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灯名》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2课观看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花城版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京剧唱段。他们对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和表演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对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课程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观看视频、参与互动和集体演唱等方式进行学习。
- 《京剧史话》: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 《京剧表演艺术》:深入介绍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
- 《京剧音乐教程》:让学生学习京剧的唱腔、曲调和乐器知识。
- 《京剧脸谱与服饰》:解析京剧中的脸谱意义和服饰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看其他京剧表演视频,加深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京剧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京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京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京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京剧剧目或角色,编写一段念白,并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出来。例如,可以编写一段丑角的念白,表现其机智和幽默。
2. 设计一个京剧表演场景,包括角色、动作和唱词。
答案: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京剧表演场景。可以选择一个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并确定角色、动作和唱词。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皇帝和官员的场景,表现皇帝的威严和官员的忠诚。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观看 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教案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观看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看京剧丑角的念白》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本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丑角的念白,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京剧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丑角的念白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丑角的念白的艺术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让学生观看京剧丑角的念白,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京剧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京剧念白的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京剧丑角的念白的视频。
2.PPT: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的艺术特点。
3.道具:京剧念白的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4.课堂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京剧丑角的念白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艺术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京剧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京剧念白的动作和念白,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京剧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多样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看其他京剧选段,加深对京剧的理解。
音乐【花城版】三年级下册《观看 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教学设计3
走进戏曲(一)——观赏京剧,学习念白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与兴趣。
2、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
3、在听看读演中感受京剧的念白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听、看、读、演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歌曲朱逢博的《咏梅》与京剧的《咏梅》片段,感受京剧与歌曲的不同。
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题,了解中国的国粹—京剧,四大行当,老师用课件展示京剧四大行当的图片。
2、简单了解京剧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并学一学京剧中的手、眼、身、步等基本动作。
3、认识丑角,了解丑角这一行当。
扮演插科打浑比较滑滑稽的角色。
(一般不注重唱,以念白与做工为主,念白与其他角色也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并分辨一下丑角的面谱。
4、欣赏《报灯名》视频。
5、简单了解念白,介于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
了解京剧的念白,有京白、韵白,使用纯北京音的念白叫“京白”、使用湖广音(中州韵)的叫“韵白”。
6、简单了解京剧《打龙袍》的剧情及这段念白的作用。
7、(1)用普通的童谣形式教师读一次,比较京剧的念白,进一步了解京剧念白的特点。
(2)教师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会学生念白《报灯名》。
(3)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后,老师指导学生模仿表情,身段用京剧的腔调练习念白《报灯名》。
注意:把每一个字读到位,拖腔、音调。
三、模仿表演1、接龙念观看配有表情、身段示范表演的念白《报灯名》,分配各小组所念的灯名,模仿练习,然后进行接龙报灯名。
2、汇报表演,请个小组推荐一位较好的学生,戴上面具进行表演。
报灯名 京剧《打龙袍》选…1
《报灯名》教学设计冀少版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京剧《打龙袍》选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设计通过音乐活动—欣赏、唱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唱国粹京剧《打龙袍》选段——《报灯名》。
并通过音乐实践——模唱、模仿、表演体验京剧丑行的特点。
本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视觉、听觉的作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直观了解京剧打龙袍选段《报灯名》的相关知识,从京剧简单的念白开始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念白并了解其中内容典故,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教学目标:1、学习新知识念白,感受“数板”的节奏特点。
学习并了解丑行的分类。
3、带点儿京腔、模仿选段中的动作表演念白《报灯名》。
教学重点:学唱《报灯名》。
教学难点:表现出京腔念白的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丑角行头、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你们是怎么度过元宵佳节的?生:吃元宵,去看灯会……师:那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灯?生:……师:你们看到的灯可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灯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元宵节花灯的图片后,教师敲板鼓学生读报灯名)生:兔子灯,荷花灯。
金鱼灯,许愿灯。
孔雀灯,老鼠灯。
鸳鸯灯,猴子灯。
老虎灯,娃娃灯。
平安灯,吉祥灯……2、新课欣赏分析——《报灯名》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现代的灯名。
元宵节古代大宋年间就有了,每到元宵佳节来临,家里的老老少少纷纷走出家门,结伴去看花灯。
那时候大宋皇帝的文武百官当中,就有专门为皇帝报灯名的灯官。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灯官是怎么报灯名的?在观看后请同学们说出这段《报灯名》和你们刚读得那段灯名有什么区别?(初次播放灯官《报灯名》视频,生答,师评价)生:有节奏感。
师:同学们你们的听力真是好,那我们刚观看的视频,并没有咿咿呀呀的唱京剧,而是只念不唱。
这样的表现形式在京剧当中叫做念白。
京剧中的念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两种。
京白基本上就是北京话。
小学二年级音乐-京剧《报灯名》教案
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立即传旨让天兵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财
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
