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2004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英文):课程编号: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二、课程内容简介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3 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 课时)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 课时)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

(1 课时)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 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30207X10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Cu1tura1Anthropo1ogy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社会学、法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C•恩伯一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罗伯特F墨菲著,王卓君等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4o4.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o5.雷蒙德・弗思著,费孝通译,《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2o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文化人类学》在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系列的必修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把握质性研究方法、锻炼基本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2)激发学生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人,培养包容的心态;(3)学会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概念和理论理解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探讨社会文化问题;(4)积极培育学生的人类学想象力,引导其探索人性普同性与文化多样性,拓宽其看问题的视野。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教学:教师侧重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不断深入探索,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互动与积极参与,同时课后安排作业和阅读任务,撰写读书笔记,较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其理解与分析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能力。

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来。

6、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准确把握文化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

7、能力: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和思考社会文化现象,具备人类学的眼光。

8、素质:提升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在理解文化与人性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英文):课程编号: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二、课程内容简介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3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

(1课时)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第一节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的理论观点),传播学派(英国学派、德国-奥地利学派、美国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博尔斯的理论观点、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以及米德的文化决定人格论),新进化论(莱斯利·怀特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朱利安·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1课时)第二节整体分析理论:法国社会学派(迪尔凯姆的社会整体论、马塞尔·莫斯、列维-不留尔、赫尔茨的整体观),功能主义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观点以及拉德克利夫、布朗德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1课时)第三节意义探求理论:象征人类学和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共性的学科,涉及到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人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教学大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方法和理论。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在文化人类学的教学大纲中,首先需要明确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非遗传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价值观、习俗、艺术等。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生物学、语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文化人类学则是在人类学的框架下,专注于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于实地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大纲应包括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符号学、实用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理论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是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应包括对于亲属关系、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研究领域的介绍和探讨。

通过学习这些研究领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五、文化人类学的应用与实践文化人类学的应用与实践是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应包括对于文化人类学在社会发展、跨文化交流、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的介绍和讨论。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与实践,学生可以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结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和共性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工具。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研究领域以及应用与实践。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特定的人类文化及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从文化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政治、经济、宗教、婚姻家庭、日常生活等行为。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了解各分支人类学及其应用,并能初步运用文化人类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该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与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5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期中考察等,具体形式和次数可根据情况而定。

2、期末考试期末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70%,采用考察的方式。

四、大纲细目(一)人类学学科及其研究对象1.人类学学科概述2.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3.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及其应用(二)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1.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三)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与变迁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结构3、文化的功能4、文化变迁(四)跨文化交流、文化冲突与涵化1.文化的多元性2.跨文化交流3.文化冲突4.文化涵化(五)文化与人格1.人格理论与心理人类学2.文化濡化3.社会人格与国民性(六)文化与性别1.社会性别2.性别角色与性别关系3.人类学视野中的同性恋(七)婚姻、家庭、亲族与继嗣1.婚姻2.家庭3.亲属网络4.继嗣制度(八)种族、民族、族群与社区1.种族2.民族3.族群与区域文化4.社区研究(九)经济人类学1.经济人类学的基本理论2.文化与经济制度3.财富的占有4.交换与分配5.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十)政治人类学1.国家与社会2.社会分层3.社会控制(十一)宗教人类学1.宗教2.巫术(十二)历史人类学1.历史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2.历史人类学的特点3.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趋势(十三)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学派1.文化进化学派2.文化传播学派3.文化功能学派4.当代西方人类学理论五、参考教材1、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张小军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
学分
总学时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主要参考书
1、亲属制度
2、婚姻
3、家庭
第十一章、政治与权力政治文化
1、国家与社会
2、政治人类学
第十二章、经济
1、经济文化
2、经济的文化
3、经济人类学
五、心智的文化
第十三章、宗教
1、宗教
2、宗教的文化
3、宗教人类学
第十四章、艺术和文学
1、临界与生命
2、艺术的人类学
3、文学的人类学
第十五章、科学和教育
1、知识的文化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发展为主题。首先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其次从人类物质文化开始,循序进入广义的文化人类学的内容:文化与生态的关系、“人”的文化的四个纬度(语言、身体、性别和人格);第四部分介绍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具体从家庭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面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深入到心智的文化,分别介绍人类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教育。最后从时空的角度分别介绍日常文化、大众文化及文化的全球化,希望通过梳理这一脉络深化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

【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以影像传播与视觉艺术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文化人类学为教学内容,是一门学习和研究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的理论课程,是传播与艺术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

在讲授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基本的理论阐述,又能结合具体的影像传播作品进行鉴赏。

在文化人类学属下,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复原人类无文字记载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同时把语言当做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民族学则主要研究各民族和各地区、社区的文化,比较其异同,分析这种异同的产生原因,认识这种异同存在的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探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规律。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概述、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分支、文化人类学分类、人类文化的起源、文化与持续生存、群体与秩序、文化与超自然力量、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要求动画专业的学生对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况有宏观的了解,从而确定影视动画的人类学的属性,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文化领悟能力,为日后进行动画制作打下素养与理论基础。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四、教学时数分配: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

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2、习题:课程中安排相关关于历史、制度、艺术的影像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代表影像作品,研究影像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总结人类文化发展规律,培养适应跨文化影像交流的国际视野。

