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_韦森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学_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文化学_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文化学_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精、美、情、礼,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

()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礼_情2.一尊维纳斯古雕像,希腊人把它作为一个崇拜的对象,而中世纪的牧师却把它看成不吉祥的邪神像。

这段话反映了参考答案: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读是不可避免的_这种误读能够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_景观的审美已经超越了美丑和对错之分3.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举了两句六言诗来象征这阳刚美和阴柔美:“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在旅途中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几乎都可以拿它们作为标准来分类。

下列属于阴柔美的是参考答案:葬花的黛玉4.朱光潜举了一个例子: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的星星都是一样,但是在观赏者的眼里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斗。

有关这个例子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斗的形象是天生自在的5.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文化属性的发展,对群体和国家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正确6.基于文化偏见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景观误读也具有积极性。

参考答案:错误7.珀杜和阿伦的研究发现,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态度的是参考答案:经济发展水严较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_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8.旅游文化的延续性具体表现为参考答案:旅游活动的延续性_旅游资源的延续性_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9.下面有关旅游审美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中国人在审美心态上,不重视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研究_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审美主体抒情的印象表现10.()的创始人怀特海强调,存在于人类社群之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人类的精神冒险之旅提供了“驱动力和原材料”。

参考答案:过程哲学11.旅游体验是一种有形的高附加值产品。

参考答案:错误12.观赏武陵源群峰,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参考答案:正确13.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来看,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种行为如信仰、风俗等等都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

专题11 语病-十年(2013-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11 语病-十年(2013-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11 语病【2022年】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评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评试卷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现代化”的内容呢?每个中国人生来就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种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

大概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这种国家和民族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

现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无论是国内层面或国际层面,无不是建立在国家制度之上的,没有国家制度简直不可想象。

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较之一切政治意识或宗教观念都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

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教派利益。

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华夏子孙最为稳定而深厚的人生依附和精神家园。

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疆裂土的。

即使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

民族意识则往往更加强烈。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

但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

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

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

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之分)。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文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

儒家推崇仁、孝、义、礼、智、信、勇,讲究“人禽之辨”“义利之辨”。

齐鲁文化精神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文化精神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文化精神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理工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第一章测试1.生死利齐:齐人国家至上的理念与践行。

答案:对2.不为公子纠殉死的是管仲。

答案:对3.春秋霸主齐桓公未登君位前被称为公子小白。

答案:对4.不为齐庄公殉主的齐国名相是晏婴。

答案:对5.春秋时期齐庄公被权臣崔杼弑杀。

答案:对6.战国时期田单计摆火牛阵,大败燕军答案:对7.“哭秦庭”中的申包胥是秦国人。

答案:错8.狐援哭国发生在齐闵王时期。

答案:对9.狐援哭国是齐人对国家的浓厚感情。

答案:对10.申包胥“哭秦庭”中伍子胥发誓颠覆楚国。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姜太公的理论创新与创新的理论成果主要是天下为公理论的提出。

答案:对2.“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答案:《管子》3.《管子》提出了“九惠之教”。

答案:对4.牧野之战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

答案:错5.“举贤而上功”是姜太公确立的国策。

答案:对6.歌唱《饭宁歌》的齐国大臣是。

答案:宁戚7.齐桓公曾五访小臣稷。

答案:对8.邹忌弹琴论政,三月拜相。

答案:对9.中医始祖是扁鹊。

答案:对10.《甘石星经》的作者是答案:石申;甘德第三章测试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

答案:对2.“五德终始”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答案:邹衍3.战国时期推崇邹衍“五德终始”理论的诸侯王是:。

答案:齐闵王;燕昭王;魏惠王4.《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答案:对5.黄帝尊蚩尤为“兵主”。

答案:对6.“兵者,诡道也”是的兵学思想。

答案:孙武7.孙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答案:对8.马陵之战中运用了“减灶诱敌”的办法大败魏军。

答案:孙膑9.齐国历史上发生的三次伟大变革运动是西周初叶的姜太公变革、春秋中前期的齐桓公管仲变革和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邹忌变革。

答案:对10.“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出自。

答案:《六韬》第四章测试1.临淄,原名营丘。

答案:对2.提出了“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的国策。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3 归纳概括——检索区间,分类整合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3 归纳概括——检索区间,分类整合