危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了这个消息,吓得不
知道怎么办才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赞,便分头 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 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 以为是大火把人们都烧死了,心中大快。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 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京剧《报灯名》,了解京剧数板节奏 带用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教学准备
音乐教学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教学复备
一
师
传说在很久以前,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打死了。
教学内容
京剧《报灯名》
课 型 √唱歌课 √欣赏课 □器乐课 √ 综合课
全册备课人 教学目标
常月
复备人
1、初步了解京剧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行,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爱京 剧艺术。 2、在听、看、读、演的活动中感受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的特点。 3、学习京剧《报灯名》,能用京腔,带上动作表演。
教材分析
《报灯名》是教育部指定的 15 首京剧教学曲目之一,它选自传统京剧《打 龙袍》,为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宗仁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时的数板。 数板是突出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 数板是丑角念白的一种形式,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强。它可以用打击乐伴 奏,从而使语言的节奏更为强烈,鲜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京剧《报灯 名》,教学难点是带用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报灯名》教案
3
节日习俗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张灯结彩的习俗,以及不同 节日中灯彩的象征意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认同感。
类似艺术形式欣赏
皮影戏
展示皮影戏的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皮影戏中光影与音乐的完美 结合,以及皮影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艺术
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剪纸艺术的线条美、构图美 以及寓意美。
民间舞蹈
语言艺术与表达
《报灯名》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灯彩的多样性和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学习《报灯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热 爱。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快板的基本表演技巧 ,如节奏、语调、动作等;了解 《报灯名》的背景、内容和艺术
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练习和表演等方式,逐 步提高学生的快板表演水平;鼓励 学生自主创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 色,进行表演练习,增强 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 认识。
实践与操作环节
03
现场演示与指导
演示正确的报灯名方法
教师现场演示标准的报灯名动作和语 音语调,包括灯名的准确发音和相应 的手势。
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进行详细解 答和指导。
分享经验和技巧
教师分享自己在报灯名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这一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促 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04
关键知识点总结
京剧表演技巧
通过《报灯名》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 唱腔、念白、身段、表情等。
《报灯名》教学设计
策略与活动
个性化补充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京剧念白《报灯名》,感受影像中的演员在服饰、化妆、声音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认识京剧及念白
看看、说说
播放京剧,请学生比较与朗读童谣在表演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
看看、学学、认认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向学生介绍京剧,并初步学一学京剧中的手、眼、身、法、歩等基本动作。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京剧的“生、旦、净、末、丑”5个行当的代表脸谱,并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念白报灯名中的脸谱,做简单介绍。
课 题
报灯名
学 科
音乐
执教
陈颖愉
班 级
三年级
集备人员
Hale Waihona Puke 日 期2019/61、教材分析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通过手、眼、身、法、歩的综合运用,借助情境展示历史、政治、社会及日常生活,表达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念,并成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和被国人广泛认同的国家文化符号。
郎朗、读读
教师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会学生念白《报灯名》
模仿表演
教师用京剧强调,配以表情、身段师范一遍,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各小组所念灯名,模仿练习,随后进行比拼展示。
六、检测与评价
七、教学反思
备注:其中目标是否达成、个性化补充、检测与评价和教学反思需课后手写补充。
《报灯名》是京剧《打龙袍》第二场中包拯请皇帝赏灯时,灯官报灯名的一段“数板”念白,灯官由丑角(小花脸)扮演,在剧中起插科打诨的作用,藉以调节气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没接触过京剧,,本课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京剧念白的特点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激发了解和学习京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报灯名》教学设计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报灯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报灯名》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各种花灯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示各种花灯的名称,第二乐段以问答形式呈现花灯的特点,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对传统节日和文化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报灯名》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元宵节和花灯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报灯名》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2.对传统节日元宵节和花灯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元宵节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问答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歌曲《报灯名》的乐谱、花灯图片等。
2.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宵节的花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报灯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唱腔和节奏,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演唱。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12课《报灯名》教案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报灯名》教案一. 教材分析《报灯名》是一首富有中国特色的儿歌,选自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灯为题材,通过报灯名的形式,展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词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的灯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能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唱歌技巧。
