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中医五脏

合集下载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五 肾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五 肾

传统中医知识五脏之五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

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

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

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

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

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

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

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中医学课件)象-五脏-肾

(中医学课件)象-五脏-肾
4
1.肾藏精(Essence Stored by the Kidneys)
精的涵义:是构成人体具有生命 活力的精微物质,精又是人体生 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 胎的原始物质。有生殖和繁衍后 代的作用,又称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 生,又称水谷之精。两者贮藏于 肾,称为“肾精”。
(1)涵义: 人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肾的纳气 作用,帮助肺吸气,以保证呼吸运动达到一定的 深度。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归根于肾,防止 呼吸表浅的作用,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 故有“肾为气之根”之说。
纳:摄纳、受纳; 气:肺吸入之清气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 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 乃和”。
(2)机理 :肾的气化作用。 ①体内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
关,水液以上、中、下三焦为通道 输布全身,肾阳的蒸腾气化,主宰 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对津液的 气化,均赖于肾阳的温煦。
16
肾主水和气化
②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 始终。 主司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各个 环节,对参与代谢的有关脏腑具 有促进作用。 如推动、促进肺、脾等脏对 在水液的输布、排泄。
5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
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 充养培育 后天之精
肾精
“先天生后 天,后天养
先天”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依存,胎儿形成之 前,先天之精的存在已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 质基础,胎儿形成之后,后天之精又不断供 养先天之精。
6
肾藏精
(2)肾藏精的涵义:
肾有摄纳、贮存、封藏先、后天之精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切论》:“肾者……受五脏六腑
19

中医中的肾

中医中的肾

中医中的肾肾,人体器官名,系五脏之一,与膀胱相表里。

主藏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发育、生长、生殖。

肾,五脏之一。

肾位于人体腰部,左右各一,包括命门。

它是先天之本,内藏肾阳、元阳、真阳与肾阴、元阴、真阴,是藏精之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主骨,骨生髓。

而脑为髓之海,所以肾精足,自然精力充沛,神思敏捷,记忆力增强,筋骨强健,行动轻捷。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又称之为先天之本。

肾为水之下源,主水,与肺、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调节水液代谢,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脉上连肺,主纳气。

《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又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外应于腰。

《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

”因开窍二阴而司大小便。

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②脉学名词。

指足少阴肾经。

《灵枢.本输》:“肾出涌泉……足少阴经也。

”③脉学名词。

指肾之真脏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④推拿部位名。

见肾经条。

《肾主骨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卷中:“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髓。

肾有二枚,左为肾藏志,志乐精神内守﹔右为命藏精。

肾者,阴气也,为五脏之根,主身之骨髓及齿,齿者骨之本,有言骨之余”。

道教释义道教认为通过内炼,使精气充足以后,不但元阴、元阳可以互济互根,肾水还可以上升与心火相济。

如此,因心肾不交而造成的心悸失眠、遗精等病症,就可得到改善,而且心协调脏腑的功能也可随之加强。

元阴的充足,在炼功中还常常表现为口中产生大量津液,这种口津能够灌溉脏腑,润泽皮肤,吞咽而不吐,则肾水充旺,颜色不槁。

足以降火养心。

肾的论述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一、五脏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

1.心:人体的“君主”,主宰血脉循环和情绪活动,心主神志,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肝:人体的“将军”,主要功能是保证气血的顺畅流动,调节情绪和平衡体内阴阳,主治肝脏疾病、情绪失调等。

3.脾:人体的“中土”,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养分,调理水液代谢,主治脾胃疾病、消化不良等。

4.肺:人体的“官窍”,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体代谢,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水液代谢疾病等。

5.肾:人体的“主源”,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主治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二、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密切相关,负责消化、排泄、储存等功能。

1.胆:贮藏、浓缩和排泄胆汁,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主治胆道疾病、消化不良等。

2.胃: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主治胃炎、胃溃疡等。

3.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排泄余下的废物,主治大肠炎、便秘等。

4.小肠: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吸收,主治小肠疾病、肠胃不适等。

5.膀胱:负责储存和排放尿液,主治膀胱炎、尿频尿急等。

6.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主要功能是调理水液代谢、排泄废物,主治尿路感染、水肿等。

三、五脏六腑的功能主治五脏和六腑的功能主治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1.心与脾:心藏神,脾主运化。

