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2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北师大】【课件】

始皇帝
一试身手
O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 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O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崇拜三皇 B.秦始皇崇拜五帝 C.以便为后世沿用 D.深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量衡
④统一货币、文字 、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过失
(1)大兴土木 (2)严刑峻法
3,结果
秦二世而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方面
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②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 势,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 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
2,皇帝制度的特点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权至上
“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O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主要特 征是( )
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公开课课件

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
1、前提: 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 2、皇帝名称的由来: 3、皇帝制度的特征: 4、影响: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拥有了绝对权力,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图籍章奏、 诏令、监察百 官)
皇帝 三公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地方制度:郡县制 3、其它制度:
统一施行秦律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修建驰道,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统一车轨,大修驰道(直道)
秦 朝 主 要 的 驰 道
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地方制度:郡县制 3、其它制度:
• • • • • • •
13岁继承王位 21岁亲政 39岁统一六国、称皇帝 49岁病死。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 秦始皇 - 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 二大功绩 :统一中国 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
1、前提: 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始于公元前230 年,秦先后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咸阳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建立,定都咸阳。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 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从中体现了 ( )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
御史 大夫 丞 相
( 全 国 政 务 )
太 尉
( 全 国 军 务 )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

秦《峰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于野。 自泰古始……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请摸索,材料中的“分土建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弊端?秦始皇采取 了什么措施使“兵不复起”?
答:分封制;造成诸侯纷争战乱不休;采取“郡县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课件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燕秦
前222年
秦
前221年实 现统一
秦赵
前228年
韩 秦
魏秦
前225年
前230年
齐秦前221年
秦楚 前223年
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公元前 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
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
而能久长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郡县制 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选A。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
统治时间长,是由于分封了子弟元勋的原因。因此
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
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四、仔细视察下图,谈谈你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
【史料链接】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 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 后定。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 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精选课件: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共39张PPT)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
更为简便的隶书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驰道是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 “国道”,秦始 皇统一全国后第 二年,就下令修 筑以咸阳为中心 的、通往全国各 地的驰道。驰道 是皇帝的专用车 道,甚至皇亲国 戚都是没有权利 走的。
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条件
分封制的瓦解
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巩固统治的需要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1)内容 (2)作用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 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 服称衮服,有 12 种图案。这种装 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 君临天下的气势。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 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 莫敢用。” ——《史记集解》
国40 司 家亿 法 年钱 入
民对 族外 事关 务系
宗 庙 祭 祀
皇80 室亿 年钱 入
宫 廷 警 卫
宫 廷 车 马
皇 族 事 务
皇 帝 侍 从
二、内容
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1)中央 内容 特点
三公九卿
层次: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职能:三公辅佐皇帝、九卿 多为皇家服务 皇权至上、控制大权
目的
分封制的瓦解
国家的统一(时间、定都、建立者、
国号、性质)
阅读下面材料,思考秦的统一为 什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的兼并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战国时代,各国割据称雄,阻塞别国水源 或放水到邻国,造成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经 常出现旱涝灾害。 战国时代,各国忙于战争,边防削弱,而 北方游牧民族则不断南下侵扰,对农业区形成 极大的威胁。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共22张ppt)

分封制
划分标准 与中央 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封位世袭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 疆域,但是地方权力 过大,容易出现割据
直属中央,官员由皇帝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地方服从中央,利于
影
响
中央集权的加强
仔细观察下图,谈谈你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实行《 秦律 》 2.统一全国的 文字 、 货币 和 度量衡 。 3.北击匈奴:派大将 蒙恬 夺回 河套 地区,设 置 九原郡 。 4.修筑 长城 :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 南海郡 、 5.统一东南和 岭南 地区,设置闽中郡、 桂林郡和 象郡 。 6.修建 驰道 ,开凿 灵渠 。
秦 律 秦代法律的总称,内容涉及刑事、
第2课 秦始皇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
秦 兼 并 六 国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秦灭六国,统一中原
咸 阳
秦
一、皇帝制度的创立
1.“皇帝”称号的由来: 三皇五帝 。
2.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 君主专制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
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
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 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请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
3.实质:
。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 2.中央官制: 3.地方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 。
皇
太 尉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精选课件: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共24张PPT)

