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9赤壁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9 赤壁赋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壬.戌(rén)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o)旌.旗蔽空(jīnɡ)B.桂棹.(zhào)冯.虚御风(pínɡ)嫠.妇(lí)横槊.赋诗(shuò)C.渺.渺(miǎo)倚歌而和.(hè)扁.舟(biān)用之不竭.(jié)D.枕藉.(jiè)酾.酒临江(shī)渔樵.(jiāo)山川相缪.(liáo)思路解析:A项,“属〞应读“zhǔ〞;C项,“扁〞应读“piān〞;D项,“樵〞应读“qiáo〞。
答案:B2.以下加点词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扣舷而歌.之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范增数目.项王思路解析:C项的“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和例句“舞〞的用法一样。
答案:C3.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羡长江之无穷..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①凌万顷之茫然..②望美人..兮天一方C.①哀吾生之须臾..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①驾一叶之扁舟..②肴核既尽,杯盘狼籍..思路解析: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美人〞,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答案:B4.以下语句中加点的“于〞,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徘徊于.斗牛之间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思路解析:除D项外,其余的都是介词,在。
D项,“于〞,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答案:D5.以下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何为其然也B.而今安在哉C.而又何羡乎D.凌万顷之茫然思路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D项为定语后置。
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赤壁赋1.下列画线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ɡ)放浪形骸(hái)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C.庐冢(cǒnɡ)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ɡ)山川相缪(liáo)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答案】B2.对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B.倚歌而和之和:伴奏C.山川相缪缪:缭、盘绕D.举匏樽以相属匏:酒杯【答案】D【解析】匏:葫芦。
3.下列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惟江上之清风B.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C.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②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B项,“乎”,形容词词尾/介词,“在”。
C项,“于”,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D项,“而”,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举酒属客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B【解析】属,通“嘱”,劝酒。
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①凌万顷之茫然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①哀吾生之须臾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①驾一叶之扁舟②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答案】B6.下列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答案】C【解析】把“余音”比作“缕”。
A项,互文、对偶。
B项,对偶。
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7.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217159
赤壁赋【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静者居记(明)高启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余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
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
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邪?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
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
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
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
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
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
传曰:“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仁也。
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
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④客未有以应。
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
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余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矣 B.乎 C.耶 D.也【答案】D答案应为D项。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
采用选虚词填空的形式考查,属于上海卷的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所选四个虚词“矣”“乎”“耶”“也”,是考纲规定的虚词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所涉及义项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由翻译学会反推,考生可根据句中提供的语境,来确定应填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从而选出正确虚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9 赤壁赋[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棹.(zhào)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C.横槊.(shuò) 渚.(zhǔ) 蜉蝣..(fú yóu)D.无尽藏.(zàng) 藉.(jiè) 壬.(rén)戌解析:B项中“愀”的读音应为“qiǎo”。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壬戊之秋,七月既望。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解析:A项“戊”应为“戌”;C项“雀”应为“鹊”;D项“栗”应为“粟”。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悟言一室之内C.寄蜉蝣于天地 D.冯虚御风解析:A项中“还”通“旋”,回转,掉转。
B项中“悟”通“晤”,面对面。
D项中“冯”通“凭”,乘。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B.渺沧海..之一粟C.白露..横江D.凌万顷之茫然..解析:B项古今相同,皆为“大海”。
A项古义:依此,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
C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②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②余音袅袅..(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②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澄明的水波)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解析:“下”应为“攻占”。
答案:C6.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答案: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2.翻译下列句子:(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一、打牢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rén xū)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o tiāo)旌.旗蔽空(jīnɡ)B.桂棹.(zhào)冯.虚御风(pínɡ)嫠.妇(lí)横槊.赋诗(shuò)C.渺.渺(miáo)倚歌而和.(hè)扁.舟(biān)用之不竭.(jié)D.枕藉.(jiè)酾.酒临江(shī)渔樵.(jiāo)山川相缪.(liáo)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B.寄蜉蝣..于天地蜉蝣:空中浮动的蝣虫C.挟.飞仙以遨游挟:持、带,引申为偕同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渺渺兮予怀④何为其然也⑤客有吹洞箫者⑥客何为者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而今安在哉⑨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B.①⑤/②③⑨/④⑥⑧/⑦C.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5.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6.下面对第一段的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紧扣题目,仅20个字就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言简意赅。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出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二 3-9《赤壁赋》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9《赤壁赋》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赤壁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壬戌(rén 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 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 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 hé)2、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9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9赤壁赋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托于文字。
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作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
美字体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东方既白赏美文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答案:D解析:属—嘱,冯—凭,缪—缭,籍—藉。