然而,对于我国传统的灯文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灯文化知识的传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感受其中的喜庆氛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报灯名》的演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灯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2.对我国传统灯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灯文化等知识。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逐一指导。
4.采用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报灯名》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2.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介绍我国的传统灯文化。
3.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唱,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传统灯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灯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报灯名》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与灯文化的联系。
同时,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学生,纠正发音和姿势。
随后,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报灯名》优秀教学教案
《报灯名》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学习唱段《报灯名》,乐于参与本节课京剧的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仿老师,模仿视频,体会念白的韵味。
2、通过歌词的动态呈现,帮助学生感受念白1/4拍的节奏特点。
3、通过真实的教学用具(灯笼、髯口)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创设情境。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京剧中“丑行”的特点。
2、了解京剧表演中的京剧念白。
3、学习唱段《报灯名》,并能简单的模仿表演。
教学重难点学习唱段《报灯名》,并能简单的模仿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复习京剧行当。
分别是生旦净丑。
问题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京剧的四大行当,谁还记得是什么吗?2、出示课件,讲解知识,认识丑角。
师:在这四大行当里,只要这个行当一出现你们就会觉得幽默滑稽。
对了,这个就是四大行当里的丑角。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丑行。
问题2:师:丑角分为什么?你看他们的穿戴一样吗?问题3:师:你们看看丑角在扮相上有什么特点?(1)扮相——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专业人士把它称为“豆腐块儿”所以我们把丑行也称为小花脸。
(2)髯口(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胡子)——分为丑三髯、吊塔髯、二挑髯。
问题4:师:谁知道在京剧中丑行都扮演什么样的人物吗?学生回答1、2(那老师告诉你)(3)人物——“丑”在京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渔夫、农夫、书童、乞丐、灯官儿等等。
师:这些人物的性格大都是滑稽活泼、乐观热情的。
师:你们来听听这两段表演有什么区别?生:一个是唱的,一个是念的。
4、揭示课题《报灯名》师:今天我们学的这段它的表演形式就是念。
它的名字叫《报灯名》。
(二)新课教学问题5: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观灯?师:在过完春节,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时候去观灯。
问题6:师:是谁去观灯?师:是皇上,然后灯官给皇上报灯名。
1、初听音乐问题7:师:那你们听听灯官都给皇上报了什么灯?生:(1-10)师:每个灯都是一个故事,咱们以后再探讨这灯里的故事,今天我们也来报报灯名,看谁报的最好听。
演唱 报灯名-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报灯名-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二年级音乐上学期的一节课,通过学习《报灯名》这首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美好交融,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唱歌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报灯名》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意义;2.能够正确地演唱《报灯名》这首儿歌;3.能够体会不同语言文化的美好,并表达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三、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发音和节奏;2.歌曲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热身活动。
比如,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声音练习,放松喉咙和身体。
2. 正式学习(30分钟)(1)导入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曲目:这首歌是什么语言的?在哪个国家流行?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回答。
(2)学习歌曲首先,老师可以用打板子和口头教授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歌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意义,老师可以简单讲解《报灯名》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接着,老师给学生传唱这首歌曲,让他们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唱歌。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发音和节奏时要反复巩固,确保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技能。
(3)加强练习老师和学生一起唱一段歌词,并让学生重复跟唱。
这一步旨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印象。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点评,并营造放松、舒适的学习氛围。
3. 总结和展示(5分钟)让一些学生上台表演并演唱歌曲,展示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此时老师可以站在台下进行点评和鼓励,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赞赏。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演、口头回答、发音准确程度以及课堂考勤等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表现。
六、拓展延伸1.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歌词或编排动作,制作一段个性化的歌曲;2.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故事、书籍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其身心发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二年级儿童,加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认知。
除了歌曲本身,教师还渗透了一些关于多元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报灯名|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问题框架(可选项)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戏曲身段操导入(京剧曲牌伴奏)
二、通过“国粹”的引导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让孩子初步的对京剧有一个认识。
京剧
三、播放京剧《打龙袍》视频<报灯名>片段(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轻松看视频的方
式来激发孩子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点。
)
四、回归知识层面:介绍《打龙袍》的故事梗概,强调剧中主要的四个人物。
五、问题引入:《报灯名》中都出现了哪些灯?咱们先听为快,并畅所欲言!(让孩子们带着问
题听,强化念白内容中对“灯”的记忆。
)
六、介绍《报灯名》中所出现灯的寓意、典故及历史故事。
七、小结之前的欣赏学习内容,讲解关于【数板】的知识,让孩子们学习【数板】的“抽(chóu)
头”的念法。
八、学习《报灯名》中【数板】念白,师生、生生之间“打锣鼓”与念白互动。
教授简单的身
段动作,让孩子们试着模仿。
九、总结,用戏曲身段操结束本节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2.表现性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实例分析、辩论、观察等。
评价量规
1、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在本课学习中你的总体感受是(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
你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以及内容。
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及内容。
你学习道理哪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你在本课学习中感到疑惑之处有哪些?