课时总结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走 ——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前提条件 向 大 海内为郡县 一 —地方:废分封,实现郡县制 统 的 百官公卿,建 皇帝制:皇权至上 秦朝创建君 主专制中央 秦 三公九卿 汉 立中央官制 集权制 政 朝议制 治 汉朝: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巩固
延伸探究: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与我 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历代封建王朝相比,可谓惊 人的短暂。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何在?阅读下列材 料思考,谈谈你的看法?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可以 汲取什么历史教训。 材料一: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 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材料二: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 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 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 郡邑之制失也”。
探究:
(1)郡县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相对分封制,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2)郡县制的推行有何影响?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相继萌生了郡、县等 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②秦朝建立,实现统一; (2)主要内容: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 (3) 特点: ①按地域划分 ②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郡县直属中央 ③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 1.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有利维护 国家统一。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

消极: 独裁色彩浓厚,易形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后 世阻碍民主制的发展。
北抵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车轨
学思之窗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
作 地方容易形成 用 分裂割据权势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官吏由皇帝任免, 官位不可世袭,只 有俸禄没有封土 地方服从中央,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三、影响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立刻减少车骑。始皇 大怒,说:“你们有人泄漏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 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回答: (1)秦始皇为何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应了什么问题? (3)试就此总结皇帝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参考答案:
(1)①为了避免相权要挟皇权。由于丞相乃文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②丞相车骑多, 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2)在场者全部杀掉反应了君主独裁的残暴性,皇帝独 裁;也反应秦政严苛、残暴
北抵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车轨
学思之窗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
作 地方容易形成 用 分裂割据权势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官吏由皇帝任免, 官位不可世袭,只 有俸禄没有封土 地方服从中央,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三、影响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立刻减少车骑。始皇 大怒,说:“你们有人泄漏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 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回答: (1)秦始皇为何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应了什么问题? (3)试就此总结皇帝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参考答案:
(1)①为了避免相权要挟皇权。由于丞相乃文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②丞相车骑多, 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2)在场者全部杀掉反应了君主独裁的残暴性,皇帝独 裁;也反应秦政严苛、残暴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件:第2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 消极方面: ❖ 1、皇权不受限制和约束,君主独断专制,从而使秦朝
“二世而亡” ❖ 2、历代王朝沿用种种弊端,如外戚宦官专权等。
左、右丞相 御史大夫
“百官之首” (副丞相)
百官之首
律令图籍• 九卿
九卿结构示意图
奉常(太常) 郎中令(光禄勋)
卫尉 廷尉 太仆 典客(大鸿胪) 宗正
治粟内史(大司农) 少府
掌宗庙祭祀与教育 受奏事与宫廷宿卫 掌宫门警卫 司法 宫廷车马 外交
管皇帝家族与亲戚之事 财政
税收与制造业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
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 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
评论二:中央集权制度是好,是坏?
❖ 积极方面: ❖ 1、地方集权于中央,再集权到皇帝手里,朝廷可以集
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去巩固其统治。 ❖ 2、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3、这种政治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成为中国封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乘车骑的多少如此在 意?反映出什么问题?
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至 高无上的皇权。丞相车骑数量的增多,反映 了相权的逐步扩大,势必影响到皇权的加强, 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 矛盾。
中央官制:
皇帝
特点:三公九卿,各 司其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 权,最终军国大权完 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 中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 主要指什么?
探究:秦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呢?
西周分封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与 宗法制相关联 世袭
“二世而亡” ❖ 2、历代王朝沿用种种弊端,如外戚宦官专权等。
左、右丞相 御史大夫
“百官之首” (副丞相)
百官之首
律令图籍• 九卿
九卿结构示意图
奉常(太常) 郎中令(光禄勋)
卫尉 廷尉 太仆 典客(大鸿胪) 宗正
治粟内史(大司农) 少府
掌宗庙祭祀与教育 受奏事与宫廷宿卫 掌宫门警卫 司法 宫廷车马 外交
管皇帝家族与亲戚之事 财政
税收与制造业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
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 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
评论二:中央集权制度是好,是坏?
❖ 积极方面: ❖ 1、地方集权于中央,再集权到皇帝手里,朝廷可以集
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去巩固其统治。 ❖ 2、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3、这种政治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成为中国封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乘车骑的多少如此在 意?反映出什么问题?
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至 高无上的皇权。丞相车骑数量的增多,反映 了相权的逐步扩大,势必影响到皇权的加强, 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 矛盾。
中央官制:
皇帝
特点:三公九卿,各 司其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 权,最终军国大权完 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 中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 主要指什么?
探究:秦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呢?
西周分封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与 宗法制相关联 世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侯割据混战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 富国强兵的改 革变法运动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的统一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咸阳
秦
一、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皇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 唐尧、虞舜。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
一、皇帝制度
内容(实质):皇帝掌握大权,君 主专制。 特点:
地 方
县(县令) 乡
里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③统一车轨; ④修建驰道; ⑤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 修筑长城; ⑥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 ⑦开凿灵渠,以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⑧进行大规模移民;
二、中央官制
皇 帝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军务 太 尉 (虚有其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三公
