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赵宗儒传》原文及译文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在世界各国都有记载家族渊源的家谱,或类似家谱的谱牒。
家谱编排血脉延续顺序常用“世祖”和“世孙”等词汇。
世,指宗系。
一、世祖和世孙的概念1、世祖。
指祖先,一般有两种含义。
(1)是相对“始祖”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认定概念。
如果认定甲某人是某一族的始祖,那么他就这一族的始祖,称为第一世祖,简称“一世”;一世祖之子为二世祖,一世祖之孙为三世祖,以此类推。
如华夏民族认定炎帝黄帝为始祖,所以炎帝、黄帝皆为一世祖,他们的后代为二世祖、三世祖……这种方法只要认定始祖,就可向下顺序编号,不存在计算的问题。
(2)是相对“父亲”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推定概念。
如果乙某人要寻找自己的先祖,那么他的祖先根据相隔的代数被称为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
但是这里世祖的计算有从谁开始算,算到那一代的问题,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世孙。
指宗系之孙,也有两种含义。
(1)世袭祖爵之孙(孙子)辈。
如)《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充薨,世子黎民早卒,无嗣,妻郭槐欲以充外孙韩謐为世孙。
”胡三省注:“世孙,谓嫡孙承祖父之世者。
”这里的“世孙”是一种称谓,不存在计算问题。
(2)辨别辈分的用词。
指后代的意思,并非孙子的意思。
既然是后代,就存在着计算的问题。
二、世祖的计算方法关于世祖的计算都是从甲某人往下数,数到哪一代却有不同观点。
1、数到本身上一代。
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的上一代,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
如唐代开国功臣长孙无忌(594~659)的世系:长孙道生(370~451)——长孙抗——长孙观——长孙稚(?~535)——长孙子裕——长孙兕——长孙晟(551~609)——长孙无忌。
从长孙道生数到长孙无忌的上一代长孙晟,共7代。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正作:“(长孙无忌)七世祖道生,后魏司空,上党靖王”。
2、数到本身这一代。
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本人,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在世界各国都有记载家族渊源的家谱,或类似家谱的谱牒。
家谱编排血脉延续顺序常用“世祖”和“世孙”等词汇。
世,指宗系。
一、世祖和世孙的概念1、世祖。
指祖先,一般有两种含义。
(1)是相对“始祖”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认定概念。
如果认定甲某人是某一族的始祖,那么他就这一族的始祖,称为第一世祖,简称“一世”;一世祖之子为二世祖,一世祖之孙为三世祖,以此类推。
如华夏民族认定炎帝黄帝为始祖,所以炎帝、黄帝皆为一世祖,他们的后代为二世祖、三世祖……这种方法只要认定始祖,就可向下顺序编号,不存在计算的问题。
(2)是相对“父亲”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推定概念。
如果乙某人要寻找自己的先祖,那么他的祖先根据相隔的代数被称为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
但是这里世祖的计算有从谁开始算,算到那一代的问题,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世孙。
指宗系之孙,也有两种含义。
(1)世袭祖爵之孙(孙子)辈。
如)《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充薨,世子黎民早卒,无嗣,妻郭槐欲以充外孙韩謐为世孙。
”胡三省注:“世孙,谓嫡孙承祖父之世者。
”这里的“世孙”是一种称谓,不存在计算问题。
(2)辨别辈分的用词。
指后代的意思,并非孙子的意思。
既然是后代,就存在着计算的问题。
二、世祖的计算方法关于世祖的计算都是从甲某人往下数,数到哪一代却有不同观点。
1、数到本身上一代。
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的上一代,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
如唐代开国功臣长孙无忌(594~659)的世系:长孙道生(370~451)——长孙抗——长孙观——长孙稚(?~535)——长孙子裕——长孙兕——长孙晟(551~609)——长孙无忌。
从长孙道生数到长孙无忌的上一代长孙晟,共7代。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正作:“(长孙无忌)七世祖道生,后魏司空,上党靖王”。
2、数到本身这一代。
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本人,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
《新唐书列传》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列传》阅读附答案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
幼孤。
有远度,稳重寡言,体貌轩特。
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
不妄交游。
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
栖筠请皆彻毁。
魁然有宰相望。
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
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
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
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
以治行进光禄大夫。
人为刻石颂德。
姑苏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
诏李光弼分兵讨之。
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
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
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
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
以功进御史大夫。
则又增学庐,表夙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
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
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珍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
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津贴。
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
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新唐书》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原文及翻译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嗜书,少盛气。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
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
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帝奇之。
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还,迁殿中侍御史。
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
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
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
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