任务突破练3 归纳概括——检索区间,分类整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

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

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

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

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需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㊃论新时代执政党自我革命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安排㊀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钱锦宇(1㊃005)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治理㊀ 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张小虎(1㊃015)国家治理微观受众偏好制度性转换安亚卓(1㊃024)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㊃ 中国之治 的绿色现代化图景余敏江(12㊃005)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核心理念㊁影响因素与实践模式申来津,白森文(12㊃014)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种非常态国家治理模式㊀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运作机制及其完善路径王立峰,李洪川(12㊃022)㊃学讲话㊁谋振兴专栏㊃城乡融合赋能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韩喜平,金光旭(11㊃00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刘世佳,魏亚飞(11㊃012)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郭晓勋,李㊀响(11㊃019)㊃本刊特稿㊃波兰尼:意识突现结构中的综合意会实在张一兵(1㊃0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㊀ 司马迁及其‘史记“综论刘跃进(7㊃005)㊃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㊃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社会伦理学[美]克利福德㊃G.克里斯蒂安斯㊀刘欣宇㊀译(1㊃041)阿格妮丝㊃赫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梁㊀秋(1㊃05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创新和理论建树胡雪萍(1㊃065)齐格蒙特㊃鲍曼关于大屠杀的伦理批判韩振江(2㊃007)文明之恶与人性之恶㊀ 鲍曼与伯恩斯坦大屠杀探源思想比较张㊀彤(2㊃014)文化危机表征:莫拉夫斯基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彭成广(3㊃005)阿格妮丝㊃赫勒的 政治伦理 内涵解析王思楠(3㊃015)俄罗斯现代化与文化[俄]B.M.梅茹耶夫㊀丁海丽㊀译(4㊃005)瓦季姆㊃梅茹耶夫的文化思想[俄]А.С.扎佩索茨基㊀А.П.马尔科夫㊀杜宇鹏㊀译(4㊃014)异化的世界与人的远景㊀ 列斐伏尔和沙夫㊁彼得洛维奇的异化理论比较潘禹非(4㊃022)俄罗斯是否有自己的 文明代码 ,它可能包括哪些内容?[俄]Б.В.梅茹耶夫㊀原㊀泉㊀译(5㊃005)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进路选择㊀ 论马尔科维奇的革命观及其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启发许㊀鹏(5㊃012)㊃哲学研究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种实践性批判刘㊀健,丁立群(1㊃075)作为公共政治现象的宽恕㊀ 对阿伦特宽恕观的探究与质疑孙晓静(1㊃085)论空间政治哲学的出场逻辑㊀ 以城市街道的公共性研究为例耿芳兵(1㊃094)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 时代 概念马拥军(2㊃022) 批判的互联网 和 互联网的批判㊀ 互联网哲学思想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侯宪利(2㊃030)警惕 市场社会 对人价值观的异化㊀ 桑德尔基于社群主义对市场的伦理审视与重塑陈肖东,王国豫(2㊃042)原创观念及其矛盾的哲学考察张文喜(3㊃026)论冯契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特色柴文华,张灵馨(3㊃036)李退溪 天人合一 观念探析㊀ 以‘圣学十图“为中心李英粉(3㊃043)为平等而辩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李义天,杨㊀磊(4㊃03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若干关切问题武卉昕(4㊃041)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朱㊀承(5㊃021)论米德对黑格尔 自反性 内涵的阐释与批判冯月季(5㊃030)㊃881㊃梁启超公德观及其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阴㊀玥(5㊃039)论生产范式中的理论困境与出路㊀ 对马尔库什生产范式批判的反思孔德生,谢宇格(6㊃005)实践派的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刘欣然(6㊃015)子张威仪修养对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推进石㊀超(6㊃023)没有心灵就没有意义㊀ 反心理主义错在何处朱志方(7㊃023)直言与生命美学:福柯晚年的犬儒主义研究李乾坤(7㊃030)罗尔斯 重叠共识 理念及其价值内蕴探微杨㊀威,谢㊀丹(8㊃005)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赵冰心(8㊃016)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㊀ 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康渝生,赵金凤(9㊃005)资本逻辑批判与走向希望的乌托邦㊀ 安德烈㊃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总体探析冯旺舟(9㊃013)马克思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㊀ 兼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系郭艳君,李作清(10㊃005)佩里㊃安德森理论的解读路径与研究空间乔茂林(10㊃013)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儒学伊丽娜(10㊃021)论儒家的敬天信仰谢小萌,李㊀博(11㊃029)从 予岂好辩 看孟子哲学的阐释方式张继军(11㊃038)论牟宗三对金岳霖‘逻辑“的批判与超越姜㊀丰,樊志辉(11㊃048)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的演进张海雷(12㊃035)从城市中的问题到问题中的城市㊀ 恩格斯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张一方,刘怀玉(12㊃045)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孙全胜(12㊃055)㊃政治学研究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阐释朱雪微(2㊃05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赜程运麒(2㊃061)公共领导者的责任伦理及其建构路径宋㊀烨,李㊀绵(3㊃051)历史方位是完善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坐标祝福恩,张㊀滨(4㊃049)疫情挑战下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索杜红艳(4㊃055)从 抗疫 视角看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张㊀梅(4㊃062)政治效能感㊁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㊀ 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麻宝斌,于丽春(7㊃041)健康政治: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疾病治理㊀ 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维度支继超(7㊃054)疫情防控中的国家治理特色及其启示薛明珠(7㊃063)乡村权威再造:基层政治的一个经验解释周庆智(8㊃025) 央-地政府信任 一致性与公民参与的关系郑建君(8㊃035)抗疫斗争中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发展逻辑赵丽媛,翟继军(8㊃046)文化进步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和逻辑㊀ 