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模板

合集下载

哲学教学的困境、成因及出路

哲学教学的困境、成因及出路
思想 ・ 政 治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s r c h
2 0 15 年5 月 中旬 刊
前提 是教 师要 与 学 生真诚 沟通 . 了解 学 生的 思想动 态 . 并积 极加 以 家 长树 立 正 确 的德 育意 识 .让 父母 意 识 到 自 己对孩 子 的 重 要 影 响, 在 平 时的 生活 中给 孩 子树 立 良好 的德 育榜样 并 营 造德 育 的 环 引导 . 对 学生的进 步及 时给 予肯 定和 鼓励 。 2 - 2落 买 实践 活 动 境 。 另一 方面 , 家长要 主 动地 关心 孩 子 . 了解 孩 子 的思 想 动 态 . 与 实践 活动 的 开展 能 使 学 生切 身体会 到 德 育 工 作 的 重要 性 以 孩子 做 朋友 , 不要 居 高临 下地 进行 说教 同时要 帮 助孩 子 建 立信 及其 积极 意 义 比如教 师可 以与 学 生进 行 角 色转换 . 有 针 对性 地 心 在 生 活 中对 孩 子 有进 步 的方 面 多 多予 以肯 定 . 让 孩 子 感 受 到 安排 学生组 织德 育工作 , 让 学生 自己组 织班会 , 安 排教 育主 题 。 这 父母 的 关 爱 , 从 而使 孩 子 更好 地 克服 困难 , 有 勇气改 变 自 己 样 学生 可 以获得 与 平 时被 动 受教 育 完全 不 同的 体验 . 更 好 地理 解 3 . 总 结 教师的 良苦 用心 . 从 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 高 中 中学生的德 育工作 是 十 分重要 的 . 它关 系着学 生 未 来进 工作 。另外 . 还 可 以 让 学生进 行 实 习活 动 在 实 习活 动 中 . 学生 以 入社 会 能否有 健全 的人 格和 正确 的价值 观 以及人 生观 帮 助 学生 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接触. 而不再是一个处处被教 师管束被 形成 科 学的道 德理 念 对于 学生今后 的成 长 以及发 展 有 至 关重要 的 父母庇护的孩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 f  ̄A . 以及做事的道理 . 作 用。 高 中的班主任 要认 清 自己身上 的 重担 . 对 学生 负责 . 了解 学 明 白道 德 观念 以及组 织 纪律 的 重要 性 生的德 育状 况并有针 对 性地 进行 干预 . 以达 到较好 的德 育效 果 2 . 3 提 高 家庭教 育 的质 量 参考 文献 : 对 学 生进行 德 育 工作 不 单 单是 学校 的 工 作 . 家庭教 育 对 于 f 1 ] 郑远 茂 . 分 析 高 中班 主任 德 育 工作 效 率低 的 原 因及 对 策研 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究m. 新教 育时代 电子 杂志 ( 教 师版 ) , 2 0 1 4 ( 4 ) . 们 的 道德 观 念 , 纠正 不 良的 心理 . 班 主任 要 和 父母做 好 沟 通 工作 , 『 2 ] 李靖. 新 时期 高 中班 主 任 德 育 工作 研 究 m. 东 方教 育 , 2 0 1 3 配合起 来对 学 生进行 引导 班 主任 在 与 父母 进 行联 系的 时候 要 给 ( 8 ) .

浅谈中学哲学教学的困惑

浅谈中学哲学教学的困惑

浅谈中学哲学教学的困惑
中学哲学教学的困惑中学哲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然而,中学哲学教学存在着诸多困惑,比如教材繁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乏研究兴趣等。

首先,中学哲学教学的教材繁杂,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记忆,比如孔子的《论语》、《孟子》、《庄子》、《老子》等,学生很难把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从而影响学生的研究兴趣。

其次,中学哲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落后,大多数学校只采用传统的“抛砖引玉”式的讲授方式,学生无法自主研究,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研究效果不理想。

再者,学生缺乏研究兴趣是中学哲学教学的一大困惑,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对哲学知识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只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才能做到学有所得。

因此,要解决上述困惑,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要注重教材的编写,把哲学知识按照一定的思路统一编写,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其次,要改进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活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注重
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竞争意识的评价环境,以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哲学教学存在着诸多困惑,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改进、评价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研究效果。