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
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
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
失之,则乱所由生。
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
”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
造*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
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
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
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
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
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
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
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
(选材于《新唐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招礼*:钱*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b.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
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
书陈谠言,宪宗嘉纳。
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
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
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遂王嫡,宜为太子。
”帝从其议。
元和十二年,李师道既诛,师古等妻子没入掖廷,帝疑,以问群,群请释之,并还其奴婢赀产。
盐铁院官权长孺坐罪抵死,其母耄,丐子以养。
帝欲赦之,以问宰相,群对:“陛下幸怜其老,宜即遗使谕旨,若须出敕,无及矣。
”于是免死。
群凡启奏,平恕如此。
帝堂语宰相:“听受之际,不亦难乎!”群对:“无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则其为难审也。
若陛下择贤而任,待之以诚,纠之以法,则人自归正,而不敢以欺。
”帝韪其言。
处州刺史苗积进羡钱①七百万,群以受之失信天下,请还赐其州,以纾下户之赋。
是时,皇甫镈幸于帝,阴藉左右求宰相,群数言其佞邪不可用。
既入对,及开元、天宝事,曰:“昔玄宗少历屯险,更民间疾苦,故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辅以道德,苏颋、李元纮孜孜守正,则开元为治。
其后安于逸乐,远正士,昵小人,故宇文融以言利进,李林甫、杨国忠怙宠朋邪,则天宝为乱。
愿陛下以开元为法,以天宝为戒,社稷之福也。
”又言:“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明。
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矣。
”左右为感动。
群以是讽帝,故镈衔之。
帝卒自相镈。
会群臣上帝号,镈欲兼用“孝德”为号,群独以为有“睿圣”,则“孝德”并见。
帝闻不乐。
会度支廪赐边士不时,物多敝恶,李光颜忧甚,至欲引佩刀自决,中外皆恐。
镈奏:“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独孤及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独孤及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新唐书·独孤及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
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
代宗以左拾遗召。
既至,上疏陈政曰:“陛下屡发德音,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极谏。
壬辰诏书,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以备询问,此那么五帝之盛德也。
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所上封皆寝不报。
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
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
“今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于杼轴。
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诘。
官乱职废,将惰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民不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陛下,茹毒饮痛,穷而无告。
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麦不登,那么易子咬骨矣。
陛下不以此时厉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术,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今天下唯朔方、陇西有吐蕃、仆固【注】之虞,邠泾、凤翔兵足以当之矣。
自此而往,东洎海,南至番禺,西尽巴蜀,无鼠窃之盗,而兵不为解。
倾天下之货竭天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居安思危自可厄要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余以粮储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
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率土之患日甚一日?〞上不能用。
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
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独安。
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
徙常州。
卒,年五十三,谥曰宪。
及喜鉴拔后进,如梁肃、高参、陈京、齐抗皆师事之。
性孝友。
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
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
〔取材于《新唐书》〕【注】仆固:漠北的少数民族。
译文:独孤及,字至之,〔是〕河南洛阳人。
〔当他〕是小孩子时,读《孝经》,父亲试着问他:“你的志向是什么?〞〔独孤及〕答复说:“立身〔做事〕,推行道义,在后世扬名。
新唐书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
太宗贞观四年,三月,甲子,上曰:“朕闻古之圣君,务广其德,不矜其功。
朕自即位以来,每思所以安天下之术,未尝不以此为念。
然古人所以能致太平者,盖由得贤臣之力,而贤臣所以能辅君者,由君之能任贤也。
朕今欲广求天下之贤,使各尽其能,以共成大业。
今朕有一策,可以安天下,使百姓乐业,农者安其田,商者乐其业,士者安其业。
朕欲行之,未知众议如何?”
翻译:
太宗贞观四年,三月,甲子日,皇帝说:“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致力于扩大自己的德行,而不炫耀自己的功绩。
自从我即位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天下安定的方法,从未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然而古人之所以能够达到太平盛世,是因为得到了贤臣的帮助,而贤臣之所以能够辅佐君主,是因为君主能够任用贤才。
我现在想要广泛寻求天下之贤,使他们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大业。
现在我有一个策略,可以使天下安定,使百姓安居乐业,农民安居田地,商人乐于从事,士人安居事业。
我想要实施这个策略,不知道众人的意见如何?”
