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合集下载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利尿剂泛指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溶质及水分排出而减少细胞外液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实现其利尿作用。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三类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随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等。

高效利尿药是K+的排泄增加,Cl-的排出量超过Na+。

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

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

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

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

噻嗪类是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

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

抑制远曲小管近端K+ -Na+-Cl-共同转运载体。

②抗尿崩症作用。

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还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

③降压作用。

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

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

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4、利尿剂的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

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③高血压的治疗。

④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

⑤尿崩症。

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结石。

⑦高钙血症。

二、脱水药脱水药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

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

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和利尿作用,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利尿药的记忆口诀

利尿药的记忆口诀

利尿药的记忆口诀摘要:一、利尿药的作用和分类1.利尿药的定义2.利尿药的作用3.利尿药的分类二、常见利尿药及其特点1.氢氯噻嗪2.螺内酯3.氨苯蝶啶4.呋塞米三、利尿药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应用场景2.不良反应3.禁忌症4.药物相互作用四、利尿药的记忆口诀1.利尿药的分类2.各类利尿药的代表药物3.记忆口诀正文:利尿药是一种能够促进尿液排出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等疾病。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利尿药可以分为三类:噻嗪类、袢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氢氯噻嗪是噻嗪类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主要作用于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通过抑制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促进尿液的排出。

氢氯噻嗪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等疾病。

2.螺内酯是袢利尿剂的代表药物,主要作用于肾脏的袢状上皮细胞,通过抑制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的排出。

螺内酯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和肾脏疾病等引起的水肿。

3.氨苯蝶啶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主要作用于肾脏的皮质球状细胞,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的排出。

氨苯蝶啶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4.呋塞米是袢利尿剂的另一种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与螺内酯类似,也是通过抑制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的排出。

呋塞米常用于治疗严重水肿、肝硬化腹水和肾脏疾病等。

在实际应用中,利尿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使用利尿药时需注意不良反应,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此外,某些利尿药在使用时需避免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来概括各类利尿药的特点:“噻嗪袢利尿,氨蝶醛拮抗。

氢氯螺呋塞,水肿高血压。

注意钾钠比,禁忌症别忘。

相互作用药,谨防影响效。

利尿剂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使用注意事项
1、利尿剂的剂量和时间间隔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调整剂
量和使用频率应注意病人的足够利尿,但不要过量。

2、利尿剂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水解平衡,尤其是体重超过50kg的病人,每次的容量应该控制在200mL以内,每天最多不宜超过1.2L,一般不宜
超过1L。

3、利尿剂不适合治疗急性病变,特别是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
小球性肾炎等病症,应首先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4、利尿剂不宜与利尿剂或其他高渗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同时使用。

5、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使用利尿剂小心,因为肾功能不足会导致排
钠的减少,有可能使血渗过大,从而导致低血压,肾衰竭,心力衰竭等。

6、病人使用利尿剂时应每次服用后两小时内,频繁检查血渗,以保
证血渗水平得到适当控制。

7、利尿剂服用过程中,应注意每隔2-3天定期监测血、尿渗、血钾、血肌酐和尿钾,防止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8、利尿剂的作用效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体重、水盐代谢、排毒能力等,因此,只有慎重选择利尿剂,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9、利尿剂要与服用前检查或测定血渗的钠离子浓度各剂量同时服用,以确保剂量不致过低或过高。

利尿药应用原则

利尿药应用原则

利尿药应用原则一、利尿药的应用范围利尿药是一种能够促进体内电解质(如钠、钾等)和水分排出体外的药物。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

二、利尿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利尿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碳酸酐酶抑制剂:主要抑制肾脏碳酸酐酶活性,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排出。

2.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排出增加。

3.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和髓袢升支远端,抑制Na-Cl 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排出增加。

4.保钾利尿剂:主要通过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保钾排钠,同时促进钠的排出。

三、利尿药的应用原则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利尿药:不同种类的利尿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利尿药。

2.小剂量使用:利尿药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剂量。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3.注意副作用:利尿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利尿药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但联合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叠加情况。

5.逐渐停药:在使用利尿药的过程中,应根据病情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病情反复。

四、注意事项1.利尿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2.在使用利尿药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和腹水等症状,但不能治愈根本原因。

