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
第二章第五节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
“人类社会”中物质生产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与结构 变化的反应转化器,它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的自然资 源作为加工的原材料,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纳排 放出来的污染物。 人口生产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
2013-5-6 17
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 及其产生的根源
人
力
生活资料
人口 生产
♪ 环境生产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 ♪ 但是,人类对于世界系统的结构和演变情况的认识是严重滞后 的。
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 在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才是正确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2013-5-6
14
(四)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
的地位和作用
2013-5-6
15
2013-5-6 27
森林 一方面森林必须有一定的蓄积量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系 统的良性运行和稳定;
另一方面,森林还必须满足人类发展经济生产活动的 需要。 森林成了自然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争夺的焦点。 在这种矛盾中,人类的社会发展行为使许多森林被破坏了 ,有的成了品种单一的耕地,有的则退化成荒地。虽然多 年来人们也在积极地育林,但由于面积较小,品种单一, 管理困难,且易遭虫害、火灾的袭击等,在生态功效上与 被破坏的原始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环境管理的方法 :
要使物质在三种生产子系统之间的流动畅通,人类社会所 应采取的方法就必须且只能是协调和协同。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 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 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 求协调起来。
2013-5-6 22
二、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2013-5-6
消 费废 弃 物 生 活 资 源
第2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2.地球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
• 地球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有它的发生、发
展和形成历史。各种环境因素彼此相互依赖,其中任何一 个因素发生变化便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推动它的发展, 建立新的平衡。从环境系统演化历史来看,旧平衡的破坏, 新平衡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规律,环境系统始终处于 动态平衡之中。
• 环境系统是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系统,对来自外界比
较小的冲击能够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环境系统的稳 定性。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环境因素与 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容量。容量愈大,调节能 力也愈大,环境系统也愈稳定;反之,就不稳定。
• 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环境中也存在着
(三)输入与输出
任何系统都是由特定的要素以特定的结构组成的,它 和外界环境之间具有相对封闭的边界,即系统的边界。但 是任何现实系统都不是绝对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系统的 开放性体现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系 统与环境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是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输入和输出来进行的。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叫做系统的输入。 系统的输入通常可分为可控输入和不可控输入两类。 可控输入指在对系统实施控制时是可以进行调节的输入。
以从下面四个关系上具体考察。①当系统与环境处于相互 依赖的关系时,要考察环境对系统的输入或系统对环境的 输出是否稳定可靠。 ②系统与环境的其他系统是否存在 竞争关系。③环境与系统是否存在破坏关系。 ④环境与 系统是否存在吞食关系。
三、系统论与环境管理
• 1.地球环境系统含义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环境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地球环境系统通常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或土壤 一岩石圈)和生物圈。在这些圈层的交界面上,各种物质 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表现得尤其明显。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2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心。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20世纪80年代伊始,联合国本着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 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 展的宗旨,于1983年3月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land)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负责制订环境政策。
2.3 冲突协同理论
1.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源流
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 现象,这两种现象对立统一于一个系统中。所谓冲 突,也就是竞争、对立;而所谓协同,也就是统一 整合。系统中各要素都是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竞争, 在竞争中协同。竞争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协同以 竞争为前提。
协同和竞争是相互依赖、同时并存的。没有协同, 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协同。如果协同不 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系统就失去了活力;相反, 如果系统之中只有竞争,没有协同,系统也就不复 存在了。
工业革命
海洋生态破坏
天灾?人祸?
—— 沙尘暴中的兰州
天灾?人祸?
—— 臭氧空洞1
天灾?人祸?
—— 臭氧空洞2
天灾?人祸?
—— 洛杉基光化学烟雾
天灾?人祸?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痛痛病事件
天灾?人祸?