心血虚弱可导致脾失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2.肝与胃:肝主疏泄,胃主受纳。

肝气郁结可导致胃气不舒,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3.肺与大肠:肺主气机,大肠主排泄。

肺疾病常伴有大肠问题,如咳嗽伴便秘。

4.肾与小肠:肾主水液代谢,小肠主吸收。

肾虚可导致小肠不吸收水分,出现尿频尿急、干燥等情况。

5.脾与胆:脾主升清,胆主降浊。

脾胃不和可导致胆汁排放不畅,出现胆囊病变、黄疸等症状。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源。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肾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

肾藏精是指肾脏内所藏之精液,精液是男性生殖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基础。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所谓的卵精,也是由肾脏所调节的。

肾主水是指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的掌控,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肾主生殖是指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中医学中,肾有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之分。

先天之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

后天之肾是指出生后形成的肾,也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肾脏。

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先天之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精液,藏于先天之肾中,是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是指成年后形成的精液,由肾脏和其他脏器共同生成。

肾精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功能、免疫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液排出,维持人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液的分布,保持人体各个部位的水分平衡。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有着重要的掌控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骨骼生长激素、钙、磷等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关于中医五脏的知识科普

关于中医五脏的知识科普

关于中医五脏的知识科普
中医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心: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同时还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肝:肝主疏泄,主管人体气机的疏通畅达,调节情志,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协助脾胃消化。

脾:脾主运化,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还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脏腑的作用。

肺:肺主气,司呼吸,主管人体的呼吸功能,调节气机,推动血液运行,通调水道,促进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肾:肾主藏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纳气等功能。

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如果五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非常注重调整五脏的功能,以恢复人体的健康。

总之,中医五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肾)肾(附:命门)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1.肾的解剖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

“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2.肾的形态结构: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简介】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脏,古称藏。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五脏:肝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五志:怒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夏 长夏 秋冬 五气:风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舌 口 鼻 耳五脏与六腑】肠的化物。

利于肺的肃降。

2.肺与大肠: 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六腑,胆、小肠、 胃、 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 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 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1.心与小肠: 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因此肾与膀胱、骨、脑、耳、发组成肾系统。

肾在五行中属水,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

肾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也称为“先天之本”。

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肾偏上、右肾偏下。

形状犹如豇豆,外有黄脂包裹。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

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活动的精微物质。

它包括传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以及气血津液等。

狭义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的盛衰决定子代的禀赋,对子代的体质有重要影响。

后天之精也称五脏六腑之精,是由脾胃化生而来,供五脏六腑之用,剩余之精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肾藏精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

肾精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的生命之本。

如果肾精不足或肾精虚亏,那么幼儿会生长缓慢,到壮年会未老先衰、到老年则早离人世。

临诊时,经常遇到出现头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这些症状,都与肾精有关。

因此养肾固精是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

(2)主生殖繁衍。

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肾藏精功能失常,则可能导致性功能失常,生殖能力下降。

临床治疗不孕不育一定会考虑到肾藏精的功能。

(3)化生血液。

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血。

精血同源,肾精充足,则血不亏。

临床上补血有时需要补肾,也是这个道理。

(4)抵御外邪。

肾精是人体的生命物质,是正气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抵御外邪。

肾精充足,则生命力强,那么适应力也强。

《素问.金匮真言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2、肾主水水液在中医里也称津液,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液体的总称。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因此肾也被成为“水脏”。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 心与小肠: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

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

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

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 肝与胆: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

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

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

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

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中医五脏功能

中医五脏功能

中医五脏功能
中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

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每个脏腑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以下为五脏的功能的简要介绍:
心:心主血脉,主宰心脉。

心脉则与血脉相通,起着推动心血的作用。

心主神明,是精神活动的中心。

心通过血脉运行,以供给全身的营养物质和气血,维持全身的生命活动。

肺:肺主气息,主宣发肃降。

肺主气机,呼吸是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呼吸作用将外界的空气与体内的气血交换、吸纳、排泄。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表里意味着肺主皮毛,决定了肌肤的光滑、毛发的润泽。

