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said:"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progress." Ihope you canmakeprogress with the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extremely rich,science and technologyaredeveloping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rapidly,allof which gradually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arenolongereager to pursue a document, butas long as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will continueto grow and progress.When the complexworld leads usto chase out,readingan article or doinga problem makesuscalm downand return to ourselves.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resist the attackoftheexternal world.。

七年级地理上册1_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_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

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2.会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相关的地理自然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由“中秋赏月”,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的形状【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2—P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1:蓝色的。

学生2:美丽的。

学生3:圆形的。

学生4: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历程:①天圆地方(直觉)②太阳和月亮(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证)④地球卫星照片(直观)2.议一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讨论结果略)3.思考:读课本P3页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能用身边的事例来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学生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

(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学生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学生3: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能作图来说明更好)教师小结: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小结: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从观察天与地的形状到体验古人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探索精神,更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思想的共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有趣也有用。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3.(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仪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备课札记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
七年级上册1.1 地球和地球仪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3、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重点】①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②能用多种方法论证地球是个球体。

【难点】现在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引入):茫茫的宇宙浩瀚无际,它不断的吸引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你知道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质只存在于哪个星球吗?(板书)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提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吗?(学生交流)介绍、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小结)老师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补充(结合相关投影图片):1.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耸的山脉,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龟背上,乌龟则骑在一只盘踞的眼镜蛇身上(书中有插图,可让学生自己看图叙述)。

2.埃及人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顺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3.中国人则认为天像一只圆圆的大锅盖,盖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撑的,形成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

(提问)在今天看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在古人却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你认为古人只能观察到“天圆地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问)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进一步总结出观察巨大物体形态特征的方法吗?(提问)人类是直到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地球照片后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吗?(提问)那你知道人类都通过观察哪些现象,完成哪些活动开始逐渐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吗,你能提出一些证据吗?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_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_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知道地轴、南极点和北极点的位置.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本,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通过与其他参照物对比,知道并能够描述出地球的大小.3.利用地球仪模型,了解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轴、南北极点在地球仪上的位置.1.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的数据.2.观察并使用地球仪.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绪言中,我们认识了学习地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甚至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那么,大家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又认识多少呢?比如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代人们是怎么认识地球的.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图2:“太阳和月亮”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第二组讲述太阳和月亮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并把他们作为参照物,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除此之外,他们还从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例证,证明自己的推测,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学生讲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思考:为什么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呢?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知识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教师提问:学生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结合课本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学生回答,简要说明是怎么找到的.(结合课本给出的定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1.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2.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地球仪
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
课堂活动3
出示教学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展示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读图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地球仪并回答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地球形状有初步的认识。
看模型──研究地球
利用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时拍摄的地球视频,引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并提问: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新授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答案: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精讲点拨】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太阳和月亮”),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结论】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过渡: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4.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答案: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

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

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探究活动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小组合作,描绘地球仪简图。

2.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精讲点拨】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和表面积。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纬线和赤道,经纬度的意义。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1.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纬线、两极和赤道,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东西半球。

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与判读。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新时尚词语。

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新课讲解(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读图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导学):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讲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大体经过: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读图1.2 地球的大小(导学):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

(讲解):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7.2857×1010个足球场。

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 10万个400米跑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读图1.3 地球仪(导学):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2.教学重点/难点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和地球仪的使用。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模拟
教具
地球仪
难点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设置情景导入
新授
地球的形状认识
古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猜想阶段
实践阶段
教师给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通过什么手段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没有直接观察到地球形状时,怎么认识和探索
描述数据
数值大小的认识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课程小结
作业
这么大的地球,我们怎样计算他的大小
教师提示:类似球体的描述
怎么认识地球的大
由定义出发,用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分析
地球仪的形状
地球仪上的比例关系
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和地球仪的应用
能力培养布置
学生活动:卫星照片的应用
图片的缩放比例计算学生通过小学知识能够说出:半径、直径、周长、表面积、体积
天圆地方和观察日月形状来猜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地球卫星的作用
学生回答:地球卫星照片
简述卫星照片的由来
太空事业的发展
讨论:互助、质疑、提炼、总结
古代人猜想的由来。
人们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完成。
完成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给学生思考空间,来复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
4
6
地球的大小
与篮球、光速等数值
作比较,说出它们与地球大小数值的关系
由定义入手,学生逐层分析
学生说出地球仪的形状。
缩小比例的表示,地球仪上的海洋、陆地面积的对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的形成
5
5
3
3
5
5
2
板书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观察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定义
(二)、作用
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和地球仪的使用。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模拟
教具
地球仪
难点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设置情景导入
新授பைடு நூலகம்
地球的形状认识
古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猜想阶段
实践阶段
教师给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通过什么手段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没有直接观察到地球形状时,怎么认识和探索
天圆地方和观察日月形状来猜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地球卫星的作用
学生回答:地球卫星照片
简述卫星照片的由来
太空事业的发展
讨论:互助、质疑、提炼、总结
古代人猜想的由来。
人们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完成。
完成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给学生思考空间,来复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
4
6
地球的大小
描述数据
数值大小的认识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课程小结
作业
这么大的地球,我们怎样计算他的大小
教师提示:类似球体的描述
怎么认识地球的大
由定义出发,用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分析
地球仪的形状
地球仪上的比例关系
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和地球仪的应用
能力培养布置
学生活动:卫星照片的应用
图片的缩放比例计算学生通过小学知识能够说出:半径、直径、周长、表面积、体积
与篮球、光速等数值
作比较,说出它们与地球大小数值的关系
由定义入手,学生逐层分析
学生说出地球仪的形状。
缩小比例的表示,地球仪上的海洋、陆地面积的对比关系。
各国家的名称及位置
学生回答归纳
为后面比例尺计算问题做铺垫
联系以前知识,引出地球大小描述三数值
通过对比来理解地球的大小
理解地球仪的定义。
能够应用地球仪这个学习工具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新授




知识与技能
简要介绍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利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够利用地球仪来找到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及较大的国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理解,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来感悟其中的探索和实践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