这段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唐太宗贞观四年时,皇帝在思考如何使天下安定的方法。
他认为,古代圣明君主之所以能够达到太平盛世,是因为得到了贤臣的帮助,而贤臣之所以能够辅佐君主,是因为君主能够任用贤才。
在此基础上,皇帝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希望得到众人的意见。
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太宗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以及他广求贤才、共同完成大业的决心。
“几世孙”和“几世祖”怎么算
“⼏世孙”和“⼏世祖”怎么算赵彤——赵鉴——赵荣——赵德⾔——赵景——赵敬先——赵骅——赵宗儒⾸先,“⼄为甲的⼏世孙”,要从⼄本⼈开始往上数,数到始祖甲的下⼀代,能数出多少代,便是⼏世孙。
以唐⾼祖李渊为例,其世系如下: 李暠——李歆——李重⽿——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李渊 李渊是李暠的⼏世孙?据上述算法,要从李渊开始数,数到李暠的下⼀代,即李歆,共7代,《旧唐书•⾼祖本纪》正作“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
世次称呼第1世⼰⾝第2世⼦第3世孙第4世曾孙第5世⽞孙第6世五代孙第7世六代孙第8世七代孙第9世⼋代孙10世九代孙 其次,“甲为⼄的⼏世祖”,其实有两种算法。
第⼀种:从甲本⼈开始往下数,数到⼄的上⼀代,能数出多少代,便是⼏世祖。
以唐代开国功⾂长孙⽆忌为例,其世系如下: 长孙道⽣——长孙旃——长孙观——长孙稚——长孙⼦裕——长孙兕——长孙晟——长孙⽆忌 长孙道⽣是长孙⽆忌的⼏世祖?我们从长孙道⽣本⼈开始数,数到长孙⽆忌的上⼀代长孙晟,共7代。
《旧唐书•长孙⽆后魏司空,上党靖王”。
忌传》正作:“七世祖道⽣,后魏世次称呼第1世九代祖第2世⼋代祖第3世七代祖第4世六代祖第5世五代祖第6世⾼祖第7世曾祖第8世祖第9世⽗10世⼰⾝ 第⼆种:从甲本⼈开始往下数,数到⼄本⼈,能数出多少代,便是⼏世祖。
以中唐宰相赵宗儒为例,其世系如下:赵彤——赵鉴——赵荣——赵德⾔——赵景——赵敬先——赵骅——赵宗儒 赵彤赵彤本⼈开始数,数到赵宗儒本⼈,共8代。
《新唐书•赵宗儒传》正作:“⼋代祖彤,后后赵彤是赵宗儒的⼏代祖?我们从赵彤 赵彤魏征南将军”。
世次称呼第1世⼗世祖第2世九世祖第3世⼋世祖第4世七世祖第5世六世祖第6世⾼祖第7世曾祖第8世祖第9世⽗10世⼰⾝。
《新唐书·从谠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原文:从谠,字正求。
及进士第,补校书郎,累迁左补阙。
咸通中,为吏部侍郎,铨次明允。
出为河东节度使,徒宣武,以善最闻。
僖宗立,召为刑部尚书。
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
沙陀都督李国昌间边多虞,入据振武、云朔等州,南略太谷。
河东节度使康传圭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战数负,传圭斩轸以徇。
彦球所部反,攻传圭,杀之,劫府库为乱。
朝廷以为忧,帝欲大臣临制,乃拜从谠检校司徒,以宰相秩复为河东节度,兼行营招讨使,诏自择参佐。
从谠既视事,奸无庾情,乃推捕反贼,诛其首恶。
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余猜,故得其死力。
渠凶宿筱不敢发,发又辄得,士皆寒毛惕伏。
会黄巢犯京师,帝驻梁、汉,诏从谠发部兵属北面招讨副使诸葛爽入讨。
从谠团士五千,遣将论安从爽。
而李克用谓太原可乘,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东,释言讨贼,须索繁仍。
从谠以饩醪犒军,克用隃谓曰:“我且引而南,欲与公面约。
”从谠登城,开勉感慨,使立功报天子厚恩,克用辞穷,再拜去。
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
从谠追安,使与将王蟾、高弁等踵击,亦会振武契苾通至,与沙陀战,沙陀大败引还。
即遣安等屯北百井,安擅还,从谠合诸将,帝持安出,斩之鞠场。
中和二年,朝廷赦沙陀,使击贼自赎,兵不敢道太原,繇岚、石并河而南,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从谠以名马器币归之。
明年,贼平,诏克用代领河东。
克用使来曰:“方省亲雁门,愿公徐行。
”从谠即日以监军用从寓知兵马留后,掌书记刘崇鲁知观察留后,敕克用至,按籍效之,乃行。
黄头军以粮少劫其赀,从谠间走绛州,方道梗不通,数月,召拜司空,复秉政,进太傅兼侍中。
从帝王兴元,以疾乞骸骨,拜太子太保,还第。