兼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超越齐㊀勇(9㊃026)论弘扬齐家传统的三重根据宋天阳(9㊃036)㊃法学研究㊃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证伪㊀ 以刑事责任之实现为视角骆㊀多,林星成(1㊃104)智能司法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帅奕男(1㊃113)中国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实证分析与未来发展翟羽艳(1㊃123)论犯罪人失信惩戒措施的适用界限梅传强,严㊀磊(2㊃071)论自然人姓名权的行政克减王春梅(2㊃084)显失公平制度在和解合同中适用问题探析原永朋(2㊃095)认罪认罚从宽的二审程序:废除㊁限制不如简化谢小剑,李尧君(3㊃06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从缘起到嵌入钱㊀春(3㊃072)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实践的问题与优化杨㊀勇(3㊃086)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生成机理与制度克服刘艳平(3㊃096)智能时代的刑法立法㊀ 人类中心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的取舍孙道萃(4㊃069)创制性立法的判定标准及方法探讨㊀ 兼论地方立法的分类曹瀚予(4㊃081)论质权人对出质人转让权利质物的同意权李㊀莉(4㊃093)㊃981㊃收缩型城市的土地问题及其法律解决甄子昊,周梦懿(4㊃106)习惯法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运行规范㊀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对象高其才,张㊀华(5㊃047)网格化简约治理㊀ 基于湘北L县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考察陈寒非(5㊃061)乡村应急治理中的疫情防控村规民约池建华(5㊃077)论解释性规则的法治化㊀ 以药品监管为例证宋华琳,牛佳蕊(5㊃091)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乔大丽(5㊃103)论死者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及其内在限度赵轩毅(6㊃035)论死者肖像的法律保护李云滨(6㊃049)回归契约本位㊀ 对仲裁时效的体系化构建李㊀龙,向东春(6㊃059)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制度研究朴顺善,张哲浩(6㊃075) 互联网+ 背景下保留 兜底条款 的必要性分析㊀ 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滕嘉远(6㊃089)论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当下困境李俊丰(7㊃071)人工智能体刑事诉讼被追诉人地位审思程㊀龙(7㊃079)论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陈和芳(7㊃094)智能司法的结构性困境与体系性定位张健一(7㊃103)论污染环境罪犯罪主体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㊀ 基于东北三省209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谢登科(8㊃056)我国强制医疗隔离制度的理论基础㊁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王㊀桢(8㊃064)疫情防控中强制隔离措施的理解与适用李凌云,陈㊀杰(8㊃074)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维度:累进犯模型之提倡卢有学,卢钇熹(9㊃046)论数罪刑罚执行中减刑制度的优化房㊀丽(9㊃061)论新兴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魏文松(9㊃073)民间财富传承的制度变迁:从继承到寿险和信托梅㊀傲,戴宇倩(10㊃029)家庭赡养法律关系主体角色的重塑丁㊀亮(10㊃042)妨害监察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及其疏解㊀ 基于‘监察法“与‘刑法“衔接的视角李阳阳(10㊃054)监察留置要件规范化研究孔祥承(10㊃065)环境治理中行政服务的理念预设与机制面向余德厚(10㊃077)从美国购买价金担保制度看我国浮动抵押效力的合理限制刘㊀晶(10㊃085)论精神控制或情绪勒索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㊀ 以中日比较为基本路径王冠玺,张㊀慧(11㊃057)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事实假定及其偏差克服㊀ 基于刑事错案的分析唐丰鹤(11㊃072)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还是独立制度?李克杰(11㊃085)限制公开出庭作证制度的体系化展开林海伟(11㊃096)论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及其规制刘敬东,李青原(12㊃068)民事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责任㊀ 中美比较的视角刘㊀勇(12㊃079)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理念更新与路径选择㊀ 以科学立法原则为指引樊㊀安,樊文苑(12㊃091)㊃经济学管理学研究㊃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及风险防范林宣佐,陈㊀希(1㊃131)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密码范玉刚(1㊃140)产业专业化㊁多样化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运用赵㊀峰,王玲俐(2㊃106)我国传统产业实施跨境零售商业模式探讨郦㊀瞻,沈春玲(2㊃122)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路径选择许永继(2㊃13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形象培育机制周朝霞(3㊃108)论品牌价值提升策略㊀ 以黄金叶品牌为例郭国峰,曹春玲(3㊃117)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开发与推广刘可祎,马㊀丁(3㊃128)论民营企业家的体面劳动黄云明(4㊃118)卡尔㊃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张海成,隽鸿飞(4㊃125)中国特色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思维董㊀竹,吴㊀健(4㊃135)基于预期视角的货币政策传导信心渠道研究张义伟,施建淮(4㊃145)中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究竟是抑制还是促进了外资进入?李㊀伟(5㊃112)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中国家对农民的援助政策尚明霞(5㊃125)基于共享经济的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李㊀莉,陈雪钧(6㊃100)替代国方法之变迁模式吕㊀航(6㊃108)知识产权管理视域下中外专利资助政策比较徐㊀亮,徐㊀磊(6㊃120)㊃091㊃规范㊁高效㊁便民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杨书文,李国豪(6㊃130)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 两山 转化机制研究王㊀茹(7㊃1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拉美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陈朋亲,张㊀潇(7㊃121)市场化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㊀ 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段艳平(7㊃136)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出口市场的开拓张双才,刘松林(8㊃086)后疫情时代 一带一路 