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一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他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敢于同民族 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等。
第十三页,共29页。
探究导学 1.国家。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
第八页,共29页。
特别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
级根源,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伴随我国经 费孝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 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 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 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 )
第二页,共29页。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 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维护国家统一 和 全国各民族团结 的 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第三页,共29页。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情境链接 2015 年,吉林省在继续强力推进产业援疆和项目援疆的同
④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第十八页,共29页。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
答案:C
第十九页,共29页。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七课一框 单音与和声 课件

七课一框  单音与和声 课件

辨析一下
材料一: 小刚的爸爸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废寝忘食,但 是公司却经常故意拖欠工资,小 刚都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
这是谁的错?
材料二: 小文的爸爸经常把公司的办公用
品拿回家,其他同事好几次因为没 有办公用品而耽误正事,但是小文 爸爸却依旧不改。
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 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 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的个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移题民样是三式峡工程最大
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
• 第二级
• 第三级
费便占到了45%。当三
• 第四级 • 第五级
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
没129座城镇,其中包
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
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
会产生113万移民,在
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
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 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①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 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②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 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回忆在集体中发生冲突的事件,以及自己当时对冲 突的反应,分析我和集体的不同需求。
• 第三级
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
• 第四级
• 第五级需要适当的修改、完善
(B)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
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大河有水小河满, 小河无水大河干”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什么 关系?
长江水系图
漫画《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秋政治高中必修3课件第7课第1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秋政治高中必修3课件第7课第1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D.伟大梦想精神
第十五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的能力。(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zhōnɡ ɡuó)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 想精神。
1.中华含民义族精神的基本内作涵用
成语或典故
伟大 创造 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 河中,中国人民 始终辛勤劳作、 发明创造
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 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提示:三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bù shi)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 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 题题
特别提醒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以维护国家(guójiā)和民族利益为出发 点和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也是享有公民权 利的重要前提。
第十四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小 康生活的理念,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以勇于追求(zhuīqiú)和实现梦 想的执着精神砥砺前行。时至今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中国亿万 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旗帜。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7课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7课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精品课件

2)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 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地震后的玉树自治州
修复后的玉树自治州
在大灾面前,为什么各族群众会积极主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
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威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 艰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爱 我 中 华》
歌曲歌颂了什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情谊特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课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 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古老的森林狩猎民 族,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1931年,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侵占了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使 鄂温克族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鄂温 克族和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占 领与残酷统治,他们积极参加和支持东北 抗日部队,送粮送信,掩护伤病员,伺机 痛歼日寇,努力坚持抗日斗争。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促 民族大家庭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家和万事兴
加快民 族地区
经济文
化措施
1.经济社会: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初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结合P91“相关链接”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形成了什么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

【精品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精品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傣 族
阿昌族基诺族瑶 族来自布朗族怒 族哈尼族
白 族
德昂族
满 族
苗 族
拉祜族
水 族
独龙族
傈僳族
佤 族
景颇族
侗族
土族
布依族
彝 族
纳西族
蒙古族
普米族
仡佬族
水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落后走向进步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②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 补、 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提示:
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 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注意:民族平等≠没有民族差异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地位平等,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 行应尽的义务。
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平等地享有发展文化的权利
2008年西藏GDP和 人均GDP各是1959 年的几倍
227.53 和97.61
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权利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2983名代表中有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414 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55个少数 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一名

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存在的原因 (1)这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现阶段 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 方式的多样性。 (2)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 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行绩
效工资
()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
所有劳动者的收入 ③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统一 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绩效工资体现了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故①正确;②中“提高事 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的说法太绝对;事业单位的 绩效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故③的说法错误;④正确分析 了实行绩效工资的意义。故本题选D。
3.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 经济条件 决定的。 (1)前提:生产资料 公有制 。 (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生产力 的发 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性质 和 特点 。
4.按劳分配的地位及作用 (1)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 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主体 地位。 (2)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 和 创造性 。 ②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科学技术 ,提高 劳动技能 ,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
1.生产要素及其具体形式 (1)生产要素的含义: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 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 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一)基础巩固1.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A.都是或然的B.都是必然的C.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答案】D【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而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据此可以排除A、B、C。

故选D。

2. “甲会英语、乙会英语、丙会日语、丁会法语,而他们都是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

”根据上述情况,若运用归纳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英语B.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C.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外语D.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日语和法语【答案】C【解析】归纳推理以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题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相对于外语来说都是个别与特殊,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3. “在我们班上,我不会讲日语,你不会讲日语,小丽不会讲日语,小强也不会讲日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日语。

”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联言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答案】D【解析】从班上某些人不会讲日语的若干个别情况,概括得出全班没有人会讲日语的一般性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D符合题意。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4.人们会在夏天雨后,发现天空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

后来,人们在早晨的露水珠里看到了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花里、在船桨打起的浪花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

