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引发静脉血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330096【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置管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可能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纳入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110例置管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11.82%;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导管留置时间(P<0.05)。

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会受到患者年龄、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等诸多危险因素影响,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生。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是利用导管从人体外周静脉穿刺,然后直达中心静脉,是一种相比于传统穿刺技术留置时间更长、更能将刺激性药物安全输注并同时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的穿刺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方便、有效的静脉通路,且不需要多次穿刺,尤其适合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1-2]。

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血栓脱落会引起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

本次研究以院内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简要分析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0例,男性78例,女性3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1.79±4.26)岁。

纳入标准:具有PICC置管适应症;临床资料建立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②有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静脉炎、导管材质过敏等禁忌症;③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等无法配合研究。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 PICC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静脉通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后极易引发静脉血栓。

本文对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认知与重视,预防并减少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综述;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PICCPICC是指置管人员经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处,可以为需要中长期持续静脉输液及用药的患者提供极大的方便[1]。

由于PICC置管操作简单,使用时间较长,可以安全地输注化疗药物,从而缩短病患的在院时间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可长期安全使用的输液路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患者重复穿刺置管带来的疼痛感及其经济负担,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3]。

但是,PICC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本文现将PICC在临床应用中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流缓慢、静脉管壁结构改变和血液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不是最佳选择血管,肿瘤高凝状态,卧床患者血流缓慢,导管异位导致长期刺激血管内壁。

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一些危重患者在PICC置管后有很高的发生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4%(4.6/1000 置管日)[4]。

Chopra等[5]报道,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血栓在危重患者身上的发生率(13%~91%)高于在癌症患者身上的发生率(6%~67%)。

周晔等[6]研究发现,血栓在置管后 2~3 d 发生率很高,PICC 相关性血栓与继发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71.88%和63.64%。

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分析

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分析

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分析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使用频率很高的静脉治疗方法,但是他作为临床上新的操作,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的认识,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效果。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留置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首次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目前,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r,CVC)[1]。

PICC与其他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相比有以下优势: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时所引起的出血及气胸等机械并发症,降低了药物对静脉的刺激,患者可携带导管回家等[2]。

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操作,常导致一些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给肿瘤患者增加了痛苦和治疗费用,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甚至危及生命[5]。

目前,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的研究不多见[6]。

笔者对国内外PICC发生血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PICC导管血栓的诊断标准1.1症状:患者自觉置管侧上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浅静脉扩张,健侧和患侧上肢周径相差2-4cm,出现红、肿、痛[7]。

1.2诊断方法:静脉造影术师确诊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费用高且易造成显影剂负荷和放射损害[7]。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捷、费用低等特点,是该疾病理想的诊断方法[8]。

经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血流缓慢[9]可诊断。

据报道PICC相关血栓发生平均时间为15天[6],与郭彩霞等[7]报道发现血栓的平均时间为10.4天(最短者2天,最长者69天)相当。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2-10-11T06:47:36.890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4期作者:许晶[导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许晶普洱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院区新生儿科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腋下血流速度与DVT形成率。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静脉血液流速较对照组高(P<0.01)。

研究组DVT形成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在置管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提高其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周穿刺;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护理引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置管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有创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外周静脉,自上臂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进入,依次通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将导管送入右心房。

该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技能,注意术后护理维护以延长保留时间,提高临床使用率。

对此,临床针对置管的使用问题也应施以护理干预,在护理中落实PICC标准护理理念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本文对我院接受治疗且行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12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60例。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行化疗治疗者;成功实施PICC置管,且预计导管使用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并已签署与本次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PICC血栓性堵管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_仝笛