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有删改)译文:从谠,宇正求.进士及第后,担任校书郎,多次升职至左补闻.咸通年间,担任吏部侍郎,选拔官吏排出次序公平恰当.出京担任河东节度使,又调任宣武节度使,因为政绩考核优异而闻名.僖亲即住,召从诜回京担任刑部尚书.过了一段时间,提拔他担任同中书门下平幸事,晋升为门下侍郎.沙陀都督李国昌侦察到唐朝边境多灾多难,就侵入占据振武、云朔等州,向南侵略太谷.河东节度使康传圭派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抵抗李国昌,作战多次被打败,朝廷下令康传圭将苏弘轸斩首示众.张彦球所带领的军队谋反,进攻康传圭,杀死了他,抢劫官府仓库为乱.朝廷对此感到担忧,皇帝想派大臣监临控制,就拜从谠为检校司徒,以宰相的职务再次担任河东节度,兼任行营招讨使,下诏让他自行选拔参谋幕僚.从谠到任后,再也没有关于叛贼的消息,他就追究逮捕反贼,杀掉其为首的分子.因为张彦球本来出于好意,而且有才华可以重用,就释放不追究,还将军队交给他统领,没有一点儿猜嫌,所以得到他死命效力.想谋反的头目和原来就狡诈的人都不敢闹事,一闹事就被抓获,所以那些士兵都胆战心惊.恰逢黄巢进犯京城,皇上驻留梁州、汉中一带.皇上下诏命令从谠出动所带领的军队跟随北面招讨副使诸葛爽入关讨伐叛军.从谠组织五千军队,派遣部将论安跟随诸葛爽.而李克用认为太原有机可乘,率领沙陀军队忽然进入太原地区,在汾水东岸筑营,解释说讨伐敌人需要,不断向朝廷索要兵员粮饷.从谠用酒食犒劳李克用的军队,李克用远远地对从谠喊道:“我将要带领军队向南进发,想和从谠阁下当面约谈.”从谠登上城墙,开导勉励李克用,感慨万千,使李克用立功报答天子厚恩,李克用无话可说,拜两拜离去.却暗地里放纵部下大肆抢掠,来撼动人心.从谠追上论安,使他与王蟾、高弁等将领追击李克用,恰好振武军节度使契苾通到达,与沙陀作战,沙陀大败带兵退走.从谠就派遣论安等驻守北百井,论安擅自回来,从谠会舍诸将,命令将论安抓住拉出,在蹴鞠场将其斩首.中和二年,朝廷赦免沙陀,让他们攻打叛军自我赎罪,沙陀军队不敢取道太原,只沿着繇岚、石井河向南进发,只有李克用率领几百人马从太原城下拜访从谠,向他辞行,从谠将名马珍宝等礼物送给他.第二年,叛军被平定,皇帝下诏命令李克用代理管辖河东.车克用派遣使者来说:“我正在雁门省亲,希望从谠公慢点走.”从谠当天就让监军用从寓担任兵马留后,掌书记刘崇鲁担任观察留后,下令说李克用到了,按隶属关系为他效劳,才出发.黄头军因为粮草缺少就抢劫从谠的财物,从谠抄小路奔向绛州,恰好道路堵塞不通,耽误了好几个月才到达朝廷,皇上召见他,授于司空职务,重新掌握大权,晋升为太傅兼侍中.跟随皇帝到兴元年间,因为生病而请求退休,朝廷授予他太子太保爵位,他就回家.去世后,谥号文忠.。
《赵禼传》文言文翻译
赵禼,字子山,吴郡钱塘人也。
生于汉末,历魏、晋、南北朝,历官至中书令。
禼少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经》、《春秋》。
弱冠之年,便以文章名世,声闻天下。
禼初仕魏,历官至尚书郎。
时值魏末,天下大乱,禼见魏室将亡,遂归附于晋。
晋武帝闻其才名,召为黄门侍郎。
禼在晋,历任侍中、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职。
其在位,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深得朝野赞誉。
禼好施舍,乐善好施,家财散尽,而心无怨言。
每遇贫病之人,必竭诚相助。
时人赞曰:“赵禼之德,如日月之照,人莫不仰。
”禼性刚直,不畏权贵,敢言直谏。
时值晋惠帝即位,年幼无知,朝政日非。
禼上疏直言,力谏惠帝亲政,以正朝纲。
惠帝虽未采纳其言,然亦知禼忠心耿耿。
禼在晋,与王导、谢安等名士交好,常相切磋。
一日,禼与王导、谢安等共论《易经》,各抒己见。
禼曰:“吾等虽同论《易经》,然见解各异,此乃学问之乐也。
”王导、谢安等皆叹服。
禼之才,不仅在文章,亦在书法。
其书法遒劲有力,独具一格。
时人争相求之,禼却谦逊有加,从不炫耀。
禼晚年,因直言进谏,遭人诬陷,被贬为庶人。
然而,禼并不气馁,仍致力于学问,撰写《易经》注解,传世之作。
禼之注解,深入浅出,使《易经》之理更加明了,深受后人推崇。
禼之子赵翼,亦才学出众,官至侍中。
翼继父志,致力于学问,尤精于《春秋》。
翼之学问,传于后世,使《春秋》之学得以发扬光大。
赵禼一生,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乐善好施,不畏权贵,敢言直谏。
其人其事,堪为后世楷模。
禼之德行,如日月之照,照耀千秋。
赵禼传原文:赵禼,字子山,吴郡钱塘人也。
生于汉末,历魏、晋、南北朝,历官至中书令。
禼少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经》、《春秋》。
弱冠之年,便以文章名世,声闻天下。
禼初仕魏,历官至尚书郎。
时值魏末,天下大乱,禼见魏室将亡,遂归附于晋。
晋武帝闻其才名,召为黄门侍郎。
禼在晋,历任侍中、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职。
其在位,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深得朝野赞誉。
禼好施舍,乐善好施,家财散尽,而心无怨言。
《新唐书·袁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袁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袁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袁滋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译文:袁滋,字德深。
