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百科
2024版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录•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疾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多个方面。
其中,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年龄与性别分布SLE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育龄期女性最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9。
发病率SLE 的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差异而异,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0~70)/10万。
遗传因素SLE 具有家族聚集性,同卵双胞胎同时患病几率高于异卵双胞胎。
此外,某些基因如HLA-DR2、HLA-DR3等与SLE 易感性相关。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诊断流程鉴别诊断相关疾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皮肤损害和肌肉症状,但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如抗核抗体(ANA(dsDNA)。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免疫学检查(如ANA、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等)。
辅助检查如X线、超声心动图、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评估器官受累情况。
此外,皮肤活检和肾活检等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控制疾病活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030201治疗目标及原则糖皮质激素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治疗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用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激素用量及预防复发,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生物制剂如抗B细胞抗体、抗TNF-α抗体等,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1 2 3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心理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肾脏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措施建议通过药物、免疫调节等手段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旳诊疗
• 美国SLE诊疗原则(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
• 颊部红斑 • 盘状红斑 • 光过敏 • 口腔溃疡 • 关节炎 • 浆膜炎 • 肾脏病变 • 神经系统异常 1)癫痫 2)精神病 • 血液学异常 • 1)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2)白细胞降低,<4 000/mm3;3)淋巴细
Erythematous raised patches with adherent keratotic scaling and follicular plugging: atrophic scarring may occur in older lesions
Photosensitivity
Skin rash as a result of unusual reaction to sunlight, by patient history or physician observation
心血管
以心包炎最多见。严重者可有心肌炎、心 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如血栓性静脉炎 亦多见。
肺
胸膜炎约35%,多为中档量胸腔积液,双侧 多见。间质性肺炎最多见。严重者可出 现出神经系统最多见。 精神障碍及行为异常,可出现幻觉、猜疑、妄想等。 癫痫发作。 其他如偏瘫、脊髓炎、颅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Oral ulcers
Oral or nasopharyngeal ulceration, usually painless, observed by a physician
Nonerosive arthritis
Involving 2 or more peripheral joints, characterized by tenderness, swelling, or effusion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情说明指导书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跟遗传、性激素、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患者可表现为环形红斑、精神改变、贫血等症状。
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
英文名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其它名称:全身性红斑狼疮、红斑性狼疮。
相关中医疾病: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发病部位:头部,心脏,皮肤,眼,肾脏,胸膜,胸部,腰部。
常见症状: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痛。
主要病因:病因至今尚未肯定,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反应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尿常规、抗核抗体谱、CT、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发病后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因总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SLE的发病与遗传、内分泌、感染、紫外线、药物及免疫异常等有关。
基本病因:1、遗传SLE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度(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比在发病影响中所占的百分比)为43%。
有资料表明SLE病人第1代亲属中患SLE者8倍于无SLE病人家庭,单卵双胎患SLE者5~10倍于异卵双胎。
迄今为止,通过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确定了NCF2、TNFSF4、STAT4、AFF1、RASGRP3、TNIPI、IKZF1、ETS1等90余个SLE易感基因。
2、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红斑狼疮的发生跟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名词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名词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
它主要指多发性皮炎和全身系统病变,能够引起严重的炎症性疼痛、皮肤及内部组织的病变,会造成严重的残疾及不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具体症状有皮肤上出现密集的红斑、出现脱发、持久化的肌痛,还可出现关节炎,如颈肩肘腰膝等关节累及,内部器官损害表现为心功能受损、肝肾损伤、免疫缺陷,呼吸道症状也会受到影响,在少数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性明显加重动物实验可能会出现淋巴节肿块。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炎症药物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避免疾病机制的损害。
