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业分层测评4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时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
word课时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基础巩固1.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铸造技术②灌钢法③用煤做燃料冶铁④焦炭炼铁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解析:①商周,②南北朝,③汉代,④南宋,故应为B。
答案:B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棉C.毛 D.麻解析:棉花种植是宋元时期引进到中国,而棉布是到明朝中期以后成为百姓衣料的,在此之前,丝毛织品不是普通百姓能享用的,故所谓“布衣”其实是麻衣。
答案:D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
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
答案:A4.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一品种是( )A.白瓷B.青瓷C.秘色瓷D.青花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特点的理解能力。
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
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B东汉晚期,C唐朝,D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某某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
答案:A5.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认和再现能力。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祭祀时所采用的祭器大都是青铜器,青铜器也就成为权力的象征,如鼎,B项正确;商周时期主要的农具是耒耜,青铜器很少使用,A项错误;食具和货币与材料中的“祀,国之大节”无关,排除C、D两项。
答案:B2.春秋时期,中国创造了世界冶炼史上的奇迹,能够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将液态铁浇铸成形,杂质少,质地硬脆。
这标志着当时的人们发明了冶炼( )A.青铜的技术B.生铁的技术C.熟铁的技术D.钢的技术解析: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的技术,在高温下冶炼,杂质较少,质地硬脆,此为生铁技术。
答案:B3.(2019·四川南充一中高三模拟)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解析:材料中诗的意思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织者个人衣着粗陋,而高档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B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丝织业发达,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丝织品出口的信息,C项错误。
答案:B4.(2018·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模拟)热播节目《国家宝藏》介绍了乾隆打造的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母——各种釉彩大瓶,它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
瓷母的问世,突出表明了( )A.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艺始终领先B.中央集权制度利于手工业技艺传承C.皇权专制下国家具有强大动员能力D.小农经济为古代科技提供物质基础解析:联系所学,在明朝中期开始,民营手工业制瓷业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排除A 项;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服务于帝王皇室,产品不流向市场,技术传承带有封闭性,不利于传承,排除B项;题目中“它集高温……至今无法复制”可知集权体制下国家可以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C项正确;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业分层测评4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业分层测评4 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2.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作为燃料始于( ) A.汉B.北宋C.南宋D.明【解析】这里的“臭者”是指含挥发物较多的煤,“礁”就是“焦炭”。
我国最早使用焦炭冶铁是在南宋末年。
【答案】 C3.明代中叶以后,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私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选D项。
【答案】 D4.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解析】粉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5.学习历史可以通过情境再现,来了解历史,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假如你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A.使用的瓷器是彩瓷B.瓷器成为生活必需品C.工匠用焦炭冶铁D.棉布成为市民的主要衣料【解析】彩瓷出现于元代,用焦炭冶铁是在南宋末年,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明代后期,据此可排除A、C、D三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 )商代青铜器父癸鼎上的蚕纹A.冶铁业的进步B.甲骨文的成熟C.兴起了棉纺织业D.已经有了养蚕业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青铜器上的蚕纹,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D项正确。
2.(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C D答案 A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
3.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答案 A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
材料介绍的是汉武帝前后汉代冶铁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盐铁官营的政策推动冶铁技术的发展。
B不符合题意,C出现于东汉初,D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
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推动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 )A.战国郑国B.东汉王景C.南北朝贾思勰D.元代黄道婆答案 D解析推动古代中国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元代的黄道婆。
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6.(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 A.丝绸B.钟表C.象牙制品D.青铜器答案 A解析丝绸是中国畅销海外的手工业品,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3、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生产工具的进步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私有土地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5、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6、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特点是以物易物②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④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⑤明清时期,形成微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8、汉唐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C、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9、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0、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A.刀耕火种阶段B.简单模仿阶段C.石器锄耕阶段D.铁犁牛耕阶段解析:原始农业最初仅仅是对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的简单模仿。
答案:B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①农耕农具的出现②开沟排灌技术③除草培土技术④沤制绿肥技术⑤治虫灭害技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注意区分商周时期与原始社会农业耕作的不同。
答案:D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解析:铁农具的出现在春秋时期,施肥与灌溉技术进步在商周时期已出现,B项是政治方面的表现。
答案:D4.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解析:春秋时期铁农具使用,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推广,私田增多,各国税制改革,井田制被废除。
答案:B5.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解析:注意审题,题目限定“直接”因素。
答案:C6.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7.有关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周天子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曹操实行的屯田制,是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对屯田制、均田制的性质及影响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答案:B8.中国制瓷业技术的重大突破——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在()A.东汉B.北朝C.隋唐D.明代解析:A项是青瓷的烧制时间;C项是白瓷进入成熟期;D项是烧制出斗彩和五彩瓷;只有B项是白瓷烧制成功的时间。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工艺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2.炼钢冶铁: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情境在线】考古学家按照人类用品质地,把社会发展分为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
中国也是这样。
春秋时风胡子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当此之时(指春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对中国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提示: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1)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学会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了缂丝技艺。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情境在线】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塞里斯”,即“丝绸之国”。
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
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中国丝绸出口到罗马产生的强烈反响。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 岳麓版必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故选B项。
2.“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业B.丝织业C.棉纺织业D.造纸业,B项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A.丝绸B.钟表C.象牙制品D.青铜器,故A项正确。
中国古代的钟表业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中国并非热带地区,象牙制品并不是中国出口众多的手工业品,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国盛产青铜器,但是并没有大量出口国外,故D项错误。
4.“……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A.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元代进入了彩瓷生产时期。
5.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状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状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C、D两项不符合“最早”的信息。
6.“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20分钟)1.《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
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 A.水利事业发达B.青铜铸造业发达C.铁器应用于军事D.铁农具普遍使用C[根据题干“取铁英……铸成……三剑”可知,所铸为铁制兵器,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所述内容不符,故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冶铁,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为兵器而非农具,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D[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因此选择D项。
]3.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A[根据材料可知,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奴婢、刑徒及服役者等,这些人大多属于无偿劳作,可见其劳动力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故A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效率问题、产品与市场关系问题以及工艺水平问题,故B、C、D三项均错误。
]4.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
这种衣料应该是( ) A.麻B.葛C.丝D.棉C[根据材料中“4世纪”“罗马”“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等信息判断:丝织品早在汉代远销罗马,且丝织品符合“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特征,故C项正确。
] 5.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类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前预习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制造(1)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的技术。
