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诗词五首
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朝天子咏喇叭课件语文版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
曲子很短,但声音很大。
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
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
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 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译文:喇叭唢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但声音很 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 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
这首散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
哪些内容?
吹之声: 腔儿大
吹
吹之功用:
吹之恶果:
全仗你抬声价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水尽鹅飞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 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喇叭“曲儿小腔儿大”
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 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 “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 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 产。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 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 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
时政的佳作。
【代表作】《王西楼乐府》《清江引·清明日 出游》《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 律诗》等。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 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 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 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 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 揭露宦官的罪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浣溪沙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17 诗词五首 浣溪沙。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一曲/新词/酒 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绾合今昔,叠印(die yin)时空,重在思昔。“几时回”三字,所折射 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 中寓情,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
第四页,共十六页。
二、新课讲解
(jiǎngjiě)
读准字音(zì yīn) 读准节奏
huàn
浣溪沙
yàn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xīn cí)/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pái huái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五页,共十六页。
二、新课讲解
表现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等感受。
这些感受又是借助什么来表现的? 这些感受是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等事物, 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出来的。
第八页,共十六页。
二、新课讲解
深(入jiǎ(snhgjēiněr)ù) 探究
“一曲(yī qǔ)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 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四、强化训练
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 简要说说这样(zhèyàng)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新”是 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chànɡ cí)时的环境——旧亭台,新 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 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7课 《 诗词五首》(32张PPT)
6、生子当如孙仲谋。请赏析。
答: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用典,借 用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 来赞扬孙权,暗讽朝廷不如能与 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皇帝也 不如孙权,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 能有像孙权一样的皇帝带领着人 们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辛弃疾《南乡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这首词词人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 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 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 鞭挞,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中“十 五”“八十”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一个“始”妙在哪里?
答:“十五”、“八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展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为下文的 悲惨境遇作铺垫。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 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一层凄凉 悲伤的感情色彩。
秋瑾《满江红》的主题。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 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 年秋瑾30岁,有感于民族危机, 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 本,去追求别样的人生,去寻 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借物咏怀 朝天子 曲牌名 咏喇叭 散曲题名
王磐 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吹之声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吹之功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的妙 处?”
答:一个“空”字既写出了 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 了君王偏安东南一隅的不 满和愤慨,表达了作者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爱国主 义情怀。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满怀报国情怀却无 奈被迫隐退,“心在天山, 生在沧州”满含了作者对 统治阶级的不满,也凝聚 了他的爱国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第17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学习《饮酒》(一)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语文版】2018年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诗词五首
诗歌小结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
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是两人坚
贞、至死不渝的情感,其中融入了诗人深 刻的人生感受。
板书设计
首联——写爱情的波折 颔联——别后对恋人的思念 无 题
颈联——设想恋人“晓镜”“夜吟”时 的感觉
写的歌诗。以两宋成就最高,一般一首词
分为上阕和下阕,有题目和词牌名之分,
按照词的字数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照词的风格大致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品味诗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 惋惜之情。
走近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
名诗人。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
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
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河西节度副 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 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 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 这首诗即是途中写的。
品味诗句
1.概述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人以一个女子之口吻,写两个有情
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2.首联中连用了两个“难”字,其用意是什么?
两个“难”字凸显了两人的情深意厚。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句。 此句运用比喻和双关手法,春蚕吐丝, 到死才吐尽;蜡炬成灰,烛泪才流干。运用 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 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 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 情,比喻新奇巧妙。
3.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 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诗词五首——过故人庄 (共14张PPT)
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举杯饮
酒,闲谈农事中。
课堂小结
本诗描绘了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淡闲适的农家生 活,表达了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是哪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找一
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对仗(对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农 事
假设你就处在当时的环境当中,你会与故人说些什么话? (用现代话语表达)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 我家去做客。)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shǔ
朗 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p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初读课文,理解诗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办,准备 黍子,黄米
写朋友邀我作客。“具鸡黍”“至 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 友之间的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 家情趣。
过故人庄
YW·八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新课导入
桃源生活
桃源生活
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
维齐名,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
在盛唐开元年间。诗人一生没有作过 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 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 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到你家,喝 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 的喜爱溢于言表。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7课诗词五首课件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吹”之声音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吹”之功用
民听了民怕。
“吹”之恶果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
曲儿小,腔儿大。
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若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 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娥眉:美女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期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要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心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作者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表达了作者对外 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朝天子 咏喇叭
表现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复述故事,并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 成了废墟,自己无家可归的情状,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 理,也反应了长期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 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首词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作者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 这首散曲采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表面是 在咏喇叭,实际是在影射那些倚仗皇帝的 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的宦官,揭露他 们的罪行,表达了对他们的憎恶。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
17.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能说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1.文体链接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词:是唐末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它是一种配着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源于诗又不同于诗。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参差错落,有长有短,押韵也比诗灵活。
在内容上,词所反映的生活面不如诗广阔。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小令在元代又称“叶儿”。
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写作背景《饮酒》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当时这个家庭已经衰落。
他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却看不惯官场中钻营巧取的作风,终于归隐田园。
《饮酒》诗一组20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语文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品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⑨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作品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
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
[2]作品赏析“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内容:首先记叙游事,首先表示对
乡情乡景赞美,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 。
环境:一个动态性环境,由“游”
字所致,以山水为背景,以农家茅舍为 中心,展现出一个山村宁静优美景象。
19/33
诗眼:是第二句,即颔联:“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键 是一个“又”字。
次序:“事→景→情”式,即首
山重水复\疑无n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
zhǔ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3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怎样景象? “足”“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什么情 感?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 宁静、欢悦景象。一个“足”字表示 了农家款客热情,“莫笑”二字,道 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赞赏。
(1)点明兰溪之名由来,山下 溪边多兰。 (2)点明游兰溪时间,暮春三 月。 (3)兰仅发芽,芽还很短,但 生机勃勃,长得很快。 (4)“浸”用得生动,写出兰 花之多。
29/33
2. “松间沙路净无泥”写作者漫步溪边。松间沙路怎 样?