3、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外影像和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演变其规律,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并掌握对文化的影像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文化与艺术以及影视动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人类学课程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对文化差异和文化演化的理解。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并掌握文化人类学的核心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2. 掌握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分析和解读文化差异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4. 理解文化的演化与变化、文化适应和创新等问题;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文化人类学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2.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演绎与归纳方法- 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 访谈、问卷调查和采访 - 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3.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文化认知与文化观念- 语言和非语言交际- 礼仪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4. 文化的演化与变化- 文化的适应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转变-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文化演化的模式和机制5.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领域- 跨文化管理与国际业务 - 发展与社会变迁- 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主义四、教学方法1. 前导讲述:通过授课形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教学案例: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文化差异和交流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其他文化场所,亲身体验和了解外部文化;5.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差异或文化演化的论文,培养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出勤与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10%);2. 课堂小作业和讨论(占总评成绩的20%);3. 实地考察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4. 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的40%)。

六、参考教材1. "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柯布;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文化丛林:人类学与文化差异",作者:马-克鲁克;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3. "文化是什么",作者:约瑟夫·埃德金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概念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各个学科分支以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从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长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加深其对人、社会、族群、文化的认识,并通过亲自参加田野调查的实践,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对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于思索;在课堂讨论中,应主动配合教师,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辨论;课下,应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并积极加以思考。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的重点是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人类体质的属性、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过程、沟通的意义、乡村与城市、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濡化和社会化与涵化、族性与社会分层、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宗教与仪式、文化展示等。

难点是如何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4学时)1.教学内容(1)何为人类学(2)人类学的领域(3)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2)难点是人类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4学时)1.教学内容(1)进化论(2)传播与社会、文化(3)功能论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人类学发展历史轨迹;(2)难点是各理论流派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二) (4学时)1.教学内容(1)自然、结构与符号(2)结构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3)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重、难点提示(1)重点自然、结构符号论、结构马克思实践理论和后现代注意理论;(2)难点是各理论流派的联系和区别。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化⼈类学讲义提纲(总)第⼀讲⽂化⼈类学概说该讲主要介绍⽂化⼈类学的学科地位、基本的学科理念、研究对象等问题。

我将与诸位讨论是主要问题是:如何以⼈类学的视⾓来观察“民族⽂化”?⼀、关于⽂化⼈类学的定义⽂化⼈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是研究⼈类及其⽂化的学科。

1.⽂化⼈类学主要关注⽂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化⼈类学的⼀系列理论的建⽴,是⽴⾜于分析⽂化的差异性(difference)和相似性(similarity)的基础之上的。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等等)2.⽂化⼈类学⾸先是基于对于“异⽂化”(Other culture )的研究,然后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异⽂化”向“本⽂化”的时空变迁。

这种时空变迁⼤体上是以第⼆次世界⼤战的结束为分⽔岭的。

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的。

3规则。

⽂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

4.什么是⽂化?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or 1871:1)。

⾃Tylor1871给出了⽂化的定义之后,100多年⾥,⼈们对于⽂化的探讨始终充满了热情。

1952年,美国的⼈类学家克鲁伯(A.L. Kroeber )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合写了⼀本《⽂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该书列举了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化的160多种定义。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

2、什么是文化。

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

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

“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

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

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96602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所有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等。

在此基础上,课程将详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论议题和分析视角,并结合中国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用人类学视野分析日常生活的兴趣。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thropology as a discipline. First of all, the course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subjects, the histor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anthropology. The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main fields, theoretical issues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analyze the everyday liv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issues will be taught together with the ca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选修)。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理论流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议题等等。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1061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选用教材: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主要参考书: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2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4田兆元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周大鸣主编:《人类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王铭铭主编:《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8[美]罗伯特尸•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一、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后天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包括经济生活、婚姻家庭、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内容。

英文简介:In the clas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We study the mode of life and thought that human beings learn after their birth. It includes human action and cultures, which entails economic lif e, marriage and family,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religion and beliefs and so on.二、藻程性质、目的后任务 ,本课程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开展、研究方法、理论学派、热点问题等。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理论与知识,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以启发、培养学生从新的社会学视角看待相关问题,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

西北大学研究生《文化人类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研究生《文化人类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研究生《文化人类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专题课程编码:[由各开课单位统一编号]二、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博士或硕士):硕士四、适用学科及专业:考古学专业所有方向。

五、先修课程:考古人类学六、使用教材:庄孔韶: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详见附录七、开课单位及授课人员: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陈靓赵东月八、课程简介(性质、目的、任务、基本要求):文化人类学专题为文化遗产学院面向考古学专业所有方向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相关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历史、理论流派等)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讲授、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学科的理解,拓宽学生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专题对文化人类学经典专著、文献进行阅读和讨论,并应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末完成课程论文。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人类学导论(6学时)第一节人类学一般内涵一、人类学的起源二、人类学的概念三、人类学的研究领域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一、国外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二、中国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变迁三、文化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四、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意义(一、二节2学时)第三节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讨论课4学时)推荐参考书目,由学生准备,重点讨论四个主题,一、古典进化论与新进化论学派的关系,新进化论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历史特殊论学派中博厄斯论著中种族与文化的关系,每个人如何理解文化相对论。

三、心理学派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文化如何塑造国民性。

四、象征主义和符号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它们的局限性。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第一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策略一、主位与客位二、整体与专题三、微观与宏观四、定性与定量第二节田野调查一、田野调查及其历史二、田野调查方法三、研究伦理讨论课(1学时):相对于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2603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
预修课程:中外建筑史
课程内容:
主要讲授人类学的性质与范围、文化的本质、文化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人类的进化、以往的文化、食物生产和城市生活、经济人类学、婚丧嫁娶、社会组织、宗教、语言、艺术、文化的稳定与变化、应用人类学与发展、城市人类学、人类学与现代世界。

要求阅读大量书籍,理解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掌握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探讨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深层次关联与渗透。

教材:
自编
参考书目:
比尔斯原.骆继光,秦文山译.文化人类学. 郑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考核方式与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开展课堂讨论
2..学生成绩以课程内容相关的读书报告或论文为主(4000字左右)以及调研报告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