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
免疫学检查:NK细胞、T细胞活性降低。 影像学检查:肺间质性浸润;头颅CT或 MR示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脱髓鞘,出 血,萎缩或水肿。个别可发现钙化灶。
病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良性淋巴组织 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吞噬现象。受累器 官:脾、淋巴结、骨髓、脑、脊髓、甲 状腺、肺、心、肠、肾和胰腺。
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HLH2004)诊断指南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2004)
化学治疗
适用于FHL及继发性HLH中的重型病例 及病情持续存在的病例。 早期治疗: Vp16 150mg/m2,每周2次,第1,2周; Vp16 150mg/m2,每周1次,第3-8周; Dexa 10mg/m2/d,第1,2周;5mg/m2/d,第3, 4周;2.5mg/m2/d,第5,6周; 1.25mg/m2/d,第7周;减量至停药,第8周。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分类
1. 原发性(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和病情加剧 常与感染有关; 2.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感染相关性HPS(Infection-associated hemaphagocytic syndrome,IAHS) 肿瘤相关性HPS(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MAHS)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 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 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噬血细胞性网状细 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 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提出。其特点是 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肿大,多发腹部淋巴结肿大 • 胸CT:双肺背侧可见条絮状高密度灶
1
BM噬血现象
2014/10/15
诊断
• 噬血细胞综合征
– EBV相关 – 家族性?
HLH-定义
• 发病机制
– 是一种免疫调节缺陷性疾病 – NK/T细胞功能异常 – 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异常
病历分析—入院查体
• 神清,精神反应弱 • 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可见密集粟粒样充血
性丘疹 •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约
1.5×1.5cm, • 咽充血,双扁桃体II度肿大 • 腹膨隆,肝肋下8cm,脾肋下9cm • 余查体(-)
病例分析—辅助检查
• 血常规
时间 d3 d5~28
WBC(×10 L% 9)
RAB27A LYST AP3B1
SH2D1A BIRC4 ITK CD27 MAGT1
Proteins
PRF1 Munc 13-4
Syntaxin 11 Munc18-2
Rab27a LYST AP3B1 SAP XIAP ITK CD27 MAGT1
years
1999 1999 2003 2005 2009
2009 2012 2014
HLH的诊断指标(2004):
A: 分子生物学诊断: PRF1, UNC13D, Munc18-2, STX11, RAB27a, SH2D1A, BIRC4 B: 符合以下8条中的至少5条:
1. 发热>38.5℃ 2. 脾脏肿大 3. 血细胞减少 (至少两系以上)
Hb <9g/dl (新生儿<10g/dl),血小板 <100×109/L , 中性粒细胞 <1×109/L 4. 高甘油三酯血症 (>3mmol/L) 和/或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1.5g/L) 5. 骨髓、淋巴结或肝脏组织中可见噬血现象 6. NK细胞活性降低 7. 铁蛋白>500ng/ml 8. sCD25 (sIL-2R)升高
噬血细胞综合症
发病机制
噬血细胞的增多加速血细胞的破坏; 抑制性单核因子和淋巴因子如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以及造血生长 因子的产生,使得血清中存在造血祖细 胞增值的抑制因素,骨髓内粒系和红系 前体细胞和巨核细胞进行性减少;
临床表现
年龄:可发生任何年龄,Wong报道40 例HPS,年龄为1-84岁;在IAHS有报道 219例,其中3岁以下占半数,1岁以下 占18%,近期温州育婴儿童医院报道25 例,年龄6月-8岁。
发热:早期多见发热,为高热-稽留热、 驰张热或不规则热,可自行下降。
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明显肿大,且进行性加重;
皮疹、淋巴结肿大:可有一过性皮疹, 无特征性,常伴有高热。约一半患儿淋 巴结肿大,甚至为巨大淋巴结。
出血:因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及肝功能损害。本病常有出血,可表现 为皮肤出血、紫癜、淤斑、鼻衄及其他 出血。
化学疗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由VCR、VDS、VP16、 VM26、Pred或Dex联合应用,或用 CHOP方案,同时鞘注MTX,颅脑照射。 也可进行反复的血浆置换。
免疫治疗
HDMP; HD-Ig; CSA; ATG;
造血干细胞移植
Fisher等1986年首先报道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家族性HPS患者,近年来报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出现嗜 血细胞为其特点,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仅 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血细胞,病程 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免疫学检查:T细胞功能缺陷,NK细胞 活性降低或消失,NAN、Coomb’s test 可阳性。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间质性浸 润,晚期患者头颅CT或MRI可发现陈旧、 活动的感染,脱髓鞘,出血,萎缩,脑 水肿,脑钙化等表现。B超可见肝、脾、 腹腔淋巴结肿大。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症---侯淑萍