其中抗炎症药物能够改善病症,预防以及减轻发病,而抗炎症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降低免疫相关的炎症病变。
有些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需要注射激素或是更复杂的手术,以减轻症状。
总而言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具有多种严重的症状,需
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基本信息: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诊断,治疗,预后1定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多系统紊乱。
在临床和实验中,其具有复杂多变的过程,表象,和预测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从轻度的皮疹和骨骼肌肉的症状到那些严重到可能危及生命的主要器官和系统病变(包括肾,肺,心脏和造血,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可能发生。
许多其他器官和系统,也可单独或一起参与。
在实验中,存在对某个细胞的细胞核的各种组分靶向的自身抗体,被称为抗核抗体。
尽管SLE主要是年轻的育龄妇女疾病,但也有儿童和老人的案例。
在高发病率年龄群体中(15至40岁)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5:1。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每2000人1例,但会因种族,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不同而变化。
2 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与体征:一般检查病人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异常增快。
在SLE活动时,存在能破坏红细胞的自身抗体,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下降。
这时网织红细胞可以升高>5%,临床上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
肾损害者有程度不等的尿检查异常,如蛋白尿、血尿。
血浆蛋白测定可见球蛋白增高,特别在有肾变性肾炎时,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严重肾损害者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作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检查,若超过0.5克/日以上,则说明存在蛋白尿,反映了SLE 累及肾脏。
若尿液中反复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在排除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以后,也应该考虑存在狼疮性肾炎的可能。
免疫学检查血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是其特点,抗核抗体(ANA)在病情活动时几乎100%阳性。
阴性时更换检查方法可能出现阳性,抗核抗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本病,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阳性率较低,为40-75%,与疾病活动和肾脏损害密切相关,抗体效价随病情缓解而下降,抗Sm抗体约在30%SLE中呈阳性反,因其特异性高,又称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分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20-40岁女性,常有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和狼疮性肾炎,约80%-90%的病人有皮疹,特征性损害发生于面颊,形成轻微水肿的红色或紫红色蝶形斑疹。
少数病人有大疱性皮损,病情加重时口唇及口腔粘膜发生红斑及溃疡,病情恶化时可发生高热。
60%-70%病人患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内脏损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阳光、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雌激素等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
大多数疾病活动期病人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
可有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肌痛、体重下降等。
2、皮肤和黏膜表现。
80%的病人在病程中会出现皮疹。
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网状青斑、口腔无痛性溃疡、脱发、雷诺现象。
3、浆膜炎。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肌肉关节表现。
关节痛、关节病、肌痛和肌无力、肌炎、股骨头坏死。
5、肾脏表现。
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乃至肾衰竭。
有平滑肌受累者可出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
6、心血管表现。
心包炎、疣状心内膜炎、气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7、肺部表现。
35%患者有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
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约2%的病人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50%以上。
8、神经系统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外周神经系统受累。
9、消化系统表现。
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其中部分病人以上述症状为首发。
早期出现肝损伤与预后不良相关。
少数病人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这些往往与SLE活动性相关。
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血管炎有关。
此外,SLE还可出现失蛋白肠病和肝脏病变,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这些表现通常都会很快得到改善。
10、血液系统表现.活动性SLE中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实验室检查
二、自身抗体:患者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
体。临床意义为SLE诊断的标记、疾病活动性的 指标及可能出现的临床亚型。最常见而有用的自 身抗体依次为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和抗组织 细胞抗体。 (一)抗核抗体谱 1、抗核抗体:是筛选结缔组织的主要试验。见 于几乎所有的SLE患者。特异性较低,常联合其 他抗体以诊断。
病 理
WHO将狼疮肾炎的肾小球病变分六型:
正常或轻微病变型(I型) 系膜病变型(II型)
局灶增殖型(III型)
弥漫增殖型(IV型) 膜性病变型(V型) 肾小球硬化型(VI型)
临床表现
症状多种多样,个体差异较大;早期症状 常不典型。 一、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90%患 者在病程中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 中度热常见,此外尚可有疲倦、乏力、体 重下降等;
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7-1/1000,高于西 方国家。 女性多发,尤其是于20~40岁的育龄女性, 女:男比例为79:1。
病 因
