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合集下载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交通与通信

交通与通信

1906年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1932年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的发展
时间段 成就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 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1)具体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 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 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 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 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 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 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 车专线。 ⑤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 营。 (2)主要特点: 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 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 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时间 成就
1877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 局成立。
(2)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
维艰。 2.航空 (1)1918年,福建 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发展较快。
问题思考 3.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
第13课
知识梳理 一、铁路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基础导学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2.1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3.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5.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问题思考
1.近代中国铁路出现的原因。 提示 (1)鸦片战争后,受工业革命影响,铁路传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Leabharlann D.①③④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洋
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特别是在1900年前后,民
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 挤中艰难求生。 答案 B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
缓慢和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外国航运公司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2)中国近代航运以商办为主,造船又以官办为 主,而用途以军事需要为主;(3)地区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
三、通讯领域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 设“领事邮政代 办所”。 (2)1896年,成立“ 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背诵8分钟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对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掌握宋元时期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宋元时期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在宋元时期的具体应用,以及中外交通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四大发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引出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电报电信事业的发展
_1_8_7_7_年,福建巡抚在台__湾___架设第一条电 报线,成为中国__自__办_电__报__的_开__端__.仅短短数年, 电报线遍及各省,__民__用_电__报___也普遍开展.
盛宣怀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 (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何为驿传?
用马传送称“驿”
用车传送称“传”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问: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 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旧式沙船(流行于长江流域, 平底,甲板宽敞。船舷采用多根 大掳,从船首直压船尾,增强整 体结构强度。这种船在沙滩上搁 浅时不易损坏或倾覆。)
英国太古轮船 公司的“长沙”轮
(1)兴起

代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开始兴起
水 标志:1_87_2_年_轮_船_招_商_局_的_成_立。
运 的
(2)清末的发展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之前)
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是_英__国__商__人__于 _1_8_7_6__年 非法修建的___淞__沪____铁路。
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 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 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 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国营招商局 的“新铭”轮
国营招商局的 江轮“江裕”号
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营;1932年归 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 运的机构。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铁路

艰难求生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求生
尝试: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尝试:1909 冯如 中国第一架飞机 起步: 1918年 起步: 1918年
水上飞机
通 讯

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 大清邮政局“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撤销外国”客邮’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外国”客邮’ 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台湾 民国:发展缓慢 民国:发展缓慢
----陈旭麓 陈旭麓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类 别 项目发ຫໍສະໝຸດ 展 历 程传入: 传入: 自建 铁路 缓慢 发展
1876年 英商 淞沪铁路 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 1881年 第一条铁路—1881年 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1909年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 到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二、聚焦个案:探究近代交通与 聚焦个案: 通讯的发展
情境创设三: 情境创设三:阅读以下情景材料说出近代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 材料1. 材料1. •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手持冷兵器的士 手持冷兵器的士 小铁路 手持冷兵器的 直奔短短的火车道。 一声令下, 兵,直奔短短的火车道。“拆——” 一声令下,雄赳赳大怪 物轰然倒 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茫然的表情 物轰然倒地,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1876年 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1876年,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28.5 淞的铁路购 而后拆除 掷入大海 拆除并 大海?! 淞的铁路购回,而后拆除并掷入大海?!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世人称 骡马曳引车辆 马车铁路” 为“马车铁路”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

中国早期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高铁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1861— 1919),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 工程师。 工程师。1872年,以 年 幼童留学美国,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 于耶鲁大学, 于耶鲁大学,学习工 程。1905年,担任京 年 张铁路总工程师, 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 筑路工程。 筑路工程。1909年, 年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 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 铁路干线。
清朝大龙阔边邮票5分银六方连一件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邮票一枚
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年 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冯如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 飞机场, 飞机场,中国始创飞行家冯如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29岁的生命 岁的生命。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 岁的生命。
二、通讯
1、邮政: 、邮政: )、开始设立 (1)、开始设立:晚清,“大清邮政局”成 )、开始设立:晚清, 大清邮政局” 立 )、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①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年 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③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航空

第十三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

第十三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A、B两项。

D 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C。

答案:C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这说明( )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说明持反对态度,B、C、D不符合“说明”意图。

答案: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两项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4.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②③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

