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错过》导学案和强化训练及答案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课内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贻误颇预侥幸驾驭硕果斑斓咀嚼憬悟渊薮惆怅2、解释下列词语。
颇预: 憬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无一失:____________失之交臂:________3、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4.本文写了什么内容?5、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6、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各句的含义。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二、阅读理解阅读文章片断,回答问题。
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岀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 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 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导学案及答案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二十一错过一、目标导学1.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3.体会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贻.误()斑斓.()颟顸..()渊薮.()情愫.()驾驭.()憬.悟()滞涩..()写出文中你认为需要补充且应该积累的词语:(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文体是,作者是,代作家。
其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文体常识积累。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和,基本结构是、和,基本论证方法是和,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和,论证方式有和。
2.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1)本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2)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作者认为“错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意识到“错过”有什么意义?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义的?4. 读了本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错过”呢?5. 文章最后两小节能删去吗?为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三读课文,深入探讨。
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论证,相得益彰,请找出两例加以分析。
(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请从文章中找出具体材料加以分析。
1.广泛使用比喻句2.设问与反问并用3. 长句与短句并用4. 整句与散句并用(六)小结。
本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们要“”和“”“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
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贻.误yí斑斓.rán 颟顸. hān B. 渊薮. sǒu 情愫. shù驾驭. yùC. 憬.悟jǐng 滞涩. sè侥.幸 jiǎoD. 咀嚼. jué酿.出 liàng 惆.怅chóu2.“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导学案(共两个课时)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导学案(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我能熟记生字词,通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文中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3.我能理清本文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三、自主学习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贻误()憬悟()渊薮()斑斓()颟顸()咀嚼()狂澜()滞涩()惆怅()情愫()侥幸()驾驭()2.解释词义:万无一失:失之交臂:力挽狂澜:颟顸:渊薮:3.朗读课文,将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四、合作探究1.课文第三段这个疑问句与第四段这一个反问句告诉我们什么?2.第六段中“溜走”一词有什么作用?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错过?4.“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是什么?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五、当堂检测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
于是拿出了参考书, 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
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 hān)咀嚼(jǔjué)狂澜(lán)滞涩(zhì)惆怅(chóu chàng)情愫(sù)侥幸(jiǎo)驾驭(yù)4.解释词义: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失之交臂:指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颟顸:糊涂,不明事理。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5.朗读课文,将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①--②第一部分:提问题,摆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错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重难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背景介绍社会中不少人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错过呢?作者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精辟而入情入理的看法,来引导人们习惯和品味生活中的错过,以坦荡的胸怀,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与朝阳。
【预习板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犹豫.()斑斓.( ) 侥.幸( ) 惆怅..( )贻.误( ) 情愫.( ) 驾驭.( ) 憬.悟( )颟顸..( )..()咀嚼..( ) 渊薮.( ) 滞涩2、解释下列词语。
跳槽:贻误:情愫:驾驭:憬悟:颟顸:渊薮:斑斓多味:力挽狂澜:失之交臂:3、填空:《错过》的作者是,文章体裁是,选自。
他获得首届全国小说首奖的是,长篇小说则荣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探究板块】1、按照议论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2、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找出例段。
【作业板块】1、“错过”和“过错”的意思一样吗?(区别“错过”与“过错)2、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
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
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5.21错过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
《错过》导教案八年级语文课型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熟习内容,掌握文章清楚的思路、谨慎的构造。
2、理解“错过”原由,领会本文所揭露的人生真理:掌握住最要点、最美好的时机。
3、品尝本文鲜亮、生动、委婉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学习要点:目标3难点: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少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呜咽时,那你必定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泰戈尔2、联系实质畅聊: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谈谈)明确:能否错过其实不重要,要点是你应当如何对待错过。
(二)预习提示1、走近作者——刘心武。
今世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1977 年发布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异短篇小说奖。
此后又发布了一系列小说,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说词语。
贻误颟顸渊薮憬悟情素驾御滞涩(三)联系旧知,熟习课文,理清构造。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能够谈论;能够叙事。
2、本文以谈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构造是如何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剖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能够借助原文中有关语句)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首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谈论明确)(四)、细读标注请你细细品读课文,看看文章中能否有和你同样的“错过”经历,能否有你以前有过的思虑,以前想说的话,或是对你思想有启示的句子、段落。
请勾勒出来并在它旁边作标注。
(五)研究品尝1、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常常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尝它。
”为何要“习惯” 错“过”又要“品尝” 错“过”?2、 12、 13 段看似矛盾,应如何去理解?3、第 14 段的比喻“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是什么、“预约的到站”比喻的又是什么?(六)写出你想介绍给大家的文中出色语句,简要谈谈介绍的原由。
5.21 错过 学案1(苏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十一课错过学习目标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
21 错过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错过”,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含蓄的语言。