浅析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哲学的声音也随着声势 巨大的改革浪潮逐渐远去。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状在于哲学未能 与时俱进跟上甚至滞后后于时代的步伐。 同时哲学专业遭到冷 遇也需要从自身找寻答案, 认清哲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 社会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哲学 批判 教育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其形式和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 中国社会发生了 翻 天 覆 地 的 改 变。 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显著变化,文化意识也 必然相应的蜕变。 也就是说,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哲学需要重新找寻自己的立足之 地和发展方向。
(4)T:湖 南 省 科 技 型 中 小 企 业 创 新 的 外 部 威 胁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都非常迅 猛,无论是在新能源开发,信息技术的研发、生物技术的运用等 方面都已经有许多的同类竞争者,这些都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另 外,世界各国对专利的保护,也使得研发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产品也设置了屏障:对国外高科技的“模仿”、“山寨”已经不能成 为企业维系其创新的来源。 因此,与本土的科研院所联合,让一 些只生活在实验室的产品,走向市场。 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 也融入创新的元素,这才是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 生存之道。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 创新机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资本市场、金融 创新改革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制约问题, 为企业的创新人才 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技术参股。 第二、充分利用湖 南省乃至全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接收技术 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聂荣喜、马贱阳、谭丽霞、常小佑. 对湖南省科技型中 小 企 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一点思 考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7): 81-82. [2] 周 三 多 、 陈 传 明 、鲁 明 弘.管 理 学[M] .上 海: 复 旦 大 学 出 版社, 1999. [3] 黄志民, 蔡淑琴.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N] .经济日报. 2005年11月 24日.

教育哲学的困境

教育哲学的困境

教育哲学的困境教育哲学理论的多元性与其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实现,教育哲学的形上性与在实践中的边缘化,教育哲学的批判性品格和对教育问题的相关性批判,是当前教育哲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标签]教育哲学意识形态批判实践教育哲学应是一种对当代教育问题的理论态度。

但是,当今时代是教育哲学引导我们的教育变革,还是社会变革引导我们的教育变革?是教育变革引发我们关于教育哲学的沉思,还是教育哲学引领我们的教育变革?教育哲学是否走人了困境?本人就此不揣浅陋,以请教同行。

困境之一:教育哲学理论的多元性与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实现。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最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主导着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政党都有其对于教育的理念、信仰、态度和实施准则。

教育作为社会生存和延续的活动,其必然反映社会主流政治团体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主导着其对教育的态度和由此态度引发的行动,即主导着一定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哲学。

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哲学是在政治社会的框架内有限度地实现的。

从学术的意义上来讲,教育哲学可以是学派纷呈,但是教育哲学的实现并不可能是纷呈的,众多的学派只能停留在学术层面上,不可能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实现,这是由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质或国家政治的属性决定的。

所以教育哲学必然是在政治社会的框架内有限度地实现的,或者说只有符合政治社会要求的教育哲学才有其实现的可能和基础。

人的教育是一定政治社会中人的教育,可以有关于教育哲学的理想和争论,但很难有脱离政治社会的教育。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就遇到了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教育是什么,不同的教育哲学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教育哲学不是元哲学也不是纯哲学,教育哲学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政治哲学或社会主体政治哲学的影响。

纵观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他国家教育哲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影响。

在以崇尚自由和多元化号称的美国,也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可以说无处不在。

在麦卡锡时代,曾经在学术上、政治上信仰或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左派思潮的教育哲学学者,被迫放弃了自己带有政治立场或倾向的教育哲学思想,而转向分析教育哲学,希望通过“清思”来摆脱种种意识形态的束缚,但是由此而来的却是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或改革的漠视,受到猛烈批评的分析教育哲学逐步走向“势微”,“在传统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的争论中,传统教育哲学已经胜出,至少是在数量上。

当代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挑战和主要问题

当代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挑战和主要问题

当代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衫瞧主要问题文/江怡当前哲学研究困境原因之分析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古老的意义在于历史悠久,轴心时代形成的思想传统流传 至今;新兴的意义在于变化万千,哲学不仅诞生了人类科 学,催生了世间宗教,而且为一切思想和知识提供了解释 和指南。

然而,如今的哲学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 境,这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目前正处于“世纪性”的衰 落之中。

分析这个困境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现代社会 的急剧变化和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整个人文 学科的普遍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哲学学科自身存在 的困难。

现代社会变化对人文学科的挑战,构成了哲学研究困 境产生的外在因素。

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各国政府财政对人文学科的投入大幅度削减,使得研究和 教学岗位逐年减少,这直接导致哲学学科的就业岗位数量 下降;(2 )线上课程和兼职教师不断增加,削减了线下 课程对于专业老师的人数要求;(3 )STEM (科学、技 术、工程、数学)专业的大幅度增加,表明现代社会对科 技的更大依赖;(4)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技术的要求 也减少了政府对人文学科的整体投入,人文学科在国家财 政支出中的比例大幅度削减,这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学科本 身的发展。

当然,哲学自身的发展历来都不是依靠社会对哲学的 要求,相反是哲学家自身对本身专业的热爱和他们对人性 的理解促成了对社会的普遍要求。

因此,只有哲学自身内 部的原因才是导致哲学面临困境的主要根源。

这个内部原 因就是对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缺少信心,无法让社会理解 自身价值。