学问广博,记忆力强。
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元结很器重他。
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
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
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
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借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
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jugrave,家贫)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来源:]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以钟磬置水中C、岑文本谓所亲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隋书赵才传文言文翻译
才初仕梁,梁武帝好文学,才以文才见称,遂擢为秘书郎。
才勤于职守,尽心竭力,故所得赏赐,皆以奉母。
迁侍郎,仍以勤敏称,于是帝赐金带,以示宠异。
入隋,以文学之才,被太子召为洗马。
才以谨慎自持,敬慎其事,故太子深器之。
才历仕三朝,历官数十,然始终谦虚谨慎,未尝有过。
尝有谏诤之言,必待帝前而后发,故帝常嘉其忠直。
才虽才高八斗,然不以才傲物,与人交,必先自谦,故人皆乐与之交。
才好施与,家虽贫,而周济亲友,不吝啬。
每有赈灾之役,必率先捐助,故人皆称其仁爱。
才好游历,足迹遍及山川名胜,每至一处,必著文以记其事,故所著文章,多记其游历所见。
才好琴,善鼓琴,每有宾客,必命鼓琴以娱之。
才鼓琴,声音悠扬,如泉石之鸣,如丝竹之韵,令人听之忘忧。
才亦善书法,尤以草书见长,笔势奔放,犹如龙蛇飞舞,人皆称其为书圣。
才于文学,尤精于《春秋左氏传》。
才研究《春秋左氏传》,细究其义,深得春秋之旨。
尝有疑义,必遍考群书,以求真谛。
才又善辨析,遇有争论,必究其根本,然后决断。
故才于文学,有很高的造诣。
才居官,清正廉洁,不贪不占。
尝有馈赠,必谢绝不受。
才居官,深得民心,人皆称其贤。
才居官,亦以勤勉著称,每有政事,必亲自处理,不假他人之手。
才居官,亦以仁爱为本,常以仁爱之心,化解民怨,故人皆称其仁。
才居官,虽位高权重,然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才居官,亦以学问自娱,常以诗书自娱,故人皆称其博学。
才居官,亦以诗书自励,常以诗书自励,故人皆称其有德。
才居官,历仕三朝,官至侍中,然始终谦虚谨慎,未尝有过。
才居官,虽位高权重,然始终以民为本,以仁爱为怀,故人皆称其贤。
才卒于隋,享年八十有六。
才卒,帝哀悼之,赠太保,谥曰文贞。
才之才学,光照千古,其德行,亦为后世所传颂。
赵才者,真乃一代英豪也!。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5)
元⿍还,虏元帅尚塔藏馆客⼤夏川,集东⽅节度诸将百余,置盟策台上,遍晓之,且戒各保境,⽏相暴犯。
策署彝泰七年。
尚塔藏语元⿍⽈:"回鹘⼩国,我尝讨之,距城三⽇危破,会国有丧乃还,⾮我敌也。
唐何所畏,乃厚之?"元⿍⽈:"回鹘有功,且如约,未始妄以兵取尺⼨地,是以厚之。
"塔藏默然。
元⿍逾湟⽔,⾄龙泉⾕,西北望杀胡川,哥舒翰故壁多在。
湟⽔出蒙⾕,抵龙泉与河合。
河之上流,繇洪济梁西南⾏⼆千⾥,⽔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
其南三百⾥三⼭,中⾼⽽四下,⽈紫⼭,直⼤⽺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闷摩黎⼭,东距长安五千⾥,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益远,它⽔并注则浊,故世举谓西戎地⽈河湟。
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殆五百⾥,碛⼴五⼗⾥,北⾃沙州,西南⼊吐⾕浑浸狭,故号碛尾。
隐测其地,盖剑南之西。
元⿍所经见,⼤略如此。
虏遣论悉诺息等⼊谢,天⼦命左卫⼤将军令狐通、太仆少卿杜载答之。
是岁,尚绮⼼⼉以兵击回鹘、党项,⼩相尚设塔率众三万牧马⽊兰梁。
⽐岁,使者献⾦盎、银冶犀、⿅,贡牦⽜。
宝历⾄⼤和,再遣使者朝。
五年,维州守将悉怛谋挈城以降,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之,收符章仗铠,更遣将虞藏俭据之。
州南抵江阳岷⼭,西北望陇⼭,⼀⾯崖,三涯江,虏号⽆忧城,为西南要捍。
会⽜僧孺当国,议还悉怛谋,归其城。
吐蕃夷诛⽆遗种,以怖诸戎。
⾃是⽐五年虏使来,必报。
所贡有⽟带、⾦⽫、獭褐、牦⽜尾、霞毡、马、⽺、橐它。
赞普⽴⼏三⼗年,病不事,委任⼤⾂,故不能抗中国,边候晏然。
死,以弟达磨嗣。
达磨嗜酒,好畋猎,喜内,且凶愎少恩,政益乱。