这些场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

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七色彩虹出现的原因。

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答案】A【解析】人们在不同场合看到七色彩虹,唯一的共同因素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七色彩虹出现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1框立足职场有法宝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1框立足职场有法宝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基础巩固】1.“劳动合同没什么用,签了劳动合同也不等于上了保险,签不签无所谓。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劳动合同就是保险,有了它,劳动者的权利就有了保障B.签了劳动合同就不自由了,不能离开用人单位C.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将来解决纠纷提供法律依据D.私企的劳动者不必签订劳动合同【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劳动者,只有很好地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地享有权利,C正确,排除D。

A、B说法绝对,排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

”这说明劳动者有(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答案】A【解析】材料中劳动法的规定说明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A符合题意。

劳动保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受到保护的权利,但材料主要体现劳动者具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不符合题意。

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3.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A.某砖厂女职工董某怀孕期间,厂里安排她简单打扫清洁卫生,不再做搬运工B.某企业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便要求每个职工每天加班1个小时,怀孕达6个月的女职工除外C.某公司通知其女职工周某,鉴于她的孩子已满13个月,公司决定恢复她“三班倒”的工作时间安排D.某矿山女职工肖某被安排到井下工作【解析】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例如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劳动,D入选。

安排女职工干轻活、不让怀孕女职工加班、待女职工孩子满13个月后才安排其正常工作,均体现了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 (共21张PPT)
关系?
分析: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
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是根,中华民族精神是魂)
中华民族文化 根
中 华 民
魂 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
“惟有民魂是值 得宝贵的,惟有 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 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自强不息
(1)形成 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2)作用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 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 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爆买!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中国国庆假日日本各地挤满了来自中国的游客, 在京都主要景点,中国游客数已经占了60%以上。而银座街头行人 中,到处可以听到普通话。从中国各地飞往东京和关西国际机场的 客机,基本上都处于满座。上海往返东京的机票,已经由平时的 4000元,上升到8000元至1万元。约40万游客前往日本,消费达 1000亿日元。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17:39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ppt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pptx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返回目录
【解析】考查点:各民族共同繁荣。解题思路:彝族山村依靠国家扶 持政策走上致富道路,新疆阿克苏苹果依托政府推动发展的销售平台 而闻名全国,均证明了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③未涉及党和国家的支持,与 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C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返回目录
5. (教材P92相关链接改编)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刑法对情节严重的民族歧视行为作出处罚规定,禁止在出版物中刊 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这些规定( ) ①为维护民族平等提供了法治保障 ②意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和利益 ③说明我国完全不存在民族问题 ④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人民的安全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家和万事兴 100考 8. (教材P94~P95探究与分享改编)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 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下列能够对此加以证明的是( ) ①在乌鲁木齐,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丰富的娱乐活动 ②祖国西南的一个彝族山村依靠国家扶持政策走上致富道路 ③宁夏某羊绒生产工厂在发展壮大中带动就业 ④新疆阿克苏苹果依托政府推动发展的销售平台而闻名全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返回目录
10. 下列同学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 是( ) ①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补课 ②暑假期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 ③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受灾严重的民族地区 ④在生活中始终坚持与少数民族同学同吃同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预习单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预习速填】1.民族大家庭(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2.家和万事兴(1)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

(3)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自我检测】1.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A.计划生育B.保护环境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对外开放2.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大家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B.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C.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我国各族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出“一家”的有()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③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60年来,宁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守望相助,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一曲奋进发展之歌,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②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地具有同样的发展水平③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奋进、团结奋进、共谋发展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本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情提示
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 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 求做的必须去做。
这是“法律 对全体社会 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 表现”
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 功劳大小,都要平行地遵守法 律; 2、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 功劳大小会生活中能 不能没有法律?为什么?
1、法律对人们言行规范作用(表现)
阅读教材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 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 一个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 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跳起来用 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 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 则可依。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 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比赛规则, 并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学校
纪 律
公共场所
有秩序
比赛场上
有规则
生意场上
要遵守交易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规 则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 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 织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本单位本团体 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 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道德行为规则主要是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
们信念的力量予以维护的。法律行为规则则不同,
它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的是暴力,即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长在向九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检 察机关依法对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涉嫌贪污罪案 侦查终结,即将以涉嫌依法渎职罪向人民法院提起 公诉。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 式,对我们的行为都具有规范作用。
规则大比拼
产 社会道 德 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
舆论、习惯、 普遍适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信念 自然形成
中学生守 教育行政部门 在校学生 则 法律 国家制定或 认可 全国适用
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 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 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 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 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 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 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 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 算?……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 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 样子。……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 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 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 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 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 保护。 89页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 阅读教材
(1)小叶、小静为什么能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习指南 阅读课本86-90页,细读正文部分, 浏览相关链接,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规矩? 2、什么是法律? 3、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三 者的区别? 4、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说一说:
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 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对比课文86页的两幅图“交通 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 并讨论问题: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 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
(2)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 1、知道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能够说出法律、道德、纪律和共同 点和区别; 3、知道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4、做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教育行政力 量
国家强制力
法律的显著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 则
道德规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
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
法律则不同,它是按照掌握国家政权的
阶级,即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由国家 制定或认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