人文学者既缺乏对以往伟大思想传统的关注,沉迷于后现代的理论;又对当下社会的道德滑坡和审美衰 落表现得毫无作为。

哲学家并没有满足社会对于哲学的普 遍高涨的要求,拉开了哲学与普通人对哲学重要问题的距 离。

人文学者对数字化和标准化的抵制导致了整个社会对 于人文学科认识的缺失。

虽然这些并非是导致人文学科,特别是哲学研究出现明显衰落的全部原因,但整个社会对 人文学科缺乏了解和重视,以及人文学科自身远离社会生活的现实,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哲学的贫困与出路(转载)

中国哲学的贫困与出路(转载)

摘要]中国哲学的贫困窘境是由于崇拜西方分析哲学的结果。

要寻找出路,必须回到中国传统的综合、分析哲学上来。

本文从“吉”、“喆”、“嚞”、“悊”、“哲”等字,以及“思维、思想、智慧等词,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指出中国哲学就是双吉之学,多吉之学,合分之学,知人之学,思维之学,智慧之学。

[关键词]嚞喆综合分析悊哲思维智慧中国哲学曾经的辉煌就是“全民学哲学”的运动,但在辉煌之下也蕴藏着危机。

其辉煌之际,表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前身被称之为哲学社会科学部,正如今天把经济凌驾于社会之上一样: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

其实社会效益就包涵了经济效益,正如同社会科学就包涵了哲学一样。

其实说它是哲学社会科学部,不如说它是政治社会科学部。

所说的“哲学”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都是为无产者通过暴力革命夺取物质服务的,为夺取政权服务的,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服务的。

一旦整个社会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唯物论”的哲学,就难于为有产者的“唯资论”服务了,也就更难为今天的以人为本的“唯人论”服务了,其贫困的窘境也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哲学何以会走进贫困的窘境?原来这个中国“哲学”不是中国的“喆学”,而是西方的哲学。

西方哲学侧重于分析,而忽略了综合。

请看“哲”字便明白。

它由“扌”、“斤”、“口”三字构成。

“扌”就是“手拿”的意思;“斤”就是“斧斤斫砍”的意思;“口”用来吃飯、讲话,这里是讲话言说。

言为心声,所以“哲”又写成“悊”。

“悊”与“思”都有一颗“心”,但“折”侧重于思维方法中的分析方法,而“田”则是思维对象和方法兼重,思维方法中的综合方法和分析方法兼重。

“折”字符号给人类显示的意思是,手拿着斧斤斫砍木材,进行分析的实践活动:了解树木的年轮,有无疾病,削减旧枝让生长出新芽,砍伐木材搭建房屋,制造家具等。

当年毛泽东的“一分为二”就是典型的西方哲学思想侧重于分析的表现,而杨献珍提出的“合二为一”则是侧重于综合的不同观点。

浅谈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

浅谈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

浅谈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摘要:“哲学贫困”已成为近年来哲学界经常感慨的话题。

在当今市场经济活跃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哲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人人学哲学,集体学哲学到现在的哲学几乎走到了无人问津的境地。

考察当代哲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重重困境,能够启发当代人思考及为探寻当代哲学的出路提供基础性的借鉴。

尽快摆脱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寻找哲学的复兴之路,是每位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当代哲学;误解;困境哲学就其本意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科,如古希腊哲人多认为,哲学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学问。

然而,综观当代哲学在现时这个社会,并未表现出其使人聪慧的征兆。

不仅如此,反而在有些地方使人变得偏激、迟钝和思维定势,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哲学。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

一、从哲学自身的状况来审视哲学当前的困境1.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来看哲学当前的困境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哲学与科学有着不解之缘。

那时,人类的思想探索还没分化为各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和科学交织在一起,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两者并无明确的分界。

人们最初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探索,既是科学,也是哲学。

随着探索的深入,哲学和科学才逐渐“分家”,科学集中于解释经验现象之间的联系,而哲学则侧重于追问经验现象背后的本原。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已经‘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禀赋’。

这与任何所谓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

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明白地,这些必须是禀于本性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第一原因也应当求之于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走出人类思想史早期的混沌状态,随着近代西方实验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

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

问题意识与论证训练: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问题意识与论证训练: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句话 , 即“ 在一定 的环境 中, 谁 怎 样 教 谁 什
教 师 严 格 按 照 教 材 讲 授 每 一 条 哲 学 原 理 或 众 多 哲 学家 的主要 思想 ; ( 4) 讲 授 的 方 式 主 要 是 灌
么? ” 该 问题 至少 可 以 分 解 为 五 个 次 级 问 题 : 第


