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化学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讲义14物质的量浓度(学生版)
第十四讲物质的量浓度狷【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2.通过学习溶液的配制建立溶液组成的简单模型,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较,提高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3.通过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加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官&【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的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含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ri2.c符号:c单位:mol/LVlmol/L的含义: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lmol0例如把58.5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了1L 的氯化钠溶液。
注意:(1)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体积要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升(L)。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要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
(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有关的化学变化,如Na20. SO3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所得溶质分别为NaOH和H2SO4,而NH3、CL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所以在计算浓度时仍以网、CL等作溶质。
(5)如果溶液只给出物质的量浓度没有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也就无法判断粒子数目。
3.灵活运用三种转换关系①物质已知条件体积密度溶质摩尔质量溶质质量质量分数物理量KLP g•cm-3#g•mol-1m g W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由公式c十质量分数=|槌XS/。
进行推理。
“心曰、4日n 奇M1000V*P•w浴液中浴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萨—=1000P•WM②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sL诙qX100%(L溶质质量分数、S」溶解度)1UU D③溶液稀释规律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7771^=7^^0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佐。
范卿平初三化学讲义
范卿平初三化学讲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海水、饮料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的化学符号用来代表元素的名称,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置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相互置换形成新的物质。
电解反应是指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四、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化学理论。
常见的化学实验有酸碱中和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电解实验等。
酸碱中和实验是通过将酸和碱混合,观察酸碱反应产生的现象。
金属活动性实验是通过将金属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观察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电解实验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电,观察电解质的分解和反应现象。
五、化学的应用化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化学在医药领域中用于药物的合成和药物的分析。
化学在农业领域中用于肥料的生产和农药的合成。
化学在工业领域中用于塑料的制造和化学工艺的开发。
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用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
化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包括蒸馏、萃取、重结晶。
二、蒸馏1.蒸馏原理: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差异,将有机化合物以蒸汽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凝得到产品。
2.适用对象:互相溶解、沸点不同的液态有机混合物3.适用条件:①有机物的热稳定性较强;②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4.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
5.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里盛液体的用量不超2/3,不少于1/3; ②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③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平齐; ④冷凝水应下口进入,上口流出;⑤实验开始时,先通冷凝水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凝水;第03讲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知识导航知识精讲三、萃取1.原理:(1)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使待分离组分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2)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
2.萃取剂(1)选择原则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与溶质、原溶剂均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
(2)常用萃取剂乙醚(C2H5OC2H5)、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3.分液: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两种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
4.主要仪器:分液漏斗5.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使用之前必须检漏(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玻璃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分液漏斗后将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②使用时需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四、重结晶1.重结晶原理: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2.适用对象:固体有机化合物3.溶剂选择:要求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能够进行冷却结晶。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卤代烃
一、卤代烃1. 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__________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答案】卤素原子2. 官能团:一X 卤素原子(碳卤键)3. 分类:第12讲卤代烃知识导航知识精讲二、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一般用系统命名法,将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其余命名规则与烃类的命名相似。
及时小练(1)CH2ClCHClCH2C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2== CHCH2CH2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二氯丁烷;(2)4-溴-1-丁烯;(3)4-溴-3-甲基-1-丁烯三、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 几种氯代烃的密度和沸点2. 物理性质变化规律(1)状态:常温下,少数卤代烃为气体(如一氯甲烷、氯乙烯、氯乙烷),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2)溶解性:卤代烃_____于水,____于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如氯仿、CCl4。
(3)熔沸点: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______,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______。
(4)密度:①卤代烃的密度都______相应的烃,随着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______。
如ρ(CH3Cl) ____ ρ(CH3CH2Cl)_____ ρ(CH4)。
②一氟代烃、一氯代烃的密度______水,其余卤代烃密度一般都比水大。
【答案】(1)气体液体固体(2)不溶可溶(3)升高低(4)高于减小>>小于四、溴乙烷的结构与物理性质1. 溴乙烷的结构2.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五、溴乙烷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取一支试管,滴入10~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NaOH溶液,振荡后加热,静置。