开成四年,遣太⼦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论集热来朝,献⽟器⽺马。
⾃是国中地震裂,⽔泉涌,岷⼭崩;洮⽔逆流三⽇,⿏⾷稼,⼈饥疫,死者相枕藉。
鄯、廓间夜闻鼙⿎声,⼈相惊。
会昌⼆年,赞普死,论赞热等来告,天⼦命将作监李璟吊祠。
⽆⼦,以妃綝兄尚延⼒⼦乞离胡为赞普,始三岁,妃共治其国。
⼤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肯拜,⽈:"赞普⽀属尚多,何⾄⽴綝⽒⼦邪?"哭⽽出,⽤事者共杀之。
《新唐书·赵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赵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赵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赵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赵憬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
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
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
母丧免,有芝生壤树。
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
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承卒,遂代之。
召还,阖门不与人交。
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
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
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
”遂以命之。
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
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
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
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
憬救护申解,皆得免。
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
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
帝皆然之,下诏褒誉。
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
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
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
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译文: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
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
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们赞美他。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杜甫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开元中,再表其闾。
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
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
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
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有删改)译文: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
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
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
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
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
赵绰文言文翻译
绰在魏,以严整著称。
一日,文侯问绰曰:“吾闻卿严整,何也?”绰对曰:“臣闻之,为国者必先正己,然后能正人。
臣以严整自持,是以能正国家。
”文侯曰:“善。