在 教 材 上 找 到 标 准 的答 案 , 记 诵 的 准 确 性 是 考
试 的法宝。
们 都 有 一 个 较 为 充 分 的解 答 , 甚 至连 具有 充分 根 据 的概 括 性 解 答 都 很 难 达 到 。 因 此 , 我 们将
讨 论 的 问题 限 制 为 : 当 前 我 国 哲 学 教 育 方 式 的 主 要 困境 是 什 么 , 出 路 何 在 ?此 问题 的解 答 , 主
基金项 目:重庆市教委择优资助计划( :  ̄z u s z k 2 0 1 3 0 0 3 ) ; 西南政法大学“ 哲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项目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2 0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自不 同的 元 哲 学 ( me t a—p h i l o s o p h y ) 预 设 和 教 育 教 学 目的预 设 。 以权 威 教 材 为 纲 的 教 育 方 式 , 通 常 包 括 这 样 一些程 式化 的环节 : ( 1 ) 统 一 编 订 权 威 的 教
这种 以权 威 教 材 为 纲 的哲 学 教 育 方 式 , 或 明或暗地做 出了如 下 的一些 预 设 : ( 1 ) 哲 学 研 究 等 于探 究 到关 于 自然 、 社会 、 人类 思 维 之 确 定

浅析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哲学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哲学的声音也随着声势巨大的改革浪潮逐渐远去。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状在于哲学未能与时俱进跟上甚至滞后后于时代的步伐。

同时哲学专业遭到冷遇也需要从自身找寻答案,认清哲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社会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标签:哲学批判教育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形式和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显著变化,文化意识也必然相应的蜕变。

也就是说,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哲学需要重新找寻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方向。

一、当下哲学没落的原因分析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正是由于这篇哲学意味相当浓厚的文章,由此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思想解放的波澜,为“改革开放”开辟了空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逐渐显现,那就是当时的哲学理念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浪潮,由此许多的出版社和书店都被哲学著作所拖累,影响其经济效益。

高中毕业生报第一志愿时多愿意选择热门的与经济相关的专业,哲学专业的学生多是调剂而来,大学不得不停止或减少招生哲学专业的学生,被哲学专业录取的学生真正对哲学感兴趣的恐怕也在少数。

许多人转移到热门专业,或专注于英语和其他实用性的知识上,以便毕业找到出路。

不用说,哲学专业成为越来越没落的文史类专业之一。

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被前所未有的金钱冲昏了头脑,往往追逐效率和金钱,相较于哲学家的话语则被显得无足轻重。

这种现状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人们思想觉悟低,被物质世界所俘获。

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从哲学的内部寻找答案,哲学之所以被冷落,是因为哲学未能与时俱进跟上甚至滞后后于时代的步伐。

伴随着现代学科的分化和社会转型,哲学也像别的学科那样,成为专门之学,不再是所有学科方法论的指导老师,哲学家也从前台退回到幕后,开始到书斋中进行潜心的研究。

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作为一门古老而深刻的学科,哲学教育在中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哲学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那么,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的哲学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哲学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希望通过学习哲学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人们对于哲学教育的传统方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哲学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哲学教育正在朝着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哲学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学习选择。

一些新型的哲学教育模式和平台也开始崭露头角,如在线哲学课程、哲学沙龙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哲学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不仅涉及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还包括一些新兴的哲学领域和话题,如环境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

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社会对于哲学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哲学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由于哲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相对抽象和深奥,很多学生对于哲学教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高,导致哲学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由于哲学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很多学校的哲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和多元化的哲学教育,提高哲学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为推动中国的人文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教育在中国正在经历着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认知不足、兴趣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提高哲学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为推动中国的人文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学哲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

中学哲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

中学哲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引言中学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它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哲学的抽象性、哲学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学生对哲学的兴趣缺乏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学哲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学生的哲学教育质量。

一、哲学的抽象性1.1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价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它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更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

因此,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哲学的学科属性,无法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2 学生对哲学的难以接受由于哲学概念的抽象性和晦涩性,学生常常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他们更倾向于接触具体、实用的知识,因为它们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将哲学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的认知和体验。

1.3 解决策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了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哲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哲学意识。

二、哲学教学资源的匮乏2.1 教材教辅的缺失相较于其他学科,中学哲学教材和教辅资源的编写相对较少。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可靠的参考资料,并难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2 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大部分地区,中学哲学的教师队伍十分匮乏。

缺乏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哲学知识的教师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此外,由于薪酬和社会认可度的问题,许多优秀的哲学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从事其他职业。

2.3 解决策略:加强资源建设与培养为了改善中学哲学教育的资源状况,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学哲学教材和教辅资源的编写与培训力度。

同时,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举办教学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中学哲学教育事业。

