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5.1观察物体(1)【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能够用手对物体进行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教学重点•孩子们会学会用手摸、看、拍打等方法观察物体。

3.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物体样本:球、盒子、笔、苹果等;•班级黑板和白板;•讲台。

2. 教学重点•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分类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新知学习(15分钟)1.展示不同的物体样本给学生;2.让学生依次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进行分类。

3.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组间比较。

4.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五、课后作业•家长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写下观察报告;•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观察物体(一)》的教案。

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第【1】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

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

(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

有信心吗?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2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

但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空间观念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观察物体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些物品,会发现什么不同呢?”2.呈现(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观察物体卡片。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卡片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观察到的物体,让学生尝试用立体图形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是如何观察物体的,分享自己的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5.1观察物体(1)【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5.1观察物体(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新授学上册课型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册教科书68页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析从物体两侧所看到的图案(图形一样,方向相反),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熊猫,茶壶,汽车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你猜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照片:第一张照片(学生猜测这是一个球),第二张照片(这是一只小兔子,背着一个大蘑菇),第三张照片(这是一个存钱罐)师: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需要从多个方向来观察事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方面了解物体可能并不全面。

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必要性。

二、观察实物实践感知1.确定方位:小组内的学生分别坐在桌子的前后左右位置。

你们小组的桌面中间摆了什么呢?请组长揭开谜底(玩具熊猫等大玩具),你们喜欢吗?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我现在在玩具的哪个方向呢?(标上前、后、左、右)2.多层次观察与深入感知。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①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熊猫的什么?先告诉组里的伙伴。

(要求观察时人坐正,不要动,不要偏)②全班交流。

(出示幻灯片,交流与辨析)。

③再闭眼想象一下,你看到的熊猫是什么形状。

二次备课个【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了解自己所在方向观察实物的具体形状。

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2)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观察。

①前后、左右换换位置观察。

②静静地观察(小组内交流)③坐在熊猫左右的同学说说交换以后有什么不一样?(熊猫脸的方向不一样)【设计说明】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和对面同学互换,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观察物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观察物体(一)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验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图形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图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如球、盒子、积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观察记录本,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物体和图形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如球、盒子、积木等,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总结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还不足以完全独立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了解并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物体。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找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

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5 观察物体(一)》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5 观察物体(一)》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一)》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察物体(一)”,主要围绕物体基本形态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观察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形态,并能够从不同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几何直观思维。

三、评价任务1. 观察准确性评价: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评价学生的观察准确性。

2.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合作观察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思维深度评价: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物体,引发学生关于物体观察的讨论和思考。

2. 新课呈现:介绍本课学习目标,展示不同形态的物体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观察活动: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每组选择不同形态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互相补充和完善,形成小组观点。

5. 全班讨论:各组分享观察结果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物体基本形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作业:布置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改进建议: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本课程的建议和措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1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认识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描述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2.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提高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房屋、树木、车辆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物体,会看到什么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房屋、树木、车辆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的三个面(前面、上面、侧面)和物体的简单组合。

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不同角度,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二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观察物体的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前面、上面、侧面,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理解物体的三个面(前面、上面、侧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建立空间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物体,让学生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三个面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观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复杂的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物体位置的一些经验,但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灵活运用物体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位置关系。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图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一)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的章节是“观察物体(一)”。

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如何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描述和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来描述和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以及一些图片和卡片。

学具则是每个学生一份的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球,然后让学生们观察球的不同角度,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如何用“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拿出一些图片和卡片,展示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并让学生们尝试用语言来描述。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观察对方的形状和特征,并使用“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来描述。

5. 观察记录:我会让学生们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如物体的形状、特征和方位词的使用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并尝试用“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关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运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关系上还有待提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3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同时渗透事物相对性的思想。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但是,对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察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观察箱,里面放置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都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通过三个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和圆柱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观察物体的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维空间物体的观察,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物体比较熟悉,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和圆柱体,并能够描述出观察到的形状。