待溶液分层后,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取少量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支盛有1mL稀硝酸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大,使C-X的电子向卤素原子偏移,进而使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δ+),卤素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这样就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Cδ+—Xδ-。
化学超人一轮讲义五三
化学超人一轮讲义五三(原创实用版)目录1.化学超人一轮讲义五三概述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3.化学反应的类型4.化学反应的平衡与能量变化5.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正文一、化学超人一轮讲义五三概述化学超人一轮讲义五三是针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辅导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及其相关知识。
本讲义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讲解了反应的类型、平衡与能量变化等方面,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过程,表现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过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即生成物。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它们影响着反应的进行和速率。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方式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1.化合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生成一个新物质。
2.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的平衡与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时,正反两个反应的速率相等。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等。
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五、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日用品,如洗涤剂、化妆品等,很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的;在科学研究中,化学反应作为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
初中化学全部讲义
初中化学全部讲义目录1. 原子和分子2. 元素周期表3. 化学方程式4. 反应速率和平衡5. 酸碱和盐6. 材料的性质7. 燃烧和氧化还原8. 溶液和离子9. 金属和非金属10.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1.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共同连接而成的粒子。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显示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性质和特征。
- 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原子性质和化学反应。
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系数表示化学反应。
-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 反应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4. 反应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或消耗物的浓度变化。
- 平衡状态指反应物浓度不再变化,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5. 酸碱和盐- 酸具有酸性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具有碱性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6. 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熔点、导电性等。
- 材料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7. 燃烧和氧化还原-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光热和气体。
- 氧化还原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能氧化其他物质,还原剂能还原其他物质。
8. 溶液和离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溶液中存在正离子和负离子。
-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9.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可塑性等特点。
- 非金属通常是不良导体,易于损坏和断裂。
- 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
10.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放热和吸热反应。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物质的量浓度
题型三:溶液的稀释/混合计算
【变 4-1】(2021·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月考)将 5 mol L1 的 Mg NO 3 2 溶液 a mL 稀释至 b mL,稀释后
溶液中 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5a/b mol L1
B.b/5a mol L1
C.10a/b mol L1
C.0.3 mol/L
D.0.5mol/L
【答案】B
【详解】
2
某溶液中 c(Na+)=0.2mol/L,c(Mg2+)=0.25 mol/L,c(Cl-)=0.4mol/L,如果溶液中还有 SO 4 ,根据溶液呈电中
2
1
性,则 c(SO 4 )= 2 [(0.2mol/L×1)+(0.25mol/L×2)-(0.4mol/L×1)]=0.15mol/L,故答案选 B。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题型二:溶液呈电中性的计算
【例 3】(2021·普宁市大长陇中学高三月考)已知某溶液中 c(Na+)=0.2mol/L,c(Mg2+)=0.25 mol/L,
2
2
c(Cl-)=0.4mol/L,如果溶液中还有 SO 4 ,那么 c(SO 4 )应为
A.0.1 mol/L
B.0.15molL
D.a/b mol L1
【答案】C
【详解】
溶液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Mg(NO3)2)=
根离子,则 c( NO3 )= c(Mg(NO3)2)×2=
5mo1 ‧L-1×amL 5a
=
mol L1 ,Mg(NO3)2 中含有 2 个硝酸
b
bmL
10a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分子晶体
第11讲分子晶体考点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一:一、分子晶体及其结构特点1.概念只含分子的晶体。
2.粒子间的作用分子晶体中相邻的分子间以相互吸引。
【答案】分子间作用力3.常见分子晶体及物质类别物质种类实例所有H2O、NH3、CH4等部分卤素(X2)、O2、N2、白磷(P4)、硫(S8)等部分CO2、P4O10、SO2、SO3等几乎所有的HNO3、H2SO4、H3PO4、H2SiO3等绝大多数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答案】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有机物4.分子晶体的常见堆积方式分子间作用力堆积方式实例范德华力分子采用,如C60、干冰、I2、O2每个分子周围有 个紧邻的分子范德华 力、分子不采用 ,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少于12个如HF 、NH 3、冰【答案】密堆积 12 氢键 密堆积 【即学即练1】1.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 60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60摩尔质量是720B .C 60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C 60晶体中仅存在范德华力D .每个C 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 60分子有12个 【答案】D【解析】A .C 60的摩尔质量为720g/mol ,A 错误;B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而苯是碳氢形成的化合物,B 错误;C .C 60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碳与碳之间的共价键,C 错误;D .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以晶胞中顶点上的C 60分子为研究对象,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 60分子分布在立方体的面心上,每个C 60分子被8个立方体共用,有12个面与之相连,所以每个C 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 60分子有12个,D 正确; 答案选D 。
2.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3NH 、HD 、108C H B .3PCl 、2CO 、24H SO C .2SO 、2SiO 、25P O D .4CCl 、2Na S 、22H O【答案】B【解析】A .该组物质均属于分子晶体,NH 3、C 10H 8属于化合物,HD 属于单质,A 不符合题意; B .该组物质均是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B 符合题意;C .SO 2、P 2O 5是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SiO 2是属于共价晶体的化合物,C 不符合题意;D.CCl4、H2O2是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Na2S是属于离子晶体的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高考化学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第二课时硫硫酸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碳族元素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第二课时氨铵盐第三课时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烃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十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讲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023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