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3.1 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传统的哲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教材匮乏目前高中哲学课程的教材相对匮乏,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实、系统的教材内容。

可以通过增加教材的多样性和深度,引进更多经典哲学著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可以引入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故事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哲学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吸引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中哲学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课文解读等方式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供场景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高中哲学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哲学课程的认知不足,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不高。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通过亲和力、幽默感、亲和感等来吸引学生。

并且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到课程的魅力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高课程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愿望。

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如哲学沙龙、哲学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中学哲学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中学哲学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中学哲学教育的现状与前景引言在当今社会中,中学教育扮演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角色。

然而,除了基础学科外,哲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在中学教育中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学哲学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学哲学教育的现状1. 缺乏系统性教学当前,中学哲学教育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生可能接触到一些哲学概念,但缺少对其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有一套有机的教学体系来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理解和分析哲学问题。

2. 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资源教材和资源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中学哲学教育中,合适的教材和资源相对匮乏。

这一方面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对哲学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3. 没有足够的教师和培训机会中学哲学教育需要具备丰富哲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缺乏这样的资源,导致哲学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此外,教师也面临着缺乏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的问题,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激情。

二、中学哲学教育的前景1. 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通过加强中学哲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经验和生活相联系的课程案例,以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开发适合中学生的教材和资源中学哲学教育需要具备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和资源。

有趣、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概念和思想。

引入多媒体教材和在线资源,也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哲学知识的途径。

3. 提供教师培训和交流机会为了提升中学哲学教育的质量,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

通过参加研讨会、讲座和教学研究小组等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结论中学哲学教育在现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教学问题的现状目前,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社会对哲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很多学校的高中哲学课程资源匮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条件有限。

2. 课程内容单一:高中哲学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传授层面,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独立思考训练等实践性内容,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哲学思维方法。

3.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学生缺乏主动性,课堂效果有限。

4.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哲学课程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热点问题的联系,学生往往对哲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

5. 考试导向教育压力大:高考升学压力使得学生更加倾向于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忽视对哲学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对哲学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 高中哲学课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哲学课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思想的演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规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哲学素养。

高中哲学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思维品质,使他们能够从深层次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力。

高中哲学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哲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和开放,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发展和自我实现。

高中哲学课在学生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修养,更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哲学课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素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哲学教育困境三思 精品

最新-哲学教育困境三思 精品

哲学教育困境三思哲学教育在工具理性时代境地的尴尬。

市场经济中,学生很难摆脱功利境界,而趋于器物层面的追逐,这是高校哲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哲学教育的困境引发大学生灵魂发育迟滞与人文素养贫乏。

时值大学,正是陶冶学生精神品格、提升精神境界的关键期。

以哲学为基点,引导大学生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大学生领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进而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促成大学生精神成人进而转识成智。

一、哲学教育的资源困境教育资源有广义指与教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土地、建筑物、教职工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和狭义之分指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1]。

由此,凡是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皆可称之为教育资源。

而哲学教育资源是指在哲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哲学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哲学教育过程从资源维度而言,就是哲学教育资源发挥作用的过程,哲学教育效果与哲学教育资源作用发挥的程度密切相关。

哲学教育资源作为伴随人类文明进程的宝贵资源,相对而言具有稀缺性物质层面。

哲学虽超然形上,却从未中断形下给养。

没有坚实的积淀,哲学似乎就是困难的。

人类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物质文明增长史,物质资源的匮乏,相对而言,必然阻碍哲学的发育和成长。

哲学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具有历史性,受限于主客观条件,人类所能开发和利用的哲学教育资源对于哲学教育的客观需要来说总是有限的。

当下哲学教育资源虽空前丰富,但事实而言,哲学教育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充分考虑哲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并利用哲学教育的各类资源。

哲学教育所能够利用的只能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各种资源总和。

虽人类文明已长足发展,但哲学资源的积淀和开发却很有限,甚至很多哲学资源已随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而逐渐消失,因而现存的或潜在的哲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便成为紧迫问题。

资源的开发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即是开发的主观愿望,同时更为满足哲学教育的客观需要。

哲学教学的困境、成因及出路

哲学教学的困境、成因及出路

2015年5月中旬刊前提是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2落实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积极意义。

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组织德育工作,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安排教育主题。

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平时被动受教育完全不同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习活动。

在实习活动中,学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接触,而不再是一个处处被教师管束被父母庇护的孩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做人以及做事的道理,明白道德观念以及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2.3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的工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纠正不良的心理,班主任要和父母做好沟通工作,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班主任在与父母进行联系的时候要给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让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并营造德育的环境。

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地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

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在生活中对孩子有进步的方面多多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有勇气改变自己。