继发性HPS 通常分成以下3型:
(1)感染相关性HPS
(2)肿瘤相关性HPS(MAHS)
可发生于恶性肿瘤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多 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 骨髓瘤、生殖细胞肿瘤、胸腺瘤等。
(3)其他原因:如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SLE、 某些药物等。
继发性HPS的病理生理与家族性HPS一样, 但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相对较少,继发因素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至关重要。
另一为抗TNF一2a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 抗(infliximab)。
病因治疗
继发性HPS 治疗 应基础病与HPS 并重。 病毒或细菌感染常可诱发并加重病情,因此 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是必要的。
MAHS,如HPS发生于治疗前的免疫缺陷, 则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及抗肿瘤;如果HPS发 生于化疗后,肿瘤已缓解则停止抗肿瘤治疗, 而采用上述治疗方案。
地塞米松(Dex):10mg/(m2·d),每2周剂量减 半,第7周1.25mg/(m2·d),第8周减停;
依托泊昔(VP16):150mg/m2,2次/周,共2周, 后1次/2周,共6周;
环孢素:4一6mg/(kg·d)(注意血药质量浓度监 测),连服1a;
有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脊液异常者,甲氨蝶吟 (MTX)与泼尼松龙二联鞘注,第3周开始,1 次/周,共4次,鞘内注射,第3一6周,1次/周。
继发性HPS部分病例在诱发因素(如细菌、病毒、真 菌等)得到控制以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化学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以下方案适用于家族性和继发性HPS中严重病例及
病情持续存在的病例。 对于家族性HPS,唯一根治方法是化疗缓解后予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
替代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作者:陈飞作者单位: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关键词】噬血细胞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类由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的疾病,病死率极高。
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临床诊断为HPS的10例患儿治疗经过,对替代疗法联合化疗的方案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4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感染相关性HPS 5例(EB病毒感染2例,CMV感染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败血症1例),家族性HPS 1例,原因不明4例。
临床症状: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5℃,持续>7d),肝脾肿大10例,淋巴结肿大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皮肤黏膜出血4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
1.2 实验室检查贫血9例,血红蛋白46~82g/L。
白细胞减少8例,白细胞(0.4×~3.6)×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1.0×109/L 5例。
血小板均<100×109/L,其中<50×109/L 8例。
血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7例(83~1020U/L),总胆红素升高4例,最高达156μmol/L。
乳酸脱氢酶升高9例,最高4951U/L,白蛋白降低8例,血清铁蛋白均升高>1500ng/L,甘油三酯升高8例。
r-IFN均升高>2000pg/ml。
凝血功能检查:6例呈低凝状态,KPTT>50s,PT>20s,纤维蛋白原均<1.5g/L。
骨髓象:增生活跃,均可见吞噬各种血细胞的噬血组织细胞。
病原学检查:EB-IgM阳性2例,CMV-IgM阳性1例,MP-IgM阳性1例,葡萄球菌感染1例。
1.3 治疗方法感染相关的5例HPS均给予病因治疗:EB病毒和CMV感染者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败血症者根据药敏试验予以万古霉素抗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五、HLH的治疗
3.挽救治疗 初始诱导治疗后的2~3周应进行疗效评估,对于经初始诱导治疗未能达
到部分应答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挽救治疗。关于HLH的挽救 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推荐方案。综合目前各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和 药物在我国的上市情况,推荐下列挽救治疗方案。
(1) DEP或L-DEP联合化疗方案:DEP方案是一种由脂质体多柔比星、 VP-16和甲泼尼龙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起始剂量为脂质体多柔比星25 mg·m-2·d-1 d1,VP-16 100 mg·m-2·d-1 d1(年龄剂量调整原则可参照诱导 治疗方案),甲泼尼龙15 mg·kg-1·d-1 d1~3,0.75 mg·kg-1·d-1 d4~7, 0.25 mg·kg-1·d-1 d8~10,0.1 mg·kg-1·d-1维持至下一疗程。该方案每2周重 复一次,第2次及以后重复时,甲泼尼龙起始剂量可改为2 mg·kg-1·d-1。 病 情缓解后积极过渡到原发病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HLH的治疗