引起SLE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 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感染、雌激素、环 境及某些药物等。SLE易感基因是SLE发 病的基础,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多克隆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及自身抗体产生 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概 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 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 体。 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 亡的主要原因。
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
早期诊断及综合性治疗,预后可有明显改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概述
SLICC对SLE的最新分类标准
确诊标准:满足上述4项标准,包括至少1项临床标准和1项免疫学标准; 或肾活检证实狼疮肾炎,同时抗核抗体阳性或抗dsDNA抗体阳性。
病情评估
SLE的诊断和治疗
处理难控制的病理
抢救SLE危重症
处理或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处理SL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
发病机制
01
IgG型为主,与自身抗原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致病性自身抗体
02
增高原因:清除IC的机制异常IC形成过多(抗体量多)因IC的大小不当,不能被吞噬或排出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03
CD8+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能抑制CD4+T细胞,B细胞持续活化产生自身抗体。T细胞的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使自身免疫不断持续存在。
口腔损害 有7%-40%的SLE患者有口腔损害,以颊粘膜糜烂和溃疡最为常见; 口腔溃疡是SLE常见首发症状之一,常与病情活动相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儿童中较为常见肝脏病变 SLE肝大的发生率为10%-32%。胰腺炎 胰腺炎可能是SLE的首发现象。
血液系统
SLE血液系统受累常与病情活动相关,也可为SLE的首发症状。
在用环磷酰胺将狼疮肾炎、脑病或血管炎控制后,可用MTX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神经精神狼疮,尤其是癫痫大发作时的鞘内注射,这种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免疫抑制药的使用,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缓解狼疮脑病患者的病情,被认为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到中度的SLE,MTX可作为减少激素用量的替代药物。由于MTX对肾有影响,因此一般不适用与LN患者。
治疗SLE的药物
小剂量GCs(相当于泼尼松≤7.5mg/d)通常应用在其它初始治疗(如抗疟药)无法耐受或不足以控制疾病活动的时候。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遂宁市中医院风湿科方荣成主治医师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也是最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以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和病变累计全身多系统、多种器官为特征。
SLE以育龄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也多见于15-40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5;也见于儿童及老人,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2。
近30年来,随着对SLE基础研究的深入,SLE 在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10年存活率已达到80%以上。
一、病因(一)遗传学(二)性激素(三)环境因素二、发病机制(一)B细胞功能亢进(二)T细胞功能异常(三)细胞因子产生的异常(四)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三、临床表现(一)皮肤黏膜表现1、光过敏常见表现,约占58%。
2、蝶形红斑最典型的皮肤表现,分布于颧部及及鼻梁上,常融合成蝶形。
皮损为不规则的水肿性红斑,色泽鲜红或紫红,边缘清楚或模糊,高出皮肤,表面光滑,有时可见鳞屑,可有痒和痛感。
3、盘状红斑此种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红色斑丘疹,皮疹中央区有硬痂并伴色素脱落,结痂处皮肤可出现萎缩。
4、脱发常为弥漫性脱发。
5、真皮血管炎20%患者有此表现,表现为指(趾)尖有小动脉的梗死。
6、Raynaud现象(二)骨、关节和肌肉表现关节痛和关节炎是SLE常见的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以小关节为主,最多见于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及腕关节,皆为对称性的。
但一般无关节破坏,不会引起关节畸形。
约70%的SLE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和肌压痛,多与药物治疗有关。
(三)肾脏表现SLE常见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出现狼疮性肾炎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严重者出现高血压、尿少、尿闭、氮质血症等急进性肾炎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四)精神和神经系统表现常见临床表现。
严重的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常常是SLE活动的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是器质性脑病和癫痫发作。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
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
确切病因不明。
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
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一、全身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表现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
病情常缓重交替出现。
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
二、皮肤和粘膜皮疹常见,约40%患者有面部典型红斑称为蝶形红斑。
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磷片状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手掌大小鱼际、指端及指(趾)甲周红斑,身体皮肤暴露部位有斑丘疹、紫斑等。
出现各种皮肤损害者约占总患病数的80%,毛发易断裂,可有斑秃。
15-20%患者有雷诺现象。
口腔粘膜出现水泡、溃疡、约占12%。
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三、关节、肌肉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肿痛,且往往是就诊的首发症状,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累及。
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
约半数患者有晨僵。
X线检查常无明显改变,仅少数患者有关节畸形。
肌肉酸痛、无力是常见症状。
四、肾脏约50%患者有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低比重尿、浮肿、血压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几乎100%有肾脏病理学异常,依病理特点将狼疮肾炎分为:局灶增殖型(轻型)(FPLN),弥漫增殖型(严重型)(DPLN),膜型(MLN),系膜型(微小变型)(MesLN)。
各型的临床、转化、恶化、缓解、预后及死亡率各不相同(详见参考资料3)。
系统性红斑狼疮