合作发展研究周㊀晶(8㊃096)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协同发展的评价研究陆㊀曼,焦方义(8㊃105)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分析章志平,何㊀勤(8㊃11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宋翠玲,乔桂明(8㊃126)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危机的预警性不强问题探析詹㊀健(9㊃083)论人力资本集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刘㊀娜,邵㊀全(9㊃094)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赵明霏,冯㊀婧(9㊃102)房地产战略结构调整与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张国卿,陈秋声(9㊃112)健康产业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战略构想牛素珍,杨英法(10㊃096)以农地金融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丰㊀华(10㊃105)智能化时代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王永明(10㊃114)5G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苗蕴慧,姚㊀爽(10㊃124)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罗贵榕,刘俊显(11㊃10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冯㊀超(11㊃116)区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机制分析㊀ 基于动力系统视角赵博宇(11㊃125)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流域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探索徐瑞蓉(12㊃102)企业价值管理变革:创值单元理论的讨论与展望葛玉洁(12㊃111)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兀㊀婷(12㊃120) 智能+ 滑雪旅游发展的环境与路径李松梅,杜㊀唯(12㊃130)㊃社会学研究㊃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疏导研究㊀ 兼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张世贵,李朝波(2㊃1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王平达,高㊀鹏(2㊃150)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贾志科,罗志华(3㊃134)女性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用发挥和策略优化马英华,谢立敏(3㊃144)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金双华,杨㊀艺(5㊃134)感动:心理学阐释及其作为社会情感治理策略艾㊀娟(5㊃146)社会政策的工具性作用:欧美福利国家的双维度改革标向马欣员,钟若愚(6㊃142)网络经济诚信危机与治理潘㊀宁,王㊀磊(6㊃153)乡村秩序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沈费伟(7㊃146)论乡土文化的规范功能及乡土社会法治的实现张翠梅,杨㊀阳(7㊃157)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祁㊀玲,杨夏丽(8㊃137)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途径任童欣,杜宴林(8㊃153)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的智能化设计策略与挑战马源鸿,邹广天(9㊃121)城市社区危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石枚鑫(9㊃131)我国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何宏莲,李晓东(10㊃133)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孙晓黎(10㊃141)不确定性常态化趋势下的确定性社会治理㊀ 基于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视角的疫情防控思考辛玉玲(10㊃15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合理性㊀ 基于个人养老需求视角刘㊀冰,刘玲辉(11㊃134)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对策汪连新,黄秀莲(11㊃143)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江世鑫(11㊃153)以协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讨关振国,吴丹玉(12㊃13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探讨杨峥威,孙㊀莹(12㊃146)㊃文学语言学研究㊃论上官婉儿的诗学地位㊃191㊃㊀ 从两‘唐书“载其神秘出生的差异切入林宗毛,曹㊀旭(1㊃154)论两宋理学家 玩物从容 审美理想及其诗歌呈现问题王培友(1㊃163)新见民国论文‘西游记演变“与‘西游记“早期研究㊀热点述略彭利芝,陈㊀黎(1㊃172)论‘文选“在陶诗经典化中的作用㊀ 以异文㊁注释㊁选篇为中心苏悟森(2㊃161)论张孝祥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张美丽(2㊃171)论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政治伦理观及其历史成因李亦辉(2㊃179)敬胤‘世说注“及相关问题考论范子烨(3㊃154)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适用原则及其美学特征李㊀唐,董天时(3㊃166)思子亭诗文征集活动与清初 根柢六经 的古文宗尚于金苗(3㊃175)东北解放区戏剧创作导论宋喜坤(4㊃155)边疆风景与时代话语㊀ 碧野在新疆的深入生活与散文创作胡新华,姜萌萌(4㊃168)创作思维㊃心灵叙事㊃探索自我㊀ 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吴丽芳(4㊃178)龙崇拜㊁祈雨术及明清御灾叙事的文化复制与修正刘卫英,曹㊀磊(5㊃156)建构与瓦解:戴维㊃洛奇小说中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张㊀扬(5㊃164)颠覆与融合:汤亭亭‘女勇士“创作管窥谢小童,张艳威(5㊃173)古代戏曲格律发凡薛瑞兆(6㊃162)诗味创作的心理学机制杨㊀晖,李媛媛(6㊃174)论古典诗歌意象的语用功能佟秋华(6㊃183)论实证思维对现代白话及新文学观念的建构陈爱中(7㊃166)现代汉诗视野的新诗语言问题刍议㊀ 现代中国汉语新诗发生史考索傅修海(7㊃173)叙事性与九十年代诗歌的形式问题张德明(7㊃183)新出李益佚文‘李府君玄堂志“考索李秀敏(8㊃163)王忬与严嵩交恶相关史实辨析及其文学效应周慧敏(8㊃173)启蒙视阈下的话剧 林冲戏 刘㊀恒(8㊃182)‘三国演义“东吴君臣关系新论㊀ 以张昭与孙氏兄弟关系为中心关四平(9㊃139)模仿与创新:‘青史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㊀军师形象之比较孙㊀琳(9㊃152)从‘邗上题襟集“到题襟馆:曾燠幕府的文事活动㊀及其影响高政锐(9㊃160)宋代入蜀文人的文学书写:汉文明意识㊁地方色彩㊀和地理修辞李㊀熙(10㊃162)‘陶集发微“的特点与学术价值于东新(10㊃173)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㊀ 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王玉华(10㊃183)甲骨卜辞天人思维叙事透视李㊀巍(11㊃163)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的互融㊀ 以中古时期为中心的考察李秋喜(11㊃171)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革命叙事与民族特色杨丽华(11㊃181)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付希亮(12㊃155)请谥制度演变对行状文体的影响杨向奎,张㊀蒙(12㊃171)从赵熙峨眉诗看其隐逸思想的形成及流变辛㊀馨(12㊃178)㊃新闻传播学研究㊃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发展思路黄也平,齐永光(5㊃181)㊃历史学研究㊃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酿酒工业的掠夺孙㊀瑜(9㊃173)满铁社员会与日本对华侵略吴㊀玲(9㊃181)㊃著作评介㊃普罗米修斯式的隐喻㊁戏剧本体论与人类解放㊀ 评维塞尔‘普罗米修斯的束缚 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龚小聪(1㊃185)花妍叶美㊀马骏鞍鲜㊀ 评梁归智新式评校本‘西游记“竺洪波(1㊃186)心灵与自然的共情㊀ 评米哈伊尔㊃米哈伊洛维奇㊃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彭贤则,夏㊀懿(2㊃190)现代性批判与后现代意识㊀ 评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现代性能够幸存吗?“张艳丽(3㊃188)‘概念转喻:方法㊁理论与描写问题“评介张艳密(3㊃189)小说社会学批评的实践之作㊀ 评‘清代才学小说考论“郑红翠(4㊃189)史料详赡㊀图文并茂㊀ 评高玉海‘中国古典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王㊀立(9㊃190)㊃291㊃。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测试题一、单选题1.“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当下共享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试金石。

