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2019.3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元末明初文学家。
他和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称他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代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2、本文的体裁是序,序分为赠序和书序,本文是一篇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
3、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二、解释加点字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4、弗之怠.(懈怠,放松)5、走.送之(跑)6、不敢稍逾.约(超过)7、既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二十岁) 8、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9、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先达..(有道德学问的长辈)11、执经叩问..(请教) 12、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13、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4、未尝稍将辞色..(言辞和脸色)15、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 16、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17、礼愈至.(周到) 18、俟.其欣悦(等待)19、卒.获有所闻(最终)20、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21、穷冬(隆冬。
穷,极。
) 22、四肢.僵劲(同“肢”,肢体)23、媵人..持汤沃..灌(侍婢)(热水)(浇)24、以衾..拥覆(用)(被子)25、寓逆旅...主人(寄居)(旅店) 26.日再食(每天)(两次)(供养,给…吃)27、皆被.绮绣(通披,穿) 28、腰.白玉之环(动词,在腰间佩戴)29、右备容臭.(香袋。
臭,香气。
) 30、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31、緼.袍敝.衣(乱麻)(破) 32、略无慕艳..意(羡慕)33、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 34、不若.人也(比得上)35、勤且艰若.此(像)36、耄老(年老。
指八九十岁。
)37、预君子之列(参与)38、缀.公卿之后(跟随)39、县官(指朝廷)40、岁.有裘葛之遗.wèi(每年)(给予,赠送)41、冻馁.之患(饥饿)42、假诸人(向别人借。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共18页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朝代)文学家。
2、文中写了作者幼年求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内容。
3、本文通过写自己求学的艰难经历,目的是勉励马生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勤奋学习。
4、本文阐述的道理:一个人学业的成功,不在于客观条件的好坏,而在与自己的刻苦努力。
5、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学业有成的原因。
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④以苦为乐6、第一段中作者刻苦读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弗之怠。
7、作者幼时借书守信的句子:录毕,……不敢稍逾约。
8、“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①录毕,……不敢稍逾约。
②记日以还。
9、第一段可分二层:①开头……余因得便观群书。
层意:幼年求书的艰难。
②既加冕……卒获有所闻。
层意: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10、作者幼时遇到的困难:①家庭贫困;②无书可读;③借书抄书。
11、作者幼时求学的主要方式:借书笔录。
12、第一段作者对先达的描写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如:先达德隆望尊;侧面描写,如:门人弟子填其室。
13、作者对先达和自己的神态描写的十分详细,有什么作用?作用:强调先达的名望高和自己求学的诚恳。
14、作者求自己求师时,写到了老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写求师经历时,为何大篇幅写老师的严厉)为了突出“我”求教的神态,变现了我求师的艰难和诚恳。
15、从我对老师的神态可以看出“我”虚心求学和谦恭有礼的品格。
16、从全文来看,作者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叩门之难②旅途之难③生活之难17、第二段,作者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旅途之难②生活之难(a.衣服破旧b.食物粗略)18、文章哪三方面写求学的艰难?①幼年求学的艰难②成年求师的艰难③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19、第二段中“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的作用。
这是景物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险恶,天气的恶劣,行路的凄苦,突出了求学的艰苦。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
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二、[1]嗜:特别爱好,喜欢[2]无从:没有办法。
[3]致:。
致:得到。
[4]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
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
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隆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四肢的意思[29]媵(yìng)人:待嫁的女子,这里指侍女[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39]县官:这里指朝廷。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 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一、重点词语: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以:来4、手自笔录手:亲手笔:用笔5、走送之走:跑6、不敢稍逾约逾:超过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以:把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向执:拿9、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0、或遇其叱咄或:有时11、礼愈至至:周到12、俟其欣悦俟:等待13、当余之从师也之:助词,不译14、媵人持汤活灌媵人:服侍的人汤:热水15、主人日再食日:每天再:两次16、腰白玉之环腰:做动词,腰佩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穿破旧的衣服18、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若:比得上;如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盖:大概若:像二、虚词的用法以:1、介词,把,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介词,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3、连词,表修饰关系,来——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4、连词,表原因,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之:1、代词——录毕,走送之;弗之怠。
2、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3、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无鲜肥滋味之享。
三、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四.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用,腰佩、挂手自笔录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五.古今词义走送之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
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须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也许有许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
其实这并不可耻,因为他们能够吃国家的粮食,拿国家的银子,都是他们那么用功的读书,所换来的报酬。
初三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初三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3、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爱好.。
(2)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3)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4)弗之怠:怠,懈怠,不放松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5)走送之:走,跑。
(6)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9)执经叩问:叩问,求教。
叩,问.。
(10)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1)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嗜(shì)学:喜爱学习。
俟(sì):等待屣(xǐ):鞋子。
衾(qīn):被子。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文中指香气。
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②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③通假字四支僵劲(“支”通“肢”)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⑤古今异义穷冬烈风(穷:深;今常指贫乏财物或尽、完,达到极点)日再食(再:两次;今指又一次)2.句式解析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难句解析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
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
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