鉴别诊断
各种皮炎 癫痫病 精神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药物性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其他结缔组织病
30
整理ppt
病情判断
活动性评估
SLEDAI评分:抽搐(8分)精神异常(8分)脑 器质性症状(8分)视力下降(8分)颅神经受 累(8分)狼疮头痛(8分)脑血管意外(8分) 血管炎(8分)关节炎(4分)肌炎(4分)管型 尿(4分)血尿(4分)蛋白尿(4分)脓尿(4 分)新出皮疹(2分)脱发(2分)口腔溃疡(2 分)补体降低(2分)抗dsDNA阳性(2分)发热 (1分) 血小板减少(1分)白细胞减少(1分) 前10天内总分≥10分疾病活动
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母亲 抗r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病情活动
21
整理ppt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 血清试验假阳性--继发APS
抗组织细胞抗体:有抗红细胞抗体,Coombs试 验阳性,抗血小板相关抗体,抗神经原抗体
其他: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 ANCA
环境
雌激素
5
整理ppt
病因
遗传 环境
紫外线(波长290-320nm,可透云层和玻璃)照射皮肤上皮细胞 凋亡抗原暴露(胸腺嘧啶二聚体) 自身抗体
含芳香族胺或联胺基团的药物:肼苯达嗪、异烟肼、青霉胺等 含补骨脂素的食物(芹菜、无花果等)、药物(四环素、磺胺)
可增强光敏感的潜在作用 感染(病毒)
33
整理ppt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使患者对疾病建立乐观情绪 急性活动期要卧床休息 防治感染 避免诱发因素和刺激:药物,阳光曝晒和紫外
线照射等
34
整理ppt
sle分类标准
sle分类标准SLE分类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的分类标准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分类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SLE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1982年和1997年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以及2012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组织(SLICC)分类标准。
1982年ACR分类标准是最早被提出的SLE分类标准,其主要包括11项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符合4项即可诊断为SLE。
这些特征包括面部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心脏受累、肾脏受累、神经系统受累、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和抗核抗体。
这一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可能会将一些非SLE的患者误诊为SLE。
1997年ACR分类标准对1982年标准进行了修订,主要是在血液学异常和免疫学异常上进行了细化和修正,提高了其特异性。
在新标准下,符合4项特征即可诊断为SLE。
这一标准相对于1982年标准来说,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更准确地诊断SLE,但对于一些轻型SLE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诊断困难。
2012年SLICC分类标准是目前最新的SLE分类标准,相比于ACR标准,SLICC标准对于SLE的诊断更为严格。
SLICC标准包括11项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符合4项即可诊断为SLE。
与ACR标准相比,SLICC标准增加了抗磷脂抗体和低补体血症等特征,提高了其诊断的特异性。
此外,SLICC标准还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SL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婴儿期SLE、老年SLE和急性药物诱导SLE等。
总的来说,SLE的分类标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同的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类。
未来,随着对SLE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SLE的分类标准也将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完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_2022年学习资料
5.肾活检:狼疮性肾炎诊断。-6.X线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11
四、治疗要点大-12
SLE目前仍不能根治,但可经治疗而缓解。-1.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常用泼尼松口-服;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可鞘 注射地塞-米松。如效果不佳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盘状狼疮选用磷酸氯喹-狼疮危象治疗:可首选大剂量甲泼尼龙-1 00mg缓慢静滴进行冲击治疗。-13
红斑狼疮病人在阴天的中午外出,也需要使用-防晒霜,因为云层只能减轻部分紫外线的强度-玻璃不能滤过长波紫外线 -冬除日光外,电焊、复印机、-投影灯、电视摄影-灯等均可产生紫外线,长时间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日常生 照明用的电灯和白色荧光-灯对红斑狼疮病人是没有影响的-20
病例导入-病人,女,32岁。关节痛2年,下肢肿半年,-发热全身浮肿伴尿量明显减少2个月。检查:-T38.1 ,P112次/分,R28次/分,-Bp100/60mmHg,面部有蝶型红斑,-双侧手-掌、足底可见片状红斑 肾功能检查异常,-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1
一病因-1.遗传因素-2.性激素因素: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3.环境因素:日光(紫外线)、感染、某些食(含补骨脂素食物:芹菜、香菜、无花果-等、某些药物(肼苯屈嗪、苯妥因纳、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氯丙嗪、甲 多巴等、-妊娠、分娩引起。-4.心理和社会因素:-5.免疫异常因素
二。临床表现-臉上紅斑-好發部位-Most common●-Common●Uncommon●Rare-4
2心血管:30%左右的病人可发生心血管病-变,心包炎(最多)、心肌炎、心内膜炎,-周围血管病变:血栓性静脉 等。-3肺、胸膜:狼疮性肺炎、胸膜炎。-4消化系统:胃肠炎、腹膜炎、胰腺炎等。-可为首发症状。-5血液系统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和其他器官。
由于SLE的症状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临床上对其进行分类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SLE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组织(SLICC)分类标准。
ACR分类标准是最早被提出的SLE分类标准,其主要包括11个分类标准,包括面部蝶形红斑、皮肤狼疮、口腔溃疡、关节炎、心脏影像学异常、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
符合其中4个或以上标准的患者可以被诊断为SLE。
ACR分类标准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易行,适用于临床诊断。
然而,由于其较为严格的标准,可能会漏诊一些患者,特别是早期SLE患者。
相比之下,SLICC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和灵活。
SLICC分类标准在ACR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狼疮特征,如急性皮肤病变、慢性皮肤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补体、ANA阳性以及肾脏活检结果。