因此,在使用利尿药的同时,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1430506060 魏本凯1.内容[1]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1.1 袢利尿药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

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1.2 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

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利尿剂、α、β受体阻滞剂降压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α、β受体阻滞剂降压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α、β受体阻滞剂降压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四号代表: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用于降压治疗已逾半个世纪。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降压效果好、价格低廉,且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

因此,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充分肯定了利尿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并将其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噻嗪类利尿剂,以此为基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禁忌证: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高血钾与肾衰竭患者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此外,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单药治疗时还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发生的可能性。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1、利尿剂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本药物用于临床。

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与其他降压药物(如ACEI、ARB或CCB)较足量单药治疗降压效果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临床获益更多。

2、利尿剂单药大剂量长期应用时不良反应(特别是电解质紊乱与血糖、血脂、嘌呤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故单药治疗推荐使用中小剂量。

小剂量利尿剂与ACEI/ARB或CCB 联用可改善降压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利尿剂能够加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疗效,这种强化作用依赖于利尿剂减少体液容量以及预防其他降压药物应用后液体潴留作用。

4、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加糖尿病易感人群的新发糖尿病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该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5、如两种药物联用时血压仍不达标,则需换用另外两种药物或联用3种药物,此时推荐选用有效剂量的ACEI或ARB、CCB及利尿剂联用。

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时降压效果差,此时可选用呋塞米等袢利尿剂。

五号人物:β受体阻滞剂五号代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降压治疗以来,1984年首次被JNC 3推荐为起始降压药物,之后被众多国家高血压指南推荐为首选降压药物,广泛用于高血压治疗。

速尿说明书

速尿说明书

速尿说明书产品名称:速尿药品分类:利尿剂成分:速尿的主要成分是呋塞米。

适应症:速尿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引起的水肿以及其他需要利尿的疾病。

用法用量:请按医生的指示使用速尿。

通常推荐的用量为每日一次,成人一般为20-80毫克,儿童的剂量应该根据其体重而定。

速尿一般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在使用速尿之前,请告知医生以下信息:1. 对呋塞米或速尿剂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2. 有严重低血压或低血容量状态的患者不宜使用。

3. 患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速尿,或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4. 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使用本品需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 使用速尿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

不良反应: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2. 高尿酸血症:速尿可能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3. 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瘙痒等。

4.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5. 头痛、疲乏、乏力等。

请在使用速尿期间,如有不适或不明确的症状,立即向医生咨询。

相互作用:在使用速尿之前,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以下药物可能会与速尿发生相互作用:其他利尿剂、抗高血压药、抗炎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储存条件:请将速尿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请勿将速尿放在儿童可接触的地方,以防错误使用。

过期处理:请在速尿的有效期内使用。

过期的速尿应丢弃,不得使用。

包装规格:速尿常见的包装规格有瓶装、膜衣片等。

不同规格和剂型的速尿用法用量可能有所不同,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生产企业:速尿由专业的制药企业生产,具有正规的生产许可证。

此说明书仅供参考,请在使用速尿前详细阅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本产品安全有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医生报告。

利尿药

利尿药

利尿药--罗瑜定义: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液生成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消除水肿的药物。

利尿药也用于高血压等某些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概述:限制钠盐的摄入是治疗高血压早期的手段之一。

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并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

利尿机制:(一)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分均可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

正常人每日生成的原尿可达180L 左右,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

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是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有些药物(如强心苷、氨茶碱)能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原尿量增多,但由于存在球-管平衡的调节机制,终尿量增加并不多,只能产生较弱的利尿作用。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正常人每日排出终尿仅1~2 L,约占原尿量的1%,而99%的水、钠被肾小管重吸收。

如果药物能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可增加1 倍。

由此可见,肾小管是利尿药作用的重要部位。

利尿药的作用强度主要又以其对肾小管作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根据各段肾小管对Na+、Cl-和水等重吸收的特点将肾小管分为不同部位1.近曲小管原尿中85%的NaHCO3、40%的NaCl、葡萄糖、氨基酸在此段被重吸收。

该段Na+主要通过钠泵和H+-Na+交换的方式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来自H2CO3,而H2CO3 由碳酸酐酶催化CO2 和H2O 生成。

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减少H+的生成,抑制H+-Na+交换,促进Na+排出产生利尿作用。