3.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出观察到的形状。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物体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分享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正方体和圆柱体的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生活中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的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出观察到的形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第1课时,主要涉及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形成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观察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发现长方体在不同角度观察下的形状特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每组选取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体、圆柱等,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一)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前后观察左右观察上下观察2. 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正方体: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圆柱: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书包、玩具等,从不同方向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选取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体、圆柱等,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2. 作业答案: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如书包的形状可能为长方形、梯形等。

选取的几何图形形状:如正方体的形状为正方形,圆柱的形状为圆形和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物体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形认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角度的选择。

2.空间观念的培养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水果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盘中的水果,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观察物体。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观察物体(1)-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观察物体(1)-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观察物体(1)-人教新课标学习内容:•掌握物体的基本性质:大小、形状、颜色、数量。

•学会使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学习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性质。

2.能够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和计数。

4.能够进行简单的活动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学习重点:1.掌握物体的基本性质及其描述方法。

2.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长度的测量。

3.熟练掌握物体的比较和计数方法。

学习难点:1.需要将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比较,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大小。

2.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灵活转换不同单位的长度。

学习过程:第一步:观察物体•让学生在展示的物体中,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以字母或数字编号的形式记录下所选物体的性质,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第二步: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量尺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米、分米、厘米等。

•强调学生需注意量尺起点的位置和读数方法。

第三步:比较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尝试将所选物体的性质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大小的比较方法,如将不同物体进行拼凑、改变距离等方式进行比较。

第四步:计数物体的数量•让学生数清所选物体的数量,并进行记录。

•引导学生使用图形进行物体数量的组织和比较,如将物体按大小、形状进行排列。

第五步:活动探究•设计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比如,让学生根据所选的不同物体长度组合,创造出新的长度单位,并通过测量验证其有效性。

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基本描述方法,学会了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和计数。

同时,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还能够创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 观察物体(1)》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 观察物体(1)》学案

2020-2021年人教版数学上册学案
1观察物体(1)
预习指南: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1.四sì个ɡè盲mánɡ人rén摸mō同tónɡ一yì头tóu象xiànɡ,为wèi什shén么me
他tā们men的de说shuō法fǎ不bù一yí致zhì呢ne?
2.教jiào材cái第dì68页yè例lì1
(1)分析四名同学看到的形状。

小芳:站在熊猫的( )面,看到的的是熊猫的背面。

小亮:站在熊猫的( )面,看到熊猫的左侧面,看到熊猫头上有一个蝴蝶结。

小明:站在熊猫的( )面,看到熊猫的脸、腿。

小红:站在熊猫的( )面,看到熊猫的右侧面。

(2)连一连。

小亮小明小芳小红
3. 看kàn一yi看kàn,连lián一yi连lián。

4.下面右边的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
(2)
每日口算5×5=4×4=3×6=2×3=4×6=
6×2=3×1=5×6=2×5=3×4=
2020-2021年人教版数学上册学案
参考答案
1.每个人摸大象的部位不同。

2. (1)后左前右
(2)
3.
4. (1)
(2)
每日口算:25161862412330101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wkq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具、学具:课件、4人小组带一个玩具、数学书、学具袋(尺子)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老师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

老师问学生: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为什么同一只大象,有的盲人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还的有摸成草绳……结果各不相同呢?学生发表意见2、师小结故事寓意,教育学生,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光从一面看一部分,而应全面地观察。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二、探究新知1、师课件出示课本例1图(4个小朋友观察玩具熊猫)(1)总体观察师:图中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熊猫长什么样子?(2)从不同位置观察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前)第二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后)第三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左)你是怎么知道的?第四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右)和第三幅图有什么区别?(3)质疑: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学生发表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观察物体1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习过程】
一、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下面的4张大熊猫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思考:1、前后左右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只看一面能准确的描述物体吗?
3、怎样观察能观察的更全面呢?
二、连一连,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思考:1、上下两个女孩看到的为什么不同?
2、左右两个男孩看到的为什么不同?
三、填一填
1、
2、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