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学案1

合集下载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测量方法;2. 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3. 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们平时生活的重要性。

2. 进修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了解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规律。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滴或固体颗粒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别。

3.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发展、动物生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温和降水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认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观察当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记录并分析其规律;2. 查阅资料,了解气候变化对举世生态系统的影响;3.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农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2. 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探究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影响: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温会导致炎热的天气,低温则会让人感到寒冷。

2. 降水的影响: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3. 气温和降水的干系: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干系,气温的升降会直接影响降水的形式和量。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 降水的测量方法:降水量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3. 实验探究:利用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气温下的降水情况,观察气温对降水形式和量的影响。

4. 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的干系,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并深入探究了它们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六、作业安置1. 观察当天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2. 写一篇关于气温和降水干系的小议论文,包括你的观察和想法。

七、拓展延伸1. 钻研气温和降水对植物发展的影响;2. 调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气温和降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气象常识。

愿大家成为未来的气象专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案1

《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二、新课学习(1)气温:空气的温度(2)气温的测定:均温的测定: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

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板书】等温线——世界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72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周;(学生A答)问题二: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同吗?(学生B答)问题三:读图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2分钟)【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时,应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气温。

2.会读气温曲线图,并能绘制出气温曲线图。

2.我国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3.气温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使学生能够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能够正确安排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为生活所需要。

【重点与难点】1.绘制气温曲线图。

2.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3.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凉爽的秋天过去了,我们都感到了冬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秋装换上了厚厚的冬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那么,什么是气温呢?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气温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概念气温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2.气温的时间变化活动:读图北京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14:00左右)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多少?(17℃)日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请你将2:00、8:00、14:00、20:00的气温数据相加,除以4,算出北京该日平均气温值。

(8.7+13.2+23.6+17.4)≈13.2℃测量在气象观测站,我们使用设置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观测气温。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呢?你平时是如何观察气温变化的?(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减少太阳对仪器的辐射程度,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工具:放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单位:摄氏度(℃)归纳:气温的变化通常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相加÷该月的日数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横坐标轴要长短适当)。

七年级地理《气温与降水》学案(1)

七年级地理《气温与降水》学案(1)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地理《气温与降水》学案(1)
学习目标:
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能正确的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觉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点:
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天气和降水有什么不同
2、常见的天气符号
3、读卫星云图
二新课导学
(一)气温
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用()表示
2、南方与北方的景色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所造成的。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4_6回答问题
1、世界平均气温较高的有那些地区()()()()()
2、世界平均气温较低的地区有()
3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
4、等温线在()处易发生弯曲。

归纳: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同纬度范围内,海洋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海洋的气温低,陆地的气温高;冬季,海洋的气温高,陆地的气温低。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5、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三、总结提升
1.学习小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2、知识拓展
1、一天的最高气温在()时,最低气温在()时,温差=( ) 日平均气温=()
2、一年当中夏季用()月代替,冬季用()月代替
3、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突出,冬季向高纬突出
3检测
四、作业
学后记:
用心爱心专心 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世界地理概况之后,进一步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形成地理观念、理解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和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图示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分布规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实例、案例,以便进行教学分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在世界范围内的差异。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利用实例、图示等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享自己的发现。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教学设计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教学设计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与降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与降水”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内容,它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气温和降水现象,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的其他因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气温和降水作为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实际感受可能较为直观,但对于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分布规律可能不太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气温和降水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

2.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的基本知识。

2.观察法:观察气温和降水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气候类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图像、数据等信息。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气候类型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方便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01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01

气温和降水【使用说明】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学习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气温的含义和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1、气温是指,常用。

2、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习任务二:理解等温线定义,并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1、等温线就是。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4-6,试着总结规律:(1)总的来看,。

(2) 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总结。

(3)根据北半球20℃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弯曲,总结。

3、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4、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5、海陆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任务三: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

2、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1)_____附近降水多,(原因:__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少(原因:_______________。

)(2)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陆___岸降水多,大陆__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_地区降水少。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背风坡降水___。