净无泥,“净”用得好,突出兰溪洁净,一尘不 染。 3. “萧萧暮雨子规啼。” 分析该句。
游山西村
陆游
13/33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 南宋 著名爱国诗人。 平生作诗近万首。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 一样贯通了气吞残虏爱国主义精神。 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 二卷。
14/33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t%n 莫笑农家\腊酒h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天净沙秋思教案语文版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1.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__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2. 元曲的相关常识: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2.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①词语注释:【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斑斑】形容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②词义辨析:【古道】〖古道(热肠)〗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④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1. 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2. 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3. “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4. 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5. 《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6. 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第二课时(一)比较阅读,体验意境1. 范读白朴、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三首同题小令.2. 生自由诵读,理解这三首小令的大意.【明确】[越调]天净沙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植物:白草、红叶和黄花.[越调]天净沙·江上大雁嗈嗈地叫着落在水边沙地上,夕阳余晖之中,天边残留着一点晚霞,野鸭在空中轻轻地飞着,隔河远望,稀疏的树林里隐约有几户人家.再看河上,一条小船犹如一幅画,渔民的歌声飘进入芦花深处.[越调]天净沙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细细的青草,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外的秋天显得特别寒冷.一声新雁,南下避冬的雁儿声,开始掠过秋空,满眼望去,尽是黄云、红枫叶和尚未变青的山.3. 再读这三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明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所以比另三首《天净沙》更为动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①马致远《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诗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使读者很难感觉到其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的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作品,虽然都用“渔歌唱入芦花”、“一声新雁”来打破宁静的画面,但是,仍然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表层,没有心灵的深度.③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当然,另三首《天净沙》也自有其好处,风景色彩明丽,心境平和宁静,也有好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二)迁移拓展,意境延伸1.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示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好处】意象并列,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把两中完全相反的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的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2. 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总结课文,感悟提高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1. 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2.从画面感受意境;3. 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实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诗词五首(第5课时)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
水调歌头
一、新课引 入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 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 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究竟有何魅力呢?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 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2019/7/1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谢谢欣赏!
2019/7/13Biblioteka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8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被 贬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 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不 曾相见,他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没有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 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 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 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 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 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 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
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课件:17 诗词五首
5.按照下面提示填空。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
意的句子是:问__君__何__能__尔__?__心__远___地__自__偏__。___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的诗句是:念__天__地__之__悠__悠__,__独___怆__然__而__涕__下__!_ (3)《次北固山下》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描写,刻画江南
净沙 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 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 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 有的婉转低回,___示__例__:__有__的__激__昂__澎__湃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___有__的__含__苞__待__放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译文】书卷就像我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 、愁苦与共。 【感悟】这是一位爱书之人的肺腑之言。一个人一生中最真挚的朋 友是谁?是书。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不会背叛你。热爱书吧 ,因为它是你真正的朋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主题解说 《饮酒》主要写诗人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 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 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 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诗人泊舟北固山时所见冬末的景色与感受,抒 发了诗人流落在外不得归乡的愁思。 《雁门太守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不惜为国 捐躯的决心。 《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 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诗歌。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学习《饮酒》(一)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
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
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四句是写景名句。
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
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
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
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
”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
(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登幽州台歌?》(一)导入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三)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四)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时间绵长、空间辽阔)(五)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六)诵读课文(七)教师小结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第二课时一、学习《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三)感悟抒情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
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
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
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
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
”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