这说明A.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B.我国的改革已经完成了C.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D.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万亿元左右。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

未来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7%以上"的增速,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意味着用更大力度去整合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提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相吻合的是()A.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B.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惊喜、美好和丰富多彩C.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D.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有利条件4.建国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变,仍然是A.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B.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综合国力最强的发达国家5.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6.我国东部地区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水运已经十分发达配套,但是西部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可能公路才刚刚修通;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但是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0.9人,农村仅为4.3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思考:以鲁西南鲁锦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思考:以鲁西南鲁锦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思考:以鲁西南鲁锦为例发布时间:2022-10-08T06:27:38.36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6月第11期作者:王晨佳范瀚文(指导老师:陈冬颖) [导读] 深入挖掘阐发非遗鲁锦文化的精髓,借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非遗鲁锦文化进行重构提升,王晨佳范瀚文(指导老师:陈冬颖)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深入挖掘阐发非遗鲁锦文化的精髓,借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非遗鲁锦文化进行重构提升,才能适应新时代语境,在生产生活领域推动非物质遗产鲁锦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充分展示非遗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鲁锦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在一系列讲话中均谈到了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认识。

如: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现实需求,深入挖掘阐发非遗鲁锦文化的精髓,借助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赋形赋能,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借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非遗鲁锦文化进行重构提升,才能适应新时代语境,在生产生活领域推动非物质遗产鲁锦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充分展示非遗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非遗鲁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非遗鲁锦发展的历史鲁锦俗称老粗布、土布、花格子布,是手工织做的有格子纹的粗布,是鲁西南地区农村中广为流行的一种民间纯棉质地平织和提花织物。

增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研究

增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COLUD BROWSE 云浏览2020.11NO.484118文 / 孟 洋齐鲁优秀文化内容丰富,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在文化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

优秀齐鲁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容置疑和否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齐鲁优秀文化的精华,发挥其更大的时代作用,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服务于当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并且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处于不败地位。

因此,扩大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发掘更多优秀文化因子,寻找更多方法措施,为提升综合国力而努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扩大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方法和重大意义展开探讨。

齐鲁文化构成和内涵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谱系”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历史文化名人来看,齐鲁大地孕育出了:孔子、孟子、孙子、墨子、荀子等一系列文化先贤,还有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龄、董仲舒等一系列书法家、诗词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

从百家流派来看,这里有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还有极富地域特色的工匠文化、齐文化等等。

从文化艺术分类来看,齐鲁优秀文化涉及到诗词、音乐、天文、地理、药学等等。

从具体文化含义来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从春秋大义到治国理政,从尊贤尚功到革旧出新,从民族信仰构建到个人精神家园,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均有涉及,并有所建树。