2.CNS-HLH治疗
对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的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给予鞘内注射甲 氨蝶呤和地塞米松(MTX/Dex),剂量如下:年龄<1岁,6 mg/2 mg (MTX/Dex);1~2岁,8 mg/2 mg;2~3岁,10 mg/4 mg;>3岁,12 mg/5 mg。每周鞘内注射治疗需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数) 恢复正常至少1周后。
四、HLH诊断程序
3.筛查导致HLH的潜在疾病,确定HLH的类型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定导致HLH的可能
原因。 (1)病史询问:应仔细询问婚育史、家族史、过敏史,有无皮疹或淋巴
结肿大,有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详细了解特殊药物使用情况;详 细询问旅游史,特别是有无热带地区旅游史。 (2)感染因素:完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相关检查。需要指出 的是,EBV感染都可能参与在各种类型HLH的复杂的疾病过程中,因此 诊断EBV-HLH需要全血和(或)血浆中检测出EBV-DNA,和(或)活体 组织病理检查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HLH的原因。血清EBV抗体阳性可作为EBV感染的参考。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1 0 / L , H b下 降 至 6 1 L , H C T下 降 至 1 8 . 8 %, P L T下 降至
8 2 X1 0 儿 。
讨 论
噬 血 细 胞 性 淋 巴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 He mo p h a g o e y t i c l y mp h o h i s t i o c y t o s i s , H L H) , 也称噬血细胞综合 征( He mo p h a g o c y t i c s y n d r o m e , HP S ) , 是 一种 反应 性 的单 核 巨 噬系统疾病。以发热 , 肝脾 、 淋 巴结肿大 , 全 血细胞减少 , 分化 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有 吞噬血 细胞 的现 象为特征 , 病 情凶险 , 不及时诊断 治疗 , 预后极差 。H P S分 二大 类 , 一 类原 发性 , 或称家族性 , 常为常染 色体 隐性遗传 ; 另一类获得性 , 一 般为感染 、 肿瘤 、 自身免疫性疾 病及药物 相关性 等因素所 致 , 如感染相关性 H P S , 多与病 毒有关 。2岁前 发病者 提示 家族
・
4 9 8・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1 4年 第 3 5卷第 4期
J o u na r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 o 1 . 3 5, N o . 4
天” 急诊入院 。患儿 1 O余天前 出现发热 , 热峰 4 0 . 4℃ , 体温
易反复 , 继而 出现呕吐 , 呕吐物为 胃内容物 , 非喷射状 , 多为进 食 后出现 , 未见咖啡样物及鲜 血 , 偶有流涕 , 偶有单声咳嗽 , 无
嗜血细胞综合征资料
并发症
►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
治疗
► 原发性HPS或病因不明未检出明显潜在疾患者除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外,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根本性治疗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HPS应作病 因探索,治疗应以基础病与HPS并重。
►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
a.化学疗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药物,如长青花碱或长春新碱与肾
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
④直接拮抗细胞因子的抗TNF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
►
⑤为抑制或减少淋巴因子的供应源可采用化疗。包括CHOP、CHOPE
方案或缓慢静滴长春新碱。屡已报道应用依托泊甙(VP16)治疗原因不明
的重症HPS、EBV-AHS或LAHS奏效。预后分析表明,对于不易与MH鉴别
的HPS患者启用化疗是必需的;
► 流行病学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 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O万。在日本和亚 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 率约为4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象: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明显,白细胞减 少的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可作为本病活动性的一 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见到血小板上升;而在病情恶 化时,亦首先见到血小板下降。
► 免疫学检查:家族性HPS常有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活性降低。 ► 影像检查:部分病人胸片可见间质性肺浸润,晚期病人头颅CT或MRI
检查可发现异常,其改变为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脱髓鞘,出血,萎 缩或(及)水肿。有时亦可通过CT检查发现脑部钙化。B超提示肝脾 肿大。
诊断
► 国内很多医院诊断HPS 系采用日本Histiocyte SocietyFHL 研究组制定 的诊断标准。
