其为 不可解释的 即 不明原因 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e abortion,URSA),其中约80%由免疫学因素造成,免疫治疗能使此类妇女妊娠至足月[1]。

现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URSA的免疫病因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URSA的免疫机制免疫因素引起的URSA分为两种:同种免疫型和自身免疫型;同种免疫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相容性有关,多表现为封闭抗体(blocking an tibody,BA)缺乏,约占URAS的2/3;自身免疫型通常可在患者体内检出各种抗体,约占URAS的1/3。

均可造成胚胎和胎盘组织免疫性损伤而流产。

1.1 封闭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1981年Beer认为RSA夫妇共有HLA-D/DR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生育夫妇,即相容性大[2]。

可能由于夫妇间HLA相容性大,母体很难产生抗HLA-D/DR及抗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体的封闭性抗体,同时母体内抑制性细胞数目少,因而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作用强而造成流产。

近年研究热点集中在HLA-G的描述,HLA-G是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少量表达的一种非典型HLA抗原,它具有极弱的多态性及相应蛋白质结构的局限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其基因表达产物是母体-胎儿界面含量最多的HLA蛋白质。

HLA-G通过与多种自然杀伤细胞(cell natural killer cell,NK)抑制性受体结合,下调蜕膜NK 细胞对胎儿的杀伤;与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 TL)作用,保护胎儿免受母体CTL细胞杀伤;可以抑制CD4+T细胞增殖,结合CD8分子,溶解靶细胞等。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HLA-DOB1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HLA-DOB1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HLA-DOB1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流产是妊娠时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复发性流产是指女性连续两次或更多次妊娠过程中发生自然流产的情况。

根据统计,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约为1%-5%,严重影响着女性生育健康和生命质量。

虽然目前已有多种原因和机制被发现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但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参与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

研究表明,HLA的遗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探讨H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LA-DOB1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临床医疗提供相关基因检测和诊疗方案指导。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至2020年间在某医院流产门诊就诊,并经过详细病史和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因素,最终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以比较两组HLA-DOB1基因多态性特征的差异。

2. 实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研究对象和对照组的HLA-DOB1基因,然后进行酶切分析和基因型鉴定。

通过计算HLA-DOB1基因多态性遗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存在的差异,分析HLA-DOB1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相关程度。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HLA-DOB1基因多态性遗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的分析和统计,可以探讨HLA-DOB1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中所扮演的作用。

如果两组样本HLA-DOB1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则说明该基因存在参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说明该基因可能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并不产生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女性复发性流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五、研究意义1. 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性抗体因素研究进展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性抗体因素研究进展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性抗体因素研究进展顾艳伟反复自然流产(recur rent spontaneous abo e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0.4%~ 1.0%,原因有解剖、内分泌、感染、染色体、遗传等,其中40%~80%原因不明的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1],是母体免疫排斥胎儿的结果。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妊娠过程如下:带有父方异性抗原的胚胎对母体来说是一种移植物,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直至胎儿娩出。

胚胎可看作是具有父方50%遗传物质的同种自然移植物,具有同种异体移植及自体移植的双重特性。

胎儿及其附属物不被母体排斥并可在子宫内发育成熟,母体必须形成免疫耐受。

正常妊娠期,母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主要由特异性免疫抑制物(封闭抗体、抑制性T细胞)与非特异性因子(雌孕激素、hCG、hPL、PG E2、A F P、P A PPA)共同组成的免疫维持系统。

各种免疫学因素通过有机协调参与维持妊娠机构。

若母体免疫平衡失调,排斥作用增强,则可能引起流产。

免疫因素中除涉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滋养叶淋巴细胞交叉抗原(T XL)、血型抗原等主要因素,还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因素[2]。

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对自身免疫性抗体与RSA的关系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抗磷脂抗体有研究表明,在50%~60%RSA的病人中,常可见到抗磷脂抗体(antipho pho lipid antibody,A P A)A P A,而在正常人群中其发生率仅占4%。

包括狼疮抗凝抗体(lupus anticoag-ulant ant ibody,L A)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 lipin antibo dy, ACA)。

1906年,第一次在梅毒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磷脂抗体,相关抗原在后来被确定为心磷脂。

1983年,建立了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的固相免疫分析法。

正常情况下,带负电荷的心磷脂(心肌、子宫居多)位于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层,不被免疫系统识别,一旦暴露,心磷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即A CA[3]。