综合而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人民精神滋养。

增强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的有效策略树立文化自信,崇尚文化魅力齐鲁大地上的文化熠熠生辉,文化自信源自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齐鲁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修齐治平”、“为政以德”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文明、“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等等,揭示了人类发展的智慧,至今都在影响着东方大地乃至世界的发展。

增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步骤便是充分认识到齐鲁文化的魅力和为大型,从内心树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概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概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概述文化创新是指在现有文化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产生新的文化观念、艺术作品、科技成果等,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1. 文化传承与转化:文化创新依赖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发掘出新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点。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剧本、音乐等元素,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创造性的转化。

2. 科技与创新:科技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得以诞生,如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等,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表现手段。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新带来新的内容和主题,例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作素材。

3.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全球化的浪潮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可能。

跨国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学者、创作者相互借鉴和学习,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和影响力的作品。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1. 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创新作为创造性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带来新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电影、音乐、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创新,不仅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

2.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拓宽人们的眼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化创新让人们能够在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自考视觉传达设计基础选择题重点考题整理一(附答案)

自考视觉传达设计基础选择题重点考题整理一(附答案)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选择题重点考题1.“万物之美可以养乐”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

A.荀子B.韩非子C.老子D.孟子答案为A2.属于设计师乔纳森?艾伟的创作的是()A.面条椅子B.PH灯具C.iMacD.B&O答案为C3."在一个竞争性增长的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几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同一类产品的阶段,设计便成了决定性因素"这句话出自()。

A.雷莱斯B.波埃利C.乔布斯D.波尔萨尼答案为A4.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是()A.芬兰B.丹麦C.瑞士D.冰岛答案为C5.上编记载了谷物的栽种、蚕丝棉苎的纺织染色以及制盐制糖的工艺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考工记》C.《格古要论》D.《绣谱》答案为A6.中国家具强调的是()A.块面B.颜色C.舒适功能D.线条B.答案为D7.把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物质文化,享有“家庭博物馆"之称的是()A.意大利B.法国C.丹麦D.德国答案为C8.第一位以照明的科学功能原理为基础进行灯具设计的设计师是()A.汉宁森B.雅格布森C.维纳D.穆纳利答案为A9.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融会到现代设计当中去的设计师是:()A.马岩松B.陈汉民C.韩美林D.靳埭强答案为D10.丹麦在20世纪50年代时期就有许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设计大师,“蛋型”椅的设计师是()A.阿纳.雅各布森B.汉斯.维纳C.汉宁森D.斯蒂夫.乔布斯答案为A11.在包豪斯的课程设计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大师是()A.约翰.伊顿B.莫霍利.纳吉C.威廉.斯莫克D.靳埭强答案为A12.一向被称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是中国第一部工业专著的是()A.《周礼》B.《天工开物》C. 《考工记》D.格古要论答案为C13.明式家具设计在保留了以往设计的思想内涵上,融合简洁、流畅,蕴含文人气息元素,可用四个字表达其长久魅力的是()A.精雕细琢B.选材考究C.硬、滑、素、净D.内敛外秀答案为D14."艺术强调个性、强调民族性和地域性,借鉴可以、取代不行。

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

我国式现代化山东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一、概述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文化名城。

作为孔子的故乡,山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保护和传承山东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式现代化下山东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

二、山东文化传承的历史成就1. 孔子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山东就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是这一文化的代表人物。

山东历史上曾经是孔子学术的重要传播地和研究中心,孔子的思想对山东乃至整个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山东政府将孔子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项目,加大了对孔子故里的保护和修缮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孔子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2. 历史建筑的保护山东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如泰山、崂山、孔庙、曲阜孔府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山东政府对这些建筑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并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为山东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1. 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为了更好地传承山东传统文化,山东政府不仅在学校课程中加大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还将孔子文化纳入公共教育的范围,举办各种形式的孔子文化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山东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传承山东文化,山东政府将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与孔子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四、山东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对策1. 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虽然山东政府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各种现代化因素的冲击,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年轻人的传统文化意识。

2. 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倾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景点开始呈现商业化倾向,商业气息过重,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历史性。

中国创新创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

中国创新创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

中国创新创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和创新潜力的国家。

创新和创业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国的现代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

本文将探讨中国创新创业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贡献,并分析创新创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中国的创新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创新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创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过去,中国以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制造业为主导,但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创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推动了中国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和创造性产业的转变。

其次,创新创业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创新让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市场的竞争者。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中国企业赢得了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在一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

再次,创新创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创新,中国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对中国社会的推动创业不仅对中国经济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创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发展。

首先,创业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中国的就业压力一直存在,创业为大量人员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创业机会,这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其他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其次,创业促进了社会创新和进步。

创业者通常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他们不断提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创业带动了社会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

再次,创业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创业者往往具备坚持、拼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业激情,并带动了社会的积极向上发展。

三、创新创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创新创业不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借鉴意义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借鉴意义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借鉴意义
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而齐鲁地区作为我国具
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其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
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首先,齐鲁地区乡村振兴注重发展农业产业。

