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
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强化宗族认同B.继承华夏传统C.凸显贵族地位D.维护尊卑关系2.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3.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
”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C.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4.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
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政府厉行抑商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5.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
据材料可判断A.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B.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环境良好6.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7.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2.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3.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4.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
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5.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6.《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安徽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 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度受到冲击2.“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与“当今”最契合的时代是.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3.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度的创立.郡县制度的推行 D.科举制度的确立4.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材料最能说明.历史是一种解释 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历史很难有真相 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5.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中央集权的强化 B.中央机构的精简.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6.据史载:明太祖时期有17个国家遣使135次前来中国;明成祖时期共有60个国家遣使245次来中国。
对此现象解释较为正确的是.诸国被迫来朝,效忠大明 B.明初始终推行对外开放政策.诸国依附天朝,获得政治庇护 D.诸国仰慕中华,希望获取更多利益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②市场上洋货流行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3.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5.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④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6.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7.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西周的国君自称“天子”,将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人则认为其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这表明A.古代大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B.中国古代的政治没有神权色彩C.古代社会缺乏开放和包容精神D.古代文明之间缺少交往和认知2.宋代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体现了理学思想的A.重义轻利观B.仁政思想C.社会责任感D.民本主张3.明成祖时,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
这说明明代的监察机关A.有效制约着宰相权力B.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C.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D.有利于官僚集团稳定4.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5.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下列示意图反映了A.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B.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C.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D.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下图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
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迁移:缘于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危急B.前两次迁移:具有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C.第三次迁移: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北平D.第四次迁移:造成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局面7.“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它是时代发展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流行女装,两者的共同点为A.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追求时尚个性C.体现中西合璧风格D.政治色彩浓厚8.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图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一幅漫画《合力打造新宪法》。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诗经·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这说明商朝A.普遍实行了分封制度B.以血缘关系确定国家政治结构C.统治集团实现了对权力的高度集中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2.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
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3.“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材料中“臣”的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实行君主专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5.对《呜呼鲁民,呜呼圣地》(但杜宇1919年)的解读,最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是A.“山东披上枷锁”B.“鲁民圣地蒙羞”C.“列强为虎作伥”D.“日本狼子野心”6.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他在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这表明A.中国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B.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赖美国支持C.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D.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灵活态度7.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统一后,秦始皇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和宗室外戚的封爵制。
始皇临死欲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最终秦二世而亡。
材料说明A.宗法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B.皇子争储缘于废除宗法制C.宗法不立加速了秦朝灭亡D.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2.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指出:“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
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
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对材料中“新型国家”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B.建立背景是“礼崩乐坏”C.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贵族政治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4.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5.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
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捧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
据此推知A.湘淮集团凝聚力逐渐降低B.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D.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
【高三】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高三】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说明:屯溪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西周中.王室享受大宗待遇的是①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正妻所生子③周妻子所生长子④周长孙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3、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 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 、“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
谓之内阁。
”D、“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 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 C.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A.自然法即可成为人为法 B.人性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 C.法律的产生与契约有关 D.自然法取代人为法是一种必然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3.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 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4.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司马迁继父志,任史官,受宫刑,发愤著《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
子长著史有血有肉,“史”“我”相融,史家的“爱憎分明”尽显其中。
由此可见A.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客观B.史学家的个人情绪情感、是非标准左右了史书的编撰过程C.研究历史、再现历史,应先对历史认知者的人格心理作一番考察D.太史公以史抒情、以史达志,个人心理对著史影响超越社会心理2.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
这反映当时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3.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4.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5.《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此条款标志着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6.《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所述变化表明A.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B.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C.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D.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C.“学者须先立志”D.“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4.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认为李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吏治的腐败黑暗C.腐朽的专制制度D.自由思想被禁锢5.据地方志记载,上海开埠通商后,浙江省的长兴县蚕业“岁入百万计”,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载家桑矣”;安吉县“山乡亦皆栽桑”。
上述现象折射出A.丝织业开始走向近代化B.浙江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C.自然经济解体趋势明显D.丝织品是市场的主导产品6.“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宋代为制约宰相,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
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
