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第八讲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八、九、十章真题练习一单选题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A 正式评估B 内部评估C 政策监控D 非正式评估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A 确定评估对象B 作出评估结论C 制定评估方案D 准备评估条件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A 政策终结B 政策断裂C 政策僵化D 政策走样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 激进性的B 突变性的C 周期性的D 渐进性的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A 定量分析B 超理性分析C 定性分析D 辩证分析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A 功能B 组织C 政策D 计划7.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A 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 政策议程C 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策内部或外部D 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8.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A 比例关系B 叠加关系C 扩散关系D 互动关系9.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10.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11.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A.周期型B.Z字形C.学习型D.移植型12.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B.渐进调整原则C.追踪反馈原则D.利益整合原则13.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合并D.政策部分终结14.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A.原理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际知识15.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多样化B 单一化C 简单化D 一元化16.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政策影响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价值评估D.政策成本评估17.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公正C.政策效率D.社会可持续发展18.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B.民众诉求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D.政策本身的要求19.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A.政策的增删B.政策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接续20.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 )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政策的终结D.计划的终结21.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
武汉大学-公共经济学第八讲
P ↓ →利率↓ → 外汇市场本币供给↓ → 本币贬值 →出口增加→净出口
增加→总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可总编辑需p求pt 量减少。
6
总需求量与物价负相关(AD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2)
原因小结:
上述三种原因同时起作用,分别影响C、I、NX, 从而导致总需求AD随物价下降而增加;
其中: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最大 而庇古的财富效应最不重要,因为货币持有量只 占家庭财富的一小部分。
凡价格之外因素所引起的AD减少, 均表现为曲线的左移;
可编辑ppt
(b) 总需求减少,AD左移
8
总供给AS
含义: 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也用 产量或收入来表示。 表示企业有生产能力的供给意愿,即计划(意愿) 总产出、总产量;
影响因素: 资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价品的净需求 NX:NX=EX-IM
等于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出口EX)减去本国对外 国产品需求(表现为进口IM)后的差额;
取决于汇率、本国收入、他国收入、技术与比较优势。
即有:AD=C+I+G+NX
可编辑ppt
4
总需求曲线(AD曲线)
个经济社会对实际产出(或收入)的需求总量,用AD表 示。
由四个部门的需求构成:
消费需求C,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与消费倾向,有:C=C0+aY, 其中,C0自发消费,a为系数,即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需求 I , 主要取决于利率水平,有: i=i0 – dr,其中: i0 为自主投资, d为投资的利率系数,“-”表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
1.3 公共政策调控经济的具体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与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效应影响总需求 经济的自动稳定器
自考00318公共政策-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本书考试情况概述:150 60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20120多选521045202102021530重点第二章次重点第三章重点难点第四章重点难点第五章重点难点第六章重点第七章重点第八章重点第九章次重点第十章一般本章内容分析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P119)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6月30 8000元/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95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1956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1.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2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输入-输出-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34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1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2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2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4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5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6。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八章 第一节
(2014,4)单选题
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 评估被称为( ) A 政策效益评估 B 政策成本评估 C 政策影响评估 D 政策价值评估 多选题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 A 政策成本评估 B 单一政策评估 C 政策需求评估 D 复合政策评估 E 政策效益评估
谢谢观赏!
