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与启示
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成果显著,成功转正的案例不断涌现。
这一改革措施为国有企业的优化升级和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借鉴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转正的经验与启示,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在于引入市场化机制,积极拓展经济增长点。
在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中,由于单一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一些央企面临着效益不佳、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而通过设立资本投资公司,引入市场机制,让央企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展经济增长点。
这样的改革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央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在于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通过实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使得国有资本能够更加灵活地配置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和企业中去,避免了国有资本过度集中的问题。
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国有资本运营效益,还促进了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推动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央企整体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三,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在于强化企业治理能力。
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从制度上加强了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了权责分配和监管机制。
通过设立独立的资本投资公司,实现了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的有效分离,防止了政企不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同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还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激发了央企员工的创业热情和激励动力,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这一改革使得央企能够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管理和决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除了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转正的经验,还有一些启示值得借鉴。
首先,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国有资本向有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的领域和企业倾斜。
国有企业混改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混改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逐渐成为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受到混改的影响,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开始逐渐加速,从而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
一、混改的背景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竞争日趋激烈,国企改革亟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在这种背景下,混改成为了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
混改的核心内容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加快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推进国企的商业化、市场化、集约化和国际化。
通过混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达到能量互补的效果。
混改的实践始于2013年,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
在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混改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
混改的实践在接下来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中央企业49家、省级国有企业69家、地市级国有企业1293家混改完成或启动。
二、混改的优势混改在提高国企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通过引入优秀的社会资本,提高国企话语权,推动企业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
其次,混改可以培育国有企业良性竞争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
最后,在提高社会财富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和国有资本的互补,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混改的实践中,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互补,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国企注入活力,并带来更多商业和创新机会。
同时,这种改革方式可以缓解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短期回报率和长期战略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混改的启示混改实践反映了市场化改革要旨的一些重要经验和启示。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崔建华龚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集团企业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把多个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经济上统一控制、法律上各自独立的多法人、多元化的联合体。
内部资本市场是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论述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含义、特征、运作模式、问题以及治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集团企业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把多个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经济上统一控制、法律上各自独立的多法人、多元化的联合体,获得协同效应和组合效应,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实体,企业集团中的组成成员,如母公司,子公司等才具有法人资格,是法律实体。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含义内部资本市场是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
由于企业内不同的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及现金流,为了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总部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投资机会,将现金流重新配置到最具盈利性的部门,提高投资效率,这就形成了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
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源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交易成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之所以会取代外部资本市场,是因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信息和激励,以及更有效地配置内部资源的优势。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企业集团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承担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小的投资风险,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内部资本市场的内部资本是指企业控制的自有资本,外部资本则是指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其他资本。
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内部资本与外部资本没有明确的界限。
外部资本可以以权益资本的形式进入企业而形成企业的内部资本;内部资本也可以让渡其所代表的所有权的形式重新进入外部资本。
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一)内部多元化投资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投资而形成了资本内部配置的市场,在内部资本市场能比外部资本市场进行更有效率的资本配置时,就会存在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现象。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模式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国有企业需要进行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特点、资本运作的定义与目的,以及投融资模式的分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国家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
相较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 所有权归属国家: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2. 公共利益导向: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盈利,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公共利益,包括就业机会、社会稳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3. 经济责任:国有企业承担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其经营行为需要体现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导向。
二、资本运作的定义与目的资本运作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资金流动和股权结构等手段,以增加经营效益和提高企业价值的过程。