以,凭借。
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
故,特意。
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内容主旨】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嗜.学:(特别爱好) 2.致.书以观:(得到) 3.弗之怠.:(懈怠)4.走.送之:(跑) 5.逾.约:(超过) 6.既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7.圣贤之道.:(学说)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担忧)(大)(交游) 9、尝:(曾经) 10.趋.百里外:(奔赴)11、叩.问:(请教) 12.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13.倾耳以请.:(请教)14.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5.礼愈至.:(周到)16.复:(回答) 17.俟.其欣悦:(等待) 18.卒:(终于)19.负箧曳屣:....(书箱)(拖着)( 鞋子 ) 20、四支.(同“肢”)21、持汤.(热水) 22.衾:(被子)23、皆被.绮绣(同“披”,穿)24、缨(帽带) 25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6、慕艳:(羡慕)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缊.袍敝.衣:(旧絮)(破)二、简答题: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名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走送之,不敢稍逾约4、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对太学中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略无慕艳意”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三、课文内容把握:1、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1、幼年得书之艰2、成年叩问之难3、从师奔走之劳4、读书生活之苦2、作者幼时学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1)家贫无书(2)借书,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1.《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写作动因:本文写作的背景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东阳中丞马生被招为吏部文选主事,作者受到鼓舞,创作了这篇送别文章。
4.对东阳美景的描写:接下来,李时中以东阳美景来反衬当下的社会风气,通过对山川、河泽和名胜古迹的描绘,凸显了东阳繁华的景象和人文的底蕴。
5.对士人的嘱托:最后,李时中通过对士人的嘱托,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期望。
他鼓励士人要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质,勤学修德,以济时艰。
6.文章的结构:《送东阳马生序》分为三个部分:马生形象的描写,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对东阳美景和士人的嘱托。
整篇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7.文章的文学特点:《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鸠形鸟篇的散文。
全文以送别为主题,整篇文章情感豪放,文笔犀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8.文章的影响:《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明代文人的理想和愿景,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被后人广泛传播,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知识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知识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专题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2、文体:“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①书序:分为自序、他序,多为叙述著作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目的等②赠序:始于唐代,用于临别赠言,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3、作品王冕好学【明】宋濂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元史·王冕传》吴起守信【明】宋濂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支,同“肢”,四肢。
被,同“披”,穿着。
2、古今异义古:我古:跑古:两次古:借余走再假今:剩下今:步行,走路今:又今:跟“真”相对古:气味,这里指香气古:疾走,跑古:热水臭趋汤今:臭气今:表趋向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古:古代学官名博士今:硕士后的学位3、一词多义久而乃和:暖和故余虽愚:所以和故言和而色夷:谦和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意礼愈至:周到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担忧(动词)至患至舍:到,到达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询问益慕圣贤之道:仰慕质慕非天质之卑:天赋,资质略无慕艳意:羡慕足肤皲裂而不知:脚烨然若神人:好像足若以中有足乐者:足以,足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比得上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向俟其欣悦:他从其当余之从师也:跟从门人弟子填其实:他的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以衾拥覆:用之走送之:代书以以中有足乐者:因为当余之从师也: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俯身倾耳以请:表修饰,不译4、词性活用手自笔.录: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名词作动词戴朱缨宝饰之帽:用红缨,用珠宝,名词作状语主人日.再食:每天,名词作状语寓.逆旅:住,名词作动词5、特殊句式倒装句弗之怠:弗怠之(宾语前置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于藏书之家假借(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既加冠:(余)既加冠(省略主语)余立侍左右:余立侍(于)左右(省略补语)6、成语援疑质理德隆望尊缊袍敝衣深山巨谷洗耳恭听侧耳倾听三、结构梳理借书(幼时)无书难遍观群书热爱学习抄书勤奋刻苦(成年)无师难趋百诚实守信立侍尊师重道请教难卒有所闻谦恭有礼学业艰难恭至百折不挠行略志存高远从师难住无矢志不渝衣慕安于贫穷食艳……四、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叙述自己早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年轻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考点精讲【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我小时就特别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考点】〔嗜学〕特别爱好学习,主要指读书,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译为“爱好读书”。
嗜:读作shì,特别爱好。
可以组词:嗜好、嗜读、嗜酒、嗜玩。
〔无从〕没有办法。
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意思是: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
如无从考查,无从入手。
〔以〕“无从致书以观”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作“来”,也就是说,“致书”的目的是“观”。
“计日以还”的“以”也是连词,表示修饰,可不译,也就是说,“计日”是作为状语修饰“还”的,说明“还书”是“计算着日期”的,也就是“按期”。
〔笔录〕用笔录,就是用笔抄写。
“笔”是词的活用,属于名词作状语,解释为“用笔”。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就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考点】〔弗之怠〕这是一个文言特殊句式,即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这个句子有着特殊之处,那就是倒装,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因此,古人说的“弗之怠”,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理解为“弗怠之”,译为“不放松抄录书”。
这里的“之”是代词,代抄录书这件事,“之”被放到了动词“怠”的前面了,因为这是一个否定句,否定词是“弗”。
由此总结出宾语前置的一个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动词前面。
比如,古人常说的“未之有”“不己知”“不余欺”等,都是宾语前置,译为:“没有这回事”“不了解自己”“不欺骗我”。