PICC血栓性堵管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_仝笛
· 36 ·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2013 年 12 月 ,30(24)
·综 述·
PICC 血栓性堵管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仝笛1,袁 玲1,丁亚萍2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 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8;
2.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外 周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 tral catheter,PICC)是 指 经 外 周 静 脉 (贵 要 静 脉、肘 正 中 静 脉 、头 静 脉 )穿 刺 ,置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导 管 末 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对于上腔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的直接穿刺,PICC 是一项非常安全和有 效的中心静脉 置 管 技 术,可 以 减 轻 患 者 的 恐 惧 和 操 作者的压力[1],在 临 床 护 理 中 应 用 广 泛。 但 导 管 阻 塞是 PICC 常见并发 症 之 一,PICC 的 高 堵 管 率 和 继 发 感 染 的 风 险,可 中 断 患 者 的 治 疗[2]。Gould 等[3] 研 究 表 明 ,在 堵 管 因 素 中 最 常 见 的 是 血 栓 性 堵 塞 (占 57%),非血栓性 因 素 占 27%,机 械 性 因 素 占 16%。 本文就造成血栓性堵管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 血 栓 性 堵 管 的 预 防 及 处 理
2.1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成立专业维护小组 章春 芝等 研 [26] 究 表 明,成 立 专 业 维 护 小 组,培 训 专 业 知 识以 及 规 范 操 作 可 使 堵 管 和 拔 管 率 由 16.3% 降 至 3.2%。国外 研 究 也 [27] 表 明,加 强 护 士 的 专 业 技 术 教育与培训可以明显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随 着 PICC 在 临 床 的 广 泛 应 用,有 必 要 建 立 一 个 专 业 的护 理 网 络,使 每 位 接 触 PICC 的 护 士 都 经 过 系 统 的 培 训 ,在 方 便 广 大 患 者 的 同 时 ,使 这 项 技 术 的 使 用 安全性得到最大保障。 2.2 选 择 合 适 的 导 管 输 液 护 理 协 会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建 议:在 满选 择 最 小 的 管 径 和 最 短 的 长 度 、连 接 最 少 的 通 道 数量且 创 伤 性 最 小 的 导 管 。 [28] 注 意 导 管 的 型 号 与 患者血管相适 宜,使 用 具 有 抗 血 液 反 流 瓣 膜 的 导 管 可防止血液回 流 凝 固 致 导 管 堵 塞;但 带 有 瓣 膜 的 导 管 在 采 血 后 或 一 旦 发 生 回 血 ,则 难 以 冲 洗 ,会 增 加 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 的 发 生 率[29]。Pettit[30]建 议,应 避 免 使用 剪 刀 改 变 导 管 的 长 度,使 用 剪 刀 调 整 PICC 导 管 的 长 度 将 导 致 表 明 粗 糙 、不 规 则 ,增 加 血 栓 性 堵 管 发生的风险。 2.3 正 确 冲 管 与 封 管 2.3.1 冲管、封 管 时 机 及 手 法 适 时 冲 管、封 管 可 以预防血 栓 性 堵 管 的 发 生[18]。INS 建 议 在 [28] 输 注 液 体 或 药 品 前 ,必 须 先 回 抽 检 查 有 无 回 血 ,并 进 行 冲 洗。患者通过 PICC 输 血、输 液、导 管 采 血 后,应 及 时给予生理盐水 冲 洗 管 腔。 刘 洋 认 [31] 为,输 注 浓 缩 红细胞中间用 20 ml生 理 盐 水 脉 冲 式 冲 管,可 预 防 堵管。若使用静脉营养袋,应 每 4h 冲 管 1 次,以 防 堵塞;患者不输液时,每 周 至 少 用 肝 素 钠 溶 液 冲 管 2 次 [32],把 握 好 冲 管 、封 管 时 机 可 减 少 堵 管 率 。 2.3.2 封管 液 的 选 择 根 据 导 管 类 型 和 患 者 病 情 选择 封 管 液,其 中 肝 素 钠 的 替 代 产 品 被 广 泛 使 用[20],如生理 盐 水、血 栓 溶 解 剂、抗 生 素、机 械 锁 定 系 统,以 及 这 些 产 品 的 综 合 应 用。Bowers 等 建 [33] 议 ,考 虑 到 相 关 操 作 的 风 险 和 费 用 ,在 每 次 间 断 使 用 后最好用10U/ml的 肝 素 封 管。 此 外,对 于 封 管 液 的使 用 量,INS 推 荐 应 为 导 管 容 积 的 2 倍 加 辅 助 延 长管的容积。在 采 血 或 输 血 后,推 荐 使 用 更 大 量 的 冲洗液冲洗导管。肝素盐水封管适用于一些特殊疾 病,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罹患肿瘤等。 此 类 患 者 存 在 区 域 性 循 环 障 碍 ,血 液 黏 稠 度 增 加 ,故 用 肝素盐水效果更佳。而生理盐水封管适用于一般疾 病患者,如血小 板 减 少 症、血 友 病,以 及 对 肝 素 过 敏 的患者。 2.4 严 格 规 范 操 作 不 在 留 置 导 管 侧 肢 体 测 血 压 ; 昏 迷 患 者 翻 身 时 ,应 防 止 肢 体 受 压 ,防 止 导 管 压 折 后 形成管腔内回血;对 剧 烈 咳 嗽、用 力 排 便 的 患 者,应 及 时 冲 管 ,以 免 上 腔 静 脉 压 力 增 大 致 血 液 反 流 凝 固 。 Perucca[34]认为,任何护士进行插管操作的 尝 试 不 得 超 过 2 次 ,因 为 多 次 失 败 将 限 制 以 后 的 插 管 操 作 ,增 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2.5 加强 健 康 教 育,做 好 院 外 维 护 李 旭 英 等[16] 认为,患 者 在 院 外 进 行 PICC 的 护 理 不 到 位 可 增 加 血栓性堵管的 风 险,因 此 应 加 强 对 出 院 患 者 的 健 康 教育力度及院 外 护 士 的 培 训,做 好 院 外 维 护。 出 院 患者的维护形式 多 样,可 选 择 医 院 PICC 门 诊、社 区 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家庭护士上门服务等 。 [3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研究进展电子版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研究进展电子版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研究进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VC-related DVT)是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后,导管所在的深静脉或其邻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导致导管功能丧失,且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血栓栓塞症(以下简称肺栓塞)。