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国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调动外部资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 改善企业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国有企业可以调整企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3. 扩大企业规模:资本运作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三、投融资模式的分类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模式根据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投融资模式:1. 国有资本注入:政府直接向国有企业注资,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技术升级等。
2. 外部股权融资: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吸引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本,用于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3. 债务融资: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借款等方式融资,增加企业资金,但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风险。
4. 合作与合资: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合资,共同开展业务,共享风险和收益。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模式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模式作者:顾英迪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4期顾英迪摘要:由于外部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着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
对于企业集团,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有着形成内部资本市场,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进行企业资金融通的动机。
本文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了案例研究,旨在研究哈药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哈药集团;并购一、绪论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最早由Alchian(1969)在对通用电气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认为集团企业内部可以产生一种类似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竞争机制,并为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赢得优势。
Williamson(1975)首次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这一概念及其特殊优势,同时强调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离不开集团多元化发展。
但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西方出现了强调“专业化”战略的观点,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无法实现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Jensen 等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会产生“多货币效应”,催生过度投资和投资不均的现象,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受损。
Billett和Mauer(1998)提出了“交叉补贴现象”的观点,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会使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流动失效。
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 世纪90年代我国集团制企业逐渐形成发展,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国有企业重组上市,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形成的条件才逐渐成熟。
除了少量学者研究多元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外,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元化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内部资本市场基本原理与应用(一)内部资本市场基本原理及特征内部资本市场源于20 世纪中期美国的兼并合并浪潮,浪潮中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并直接促进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资本市场以多元化的集团式企业为基础,指企业通过内部进行资本的流通分配,各部门间进行资金的相互融通同时也为获得资金相互竞争,在企业内部形成与外部市场相似的竞争机制并且对资金拥有更强的控制权。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启示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启示研究一、前言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柱石之一。
近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对此,国有企业整体性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本文旨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以期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改革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仍在持续推进,改革的重点已经从产权转换转变为战略重组。
三、经验总结1、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步是产权改革。
这一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市场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直接依赖于此。
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实行包产到户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股份制改革”。
这些改革的核心是把企业股份的所有权转让给国有企业或者员工,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第二是2010年后的国企改革。
这个时期的重点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各种市场化机制,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2、战略重组战略重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它将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分散风险、优化业务、提高业绩以及为未来做好准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战略重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提高适应度并充分满足自身需求。
3、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包括产权改革和战略重组,还必须包括管理创新。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的是“官僚化的体系”。
在管理上有着许多不健全甚至是矛盾的地方,这使得企业难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环境。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包括对管理的创新与提高。
借鉴其他企业的“最佳实践”,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计划,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等等均为出发点。
四、启示与建议1、坚定改革决心发展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国有企业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控股的企业,其资本运作是指国有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在资本层面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的过程。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核心目标是有效利用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价值。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方式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1. 资金来源广泛: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政府拨款、国有资本金、国债等多种渠道获取资金,资金来源相对稳定。
2. 政策背景明显:国有企业受政府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直接影响,资本运作常常受到政策引导。
3. 运作灵活性低: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往往受到行政干预和政策限制,运作灵活性相对较低。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1. 股权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减少股权集中度等方式来调整股权结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2. 资产重组收购: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来整合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资本运作交易: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来进行资本运作交易,实现资金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挑战:1. 政策风险: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变化的直接影响,政策风险较大。
2. 管理体制不适应: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导致效率低下。
3. 社会舆论负面影响: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若不得当,可能引起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影响企业形象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是一个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希望国有企业能够在资本运作中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投入和运用,以实现利润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其资本运作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特点与挑战以及优化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选择与实施1. 直接投资模式直接投资模式是指国有企业直接通过资金的投入,开展项目投资、企业兼并收购、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来实现资本运作。