氰化钠事 酸雨的危害
主要思想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 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人类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与 前所不同,尤其是人类向环境 的索取和排放废弃物;
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
世界系统的演变过程
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世界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这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由于环境管理的核心是指导和培育 人与环境和谐的文化、 人与环境和谐的文化、调整人作用 于环境的行为,因此, 于环境的行为,因此,环境管理一 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另一 方面也涉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方面也涉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总结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以“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以“环境与经 协调发展为前提 为前提, 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对人类的社 会经济活动加以引导并约束, 会经济活动加以引导并约束,使人 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相适 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相适 应。
总结
为了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 为了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承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载力相适应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 相适应, 载力相适应,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 管理科学理论、 论、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以及系统、共赢、 以及系统、共赢、协同等理论和原 则来进行指导。 则来进行指导。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由于环境管理的核心是指导和培育 人与环境和谐的文化、 人与环境和谐的文化、调整人作用 于环境的行为,因此, 于环境的行为,因此,环境管理一 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另一 方面也涉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方面也涉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人类行为
行为主体的角度来划分 政府行为、 的角度来划分: 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划分:政府行为、企业 行为和公众行为。 行为和公众行为。 由于组成人类社会的人在社会中同时扮演着 多种不同的角色, 多种不同的角色,因而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分 属于不同的群体。 属于不同的群体。 环境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符合人类长远、 环境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符合人类长远、根 本利益的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 本利益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处理好各种 不同的人群之间的利益冲突。 不同的人群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 但是,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 逊的《寂静的春天》也遭到猛烈的抨击。那些靠牺牲环境 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是“煽情”,是“危 言耸听”。《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这位瘦弱、身 患癌症的女学者因心力交瘁而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 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 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历史是公正的,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 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 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 影响,原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引发了 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 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 溃这一结论。这篇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管理
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⑴要有系统和整体观念:把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区
——《史记•殷本记》
•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 《吕氏春秋》
• “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 —— 《秦律•田律》
•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 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 (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 中提出过人类生产消费的物质限制,即 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的价值。 5、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
和“公众参与”。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 • 资源的永续利用 •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2.环境资源的价值
环境资源勘探需耗费人类劳动; 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更新、建设需耗费人类劳动; 开采环境资源需投入人类劳动; 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建设、更新、开发等活动有关的科研、 教育需人类劳动
(二) 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早期的承载力ʕҰੜ态ֶత֓೦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 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 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 最高极限。
物) 分解者:一些微生物、原生动物和食腐动物等
Q非生命体—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3.生态系统的类型
Q陆生生态系统
森林、草原、荒漠、高山、冻原等生态系统; 森林—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等
Q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湖泊、河流等
陆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命带:海水的和海底; 海水区—浅海带和大洋 带;海底区—沿岸带(又 称潮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然而并不是人们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一般情况下,等 级越低的需要,越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的需要,得到满足的 比例越小。
2)群体需要理论
社会群体和组织 由个体的人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的群体系统。 社会群体和组织的需要,可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两个层次。 z生存需要 指维持社会群体正常生产、生活、经营,使群体得以继续维持存在 的需要,如企业员工工资、生活福利的最低需求,企业员工之间关 系得以满足的最基本要求。与个体的生存需要相比,在内容上则更 为广泛,不仅包括了经济因素,也包括了社会因素。 z发展需要 一切社会群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支配社会群体组织行为的动 力和源泉。群体的发展需要包括组织内部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福 利条件的改善、形象的改善、工作环境的改善、生产规模的扩大等。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方法论的基础——把人类社会涉及三种生产 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
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7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管理科学的基础、层次和领域
三个基础:
–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
三个层次:
–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三个领域:
–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管 理、管理理论与方法。
的资源和从“人口生产”环节取得的消费再生 物被物化为生活资料的比例。它取决于资源与 生活资料的具体属性及对应加工链节的技术水 准。
1
(2)人口生产
①含义: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 口在某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②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 人口数量:环境人口承载力 ➢ 人口素质: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 决定人参加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的态度和 能力
• 调节自我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 消费方式: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比
2
(3)环境生产
①含义:指环境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 然资源的总过程。
②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3
3.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环境问题的解释
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 非常少,物质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农业 文明时代: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主导; 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 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
• 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有意识地去改变人类社会一系列固有观念外,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生活 习惯。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整理课件
34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管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
叶文虎: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控制论、冲突协同理论 尚金城: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环境经济理论、
环境政策学理论 张承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整理课件
35
叶文虎教授 的三种生产 理论
37Biblioteka 人口 生产环境 生产
物质 生产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的关系 环境生产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存在的前提和基
础 人口生产是物质生产的原动力 物质生产是连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的桥梁
整理课件
38
人口 生产
物质 生产
环境 生产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的仿生学基础
生 物
群体的自我疏稀与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
适时适龄利用问题
利用生态学原则编制生态规划
整理课件
10
§2.1 生态学理论
三、生态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 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 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加强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 积极参加自然保护国际合作
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
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
(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
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指标。
整理课件
27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消费者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ppt 148页)
比如,美国加州1959年议会要求州公共卫生部长 在1960年2月1日前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标 准(其中主要考虑保护健康和植物的需要)
2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阶段
美国污染控制立法 美国生态保护立法:1964年《原生环境法》 建立保护区:野生生物、原生环境 美国NEPA(1970):EIA要考虑生态影响
环保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理念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环保是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取胜法宝 企业家“点绿成金”
环保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准入证” “绿色壁垒”
环保是一种现代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2经济学派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方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社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evelopment
Plan of Implementation
• Poverty eradication • Changing unsustainable pattern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环境管理学发展的一个小结
有30年的历史的,迅速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作为一门学科的环境管理学 一个建立在其它基础环境科学基础上综合性学科
促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管理学的目标 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各种手段,对人类