【儿科学】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于巨噬细胞对组织器官的浸润和高细胞因子血症,病情进展迅速。 高细胞因子可导致HLH患儿持续发热;并激活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 血细胞,表现为骨髓等网状内皮组织“噬血”现象。
病因和发病机制
过度增殖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的作用,以及IFN-y和TNF-α 直接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导致HLH患儿不同程度的全血细 胞减少;高水平的TNF-α可明显降低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引 起高脂血症;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铁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引起铁蛋白升高、血清纤溶酶升高和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清中高水平 可溶性IL2受体(sCD25)则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大约10%~30% 的HLH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软脑膜和全脑的组织细胞和淋 巴细胞浸润、脑白质血管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亦可见脑组织的 局灶性坏死和脱髓鞘改变。
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症
儿科教研室
概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 (HPS),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巨噬细 胞和T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和高细胞因子血症,引起全身炎症反 应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组综合征。本病好发于婴儿和儿童,复 发率和死亡率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2.感染相关性HLH 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均可作为HLH的触发因素,临 床上以EBV报道最多。重症感染继发HLH互为因果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重症感染多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感染相关性HLH除HLH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外,还应 根据免疫学、细菌学、DNA等相关检查,作出病原学诊断尤为重要。 临床上即使有明确的病原学诊断,仍需HLH相关基因检测以排除原发 性HLH。
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FHL-3:定位于染色体17q25,基因UNC13D, 产物Munl3--4对细胞毒性颗粒的出胞很重要。突 变损伤了启动囊泡以及接下来的溶细胞酶的释放, 导致FHL一3发生。 FHL-4:定位于染色体6q24上,基因是STX11, 可能参与囊泡转运机制。目前只在库尔德人中发 现该突变,考虑该突变有种族特异性。 FHL-5:定位于19p上,基因是STXBP2编码突 触融合蛋白-2或者Munc18-2 protein,参与调 节囊泡转运。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NK细胞活性下降是本病标志性改变,在继发性噬 血细胞综合征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可能和NK细 胞数量下降有关。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CD25)增高也有特殊诊断意 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发病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LH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为 HLH: ① 发热:持续>7天,体温>38.5℃。 ②脾大(肋下大于等于3cm)。 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 9/L,中性粒细胞<1.0×10 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所致。 ④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mmol/L或高 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Fib<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 ⑤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细胞,同时没有恶性疾病的 表现。 ⑥ NK细胞活性降低或消失。 ⑦ 铁蛋白>500mg/L。 ⑧ CD25(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2400U/ml。
噬血细胞综合征
换酶(+)为恶组细胞标志酶。细胞免疫表型为 CD45+、CD30—、CD68+。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如 t(2;5)(p23;q35)、17p+或1号三体。有的MH病例可出 现IgH和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
• 5、2000年WHO鉴于真正的“恶性组织细胞 病”极少见,分类中为避免混淆,未再提出 真正的恶组,而将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作为单独一类。已放弃“恶组”作 为一种疾病名称。但是,有些学者提出,为 便于临床处理,在无充分把握时,可暂冠以 “意义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
• (5)血清铁蛋白升高(≥500μg/L)。
• (6)SCD25升高(≥2400u/ml)。 • (7)NK细胞活性下降或缺乏。 • (8)骨髓、脾脏、脑脊液或淋巴结发现噬血细胞现象。未见恶性肿瘤细
胞。
诊断时依据标准注意以下几点