”遂以绰为丞相。
绰为丞相,务崇节俭,省徭役,修德政。
时魏国大饥,民不聊生。
绰乃上疏,请减膳省衣,以示与民同甘苦。
文侯从之,国势渐振。
绰虽居相位,而不骄纵。
一日,其子犯法,绰不庇护,使子伏法。
人皆称其公直。
绰尝言:“人臣之职,惟忠与孝,吾虽居相位,不敢忘本。
”是以朝野皆敬之。
时魏国与韩国交战,绰以为不可,上疏谏曰:“臣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
今韩虽小,然地险兵强,若与之战,恐非我国之福。
愿陛下三思。
”文侯不听,遂兴师伐韩。
绰见文侯不听,乃密与韩国通好,欲结为邻国。
文侯闻之,大怒,欲杀绰。
绰曰:“臣死固所甘,但恐国家有事,陛下悔之晚矣。
”文侯默然,遂赦绰。
绰在相位,历仕三朝,历事文侯、武侯、惠侯。
三侯皆敬重绰,以其有德有才。
惠侯崩,太子即位,是为悼侯。
绰见悼侯年少,恐其不能理国,遂上疏请老。
悼侯不许,绰遂告病,归隐田园。
绰归隐后,虽不复仕,然仍心系国家。
时悼侯荒淫无度,国事日非。
绰乃上疏,请悼侯修德,以安民心。
悼侯不从,绰遂绝食而死。
时人皆称其忠义。
赵绰者,真乃贤臣也。
其一生,忠心耿耿,刚正不阿,虽历尽艰辛,而不改其志。
其言行,皆可为人师表。
是以后世称颂,传为佳话。
赵绰,字公达,安定临泾人。
少孤,依兄。
兄有田业,绰居之,尽其力,而不求其利。
兄死,绰哀毁骨立,人皆怜之。
后仕州郡,以廉慎闻。
魏文侯闻而召之,以为左丞。
绰性刚毅,不阿谄媚,虽位至公卿,犹守正道,不渝其志。
绰在魏,以严整著称。
一日,文侯问绰曰:“吾闻卿严整,何也?”绰对曰:“臣闻之,为国者必先正己,然后能正人。
臣以严整自持,是以能正国家。
”文侯曰:“善。
”遂以绰为丞相。
绰为丞相,务崇节俭,省徭役,修德政。
《新唐书 儒学列传(上)》(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
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
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
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
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
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
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
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
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
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
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又称开元焉。
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
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
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
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
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
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
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赵宗儒传》原文及译文
译文:
赵宗儒,字秉文,邓州穰地人。
他的八世祖赵彤,任后魏的征南将军。
他的父亲赵骅,字云卿,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品性梗介高尚。
开元年间,考中进士,补官为太子正字,后又调任雷泽、河东丞。
时任采访使的韦陟很器重他,上书请求将他调到自己帐下做事。
后来赵骅又被陈留采访使郭纳请去做事。
安禄山攻陷陈留时,赵骅被叛军俘虏了。
当时的江西观察使韦儇的堂妹因为丈夫是京畿官员不肯为叛军做事,被抄家卖为奴婢。
赵骅可怜她,用钱把她赎了出来,并给予丰厚的资助。
叛乱平息之后,赵骅寻访她离得较近的亲属,将她送了回去,当时人们都赞赏他的仁义。
赵骅因为曾经被叛军俘虏,被贬为晋江尉。
很久之后,赵骅被召回朝廷拜为左补阙,又多次升迁,直到官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建中初年,升任秘书少监。
赵骅为人敦厚、交友行义,从不因为环境恶劣而辱没操守。
年少时和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萧颖士、李华、邵轸善交好,当时人称他们“殷颜柳陆,李萧邵赵”,称赞他们彼此成全的友谊。
赵骅位居尚书省比部员外郎,却衣食有缺,俸禄微薄,孩子们出行都只能步行,人们都赞美他。