2023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一、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3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1.4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是物质中粒子的数量,用摩尔(mol)表示。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摩尔质量的质量,单位是克。
1.5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位于反应箭头的左边,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二、无机化学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一张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3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它周围的配体离子或配体分子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而成。
2.4 酸碱与盐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电子给体,碱是能够供给电子对的电子受体。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而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
三、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碳与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3.2 碳骨架和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由碳原子构成,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决定其性质和反应性质的部分。
3.3 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3.4 卤代烃与醇卤代烃是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3.5 醛、酮和羧酸醛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酮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羧酸是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2023李政化学一轮讲义
2023李政化学一轮讲义第一讲:化学的基本概念一、化学的历史及发展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化学的历史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冶金、药物制备和染料制备。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化学的发展近代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分支。
二、物质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物质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的性质,如反应性、稳定性等。
第二讲: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一、实验室仪器的使用1. 常见的实验室仪器常见的实验室仪器包括量筒、坩埚、试管、导管、烧杯、烧瓶等。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实验服、戴手套、戴护目镜等。
2. 废物处理化学实验产生的废物要得到适当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三讲:化学的基本理论一、原子结构理论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2. 原子量和分子量的概念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分子量是指一个分子的质量,通常是以氢的质量作为基准。
二、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不同类型。
2.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第四讲: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的标志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放热吸热等现象。
高中化学讲义
高中化学讲义 第一章、物质的量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物质的量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②、符号N A③、近似值:6.02×1023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基本概念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③、单位:L·mol -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③、单位:mol ·L -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同温同压下: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标况下:1-L •g 4.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B (M )A (M =)B (ρ)A (ρ=)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M=22.4L ·mol -1×ρ,•••+)B (n +)A (n •••+)B (M •)B (n +)A (M •)A (n =M — M —=M(A)ф(A)+M(B)ф(B)+···ф为体积分数。
化学讲义
初三化学第1章复习讲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其他)物质生成。
(新:变化后的物质不同于变化前的物质)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或气体是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注意: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物)、锅炉爆炸(物)、氢气爆炸(化)、煤气爆炸(化)练习:1、(0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家庭自制冰块B、牛奶变酸C、糯米酿制酒酿D、火柴燃烧2、(0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器生绣B、燃放烟花C、洒水降温D、食品变质3、(0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淇淋融化B、干冰汽化C、水结成冰D、钢铁生锈4、(05)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5、(0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简记为“色、味、态、两点、两度、三性”。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变化与性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可以不正在发生变化。
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是”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如:镁带可以燃烧,蔗糖能溶解于水。
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有:“怎么样了、变成…了、…了”等。
如:镁带燃烧,蔗糖溶解了。
练习:请填空:(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木条能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木条在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溶解了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_____;2、盐酸能跟金属锌反应放出氢气,属于()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初中化学范卿平讲义
初中化学范卿平讲义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过程,探索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能量则是推动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动力。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而能量也会发生转移或转换。
3. 基本粒子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目前已知最基本的粒子有电子、质子和中子。
电子带有负电荷,在原子外围环绕核心运动;质子带有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荷,也存在于原子核内。
4.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约118种元素,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纯净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其组成和性质均相同;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描述物体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描述物体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等。
3. 物态变化根据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下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态下分子间距离较大,可以流动;气态下分子间距离更大,分子自由运动。
4.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所产生的。
当物体吸收一部分光,而反射其他光时,我们就能看到物体呈现出的颜色。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具有以下特征:能量变化、物质组成变化、性质变化和速度变化。