【学习重点】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错过”,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学法积累】朗读点拨疏导借助工具书【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贻误( yí)颟顸(mān hān)侥幸(jiǎo )驾驭(yù)硕果( shuò)斑斓( lán)咀嚼(jǔ jué)憬悟(jǐng )渊薮(sǒu)惆怅(chóu ch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颟顸、渊薮、憬悟、万无一失、失之交臂3.了解作者:刘心武,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的作品,作品严谨,意蕴深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论述对“错过”现象的看法:论述“错过”是人生的常态,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错过”,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错过人生大的机遇。
5.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杂文是一种生动的议论性散文。
本文以议论为主,文章的结构清晰,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请参考提示依次分析概括各部分内容(提示: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么面对这种现象?)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通过举例表明人生大小错过真不少。
提出问题第二部分(3-6段)分析问题:分析为什么人生路上充满“错过”,通过举例分析表明有得有失乃人生常态。
《错过》教案苏教版
【 - 小学作文】【篇一】《错过》教案苏教版《繁星》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
《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
文章围绕看繁星。
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2、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
4、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语设计:1、积累含“星”的成语和古诗句歌词等星罗棋布星火燎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2、同学们,老师曾读过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背给大家听一听“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错过》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教学难点: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课前准备:1、熟读快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理解识记本课生字词。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接受检查1、请你代表小组接受老师对预习效果的检查1)请你代表小组接受老师对本课字词的检测。
2)请介绍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4)请声情并茂地读出令你喜欢的语句。
2、老师对预习效果点评。
二、默读文章,独立思考请你默读全文,思考如下问题:1、梳理全文,理清结构。
2、全文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找出例段。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1、汇报展示2、交流提升3、教师小结四、重点研读,品味哲理1、品味思考如下问题:1).文中第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2).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3).“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持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2、组内交流你的感悟。
3、组组探讨交流。
4、教师点拨五、结合实际,体验人生1.列举生活中“错过”的实例:某个同学因病错过了期中考试,失去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错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准确的?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请用“从……到……”说一说。
)六、当堂训练,巩固落实1、“错过”和“过错”的意思一样吗?(区别“错过”与“过错)2、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错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诗意。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错过》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苏教版《错过》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4. 分析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诗意。
5. 探讨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6. 总结:对诗歌《错过》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错过》的读后感,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表现错过主题的诗歌或文章,与《错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一首以“错过”为主题的诗歌或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2.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诗歌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错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深刻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什么的经历吗?错过的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深刻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练习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 拓展作业:(1)收集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错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doc
《错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错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3三.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讨论点拨法2•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 年。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
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刘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轲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f)憬悟(jing)渊薮(s6u)斑斓(ldn)颇预(manhan)咀嚼(jujue)情愫(sii)滞涩(zhi)惆怅(choucha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
(万无一失)(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
(斑斓多味)(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第21课《错过》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21课《错过》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缘故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课前预备:1、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疏通文意。
2、凝视自己生活中的〝错过〞的经历,反思自己对其的态度。
课堂学习:第一块:唤醒经历,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导入:〝是的,回忆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同学们,在你的人一辈子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
回忆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相互交流。
2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听,摸索;全十美的人一辈子。
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如何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也来看看作家刘心武是如何对待〝错过〞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我们能够得知作者对待〝错过〞的态度是什么?依据文中12、13段回答:一是适应,二是品味。
反思第二块:联系旧知,理清结构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课文共15段,作者是如何样安排结构,向我们阐述如何对待〝错过〞的?讨论,交流:第一讲了什么是〝错过〞,其次讲了什么缘故会有〝错过〞,最后讲了如何样对待〝错过〞。
2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是什么——什么缘故——如何办。
据此,本文可如何划分结构?摸索,交流:一〔1、2〕、二〔3—6〕、三〔7—15〕3 介绍杂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能够议论,也能够叙事。
本文以议论为主,能够作为议论文学习。
议论文的结构是如何样的?听教师介绍,回答:议论文一样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咨询题〔引论〕、分析咨询题〔本论〕、解决咨询题〔结论〕。
4 指导学生完成板书完成板书,体会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5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要紧有哪些?请找出例段。