Q 400 苹果的相对产量, Qa + Q*a
800
Qb + Q*b
2 特定要素 与
收入分配
问题一:题目 描述
一个国家用劳动和资本生产产品1,用劳动和土 地生产产品2,总劳动供给量是100个单位.在 资本供给量给定时,两种产品随劳动投入产出的 变化和边际生产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投入产 产品1 产品2 部门1
P2xMPL2=1.3xMP L2
P1xMPL1=1xMPL1
解答 4
产品2价格由2下降为1.3,使得产品1的产量由 48.6上升为66;产品2的产量由86.7下降为75.8 ,产品1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由于产量的增加 而上升;而产品2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收益由于 产出的减少而减少
问题二:题目 描述
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为: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 =香蕉价格/苹果价格 ① 画出世界的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 ② 苹果的世界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③ 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④ 说明本国和外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 假设本国有2400名工人,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并确
解答 1
图 3-1: 本国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术完全相同,每个国家劳动的边际产量取决于
所雇佣的工人数量,具体如下:
新雇佣的工人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1 01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交通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徒步、马车到现代的汽车、高铁,交通工具的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1 传统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用徒步、马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和物流的需求。

徒步是最原始的交通方式,虽然速度慢,但却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马车则多用于贵族、商人等富裕阶层的出行工具。

这些传统交通方式受限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通常在距离较短的地区使用。

1.2 现代交通工具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蒸汽机车的出现成为可能,铁路的建设开始兴起。

随着汽车的诞生和普及,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成为了人们长途旅行的首选工具。

1.3 交通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徒步出行可以锻炼身体,减少环境污染,但速度较慢且受限于距离;汽车出行方便快捷,但对环境造成污染;飞机航行速度快,但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人们选择交通工具时需要权衡各方面因素,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通讯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同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的烟火信号、书信到现在的电话、互联网,通讯方式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社交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2.1 传统通讯方式在古代,人们通过烟火信号、书信等方式进行通讯。

烟火信号是一种利用烟火产生的亮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方式,被广泛用于军队的通讯和警报。

书信则是人们进行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通过邮寄方式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方。

2.2 现代通讯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话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实时的远程通讯。

随后,移动电话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讯。

而互联网的普及则进一步改变了通讯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信息交流。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变化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变化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北京立交桥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 村村通工程图 界汽车十强之列。
水运航空 晚清中 国创办 的最早 的近代 航运企 业。首 次打破 列强的 垄断局 面。 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
戴宗,外号神 行太保。作“神行 法”, 日行八百里。 以日行十小时计,则 每小时可走80里即4 万米,每秒可走 11.11米。而08年奥 运会百米世界纪录 的创造者博尔特速 度为100M/9.69S,约 合每秒10.32M。
古人的 坐轿子
出行方式 乘马车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骑马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思考:交通工具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方 便的同时有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之最
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 中国第一条高铁线路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 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第一条航线 中国境内第一个电报机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打破列强垄断
19世纪80年代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筑
1958年 型” 1958年 “东风型”、“东方红 “韶山型”
1998年 广州至深圳铁路
2003年 上海 1909年 冯如 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
1920年 北京----天津 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世纪70年代 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 台湾
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20世纪初 南京
1902年 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 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 动行驶的四 轮怪物。这 就是汽车。
结合教材和以上图片总结:我国公路 交通的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 较快发展(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铁路特点(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

交通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文

交通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文

交通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文
交通和通讯变化
小时候,有一次小小的我找不着家门,敲错了别人家的门,刚好那一家又没人,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惊天动地,最后妈妈听见了我的哭喊声,才把我领回了家。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小孩子为什么不带个GPS呢?不然爸爸妈妈找不到我该有多难过呀。

长大了,爸爸妈妈光用这件事来取笑我。

我非常生气,特别没面子,看到我手里的手机,决定做一个调查,先从爷爷开始,爷爷讲:“那时候,交通与通讯都有限,从内蒙到中卫看朋友,因为通知不到,所以就很冒昧的拜访,骑马要一天才能到中卫朋友家,但是去了朋友刚又不在这就白走了一遭。

刚解放了,但是从中卫到银川骑小毛驴也要两天两夜,非常慢。


妈妈说:“我小时候,家里来客人了,叫爷爷回家,一路小跑,结果一不小心滑到了小水渠里,洗了个泥水澡,要是当时有手机就好了,打一个电话:‘喂。

’不就好了吗?
以前的交通与通讯都不方便,而现在变化非常大,由以前没有电话变成了有,先是呼机,然后是心不好太好的小灵通,再由不好用的小灵通变成了家家人人都具备的手机,固定电话,都是免费安装的。