• 1、事实上,原发性和继发性HLH在许多临床情况下常常难 以区分,例如原发性HLH不仅可发生于婴幼儿和少年儿童, 成人亦可发生;目前,已知的与HLH相关的基因突变多数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常常难以发现家族史存在;原发性 HLH亦常于感染后诱发。
• 2、噬血细胞现象是HLH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在疾病 初期可能并不突出,这时可考虑重复多次的骨髓涂片检查或 进行脾脏、淋巴结等脏器的组织学检查,以利早期诊断。许 多患者在疾病初期的临床表现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诊断标 准,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相继出现,因此对于高度怀疑HLH的 患者,不应拘泥于上述的诊断标准。
• 其他抗病毒药及升血细胞对症支持疗法。
维持治疗:
• VP16 150mg/m2,静注,每2周1次。 • Dex 10mg/m2,静注,连续3天,每2周重
噬血细胞综合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恶性组织细胞病(MH)
本病无血脂改变,外周血或骨髓中可发现异常组织细胞: 外周血、骨髓、淋巴结、肝、脾等组织中可找到恶性组织细
胞,支持MH; 恶性组织细胞对乙酸萘酚脂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
疫组化是细胞内链及链均阳性; HPS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 MH血清铁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增高,组化染色见巨噬
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数增多,5-20×106/L,但以淋巴细 胞为主,可有单核样细胞,蛋白升高,但也有脑炎症状明显 而脑脊液正常者。
免疫学检查:家族性HPS常有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活性降低。 ANA、Coomb’s test可阳性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在骨髓涂片的尾部可发现 单独存在或成团分布的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阳性率 为75%。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仅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 血细胞,病程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与其他疾病鉴别—
与全血细胞减少相关疾病鉴别: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见异常组织细胞,多无血脂改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脾不大,骨髓无噬血细胞。 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可见原始细胞 其他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败血症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以上疾病均可合并继发HLH疾病,需鉴别。
4. 高 甘 油 三 脂 血 症 和 ( 或 ) 低 纤 维 蛋 白 原 血 症 , 甘 油 三 脂 ≥3.0mmol/L或纤维蛋白原<1.5g/L; 5.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伴嗜血细胞现象; 6.NK细胞活性降低或完全缺少; 7.血清铁蛋白≥500mg/L; 8.可溶性CD25 (IL-2受体)≥2400u/ml;
细胞中大量抗核蛋白酶; 部分MH含有特异性染色体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发病是以婴儿多见,2岁以上少见。 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肺部浸润、N-S受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蔡晓虹1赖文兴1陈玉婵2刘加军1刘玲玲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广州51063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输血科,广州510630通信作者:刘玲玲,Email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临床分析One case report of child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Cai Xiaohong 1,Lai Wenxing 1,Chen Yuchan 2,Liu Jiajun 1,Liu Lingling 11Department of Haematolog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Institute of Hematology,Guangzhou 510630,China;2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Lingling,Email:【Key words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Diagnostic criteria;Clinical analysis噬血细胞综合征常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1-2]。
本病来势凶险,病死率高,特异性检查指标少,易误诊。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小儿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小儿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临床表现以发热、肝睥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急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特征,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骨髓检查可见噬血细胞[1-2]。