根据SLICC分类标准,符合其中4个或以上标准的患者同样可以被诊断为SLE。
相比ACR分类标准,SLICC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可以更好地识别早期SLE患者,提高了SLE的诊断敏感性。
除了ACR和SLICC分类标准之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其他的SLE分类标准,如麦克雷分类标准、多个国家的专家共识等。
这些分类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SLE患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标准,临床医生在诊断SLE时都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史等因素,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SLE的分类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ACR分类标准和SLICC分类标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分类标准,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分类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SLE患者。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加全面、准确的SLE分类标准出现,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SLE名词解释
SLE名词解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亢进为特征的慢性、多系统受累、红斑性皮疹为特发症状的疾病。
该疾病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病程可呈间歇性或慢性持续进展。
在SLE中,免疫系统中的激活和异常的自身抗体产生导致了自身免疫反应的加剧和组织损伤的发展。
尽管SLE可能任何器官或组织损害,但最常受累的是皮肤、关节、肾脏、心脏、肺、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
因此,SLE可引起多种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关节痛、面部红斑、发热、皮疹、肾炎等。
SLE的确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有多种因素被认为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观察到了有亲属之间患该病的聚集现象。
免疫系统异常也是SLE的重要因素。
某些细胞和分子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激活和恶化。
此外,荷尔蒙、环境暴露、感染等因素被认为也可能与SLE的发展有关。
对于SLE的诊断,没有特异的检查指标,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暗示。
例如,ANA(抗核抗体)阳性是SLE的血清学标志之一,虽然ANA检测结果缺乏特异性,但对SLE的筛查和辅助诊断仍有重要意义。
另外,血清中的抗SLE腺病因子抗体(anti-Sm抗体、anti-dsDNA抗体等)也在SLE的诊断和分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SLE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治疗主要是通过缓解症状、减少疾病活动性和保护受影响的器官。
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
针对疾病的不同表现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雷诺现象(寒疮)引起的缺血性坏疽,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虽然SLE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法的改进,SLE的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综合治疗和良好的生活素养,大部分患者能够对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并长期稳定。
总之,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亢进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
它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损伤,临床上表现为多样化的症状。
本文将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失调等因素被普遍认为是其病因。
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族性聚集现象明显。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激素等,可以触发疾病的爆发。
免疫失调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自身抗体的生成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二、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
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痛、皮疹、脱发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肾损害、心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等。
其中,关节痛和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可以出现多关节炎、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改变的综合评估。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分类标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分。
此外,抗核抗体、DNA抗体等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活动、预防或减少器官损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还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五、预后和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预后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和定期复诊,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避免诱发因素的接触。
定期检查肾功能、心电图等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全面)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三)浆膜炎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半数以上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 包括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中小量心包积液。
(四)肌肉骨骼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在指、腕、 膝关节,伴红肿者少见。常出现对称性多关 节疼痛、肿。10%的患者因关节周围肌腱受 损而出现Jaccot-d关节病,其特点为可复的 非侵蚀性关节半脱位,可以维持正常关节功 能,关节X线片多无关节骨破坏。可以出现 肌痛和肌无力,5%~10%出现肌炎。有小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股骨头坏死,目前尚 不能肯定是由于本病所致,或为糖皮质激素 的不良反应之一。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我国患病率为0.7/1000至1/1000, • 西方国家1/2000. • 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多种 自身 抗体 存在
多系 统损 害
病因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遗传 • 环境因素 • 雌激素