讲义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Introduction to Hydrogeochemistry绪论1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2 研究对象3 水文地球化学的形成与发展4 研究意义及重要性1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部分;•它是在水文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以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在其中的迁移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探索地球壳层各带中地下水的地球化学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1.1 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部分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在周围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依据这些规律有效地利用地下水和调节控制地下水以兴利避害。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为地下水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时空变化规律。
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是地下水形成和分布规律不可分割的部分(西部典型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为阐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平顶山地区地下水研究结果)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离不开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人们早已认识到,地下水化学成分是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如希腊名言:水流经的岩石怎样,水也就怎样。
可是这一规律有时还无法解释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殊性。
比如,岩性相同的岩石(如灰岩),其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大相径庭。
例如:同是嘉陵组(T1J)的白云岩:位于水交替较强部位的岩溶水为HCO3-Ca-Mg水(淡水),而位于深部交替滞缓的岩溶水为CaCl2型卤水要合理解释这种现象,就不能不分析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这一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古水文地质条件。
1.2 水文地球化学是在水文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水文地球化学涉及的对象是运动着的地下水及与之相关的大气水、地表水,因此,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就离不开水文地质学,就必须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去考察地下水化学组成及其变化(实际上,―水文地球化学‖内容也是从―水文地质学‖分离出来的);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科学。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讲义0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学生版)
第四讲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了解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2.知道电解质的电离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3.学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4.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道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5.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建立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一.电解质的电离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HCl、NaOH、NaCl、等。
(2)导电原因:具有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
如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和Cl-紧密排列,没有自用移动的离子,而NaCl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和Cl-脱离NaCl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能够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3)主要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H2O。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意:电解质电离不需要电流。
3.非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葡萄糖、CH 4等。
(2)主要包括: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酸类除外)、非金属氧化物(H 2O 除外)。
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如Fe 、NaCl 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电解质不是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如固态NaCl 不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导电。
如NH 3、CO 2、SO 2等溶于水均能导电,但是溶于水后的产物导电,不是自身电离导电,所以均属于非电解质。
4.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以下几种:强酸:HCl 、H 2SO 4、HNO 3、HClO 4、HBr 、HI (常考六大强酸);强碱:KOH 、NaOH 、Ca(OH)2、Ba(OH)2(四大强碱);绝大多数盐:NaCl 、Na 2CO 3、CaCO 3、AgCl 等;金属氧化物:Na 2O 、CaO 等。
化学超人一轮讲义
化学超人一轮讲义第一章概论化学超人一轮讲义是专为化学爱好者和学习化学的人士设计的一份综合教材。
本讲义覆盖了化学的各个领域,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理论,力求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本讲义的详细内容。
第二章原子与元素2.1 原子结构在化学领域,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本节将介绍原子的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元素。
2.2 周期表及元素分类这一小节将详细介绍现代周期表的构建原理以及元素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素间的周期性规律。
2.3 元素与化合物本节将介绍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例如原子的键合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反应速率与平衡本节将重点讲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同时,还将介绍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表示。
3.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本节将详细介绍酸碱反应的定义、性质和常见实验表现,例如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3.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另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本节将围绕氧化还原的概念、常见实验现象以及应用进行讲解。
第四章物质的构造与性质4.1 气体和气体化学这一小节将着重介绍气体的特性、行为和压力等概念。
同时,还将深入探讨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行为。
4.2 液体和溶液液体和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形态。
本节将介绍液体的性质、表面张力和溶液的构成及溶解度等关键内容。
4.3 固体和晶体结构这一小节将深入探讨固体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的概念。
第五章化学动力学5.1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本节将讲解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等概念,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5.2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中分子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内容。