该地区以农业为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齐鲁地区注重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齐鲁地区乡村振兴注重发展乡村旅游。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景区和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就
业增收,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再次,齐鲁地区乡村振兴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

该地区倡导绿色
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生态农业、生态
旅游、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提升了农村生
态环境质量,增强了生态乡村的吸引力。

最后,齐鲁地区乡村振兴注重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

该地区倡导
农业与非农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就业转移。

同时,该地区也注重城乡间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平衡配置,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总之,齐鲁地区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过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注重生态保护和产业融合等措施,
可以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和乡村居民生活
的改善。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ppt课件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ppt课件
1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二章 向农民投资
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 工业化的教训 教育的价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引进技术的经济学 引进或国内生产 应急或长期计划 各级教育的分配 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 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 向人力资本投资 政治障碍 向农民投资的类别 教育的经济价值
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贡献
一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 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
本章中,舒尔茨指明了全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通过投 资,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 同时指出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有效的 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各国农业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巨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力的差别, 其次才是物质资本的差别,而土地的差别实际是最不重要的; 只有农民改造其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在有投资刺激条 件下的农业投资才是有利的。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著作
《世界粮食》(1945) 《不稳定经济下的农业》(1945) 《农业经济组织》(1953) 《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 《人力资本投资》(1961) 《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 《改造传统农业》(1964) 《经济增长和农业》(1968) 《人力资本投资》(1971) 《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 《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精神文化特性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精神文化特性

On the Spiritual Culture Peculiarities of the Mod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
作者: 栾贻信;沈传河
作者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淄博255049出版物刊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精神文化特性;科学劳动;知识经济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

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1月第25卷 第6期东岳论丛Do ng Y ue T ribune N ov.,2004Vol 125 No 16[收稿日期]2004-10-08[作者简介]韦森,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韦森学术文论专栏>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韦 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中图分类号]F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6-0005-08这些年来,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和比较制度分析(comparative inst-i tutional analysis)。

在国际上以及在国内,目前这两门学科还都是比较抽象和思辨的理论学科。

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多是些跨国家、跨社会和跨历史的比较。

这部专著(5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6编者注),则集中于中国五个发达省市在20余年改革开放历史跨度中的经济绩效方面的多维比较。

这些绩效比较固然与比较制度分析的体制和制度理论比较有很大不同,但从自己专业领域的观察视角来看,比较中国东)))南沿海五省市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绩效上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这五个相对发达的沿海省市各个方面的比较,进而发现各自市场运行、文化习俗以及体制绩效的不同特征及其各自的优劣长短,对研究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尤其是对正确把握我们山东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对省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本地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各界研究和了解山东省情并进而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合宜的咨询意见,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仅从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一些/印象直观0。

希望这些浅直甚至有些/外行0的印象直观,能为关注着山东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朋友,提供一些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一、与其他四省市相比,山东综合竞争力和体制绩效到底若何?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各项指标也显示山东这些年确实取得了/令省内人乐道0和/令省外人刮目0的巨大成就。

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2年,山东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率为11.6%,高于全国同期的9.4%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上海的同期水平。

2003年,山东GDP 的年增长速度甚至高达13%,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参马传栋、张卫国,2004,第3页)。

2002年,山东的人均GDP 达到了11,645元,虽然低于上海、浙江、广东和江苏,但也高出全国8184元的平均水平。

这些基本数字表明,自1978年以来,山东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确实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

然而,我们山东的各界党政领导以及学术界)))尤其是我省经济学界)))的同仁显然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

由张卫国研究员所牵头并组织的山东与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跨省市的比较研究,正好反映了我省政界、商界、学界和社会各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奋发精神。

毋庸讳言,尽管过去20余年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骄人的进步,但与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这4个中国最发达的省市相比,无论在经济增长东岳论丛2004.6速度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进程方面,山东均有落后的地方。

在经济绩效、市场发育、体制安排和发展前景方面,山东也有待反思的地方。

这些不合意的地方自然也能从一些基本数字上反映出来。

按照本书第四章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山东的人均GDP为广东的1.17倍,浙江的1.34倍。

但是到了2003年,山东仅相当于广东的79.2%,浙江的69.3%。

读了这部书稿,感觉到有一点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在2003年,山东的人均GDP不仅排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江苏之后,甚至还在福建和辽宁之后,)))而众所周知,辽宁这个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重工业基地,由于背上了巨大份量的国有经济包袱,其改革的步履维艰在中国和全世界经济学界都是人所共识的。

把来自各方面的统计数字放在一个盘子中综合思考,看来我们山东的政界、商界、学界和社会各界是应该坐下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省到底存在哪些差距和问题)))如果有差距和问题,其原因又到底在哪里了。

这些年来,由于笔者的专业是理论经济学(严格来说是经济哲学),故素来对统计数字不甚关注,也自然对一些统计指标不甚敏感。

加之,自己十多年在国外,回国时间不长,目前确实不知道我国和我省历年的统计数字到底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在1978年上大学前,笔者曾在一个鲁西南的县城棉厂做过统计工作数年。