遗传因素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约2%患者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 血、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胸片显示弥漫肺浸润, 血红蛋白下降及血细胞比容减低常是较特征性表 现。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有困难的患 者,在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标本的肺泡腔中发现 大量充满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或者肺泡灌洗 液呈血性,而无脓液或其他病原学证据,对于 DA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0%~20%sLE存在 肺动脉高压,其发病机制包括肺血管炎、雷诺现 象、肺血栓栓塞和广泛肺间质病变。
sla免疫学名词解释
sla免疫学名词解释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导致免疫
系统攻击身体的健康组织和器官。
这种疾病通常会影响皮肤、关节、肾脏、血液和其他器官。
SLE的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痛、皮疹、发热、肾脏问题等。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系统,它可以识别和抵抗病原体,
如细菌和病毒。
但是,在SLE患者身上,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开始
攻击健康的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和损害。
这种自身免疫的过程导
致了SLE的症状和并发症。
SLE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和激素因素
都可能对其发病起作用。
诊断SLE通常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治疗SLE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药物治疗可以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以控制
炎症和减轻症状。
免疫调节治疗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
少对健康组织的攻击。
生活方式管理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
度运动、避免紫外线暴露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的健康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治疗SLE需要综合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方法,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介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
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
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
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
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
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
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2)狼疮肾炎(LN):SLE的肾脏损伤多出现在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患者,诊断狼疮肾炎的主要依据是肾脏病理活检、尿蛋白及红白细胞检查,评价肾脏损伤的程度除了依据临床资料外,更重要的是依据肾脏活检的病理及免疫分型。
(3)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受累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约40%在发病时即出现神经精神性症状,63%出现在SLE确诊后的第一年内。
[3][1]发病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常认为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环境、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或参与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诱导T、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其在各组织的沉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
[1]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1)疾病易感性SLE不是单一基因的遗传病,而其发病与多种遗传异常相关,是一种多基因病,如HLA-DR2和HLA-DR3分子及其各亚型与SLE的发病显著相关;纯合C4a遗传缺陷与SLE发病的风险相关;此外,SLE还与C1q、C1r/s 和C2缺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免疫细胞紊乱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系统紊乱有关。
T细胞和B细胞紊乱还可出现异常的免疫耐受。
SLE患者体内除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外,核小体是SLE疾病发生的促发抗原。
此外,细菌DNA具有特征性核酸基序,可直接刺激TLR,具有潜在的免疫辅助特性,可诱导易感个体产生抗DNA抗体。
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外来抗原的交叉反应促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自身抗原维持了ANA 的持续产生。
(3)诱发因素遗传因素和体液微环境提供了SLE易感背景,但是SLE的发生或病情活动可能与环境或其他外源性刺激有关。
其中,感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感染可通过分子模拟和影响免疫调节功能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应激可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改变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饮食可影响炎性介质的产生;毒品包括药物,可调节细胞反应性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原性;紫外线照射等物理因素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这些诱发因素对不同个体的损伤存在很大差异。
许多SLE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出现血清学异常改变,从发病机制来说,SLE是进展性的疾病,首先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出现临床症状。
后天的诱发因素可导致自身抗原释放、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发细胞因子产生。
[1-2]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
全身表现包括发热、疲劳、乏力及体重减轻等。
(1)常见受累组织和器官的临床表现:1) 皮肤粘膜:蝶形红斑、盘状皮损、光过敏、红斑或丘疹、口腔、外阴或鼻溃疡、脱发等。
2) 关节肌肉:关节痛、关节肿、肌痛、肌无力、缺血性骨坏死等。
3) 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4) 神经系统: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抽搐、精神异常等19种表现。
5) 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6) 血管病变: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及反复流产等。