该材料( )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3.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4.“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
”材料中的“此制”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B.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C.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杰出人才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5.《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甘肃、河北B.宁夏、安徽C.山东、山西D.西藏、广西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3.《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4.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
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7.2010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2.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彭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4.右图为高中历史课本插图《浙海管商照》。
其中可辨认文字有“通船人名册”“实”“乾隆”“廿五”“巡抚浙江部院”“行”。
据此推理,它A.是乾隆帝颁给民间商人的海船营运证B.是清朝时外商递送给浙江巡抚的照会C.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D.能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5.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6.“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7.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8.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F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3.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4.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5.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6.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7.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处是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2.“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3.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胆小懦弱”,最终被奥巴马解职。
由此表明美国A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极力维护区域和平4.针对韩国向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0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
韩国国防部于12月7日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行行使自卫权。
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A美苏间的军备竞赛 B冷战的阴影C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D朝鲜核试题5.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6.“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②否定基督教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④反对专制王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7.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200兆之后始也。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
……陈设者率以国分室。
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
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
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2.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5.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
”这反映出()A.“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安全B.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C.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D.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6.“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度受到冲击2.“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与“当今”最契合的时代是A.商朝B.西周C.战国D.秦朝3.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刺史制度的创立C.郡县制度的推行D.科举制度的确立4.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材料最能说明A.历史是一种解释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C.历史很难有真相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5.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强化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6.据史载:明太祖时期有17个国家遣使135次前来中国;明成祖时期共有60个国家遣使245次来中国。
对此现象解释较为正确的是A.诸国被迫来朝,效忠大明B.明初始终推行对外开放政策C.诸国依附天朝,获得政治庇护D.诸国仰慕中华,希望获取更多利益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开始沦丧B.清政府退让助长英国侵略气焰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王朝外交政策出现根本调整8.“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
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
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若愿公于世,亦禀明发行。
”该文献的出处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编》C.《天演论》D.《变法通议》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10.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俄国十月革命爆发C.中国共产党业已成立D.国内民族主义高涨11.观察右图,孙文聘任外国友人鲍罗廷的主要目的是A.策划二次革命反对专制B.筹谋护法运动维护共和C.谋求苏联承认国民政府D.推动国共合作开展革命12.近代某部门在《为办理废除不平等条约交涉情形的呈文》中指出:“领判权一经撤废,租界之收回即不成问题,其余不平等各点自更迎刃而解矣。
”该文最可能是呈给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13.1936年11月,蒋介石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材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B.蒋介石专制遭到社会各阶层唾弃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14.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15.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肩负着美国政府赋予的特殊使命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长达三年的正式交往。
下列对美军观察组表述正确的是A.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依据 B.了解中共准备与之建立外交关系C.表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发生动摇D.敦促国共合作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6. 下表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会员会组成。
这说明A.政协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C.民主党派取得执政地位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17.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
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
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朝鲜战争的冲击C.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18.雅典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最能说明雅典政治中A.城邦反对无原则中立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D.民主有时限制自由19.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
”这表明罗马法A .注重法律程序B .追求公平正义C .保障公民权利D .体系成熟完善20.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
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A .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B .国王行政大权受到限制C .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D .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21.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这一论调主要忽略了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B .苏联对社会主义的影响C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D .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22.右图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A .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B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D .德国陷入分裂,西欧走向联合23.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个)》。
下列关于此表格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 .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B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C .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迅速D .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24.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这种变化A .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B .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围绕国家利益在适时调整对外政策D.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本卷共六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8、29、30题均为15分,27、28、29、30题选做一题,总计52分。
25.(25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材料二“于是十三领地,分为各州。
咸以自由民权为宗旨。
定宪法,置大统领一人,总理庶务。
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
成北阿美利加合众国。
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
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
国民之举动也。
且当时建比伟业者,皆由智者义勇之士。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上海作新译书局(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6分)材料三“美国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利和被选举权。
……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
……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1958年材料四“联邦制……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的出现。
”“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高级中学课本)2007年(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
(13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27 、28 、29 、30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
材料二中统元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
二年,立劝农司。
至元七年,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
农桑之术,以备旱为先。
九年,命劝农官举察勤惰。
于是高唐州官以勤升秩,河南陕县尹王仔以惰降职。
自是每岁申明其制。
材料三世祖中统二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
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