自然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

自然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

治疗
5.2 甲减 ▪ 建议对合并甲减者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考
虑妊娠,孕期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每2~4周检查1次,依据TSH等指标的变 化及时调整甲状腺激素剂量。亚临床甲减患者也应酌情补充甲状腺素,使TSH 控制在相应孕周的正常水平。 5.3 糖尿病 ▪ 建议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后3个月方可受孕,并于计划妊娠 前3个月停用妊娠期禁用的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治疗,孕期严密监测血糖和糖 化血红蛋白水平。
▪ 将连续发生自然流产2次及2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定义为 复发性流产,包括连续发生的生化妊娠。强调流产的连续性和重视流产 的再发风险。
自然流产的病因筛查
1、病史及家族史采集 ▪ 对初次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应仔细采集病史及家族史,采集病
史的内容主要包括夫妇双方的年龄、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家 族史、手术史、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传染病史以及其他既往史、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环境暴露、BMI等。
治疗
治疗
2.2 获得性易栓症 ▪ 包括APS、Hhcy等,动静脉血栓都可能发生,应联合使用低分子
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LDA)。 2.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 ▪ 在联合使用LMWH和LDA的同时,应添加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治疗
3、染色体异常的治疗 ▪ 夫妻染色体异常能增加RSA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流产总数的50%以上。
治疗
4.3 子宫颈机能不全
▪ 对明确诊断者应在妊娠期择日行子宫颈环扎术,手术时机应选择在既往 发生流产的孕周前,一般在妊娠12~16周进行。
▪ 对无明显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尤其是有多次清宫、多次 宫腔镜检查手术操作者,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危险增加,妊娠期应加 强子宫颈机能的动态监测,一般自妊娠12周开始,每4周监测1次,必要 时可缩短监测时间,每1~2周监测1次,以便及时发现子宫颈机能不全 并及时给予处理;对于妊娠期发现无痛性子宫颈扩张者,尽可能行紧急 子宫颈环扎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孕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5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51例
( 稿 1期 :0 9 0 — 3 收 3 20~8 2 )
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 拔管后密切监 视患儿是否发 生通气不 足
和 缺 氧 , 有 发 生 , 及 时 二次 插 管 。 如 须 出入 量 的 调 整 也是 围术 期
处理的重点。 术后严格单位时间内的液体 出入量 , 在术后早期 ,
原 因。 2 治疗 方 法
中药 : 以补肾益气 , 同摄 冲任方法 , 自拟加 味寿胎饮 : 菟丝
子、 黄芪各 3 , 0g桑寄生 、 川断 、 杜仲各 1 , 5g熟地 2 , 4g 白术 、 陈
妊娠黄体 , 而且可抑 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 同时也可调整免疫 系 统, 减少孕后母儿双方由免疫不适应而致的反复 自然流产。 现代医学认为反复流产的原因以遗传 因素为最 , 其次是母
兴 奋 增 强 下 丘脑 一垂 体 促 黄体 功 能 , 进 卵 巢 黄 体 形 成 , 持 促 维
5 例均系住院保胎的反复 自然流产患者,年龄最小 2 l 5岁 ,
最大 3 4岁 。 既往 流 产 胎 次 : 2胎 2 4例 , 3胎 1 5例 , 4胎 7例 ,
5胎 4例 , 1 停经月份, 6胎 例; 最短 6 , 周 最长 2 周 。 8 所有患者均
经尿 T 试验或 B超检查证实胚胎尚存活 , r 部分行妇科检查 , 临
床均有少量阴道 流血 和腰腹下 坠感等症状 。既往有流产 、 早产
或 胎 死 腹 中 2次 以上 ,绝 大部 分 反 复 自然 流 产 曾 行 B超 检 查 、
激素水平测定 以及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 , 未找到确切 的流产 仍
示 胚 胎 或 胎 芽 尚存 活 , 可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保 胎 , 采 用 加 味 就 在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研究.doc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研究.doc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4G/5G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方法对50例复发性流产(研究组)及50例正常对照妇女(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处4G/5G基因及基因型。

结果两组间PAI-1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研究组中4G/4G基因型和4G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之间存在相关性,且4G/4G纯合基因型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基因型,临床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帮助明确流产原因,早期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

复发性流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多态性复发性流产(RSA)是指与同一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病率为1%[1]。

发病原因涉及多个学科,妇产科、遗传科、免疫学、内分泌学等,至今仍有30-40%的复发性流产原因不明[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抑制剂,其水平升高可导致纤溶活性降低,促使血栓形成,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发现妊娠合并症妇女中的PAI-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且其基因型存在多态性,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如下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重复流产且现已妊娠患者50例(研究组),年龄在23-40岁之间,平均为29.1岁,流产次数在2-9次之间,其中流产2次21例,流产≥3次29例,流产时间在孕38天-3个月不等,平均为69天。