7) 胸膜及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肺炎、肺动脉高压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8) 肾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
9)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膜炎及胰腺炎等。
(2)少见的受累组织器官的临床表现:1) 肠系膜血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或假性肠梗阻等属于严重的消化系统受累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和体征。
2) 狼疮眼部受累,以视网膜病变常见,表现为“棉絮斑”,其次是角膜炎和结膜炎;可表现为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及黑蒙等。
(3)特殊类型的狼疮:1) SLE与妊娠:SLE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生育与不孕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活动性SLE患者的自发性流产、胎死宫内和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
SLE病情完全缓解6-12个月后妊娠的结局最佳。
2) 新生儿狼疮:这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的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异常的母亲。
患者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可通过胎盘攻击胎儿。
可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皮肤受累(红斑和环形红斑,光过敏)等。
3) 抗磷脂综合征:可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反复流产,抗磷脂抗体可阳性。
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妊娠的结局无差异。
4) 药物相关性狼疮(drug-related lupus, DRL):是继发于一组药物包括氯丙嗪、肼苯哒嗪、异烟肼、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后出现的狼疮综合征。
诊断时需确认用药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如几周或几个月),停用相关药物,临床症状可以迅速改善,但自身抗体可以持续6个月到一年。
诊断鉴别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1)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及血色素。
SLE患者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急性溶血性贫血。
(2)尿液检查: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尿、脓尿、管型尿(>1个/高倍视野)均有助于诊断。
(3)便常规:潜血阳性时应注意消化系统病变。
(4)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ESR)的增快多出现在狼疮活动期,稳定期狼疮患者的血沉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血清CRP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当CRP水平明显升高时,提示SLE合并感染的可能,但也可能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2.免疫系统检查: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组具有抗体样活性及抗体样结构球蛋白的升高较为显著。
g的球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五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可表现为多克隆的升高,严重时出现高球蛋白血症。
蛋白电泳可显示球蛋白明显的升高、特别是补体(CH50、C3、C4、C1q)水平的减低对SLE诊断有参考意义,同时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有一定价值。
补体C1q的基因缺陷可能与SLE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
3.自身抗体的检测:SLE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但其在分类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见表1)。
北京军区总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病情。
出现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伴有自身免疫病的证据(如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及补体减低等)者,应考虑狼疮的可能。
目前常用的是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与82年的分类诊断标准比较,1997年的标准中取消了狼疮细胞检查,增加了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之一)。
但是,该标准对早期、不典型病例容易漏诊,应予注意。
对于有典型临床症状或实验室异常而不符合本病诊断的患者,应随访观察。
系统性狼疮活动性及复发性指标各种临床症状,特别是新近出现或近期加重的临床症状,均可提示狼疮疾病活动的可能,多数实验室指标也与病情活动有关。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个SLE活动判定标准包括:SLEDAI, SLAN及BILAG等,其中以SLEDAI最为常用,其总分为105分,但是判定疾病活动性的积分在10~20分以上不等,积分值越高病情活动的越明显。
鉴别诊断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复杂,诊断时应与其他风湿性疾病进行鉴别,同时应鉴别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或淋巴瘤等。
疾病治疗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强调早期、个体化方案及联合用药的原则。
根据患者有无器官受累及病情活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重症患者应积极用药治疗,病情控制后给予维持治疗。
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方法及其常用技术分别归纳于表2。
疾病预后SLE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重要脏器是否受累及其损伤程度、药物治疗的种类及时机,患者的依从性等。
应注意轻型SLE可因过敏、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可进入狼疮危象。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1)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合理规范的治疗是狼疮缓解的关键因素。
(3)肾脏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狼疮预后的主要指标,因此肾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4)多系统损害,如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脑病、心功能受累等也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因素。
疾病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预防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应注意以下因素:(1)避光及消除疲劳:疲劳是SLE最常见的表现,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解除疲劳还需要依赖潜在病因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