但由于受近曲小管以下各段肾小管代偿性重吸收增加的影响,乙酰唑胺的利尿作用较弱,而且易致代谢性酸中毒,现已少作利尿药使用。

2.髓袢升支粗段此段重吸收原尿中30%~35%的Na+,且不伴有水的重吸收。

在该段管腔膜上存在着Na+,K+-2Cl-共同转运载体(co-transporter),将Na+、K+、Cl-重吸收进入细胞内。

氢氯噻嗪片等4种利尿药说明书

氢氯噻嗪片等4种利尿药说明书

1、氢氯噻嗪片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 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

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

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不良反应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

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

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

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

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

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

本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

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

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禁忌症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反应(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⑩有黄疸的婴儿。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利尿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增加尿量并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

利尿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肾疾病、水肿等。

然而,在使用利尿剂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1. 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是一种强力的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身体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等严重问题。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2. 遵循剂量和时间:利尿剂通常按照一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使用。

重要的是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地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时间间隔,以免影响药效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注意体重变化:利尿剂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多余的液体和废物,因此使用利尿剂后体重会有所下降。

然而,如果体重下降过快或过多,可能意味着水分丢失过多,这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使用利尿剂期间要定期检查体重,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突发的体重变化。

4. 注意饮水量:利尿剂的作用是通过增加尿量来排除多余的液体,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适量饮水,以避免脱水。

一般而言,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来调整饮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饮水。

5. 监测电解质水平: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中某些电解质(如钠、钾)的丢失或积累。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期间,要定期检查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如果出现头晕、心悸、肌肉无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6. 谨慎使用利尿剂:利尿剂虽然可以有效地减轻水肿和控制血压,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例如,利尿剂不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之前,一定要排除禁忌症,并充分了解和权衡利尿剂的风险和益处。

7. 遵循医生的建议:利尿剂在不同的疾病和病人中使用的方式和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使用,并定期回诊复查,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利尿剂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是非常有效的药物,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我们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严格注意一些使用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利尿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药目录利尿药 (1)噻嗪类利尿药 (2)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2)氯噻酮Chlortalidone (3)袢利尿药 (4)呋塞米Furosemide (4)布美他尼Bumetanide (7)托拉塞米Torasemide (8)保钾利尿药 (10)螺内酯Spironolactone (10)氨苯蝶啶Triamterene (12)阿米洛利Amiloride (13)其他利尿药 (14)吲达帕胺Indapamide (14)利尿药(dUretic drug)是指能增加尿液生成率的药物,多数利尿药作用于肾单位。

根据药物作用的肾单位不同部位,临床常用的利尿药可分为:作用于近曲小管,主要为碳酸酐酶抑制药、渗透性利尿药;作用于髓质稀释段:主要为髓袢利尿药;作用于皮质稀释段:主要为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主要为保钾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药的常用药物有乙酰唑胺,此类药物可增加钠、钾、碳酸根离子的排出,但利尿作用较弱,临床一般用于眼科疾病,如青光眼降低眼压。

渗透性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此类药物可增加钙、镁、钾、磷酸盐及碳酸氢盐的排出,临床一般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髓袢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此类药物利尿作用强,同时有较强的排钾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特别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衰竭、肝硬化腹水等。

噻嗪类利尿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利尿药,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等。

吲达帕胺的作用部位亦与噻嗪类相似。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中等,在增加排钠、氯的同时也增加排钾。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尿崩症,也作为一类抗高血压药广泛使用。

保钾类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较弱,利尿同时可增加钠、氯的排出而减少钾的排出。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也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利尿效果,减少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适应证】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肾石症(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是治疗一些液体滞留症状的常见方法。

利尿剂通过增加体
内的尿液产生,协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从而缓解水肿和降低血压。

然而,在使用利尿剂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记住。

另外,利尿剂可能会增加你排尿的次数,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期间,应
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上厕所。

尽量避免在晚上接近就寝时间继续服用
一些类型的利尿剂,以免影响睡眠。

在服用利尿剂期间,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也很重要。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
液产生来减少体内液体积聚,但如果你不喝足够的水,可能会导致脱水和
电解质紊乱。

因此,请注意在每天饮水量中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以保持
身体水平的平衡。

另外,利尿剂可能会引起电解质不平衡,如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等。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心律不齐或其他严重症状。