4、世界的雨极是亚洲的_______,形成雨极的原因是: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1 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1 精品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学案第1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重点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三、导学问题
1.下列地区中,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赤道附近 B热带 C.寒带 D.温带
2.南极大陆上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3.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纬度因素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区是()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两极地区
D.中纬度内陆地区
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生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
“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

在总结某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创新原创学案(第1课时)】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创新原创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学案(第1课时)预习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指大气的______程度。

2.气温的变化有______变化和_____变化两种。

3.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种。

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气温的________;在一年中的变化叫气温的________。

4.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是______左右,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__;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月。

5.1月0 ℃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______,南北气温__________。

夏季,除__________及个别地区外,全国________,南北温差不大。

二、温度带人们根据各地__________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热带、________、________、中温带和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垂直温度带。

课堂理解一、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精析:1.特点: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成因: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

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小。

这更加剧了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别,所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虽然比南方低,但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和南方差不多,再加上夏季风可以到达我国东部的最北方,使得除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例1】“2010年春节黄金周人气城市排行榜”入选的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三亚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和城市的位置。

《气温和降水》学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

《气温和降水》学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

气温和降水学案一、学习目标1、阅读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了解我国的降水量的时间分配特点。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位于;其纬度约为4°N 。

2、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位于;其纬度约为53°N 。

3.世界屋脊是指高原。

4、秦岭山脉的走向是。

(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1、读课本30页上图,思考一下问题:(1)图中两个人所在的地区有可能是我国的哪些地区?(2)图中所反映的是二人所在地的在什么方面存在差异?(3)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距?2、读P30页“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1)潍坊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是°C;7月份平均气温约为 °C。

温差约为°C。

(2)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C等温线,并描画(3)说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基本上沿着高原的东南边缘---- 山脉------- 河流。

(4)通过此图可以看出:1月平均气温最低处在℃以下;气温最高的区域在℃以上,两地之间气温相差约为°C。

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自南向北气温越来;南北气温相差(大、小)。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3、读P31页“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处:,分析此处气温低的原因。

(2)7月我国南部的气温一般为 °C以上,北部气温一般在°C以上,南北温差约°C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小),即除青藏高原、天山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外我国夏季普遍温。

4、归纳一下我国的冬夏季气温特点5、阅读课本32页有关“活动积温与温度带”阅读材料,在书上标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活动积温?(2)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划分的?6、读课本32页《图2.7中国的的温度带划分图》识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3)潍坊市位于哪个温度带(4)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0 °C等温线做一下比较。

《气温和降水》学案(1)

《气温和降水》学案(1)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班级姓名设计审核【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2、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的类型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会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会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气温的测定:阅读课本66——67页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1、气温是指。

常用(读作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观测一般在中进行,测量工具是。

3、观测时间: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观测次,分别在北京时间的时时、时时。

4、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时,气温日较差是。

气温日较差大,说明气温日变化。

5、一年当中,陆地上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6、我国冬季气温总体规律:自南向北____________,南北温差_________。

我国夏季气温总体规律:全国普遍__________,南北温差__________。

7.一月0 °c等温线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大致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边缘分布。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东南部一线分布。

5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东部__________,西部__________;从__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减少。

二、课中研讨(一)重点研讨1、.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我国年降水量时间分布特点?2、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范围?3、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

