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篇章结构

合集下载

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 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 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 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 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 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 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 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 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词中的 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 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 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 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 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 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以“悲欢 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 “听雨”的一生。 ② ③从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战乱年 代中度过的。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 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 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 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是极 其高明的。

古典诗歌的结构

古典诗歌的结构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曲的头三句用了三个典故说明奢侈淫乐必将引起败亡结尾以情景结句代替议论感叹这种写法让人回味无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对奢侈之人的抨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鉴赏
古典诗歌的结构
. 结构类型: 1. 先景后情 2. 先情后景 3. 以景结情 4. 铺垫 5. 照应 6. 开篇点题(题目、题旨 ) 7. 卒章显志 8. 过渡(承上启下 ) 9. 重章叠句 10.意象组合 11.抑扬结合 12.以小见大

• • • • •

忆秦娥 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 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⑴。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⑵ 。[⑴凌歊(xiāo):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 ,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⑵双阙(jue) :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 译文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 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不知 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 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请结合全词分析前两句的妙处
3.以景结情 例 1: 卖 花 声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 ,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 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 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 言而神伤的情韵。
例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 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 志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 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 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何遽 (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术语),营造了一 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 尽的想象(作用)。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 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 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 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承上启下。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PPT优秀课件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 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概念辨析
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 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 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 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一句 一景、卒章显志、层层深入、以景结情
概 念 起 承 转 合


例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概 念


例句
就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 铺 情节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 垫 酿。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 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 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重 章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叠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 句
以 景 结 情
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 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 和抱负,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 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总结: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 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古典诗词
艺术手法
篇章结构
比喻比拟 夸张对比 借代双关 对偶反复 互文顶真 开门见山 首尾照应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线索层递 抑扬手法 承上启下 篇 章 结 构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精品PPT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精品PPT
古代诗歌专题
鉴赏篇章结构
组合方式
照应(呼应) 铺垫(伏笔)、 承上启下、重章叠句、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
1、照应:
答案:①作者使用照应手 法。
《早梅》齐己
②诗题为“早春”,通观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全篇,处处照应“早”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字:首联“孤根独暖” 是写“早”;颔联“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枝独开”是“早”;颈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 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 是指文章的主题、
卒章显志是直抒胸臆, 景语结情是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铺垫 、蓄势、 开门见山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承上启下 尾句:呼应(开头、标题)、总结(收束)、 卒章显志等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门更增添它。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 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 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 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
区别:铺垫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伏笔 ;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伏笔是 铺垫一种,后有照应。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5、承上启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课堂PPT)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课堂PPT)

7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


春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地




, 走 过 四

, 人 生 百








1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2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 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 的答题模式。
3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 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 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 上启下、抑扬等。
14
祝你
成功!
15
“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
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
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
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10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ppt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ppt

线索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更 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 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 写的?请简要说明。2011全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念辨析
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 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 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 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一句 一景、卒章显志、层层深入、以景结情
概 念 起 承 转 合


例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起”是起因,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 渲染气氛的作用;“承”是“起”句的 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 证。“转”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江苏卷) 层次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 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 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抑扬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 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 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 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 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 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古典诗词鉴赏之篇章结构

古典诗词鉴赏之篇章结构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 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 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 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儡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反的社会现象(内臣行乐图与江南正在发生 “人食人”的惨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 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 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 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2014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2014

(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
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 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 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 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 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写云 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 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 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 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
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及层次。
答题注意: 1:关注内容。 2:关注位置。 3:立足文本条理清晰。
5.(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 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 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 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 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尾联陡转,以 “惆怅”引出 思乡之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 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 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2、(2007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 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 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动静结合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 为后面抒情(出征士卒的怀土恋乡)作了铺 垫(术语).“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 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主旨).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古诗词的6种结构

古诗词的6种结构

古诗词的6种结构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伏笔 3、转换话题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代诗词鉴赏 篇章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考纲分析
CONTENTS
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01
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02
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03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物与情的关系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 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结构特点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 2011年高考湖北卷】
【 2011年高考湖北卷】 登 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承上启下)。 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古代诗歌五首》结构分析语文精选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结构分析语文精选范文

1、《观沧海》: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次北固山下》:
首联描写江南胜景。

颔联活画出一幅春江行舟图。

颈联写舟行江上,即将天亮时的所见所感。

尾联写旅途中的乡思之情。

3、《钱塘湖春行》:
首联写春行的地点、行踪,总写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颔联从高处着笔,写早莺、春燕的动态。

颈联从低处入手,写人们骑马游春的喜悦。

尾联湖东胜景,行而不足,流连忘返。

4、《西江月》:
上阕写月夜夏景,下阕写雨夜赶路。

5、《天净沙·秋思》:
第一层(前三行):全是写景。

第二层(后二行):抒发乡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
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 道,却是为了“问鬼神”,求长生!讽刺辛辣, 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照应(呼应) 铺垫(伏笔)、承 上启下、抑扬、重章叠句、卒章 显志与开门见山
类题精练
【例14】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
,却处处扣“早”。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
“倦”,意为厌倦。诗人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 世。“倦”字既写出诗人对世间兴衰荣辱已看破 ,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埋下伏笔。
铺垫与伏笔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 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 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
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 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使作品结 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本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前三句围绕琵琶乐声来直接抒发 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了一 幅壮阔而悲凉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 月无言,人有情,引发读者无尽想象。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语言和意境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其篇章结构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起承转合式。

这种结构就像是讲述一个故事,有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局。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为起,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月夜画面,引出思乡之情;“疑是地上霜”则是承,进一步强调月光的清冷,加深环境的氛围;“举头望明月”是转,由地上的月光转向天上的明月,情感也随之有所升华;“低头思故乡”便是合,将目光收回,落脚于深深的思乡之情上,整首诗浑然一体。

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是总分总式。

先总述诗歌的主题或情感基调,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最后再总结归纳。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总写了山居秋景的清新和宁静;中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生活场景;结尾“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总结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在古代诗歌中,对比式的篇章结构也颇为常见。

通过对比不同的景象、人物或者情感,以突出主题。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另外,递进式结构在古代诗歌中也时有出现。

诗人的情感或者思绪逐渐深入,层层推进。

像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相见之难、离别之苦,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誓言,再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担忧牵挂,最后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期待与盼望,情感逐步加深,愈发浓烈。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还常常与韵律和节奏相结合。

格律诗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篇章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小见大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 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 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 (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 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 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 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 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 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 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景 情
后四句表露想 入仕,希望张 丞相引荐之意。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尾联陡转,以 “惆怅”引出 思乡归隐之意。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狱咏蝉
骆宾王
卒章显志, 直抒胸臆, 明确表达希 望得到援救、 昭雪冤狱的 愿望,点明 主旨。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 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7、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 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 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 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 见大。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wǎn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山 行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以小见大
对比
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 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理由。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卒章显志
如何体现 主旨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返回
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照应等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 “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 而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