2.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驾一叶之扁舟可怜体无比答案:B解析:A项中“斗牛”古义是星宿名,“虽”古义为即使;C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知”古义为了解;D项中“可怜”古义是可爱。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目遇之而成色.(美景)答案:D解析:“骤得”意为“多次得到”。
4.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何为其然也A.①⑥/②⑤/③⑧/④/⑦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⑧/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⑧答案: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⑧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歌.曰B.⎩⎪⎨⎪⎧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纵一苇之所如.如.泣如诉答案:B解析:B 项均为“遥望,眺望”之意,动词。
A 项歌唱,动词;歌词,名词;C 项下面,名词;攻下,动词;D 项往,动词;好像,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苏轼习题
赤壁赋练习题二(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 74 分)(一)注音( 14 分)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二)解说加点字(18 分)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断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能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够以一瞬横槊赋诗...(三)词类活用( 11 分)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四)解说以下红色词的意义(18 分)⑴.之( 6 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 4 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 4 分)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此刻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五)重要句式( 13 分)1.何为其然也2.此刻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8、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 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 40 分)1. 以下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 酾( 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 匏( 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 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长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 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终究)..3. 以下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 旭日东升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 .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 以下加点字的解说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听任②若是③可是④诚然B.①听任②若是③可是④即使C. ①若是②大概③可是④即使D.①若是②大概③可是④诚然6. 对以下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④不相同,②③相同7.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真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2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 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旅行....8. 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别开生面的一项(C)(2 分)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9. 选出短语结构别开生面的一项(D)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10. 选出以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类的一项(A)(2 分)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断11. 选出以下句中“乎”字用法不相同类的一项(C)(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能乎骤得D.郁乎苍苍12. 选出以下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2 分)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9 赤壁赋(课时2)1.解释下列多义字。
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举酒属.客 固.一世之雄也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少川相缪,郁乎.苍苍 长属固望如下虽之 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困于.周郎者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2)凌万顷之茫然 ( ) (3)渺渺兮予怀 (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5)而今安在哉 ( )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1.副词,永远 动词,增长;通“嘱”,嘱托,嘱咐 劝请,劝酒;副词,本来 形容词,险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己见;名词,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动词,眺望;动词,像动词,往;动词,攻克,攻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连词,即使 连词,虽然;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疑问词,相当于“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介词,从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在 介词,到。
2.⑴状语后置句 ⑵定语后置句 ⑶主谓倒装句 ⑷被动句 ⑸宾语前置句 ⑹判断句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A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2019_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正)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盈虚.者如彼(缺)答案 D解析“知不可乎骤得”的“骤得”应是“数得,屡次得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歌.月徘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B.吾尝跂而望.矣先达德隆望.尊C.日初出大如.车盖状貌如.妇人好女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 C解析C项,均为好像;A项,唱歌/歌声;B项,往远处看/声望;D项,类/通“嘱”,嘱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答案 D解析D项,①表被动。
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
②介词,表对象,给。
A、B、C三项的“于”都是介词“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答案 B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朗诵”“向东进发”“喝酒”。
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
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
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
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赤壁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以下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樽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解析“冯〞通“凭〞。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解析A项古义为“辽远的样子〞;B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D项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气〞。
答案 C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歌.月徘徊倚歌.而和之B.吾尝跂而望.矣七月既望.C.日初出大如.车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举酒属.客解析C项,均为好似;A项,分别为唱歌/歌曲的韵律;B项,分别为往远处看/农历每月十五;D项,分别为类、辈/劝人饮酒。
答案 C4.以下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受任于.败军之际③水为之,而寒于.水④劳力者制于.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④介词,表被动;②介词,在;③介词,比。
答案 C5.以下句子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左右欲刃.相如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6.以下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D项属于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D7.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答案(1)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作业含解析2
第9课赤壁赋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陈福枝)一、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危险)举.匏樽(拿起)不绝如缕.(细丝)B.肴核..(菜肴) 既.望(过了)破.荆州(打破)举酒属.客(劝人饮酒)C.少焉..(一会儿)倚.歌(循、依) 托.遗响(寄托)酾.酒临江(斟)D.渺渺..(悠远的样子)盈虚.(空虚) 挟.飞仙(携带)取之无禁.(禁止)2.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
正.襟危坐D。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山川相缪③杯盘狼籍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B。
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而.今安在哉②而.卒莫消长也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介于诗、文之间,比较接近于诗体。