成语“时不我待”保留了文言句式,意思是“时不待我”。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背景:《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2、文体: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序”是一种文体。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3、作者,字景濂,号潜溪,文学家。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4、本文选自5、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3、与之论辨辨:通“辩”三、一词多义:1、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至:到达,动词2、无从致书以观以:来,表目的,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因为,表原因,连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以衾拥覆以:用,拿,介词撰长书以为贽以:把(“以”后省略“之”)俯身倾耳以请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3、足肤皲裂而不知而:却,连词,表转折久而乃和而:可不译,连词,表顺接四、词性活用:1、腰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名词用为动词2、手不必若余之手录手:用手,名词作状语3、日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日:每天名词作状语4、岁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每年名词作状语五、重点词语:1、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汇假借:借(假:借)4、录毕,走送之走:跑5、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6、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尝:曾经趋:奔向扣问:求教扣:问 9、门人弟子填其室填:拥挤10、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1、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 12、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辩解13、俟其欣悦俟:等待14、四肢僵劲不能动僵劲:僵硬15、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沃灌:浇水洗16、以衾拥覆衾:被子17、寓逆旅逆旅:旅店18、主人日再食食:提供伙食日:每天再:两次19、右备容臭臭:这里指香气20、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旧絮敝:破22、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六、重点句子翻译: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学常识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三、文题解读《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3.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4.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同舍生皆披绮绣。
被:通“披”,文中是“穿”的意思。
思路框图借书难从师难旅途难生活苦
写作手法
对比是本文最突出的写法。
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的对比;老师严厉与自己谦逊的对比;富家子弟的豪华与自己贫寒的对比。
对比手法运用好处: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
人物
形象
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形象:一个勤奋刻苦,诚实守信,博览群书,尊重老师,善思好问,谦逊请教,虔诚求学,不畏艰难,生活简朴,以苦为乐,专心向学,精神富足的学子。
写作目的
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勤奋,努力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一、重点字嗜(shì)学砚(yàn)冰坚弗之怠(dài)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qiè)曳屣(yè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朱缨(yīng)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二、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文中是穿的意思)三、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臭气。
)四、一词多义冠既加冠(帽子,读guān)诸客冠儒冠来者(前一个读guàn 戴帽子,后一个读guān 帽子)和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谦和)以俯身倾耳以请(来)人多以书假余(把)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书)当余之从师也(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五、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六、文言句式倒装句1、弗之怠点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应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点拨:省略主语“余”。
七、名句积累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三、解释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叱咄:训斥。
,呵责。
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
17、穷冬:隆冬。
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4、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五、古今异义词。
①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快步走。
这里有“奔”的意思。
今义常用作表趋向)六、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录”所用的工具:动手、用笔)不必若余之手录(与上句同)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时间名词“日”、“岁”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有”的经常性:每天、每年)2、名词作动词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袍、衣:名词作动词,穿着蕴袍敝衣)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在腰间,腰佩。
)3、形容词作动词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4、动词作状语录毕,走送之(动词“走”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走”的状态:跑着,赶快)余立侍左右(动词“立”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侍”的状态:站着)四、古今异义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博士:古义: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今义:一种学位名称再:古义:两次今义:一次又一次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穷冬烈风(穷:深;今常指贫乏财物或尽、完,达到极点)七、一义词多以①以衾拥覆(用)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③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⑤家贫,无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②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其①俟其欣悦(他)②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至①礼愈至(周到)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②走送之(代词,它,指书)③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质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本质,资质,名词)道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
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讲。
动词)八、句式1、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原因的判断,“者”字提示原因。
“者”后第一个分句为否定判断,第二个分句为肯定判断)是可谓善学者也(判断格式:……也)2、宾语前置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副词,不。
之:代词,指学习。
“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
“弗”前面省略主语“余”。
可译为:不敢放松学习。
)3、介词结构后置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于藏书之家”放在动词“假借”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今诸生学于太学凡所宜由之书皆集于此(介词结构“于太学”、“于此”分别放在动词“学”、“集”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在”)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介词结构“于学”放在做谓语的动词词组“用心”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在……方面”)4、省略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加冠,以慕圣贤之道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以上三句句首均省略主语: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此句省略主语:余。
“与”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与”字前面省略主语:余。
“言”字前面省略主语:其——书生)撰长书以为贽(“撰”前面省略主语:马生。
“以”后面省略宾语:之——长书)余则蕴袍敝衣(“则”后面省略谓语:衣)余立侍左右行深山巨谷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寓逆旅主人(“立”、“行”“坐”、“寓”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5、固定格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同“无以”,即“没有用来……的办法”)七、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课文内容理解。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2、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3、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6、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答:(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7、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老师叱咄则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答: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
8、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目的: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9、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0、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11、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