肺栓塞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故预防应重于治疗。

一、流行病学近年来,CVC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或营养者。

CVC在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其相关并发症尤其是CVC.related DVT备受关注。

目前,关于CVC—related DVT 的流行病学还不十分明确。

国外一组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中CVC—related DVT发生率高达27%一66%,其中绝大多数DVT无临床症状,主要是通过静脉造影诊断,为无症状性DVT;在成年恶性肿瘤患者中有症状的CVC-related DVT(症状性DVT)的发生率为0.3%~28.3%。

DVT大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上肢DVT相对少见。

Jofe等进行了上肢与下肢DVT发病率的研究,结果显示,下肢DVT的发病率为89%,上肢DVT的发病率为11%,上肢DVT中55%证实为CVC—related DVT,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形成上肢DVT的风险,CVC置入者是无CVC者的7.3倍。

CVC置管通常选上肢深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较少选下肢深静脉。

一般而言,CVC—related DVT大多数是上肢DVT。

一般认为,CVC置入的前几周CVC—related DVT 发生的危险性最高。

Luciani等报道,置入CVC后至检测到导管先关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为42.2d。

故认为,深静脉导管置入的前6周是CVC—related DVT 发生的高危期,不少研究以6周为结束点。

二、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1、发病机制:DVT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PICC置管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PICC置管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PICC置管前评估的研究进展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为患者静脉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1-2]。

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的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全面、系统的规范评估是预防风险的必要条件[2-3]。

本文阐述了 PICC置管前评估意义及内容,展示PICC置管前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国内的评估现状,以期为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提供信息。

PICC置管前评估意义及内容1.置管前评估的意义PICC置管前评估作为PICC留置的第一步关系到后续穿刺、置管、使用和维护等多个环节[4]。

置管前评估的意义首先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放置PICC; 其次对于适合放置PICC 的患者,决定选择何种PICC 导管、选择何处进行穿刺、是否需要借助超声辅助设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而且还可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规避因评估不全导致的相关并发症[5]。

2.置管前评估内容2.1禁忌证和适应症的评估王建荣主编[6]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明确了PICC置管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通过评估患者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是否符合适应证。

置管前对患者是否存禁忌证进行准确地评估,能够筛查不合适位置管的患者,并给予正确处置,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7]。

2.2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的评估是对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支持系统、患者的意愿、认知与配合、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置管通路、导管材料、麻醉药是否过敏等[6-10]。

美国INS的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关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在中心血管装置置入前,护士应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0]。

PICC置管前评估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国内的评估现状1.国外置管前评估的研究状况国外有成熟的临床实践指南,美国 INS 在循证研究基础上,听取多学科权威的意见,制定了PICC实践标准。

该标准全国统一,定期改版,不断更新[11] 。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1
影响因素 为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资料与方法 ! " ! 一般资 料 142 例 中 男 121 例 女 21 例 年 其中 感 染 性 消 穿刺方 法 在 B
82 岁 平均 70 1 10. 4 岁 龄 65 ~ 32 例 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 70 例
化系统疾病 66 例 非感染性疾病 76 例 合并糖尿 病 超引导下穿刺 42 例 未 经 B超引 导 穿刺 100 例 经 肘关节上穿刺 87 例 经肘关节下穿刺 55 例 经 贵 要 静脉穿刺 94 例 经头静脉穿刺 22 例 经肘正中静脉
1048
武警医学 2012 年 12 月
第 23 卷
第 12 期
M e dJ C hi nP A P f V o i . 23 N o . 12 d e c e m be r 2012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并发症相关囚素分析
王 玻
r i phe r a i i yi ns e r t e dc e nt r a i c a t he t e rP I C C 导管感染并发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经外周 静脉中心静脉 置 管 pe 方法 I C C患者的临床 资 料 记 录 性 收集 142 例 消 化内科行 P 结果 导 管 相关 感 染 并 发症发 结论 P I C C导 管 感
r i phe r a i i yi ns e r t e d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 置 管 pe c e nt r a i c a t he t e rP I C C 是近年来 开展 的 输液 技术 I C C输液 安 全 且能 够 长 时间 留 置 具有 外周 由于 P 静脉输液不可比 拟 的 优 点 发 展较 为迅速 导 管 相 I C C最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也 是 影 响 关感 染 是 P 本研 2010 01 2012 01 P I C C 究分 析 我 科 至 行 置 管患 142 P I C C 者 例的临床资料 探讨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 P I C C留置时间 及使用质量的主要 并 发症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携带与维护方便、保护病患者血管、减轻病患痛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之中。

