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学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1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商鞅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相关的书籍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个人资料,商鞅的变法主张等资料。
2、课前思考讨论:怎样看待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活动过程:一、我来说背景指名让学生来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强调: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二、我是商鞅学生介绍商鞅三、商鞅变法情景一:商鞅舌辩群儒模拟辩论: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但改革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阻挠,请大家模拟奴隶主旧贵族与商鞅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商君卫鞅(公孙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
)情景二:我谈商鞅变法1、分组讨论:(1)若你是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那些措施表示欢迎?为什么?(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那条法令不满?为什么?(3)若你是农民,你对法令有什么看法?2、学生交流。
四、读史明鉴1、提问: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学法指导: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
2020-2021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知识构成: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三、学法和自检1.2.四、达标检测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制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2、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①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②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③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封建制度得到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A、学在官府B、私学为主C、官学、私学并重D、私熟为主5、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9、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这说明当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0、《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商鞅变法经典学案
第2课商鞅变法学案●无棣一中历史组一、变法的背景——变法前夕思考: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2.为改变现状,秦孝公有什么举措?3.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4.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5、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二、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及其作用1、军事:①废除,奖励,设立。
作用:新法把与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大提高了。
新法还打击了,树立了政治经济优势。
②建立制度,保证兵源。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的义务,战事一完,则,可谓全民皆兵。
2、经济:①废井田,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这一法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
奖励耕织为稳定,增强提供了保证。
利于提高人们的。
②颁布,统一。
3、政治: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加强社会控制;③,强化法律意识;4、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
★核心内容:鼓励“”,实行“”。
★实质:三、评价商鞅变法历史作用:①现实作用:不但沉重打击了,发展了,增强了,同时也壮大了,稳定了,达到了的目的。
②深远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变法。
他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秦始皇建立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弊端:商鞅推行严酷的法律,压制了和的不满,树敌太多,最终导致个人悲惨的结局,这都是对思想极端推崇的恶果。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下令逮捕商鞅,商鞅最终被五马分尸、车裂而死。
但是新法并未被废除,因为它。
五、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封建地主的发展趋势;②商鞅取信于民,奖罚分明,不惧权贵,将变法进行到底;③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④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扫除了思想障碍;⑤两次变法,时间比较充裕,计划周密,措施贯彻有利。
【知识链接】★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和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本人的努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学案
第8课商鞅变法
一、学习目标
一、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进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刻和变法的要紧内容。
二、明白得商鞅变法的缘故及其意义。
3、通过度析商鞅变法的缘故、方法、阻碍,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变法成功缘故及变法带来的阻碍,教学生熟悉改革对历史进展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学习难点:商鞅变法某些方法的含义。
三、学习方式
阅读法、讨论法、图表、圈点批注法。
四、学习预备
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
自习
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一、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变法。
二、填一填:
商鞅变法原因
开始时间内容
影响
自疑
在预习进程中,我对本课内容还存在以下疑难:
自探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
活动:
《史记》记载,秦孝公身后,太子即位,保守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为秦国作出庞大奉献的商鞅,却付出了血的代价。
商鞅之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仍是变法的失败?
(2)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和感想?我国此刻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以为商鞅变法对咱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自测
教材48页练习。
自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
二、商鞅变法学案
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选修1)班级姓名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课标在线: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考纲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各国改革;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内容特点和历史作用。
三、知识梳理:(一)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即社会大动荡,即经济: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分封制逐渐崩溃,确立背景军事:诸侯文化:“”2、改革变法的浪潮为商鞅变法奠基春秋:齐国;鲁国实行“”,公开承认土地商鞅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变法 3、抓住机遇,重用商鞅,推行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理论依据:目的:,以利争霸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内容废除“”,加强集权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制“燔诗书而”,根据李悝《法经》制订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性:涉及众多方面特点有效性: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性: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结果:“商鞅虽死,而秦”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总体: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评价进步性政治:打击并瓦解了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法严苛)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未与旧制度、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②改革措施且行之有效;③的支持;④推行改革的决心、智慧和勇气。
(三)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前者处于奴隶社会的时期;后者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时期。
②改革目的:前者为缓和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后者为,以利争霸。
③改革性质:前者是的改革;后者是进行的封建化改革。
商鞅变法学案(学生版)
课题: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基础梳理1、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具体表现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必要性:有利条件:外部——内部——2、主要内容公孙鞅(又名卫鞅、商鞅)以法家理论为指导,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变法主要是围绕“富国强兵”展开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习俗等多个领域,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具体有: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法律上:社会风俗习惯上: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结果和评价(1)结果对商鞅个人:对秦国: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具体表现为: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对中国:(2)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前进,但也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有: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二、重点、难点1、军功爵制度:2、什伍、连坐制度:3、开阡陌封疆:4、商鞅变法的特点①变法核心内容是______;②以___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5、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郡县制分封制相同点都是地方行政制度,负责地方管理不同点官员选拔权力、职责影响6、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比较同:(1)政治:都涉及等级划分,部分废除政治特权(2)影响:都加强了政权,有利于政治稳固和经济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异:(1)目的:梭伦改革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商鞅变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讲 商鞅变法学案
第一讲商鞅变法学案一、课标要求:⑴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⑵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⑶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⑷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二、阅读材料⑵春秋时期改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改革的特点: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仍然发挥作用。
春秋时期进行的改革基本上囿于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实现富国强兵,对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未曾大规模地进行,西周时期延续下来的政治制度如世卿世禄依然在发挥作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史条件不够成熟,新制度尚未有能力完全冲破旧制度的束缚而获得新生,旧制度的死亡和新制度的产生是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征战中催生出来的。
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1、“少好刑名之学”: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
后因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
何谓“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
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