因此,尽量按时
到医院进行医生建议的监测和检查,以确保体内电解质的稳定。

利尿剂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利尿剂之前,务
必告知医生你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一些药物,如洋地黄和非甾体抗炎药,与利尿剂可能有相互作用,增加药
物的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1. 引言利尿药是一类能够增加尿量并促进体内液体排出的药物。

它们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起到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

利尿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和疾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一系列涉及体液平衡的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利尿药的功能主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利尿药的分类利尿药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及其对肾脏的影响而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利尿药及其主要的功能主治:2.1 噻嗪类利尿药•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主要作用机制: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氯、钾等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的钠和水分排泄。

2.2 钾保留性利尿药•适应症:适用于低钾血症、碱中毒等疾病的治疗。

•主要作用机制:减少肾脏远曲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对钾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中的钠和水分排泄,减少钾的丢失。

2.3 高渗透利尿药•适应症:适用于急性肾衰竭、高血压危象等疾病的治疗。

•主要作用机制:通过增加尿液渗透压,减少肾小管对水和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的排泄。

2.4 针对肾小管功能的利尿药•适应症:适用于肾小管酸中毒、尿酸结石等疾病的治疗。

•主要作用机制:通过调节肾小管对氢离子和尿酸的重吸收,改善肾小管功能,增加尿液排泄。

3.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利尿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功能主治如下:3.1 控制血压某些利尿药可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液容量,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尤其是噻嗪类利尿药,它们能够减少体内钠和水的重吸收,有效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因此,利尿药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3.2 减轻水肿利尿药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液潴留,可以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例如,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肾脏对水分和钠的重吸收,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减轻水肿。

3.3 辅助心力衰竭治疗利尿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降低循环血容量,减轻心脏负担,利尿药能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速尿注意事项

常用速尿注意事项

常用速尿注意事项速尿又叫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利尿磺胺、速尿灵、利尿灵,是一种强效利尿药。

速尿的利尿作用强大而迅速,但维持的时间较短,一般口服后30~60分钟起效,维持2~3个小时。

速尿主要适用于各种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尤其适用于急需消除水肿的紧急情况,如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和高血压危象等。

此外,药物中毒时也可用于加速毒物的排泄。

因此,速尿的使用比较广泛。

然而,由于速尿的利尿作用迅速而强大,容易给机体造成许多不良反应,故患者在使用速尿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应注意掌握好用药剂量,以防止过度利尿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倘若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应注意检查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

2.反复使用速尿容易引起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糖血症及血中尿素氮升高等。

因此,应同时服用氯化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这样不仅具有协同利尿作用,而且可以减少低血钾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3.大剂量久用者,突然停药,可引起水钠潴留。

因此,长期用药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4.患有低血钾、肝昏迷及大剂量使用洋地黄的病人,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禁用速尿;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速尿。

5.患有痛风的病人使用速尿后,容易诱发疾病发作或使原有的症状加重。

因此,必须慎用或禁用。

此外,当速尿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也容易产生相互作用而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选择与速尿同时使用的药物时,应加以注意。

以下是速尿与一些常用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头孢菌素如头孢噻酚、头孢噻啶和头孢乙腈等抗生素合用,会增加对肾和耳的毒性。

与氯丙嗪、吩噻嗪类药物合用,能降低动脉对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容易导致严重低血压和休克。

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会增加,容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肾上腺素、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速尿的利尿作用,并能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率。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可降低速尿的利尿作用,对肾脏的损害机会也会增加。