静脉血栓是PICC 导管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本文通过综述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及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旨在表明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

PICC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汇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因能够为长期化疗、营养支持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提供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道,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

虽然PICC导管有很多优点,但作为进入静脉内的异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

其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最为严重,因此,如何做好PICC导管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现就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1.1 导管相关因素1.1.1导管的材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树脂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硅胶类材料机械性损伤和感染率较聚氯乙烯低。

有研究报道,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为20%[3]。

有资料表明,选择三项瓣膜导管比较好,其导管材料为相容性硅胶,对静脉刺激性小,对血管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导管虽然是医用硅胶管,与人体组织兼容性好,但对于人体而言仍是异物。

作为异物的PICC导管尖端漂浮移动,刺激静脉壁导致内膜受损,导致静脉壁的炎性反应,释放炎性因子,引起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变化,参与激活凝血酶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输液相比虽然具备更多的优势,但是中心静脉导管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一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重视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护理。

本文主要阐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的研究现状,分析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产生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研究进展中心静脉导管是为了满足患者进行长期治疗需要而采用的置管方式,与常规的针刺输液方式相比也具备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少,感染风险低,置管时间长等等优点,目前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已经广泛的应用了该治疗方法。

但是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长时间进行留置也可能引发相关的感染和血栓,血栓会导致患者患上肺栓塞,肺栓塞极易引起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发生概率约在1%左右,但是血栓塞的发生率正在逐渐提高,因此研究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有利于预防相关的并发症产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病几率。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根据栓塞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其中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比例最高,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造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完善和丰富有关相关病症的研究,为相关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结果得出,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1导管因素中心静脉导管需要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患者体内血栓栓塞的形成与导管具有极大的联系导管本身的材质,粗细大小放置时间放置位置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的损伤。

主要原因在于导管与人体体内的相容性不同,材质的导管会导致导管释放出不同的物质而影响体内血液的流动,如果患者体内放入的导管材质是聚乙烯聚乙烯材质的导管,会释放出促凝血物质,加快血液的凝固,导致血管内部更加容易形成血栓。

心血管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心血管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心血管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8月PICC并發静脉血栓患者24例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适当抬高并限制患肢剧烈活动,遵医嘱抗凝治疗,局部热敷治疗等。

结果24例患者均血管再通,无严重并发症,并顺利拔管。

结论高龄、意识不清患者是PICC并发静脉血栓预防和观察的重点对象;规范PICC的护理操作,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心血管病;PICC置管;護理对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减轻药物对外周血管损伤,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及化疗等领域。

随着PICC使用率的增高,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PICC-related VT)是PICC 较为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4%;但PICC-related VT一旦脱落,可发生肺栓塞而危机生命[1]。

本研究搜集2010年9月至2016年8月本院PICC 置管心血管疾病患者726例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6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留置PICC的患者726例,平均年龄(57.32±16.02)岁。

其中发生静脉血栓24例(3.3%),其中男15例,女9例,置管位置分别为肘正中静脉8例,贵要静脉12例,头静脉4例。

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病程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PICC管插入方法:患者手臂与身体成90度,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至第3肋间的长度,以确定置管长度(置管后均常规X光透视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入口),常规使用10~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2]。