其中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HPS或HLH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是soJIA严重并发症。
同时也见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感染特别是EB病毒感染等[3-4]。
HPS或MAS是近年新认识的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重病症,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高。
2009年1月起,笔者采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lification,CBP)辅助治疗12例重症HPS合并MODS患儿,近期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本组HPS或MAS的诊断参考1991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公布的HLH的诊断及治疗指南5、2004年修订指标1和Ravelli等6提出的MAS诊断治疗建议。
按MODS器官功能损害判断标准评估器官系统损害程度。
CBP治疗及置管需经家长同意签字。
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CBP治疗方法本组患儿CBP治疗时机为HPS或MAS高热不退,经激素治疗(或冲击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进一步加重;合并1个或以上器官严重损害;出现MODS 者。
CBP治疗采用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in-vein hemodialysis/filtration,CVVHDF)或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模式。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王新宝【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免疫缺陷和免疫调节异常,导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过度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骤,容易误诊.【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7【总页数】3页(P3192-3194)【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免疫【作者】王新宝【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10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9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病理学表现为组织细胞增生伴随其吞噬各种造血细胞为特征的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包括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相关性和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骤,容易误诊,病死率高,如能早期及时诊断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该文就噬血细胞综合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噬血细胞综合征分类及诊断标准噬血细胞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大类[1],遗传性与基因缺陷和免疫缺陷有关,继发性与后天感染或肿瘤等有关,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包括家族型噬血细胞综合征和免疫缺陷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包括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自身免疫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根据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诊断标准[1-2],分子生物学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①发热>38.5 ℃,持续7 d 以上;②脾大(肋下≥3 cm);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00×109L-1,中性粒细胞<1×109L-1,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④高三酰甘油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禁食后>3 mmol/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 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⑤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⑥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⑦血清铁蛋白(>500 mg/L)和乳酸脱氢酶增高;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增高(≥2500 U/mL)。
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治进展
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治进展
罗章(综述);于洁(审校)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45)11
【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以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
根据病因可将HLH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及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pHLH是一类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缺陷。