3.总结高中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否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理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的班主任要认清自己身上的重担,对学生负责,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1]郑远茂.分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4).[2]李靖.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东方教育,2013(8).哲学教学的困境、成因及出路谢晓健(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的升华及个人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哲学的引导。

浅析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关于哲学教育,其基本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在一定的环境中,谁怎样教谁什么?该问题至少可以分解为五个次级问题: 第一,谁教? 即哲学教育者的资格、素质、要求等;第二,怎样教? 即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等; 第三,教谁? 即受教育者的资格、条件、目的等; 第四,教什么? 即教育的内容、目标等;第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教? 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等。

此五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问题的充分解答都要以其他问题的解答为前提。

在此,我们不可能对它们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解答,甚至连具有充分根据的概括性解答都很难达到。

因此,我们将讨论的问题限制为: 当前我国哲学教育方式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出路何在? 此问题的解答,主要涉及第二个次级问题,而对其余的问题不做专门的讨论。

一、当前的两种教育方式及其困境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权威教材为纲的教育方式; 二是以经典原著为纲的教育方式。

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源自不同的元哲学( meta - philosophy) 预设和教育教学目的预设。

以权威教材为纲的教育方式,通常包括这样一些程式化的环节:( 1) 统一编订权威的教材;( 2) 组织哲学教师进行教材培训;( 3) 哲学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讲授每一条哲学原理或众多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 4) 讲授的方式主要是灌输式的,对于哲学原理的讲授,先阐明基本原理,再以通俗的事例作为例证; 对于哲学史的讲授,先是哲学家的时代背景、生平、思想渊源等,再是概括其主要的哲学思想;( 5)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记诵哲学原理或大哲学家的思想史事实;( 6) 以单选、多选、简答、辨析、论述、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标准化的考试,这些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标准的答案,记诵的准确性是考试的法宝。

这种以权威教材为纲的哲学教育方式,或明或暗地做出了如下的一些预设:( 1) 哲学研究等于探究到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之确定不移的原理或规律; ( 2) 历史上的大哲学家要么已经发现了这些原理或规律,要么已经部分地认识到了这些原理或规律;( 3) 哲学教育就是传授关于这些原理或规律的知识,或者是传授大哲学家探究这些原理或规律的历史事实,即思想史的事实;( 4) 学生学习哲学就是理解并记忆这些原理、规律或思想史的事实;( 5) 这些哲学原理或思想史的事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指导他们过最有价值的生活,或者指导他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当下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的开题报告

当下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的开题报告

当下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逐渐兴起,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领域不够广阔,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方法不够全面。

这些问题都导致文化哲学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不足,限制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文化哲学研究的困境1、研究领域狭窄。

目前,我国的文化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而被较少地涉及到人类生存、存在的深层次哲学思考,未能涉及到哲学本体的表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2、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文化哲学研究的内容很多时候是想当然的、流于表面的研究,并未通盘而深层次的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机制和原因,不能全面把握事物的变化和演化。

3、方法不够全面。

文化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和精神分析等理论的研究方法,却很少有用数据和实证来支撑自己的研究结论的,这导致了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很难被广泛应用。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1、开拓研究领域。

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广、更宽泛,将文化哲学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结合,以多角度来审视、分析非凡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2、深入研究文化现象。

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究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特征和运营机理,并且从多维度和多层次去深掘文化的精髓和内蕴,进一步推动文化哲学研究的深化。

3、多元化研究方法。

我们需要使用更多样化、更严谨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文化哲学,如数据收集、案例分析等实证方法。

这样能够使我们的研究实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结论文化哲学研究作为当前时代的学术研究热点,对我们了解和掌握文化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法则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文化哲学研究在方法和深度上仍然存在困境,需要我们用多种方法和角度认真对待文化哲学研究,不断提升研究质量和深度,推动文化哲学研究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关于哲学教育,其基本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在一定的环境中,谁怎样教谁什么?该问题至少可以分解为五个次级问题: 第一,谁教? 即哲学教育者的资格、素质、要求等;第二,怎样教? 即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等; 第三,教谁? 即受教育者的资格、条件、目的等; 第四,教什么? 即教育的内容、目标等;第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教? 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等。

此五者紧密在一起,任何一个问题的充分解答都要以其他问题的解答为前提。

在此,我们不可能对它们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解答,甚至连具有充分根据的概括性解答都很难达到。

因此,我们将讨论的问题限制为: 当前我国哲学教育方式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出路何在? 此问题的解答,主要涉及第二个次级问题,而对其余的问题不做专门的讨论。

一、当前的两种教育方式及其困境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权威教材为纲的教育方式; 二是以经典原著为纲的教育方式。

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源自不同的元哲学( meta - philosophy) 预设和教育教学目的预设。