你在本课中体验与感悟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讲,提问回答,激发兴趣有无创造性等进行分组量化评价。
京剧《报灯名》教案
京剧《报灯名》教案教案标题:京剧《报灯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京剧《报灯名》的剧情、角色和背景知识。
2. 学习京剧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京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特点。
2. 介绍《报灯名》的剧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剧情分析(10分钟)1. 通过观看视频或演员表演,向学生介绍《报灯名》的剧情和主要角色。
2. 分析剧情中的冲突和转折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变化。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
2. 指导学生学习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台词,让他们亲身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表演技巧讲解(15分钟)1. 介绍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身段、唱腔、化妆等。
2. 演示示范,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些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反复练习,提高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五、文化背景学习(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讲解京剧的服饰、音乐、戏曲脸谱等特点,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六、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结,回顾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邀请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小结和反馈。
3. 学生的表演展示。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京剧演出,提高对京剧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京剧社团或培训班,深入学习和练习京剧表演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角色创作,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在表演过程中注意舞台秩序和动作规范。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表演风格。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观看 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观看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活动概述本活动中,学生将会学习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
《报灯名》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演出中经常被使用,因其图画、语言、动作等各方面的艺术价值而倍受瞩目,因此在本活动中学生将会对这首念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而这一学习之后,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京剧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戏剧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1.了解京剧中经典念白,如《报灯名》的起源、主题等内容;2.学习京剧发音等相关道具、舞台演员所需要的知识;3.提高学生的表达、演讲技巧;4.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戏剧等文化形式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阅读面。
三、活动流程3.1 活动前1.讲解念白的起源,内容,演绎人物及其他需要知任的基本知识;2.分组练习报灯名的念白演唱;3.提供足够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念白的历史文化背景。
3.2 活动中3.2.1 背景知识在开始活动正式内容之前,老师应该通过简要的介绍了解京剧中念白的定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使同学们对《报灯名》的演唱起到全面的理解。
在讲述的时候,特别指出念白的目的是什么,念白的演唱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与给学生提供相关文化课本,让他们在上课后能深入地了解京剧念白的知识、历史、文化等方面。
3.2.2 分组练习报灯名的念白演唱老师应该根据班级分组情况,将同学们分为若干个组。
在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报灯名的念白,保证自己对念白的演唱有完美的控制。
在学习念白演唱时,对于那些音律方面存在疑问的同学应该给予必要指导。
最后,老师应该从现学现卖的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们进行集体演练,让同学们能够贴合广场舞的音乐,体验念白演唱中的激情和节奏感。
3.2.3 唱念做打使用学习京剧的传统演唱方法,包括唱、念、做发音、动作、表情等方面。
帮助学生了解“打”的含义和用法,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语境,进行一些常见操作和表述的联系。
在演唱方面,老师要重视同学们发音和声乐的训练,以保证其在京剧演唱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
报灯名教学设计评课稿
报灯名教学设计评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熟悉报灯名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报灯名的基本构造和组成要素;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自己的报灯名作品;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报灯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报灯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2. 报灯名的基本构造和组成要素:详细解析报灯名的构成和要素,包括文字、色彩、形状等;3. 常见的报灯名作品欣赏: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报灯名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4. 制作报灯名的步骤和技巧:分步讲解制作报灯名的过程,并分享一些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 学生报灯名作品展示和评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报灯名作品,并进行同学之间的评议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报灯名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报灯名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报灯名吗?它的作用是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报灯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到报灯名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性;2. 详细解析报灯名的基本构造和组成要素,包括文字、色彩、形状等,让学生对报灯名的要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3. 展示一些著名的报灯名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操作:1. 分发报灯名的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报灯名的步骤和技巧;2. 指导学生进行报灯名的设计和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性化的作品;3. 学生展示自己的报灯名作品,同学们进行评议和交流,共同提高。