pHLH的确诊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到HLH致病基因突变,而细胞因子谱、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检测和HLH缺陷基因蛋白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HLH类型。
目前pHLH的治疗主要采用HLH-1994或HLH-2004诱导治疗方案,但由于其容易出现再激活及持续疾病活动状态的特点,唯一的根治手段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旨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pHLH,通过对其发病机制、基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1380-1385)
【作者】罗章(综述);于洁(审校)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基因诊断及表型分析
3.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进展
4.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的启动 ,影响穿孔素传递颗粒酶进入靶细胞诱导靶细胞 凋亡和 渗 透 性 溶 解 。穿 孔 素 基 因 突 变 占 FHLH 20% ~ 40% ,突变率随着种族的不同而各异 [15, 16 ] 。
FHLH 3 型 : 为 Unc13D 基 因 突 变 , 定 位 于 17q25 的 Unc13D 基因包含 32 个外显子 ,编码含 1 090 个氨基酸的 蛋白 M unc1324,是参与囊泡启动的蛋白家族 M unc13 中的 一员 , Unc1324缺乏可导致细胞毒性颗粒吐胞功能障碍 。 Unc13D 基因突变虽不影响 NK细胞 /CTL s内囊泡的极化 和与细胞质膜对接 ,但会影响囊泡中溶细胞颗粒分泌的启 动 ,从而损伤了启动囊泡及随后的溶细胞性颗粒的释放 ,故 其主要对细胞毒性颗粒的出胞起作用 [17 ] 。Unc13D 基因突 变在 FHLH中约占 20% [18 ] 。
NK细胞功能异常可见于原发和继发性不同种类 HLH 的大多数患儿 [8 ] 。基因缺陷导致溶细胞颗粒释放途径障 碍 ,从而推断 HLH 的发生与 NK细胞和 CTL s清除胞内感 染障碍有关 ,从而导致持续抗原呈递 ,淋巴细胞过度活化 。 由于 CTL s和 NK细胞功能缺陷 ,使自然免疫下调功能障 碍 ,导致进行性高细胞因子血症 。CTL s和 NK细胞的主要 作用是针对外来毒素刺激和慢性病毒感染而保持稳定的免 疫反应 ,亦可调节免疫炎性反应紊乱和对恶性疾病的免疫 监测 。在 FHLH患儿中 NK细胞数量正常但功能降低 ,且 这种缺陷是不能恢复的 [9 ] ,患儿的父母和有血缘关系的亲 属 NK细胞功能也 可降低但不发病 。但 Ueda 等 [10 ] 报道 NK细胞 功 能 在 某 些 UNC13D 基 因 突 变 患 儿 中 可 恢 复 。 EBV 2HLH患儿 NK细胞数量和功能都降低 ,同样在类风湿 2 MAS也有报道 NK细胞数量和功能均降低 [11 ] ,而这些继发 性 HLH经过治疗后可逆转 [12 ] 。 2. 1 原发性 HLH 原发性 HLH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 X2连锁遗传 ,已被证明是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编码蛋白的缺 陷。
(3) 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XLP) 为 X性连锁 遗传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 HLH 是 XLP最常见的 、威胁生命 的严重并发症 ,常暴露于 EBV ,其中约 50%的死亡病例是 由于 EBV 感染诱发了 HLH 的发生 [22 ] 。定位于 Xq25 的 SH2D1A 基因编码 SAP [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 SLAM ) 相关蛋白 ]。 SLAM 作为上调 T或 B细胞活化的受体蛋白 , 在 T /B细胞增生中起关键作用 , SAP 通过 SH2 结构域与 SLAM 等受体分子竞争性结合 ,阻止磷酸化酶 2活化 ,进而 下调下游信号 作 用 , 活 化 信 号 过 度 放 大 , 损 伤 了 杀 伤
FHLH 4型 :为 STX11基因突变 ,定位于 6q24的 STX11 基因 ,编码含 287个氨基酸的突触融合蛋白 Syntaxin11, 该 蛋白只在单核细胞系中表达 ,而不在淋巴细胞系中表 达 [19 ] ,尽管 NK细胞功能缺陷在该类基因突变患儿中发 现 ,但他的功能与临床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推测其在单核 细胞 、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间相互作用中起一定作用 。 其可能功能是与转运囊泡由细胞内区域至细胞表面相关 , 该突变来源于同一种族背景 ,仅在库德人中发现 ,说明该突 变具有很强的种族特异性 [19 ] 。 2. 1. 2 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 HLH 如下几种疾病发展 为 HLH是散发的 ,但较常见 ,症状较明显 。
(2) CHS 是 一 种 常 染 色 体 隐 性 遗 传 病 , 定 位 于 1q42. 1242. 2的 LYST基因编码 3 801 个氨基酸的调节蛋 白 , 与 MUNC1324蛋白相同 ,参与了溶细胞酶与细胞质膜 对接 [21 ] 。该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毒性颗粒不能正常释放 ,在 细胞内积聚成大的颗粒 ,致使杀菌和趋化功能发生障碍 , CTL s和 NK细胞功能下降 。
由于原发和继发性 HLH有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 通常两者都有感染的前驱病史 ,其诱发因素最常见的是病 毒感染 。病情可迅速进展致死亡 ,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 衰竭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的机会性 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区分两者相对较困难 。