脾:脾主运化,主五脏六腑气血,主升清降浊。

脾主运化吸收,运化水谷精气,产生气血。

脾气虚损,则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症。

脾主升清则将营养输送到全身,主降浊则排泄废物。

肝:肝主疏泄,主疏泄情志。

肝主疏泄作用,对情绪有着直接影响。

肝主枢纽,掌握和调节气血的流动,是人体恢复平衡的主要脏腑。

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情绪波动不稳、胸闷、头痛等症状。

肾:肾主关元,主藏精。

肾主藏精,对生殖、生长、发育和繁衍有着重要作用。

肾主天仓,是贮存人体精气的脏腑。

肾虚则会导致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

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正常运行。

中医通过诊断面色、舌苔、脉象等方式来判断五脏的功能状态,进一步判断人体病症所在,并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方式来调整五脏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 五脏-肾ppt课件

中医学   五脏-肾ppt课件

• 【附】 命门
• 命门是指生命之门,有生命的关键之意。现代 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命门之火相当于肾阳, 命门之水相当于肾阴,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 提出“命门”,是为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 命之源,肾阴和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 纽。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3、在志为恐 • 生理:
• 肾精充足,蛰藏有度 → 恐而不过、有所节制。
• 病理:
• 肾精不足,蛰藏失司 → 惶恐易惊 • 恐惧过度 → 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或遗精。
• 4、在液Βιβλιοθήκη 唾 唾 --- 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舌下分泌而出,能滋润
口腔,滋养肾精。
• 病理:
• 肾精不足 → 唾液分泌减少:口燥咽干,吞咽梗阻。 • 久唾多唾 → 耗伤肾精
• 2、在窍为耳及二阴 • 耳---主司听觉。 • 生理:
• 肾中精气上通于耳→ 听觉灵敏、聪慧。
• 病理:
• 肾精亏损→耳鸣、耳聋。
•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主司二
便。
• 生理:
• 肾中精气充足→ 二阴得养,二便通调。
• 病理:
• 肾中精气不足 → 尿频,尿失禁,或尿少、尿闭;大便 秘结,大便失禁,久泄脱肛。
肾主纳气 功能失调
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肾不纳气)
(二)肾的生理联系
•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 生理:
• 肾精生髓以充养骨骼、牙齿,头发。“齿为骨之 余”。
• 髓聚而成脑,故脑称“髓海”。 • 肾精充足 → 骨髓充盛,骨骼健壮;髓海充满,思
维敏捷;头发润泽。
• 病理: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称为“先天之本”。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之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

二是水谷之精,也叫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所化生。

先天之精必须有后天之精的滋养才能得到不断地补充,后天之精也需先天之精的气化,才能继续产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

它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

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齿、骨、发的生长状况是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亦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

2.主水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三焦的决渎、膀胱的开合以及肝的疏泄等作用,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有赖于肾的气化和温煦作用。

3.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

4.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的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展。

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脑又称髓海。

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

肾藏精,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故说“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

肾中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而且听力减退或耳鸣、耳聋。

老年人肾中精气多见衰退,听力每多减退,故称肾开窍于耳。

二阴即前阴和后阴。

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

尿液排泄虽在膀胱,但仍赖于肾的气化方能完成。

生殖功能亦为肾所主,前已述及。

粪便排泄虽属大肠的功能,但亦与肾的气化有关。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包含了人体内五个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以及这些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五脏口诀:
1.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2. 心主血脉,肝主筋络,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3. 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4. 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肺通于鼻,肾通于耳。

5. 心色红,肝色苍,脾色黄,肺色白,肾色黑。

6. 心味苦,肝味酸,脾味甘,肺味辛,肾味咸。

7.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8. 心热则渴,肝郁则怒,脾虚则乏,肺失宣降则喘,肾精亏则遗。

以上仅为部分中医五脏口诀,如果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建议参考相关中医教材或咨询专业中医师。

中医说五脏

中医说五脏

中医说五脏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

其中,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它们如同人体的五大支柱,支撑着生命的运转。

心,被称为“君主之官”,位居人体最高,主血脉、主神志。

心藏神,心主血脉,心脉畅通,则血脉流畅,精神充沛。

心主神志,心神安宁,则精神愉悦,思维敏捷。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肝,名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

肝藏魂,肝主疏泄,肝气畅达,则情志舒畅,气血调和。

肝藏血,肝血充足,则筋骨强健,血脉通畅。

古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脾,被誉为“仓廪之官”,主运化、统血。

脾藏意,脾主运化,脾脏健运,则水谷精微得以化生,气血充足。

脾统血,脾脏固摄,则血液循行有序,不致外溢。

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肺,被称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