总结与回顾:1. 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回顾报灯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3. 对学生展示的报灯名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创造力和努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和合作能力;2. 检查学生制作的报灯名作品,评价其创意、技巧和表现力;3. 进行课堂小测或问答环节,测试学生对报灯名知识的掌握程度;4. 通过学生之间的评议和交流,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
歌曲以我国传统的灯会为背景,通过报灯名的形式,展现了各种花灯的名称和特点,歌词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传统的灯会文化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灯会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灯会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报灯名》。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报灯名》的演唱。
2.难点:对灯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介绍灯会文化和歌曲背景。
2.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相互学习。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灯会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歌曲《报灯名》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相互纠正和鼓励。
5.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灯会文化。
6.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歌曲演唱和灯会文化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报灯名》的歌词、灯会文化的图片或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富有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歌曲的表现、对灯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两个方面。
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演唱 报灯名-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报灯名-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报灯名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学习正确的歌唱技巧,包括气息控制、发声、节奏感等方面。
3.掌握基本的歌唱表现技巧,包括情感表达、动作表现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引入歌曲《报灯名》,播放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
2.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标题,了解“报灯名”是什么意思。
可以借助网络搜索来查找相关资料。
3.针对歌曲内容,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正文(35分钟)第一遍唱歌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站姿和放松身体。
2.将歌曲放一遍,让学生跟唱。
注意教师要陪唱,帮助学生跟上节奏和节拍。
3.可以适当强化歌词教学,让学生逐句跟唱。
歌唱技巧训练1.给学生演示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浅吸气,深呼气,舌尖顶上颚(使颚部放松)。
2.导入发声技巧训练,让学生练习腹式呼吸发声方法。
3.添加指挥动作,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练习统一的节奏感。
第二遍唱歌1.再次放歌,让学生加强表现。
2.停止歌曲播放,让学生强化记忆歌词。
3.队内学生二人合唱,让学生彼此互动、练习表现。
第三遍唱歌1.让学生自由表现,小组合唱。
2.让学生通过舞蹈、表演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理解和感受的歌曲内涵。
总结(1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教师总结歌曲《报灯名》的主题与内涵并向学生提问,什么让你们感到最有意义?解释一下。
3.向学生出示评价标准和评分,让学生互评,包括音乐技巧和表现方面。
教学分析本次教学以报灯名这首歌曲为主题,通过歌唱技巧训练、情感表达和舞蹈表现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全方面的学习歌曲知识,锻炼音乐素养,提高审美水平。
在评价方面,教师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互动能力,达到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目的。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下》第12课《报灯名》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
歌曲以我国传统的灯会为背景,通过报灯名的形式,展现了各种灯的名称和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
教学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可能影响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报灯名》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3.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
2.歌词中灯名的理解和记忆。
3.对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讨论、问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欣赏优秀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实践教学法: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报灯名》的音频、视频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歌曲背景、灯会图片等。
3.准备相关节日资料,如灯谜、灯会习俗等。
4.安排课堂活动所需的音响、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传统灯会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灯会的起源和习俗,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报灯名》的学习。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报灯名》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灯名,如“莲花灯”、“兔子灯”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针对歌曲中的灯名,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音乐(人音北京版)】《报灯名》-1教学设计
解说词:我们读出了念白的强弱,如果有乐器伴奏就更好了!