人卫版药理第13章-利尿药

人卫版药理第13章-利尿药

肾髓质
30–35% Na+ 被重吸收
肾小管各段功能和利尿药作用部位
利尿药的分类
(一)袢利尿药 高效利尿药
呋噻米(速尿) furosemide 依他尼酸(利尿酸)ethacrynic acid 布美他尼 bumetanide
(二)噻嗪类利尿药
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氯噻嗪
【不良反应】
1. 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 血钾、低血钠、低氯血症、低血镁等。 2. 耳毒性:大剂量时可引起听力下降,或 3.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大剂 暂时性耳聋甚至永久性耳聋。应避免与对听 量可出现胃肠道出血。 N有损害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 4. 高尿酸血症:与体内尿酸竞争排泄系统。
隙。
Na+ 、 Ca2+、Mg2+
④ 此段离子被大量重吸收入组织间隙,
管腔液形成了几无溶质的低渗净水,称为
“肾脏对尿液的稀释功能”,髓质则成高
渗状态,当管腔液流经集合管时,靠管腔
内外的渗透压差,水分被大量重吸收,称
为“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使形成的 原尿的99%被重吸收后,形成的终尿仅有 1—2L。
5. 过敏反应:皮疹、嗜酸性细胞增多,偶 有间质性肾炎。偶致骨髓抑制 。
二、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
中效利尿药包括如下两类: ★ 噻嗪类:由噻嗪环与磺酰胺基(-SO2NH2)组 成。原型药物:氢氯噻嗪。
在基本结构的2、3、6 位代入不同基团可得到一系列的 衍生物:氯噻嗪、双氢氯噻嗪、氢氟噻嗪、苄氟噻嗪、利钠素、 三氯噻嗪、氢苯噻嗪、环戊氯噻嗪、环戊甲噻嗪 ,等。
2.抗利尿作用: 噻嗪类利尿药能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 和口渴症状。

临床呋塞米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呋塞米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呋塞米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一、适应症和用法用量1. 水肿性疾病呋塞米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呋塞米仍可能有效。

另外,呋塞米可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成人常用剂量常见剂型有注射剂和片剂,具体用法如下:(1) 普通片剂:起始剂量为 20~40 mg,口服,每日 1 次,必要时 6~8 小时后追加 20~40 mg,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

最大剂量虽可达每日 600 mg,但一般应控制在每日 100 mg 以内,分 2~3 次服用,以防过度利尿和不良反应发生。

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 20~40 mg,隔日 1 次,或每周中连续服药 2~4 日,每日 20~40 mg。

或者,每次 20 mg,每日 1 次,晨服为佳,必要时可增至 40 mg/d。

(2) 注射剂:紧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开始 20~40 mg,必要时每 2 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

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

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起始 40 mg 静脉注射,必要时每小时追加 80 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 200~400 mg 加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 4 mg。

(有效者可按原剂量重复应用或酌情调整剂量,每日总剂量不超 1 g;利尿效果差时不宜再增加剂量,以免出现肾毒性,对急性肾衰功能恢复不利。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般每日剂量 40~120 mg。

儿童常用剂量(1) 普通片剂:起始按体重 2 mg/kg,口服,必要时每 4~6 小时追加 1~2 mg/kg。

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或者,按体重 2~3 mg/(kg·d),分 2~3 次服用。

≤28 周新生儿,1 mg/kg,口服,Q48h,PRN(每 48 小时 1 次,必要时用药);<37 周新生儿,1 mg/kg,口服,Q24h,PRN;≥37 周新生儿,1 mg/kg,口服,Q12h,PRN;如无效,剂量可加倍。

使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使用利尿剂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水肿和高血压的方法。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

然而,使用利尿剂需要谨慎,并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 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利尿剂前,应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包括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利尿剂以及最适合的剂量。

2. 定期监测体重:水分的排出是利尿剂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体重。

如果体重迅速下降超过每周1-2磅,或者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体重波动,应立即咨询医生。

3. 饮水量控制:使用利尿剂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饮水量。

因为利尿剂可增加尿液的排出量,过多的水分摄入可能导致脱水症状。

同时,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会增加利尿剂的作用,增加脱水的风险。

4. 注意电解质平衡:利尿剂的作用机制是增加尿液中的盐分排出。

长期使用高剂量的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5. 避免过度使用:利尿剂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尿液过多,从而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过度使用利尿剂还可能掩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肾脏疾病或心脏病。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不得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利尿剂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在使用利尿剂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7. 注意副作用:利尿剂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多尿、口渴、乏力、头晕和低血压。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副作用,应尽早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总之,使用利尿剂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体重、控制饮水量、注意电解质平衡,并避免过度使用。

如果出现任何副作用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及时的沟通和合理的用药能够确保利尿剂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1. 引言利尿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药物,主要用于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分和盐类排泄的药物。

利尿药具有多样化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在不同疾病状态下有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利尿药的功能主治。

2. 利尿药的分类利尿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呋塞米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量。

