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2.3练习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最新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试题_专题八_古代诗歌鉴赏_8-6_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的,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E.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答案AE解析A项,暗,遮蔽。
“使远处的雪山暗淡”是对“暗”的错误理解。
E项,结尾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
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
D.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E.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答案AC解析A项,诗人并不想回去;C项,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八及参考答案
算山①
陆龟蒙②
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
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
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③
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④门临万国开。
【注]①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
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③龙媒:骏马。
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回顾三国时期的孙权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史实,
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之快。
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慨作铺垫。
D.尾联卒章显志,通过对唐王朝藩镇割据“家天下”的讽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动荡时局的忧思。
2.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不同?
【答案】
1. D(没有“讽喻”“忧思”,应是表达“期盼唐王朝再次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
)
2.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
(2分,意思答对即可。
)
不同点:①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
②李诗写山川之险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
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陆诗无此意图。
(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
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专题8 古诗词鉴赏
专题八古诗词鉴赏[考纲展示][真题试做]1.(2014·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3·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4+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②。
闻说阆山通阆苑③,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②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③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做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步骤1)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步骤2)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步骤1)“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步骤2)[读懂诗歌]还记得当年一起登进士及第,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
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
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
听说你要到的阆州有阆山,那里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
我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
离别的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首诗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南园十三首(其五)》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等诗句语言直白,较为痛快淋漓,是直抒胸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语言委婉,借骏马戴上金络脑来间接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耐人寻味。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
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
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两句。
2、古代诗歌阅读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十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兴八首(其二)[唐]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夔州,作者晚年困居之所。
②槎:木筏。
据《荆楚岁时纪》记载,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至天河.③画省:原指汉代的尚书省,这里指唐中枢办公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过一派凄凉景象,写出了身世飘零之感。
B。
颔联用张骞典故,说张骞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只能孤舟长系,有家难回。
C。
尾联写月升中天,照应了首联的黄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
D。
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2)颈联中“违”与“隐”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颈联进行赏析。
(3)请从对比和景、情关系的角度,对尾联加以赏析。
至后①[唐]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韦华韦华(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
“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2)本诗的第三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读懂诗歌]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十分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家家户户的春花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
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
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青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
[读懂诗歌]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漂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八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专题八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古代诗歌阅读
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如意象分析、情感把握等。
文言文阅读
复习了文言文实词、虚词、句 式等知识点,提高了文言文阅
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
了解了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和 答题技巧,如议论文、记叙文
等。
语言表达与运用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刻画 人物形象、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方 面的作用,体会其独特魅力。
写作过程中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01
在写作时,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
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增强文采和气势
02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和气势,提升作品的整体
品质。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语 言更加含蓄、幽默、风趣。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 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的“晴”与“情”谐音双关。
03
垫基隐性考点剖析
语音语调在表达中作用
强调作用
通过重音、语调等语音手 段,强调句子中的特定成 分,从而突出表达的重点 。
在变换句式时,要注重语 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确 保变换后的句子自然、通 顺。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
2022年高考真题示例
题目要求考生仿照给定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 要求与例句在结构和修辞上相似。
2020年高考真题示例
题目要求考生分析给定文本中的句式特点,并仿 照其句式写出新的句子。
2021年高考真题示例
深奥、陌生的事物,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她的笑容像春天的
2020高考冲刺 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 【精】提分必备
冲刺2020高考提分必备专题八古诗词鉴赏[考纲展示][真题试做]1.(2014·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3·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最新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试题_专题八_古代诗歌鉴赏_8-2_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E(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1)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
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内容与标题的关系。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积累8.2.3学案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酒
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名称
简析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名称
简析
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8)
最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8)(90分钟)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
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爱东山睛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先分析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可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此进行分析。
从“只知”“忘寒”“最爱”几个词可看出,诗人因爱美景而不觉寒冷,表现出对东山雪景的异常喜爱。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①、智老②,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
• 答案 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 4.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 手法。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结合 《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 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 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 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 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 “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 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 直接点明别离之情 ,“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万亩良田”错,“井” 是“村落”的意思,“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
• 11.“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 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 B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茉莉花
刘子翚
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
一番秋早秀,彻日坐旁香。
色照祇园①静,清回瘴海凉。
倘堪纫作佩②,老子③欲浮湘。
[注] ①祇园:印度佛教圣地。
②纫作佩:屈原在《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
③老子:老头子,诗人自称。
诗人笔下的茉莉花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此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清香、淡雅、秀丽,高洁自守。
②诗歌以花喻人,物我互映,借助歌颂茉莉花的清香秀丽、高洁自守,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