湘教版本地理七上《气温及降水》的学案

湘教版本地理七上《气温及降水》的学案

《气平和降水》快乐导航(第一课时)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编制人:李芸燕学习目标:、认识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亲密的联系、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散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重难点)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以下知识点1、气温指____ 的温度,用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谈谈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二、合作研究:(一)气温的丈量1、读图4-7,阅读活动资料,察看四个时间点的气温状况:2点 8点 14 点20点、经过察看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均匀气温日均匀气温=3、一天中间,气温最超出此刻时,最低气温出此刻前后4、气温差= —、思虑月均匀气温、年均匀气温的计算方法月均匀气温=年均匀气温=(二)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等温线: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世界上最酷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之外,寒冷地区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均匀气温散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渐渐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均匀气温散布图, 63页世界7月均匀气温散布图,一年中间,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同样或相反),大海比陆地拖后个月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域,大海与陆地对比,夏天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天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大海气温,同一地域海拔高,气温,海拔每高升100 米,气温下降5、依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规律①从纬度地点看:②从海陆地点看:③从海拔高度看:三、稳固迁徙: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3 .对于世界气温散布规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同纬度,高峰高原地域气温高于平原地域夏天,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大海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域是赤道穿过的地域世界年均匀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渐渐降温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33℃B17℃C20℃D23℃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此刻:()A日出前后B正中午分C 日落前后D午后2时6.海拔每高升℃100米气温降低:()A60℃B6℃C0.6℃D0.06℃7.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的一般规律为:()A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C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D从大海向陆地降低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类服饰主假如为了适应:()A酷热的荒漠天气B湿润多雨的天气C人们的视觉感觉D终年寒冷的天气9.在世界均匀气温散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由是:()A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大海面积比较广C北半球地势比较低D北半球全部是陆地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A大海B陆地沿海地域C极地D大陆内部的荒漠地域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向渐渐递减(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域,年均匀气温一般在℃以上(3)青藏高原地域年均匀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余地域低10℃,主要原由是第四章第二节《气平和降水》第二课时导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编制人:李芸燕学习目标:1、认识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种类。

七年级地理上册4_2气温和降水1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_2气温和降水1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初稿)学习目标:1、明白气温的测定方式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散布图,并总结避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重点难点: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图,并说出它们的散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气温的测定:一、气温是指。

经常使用(读作摄氏度)表示。

二、气温的观测:测量工具是。

3、观测时刻: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观测次,别离在北京时刻的时、时、时、时。

4、气温的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转变:一、气温的日转变: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样显现在午后时,最低气温出此刻,气温日较差是。

气温日较差大,说明气温日转变。

二、气温的年转变(1)一年当中,陆地上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一年当中,陆地上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一年当中,海洋上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2)气温年较差是。

3、不同时刻内,各地气温各不相同,那么同一时刻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不是相同呢?读讲义P61图4-6“世界平均气温散布图”(1)等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酷热的大陆___________最严寒的大陆___________(3)除南极洲外,严寒区域最大的洲亚洲(4)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有哪些?南北回归线之间(三)、气温的散布1、北半球、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转变有何规律?说出你的判定依据。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明显的弯曲在哪里?(刻画200C等温线)这说明海洋与陆地的气温是不是相同?规律3、结合世界地形图试探:什么缘故亚洲100C等温线有大的转折?显现00C等温线?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合作探讨】1、以下有关世界气温散布规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两极地域为低温地域B、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域是最高温地域C、气温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D、气温自低纬度向两极递减二、一天中,陆地最高温度一样出此刻: ( )A、日出前后B、午后2点左右C、午后1点D、中午12点3、“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气温的日转变B、气温的年转变C、气温的周期D、气温的年较差4、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此刻1月,最低气温出此刻7月,那么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陆地B、北半球海洋C、南半球陆地D、南半球海洋五、关于等温线的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不同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不同越大C、等温线呈封锁线,线内气温为低温中心D、等温线呈封锁曲线,线内气温为高温中心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

七级上册地理气温与降水导学案.doc

七级上册地理气温与降水导学案.doc

课题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课型一预习+展示班级:姓名:主备:—备导学案时间:11月27日备课组长:统稿时间:—月—日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6)、观察北半球的2(rc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7)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i(rc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I乂?(8)、读P72图4—9,找出年平均气温AT- 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9)、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10)、度课本图4—10、4—1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7月气温高的城市分别是哪一个?课题主要降水类型课型__________主备:_ 备导学案时间:11月26日备课组长: 统稿时间:—月日过程创意反思一、引入二、齐读目标三、自学五分钟先完成的先讨论。