记得那时,我们统计人员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统计,统计,三分计算,七分估计。

0在文革后期的那年头,这句话确实不无道理,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也对此体会甚深。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统计工作显然已有了很大改进,科学了许多。

但目前我们国家和各地区的统计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一个连带的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表现统计数字)))诸如GDP年增长速率、物价消费指数等)))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其中有多少估算成份?这仍然是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笔者这些年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在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学习和工作过。

长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思考,使自己对各国以及各地的统计数字是否真实反映出了现实经济状况和绩效这一问题,总是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这里我们不妨以印度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历年统计数字,在过去十几年中,印度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在6%以上。

这比中国少不了多少。

因而,这些年笔者也一直相信,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应该一直不错。

然而,在2003年9月,笔者有机会赴新德里参加联合国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在会议前后,笔者有机会对印度做了一些实地观察和走访。

通过观察对比,笔者深感印度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这些年应该比中国落后很多。

在印度实地走访时,以至到从印度回来后数月,一个问题常常萦绕脑际而挥之不去:印度整个国家仍然是这样的穷,如此落后,如果印度过去十几年确有6%的年经济增长,那么这些年的增长到底增长到哪里去了?(参韦森,2004)把中国)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置换到中国内部地区间的/非均衡0发展问题,道理可能有相同和相通的地方。

很显然,要做省际间经济绩效的比较,统计数字比较是重要的、且是比较分析不得不用的首要方法和考察问题的第一个维度,但这并不是也不应该只是惟一的维度。

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研究要依赖统计数字,政府咨询机构的发展意见和建议要参考统计数字,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和战略决策的制定也须得基于统计数字,但要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绩效方面的差异,单纯依靠统计数字就远远不够了,而现实观察和多维综合审视,则就是不可缺失的了。

近两年来,笔者有幸利用参加学术讨论会、讲学和探亲的机会到过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有一些/走车观花0的初步印象。

从英国、欧洲和澳洲回到中国,看到这些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所新建的一幢幢漂亮小楼,看到笔直的高速公路以及在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豪华大巴和高档轿车,再看到一片片用塑料大棚搭起来的/现代化0的农田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民营企业工厂厂房,我有时真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欧洲、澳洲、日本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已没什么多大差距。

要说这些地区经济没快速增长,谁能信?同样,在近一两年,笔者也利用出差、开会和旅游的机会到过中国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

从来往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火车和汽车的窗口上望出去,发现大多数农居还是砖瓦甚至泥土结构的简陋房屋,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是泥土草棚。

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尽管这些地区的一些县城、地区城市和省城的街道开宽了许多,也新建了许多漂亮的高楼,但从这些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实际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来看,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差距是很大的,更不用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了。

有长三角和珠三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角发达经济地区的/满目现代化0作参照系,一个问题也自然是:如果说过去一、二十年中这些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按统计年鉴)说来也不低,社会发展绩效也不差,那么,其增长又增到哪里去了?发展指标又有没有水分?于是,我就有了以下一个不甚成熟想法:经济增长和经济绩效,既可以是统计得出来,也须得是看得见和最起码体感得到的。

道理说来简单: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不是增长在居民的银行账户中和个人钱包中,因之没转化为居民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明显改善,这种增长肯定是有问题的,人们也有理由对之怀疑。

从这个视角来思考问题,一个自然的结论是,就任何国家、社会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和经济绩效的比较而言,数字是重要的和必须考虑的,但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浅层发展比较的根据是数字;深层发展比较就须得基于现实观察和综合审视了。

与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些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发达的省市相比,我们山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这些年的绩效到底若何?统计数字已表明了我们有差距。

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如果一个山东人到宁波、绍兴、温州、苏州、无锡、中山、东莞这些江、浙、粤的一些中小城市走一遭,再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商厦逛一逛,也许就会体悟到差距在哪里了,也就会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与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相比,山东确有差距。

这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与其他四省市相比,山东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在哪里?中国沿海五个发达省市近些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体制绩效方面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要回答和理解这个问题,这里不如换一个角度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些年这几个省市各自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和促动因素分别都是些什么?上面我们已经指出,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在市场发育和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中发生的。

江、浙、沪、粤、鲁经济的高速增长自然也不例外。

根据这一事实,一些制度经济学家也许会直接解释道,中国尤其是其东)))南部沿海五省市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是中国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的一个历史结果。

这说来没错。

然而,这只是回答了第一个层面的问题。

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既然中国各省市和各地区的市场发育和经济成长都是在整个国家的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过程的大环境中发生的,那么,为什么不同省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绩效会有差异)))且整体来看差异甚大?在同一制度、体制和政策环境和变迁过程之中,且各级各地政府的决策者均是以尽可能的高速增长为各自的施政目标和政策导向,加上大家同在一个以增长速率为主要政绩考核体系的行政体制中运作的,那么,导致这些差异)))且有些方面差异甚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里,资源禀赋差异说显然说明不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