独立摸索后回答〔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反思第三块:重点研读,品味哲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明白得的地点。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错过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八年级()班姓名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贻误()颟顸()渊薮()憬悟()情愫()驾驭()滞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联系全文,思索本文的结构应当怎样划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全文()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2、精读7-8节,思索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论证方法:相对比的事物产生的结果7节8节3、参照上面的思路,精读9-11节,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完成下表。
论证方法:相对比的事物产生的结果9节10节不同的做法产生的结果11节意识到错过之后4、对于“错过”,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尝”错过?6、阅读14、15节,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你找出例句,并分析它的作用。
四、拓展延长,力量提高。
7、同学们,请你说说生活中你所错过的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谈论文相关学问】一、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的主见、看法、观点。
(正确、鲜亮)留意:谈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查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4)、看中间(5)、自己归纳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真实可信)1、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①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方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详细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摆事实、事例论证)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白……(假如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详细更有说服力。
①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化。
苏教版《错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错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错过事物的描绘,表达出的哲理。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遗憾,学会从中汲取教训。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错过》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2)象征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错过》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错过”主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错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象征意义等方面,深入分析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错过”的理解。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遗憾。
四、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错过”的短文,体会有哪些遗憾,如何正确面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错过》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象征手法的掌握。
2.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正确面对遗憾的能力。
3. 学生合作探讨、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过》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重难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1、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背景介绍社会中不少人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错过呢?作者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精辟而入情入理的看法,来引导人们习惯和品味生活中的错过,以坦荡的胸怀,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与朝阳。
预习要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犹豫.()斑斓.( ) 侥.幸( ) 惆怅..( )贻.误( ) 情愫.( ) 驾驭.( ) 憬.悟( )颟顸..()咀嚼..( ) ..( ) 渊薮.( ) 滞涩2、解释下列词语。
跳槽:贻误:情愫:驾驭:憬悟:颟顸:渊薮:斑斓多味:力挽狂澜:失之交臂:3、填空:《错过》的作者是,文章体裁是,选自。
他获得首届全国小说首奖的是,长篇小说则荣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探究重点1、按照议论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2、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找出例段。
3.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4、“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订的车站。
”你如何理解?练习巩固1、“错过”和“过错”的意思一样吗?(区别“错过”与“过错)2、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
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
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3、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
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
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
课后强化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贻.误( ) 驾驭.( ) 咀jué( ) chóu( ) 怅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著灵魂坠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著灵魂具备了伸腾的能力。
②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岚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竞滞涩、凝结3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汶川地震后.苏州很多部门都派出人员赶赴灾区,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作为学生代表的你.想对临行人员说些什么话?又有什么话要带给灾区的同龄人?对临行人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给同龄人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5.“灵魂具备了升腾的力量”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错过”与“过错”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说“属于人生的常态”,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眼睛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
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
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
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
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
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
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
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
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
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
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
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
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11“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12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13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
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
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14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
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
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15}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
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
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9.文中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
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的眼睛。
10.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2)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11.文中第②自然段写道:“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12.文章具体描写....了哪几种眼睛?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
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参考答案1.yí yù嚼惆2.坠→堕伸→升岚→澜竞→竟3.略4.略(要注意说话对象身份的不同,内容要符合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