四、讨论五分钟,对学、群学、小展示、报回疑难(分任务)五、准备六分钟,态度积极,在黑板前或在座位上试讲演练。

六、展示20分钟七、小结巩固3分钟八、检测4分钟 (小黑板)九、评价十、下课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课题一最基本的点和线课型预习+展示 ______ 班级:姓名:主备: 备导学案时间:11月27日备课组K:统稿时间:月签审: 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口主备:备导学案时间:11月20日备课组长:统稿时间:—月—日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学习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讨论:KW100°C=10-12在100 °C时,纯水中[H+]为多少?[H+] >1X10—7mol/L是否说明100 -C时纯水溶液呈酸性?100 °C时,[H+] = 1X10—71UO1/L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的表示方法C(H+) > lmol/L或C(OH-) > lmol/L时,可直接用C(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能读出温度计上的数值,与同学协作计算出某一天的平均气温。

3.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气温1.气温(1)概念:_____的温度。

(2)单位:_______(℃)。

(3)影响:气温的差异是造成________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气温的测定(1)测量工具:_______。

(2)测量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___时和20时。

(3)日平均气温计算:将测得气温累加除以测量次数。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依据观测资料,将同一时间_____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从_____度向_____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海拔_____,气温越低。

(3)同纬度的海陆气温_______。

【合作探究一】阅读P72活动,“气温的测定”,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时,最低气温出现在2时。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计算得出图中该日的气温日较差为___℃。

【名师点睛】关于气温的其他计算(1)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2)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合作探究二】1.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附近,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最低的大洋是_______,由此可看出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规律是由赤道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图中C点气温_____(高于、低于)D点,C点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_______,D点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海拔差异大,由此可知,同纬度陆地______越高,气温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气温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气温变化的原因分析
三、导学问题
1.【自学准备】:
阅读课本“气温”框题,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的温度,用()表示
合作探究: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阅读课本P62活动材料,读图4-7,完成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完成)
1、气温的测量一般是每天测量次,将这一天中次测量所的气温值累加,然后取其平均值,就是指
一天的气温。

2、观察图4-8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其气温值依次为
2点8点14点20点
3、由此可以计算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为。

4、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合作探究:(限时10分钟完成)
1、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2气温差:(日、月、年)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0 1、2题内容
读课本72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
2、,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1、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1、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
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2、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1 3题读图内容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四、参考资料
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十分复杂,高大地形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极广,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那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干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在喜马拉亚造山运动以后,距近几百万年时,大高原抬升,才建立了亚洲的季风气候.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还与坡向和高度有密切关系.当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域,这可以从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圣克鲁斯附近到内华达高原一线地形与年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看出.当地盛行西风,自太平洋吹来,正好与南北行的海岸山脉垂直相交,在迎风坡气流上升,至山顶降水量达第一高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即锐减.当西来气流翻越内华达山脉后已经变得很干燥,因此内华达高原所获得的降水量只有170mm,比迎风坡少90%以上.再例如在夏季在青藏高原南坡正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特丰,最著名的如乞拉朋齐其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1000mm,最多年降水量高达26461.2mm,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mm.西南季风到达高原上空时,水分已经大大减少,因此高原夏季雨量不大.例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北麓的定日,海拔约为4300m,年降水量仅为318.5mm,再跨过高原,降水量更少于100mm.在迎风山地,由山足向上,降
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此一定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H).H所在的高度因气候条件和地区而异,一般是气候愈潮湿,大气层结愈不稳定,H愈低.例如印度西南沿海山地空气异常潮湿,其最大降水高度H一般都在500—700m之间.我国皖浙山地如黄山、天目山其H大致在1000m 左右.气候干燥的新疆山地H则出现在2000—4000m间.西藏高原H从高原外围向内部逐渐增高.在几个主要水汽来向的迎风面H皆在2000m以下,其中喜马拉亚山西端和印度北部最大降水高度H仅在1500m左右.高原内部因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H都在5000m左右(图略).综上所述,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有些山脉可以阻障或改变气流的活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大量成为降水降落,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在山脉两侧的气候可以出现极大的差异,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我国秦岭山脉就是一个佳例.秦岭山脉横亘东西,其一般高度约在2000—3000m,使冬季风的南下与夏季风的北上受到阻障,使华北、华中气候显然不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与南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