Hale Waihona Puke 奉 常郎 中 令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 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 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 化君权,巩固统治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目的: 巩固统治 相同点: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官员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郡县制 皇帝任免 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世袭产生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易形成分裂割据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中 央
太尉
丞 相 郡(郡守) 御史大夫(虚设) 九卿
积极方面
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②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③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 势;
消极方面:
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形成暴政,激 化矛盾。
课时作业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
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 D ) C.战国 D.秦朝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 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 务的。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 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 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 服从中央。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周室东迁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一试身手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 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 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一试身手
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 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 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 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C ) A.分封制 C.郡县制
B.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能力提升 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 时间,也是 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 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B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
简便的隶书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统一车轨
灵渠
灵渠
长城
秦巩固统一的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 一,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 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 法赋税) 游徼(治安)
里
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 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 了重大作用。 2、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通过郡县制,实 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 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 状况,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A.①②③
C.①②④ A.始于秦朝的建立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2.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C )
一试身手
秦始皇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 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 富国强兵的改 革变法运动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的统一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咸阳
秦
一、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皇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 唐尧、虞舜。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
一、皇帝制度
内容(实质):皇帝掌握大权,君 主专制。 特点:
地 方
县(县令) 乡
里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③统一车轨; ④修建驰道; ⑤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 修筑长城; ⑥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 ⑦开凿灵渠,以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⑧进行大规模移民;
二、中央官制
皇 帝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军务 太 尉 (虚有其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三公
Hale Waihona Puke 奉 常郎 中 令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 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 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 化君权,巩固统治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目的: 巩固统治 相同点: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官员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郡县制 皇帝任免 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世袭产生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易形成分裂割据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中 央
太尉
丞 相 郡(郡守) 御史大夫(虚设) 九卿
积极方面
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②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③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 势;
消极方面:
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形成暴政,激 化矛盾。
课时作业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
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 D ) C.战国 D.秦朝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 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 务的。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 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 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 服从中央。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周室东迁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一试身手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 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 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一试身手
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 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 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 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C ) A.分封制 C.郡县制
B.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能力提升 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 时间,也是 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 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B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
简便的隶书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统一车轨
灵渠
灵渠
长城
秦巩固统一的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 一,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 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 法赋税) 游徼(治安)
里
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 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 了重大作用。 2、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通过郡县制,实 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 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 状况,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A.①②③
C.①②④ A.始于秦朝的建立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2.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C )
一试身手
秦始皇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 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