这种模式一般需要较大的资金实力和行业经验,能够获得较高的控制权和市场份额,但也面临着风险较大、管理难度高等问题。
2. 间接投资模式间接投资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证券市场交易等方式,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股份,获得资本回报或者控制权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相对于直接投资模式来说,资金风险较小,同时也能够减轻企业的管理压力。
但是,也需要国有企业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市场洞察力。
3. 资本撮合模式资本撮合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引入风投基金等方式,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引入外部资本和创新资源,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活跃程度。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特点与挑战1. 特点(1)国家控制力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国家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强,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2)战略布局明确: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通常具有明确的战略布局,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风险管控能力强:相对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通常具有更强的风险管控能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2. 挑战(1)政策环境变化: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规则的演变等,需要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
(2)经营效益提升:一些国有企业在运作资本过程中面临着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需要在模式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注重提升效益,加强内部管理。
国有企业的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
汇报人:日期:•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主要目录内容•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实施路径•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未来目录展望与深化•案例分析:某国有企业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实践背景与意义01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
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03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背景介绍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市场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激发员工积极性市场化管理改革可以引入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市场化管理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市场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益和利润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主要内容01确定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在国有企业内部,将各个部门和人员定义为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使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成为内部市场的参与者和竞争者。
02确定内部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定明确的交易规则和流程,包括交易双方的职责、交易方式、价格机制、监督机制等,使内部市场运行有章可循。
03建立内部市场的价格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套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价值的内部价格体系,以便为内部市场的交易提供参考和依据。
建立内部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01将原有的垄断经营方式逐步转变为竞争经营方式,允许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02制定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确保所有内部市场主体在竞争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资本运作模式也备受重视。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资金来源、资产配置和资金运用等方面。
在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非常关键,需要谨慎合理地进行资本运作,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
资金来源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国有资本金、债务融资和自筹资金等。
政府拨款是国有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可以用于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运营支出。
国有资本金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支柱,主要由国家出资设立企业时投入的资金构成。
债务融资是国有企业获取资金的另一种途径,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
自筹资金指的是国有企业通过盈利、股权融资等方式自行筹集资金。
资产配置国有企业的资产配置主要包括财务资产和实体资产两大类。
财务资产是指企业的股权、债权等金融工具,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买卖。
实体资产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实物财产,需要通过有效管理和运营来实现增值。
国有企业在资产配置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合理配置资产,保持资产结构的稳健和合理。
资金运用国有企业的资金运用包括投资、经营和筹资等方面。
投资是国有企业运用资金的重要方式,可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盈利。
经营是国有企业运用资金的核心环节,需要通过有效管理和运营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筹资是国有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运用资金的方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融资工具和方式。
总结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合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企业效益和国家利益的双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模式也将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体。
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启示进行探讨。
一、改革定位要准确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明确其本质属性,即国有资产。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体制与市场导向相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要时刻尊重这一定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效益。
二、市场化改革是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市场化。
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让企业真正做到了“活下去、压力下去、效益上去、质量提高”。
必须通过有序放开市场准入、竞争等措施,消除管理体制中的僵化和束缚,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流通、制造、融资等方面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三、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资本市场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实现国有企业法人一致性和市场化运作。
同时,它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督促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股份制改革必须在法律法规准确的制度框架下实施,通过市场化选举入股,让股民进入企业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四、优化了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是由内部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组成。
内部治理以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为保障,外部治理则包括监管和市场监督。
国有企业改革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是提升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外部监管要假借社会大众的力量,让监管更为客观、科学、独立,从而促进企业向“规范型、量化型、制度型”的标准方向发展。
内部治理要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社会资本的参股入局和顶层设计的规范化。
两方面同时进行,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开放是必要条件国有企业不仅要进行深层次的内部改革,也要扩大开放,拓展海内外市场。
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开放,也是国有企业升级换代、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本运营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背景与现状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承担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等问题,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效益不高、行政化管理等弊端。
近年来,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逐渐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资本运营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选择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选择涉及到资本结构调整、资本经营管理和投资运营等方面。
