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苏教版数学精品资料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思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 以锯成几段?
返回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一个一个的分
10个球,分成了两份,每份5个。
返回
例题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
1个 2个 3个 4个
4
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试一试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3根,分成了4份。
试一试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4根,分成了3份。
小结:每份分的越少,份数就越多;每份分的越多,份 数就越少。
想想做做 2.先圈一圈,再填空。
5 3 3
想想做做
3、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知道怎样分东西才 最公平,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 东西,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猜 测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 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 习更多的知识。
四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平均分(一)
例题1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小棒分一分, 再和同学交流。
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返回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想想做做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5个
4个
每份都是3个
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平均分》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它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含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关注“平均分”的过程,会用图画、语言、操作等方式表示平均分的意义。
1/ 83.通过分的过程,能理解等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一共有几颗糖?你是怎么想的?2、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馆,要把东西分一分。
老师这有6颗糖,这样吧,聪聪和明明是我学习的助手,我要把6颗糖和他们一起分享。
教学例1:2/ 81、提问:把6颗糖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2、教师巡视学生分的结果。
3、观察3种分法,引出平均分。
第一种:4 1 1第二种:2 1 3第三种:2 2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哪一种更公平?4、小结:第三种分法,就是每盘都是2颗,这样的话,很公平。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它“平均分”。
出示小飞飞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读一读。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
(揭示课题:平均分)6、巩固练习:3/ 8一做”2,思考并填空。
教学例2:1、出示题目: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平均分
继续
学习任务
例
1
认识平均分
试一试 想想做做 例
4
例 2 用每几个为一份 的方法平均分 试一试 想想做做 例 3 把东西平均分成 几份的方法平均分
两种方法平均分
想想做做 小结:平均分
继续
2
4
3
3
1
5
每堆都是2个:
每堆都是1个:
分成3堆
分成6堆
返回 继续
2
2
2
2
2
分成4份
4
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叫做平均分。
返回 继续
2
2
2
2
2
2
3
3
3
3
分成6份 4 4 4 6
分成4份 6
分成3份
分成2份
返回
继续
5个
4个
3个 3个
3个
不是平均分
是平均分
5
3 3 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叫做平均分。
返回 继续
5
3
3
3
3
3
分成5份
返回 继续
每份4个桃
4
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也叫平均分。
返回 继续
每份6根
每份4根
每份3根
想一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 2 )根。 如果平均12份,每份是( 1 )根。
返回 继续
3
3
返回继续22返回继续平均分成3份,每份( 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想一想:平均分成15份,每份( 1)个。 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也叫平均分。
返回
继续
4个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学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的,对于以往的课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转型。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在这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老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
2、教师板书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3)你们用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二、教师引导操作
三、拓展延伸,和学生交流操作
四、和学生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的感受。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年级:二年级执教者:课题:课题:平均分(1)课时:1课时页码:P42—43页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2.报告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砚们,你们开动脑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能够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按照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分歧,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来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砚们通过自己着手摆,不仅匡助了XXX解决问题,还晓得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味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如何分呢?请同砚们先考虑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砚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导学案】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1课时(2)平均分(2)1课时(3)平均分(3)1课时(4)除法(1)1课时(5)除法(2)1课时(6)练习课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冀教版2020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第1课时认识除法(平均分)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除法(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松鼠)秋天到了。
松鼠妈妈去森林里采了10颗松果让他们去分。
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板书分法。
2、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
因为分得一样多。
3、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
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个小圆片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谁到黑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4、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
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人五个。
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
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5、出示课件。
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
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二、练习1、出示课件。
师:有12块糖,每人分()块。
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2、分糖。
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个花片代表12块糖。
来分一分吧。
找学生在黑板上边说边演示。
3、摆圆片。
按要求动手圆片,再填空。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
若有难度可摆圆片。
总结: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4、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
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
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优质课教案_7
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简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设计理念: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的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6个桃子等。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兔子城堡中住着兔子一家,有兔妈妈,乖乖兔和它两个弟弟,兔妈妈买了6个桃让乖乖兔分给两个弟弟。
小朋友们,你能帮助乖乖兔分一分吗?实物演示把6个桃分成两份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乖乖兔分桃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先集中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桃子,逐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主体是学生,知识其实就是美食,教师如何让学生对美食垂涎欲滴,就在于如果加工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表内除法》
例2.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几个?
33
例3.