教师点击PPT,播放视频:介绍檀板+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了解檀板、感受数板的形式。
现在,请你们跟着录像读一遍念白,体会京剧的韵味。
教师点击PPT,播放视频:报灯名 前半段
学生活动:跟着录像读前半段念白。
4分
读念白的后半段
《报灯名》以念白为主。京剧讲究“千斤念白四两唱”,可见念白的重要。《报灯名》的念白分前半段和后半段。
我们先来看前半段。
老师读一读,请你注意这些标黄的字,他们在发音上有什么特点?
(老师范读前半段念白)
你发现了吗?老师读得有强有弱,黄色的字是重音,有的字音调很高,需要用假声,你能做到吗?跟老师一起读一读,看到黄色的字,你可以做一个向上的手势,提醒自己突出这个字、音调要高一点儿。准备好了吗? 一、二、开始。
有一对老夫妇,在清风亭捡到了刚出生不久的张继保,把他抚养长大。到了13岁的时候,张继保不辞而别,跟着亲生母亲走了。老夫妇每天到清风亭盼儿子回来。后来,张继保当了状元,路过清风亭,老夫妇上前相认,他不但不认,还羞辱他们。两位老人伤心欲绝,撞死在清风亭。而张继保因为不孝被雷劈死了。“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解说词:同学们跟老师再读一遍。(教师范读第一句)
学生活动:同学们跟老师再读一遍。
我们读下一句(教师范读第二句):昭君娘娘打马和北番,是路过那雁门关,强调:“和”发四声。)
我们再来读一遍(教师范读第二句)。
学生活动:同学们跟老师再读一遍。
下面,老师把后半段完整地读一遍,你可以轻声跟着老师一起读。
(教师范读念白后半段)
解说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判断文丑和武丑的脸谱,进行连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灯名》
教学目标:
1、通过与灯名相关典故的说明,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
2、结合“打龙袍”仁宗认母的故事与“天雷报”张继保被雷殛死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通过教学与表演让学生了解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报灯名》。
教学难点:
用一点京腔演,带上一点动作表演唱《报灯名》。
教学准备:
钢琴 CAI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我们来观看一小段京剧动画。
师:刚刚我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呢?
生:……
师:对,和各种京剧里的扮相。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与京剧有关。
师:在生活中,你们接触过京剧么?你对京剧有哪些认识?
生:……
师:说到京剧我们一定要说到他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出示动画图片,认识丑行当。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一段由小朋友展现的旦角角色的精彩表演吧。
师:哇,我听到有些同学在笑了,是不是非常的有趣?
生:……
师:那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看看小演员的哪一段最能吸引你的目光,你也可以跟她学一学。
生:…..
师:小演员所表演的哪个表情动作,或者演唱的哪一句最能吸引你?
生:……
师:你能模仿一下么?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一段小演员的演出,她那么小能表演得那么好,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跟她一样的棒。
小男孩们也不要着急,我相信你们也可以学得更好,有没有信心?那么我们就来学一学这《报灯名》一段吧。
(出示唱词)
二、了解故事梗概
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
“打龙袍”有时和“遇皇后”连演,所以又名“遇后龙袍”。
故事出于明代《正昭阳》传奇及《三侠五义》。
描写包拯赴陈州放粮,遇失明老妇人告状。
此妇实为当今皇帝的母亲李宸妃,当年因刘妃与太监郭槐以狸猫换去太子(即仁宗赵桢)被贬,流落民间。
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观灯,借雷殛张继保的故事,讽谏皇帝。
仁宗知情后,乃斩郭槐并亲迎李妃回朝。
李责子不孝,命包拯行罚,包拯请仁宗脱下龙袍,打袍示警。
这出戏是净角和老旦的唱工戏。
三、读词。
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用京腔读)
生:……(引导学生说出更有京剧味)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得更有京剧味一点。
(跟读念白)
师:你们再来读一读。
(跟着小演员读)(完整的听唱腔+念白的地方)
词:休要吵、休要闹,细听我把灯名儿报一报: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擒孟获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个灯、那个灯,灯官我一时报不清!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婵,董卓大闹凤仪亭;往后瞧,又一篇,昭君打马和北番,她要过雁门关。
亲父母要尽孝,继父母也要孝,为人不把父母孝,看看天雷打死了张继保!
四、学唱《报灯名》。
小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当然我们今天的表演比起名家来还是有些差距的,只要你热爱京剧,了解京剧,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的收获,还能够将我国的国粹发扬下去。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那么喜欢京剧的同学可以在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学习完整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