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多种模式。
例如,对于具备一定实力和市场份额的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资本运作,实现市场化运作;对于潜力较大的企业,可以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规模。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难点和对策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不仅面临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挑战,还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治理结构不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经营结构,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接,推进市场化运作。
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启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如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公司、探索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和国有资本运作基金的运作模式等。
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竞争力。
总结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积极面对挑战,突出自身特点,不断优化资本运营模式。
通过制定科学的资本运营策略、加强内部管理和创新等措施,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成功的模式。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集中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的集中管理模式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
国有企业受益于政府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资金、土地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这种集中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市场导向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在转变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型。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市场导向模式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并且注重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以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有企业应当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培养和引进高级人才,并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四、社会责任模式国有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关心员工福利和社会贡献,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集中管理模式、市场导向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和社会责任模式的综合运用,国有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表现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挑战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本运作的建议。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背景:国有企业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在国有企业的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资本运作往往受到政府政策、规范和指导的影响。
2. 资金来源: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资、贷款以及自有资金。
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3. 非市场化特征: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常受到政府干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政府在资源配置、融资、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和灵活。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挑战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需要克服和解决,以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1. 市场竞争力不足: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由于政府资源配置的限制,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往往不如民营企业。
这不利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内外部利益关系复杂: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包括政府、职工、投资者等,各方利益的权衡和平衡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3. 监管机制不完善: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监管和约束机制相对不完善。
这使得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可能出现不规范和不透明的情况,增加了监管难度。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建议为了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完善市场化机制: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经营决策更加市场化、灵活化。
同时,建立起科学、透明、规范的资本运作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2. 强化监管与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监管与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与水平,防范和打击国有资本流失、腐败等问题。
3. 促进多元化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以指导未来的改革实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改革。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监管和约束,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地位,为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二、分类推进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分类推进改革。
对于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国有企业,应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引入国内外市场力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要加强监管和市场调节,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分类推进改革,有利于统筹兼顾,实现改革的全面与稳定。
三、加强企业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强企业治理,建立健全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对企业高管层的监督和约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鼓励员工股权激励国有企业改革要鼓励员工参与,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培育一支忠诚、担当、有能力的团队。
员工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又能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通过员工股权激励,可以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还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合理安置下岗职工,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同时,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扶持力度,防止企业倒闭造成的不良影响。
只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改革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预警和遏制。
国有企业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
国有企业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方式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特点、资本市场运作、融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拥有绝对控股权;二是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和国家利益导向;三是国有企业存在政府干预和指导;四是国有企业属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本市场运作资本市场是指通过证券交易实现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可以实现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方式。
1.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销售公司股权来获得资金。
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再融资来获取资金支持。
股权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提升企业的市值,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
2. 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投资者募集借款。
债券融资分为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选择适合的债券品种进行融资。
国有企业融资债券通常享有较高的信用评级,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降低融资成本。
三、融资方式除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1. 贷款融资贷款融资是国有企业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
国有企业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贷款融资具有方便快捷、利率相对较低等特点,适用于一些短期资金需求较小的情况。
2. 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是指国有企业通过租赁机构租用设备、机器等资产来获得资金支持。