6. 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C.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D。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8.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①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9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抱明月而长终C.而卒莫消长也D.纵一苇之所如A[“冯”通“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D[D项,①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②介词,表对象,给。
A、B、C项的“于”都是介词“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B[A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B项,古今义均为“漫游,游历”。
C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D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
今义:美貌的女子。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⑫哀.吾生之须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B[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进军”“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⑫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静者居记(明)高启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余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
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
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邪?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
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
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
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
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
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
传曰:“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仁也。
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
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④客未有以应。
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
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余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矣 B.乎 C.耶 D.也【答案】D答案应为D项。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
采用选虚词填空的形式考查,属于上海卷的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所选四个虚词“矣”“乎”“耶”“也”,是考纲规定的虚词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所涉及义项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由翻译学会反推,考生可根据句中提供的语境,来确定应填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从而选出正确虚词。
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引出后文“客”的感叹。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
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句段作用,是上海卷独有的考查方式,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
一般情况下,解答这类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方面分析就是确定所给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结构上分析,就是思考一下,画线句子处于文章什么位置,一般如果在开头则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如在文章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在文章结尾部分,一般有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
本题所考查句子所写内容明显,位置在第二段,属于文章开头部分,考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可很容易得出答案。
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
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
D.作者觉得要和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分析。
A项,从文本内容来分析,可知文章体现了一种“廉退”思想,“欲静而未能”说的是想要真正的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
B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认识早已有之,只是通过这篇记写出来。
D项“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表达作者自己想要寻得真正安静的愿望。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考点。
常规题型,难度适中。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思考文段共有几层,每一层含义是什么,然后归纳总结得出整段的内容要点。
本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最后一段,且语言简洁,而文言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段,往往具有点明主旨,总结上文,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作用。
所以,考生就应该明白,此题同时涉及对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考查,解答时也就要思考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然后对照所给选项逐一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吾知其所勉②居不静而静者③居静而非静者④吾知其所警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属于上海卷的常规题型,难度适中。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将所给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思考前后话题是否一致,陈述角度是否一致,内容前后是否照应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意境是否谐调,最后总结归纳。
本题就可先在小范围内将四个句子分类,一类静而不静,一类不静而静,然后结合上文,考虑上下文的照应性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
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解析】本文是论说文,这类文章通常的写作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中,作者先列出了“客”的观点,“客”认为主人所追求的静,是主人的居所“静者居”所提供的,作者不同意“客”【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点。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意积累并掌握议论文常用的论证结构,并能结合具体文段加以分析。
本题题干中“层层推进”四个字提示考生,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论证结构,那么考生就要分析清楚文章一共分为几层,后一层与前一层之间怎样体现递进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
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
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
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
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
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
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淡泊处之,不为所动,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安静是和人有关系,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
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
虽然这样,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但不是这种说法。
《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最宽广的住宅,就是仁。
自己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仁”,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至于看重它,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所以说“仁者静”。
张君的理想,大约就在于此,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
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而内心安静,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却愿意学习。
你的话非常全面了,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
”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姑且书写记下来,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
嘉祐二年,试礼部。
后以书见修①,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
”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②,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轼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①修:指欧阳修。
②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C.卒全其城全:保全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答案】B【解析】诣: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母许之否乎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母程氏亲授以书险以远,则至者少C.泛于梁山泊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退而喜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很小就表现出了非一般的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让王安石很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的称赞,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一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得到重用。
【答案】C【解析】C项,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