本节将介绍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5.3 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详细介绍催化剂的定义、种类和应用,以及其在工业上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化学空课讲义10(竞赛班)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与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 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 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D. 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B.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C. 金属Na能置换乙醇甲基中的氢生成氢气D. 乙酸在低于16.5℃时,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3.下列醇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酮的是①②③CH3OH ④⑤⑥A. ①④⑤B. ②④C. ②⑥D. ①②⑥4.香天竺葵醇具有温和、香甜的玫瑰花气息,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香天竺葵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B. lmol该物质与lmolHBr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D. 香天竺葵醇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5.下图是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①、③均属于加成反应B. 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醇溶液可除去暖瓶中的水垢D. 反应④、⑤、⑥、⑦均属于取代反应6.有机物X可作为合成青蒿素的一种基本原料,已知X 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A. X为烃的含氧衍生物B. X最多可以和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 X只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 X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7.有机物H的分子式为C6H10O4,1molH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44.8LCO2(标准状况下),H分子只含1个甲基。
不含立体结构则H有A. 4种B. 6种C. 8种D. 9种8.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有关A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 1molA最多能与5mol氢气发生反应,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C. 1molA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2molD. A既能与羧基反应,又能与醇反应,还能发生水解反应9.分子式为C5H10O2且可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有机化合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 4种B. 6种C. 7种D. 9种10.某种医药中间体X,其结构简式如下图。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分子式为C16H11O4B. X分子中有3种不同的官能团C. X分子中3个六元环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即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11.某油脂X可由甘油(丙三醇:C3H8O3)和油酸(C18H34O2)脱水形成。
已知1mol甘油和3mol油酸反应得到1molX,X的分子式是A.C57H104O6B. C57H108O6C. C57H106O6D. C57H102O612.诺氟沙星别名氟哌酸,是治疗肠炎痢疾的常用药。
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化合物属于苯的同系物B. 分子式为C l6 H16 FN3O3C. 1mol该化合物中含有6N A个双键D. 该化合物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碳酸氢钠溶液反应13.甲酸香叶脂(结构如图)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新鲜蔷薇嫩叶的香味,可用于配制香精。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1H18O2B. 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C. 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D. 23gNa与过量的该物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14.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 3-CH=CH-CH3可简写为,有机物X的键线式如图。
下列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分子式为C7H8O3B. X与乙酸乙酯含有相同的官能团C. X因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D. 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且含有苯环,则Y的结构有3种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B.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C. 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3416SD.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16.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糖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 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蛋白质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蛋白质具有酸碱两性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C.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D. 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1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A. ③④⑤B. ①③⑥C. ①③⑤D. ②③④2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 淀粉已完全水解C. 淀粉没有水解D. 淀粉己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21.某些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一乙醇在铜的催化下转化为乙醛将一束质量为w的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装有乙醇的试管a中。
(1)铜丝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证明铜丝起催化作用,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乙醛的提纯上述实验获得的乙醛含有较多乙醇,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提纯。
已知:(α-羟基乙磺酸钠)(3)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Na2CO3溶液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设计操作B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
①冷凝管中的液体应从 ________口进。
(填“D”或“E”)②下列有关操作与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a. 烧杯中应装冰水b. 冷凝管应通温水c. 图示装置可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实验三乙醛溶液浓度的测定室温下利用反应Na2SO3+CH3CHO+H2O→CH3CH(OH)SO3Na↓+NaOH可以测定“实验一”中试管a内乙醛溶液浓度,操作如下:取试管a中溶液4mL,加入1mL饱和Na2SO3溶液(过量),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后用pH计测定溶液pH;另取试管b,加入4mL乙醇做空白试验,实验结果如右表:(6)试管a中乙醛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1。
(列出计算式即可)22.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
有关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
(2)B装置的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可否换为球形冷凝管(填“可”或“否”)。
(3)制备和提纯苯甲酸甲酯的操作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代号)。
(4)A中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上口倒出23.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A到E中,属于烃的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A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_______。
当n=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 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⑥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均褪色(4)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5) 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机物G(分子式为C16H22O4)是常用的皮革、化工、油漆等合成材料中的软化剂,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已知:① A是一种常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等效氢有三种,比值为1:2:3;②E是苯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110之间,且E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③1molF与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④(R1、R2表示氢原子或烃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为_______;请写出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5)D和F反应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6)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填写两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