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PICC PICC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ar, PICC)置管技术逐渐成熟,PICC置管操作简捷易行,能减少患者屡次静脉穿刺的痛苦,且留置时间长,降低了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和治疗成本。但同时PICC置 管 也 会 引 起 静 脉 炎 ,静脉血栓等并发症。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us,PICC-related VT))是指在导管置入体内后,由于穿刺或导管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和患者的自身状态等原因,使导管所在的血管和导管壁形成血栓凝块的过程[1]。PICC置 管 所 引 起 的 相 关 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2]。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文献[3]报导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ICC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临床护理实践,还需不断探索,找出更先进 的 解 决 方 法 。
1.1.3 导管直径及其与血管直径比值 一般认为导管直径越粗,与血管直径比值越大,就对血 管 的 损 害 越 大 和 血 流 速 度 越 慢,故血栓发生率也就越高。研究[6]报导置入的导管直径与静 脉 血 栓 发 生率呈正相关。然而2011年一项对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的发生与管径大小无关[7]。而研究[8]发现导管直径/血管直径的最佳比值为45%,当>45%时,发生PICC-related VT的风险增高13倍。
摘要:从导管相关因素、患者相关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方面综述了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置管前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评估导管,实施常规护理、温和灸、按生理节律置管、延续护理等预防和护理的方法,可 有 效 预 防 静 脉 血 栓 的 发 生 ,降 低 静 脉 血 栓 发 生 率 ,使 其 更 好 的 服 务 于 临 床 。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摘要:PICC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血管损伤小、置留时间长、无需医生操作等优点,常被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等临床治疗中,但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中以静脉血栓最具代表性,危重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3%–91%,血栓形成极易诱发肺栓塞等高危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

本文就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重点对三大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干预内容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优质护理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一论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PICC导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护理;综述一、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述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它是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外周手臂静脉大多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是血栓发生的三大危险因素,PICC相关性血栓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与PICC导管相关的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浅静脈血栓症状明显,深静脉血栓往往症状不明显,主要依靠超声来确诊。

二、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ICC对于治疗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静脉置管后具有很大的风险,以静脉血栓最具代表,综合起来,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

1、导管因素导管材质、导管管径的大小、导管尖端位置都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胶类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

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 [M]. 第 3 版.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3: 2547 ~ 2552. 2 Kehlet H,Dahl JB. 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 need for
action! [J]. Pain,2011,152( 8) : 1699 ~ 1700. 3 Bergeron DA,Leduc G,Marchand S,et al. Descriptive study of
当代护士 2012 年 11 月中旬刊
PICC 导管相关血栓的研究综述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其中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相关因素和
导管相关因素,前者主要有病种、年龄及使用的药物,后者主要有导管尖端的位置及直径、导管的材质与规格、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应
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血栓形成的诱因、合理选择导管及穿刺部位,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2)11 - 0017 - 04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被首次应用于临床静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and documentation proces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J]. Pain Res Manag,2011,16 ( 2 ) : 81 ~ 86. 4 Eun YS. Models of knowledge in the 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J]. Br J Nurs,2010,19( 8) : 511 ~ 514. 5 刘凌云.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临床 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 1) : 102. 6 Van DJF,Van WAJ,Kappen TH,et al. 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based on numeric ratings is not the same for patients and professionals: a cross - sectional study[J]. Int J Nurs Stud, 2012,49( 1) : 65 ~ 71. 7 Diez - Alvarez E,Arrospide A,Mar J,et al. Assess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J]. Rev Calid Asist,2009,24( 5) : 215 ~ 221. 8 张锦琼. 影响手术后疼痛评估的因素及对策[J]. 现代护理, 2002,8( 10) : 783 ~ 785.

PICC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PICC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8月 S1期第25卷 Modern Digestion&Intervention 2020,vol.25 — 61 —研究表明,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提高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替格瑞洛不存在如氯吡格雷一样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

对于一些冠脉复杂病变,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对患者今后的心功能,预后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一些冠脉复杂病变,特别是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选用替格瑞洛在术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对有效避免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中替格瑞洛在严重出血事件方面与氯吡格雷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了替格瑞洛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1] Shirai S, Kimura T, Nobuyoshi M, et a1. Impact of multiple and long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on 3-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j-Cypher Registry [J].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0, 3(2): 180-188. [2] Machecourt J, Danchin N, Lablanche JM, et a1. Risk factors for stent thrombosisafter implantati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the EVASTENT matched-cohort registry [J].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6): 501-508.[3] 宋现涛 陈韵岱 吕树铮,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分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 Vol 14, No. 3[4] 刘普 综述,马依彤 审校.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心脏杂 志 (C hin H eart J)2008, 20( 1).作者简介 :张仪坚(1978-),男,籍贯:云南个旧,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内科,冠心病诊治。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研究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研究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研究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治疗手段,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操作更加简便且在患者机体中留置的时间较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为患者实施PICC治疗中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其中PICC相关性血栓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引发医疗人员的广泛关注。

为了降低患者采取PICC 治疗后的疼痛,降低PICC治疗时间,有效发挥PICC的应用价值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相关血栓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1990年开始引入我国医疗行业,PICC导管应用治疗中具有安全性较强、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较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肿瘤患者的治疗应用率最广。