肺藏魄,肺主气,肺气充足,则呼吸均匀,气息顺畅。

肺司呼吸,肺脏调匀,则皮肤润泽,毛发荣养。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肾,誉为“作强之官”,主水、藏精。

肾藏志,肾主水,肾脏健康,则水液代谢正常,体液平衡。

肾藏精,肾精充足,则筋骨强健,生殖旺盛。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五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心肝相生,心火可以温暖肝木,肝木可以疏泄心火;脾肺相生,脾土可以生肺金,肺金可以生肾水;肝肾相生,肝木可以生肾水,肾水可以生肝木;心肾相交,心火可以下交肾水,肾水可以上济心火。

然而,五脏亦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心火过旺,可以克制肝木,导致肝气郁结;肝木过旺,可以克制脾土,导致脾虚湿盛;脾土过旺,可以克制肺金,导致肺气郁闭;肺金过旺,可以克制肾水,导致肾水不足。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往往注重调理五脏,使它们恢复平衡状态。

如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滋阴降火、补肾壮腰等,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五脏的名词解释

五脏的名词解释

五脏的名词解释五脏是中医学中对人体内在器官的称呼,主要包括心、肺、肝、脾和肾五个器官。

这五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功能部位,每个脏器都有一系列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心:心是五脏之首,中医学将其视为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心脏主要功能是驱使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心脏也被视为人体的情感中心,与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肺:肺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吸收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肺还具有润肃作用,能够保持呼吸道的湿润,防止干燥和炎症。

肺的功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对于抵御外界病原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肝是人体内代谢和解毒的中心器官,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储存多种物质,如糖原、维生素和蛋白质。

肝还能够分解和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持体内的代谢平衡。

肝对于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能力也很重要,它可以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脾:脾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主要功能包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产生免疫细胞。

脾的消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转化和储存水谷精微。

脾的免疫功能包括生成和储存免疫细胞,对抵御感染和病原体具有保护作用。

肾:肾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和调节器官,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

肾还参与合成和激活某些激素,如维持钠离子的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肾也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抵抗疾病和延缓衰老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五脏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描述了人体内五个重要的器官及其功能。

每个脏器各有特定的功能,它们的协调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通过调理和保养五脏,可以达到保持人体健康的目的。

何为五脏的名词解释

何为五脏的名词解释

何为五脏的名词解释五脏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体内部的五个重要器官,包括肺、心、肝、脾和肾。

这五脏承担着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它们被视为一个复杂而密切相互作用的体系。

肺,位于胸腔,上连喉部,下至横膈。

中医将之与呼吸功能和气机活动联系在一起,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呼吸过程和气的运行,使新鲜的氧气进入人体并排出废气。

同时,肺也与人体的皮肤、毛发以及抵御外邪有关。

心,位于胸腔中心,紧贴胸骨。

它对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身体的“泵”,也是情感和精神的中心。

中医将之与血液循环和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以保证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活动。

肝,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主要由肝脏和胆囊组成。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肝具有调节气血、储存血液、排泄毒素等多种功能,同时还与情绪稳定、血液储备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

脾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功能与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密切相关。

脾在中医理论中,也被视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维持清气、升提血液、控制肌肉上升等重要功能。

肾,位于腹腔后腹膜内,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肾的功能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等诸多方面密不可分。

肾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解水液代谢、控制骨髓等凝聚形成血液、调节气化等。

同时,肾也与生命的起源、生殖力和性功能等有关。

总而言之,五脏是中医理论中与内脏功能和调节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概念。

以肺、心、肝、脾和肾为代表的五脏在人体内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而中医学通过调理五脏,以达到平衡气血、阴阳的目的,从而防病养生,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五脏的概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基础学中医之五脏篇肾

零基础学中医之五脏篇肾

零基础学中医之五脏篇肾我们之前学习过后天之本脾的生理及病理,今天一起学习先天之本肾的生理与病理。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01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素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精气。

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水谷的精气。

两者均封藏于肾中,故称“肾主蛰”“肾主藏精”。

肾藏精,精又能化气。

肾中的精气,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

肾精足则肾气旺,肾精亏则肾气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人的一生,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的生命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