(1)有15本书,每3本一堆,摆成了( )堆。
15 3 5
(2)有15本书,平均摆成了5对,每堆( )本
15 5 3
例4.读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10 ÷ 5 = 2
···
···
···
被除数除数 商
15 ÷ 3 = 5
···
···
你喜欢哪种方法?
(2)12 个桃平均分给 4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 = 3 你是怎样算的?
(三)四十二, 商是 3。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第四课· 表内除法(一)
第4课时 复习
例1.
6 623 632
3 4 12 12 4 3 12 3 4
例2.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y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 以插几朵?
把( 16 )个苹果, 平均分成2份,每份( 8 )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4 )个; 平均分成8份,每份( 2 )个。
做一做
(1)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 )个。 (2)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2)个。
思考: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3 个?
例3.
3 6 24 6
3
6
3
5
24
2
6
30
例4. 在○里填“>”“<”或“=”。
<
>
>
=
<
<
例5.
15÷3=5(行) 15÷5=3(盆)
例6.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试题)-二 表内除法(一)|人教新课标
3. 有24粒糖果,每8粒一袋,一共可以装多少袋? 24 ÷ 8=3 (袋) 口诀: 三八二十四
4.写出5道商是3的除法算式。 ( 9 )÷(3 )=( 3 )( 6)÷( 2 )=( 3 ) ( 24)÷( 8 )=( 3 )( 3 )÷( 1 )=( 3 )
(答案不唯一)
第8课时
用2~6的乘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诀求商(2)
(1)如果每6个放1堆,可以放( 2 )堆。 (2)如果平均放成4堆,每堆放( 3 )个。
4.有一些
比10朵多,比20朵少,分的份
有多少朵?
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些 16朵
第3课时 练习(1)
1.填一填。 平均分)。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3 )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2)个; 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5 )个。 2.八戒分西瓜。
第2课时 平均分(2)
1.圈一圈,填一填。 (1)
有( 20)个苹果,每( 4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共需要 (5 )个盘子。 (2)
这些花要放在( 3 )个花瓶中。
2.分星星。
一共有(16)颗星星,每个小朋友得3颗星,可 以奖给( 5 )个小朋友。有8个小朋友,平均每个 小朋友得( 2 )颗星。 3.放一放。
二 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平均分(1)
1.如果是平均分,请你在后面的“( )”里画“√”。 (1) (√ )
(2)
(
(3)
)
(√ )
2.根据要求圈一圈。 (略。) (1)把所有 平均分成5份。
(2)把所有
平均分成2份。
3.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颗巧克力? 兰兰过生日,请来了5个好朋友,把爸爸买的一盒巧 克力打开,准备平均分开来吃。当每个人吃完2颗巧 克力以后,剩下的总数正好是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 巧克力的颗数。兰兰打开的这盒巧克力有多少颗呢? 16颗
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一)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让学生经历分物得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得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让学生明确“平均分”得含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得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得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得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得过程,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教学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得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要准备什么呢?(苹果、糖…)二(1)班得同学准备了什么?她们就是怎样分得呢?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平均分(一)二、自主构建(学)这里有6颗糖果,分成3份,您打算怎么分?(用小棒代替糖果试一试)①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②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法。
③在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比较特殊?为什么?小结: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④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平均分?三、互动互议(议)1、“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就是平均分,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做一做”第2题。
这就是什么?有多少片?就是怎样分得?四、精讲点拨(讲)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①分一分。
(用○代替橘子)②交流分得过程,以及分得结果就是什么。
学生汇报结果:学生1: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
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2: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一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3: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
③您们最喜欢那种分法?为什么?④小结: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得分节省时间。
最后得结果都就是每个盘子里都有3个橘子,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五、当堂练习(练)练习“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请学生说一说,您就是怎样分得?六、课堂小结:今天您有什么收获呢?附作业设计:(1)练习二第1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认识还为空白,对平均分的概念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
3.准备除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分苹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能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如12÷3=4。
让学生多次进行类似的操作,巩固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四表内划分(I)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42-43页示例1,示例2,“尝试”和“思考并做”问题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对象“一分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类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思维能力,如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根据每个数字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份试卷的平均分了解评分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造一个情境,理解“平均分数”1教学示例1。
(1)初步了解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手术:孩子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好吗?请拿出六个代表六个桃子的薄饼,自己把它们分成两堆。
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划分它们。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为两个桩,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你能根据每种方法的数量将这三种方法分为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这三种分类方法根据其数量的相同和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中三种和三种分类方法的数量相同。
每个人的相同分数称为平均分数:(黑板书写:每个人的相同分数-平均分数)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