1、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1.1、 PICC相关血栓的临床症状PICC相关性血栓表示在应用PICC导管置入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受到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PICC置入位置的血管内部、导管外壁存在血凝块,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的出现。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PICC相关血栓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置换一侧肢体肿胀,皮肤发红,置管位置有疼痛,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1]。

1.2、PICC相关性血栓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对于静脉血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最有效、最安全、对患者机体不会造成损伤且操作简便的手段为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后可表现为管腔中出现实质性回声、管腔压缩困哪、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等特点。

在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观察血流频谱的变化,乏氏反应的变化等进行静脉血栓的确诊。

2、影响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2.1、患者自身因素影响第一,恶性肿瘤疾病。

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化疗治疗,同时受到化疗药物等类似高渗透性液体的影响,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升高,从而会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率明显提升。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化疗、输液等治疗。

而这些治疗通常需要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以便更好地接收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往往会伴随着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较弱的状态,更容易发生感染。

对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还可以加强对患者的警惕及关怀。

1. 患者的免疫状态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肿瘤本身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较弱的状态,抵抗病菌的能力明显下降。

这就使得肿瘤患者更容易受到导管相关感染的困扰。

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前,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抗感染药物预防及加强对患者的感染监测。

2. 导管的置入和维护导管的置入和维护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也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规范的置入操作可能导致导管周围的组织受损,创口愈合不良,从而容易引起感染。

而在导管使用的过程中,若不及时更换或维护导管,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进行严谨的操作规范培训,以及定期的导管维护和更换工作,确保导管的使用安全和可靠。

3. 导管的使用时间导管的使用时间也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导管使用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接受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导管的使用时间通常会相对较长。

需要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要,及时评估导管的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的发生。

4. 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除了肿瘤本身的影响外,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也会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身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摘要目前,临床常才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来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置管安全等临床特点,现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去。

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危害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

本报告根据目前临床进行PICC置管护理的现状,分别从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管后引起相关性血栓的机理、危险因素、护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在进行PICC护理期间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机理;护理对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1]。

具有穿刺简单、置管安全、对患者损伤小、耐受性好的临床特点。

同时该技术可适用多种情况,一方面可以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另一方面可以为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或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患者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从而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但是,由于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患者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导管虽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作为异物进入体内并长时间留置必会引起相关并发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导和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分别从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管后引起相关性血栓的机理、危险因素、护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详细见以下报道:1相关性血栓的机理PICC相关性血栓是指在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血栓[2]。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置管处肿胀、局部疼痛等。

王云,李丽等人指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超过一半是无症状的[3]。

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置管后的一周内是血栓疾病的高发期。

据有关文献指出,PICC置管出现血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0天左右,且右侧置管后诱发血栓的情况相对左侧较少。

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研究

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研究

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便有效地控制静脉血栓的形成。

方法:回顾分析8例PICC置管中血栓形成的护理,给予有效的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8例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PICC置管穿刺前血管选择与穿刺后专业维护是预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肿瘤患者;护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自开展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我院已开展此项技术多年,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化疗,为中、长期输液患者提供静脉通道。

在PICC使用过程中,其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也困扰着临床。

现将我院在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376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治疗,8例患者置管后出现血栓形成,其中女性7例,男性1例。

PICC导管选择使用德国贝朗或美国巴德PICC导管,均采用盲插,中心静脉穿刺成功后,均常规X光透视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

本组8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3~65d出现静脉血栓,2例影像显示导管移置颈内静脉,彩超诊断颈内、锁骨下静脉血栓,4例沿导管走向在上臂形成条状血栓,1例在腋静脉,1例脱出7cm导管尖端在锁骨下静脉处形成血栓。

8例出现静脉血栓患者中,有2例乳癌患者血栓形成是患者带管出院,发生局部肿胀、疼痛,回院就诊,其余6例在院期间发生。

其中1例是并发脑梗塞卧床病人,3例移位;4例上肢静脉血栓中2例是置管后一周内发生血栓,另外2例沿血管走向形成血栓。

本组患者治疗4~7d后未完全溶解的,均给予拔管后继续溶栓治疗,直至血管再通。

2.原因分析血流缓慢、静脉管壁结构改变和血液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

本组8例均为肿瘤患者,穿刺、使用过程顺利,分别于置管后3~65d出现静脉血栓,血栓形成的原因为:不是最佳选择血管,肿瘤高凝状态,卧床患者血流缓慢,导管异位导致长期刺激血管内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引发静脉血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毛丽莉(综述) 余雷(审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41-03疗。