研究组患者经筛查排除生殖器畸形、感染、宫颈机能不全、卵巢功能障碍、内分泌异常、免疫相关因素异常、母儿血型不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PAI—I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
潍坊市人民医院产二科付锦华
自然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0%—18%,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其中的40—60%,近年来,提出遗传性易栓症与流产的概念,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I(PAI—I)水平升高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且两者间存在基因多态性依赖关系[1,2] ,PAI—I基因启动因子区4G/5G多态性与早产、流产、死胎等妊娠并发症有关[3],我们对PAI—I基因4G/5G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1、)反复自然流产组:自2004年1月—2005年12 月来我院产科就诊,并经临床诊断的反复流产患者72例,平均年龄为29±4岁,所有患者既往有自然流产史(1—6次不等),本次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或B超诊断为宫内死胎,孕期均在3个月内,排除内分泌失调、感染、血型不合、生殖道异常等因素,夫妇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核型正常,男方无精子畸形。

(2)、正常妊娠对照组,随机选择正常妊娠妇女74例,年龄23—28岁,孕周26—41周。

2、方法:(1)基因组DNA抽取采用酚/氯仿法。

(2)PAI-I 基因扩增:引物位于5ˊ端启动子区,序列参照文献[2]的方法设计,由sangon公司合成。

上游引物为;5,CACAGAGTCTGGCCACGT3,(C为非配对碱基):下游引物为:CAGCCACGTGATTGTCATGGT3,。

潍坊市人民医院产二科(261041)
PCR反应体系为25ul,含基因组DNA100ng,10×PCR缓冲液2.5ul,mgcl21.3mmol;dNTP s各0.2mmol,引物各0.3umol,TagDNA聚合1.0U。

PTC-100型扩增仪(美国MJ公司生产),循环参数:94℃30s、57℃30s、72℃30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经2.5%琼脂糖凝胶电泳,EB 染色检测PCR产物。

(3)、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分型:酶切反应体系20ul,含PCR产物3ul,限制酶BsII8U,10×酶切缓冲液2 ul,混匀后置55℃水浴,消化2.5h。

12%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

3、统计学方法:应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PAI-I基因多态性检测电泳结果
PAI-I基因4G/5 G多态性是指在转录起始上游675bp处存在1个鸟苷(G)插入或缺失,表现3种多态性,PAI-I基因PCR产物为142bp,经BSII酶切消化后产生不同的特异性片段,形成3种基因型。

产生96bp和46bp2条带,即为4G/4 G基因型,产生74、46和22 bp3条带,即为5G/5G基因型,产生96、74、46和22 bp4条带,即为4G/5G 基因型,其中22 bp条带在12%PAGE电泳2.5h后跑出胶外。

自然流产组4G/4 G型占39.4%(30/76),4G/5G型占43.4%(33/76),5G/5G 型占17.2%(13/76)。

对照组4G/4 G型占14.9%(11/74),4G/5G型占58.1%(43/74),5G/5G型占27.02%(20/74)。

两组比较,自然流产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妊娠组(p〈0.01〉,4G等位基因
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人群PAI-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组别n 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4G/4G 4G/5G 5G/5G 4G 5G
自然流产组76 30(39.4%) 33(43.4%) 13(17.2%) 0.612 0.388 正常妊娠组74 11(14.9%) 43(58.1%) 20(27.02%) 0.439 0.561 三、讨论:
PAI-I基因4G/5G多态性与血浆PAI-I的水平密切相关,存在基
因型依赖关系,4G/4G基因型个体PAI-I的水平高于人群平均值约
21%[4];临床资料也证实,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与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视网膜静脉血栓发生也密切相关[4]。

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复杂,除免疫失调、内分泌紊乱、感染、染
色体异常等因素外,基因多态性与自然流产也有关联,Glueck等[3]
对122例妇女做了Leiden V因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凝血酶
原和PAI-I基因4G/5G多态分析,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的妇女发生早产、
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明显增加,基因突变组妇女发生妊娠合并症者
为37%,无基因突变组为21%,认为4G/4G基因型是严重妊娠合并
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结果表明,76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妇
女PAI-I基因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妇女(p〈0.01〉,提示PAI-I基因4G/5G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
流产密切相关,4G/4G基因型是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易感基因
型。

但PAI-I基因多态性参与自然流产发病的可能的遗传学机制,目
前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Juvan-Vague I,Alessi MC.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l
and atherorombosis. Thromb Haemost,1993,70:138—143。

2、Visanji JM,seargent J,Tahri D,et al.Influence of the 675
4G/5Gdimorphism of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romoter on thrombotic risk in patients with factor V
Leiden.Br J Haematol,2000,110:135—138.
3、Glueck CJ Phillips H ,Cameron D,et al.The 4G/5G
polymorphism of the hypofibrinolytic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I gene: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erious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Metabolism, 2000,49:845-852.
Iwai N ,Shimoike H,Nakamura Y,et al.The 4G/5G polymorphism of the plasminogen avtivator inhibito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course of progression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therosclerosis,1998,136:109-114.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