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总结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71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71张)
第12页
返回导航
大一轮复习
历史
考向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 ,他们一方面借 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 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 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 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 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第8页
返回导航
大一轮复习
历史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 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理学”和 “心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一 个流派,与“心学”相对的是程朱理学。 [误区警示] 理学、程朱理学、心学
程朱理学、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发展, 只是理学的一个流派, “心学”也是“理学” 。
第4页
返回导航
大一轮复习
2.内容 (1)程朱理学 ①内容 项目 代表 哲学观 ①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 “二程”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 程朱 理学 朱熹 联系起来 ①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②强调 “ 存天理,灭人欲 ”
第5页
历史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明道 德之善
返回导航
大一轮复习
第13页
返回导航
大一轮复习
史料二
历史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 ,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 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 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 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 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 , 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2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2张)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 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 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 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 建立开辟了道路。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答题术语] 1. “理学”和“心学”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 个流派, “心学”也是“理学”。 2.程朱理学的理是外在的,求理要“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 理是内在的,求理要内心反省。虽然对理的理解不同,但二者 的本质是相同的,都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 3.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 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 本质相同。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概况 代表 本心即天理; (2)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 命的准则;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王守仁
致良知 ; (1)________
主张
心即理也 ”,意思是 (1)核心命题是“__________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 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 想流派。三教合一开始出现于隋朝。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数字助记】 “一、一、二”归纳宋明理学
栏目 导引

2018-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考点复习巩固提升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考点复习巩固提升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

这说明孔子( )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解析:D 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等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孔子融其治国思想于《春秋》,D项正确;A项不符合孔子主张;B项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A 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以看出属于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墨家学说提倡“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B项错误;法家学说提倡严刑峻法,提倡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强调“仁政”,属于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 项错误。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 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们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中外关联]。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

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祭儒术”限时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祭儒术”限时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祭儒术”限时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祭儒术”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1.(2017·广州一模)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农业经济的发展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解析:材料仅仅提及了汉代的一些节日,看不出中央政府和地方的行政关系,故A项错误。

清明、重阳、冬祭腊日等节日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无突出联系,故B项错误.清明、重阳、冬祭腊日都有祭祀先祖的习俗,春秋社日则有祭祀神灵的习俗,而这些祭祀先祖神灵的活动在先秦时都是上层贵族所垄断的特权,是其所特有的礼乐文明的具体表现。

而这些礼制到汉代却通过节日的形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并形成定制,这说明礼文化制度在汉代已经世俗化了。

故C 项正确。

材料仅仅说的是传统节日,并未提及具体的儒学内容,谈不上新的儒学体系的形成。

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唐山模拟)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PPT课件

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1PPT课件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
•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 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 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 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 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 3.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 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
• 诸子百家思想
• 史论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史料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 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
•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1.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 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 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疑!” • ——《孟子·梁惠王上》
•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 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百家争鸣
•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 1.孔子的思想 礼 • (1)政治上:提出“仁”与“____”的学
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 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书 鬼神持敬而远 之的态度。 • (2)教育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 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
易误辨析 百家争鸣和儒学兴起
•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 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高优指导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 专题整合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优指导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 专题整合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纲五常,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天下之法”即黄 宗羲所主张的限制君权的思想,属于民主范畴,与材料“西欧人民主权思想” 有一定相似性,故D项正确。 D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十二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我的感悟
专题整合
知识盘点 高考密码 技法指导
-11-
考点分布 试题 年份 甲卷 2016 乙卷 年 丙卷 24.汉代 崇尚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儒学成为 的 “百家争鸣 ” 正统思想 明清之际 宋明理学 的 儒学思想
专题十二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专题整合
知识盘点 高考密码 技法指导
-6-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民”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相为表 里者也”说明东汉时并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
专题十二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专题整合
知识盘点 高考密码 技法指导
-7-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 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 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 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 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 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思想更应该抛弃。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9讲中国古代的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9讲中国古代的

第39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古代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甲骨文和金文字体的演变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人物及作品(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2)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品为《兰亭集序》等(3)唐代: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怀素和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4)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5)元代:赵孟兆页创赵体(6)明代: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2.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2)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 (32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 (32张)

⑥工商皆本

⑦众治
⑧经世致用
⑨循天下之公
⑩自然史
⑪贤君明主
⑫制度批判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巧学妙用] 1.概念阐释——“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 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
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
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史论链接』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 反传统、反教条 “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 心”的观点,令维护儒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 反封建专制,带有 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 一定的民主色彩 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 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史论链接』 李贽的思想及评价
(1)思想:①挑战孔子和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批评道学家的 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③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 空谈仁义道德。④批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2)评价:①李贽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有力的冲击了
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
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时代的要求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真题集训
考法4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近年高考历史复习构想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人民