以权威教材为纲的教育方式,通常包括这样一些程式化的环节:( 1) 统一编订权威的教材;( 2) 组织哲学教师进行教材培训;( 3) 哲学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讲授每一条哲学原理或众多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4) 讲授的方式主要是灌输式的,对于哲学原理的讲授,先阐明基本原理,再以通俗的事例作为例证; 对于哲学史的讲授,先是哲学家的时代背景、生平、思想渊源等,再是概括其主要的哲学思想;( 5)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记诵哲学原理或大哲学家的思想史事实;( 6) 以单选、多选、简答、辨析、论述、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标准化的考试,这些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标准的答案,记诵的准确性是考试的法宝。

这种以权威教材为纲的哲学教育方式,或明或暗地做出了如下的一些预设: ( 1) 哲学研究等于探究到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之确定不移的原理或规律;( 2) 历史上的大哲学家要么已经发现了这些原理或规律,要么已经部分地认识到了这些原理或规律;( 3) 哲学教育就是传授关于这些原理或规律的知识,或者是传授大哲学家探究这些原理或规律的历史事实,即思想史的事实;( 4) 学生学习哲学就是理解并记忆这些原理、规律或思想史的事实;( 5) 这些哲学原理或思想史的事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指导他们过最有价值的生活,或者指导他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这些关于元哲学和教育教学之目的的预设都是非常富有争议的,倘若要仔细分析,会陷入无穷回溯的难题,从而难以达成普遍的共识。

为了避免陷入关于元哲学的争论,我们姑且先假定这些预设都是合理的,倘若能够揭示出由这些预设所决定的教育方式的困境并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径,那么相关的元哲学问题也就可以得到一个间接的答复。

以权威教材为纲的哲学教育方式究竟存在何种困境呢? 有学者曾将这种教育方式的困境归纳为三种幻象和三种缺失: 第一是真理化身的幻象,即哲学教师在哲学教育活动中仅将哲学简单地视为真理,把自己看成真理的代言人; 第二是人生导师的幻象,即哲学教师自以为是掌握了人生智慧的人,试图通过哲学课为学生指点人生的迷津; 第三是知识大全的幻象,即视哲学教育为最高层次的知识教育,哲学教师乃无所不晓的万事通。

三种幻象导致三种缺失: 一是主动性的缺失; 二是针对性的缺失; 三是适应性的缺失。

这些幻象和缺失又共同导致了哲学教育的三种错位: 一是灌输而非启迪; 二是说教而非理喻; 三是型范而非陶冶( 《论语子张篇》) 。

这些概括比较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哲学教育的现状,但我们认为如下的三个困境才是尤其值得强调的: 一是以知识的传授代替了严格的思维训练,即学生成了既定结论或思想史事实的被动接收器,当然不可能有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二是将理性的事业转变成了信仰或崇拜的事业,即思维的批判本性被消耗在日复一日的宣教或记诵之中,观念或理论的创新能力受到巨大的打击; 三是以独断论式的教条代替了理性的推理论证,即学生被告知那就是真理或事实,却没能提出详细的证据和理由。

相对于以权威教材为纲的教育方式而言,以经典原著为纲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更多人的倡导或赞赏,而且国外的哲学教育也多采用这种方式。

教育家罗志希在上个世纪初谈到治哲学时讲: 想要治哲学的人,我一定劝他不要看了哲学史或对于某种哲学的评论( mentary) 去谈哲学。

我们且不要管某人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怎样说的,我们只先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自己怎么说的。

学者们之所以看重经典原著,这是因为: 无论这些史家多么公允,总免不了带上自己的某种哲学见解,这是哲学解释所不可避免的; 或者为了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理解,或者为了合于自己的哲学系统,或者因为关注的重点不同,哲学史家、评论者或解释者有时可能尽力放大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甚至竟在原著模糊不清的地方下确定的判断。

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亦讲: 教授哲学的方式是阅读、阐释、注解哲学典籍。

此乃牛津大学教授哲学的古老传统。

倘若以经典原著为纲的教育方式做出了哲学即哲学史的元哲学预设,进而假定哲学教育就是哲学史的教育,哲学史的教育就是关于哲学思想的历史事实讲授,那么,这种哲学教育的价值就会受到极大的贬损,并带来诸多的困境。

以经典原著为纲的哲学教育,有学者认为存在如下的困境: 第一,对中国哲学而言,也许说十三经是经典,但子部中相当多的著作又为何不是经典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也许说《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经典,但《资本论》、《1857 -1858 经济学手稿》又为何不是经典呢? 对西方哲学而言,经典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笛卡儿、休谟、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胡塞尔等人的哲学著作都可算做经典。