泾原军队叛乱,赵骅逃到山谷,病逝了。
死后赵骅被追赠为华州刺史。
赵宗儒考中进士,被授任为校书郎,考核过关,补官为陆浑主簿。
几个月后,被拜为右拾遗、翰林学士。
当时,他父亲赵骅升任秘书少监,德宗皇帝准备重用他们家,希望他们一家共同为朝廷效命。
赵宗儒又被升为司勋员外郎。
贞元六年,赵宗儒被任命负责官员功绩考核事宜。
当时朝廷从至德年间之后官员功绩考核都已失真实,内外官员一律都定为中上,朝堂官员功绩考核尤其混乱,等到赵宗儒上任,或升或贬都合理有据,恰如其分,一点也没有顾虑回避。
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因为犯错被罢免,左丞裴郁、御史中丞卢佋被降考评等级为“中中”,考核后评入“中上”
及以上的人,一共才五十人。
皇上听闻后赞赏他,就任他为考功郎中。
后又升至给事中。
贞元十二年,以实任官员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被赐予可穿金、紫色衣服的恩荣。
过了两年,又被罢官改任太子右庶子,赵宗儒便静居家中,参加朝会时才外出。
后来赵宗儒又被升为吏部侍郎,皇帝召见他,慰问他说:“知道你关门静居了六年,所以才再次任用你,从前和你父亲一起为朝廷效命,还记得吗?”赵宗儒俯身跪拜,涕泪交流。
元和初年,他被任为检校礼部尚书,并担任东都留守。
后又再升为检校吏部、荆南节度使,遣散了吃闲饭的两千兵卒。
历任山南西道、河中二镇节度使,被拜为御史大夫,又改任吏部尚书。
穆宗登基,诏命先朝所召用的贤才良士,交给相关部门考核。
赵宗儒建议说:“按照诏命前来的人,应该天子亲自过问。
让有关部门去考核,不是国朝原有的制度,请皇上收回命令吧。
”穆宗答应了。
不久赵宗儒被拜任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
太常寺里有《五方狮子乐》,不是大朝会时是不演奏的。
然而穆宗喜欢声色娱乐,负责宫廷乐舞的宦官,就带着皇命到太常寺取《五方狮子乐》谱。
赵宗儒不敢违背皇命,把事情上报了宰相。
宰相认为事情各有专职负责,这事不该报给他。
因为没有恪尽职守,赵宗儒被贬为太子少师。
太和初年,升为太子太傅。
文宗皇帝召请他相见求问处理政事之道,赵宗儒回答说:“尧、舜的教导,不过就是仁慈、节俭罢了,希望陛下能持守此道。
”文宗皇帝采纳了他的话。
太和六年,赵宗儒被授任为司空,然后就退休了。
去世时八十七岁。
逝世后赵宗儒又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是“昭”。
赵宗儒以文化学问历仕将相之位,地位尊崇,却没有仪法规矩,以致于造成小过错有损于自己的名望。
原文:
赵宗儒,字秉文,邓州穰人。
八代祖彤,后魏徵南将军。
父骅,字云卿,少嗜学,
履尚清鲠。
开元中,擢进士第,补太子正字,调雷泽、河东丞。
采访使韦陟器之,表置其府。
又为陈留采访使郭纳支使。
安禄山陷陈留,骅没于贼。
时江西观察使韦儇族妹坐其夫为畿官不供贼,没为婢。
骅哀之,以钱赎韦,厚为资给。
贼平,访近属归之,时人高其义。
骅以尝陷贼,贬晋江尉。
久之,召拜左补阙,迁累尚书比部员外郎。
建中初,迁秘书少监。
敦交友行义,不以夷险慁操。
少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萧颖士、李华、邵轸善,时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谓能全其交也。
骅位省郎,衣食窭乏,俸单寡,诸子至徒步,人为咨美。
泾原兵反,骅窜山谷,病死,赠华州刺史。
宗儒第进士,授校书郎,判入等,补陆浑主簿。
数月,拜右拾遗、翰林学士。
时,父骅迁秘书少监,德宗欲宠其门,使一日并命。
再迁司勋员外郎。
贞元六年,领考功事。
自至德后考绩失实,内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详当,无所回惮。
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以过黜考,左丞裴郁、御史中丞卢佋降考中中,凡入中上者,才五十人。
帝闻善之,进考功郎中。
累迁给事中。
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服金紫。
居二岁,罢为太子右庶子,屏居慎静,奉朝请而已。
迁吏部侍郎,召见,劳曰:“知卿杜门六年,故有此拜,曩与先臣并命,尚念之邪?”宗儒俯伏流涕。
元和初,检校礼部尚书,充东都留守。
三迁至检校吏部、荆南节度使,散冗食之戍二千人。
历山南西道、河中二镇,拜御史大夫,改吏部尚书。
穆宗立,诏先朝所召贤良方正,委有司试。
宗儒建言:"应制而来者,当天子临问.试有司,非国旧典,请罢之."诏可.俄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太常有《五方师子乐》,非大朝会不作.帝嗜声色,宦官领教坊者,乃移书取之.宗儒不敢违,以诉宰相.宰相以事专有司,不应关白.以懦不职,罢为太子少师.太和初,进太子太傅.文宗召访政理,对曰:"尧、舜之化,慈俭而已,愿陛下守之."帝纳其言.六年,授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册赠司徒,谥曰昭.宗儒以文学历将相,位任崇剧,然无仪矩,以治生琐碎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