- 钾利尿药:增加尿液中钠的排泄同时减少钾的排泄,并可抑制醛固酮的效应。

- 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量,并增加尿液中钠、钾和氯的排泄。

- 抗利尿激素类药物:抑制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减少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量。

3. 利尿药的功能主治利尿药的功能主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治疗浮肿利尿药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有效减少体内水分潴留,从而缓解浮肿症状。

特别适用于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导致水肿的情况。

3.2. 改善高血压部分利尿药可以减少体液容量和血浆容量,降低血压,特别适用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

利尿药和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3.3. 治疗水肿性脑疾病利尿药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颅内液体积,改善水肿性脑疾病,如颅内高压、脑滞流和脑水肿等。

3.4. 辅助治疗心脏病利尿药能够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于心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3.5. 预防尿路结石一些利尿药可以增加尿液中的溶质浓度,防止结晶物质聚集,从而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

4. 使用利尿药的注意事项•利尿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严禁自行服用。

•使用利尿药时应按照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不同类型的利尿药可能存在不同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应注意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长期使用利尿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钠、钾、镁等离子的失衡,需定期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利尿药时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1430506060 魏本凯1.内容[1]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1.1 袢利尿药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

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1.2 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

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1.3 保钾利尿药保钾利尿药,又称低效能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集合管和末段远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主要代表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保钾利尿药有两种作用机制,螺内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抑制上皮细胞Na+ 通道。

螺内酯是人工合成的醛固酮拮抗剂,又称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属排钠保钾利尿剂,具有利尿、降压作用。

常用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能够辅助治疗高血压、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预防低钾血症等。

临床应用特点螺内酯为低效利尿药,起效慢、作用久。

利尿作用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

适合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

与噻嗪类、袢利尿剂合用减少K+ 排泄,增强利尿效果。

久用可引起高血钾,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障碍,妇女月经不调和多毛症等。

1.4 渗透性利尿药渗透性利尿药通过提高血浆及原尿渗透压,稀释血液,增加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

渗透性利尿药,又称脱水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

主要代表药为甘露醇。

其作用强、排泄快,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治疗急性脑水肿的首选药物。

临床应用特点使用时注意快速给药,250 ml 一般应在半小时左右输入,每6 小时重复1 次,急症情况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可达2 g/kg。

但是其存在反弹现象且长期大量使用可造成低钠血症和血尿,故其使用时间一般推荐≤5 天,不宜长期使用。

且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1.5 碳酸酐酶抑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酸酐酶活性,进而减少 H+-Na+ 交换及 HCO3- 的重吸收,发挥较弱的利尿作用。

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利尿作用弱,主要代表药为乙酰唑胺。

2.机制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而实现的,利尿药通过作用于肾单位的不同部位而产生利尿作用。

2.1 肾小球滤过有些药物可以作用于肾小球,如强心苷、氨茶碱、多巴胺等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原尿生成增加,但是利尿作用很弱。

因此目前常用的利尿剂不是作用于肾小球,而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

[2]2.2 肾小管重吸收(药理第八版第二十四章,此处略)2.2.1 近曲小管2.2.2 髓袢降支细段2.2.3 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2.2.4 远曲小管2.2.5 集合管3.适应症3.1 水肿性疾病3.1.1 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

利尿药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本用药,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最快的药物,是解除心力衰竭水钠潴留唯一的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的CHF诊治建议标准治疗:以利尿药为基础,以ACEI/ARB和G受体阻滞药(BB)为核心,以地高辛为重要辅助的综合治疗。

利尿药之所以有治疗心力衰竭措施的基石之称在于:利尿药是唯一能够最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液体潴留的药物;是其他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如剂量不足会降低机体对ACEI的反应也会增加使用BB的危险性。

故利尿药多与ACEI和BB联合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BB之前之中必须达到和维持“干体重”,而“干体重”的控制和维持则要依赖于利尿药。

所有心力衰竭患者有体液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体液潴留,均应给予利尿药。

[3]3.1.2 肾性水肿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

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4]由于肾性水肿血容量可低可高, 故在临床上应对水肿血容量进行估计, 目前可根据心率、血压、B U N和尿浓缩及尿钠排泄分数( f r a c t i o n a l e x c r e t i o no f s o d i u m , F E N a ) 来估计, 正常尿钠浓度为30 ~40 m E q /L , F E N a % =[尿钠] ×[血肌酐] ×100/[血钠] ×[尿肌酐] , 如果伴有低血容量时,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偏低、血B U N 升高, FENa下降( 常< 0. 2%) , 尿K+/( K++N a+)>60%。

