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4.《论语》中许多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依次写出源自下列各章中的成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2)(3)5.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2)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2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自我小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专题练习1.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修身做人。

3.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③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⑤可以..为师矣今义:可能、许可(3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②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③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④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时:原意为时间,文中名词作状语,按时。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1《〈论语〉十二章》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1《〈论语〉十二章》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儒家,信奉孔孟之道,是先秦时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其大成的一个学术流派。

之后延绵两千余年而不断随时变化,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尊崇西周的礼乐文化和政治模式,儒家思想以仁、恕、诚、孝为核心,对个人重品德修养,对社会强调人伦秩序,对政治提倡教化和仁政。

总全而言,儒家思想富于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与道家思想的截然不同。

在先秦时期,儒家和诸子百家是平等的,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家也遭受重创。

到了西汉,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重新兴起,其后代代张大,两千年间,始终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2.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不但开创儒学,还是私学的开创者,私人讲学之风自孔子始,据说其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经》失传,“六经”成了“五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人物评价:孔子弟子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吾日三省吾身()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答案】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三军,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泛指军队;夺,改变;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匹夫,平民中的男子,也指平民百姓。

整句译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1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回头看趁,乘名词做动词,打洞生气,发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回头看;②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

因:趁,乘;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④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愠:生气、恼怒。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乎?”(《学而》)而不愠,不亦君子..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dài)人不知而不愠(wēn)B.学而不思则罔(wǎng)不亦说乎(y uè)C.知之者不如好知者(hào)曲肱而枕(gōng)D.匹夫不可夺志也(pǐ)博学而笃志(dǔ)2.下面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学而时习之(时常)B.不逾矩(越过,超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C.饭疏食饮水(饭食)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D.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匹夫/不可夺志/也C.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默写填空。

(1)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方嘉宾的欢迎之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2)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的一项是()1.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讲的是见到“贤”与“不贤”的两种做法,从两种方法中间断句,选C。

【点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

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

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不通否;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正确;B. 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②饭:饭疏食,饮水,饭,吃饭;③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正确;C. 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尊君,您的父亲,敬辞;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我的父亲,谦辞;③子:子曰/曾子曰,子,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故C错误;D. 词类活用;①水: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③传: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正确;故选C。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11《〈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4题。

(13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校本练习(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校本练习(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校本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运用1.按要求填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四十而不惑.()(5)不逾.矩()(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人不堪.其忧()(8)屈肱.而枕之()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姓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逾.矩()罔.()殆.()一箪.()曲肱.()不亦说.乎()笃.志()三省.()吾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三十而立.()可以..为师矣()()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人不堪.其忧()饭.疏食饮水()()博学而笃.志()3、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为为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5)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4、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语言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

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

”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

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羹:汤。

③索:找。

④几:差不多。

⑤甑(zèng)古代器具,似今日之蒸笼。

⑥向:刚才。

⑦室:煤灰。

30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堪.其忧堪:(2)昼寝.寝:(3)孔子佯.为不见之佯:(4)弃.食不详弃:301.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焚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俄而雪骤D.学而不思则罔30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303.(甲)(乙)两段文字中,孔子对颜回分别有什么看法?304.(乙)文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答案】300.(1)堪:能忍受。

(2)寝:睡觉。

(3)佯:假装。

(4)弃:扔掉。

301.B302.(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了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

303.【甲】文中孔子大加赞扬颜回“贤”的高尚品质,【乙】文中孔子看到颜回用手抓吃米饭,怀疑他的品质。

304.①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他人优劣往往会出差错。

②如果只凭眼见与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就会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无形中就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事”造成错误判断。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1)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1)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论述要保持君子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心好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感慨时光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表述即使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各方宾客云集,正如《论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面对富贵(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15、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论语》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人歧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当别人不理解白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的修养。

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1 《论语》十二章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习:温习(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4)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7)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曲肱.而枕之肱:胳膊(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0)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1)切.问而近思切:恳切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能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二)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选自《泰伯》)注:①犯:冒犯。

②校:通“较”,计较③吾友:指颜回28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B.博学而笃.志笃:坚定C.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D.三军可夺.帅夺:夺取290.把文段(一)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91.语段(一)中两个加点“乐”的含义相同吗?他们为什么而乐?292.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概括颜回身上的“仁德”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任选一点写出你的启示。

【答案】289.D290.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291.两个“乐”都是乐趣的意思。

因为他们都坚持理想,固守做人原则,不为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所以即使贫穷也很快乐。

292.①安贫乐道②谦虚好学③积极进取④胸怀广阔。

示例一: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让我懂得:人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示例二:颜回胸怀宽广给我的启示是做人要宽容,当别人因为某种原因误解自己时,也不能怨恨生气,甚至报复,要有容人之量。

(意思对即可)【解析】289.D.解释有误,“夺”是“改变”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7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17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4.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175.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答案】172.(1)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胳膊。

(3)品行。

(4)意志,志向。

17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7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75.重视品德的修养;排比、比喻;对比(或对偶)。

【解析】【分析】17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

肱:胳膊。

(3)句意为:君子的操守。

行:品德。

(4)句意为:意志也随光阴渐渐逝去。

意:意志,志向。

17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子翻译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于。

17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提示的句子。

文章在开头就提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表述,答案即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7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修辞的判定。

了解甲文段两段话,曾子的话突出了诚信、忠诚的重要性;孔子的话突出安贫乐道的快乐,表达对不义之财的鄙弃。

二者讲述的都是做人的品行问题。

乙文开篇即点明“夫君子之行”;表明讲述的也是如何做人的问题,由此可见两文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做人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甲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是排比的修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将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比作“浮云”,是比喻的修辞;而乙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则多为对偶句,句与句之间的内容形成对比。

【点睛】译文:甲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松懈怠就不能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76.文言文阅读(先贤故事)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注释)①属(zhǔ):撰写。

②进士第: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游酢:杨时同学。

(圣人语录)《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完(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后,小语和小文开展了讨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

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把握文意的前提。

如(先贤故事)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正确的读法应是停顿两次,把它读成“(1)_____________”。

小文:是的!朗读文言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读准字音。

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成“yòu”,因为它同“(2)_____________”。

小语:通过朗读,我发现(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孟绝学”时,“河、洛之七翕然师之....意思是黄河、洛阳一带的读书人(3)_____________,正是《论语》中“(4)_____________的真实体现。

小文:是的,我认为《论语》中“(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杨时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看他:(6)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小文,老师说古人交往非常注重礼仪。

我在想,杨时为了求见程颐,应该会写这样一个帖子:“晚生杨时,久闻尊师才学渊博,心生仰慕,欲携大作登门拜访,望不吝赐教。

”你说是吧?小文:嗯,是的。

你拟的帖子不错,有文言文的典雅味。

但有一处用词不要当。

应把“(7)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答案】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又都去拜他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

大作;拙作。

【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的意思是: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均句意完整,故应停顿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可判断: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所以应的读yòu。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意思是: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

注意重点词语:翕然,一致的样子;师,以……为师;之,代词,指程颢与弟弟程颐。

(4)根据“河、洛之七翕然师之”的意思: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可知,这样的行为是谦虚好学,正印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杨时最重要的品质是求知欲强、爱好学习,这印证了《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

(6)杨时为了得到老师的指教,在雪中长时间等待,是他好学的表现,最表现他好学的语句是“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大作”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作品,“拙作”是谦辞,用来称自己的作品。

根据语境应把“大作”改为“拙作”。

甲出处:《宋史》参考译文: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

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

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睡醒以后,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乙出处:《论语》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