一月后患者发现左眼球胀痛、畏光、流泪,左眼睑闭合困难。

查体:神志清楚,左眼睑落迟,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

左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能露齿、鼓腮、吹口哨。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8bpm,律齐,腹平软,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底检查、头颅M R检查及甲状腺抗体正常。

诊断为“甲亢浸润性突眼”。

给与泼尼松15mg qd,效果不明显。

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因患有鼻窦炎,经常用“冷水”洗脸,考虑“面神经炎”,给与局部眼睛护理, 甲状腺制剂,泼尼松40mg qd,甲钴胺,针灸等治疗,目前患者左眼睑基本能闭合。

讨论:内分泌浸润性突眼症又称恶性突眼性Graves病等,是一种危及视力且损伤外貌,并呈进行性发展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较多。

临床表现以突眼为主,为单侧或双侧,伴有眼球及周围软组织受累的表现,严重者因视神经受损害而影响视力或导致失明,突眼程度与甲亢轻重不平行,起病可急可缓。

促使突眼加重的因素有:①甲亢控制过快,抗甲状腺药物用量过大,又未合用甲状腺片。

②甲亢控制已过头,发生了甲减。

因此,为了避免突眼加重,抗甲状腺药物不宜用量过大,应及时加用适量干甲状腺片,并防止甲减发生。

③手术治疗或同位素治疗后,可能和甲状腺受损、抗原释放增多有关,如果发生甲减也可加重突眼。

因此对明显的突眼患者,手术或同位素治疗宜慎重。

单侧突眼,尤其无明显甲亢者诊断时应注意除外眶内或颅内肿瘤,以及某些局部病变引起之突眼如球后出血、海绵窦或眼静脉血栓形成等。

T3抑制试验在后者示正常抑制,而在本病则不受抑制。

T R H兴奋试验在眶内或颅内肿瘤者示正常兴奋曲线,而在本病示低平曲线,故T3抑制试验及T R H试验在本病中具有诊断意义。

此外,眼底检查、头颅、眶内X线摄片、CT,MR检查及甲状腺抗体如TSI,TBII测定也有助于鉴别。

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甲亢浸润性突眼易与面神经炎相混,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手臂经由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血管进行穿刺而置入上腔静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置管时间可长达1到2年。

S h a w在1973年第一次将P I C C引入市场[1]。

1993年我国开始从美国引入P I C C技术,因操作简单安全,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能为病人提供长时间的静脉通路而在临床得到推广和使用[2], P I C C头端置入到上腔静脉(S V C),S V C直径2-3c m,血流量大,可达到2000-3000m l/m i n,能迅速降低药物浓度及液体渗透压,适用于长期输液、输入高渗溶液、化疗药物、酸碱性液体、胃肠外营养等患者。

P I C C具有置管安全,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可减少病人反复进行血管穿刺的痛苦,其更大的优势是能够避免反复血管穿刺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虽然P I C C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但P I C C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以静脉血栓的影响最为严重[4]。

现对PICC引发静脉血栓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以下综述,以预防PICC静脉血栓的发生。

1 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而形成的疾病。

形成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很多,国外有学者提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迟缓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5]。

而导管相关性血栓与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以及附着于导管外壁的纤维蛋白鞘形成有关。

1.1 静脉壁的损伤因素血管内膜的损伤是发生血栓的一个始动因素[6]。

进行PICC 穿刺置管操作时,可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局部形成血栓,接着纤维蛋白沉着使血栓增大,导致管腔闭塞。

导管是血管内的异物,也可引发血管内膜出现反应性炎症,造成血小板聚集,有可能会形成血栓。

病人的活动也可以引起导管对血管造成机械刺激,从而可能诱发血栓的形成。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如卡氮芥、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等,对血管内膜有明显的刺激性,可导致血管发生纤维化和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阿霉素延迟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临床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患者在应用P I C C置管后容易出现血栓[7]。

此外,瘤细胞可产生少量的凝血酶,引起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膜,诱发肿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8]。

1.2 血液流动迟缓当病人行动受限,长期卧床,活动时间减少,可造成血流缓慢。

患者肢体下垂,剧烈咳嗽、便秘时静脉压力会出现增高,使末端血流速度缓慢。

年老、肥胖患者行P I C C后,置管侧肢体自主活动受限制,导致血液流动缓慢,长期的血液流动迟缓可导致红细胞、血小板较易发生聚集而进一步形成血栓。

据报道,久病卧床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比动脉多4倍[9]。

1.3 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肿瘤细胞能激活凝血酶原,降低血液的抗凝活性,诱导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进而易形成血栓[10]。

肿瘤细胞可活化凝血系统,能间接通过刺激多种促凝物质的活化,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有研究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出现血栓的概率也越高[11]。