这类病人在应用晶体或胶体溶液纠正血容量之前不宜使用口服或静脉用利尿剂,只有不伴有低血容量的肾病水肿病人( 血B U N 正常、F E N a > 1%) 才能安全应用利尿剂患者水肿的处理,应当根据循环血容量状况选择相应措施。

对血容量增加的轻中度水肿患者,在限盐(2. 3 ~3. 0 g/d)基础上,选择噻嗪类利尿剂和(或)保钾利尿剂;重度水肿患者需更加严格限盐(1. 7 ~2. 3 g/d),同时选择袢利尿剂。

盐的摄入量可通过24h 尿钠测定进行监测。

对低血容量患者,可适当应用白蛋白、血浆或甘露醇,再谨慎的配合使用袢利尿剂,切忌把白蛋白作为营养品补充。

利尿消肿宜缓慢进行,快速利尿只适用于急性肺水肿患者。

水钠潴留严重、全身普遍水肿者,每日清除液体量最多2~3L。

腹水严重、外周水肿不明显患者,每日液体清除量以300~500 ml为宜。

3.1.3 肝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由于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无常水肿。

利尿剂用于肝源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血白蛋白水平降低,渗透压随之下降,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的水肿。

因为这种情况下血容量往往不高,故如在血容量不高的情况下应先给以扩充血容量。

3.2 非水肿性疾病3.2.1 高血压噻嗪类利尿剂迄今依然是活跃在一线的抗高血压药物。

[5]3.2.1.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当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30mL/(min·1.73m2) 时可优先考虑加用噻嗪类利尿剂; 当eGFR<30 mL/(min·1.73m2) 或肌酐超过150 µ mol/L, 则选用袢利尿剂。

[6]建议在新发糖尿病危险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受试者中,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都应更加谨慎,可以用最小有效剂量并考虑与ACEI/ARB 联用,且需要定期检查血浆葡萄糖水平。

3.2.1.2 高血压合并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 应使用袢利尿剂快速减轻水钠潴留症状, 当急性心衰症状减轻后入无禁忌证可改用噻嗪类利尿剂。

[5]3.2.1.3 高血压合并非糖尿病性肾病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 特别是合并蛋白尿的患者, 可选择ACEI/ARB, 在血压控制上不理想时, 可加用噻嗪类利尿剂, 当容量负荷过大时, 宜停用噻嗪类利尿剂, 改用袢利尿剂。

3.2.1.4 难治性高血压利尿剂在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使用足量三种降压药物,其中一种是利尿剂, 血压仍不能达标者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

在利尿剂中, 长效噻嗪类利尿剂效果最佳, 对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宜选择袢利尿剂, 甚至需与多种降压药物联用。

[7]3.2.2 肾结石噻嗪类及类噻嗪类可用于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以抑制高尿钙引起的肾结石的形成。

3.2.3 高钙血症袢利尿药可以抑制钙离子的重吸收,降低血钙。

通过联合应用袢利尿药和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而大大增加钙离子的排泄,这对迅速控制高钙血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禁忌症&注意事项(部分)4.1 痛风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速尿等降压药后,可出现血尿酸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0%-40%。

这是由于利尿剂引起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新收增加。

加上长期的高血压,病人肾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尿酸盐更排不出去。

除了使血尿酸升高外,尿酸盐还可沉积在肾小管间质内,逐步堆积形成肾结石,进一步损害肾脏,加重高血压。

[8]4.2 肾功能不全(袢利尿药除外)肾功能不全时首选袢利尿剂,是因为该药可增加尿量和钾离子的排出,冲洗肾小管,减少肾小管的萎缩和坏死,但不能延缓肾衰的进程。

大剂量呋塞米可以治疗慢性肾衰,增加尿量,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仍然能产生作用。

其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对肾衰也有一定的好处。

4.3 糖尿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慎用利尿剂的原因可能与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有关系。

中效利尿剂不良反应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等;其中高血糖可能是利尿剂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的磷酸二酯酶,因此使cAMP中介的糖原分解作用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