还有电脑上网,连上宽带后,全国如为一家。

就不用麻烦的写信了,发个电子邮件就OK了,只要几秒钟就可以收到,不像写信,还要三
四天才收到。

要是有长假,走北京一趟都不成问题,为什么?因为通讯方便了,交通也要变化了,原本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又由水泥路变成了浇沥青的的公路,又宽又广,接着又添上了铁路,通上了火车,建起了飞机场,坐上了飞机。

通讯与交通这两方面无论从那看,都是在变化,变的先进,变得发达,难道不是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西方列 强进一步侵略、控制和掠夺中国带来了更多便利。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归纳综合 【思维导图】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知识主线】 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邮政为 之一变,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通讯极大地改变了 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近
是在 1902年.而京张铁路 1905 年才开始修建。“自鸦片战 争以来,列强纷纷争夺我铁路修筑权”,应该是中日甲午
战争以后。
(2)英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对铁路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因为大多数铁路被列强所控制,所以有“扰民、夺 民生计、为外敌缩地”的弊端。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 势看,修铁路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发展,而且有利 于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知识和信息、可谓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水运与航空 (1)水运 轮船招商局 成立。 ①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___________
②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
(2)航空 1918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 ①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______ 制水上飞机。 ②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还比不了那区区蛮夷之国?(激将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B:铁路?咱不是也有个京张铁路嘛!有过„„(沉吟)那不是 个好东西!这东西扰民、夺民生计、为外敌缩地,实系外洋
之利而非中国之利;系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也。
A :臣斗胆,依臣所见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纷纷争夺我铁路修筑权,侵犯我 主权,攫取我钱财,威胁我安全。到如今,修铁路、壮国威 已是大势所趋,请太后三思啊„„(沉痛又激昂的口气,据理 力争) B:好了好了,退下吧,容我再想想。(厌烦的口气和神态, 起身,摇头,叹气,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 及影响。 2.分析、探讨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 因素和通讯发展的作用。
学习导航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核心归纳
归纳影响我国通信工具发展的因素
1.外国侵略的需要。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
4.政府的政策影响。
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 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
2.电讯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1877年,福建巡抚在______ (2)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变化的影响 通讯手段 和出行方式,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异地传输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 (2)增强中外联系,便捷了_________ 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易错易混】 中国近代社会交通、通讯的发展,一方面
“利大于弊”,值得肯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核心归纳 1.特点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 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 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 开始近代化。
(3)交通工具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达。
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
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史料2: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
系的变迁”的史料:
“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青鸟传书” “鱼传尺素” “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鸡毛信”
古代 近代
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传呼、 现代 上网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4)各种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 操纵中国的交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探究问题: (1)由于该同学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剧本出现了不符合史 实的叙述,请找出并说明理由。(两处)
(2)请判断该剧本片段中哪个西方国家最早有了铁路。
(3)请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对慈禧太后对铁路的看法予以反 驳。
提示:(1)“咱不是也有个京张铁路嘛!”剧本设定的情境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思维启迪
下面是列强在华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 1898 年 11 月 )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 800 英里 俄国 1 530 英里 德国 720 英里 6 420 英里 比利时 650 英里 法国 420 英里 美国 300 英里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提示:问题: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原因:甲午战 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主干梳理 一、交通领域的变化
1.铁路,更多的铁路
时间 1881年 1888年 ________以后 甲午战争 1909年 民国以后 活动 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山开平至胥各庄 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 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 詹天佑设计的__________ 国有 ,但铁路建 商路修筑权收归______ 设始终未入正轨
代化的历史进程。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堂互动细研精析
主题一 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史料:“南方舟楫,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当
火车和铁路最初出现于中国时,清政府和民众对这个陌生事
物感到非常恐慌,甚至搞出“马拉火车”的闹剧。下面是一 位同学写的关于清朝一位开明人士 (A)在1902年劝说慈禧太后 (B)修铁路的剧本片段,仔细阅读,回答后面问题。 A:太后,臣听说西方早就有铁路了,难道咱们这天朝上国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探究问题: (1) 根据史料 1 ,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的变化历程,并分析
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结合史料 2 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 变迁”的趋势是什么?谈谈你对变迁的感想。 提示:(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 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
的不平衡。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主题二
近代中国通信事业的进步
史料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 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 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
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
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 统治的需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越方便。
感想:新的联系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被废止,
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 活在不断地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 联系越来越紧密。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二、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大清邮政局 ”,此后设立邮传部。 (2)1896年,成立“____________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万国邮联大会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______________
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
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