表 1 HL H 的分类 原发性 HLH 家族性 HLH ( fam ilial HLH, FHLH) 已知的基因缺陷 未知的基因缺陷 免疫缺陷综合征 (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相关性 HLH Chediak2H igashi综合征 (CHS) 格里塞利综合征 ( Griscelli syndrome, GS) 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XLP) 继发性 HLH 外源性因素 (病原体 、毒素和药物等 )所致相关性 HLH 内源性因素 (组织损伤和代谢产物等 )所致相关性 HLH 肿瘤相关性 HLH (MAHS) 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MAS) 、幼年特 发性关节炎 (全身型 )和其他风湿性疾病
FHLH 1型 :患儿突变基因染色体定位于 9q21. 3222,相 关基因及功能尚不清楚 。
FHLH 2 型 : 为 PRF1 基 因 突 变 , 定 位 于 10q21222 的 PRF1基因编码的穿孔素蛋白包括 3个外显子 ,编码区在外 显子 2和 3。编码蛋白含 555 个氨基酸 。储存于 CTL s和 NK细胞内囊泡中 ,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毒颗粒 (如粒酶 ) 进入靶细胞胞质 ,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14 ] 。 PRF1 基因突变 可导致穿孔素表达下调 ,稳定性下降 ,蛋白质构象改变而导 致穿孔素活性受损 , 在 CTL s和 NK细胞表面穿孔素蛋白 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 ,从而不能锚定靶细胞 ,损害了细胞凋
(1) GS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为 Rab27a基因 突变 ,定位于 15q21 的 Rab27a基因包括 7 个外显子 ,后 5 个是编码区 ,编码一个鸟苷三磷酸酶 ( GTP) ,该基因突变可 使囊泡不能与免疫突触处细胞质膜成功对接 ,导致囊泡释 放细胞毒性颗粒功能受损 ,即细胞毒性颗粒吐胞作用障碍 , 损伤了细胞毒活性 。M unc1324 和 Rab27a的相互作用是分 泌性囊泡在细胞质膜溶合的重要调节器 [20 ] 。
1. 1 原发性 HLH 是指有噬血家族遗传史或证明有基因 突变的 HLH ,原发性 HLH通常发生在婴幼儿 ,有较高的病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 100045 通讯作者 申昆玲 , E2mail: kunling_shen@ hotmail. com
2 HL H 的触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HLH,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 是在诱发因素 (主要是感染 )的作用下发生 ,组织细胞 (巨 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 、NK细胞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 s) 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被激活并分泌大量的炎性细胞 因子和炎性介质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 ,该反应可导致 杀伤被感染的细胞 ,清除诱发因素和终止免疫反应 。在继 发性或原发性 NK细胞和 CTL s功能缺陷的患儿 ,被感染的 细胞不能被清除 ,巨噬细胞被活化的 T细胞刺激后分泌大 量细胞因子的同时 ,使 T细胞及巨噬细胞本身都处于失去 控制的活化状态 。高细胞因子水平持续存在 ,导致机体的 损害而产生了 HLH的临床症状 。从病理学上已证明组织 长期暴露于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而导致发热 、高脂血症 、内 皮激活 (凝血功能障碍 ) 、肝炎 、中枢系统血管炎 、脱髓鞘 、 骨髓增生活跃或发育不良等 。
死率 。家族性 HLH ( FHLH )主要发生在同一种族人群中 , 发病年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发病率随地域和种族的不同 而各异 ,其中在瑞典的发病率为 1∶50 000,男女比例大致相 同 ,多在 1岁内发病 [2 ] ;日本为 5. 7例 /年 [3 ] ;而在土耳其为 7. 5∶10 000[4 ] ,高比例近亲结婚是土耳其高发的主要原因 。 虽然 FHLH病例多发生在婴幼儿 ,但也有在青少年和成人 后再发病的报道 [5 ] 。 1. 2 继发性 HLH 包括许多种类 , 有感染相关性 HLH ( IAHS) 、肿瘤相关性 HLH (MAHS) 、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 HLH如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MAS) 、风湿关节性疾病及代 谢性疾病等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除 EBV感染相关性 HLH ( EBV 2HLH )和 MAHS外 ,其他种类继发性 HLH 均有相对 较好的预后 [6 ] 。
1 HL H 的分类 HLH发病机制与体内免疫功能失衡 ,巨噬细胞及 T细 胞异常活化造成细胞因子风暴和 NK细胞功能降低或缺如 有关 。临床表现上呈多样性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巨噬细胞 及 T/NK细胞异常活化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的细胞损 害和多器官障碍 [1 ] 。 HLH 是在原有 各 种 遗 传 性 或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的 基 础 上发病 ,包括原发性 (遗传性 )和继发性 (获得性 )的 HLH (表 1) 。
IFN 2γ、IL 26、IL 210、IL 212、IL 216、IL 218、TNF2α、巨噬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M 2CSF)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 IP21α)等 ;可 溶性 IL 22受体 ( sIL 22R ) 、sCD8、可溶性 Fas配体 ( sFasL )和 sFas亦升高 。这些细胞因子又可反过来作用于效应细胞引 起的级联反应 。如 IL 218 在 HLH 患儿中分泌增多 , IL 218 进而促进 T细胞和 NK细胞进一步分泌 IFN 2γ和 TNF2α,同 时诱导 FasL在淋巴细胞表面表达 ,从而增强其细胞毒性效 应 。而血清中 sFasL 能诱导肾 、肝和心脏等表达 Fas的组 织细胞凋亡 ,从而加重 HLH[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