租赁融资具有资金需求灵活、还款方式多样化等特点,适用于一些大型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情况。
3. 政府支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拨款、税收减免、项目优先审批等方式来支持国有企业的融资。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市场化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以及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一、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是指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和配置企业的资本,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中,常见的方式包括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融资等。
这些举措为国有企业引入了市场机制,增加了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1.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等方式,国有企业可以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资产重组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和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2.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法人资产和股东权益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化。
通过将国有企业的法人资产进行整体划分,明确股东的权益,提高企业的市场透明度,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3. 上市融资上市融资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将国有企业引入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发行和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国有企业的上市融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的补充,还可以通过监管和公开披露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
二、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市场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1. 激发企业活力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等方面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国有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探索--管理视角下的全员经营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探索--管理视角下的全员经营体系建设思考摘要: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服务,本文从管理的视角,在识别有效管理模型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支撑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堵点和痛点,提出了内部市场化运作思想和模式,进而阐述了国有企业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主要对策,给出了实施路径建议,以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水平持续改善。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市场化,模式,目标流程化,流程价值化,对策引言全员经营[1,4-9]是将企业内部管理上升到经营层面,市场即品牌,将企业经营目标通过市场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价值链和支持链,进而融入到每项业务、每个岗位,通过流程形成全员面向市场、共同创造价值的格局[10-13]。
一、内部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的提出(一)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进行目标、执行和持续改进的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简图图2管理视角下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关系简图图2体现了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融合。
企业管理要支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是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明确目标*有效执行*持续改进。
明确目标是要将年度经营目标准确分解到各职能条线管理目标并无损传递到直属单位、部门和岗位目标,形成层层支撑关系。
有效执行指的是执行的过程要不折不扣、执行的结果要抓铁有痕。
持续改进指的是明确管理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持续改进,不断挑战更高目标,实现螺旋式提升,复盘本质就是持续改进。
这是管理控制的底层逻辑,这种逻辑可以作为全员经营体系的管理支撑。
(二)企业管理过程的堵点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堵点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总体目标分解路径职能化,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到管理目标(职能条线)的分解存在衰减和弱化现象,管理目标靶向不够明确,造成的结果是管理层目标、执行层目标无法形成层层支撑经营层目标实现。
这也能解释:各职能各部门都很忙,但是,是否能支撑战略、支撑品牌?说不清、道不明。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也逐渐加速。
市场化运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国有企业改制中,旨在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将部分或全部国有资产转变为其他形式的产权,如股权、合作制等,并引入市场化机制,增加市场竞争力。
此举旨在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经营方向转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要素1. 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资本开放给社会公众,以股权的形式进行投资或出售。
这样一来,企业的所有权不再仅限于国家,而是变得更加广泛分散,促进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2. 市场调节机制:国有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等因素来调节企业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等方面的运作。
这样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3.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后,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分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决策机构。
通过引入独立董事、监事会等机制,增强企业的监督与约束力。
三、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势1. 提高效率:市场竞争可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2. 拓宽融资渠道: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融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3. 提升企业形象:市场化运作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挑战1. 制度建设不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如股权分置改革、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2. 员工权益保护:国有企业改制对于员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产生一定的冲击,需要加强员工福利保障,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3. 市场风险:市场化运作模式会面临市场竞争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等,国有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作者:崔莹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7期规模经济优势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和运作成为可能。
哈药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较早完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构建,并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断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鉴于此,笔者以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作模式,分享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有效模式,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提供借鉴。
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一)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认为:“这些体现M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将其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
” ICM的存在是因为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资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具有外部资本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
ICM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对ICM的研究,国外先于国内。
国外Alchian(1969)、Williamson (1975)、Myers & Majluf(1984)等对ICM进行了早期研究。
其中Alchian(1969)较早提出了ICM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ECM)的激励问题。
其后,相继有很多学者对ICM作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研究结论多倾向于发现在国外企业集团中ICM效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韩国、日本等一些企业的ICM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效率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有降低趋势。