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从幼年到壮年,肾中精气,逐渐由弱到强,才有齿更发长,青春发育期的“天癸至”(性激素产生),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并按期来月经,而有生殖的能力;中年老年以后,随着肾中精气衰少,人由壮盛走向衰老,逐渐天癸竭,生殖能力丧失,筋骨内脏形体皆衰,以至于死亡。

所以保藏肾中精气,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要务。

02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

《内经》说“肾主骨”,“肾生骨髓”。

由于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

脑主精神思维活动,又称:“元神之府”。

如果肾精充足,骨髓、脑髓能得到肾精的充分滋养,则筋骨强劲,脑髓充足,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所以《灵枢》说“肾藏精,精舍志”。

若肾精亏虚者,易出现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头脑昏沉;或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反应迟钝等表现。

临床上,中医用补肾填精药,能治疗小儿缺钙;中老年的骨质疏松,脑萎缩,脑白质变性等,确有加速骨质的生长和愈合,促进大脑机能康复的效果。

此外,“齿为骨之余”。

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中医五脏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

“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一)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

人出生以后,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转输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充盛,除供给本身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以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这就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

由此可见,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故曰:“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

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

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所藏的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接受其他脏腑的精气而贮藏起来。

脏腑的精气充盛。

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才能正常。

故曰:“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医碥·遗精》)。

(2)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①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c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

人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时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

以后,随着人从中年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

这充分说明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

如果肾藏精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所以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形体皆极”。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素问·上古天真论》)。

总之,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精气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主生殖“之说。

根据这一理论,固肾保精便成为治疗性与生殖机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中医学称寿命为天年、天寿,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

健康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是WHO对健康的最新定义。

中医学远在秦汉时期(大约2000年前)便明确指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调经论》),“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灵枢·终始》),平人即健康者。

健康意味着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和调,精神内守,形神合一。

人的脏腑气血盛衰,直接关系着人的强弱寿天。

人以五脏为本,而肾为五脏之根。

肾所藏之精气为生命的基础,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故曰:“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灵枢·天年》)。

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称之为生命的历程。

一般根据年龄把生命的历程分为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

据最新资料,从出生至15或16岁统称为少年时期,17岁至44岁为青年时期,45岁至59岁为中年时期,60岁以上为老年时期,其中60岁至74岁为老年前期,75岁至89岁为老年时期,90岁以上为长寿。

据《黄帝内经》所载,中医学关于人生命历程的划分方法有二:其一,《灵枢·天年》篇以10岁为单位划分之,即从10岁至40岁为人体由幼年至壮年生长发育和脏腑气血隆盛时期;人到40岁,即为脏腑气血由盛而衰的开端;自50岁始,直至百岁乃至终寿,是人体由中年步入老年,脏腑气血逐渐衰弱,日趋衰老直至死亡。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的规律性变化。

其二,《素问·上古天真论》以男八女七为计,将生命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生命发育阶段:男子8岁至16岁,女子7岁至14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二为身体壮盛阶段: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为身体渐衰阶段: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人体脏腑和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而竭的规律性变化。

总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

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

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机体也随之发育到壮盛期,则真牙生,体壮实,筋骨强健。

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由此可见,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

如果肾精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落等。

故曰:“元气(肾气——作者注)是生来便有,此气渐长渐消,为一生盛衰之本。

元精(肾精——作者注),与气俱来,亦渐长渐消,而为元气之偶”(《医学读书记·卷下》)。

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中藏经》)。

所以,对生长发育障碍,如“五软”、“五迟”等病,补肾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补肾填精又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延缓衰老的方剂,以补肾者为多。

藏惜肾精为养生之重要原则,固精学派,是中医养生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③参与血液生成: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

“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

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常用补益精髓之法。

④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

“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冯氏锦囊秘录》)。

精充则生命力强,卫外固密,适应力强,邪不易侵。

反之,精亏则生命力弱,卫外不固,适应力弱,邪侵而病。

故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这种抵御外邪的能力属正气范畴,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相同。

2.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

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

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本节所及,属于后者。

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

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

这两方面,均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在正常情况下,水饮人胃,由脾的运化和转输而上输于肺,肺的宣发和肃降而通调水道,使清者(有用的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等分别从皮肤汗孔、呼吸道、尿道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