近年高考历史复习构想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人民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人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人民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26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3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七校联考)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 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 D.克己复礼、非攻解析:孔子出生在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不能说明孔子维护传统制度,墨子主张“非攻"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与追求新社会秩序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2.(2017·浙江绍兴调测)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解析:A项强调礼法,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故答案为A项.B项强调不讲原则的礼让是破坏社会法治和忠信的原因,反映的是道家思想,排除;C项强调的是变法,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反映的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排除。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原因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学艺术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札子创览“百家争鸣・掘串 “萎魁甫花 : 4煤舉学涎册面由壁 扰尬戢尊童更抵”工It 令一 仝无甫曲无蔚公无首栓无甘金元审 鸟足炕牡a & . 2070^ 1W4 10-1fi4 770 47$早 ⑵年的年 2羽年 前1年* I- • ■ 4 山«M 4 ・■* ■ 4 * ■: * 4 ■ * ■ 矗 ■ ■・ 4一 ■«■ A ■ ■ ■ 4 v ■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 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 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 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 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⑶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如诗词、小说、书法、 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 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 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2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O.1识记一一主干梳理•知识自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时 空 坐 标 夏朗 商耕 西雋 甲骨丈 战国 司南 两洗 掘晋南 裁圳W 寿變〉"潭牧 楷韦完耳±JiM fit 航之书〉李1T 歸蔓式*王阳明 王挖迓、畳窑兹程朱理学 时民主您制A&想的再年 907^- %"年 12"年 1368 4- “斗4年 1H40年单元主旨 高考三大能力培养| 分层识记重点理解自主应用“罢黜百家,独尊儒两宋无輛 叫4H 帝轼蜡片 明満小就京剧* 兀曲%(1) 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5讲 百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5讲 百

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5讲百家争鸣教师用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5讲百家争鸣教师用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5讲百家争鸣教师用书的全部内容。

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5讲百家争鸣教师用书[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从先秦时期到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创立并发展;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的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统考)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A[“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点二 董仲舒新儒学与程朱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 1.思想来源不同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 到儒学中,形成新儒学。程朱等人则在“三教合归儒”的背景 下,借鉴佛教与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 学。 2.中心思想不同 董仲舒新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目的是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程朱理学的 中心思想是“三纲五常”即为理,“存天理,灭人欲”,目的 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人性发展。
[易错点辨析]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意思是事事不作为,放任自 流。(×)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并非事事不作为,放任自流。所谓 “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顺其自然。 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以免官逼民反。 2.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 起于东汉,其创始人是张陵。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完全是孔子时代 的“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 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 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 权,而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是新儒学的作用和影响。
[易混点归纳] 易混点一 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 重人的作用,主张施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 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 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 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 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 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6.韩非子的“法治”与现代“法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 韩非子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实 质是专制主义。它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是专制王权的 统治手段,缺乏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二者有本质的区 别。 7.汉朝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其统治思 启蒙思想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是 由古代民本思想向近代民权思想的过渡形式,蕴含了强烈的民 主意识。 ②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心,以民为体”,强调民为邦 本、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体君心、损上益下,依靠圣君贤 相“为民”做主。
(3)治国方式不同: ①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顾 炎武),以“法治”取代“人治”(黄宗羲)。这些进步思想家提 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 声。 ②民本思想强调人治(德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倡行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首先要“修身正 己”并由己及人,主张用道德教化人民等。
5.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 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 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 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 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 领,即是“仁政”。
命题点二 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 异同 1.相同点 都关心人民疾苦。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 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 爱民、以民为本。
2.不同点 (1)目的不同: ①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 力,君主应遵从人民的意愿,如黄宗羲提出君民平等,倡导 “学校议政”,在君主制度下进行“补天”,而不是“变 天”。 ②古代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从巩固 君主专制角度设想,注重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主张通过 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来确保统治者地位的稳固。
3.孔子、孟子、墨子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新兴 地主阶级服务。(×) 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 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 利益出发的。 4.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 人为本”的理念无本质区别。(×)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君”为本,维护君 主专制统治,是一种统治策略,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而现 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 发点,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 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 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 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 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 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影响。
3.影响不同 程朱理学的思想传及日本、朝鲜和欧洲,比董仲舒新儒学 更为深远。
[命题点研究] 命题点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 “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 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 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