(二)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在20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关注ICM问题,但引起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研究则是从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的,目前对ICM的研究还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卢建新(2006)对ICM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冯丽霞、范齐芳(2007)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ICM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国有企业集团ICM效率因素的综合模型;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集团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的双重影响:专业化战略可以降低集团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经理人代理成本,而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财富转移。
但在诸多研究中,对ICM效率进行专向研究的学者较少,尤其对具体企业进行ICM深入研究的数量则更少,据笔者统计,截至2011年6月,进行案例企业ICM运作效率研究的文献不足10篇。
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使研究企业内部问题比较困难。
笔者参加了哈尔滨国资委直属企业调研课题,对哈药集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哈药集团ICM运作问题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一)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基础哈药集团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的号召,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战略,吸引外部资源,优化企业架构,有效运作ICM,使企业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哈药集团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
2004年12月,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华平冰岛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正式签署《重组增资协议》。
三家公司以现金方式向哈药集团增资20.35亿元人民币,分别获得哈药集团22.5%、22.5%和10%的股份,成为哈药集团的新股东。
原股东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有45%的股权,继续保持其国有股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同时,初步建立了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结构基础,见图1。
哈药集团旗下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
注册资本共计37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146.5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89.6亿元。
目前从业人数18382人,集团下属医药生产企业12户。
集团目前拥有“哈药”、“三精”、“世一堂”、“钙中钙”等四件中国驰名商标,创东北三省及全行业之最。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架构及优化进程从2004年至2010年,哈药集团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股改和重组,力求寻找出适合哈药集团发展的一个最优模式,使哈药集团在国内医药行业央企整合的严峻形势下,借助资本运营战略取得集团的飞速发展,不断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夯实市场地位,内部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免遭分割与并购。
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结构的调整进程,见表1。
由表1可见,哈药集团自2004年大规模的重组以来,不断优化企业架构,致力于寻求最优的运营模式来组建“哈药系”。
从最初的国有独资企业,到国有控股企业;从立足本土发展的知名药企,到走国际化战略的制药行业前列。
哈药集团在不断总结,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
截至2008年,哈药集团已经将企业优化整合为15家全资企业、7家控股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的结构模式。
在其后的生产经营中,哈药集团不断优化结构组合,剥离问题企业(公司),整合优势资源,适时融入新兴医药生产和研发领域,成立新公司,大力发展、扩大优质资源范围,并继续积极调整现有模式,再次将原有的27家企业(公司)进行重整。
到2010年,整合为6家全资企业、6家控股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的结构模式,对“哈尔滨健尔药厂”等9家企业(公司)不再全资拥有,将全资子公司数量控制在“哈尔滨生物药品公司”等6家以内;对“黑龙江省哈药六五大连池矿泉水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不再控股,同时新增“哈尔滨哈药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原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HPGC)等2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中,将“哈尔滨济生新特医药经销有限公司”替换为“哈药集团世一堂百川医药商贸有限公司”。
2011年哈药轻装上阵,将“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兽药厂”收为分公司,将全资子公司减少到3家,仅剩“哈尔滨医药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哈药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原为控股公司),将控股公司控制在5家的规模,同时加大参股公司投资力度,增加到“哈药集团中药商贸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从2004年大规模重组,到2009年内部结构深度调整,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斥资再造工程,哈药集团一直对企业结构进行着全面性的优化调整,选择前景较好、值得投资的企业实施并购或重组,为集团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为ICM营造有利的运营环境,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企业资源合理利用,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现实效率哈药集团不断优化企业架构,提高ICM运作效率,使得哈药集团自2004年起实现连续8年快速增长,成为医药界的模范。
从哈药集团近五年的盈利情况看,哈药集团的结构调整是积极、正确的,企业的收入增长水平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16%以上,企业的利润和利税也都保持着正增长的发展趋势。
尤其在企业结构调整动作比较大的2004年和2006年,可以看出,其下一年度的盈利情况均显著提高。
哈药集团收入、利润、利税的连年增长,其内部市场运作的成功有目共睹,进一步验证了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现实有效性。
三、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模式的经验(一)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原动力哈药集团架构的16家企业中,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精制药”)是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原动力,在得到企业资本投入大力支持的同时,更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收益。
在企业内部,哈药集团对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进行战略性市场运作。
运作前,哈药集团对哈药股份控股,持股比例34.76%,哈药股份持有的三精制药46.07%,是三精制药控股股东,哈药集团同时还直接持有三精制药28.75%股权。
2006年7月,哈药股份与哈药集团签署协议,将哈药股份持有的三精制药62125398股国有法人股权转让给哈药集团。
运作后,哈药集团持有三精制药股份173275398股,持股比例由28.75%增至44.82%,成为三精制药第一大股东,同时,哈药股份持股比例由46.07%下降到30%,为三精制药第二大股东。
形成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结构,见图1。
哈药股份与三精制药一直作为哈药集团的控股公司,对企业的发展运营至关重要。
三精制药2009年利润已达3.6亿元,哈药股份2009年利润更是超过10亿元。
这两家公司无疑是哈药集团的高效分部,是集团ICM运作顺利的枢纽,哈药集团对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的高比例控股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两家控股公司能够继续保持高效运营的发展,将有利于集团现金流的健康稳定,促进ICM的良性运作,是哈药集团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相反,只要其中一家公司运营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集团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阻碍,出现集团现金流不畅甚至断流,导致集团资本运作困难,从而出现运营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所以,哈药集团必须致力于哈药股份、三精制药两家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ICM运作的动力而非阻力,ICM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家上市公司的合理运营和良好收益。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发动机——“现金池” 哈药集团不断探索ICM高效运作的模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哈药集团借助外方股东的国际化管理优势,于2008年成功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现金池”管理模式,将企业资本优化配置,合理运作,发挥ICM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地长足发展。
(1)“现金池”的成功引入使哈药集团实现了强化内控管理。
按照“有偿提供、有偿使用”的原则,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三精制药和医药公司四个层面创立了“现金池”平台,统筹使用所属企业闲置资金,实现集团资金资源共享和集中管控,增强集团对所属单位资金的管控能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并有效提高了集团内部资金利用率和抵抗外部资金风险能力。
(2)哈药集团的“现金池”即为ICM有效运作的外在表现,依托“现金池”的有效管理为ICM提供资金支持,促进ICM有效运作。
(3)利用“现金池”的内部信息优势,加强总部集团的监管机制,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等问题,充分发挥ICM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帮助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4)哈药集团通过“现金池”,采用“虚拟银行”方式统筹运营,严格控制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的现金流,大幅度降低了流动资金需求压力。
自2008年哈药集团构建“现金池”后,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哈药股份在没有增加贷款的情况下,通过“现金池”统筹,偿还了13亿元短期融资券,仅此一项就节约利息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