临床上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也易形成高凝状态。

糖尿病病人引起的高脂血症可以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易导致血栓形成[12]。

此外,由于消化道反应,进食和饮水受限,也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呈现高凝状态。

2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P I C C引发的血栓与导管的材料、型号、导管头端的位置、护士的穿刺技术、患者的凝血状态、P I C 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因素等有紧密的关系。

2.1 导管材料与型号因素有研究发现,采用材料为聚氯乙烯的导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概率为70%,采用硅胶管材料的发生概率为20%[13]。

血栓发生率与导管的直径与有密切的关系,导管直径较大,发生血栓的可能性也较大,研究发现,采用3F r以下型号的导管较不易形成血栓,采用4F r型号的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采用5F r型号的导管血栓发生率为6.6%,6F r型号的导管血栓发生万方数据率则升至9.8%。

(Fr是PICC型号单位,1Fr=1/3mm)[14]。

越是型号大的导管在血管腔内所占据的位置也较大,造成导管和血管腔之间的距离减小,血液流动相对缓慢,病人活动时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增大。

型号大的导管所配备的穿刺针直径也相对比较大,增加了血管损伤的程度。

临床上为病人选择P I C C导管时应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型号较小的导管,以降低病人发生血栓的可能性。

2.2 导管头端位置研究表明,P I C C导管头端位置不合适也可引发血栓。

P I C C导管头端应置入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即上腔静脉中下1/3时发生血栓机率较低,这与Whitman[15]研究相符。

当P I C C置入长度过短,头端未达到上腔静脉时,有将近80%的病人在置管术后2周时间内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症状[16]。

由于该位置血流量较小,当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药物无法很快得到稀释,易造成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血管内皮可出现脱水,血细胞易聚集,长期输注胃肠外营养液、化疗药等高浓度的药物刺激局部静脉,容易形成静脉炎[17]。

研究也表明当PICC导管头端处于上腔静脉中上1/3以上位置时发生血栓的概率是上腔静脉中下1/3位置发生血栓概率的16倍[18,19]。

其原因在于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上1/3以上位置时,静脉管腔直径小,血流量较小,药物稀释的时间缓慢,由此增加了药物与血管内膜的接触时间,加大了血管内膜损伤的风险[20],正确置入P I C C导管头端的合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中下l/3处[21]。

美国肠内外营养学会认为导管头端应放置于接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内[22]。

因此,在进行P I C C置管操作时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并准确测量穿刺点到达上腔静脉的位置尽可能使导管头端的位置处于上腔静脉中下l/3处,同时要固定好体外部分的导管,防止因病人活动而致导管发生移位。

2.3 置管穿刺技术P I C C相关血栓形成与操作者的穿刺技术有关。

操作者熟悉血管解剖结构,穿刺部位和血管选择适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技术熟练,可减小操作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在贵要静脉进行置管的血栓发生率为7.5%,在肘正中静脉置管的血栓发生率为15.4%,在头静脉置管的血栓发生率则为33.3%[23]。

PICC置管时贵要静脉为首选的穿刺血管、其次为肘正中静脉。

而头静脉是前粗后细,在进入无名静脉时因其角度较小,容易发生导管反折,因此尽量不采用该血管进行穿刺。

护士在进行穿刺时操作要缓慢轻柔,尽量一次成功,有条件可采用超声引导下P I C C置管技术。

在肘窝以上位置穿刺置管时,最好将导管固定在上臂,可减少手臂活动时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发生的摩擦,进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

2.4 病人的凝血状态研究发现导管性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计数存在关联[24]。

血小板高于150×109/L 的病人比低于150×109/L 的病人发生血栓的概率要高[25]。

因此血小板计数高于300×109/L、血糖值高于5.9mmol/L的病人应尽量避免进行PICC置管 ,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2.5 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留置时间往往取决于治疗所需时间的长短。

但有研究报道,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就越高[26]。

导管作为一种异物,当留置时间较长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等可在血管内壁及导管外壁上粘附,长时间可形成栓子。

此外,导管对血管内皮的长期机械性刺激,也可进一步发展形成血栓。

2.6 导管维护因素P I C C导管维护不当也是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一个影响因素。

在整个带管的过程中严格对P I C C导管进行维护非常重要,冲、封管不正确可导致导管内药液沉淀或血液凝集,因此护士应掌握正确的冲管及封管方法,每日治疗前后或使用高浓度药物、血液制品后应使用20m l0.9%氯化钠溶液冲管或封管,冲管时要手动冲管,采取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冲管方法,能够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把附着在导管内和血管壁的残留药液冲洗干净,防止药液沉淀或引发血液凝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