早年的学术积淀使商鞅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学成之后,他即开始寻找“栖身之佳木”。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365年左右,商鞅来到魏国,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负责教育王侯大臣们小老婆所生的儿子)。
不知道是商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痤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公叔痤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
他只能竭尽余力,告诉前来探病的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商鞅的调遣。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学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双基梳理】●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前350年两次)、背景: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其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内容:①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伍什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③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
⑤改革旧俗。
3、结果: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虽死,但由于新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因而并未被废除。
4、评价:(1)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2)影响:积极影响:①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②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消极影响:①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秦孝公全力支持,绝对信任商鞅;③厉行法治,赏罚分明;④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⑤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
6、启示:旧势力的顽固和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
【课堂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法令。
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变法前商鞅的生平经历;尝试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预习内容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3、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了解:商鞅的生平经历及受秦孝公重用的原因3、理解: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三、学习过程:(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探究问题: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回答:【探究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探究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三)对比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商鞅变法导学案可用
第一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融合、大变革。
3、学习商鞅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2、合作与探究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一、大变革时代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2、经济状况(1)生产力进步,铁犁牛耕出现,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2)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建立起来,出现了__________阶级。
3、阶级力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要求政治权力,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特权。
(2)进行社会___________,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4、思想解放(1)儒家的荀子主张“_____________”(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平民阶级的利益。
(3)法家则“____________”,主张除__________外,其他人都受法律的约束。
结论:_____________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_____________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
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秦孝公立志图强(1)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国,被视为夷狄。
(2)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___废除人殉;迁都至______;允许进行商业活动等。
(3)秦孝公向全国发布“____________”,吸引各方有志之士。
2、商鞅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商鞅在魏国学习李悝的《___________》,学习法家的理论。
(2)商鞅游说秦孝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支持。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4)严厉打击破坏新法的保守派旧贵族,平息了他们的反对。
高中历史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内容阐述了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
2.要结合上一课所学内容,注重分析商鞅变法措施的针对性,体会商鞅变法的措施与历史潮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时,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把握。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①,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②重用。
3.弃魏投秦:③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④的主张,得到重用。
【拓展点拨】商品经济、自然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灵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补充。
【自我校对】①法家学说;②魏惠王;③秦孝公;④治国平天下;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①,以法律形式承认②允许③。
这一举措维护了新兴④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⑤。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⑥;限制⑦,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
3.统一⑧,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拓展点拨】从商鞅变法的内容上看,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因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在这场除旧布新的变法中,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曲折性和复杂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充斥各个领域,但商鞅变法毕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体现的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原理。
【自我校对】①井田制度;②土地私有;③土地买卖;④地主阶级;⑤耕织;⑥徭役;⑦工商业;⑧度量衡;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①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⑴奖励军功,实行②制。
官吏从有军功的人中选用,按爵位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
严禁私斗。
⑵废除“③”,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
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④,以强化统治。
学生用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1
2 3 4 5 6 7 8
9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知识梳理】
四、【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学思之窗】P28你对此有何看法?。
商鞅变法 导学案.doc教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导学案(人教版选修1)(教师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魏惠王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重用。
【规律总结】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
读材料: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1)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其理论基础是什么?(2)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答案:(1)变法图强。
法家思想。
(2)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时代因素: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二、变法目的:实现富国强兵_____,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三、变法措施及作用: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文化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世卿世禄制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改革不彻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革社会风尚习俗习俗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制定秦律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政治兵源得到可靠保证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军事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统一度量衡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为田开阡陌封疆经济作用措施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四、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_____、经济____、军事_____、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_____,废除世卿世禄______3.历时最久:先后两_____次改革,持续18年4.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_____奠定了基础5.强调法治,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______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______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知识拓展】: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问题导引】:我思我想——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客观条件(P16—17第一目:大变革时代)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思想:
主观条件:(P17—18第二目: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性质各是什么?P18
三、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P18--19(根据内容填表:)
【合作探究】(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课堂巩固】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3、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客观条件
1、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3、军事: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4、思想: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主观条件:
①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秦孝公发愤图强(会盟受辱),支持变法
②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③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④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⑤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通过两段材料考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第(1)问要认真审题,有三小问,第一小问是从材料“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可以得出商鞅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第二小问材料“利其田宅”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可以看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第(2)问实际是分析秦军战斗力强的原因与秦的军事制度及巩固的后方有很大关系。
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