活动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以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01条:到1983年,要把水体净化到足以 使“鱼类、贝壳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不受 任何影响的程度”
这一时期环境管理学的主要发展
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1、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
2、莱斯特.布朗等人的“绿色经济”
C、社会学方向
观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D、系统学方向
观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
“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只 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 表达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代表性研究和理论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1999-2005)。
代表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指标
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3)、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
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色彩。
三、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1、界面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
共同部份或联系渠道。 1)、分类:
直接型界面 如:河岸线,国界线
间接型界面 如:人口数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界面的基本特征
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为相互作 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
不仅不属于任何一方,往往还会发育成 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特性质 的新系统。
2)、群体行为理论
群体
正式群体
区别——是 否有明确的 组织结构和 目标
非正式群体
二、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
1、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 行为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
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可以是微观行为,也可以是宏观行为。
直接的、具体的、显而易见的
简介的、不易察觉的
《工作的激励》(1959年) 保健因素(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
第2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与基本理论
比如,美国加州1959年议会要求州公共卫生部长 在1960年2月1日前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标 准(其中主要考虑保护健康和植物的需要)
2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阶段
美国污染控制立法 美国生态保护立法:1964年《原生环境法》 建立保护区:野生生物、原生环境 美国NEPA(1970):EIA要考虑生态影响
有30年的历史的,迅速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作为一门学科的环境管理学 一个建立在其它基础环境科学基础上综合性学科
促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管理学的目标 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各种手段,对人类
活动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以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的社会实践 环境管理学的理念
环境管理学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原则
基础环境科学: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最近10多年和现在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 1992年环发大会确立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明确拥
护和积极响应的主导思想 当今学术界最时兴的一个争论热点 社会各界都在普遍和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汇
罗马俱乐部等:零增长—有机增长—协调发 展等各种观点
• 有益的探索,只是结果不令人满意
从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持续发展:1980年,联大(UNGA)决议中提到,要研 究自然与其它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确保全球持续发 展”; 同年, IUCN等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要“使生 物圈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 又能保护其满足 后代人需求与欲望的能力”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公正、利 益均衡等作为基本研究内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 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 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7/107
举例
起点不同 污染治理
环境 管理 生态 管理 资源 管理
对排放污水、 对排放污水、 废气、 废气、噪声 行为的管理; 行为的管理;
农田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系统 等的管理; 等的管理; 土地、 土地、水、 海洋、矿产、 海洋、矿产、 草原、生物、 草原、生物、 等资源管理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5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6/107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罗马俱乐部------- (The Club of Rom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7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8/107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个地球不是我们从 上代人手里继承下来 的, 而是我们从下代 , 人手里借来的。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2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3/107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寂静的春天》——美 : 蕾切尔.卡逊 》
作者通过 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 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 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 河流以及 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 这种污染 是难以恢复的。因为它们 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 界, 而且进入生物组织内。
2011-10-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
10/10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0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1/107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人类社会
(政府、企业、 政府、企业、 公众) 公众)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6/107
遵循规律
管理目标
改善人类社会的行为 方式、消除人类对自 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 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参加 。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 ,成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D. L.Meadows (梅多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 期流行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1972 年提交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107
回 顾
环境管理概念是什么? 环境管理概念是什么? 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管理基本任务? 环境管理基本任务? 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区别与联系 环境管理、资源管理、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1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2/107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寂静的春天》——美 : 蕾切尔.卡逊 》
20C中叶,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尤其是西方国家公害 事件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20C50s末美 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 . 刹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后,于1962年发表了《寂静 《 的春天》。 》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2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3/107
环境管理的目的
人们认识到必须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必 须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 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 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 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 下去。这就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 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3
13:20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4/107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
类社会的行为。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物种(个体、种群、基 物种(个体、种群、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因)、生态系统(结构与 过程)、景观( )、景观 过程)、景观(包含人类 的生态系统) 矿物、木材、皮张; 矿物、木材、皮张;清 洁的空气、洁净的水; 洁的空气、洁净的水; 土地、 土地、自然的荒野
5
人类社会
(政府、企业、 政府、企业、 公众) 公众)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4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5/107
管理主体
管理客体
管理的具体对象
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 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及
环境 管理 生态 管理 资源 管理
人类社会
(政府、企业、 政府、企业、 公众) 公众)
作用于自然环 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 境的人类社会 和实质内容的物质流、能 和实质内容的物质流、 行为 量流、资金流、 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自然生态系统 和近自然的人 工生态系统 具有价值,特 别是经济价值 的自然资源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3
13:20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4/107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寂静的春天》——美 : 蕾切尔.卡逊 》
她还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 人误 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 适的超级 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 终点却潜伏着灾难,而另
新观念 新口号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8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9/107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1972年 瑞典 斯德哥尔 摩 113个国家或地区参 加 发表了: 《人类环境宣言》 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 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 际政治的事务议程。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9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20/107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人类环境宣言》 宣布了:36个共同观点,26项共 同原则。 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在 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 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 对环 境产生的后果。 其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 是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 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
13:20
2011-10-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
9/107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共赢原理 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冲突协同原理
9
13:20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962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1972
1972
(四)《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飞跃 (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1992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16
13:20
2011-10-23
第二章 环境管理理论基础
17/107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强烈的反响 尖锐的论争
对人类前途的忧虑促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资源和环 境问题; 反对增长的观点受到了尖锐的批评和责难; 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 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土壤,作好了准备。
生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