经典的数量何其多、内容又何其难,学生的精力何其有限,而人生又何其短,若不在经典之中加以遴选,整个经典阅读计划就根本不可操作。

第二,以经典阅读为纲已经或可能带来诸多的副作用,比如: 读经典对提高学生的通用智力没有多大帮助,对于就业市场来说,牢记经典内容的求职者是缺乏价值的,因为市场更需要能够灵活、主动地制定问题解决程序的脑力劳动者大部头的老经典往往很难啃,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西方哲学时还会碰到语言、文化方面的困难,啃经典会挤占他们学习更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时间资源经典阅读的训练方式需要大量的记忆,因此这也就占据了学生记忆其他更重要的通用知识的资源啃经典还会使学生一头钻进故纸堆,渐渐失去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度,丧失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能力。

这些分析和担忧确有道理,但仍有待商榷: 其一,经典的数量非常庞大,但经典阅读并非必须要读完所有的经典原著,既可以按哲学史分期选一部分经典慢慢啃,也可以按人物或流派选一部分经典仔细推敲,因此,在哲学学者中,常有古希腊哲学专家、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海德格尔专家、现象学专家,等等,而学习物理学的,却完全不需要成为爱因斯坦的专家,哲学学习的经典阅读计划并非一定不可行。

其二,经典阅读训练确实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资源、记忆资源,还会遇到语言文化障碍,但不能说通过阅读经典原著训练出来的学生一定缺乏市场竞争力,更不应是与世隔绝的老古董,因为读经典的目的并非是牢记经典内容,而是要去领悟经典原著所欲解答的问题、问题得以产生的时代脉搏、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和论证解答等,培养学生的通用智力和艰苦探索的毅力正是经典阅读训练应题中之义。

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以经典原著为纲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困境正在于: ( 1) 将思想的历史事实等同于哲学本身,哲学教育被理解为向学生展现思想的历史事实; ( 2) 学生的哲学训练主要变成了记忆力的训练,埋头于故纸堆而不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哲学问题,仔细研读某个哲学大师的著作,其目的似乎是要变成了他的狂热粉丝 ( 3) 将理性分析的事业转换成了盲目崇拜的活动。

概括地讲,当前我国哲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各自有其预设,并各自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共同的主要困境及其根源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问题意识; 二是缺乏严格的论证训练。

因此,我国哲学教育的改造,必须将问题意识和论证训练放到中心位置。

倘若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究竟是以权威的教材为教学依据,还是以经典原著为教学的依据,自然就不会显得那么对立了,因为,无论是教材还是原著,都可能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培养起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和严格的论证习惯,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会偏向于直接以经典原著为依据的教育方式。

二、问题意识:哲学教育的中心倘若哲学问题对于哲学思想而言居于首要地位,那么哲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开始独立的哲学思考。

因为,任何一种理论皆是问题的解答,先有问题,然后才有理论。

在哲学上问题乃是始祖。

没有问题,就没有哲学,哲学的核心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

倘若不明白某个哲学家所要解答的特定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所提出的理论,理论不外乎是特定问题的解答方案。

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同样的现象呈现在不同的观察者面前,有的人提出了极富价值的问题,有的人只是将其当做理所当然的现象而一概接受。

多数人都有洗澡的经历,但发现浮力定律的却是阿基米德; 大家都见过物体下落的情景,但万有引力定律却偏爱牛顿,其核心在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至少有四个成分: ( 1)理解,( 2) 不理解,( 3) 觉察到不理解,( 4) 寻求理解。

因为理解了某些事物或某事物的某些方面,而对其他事物或某事物的其他方面不理解,对这种不理解有一种理智上的自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要寻求彻底理解那尚未被理解的东西,据此,问题就产生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或执著思索,即是问题意识。

有的问题是原初性的,有的问题是派生性的; 有的问题是封闭性的,有的问题是开放性的。

原初问题是直接观察自然、社会或思维现象而得出的,其答案直接关涉的是实在,而非对思想史的理解; 派生的问题并不直接出自尚未理解的现象,而是直接出自前人的思想或理论,旨在寻求对先哲之思想的理解。

抽象地讲,原初问题比派生的问题更有价值,但是,在哲学上,试图提出前人从未讨论过的原初性的问题,其难度应该是相当大的,凡重大的哲学问题,无论是本体论的、知识论的或价值论的,在哲学史上也许皆有不同程度的讨论,所以分析或解答派生性的问题,对哲学研究仍然具有相当的价值。

封闭性的问题是在既有思维框架之下产生的问题,对思维框架本身并不提出疑问,且问题的答案具有确定性,比如,孔子的仁究竟是什么意思? 对这一问题,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都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可理解的、通过分析论证而确定的答案,人们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不需要先探讨何谓理性、人如何可能有理性等框架性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是对基本的思维框架本身提出了疑问,比如,不问孔子的仁究竟是什么意思?而问有能力提出这种问题者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派生性的问题多为封闭的问题,而原初性的问题多为开放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