(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3)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做燃料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流行开来。
二、衣被天下1.陶器(1)发明的时间:新石器时代。
(2)成就: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制出(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代,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6)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①与农业相结合,以为生产经营单位。
②产品主要供(2)影响①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2.官营手工业(1)地位:从西周到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特点①设工官统一经营管理。
②工匠职业③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④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3)评价①积极:资金规模,为和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②消极:缺乏;采取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3.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②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关系。
[重点精讲]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
第4课 _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2.钢铁冶炼(1)冶金技术:①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开始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②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冶金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1)上古发明: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2)西周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远销: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白陶。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成功地烧出了青瓷和白瓷。
(2)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4)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5)明清:制瓷工艺丰富多样,瓷器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2)影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2)特点: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和协作。
(3)局限:生产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工匠服役,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4)调整: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3.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
(2)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3)变化:明中后期,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名师点拨]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古代中国农业,世界闻名,古代中国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铸造(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2.冶铁炼钢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铁器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冶炼燃料(1)早在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二、衣被天下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提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入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材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的扩大入手。
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副业,松江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
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工具,在棉纺织工艺上为技术革新做出了贡献。
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织物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先后成功地烧出了青瓷和白瓷。
(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4)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7[课中思考题],思考: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2018年学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复习检测岳麓版本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边是中国古代初期农具对照表。
该表反应的主要信息是( )耕种方式时间(天)面积(担田)锄耕11木牛14牛耕114铁犁牛耕技术已推行到全国B.农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定答案C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表示,采纳牛耕技术,耕种效率大为提升,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A、D两项从表格中没法表现;采纳牛耕能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不是表格所要重申的,B项错误。
2.以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表示图,推测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答案B分析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期间出现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B 项正确。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祸”;“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表现的基本经济特色是()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互相增补C.农业生产构造齐备D.自给自足分析从资猜中的“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祸”“还庐树桑,菜茹有畦”“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这是家庭养殖业与栽种业相联合,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联合的自给自足的写照,D项正确。
4.与“从法律上取销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赐予全面的一定”的历史人物活动有关的是( )A.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B.在齐国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C.灭六国,一致天下D.“田制不立”“不抑吞并”答案 A分析解答此题的重点是掌握重点词“从法律上”废井田,认可土地私有,与之符合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A项正确;B项不切合“法律上”,错误;C项与资料没关;D项是宋朝的不抑吞并政策,与废井田没关,D项错误。
5.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据有者称为“豪强”或“吞并之徒”,而入宋此后,则“公开号为田主矣”。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业分层测评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业分层测评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 【导学号:72040002】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答案】 D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
【答案】 A3.(2016·安庆高一检测)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导学号:72040003】A.青铜B.骨头C.铁D.钢【解析】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B项正确。
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钢的出现要晚于铁,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 )A.米脂率先采用铁犁牛耕B.中国已有耦犁耕作技术C.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全国D.陕西农业产量领先全国【解析】由图片可以判断,此时出现了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故选B项。
A、C、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答案】 B5.(2016·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解析】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选D项。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住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 民间私有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外国贡品3.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
更具发现的目中的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A。
魏晋B. 隋唐C。
宋代D。
清代4.古代中国的治铁技术一直領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
下图的鼓风装置的动力是A. 人力B。
畜力C。
水力D。
自然通风5.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
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6.元朝王祯的《农书》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上轮所用弦通缴轮前旋鼓,棹枝一侧随转。
其棹枝所贯行桄而推挽卧铀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此种工具是A。
耧车 B. 水排C。
筒车 D. 翻车7.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但据《宋会要》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
这说明长江流域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大B. 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C。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D。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8.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业分层测评4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
A B C D
【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作为燃料始于( ) A.汉B.北宋
C.南宋D.明
【解析】这里的“臭者”是指含挥发物较多的煤,“礁”就是“焦炭”。
我国最早使用焦炭冶铁是在南宋末年。
【答案】 C
3.明代中叶以后,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私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选D项。
【答案】 D
4.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
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
【解析】粉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学习历史可以通过情境再现,来了解历史,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假如你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
A.使用的瓷器是彩瓷
B.瓷器成为生活必需品
C.工匠用焦炭冶铁
D.棉布成为市民的主要衣料
【解析】彩瓷出现于元代,用焦炭冶铁是在南宋末年,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明代后期,据此可排除A、C、D三项。
唐代瓷器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故选B项。
【答案】 B
6.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 )
A.商周时期B.唐朝中叶以后
C.宋元时期D.明中叶以后
【解析】明朝中叶以后,民(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私营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解析】明代后期,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逐渐取代了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答案】 A
8.《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导学号:72040023】A.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
【解析】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排除A项;由题干中“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判断为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家庭手工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排除C项;民间手工业包含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排除D项。
【答案】 B
9.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分析材料可从历史悠久、器物种类繁多、工艺先进、远飘世界各地等几方面回答,这些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特征;“影响”从手工业对农业、商业的影响角度回答。
第(2)问,比较容易分析,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制瓷业的特点,主要从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结构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
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不能说明。
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