真题 (2012,4)简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是指政府内部的评估组织和人员所进行的 评估,它可分为由政策运行机构和人员自身所进 行的评估、由政府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所进行的 评估。 外部评估是政府部门外的评估主体所完成的评估。 它可分为受委托和不受委托两种类型。受委托进 行的评估,是最重要的外部评估方式。
(2012,7)单选题 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 评估内容中的( ) A 政策影响评估 B 政策效益评估 C 政策价值评估 D 政策成本评估
3.政策效益评估 政策效益评估就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4.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是过程评估,它涉 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 况。
五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P364 1. 政策成本评估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 关系。 2.政策需求评估 政策需求评估就是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 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评估社会组织或 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
真题
(2011,4)单选题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 A 比例关系 B 叠加关系 C 扩散关系 D 互动关系
真题
(2011.4)单选题 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 A 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 政策议程 C 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 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授课对象:行政管理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2.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3.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领。
4.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自由讨论考评办法:1、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20%2、小论文:20%3、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参考书目: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朱崇实《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6.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第四卷第二期(政策研究专刊)8.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19.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政策学章节
公共政策学章节
公共政策学通常包含以下章节:
1.绪论: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和方法。
2.公共政策系统:阐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功能和运行机制,
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工具等方面。
3.公共政策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介绍各种类型的公共政
策,如立法政策、行政政策和司法政策等。
4.公共政策制定: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制定技
巧,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定、方案规划和决策等环节。
5.公共政策执行: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原则、过程和影响
因素,以及执行策略和手段。
6.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介绍公共政策评估的概念、目的、标准
和程序,以及监控的必要性、类型和手段。
7.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分析公共政策调整和终结的原因、过程
和方式,以及调整和终结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8.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探讨公共政策创新的概念、动因、类型
和过程,以及政策的扩散方式和影响因素。
9.全球化与公共政策:分析全球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挑战和机
遇,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1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政策案例,进行深
入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章节是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
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第3章问题界定第4章目标、指标和标准第5章备选方案第6章未来预测第7章方案比较与择优第8章政策执行与监测第9章结果评估第10章政策变迁第1章绪论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概念。
答:(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系统的概念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3)政策过程的概念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整理)
公共政策学(整理)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导论本章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及表现形式·掌握公共政策基本发展史·理解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等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公共政策的含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的作用: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1)法律法规(2)行政规定或命令(3)政府大型规划(4)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5)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公共政策的发展史:学者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重点掌握前两个阶段以及这两个阶段的核心人物和代表思想。
(一)西方公共政策学的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现代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与其同事勒纳合编名为《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发展》一书出版。
思想:政策科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正确的反映现实的方法来帮助这项政策,以有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实践。
(二)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该学科第二代掌门叶海卡·德洛尔标志:出版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探索》思想:政策科学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系统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其具体的政策问题。
(三)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自我批判时期(20世纪80年代)(四)西方公共政策科学扩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20世纪90年代)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不可分割性,不具有排他性。
(私人物品: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并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力对其进行支配。
特征为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其重点在于明确公与私的界限。
约翰·斯图亚特·米尔在《论自由》一书中提出了“不伤害原则”: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伤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和交代;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行为,个人则应向社会负责和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社会或是法律的相应惩罚,假如社会的意见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他自己的话。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堂讲义
《公共政策学》课件内容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概念•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1.1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与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的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要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固有的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以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为主线进行研究:政策的要素、结构和运行过程;政策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2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公共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1)从研究取向来看行为取向: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结果取向: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2)从政策制定的主体范围来看政府组织:核心和重点(立法、行政、司法)非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
二、研究内容1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构成(1) 相关概念的区别管理决策:各种组织在管理中形成的决策。
行政决策: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政府职能,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
法律制定:有关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层次①具体的个别的政策②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讲义(发)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是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①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课件
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了解政策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数据。
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定量结论。
混合研究方法
同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 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总结
1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革过程,促进社会发展和政策改进。
2 进一步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建议
拓展研究领域,对具体政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3 Q&A
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解。
持续监督
持续监测政策的执行情况,及 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政策变革
1
政策调整
根据新的需求和情况,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政策创新
提出新的政策方案,以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
3
政策评估
对政策实施的成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实践案例
国内公共政策案例
通过分析国内公共政策案例,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实 际情况。
决策制定
1
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现有数据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
2
决策实施
将政策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
3
决策评估
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政策执行与评估
执行政策
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包括 资源配置、监督和问题解决。
评估政策
通过监测和评估政策的影响和 成效,为政策的修正和改进提 供依据。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公共政策学课程介绍,探讨公共政策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组成部分。深入探 讨决策制定、政策执行与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等方面。
《公共政策学__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系统★★★★(1)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①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②政策客体: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涵盖了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划分: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或其他咨询服务。
③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将政策方案转换成政策效果。
⑤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子系统之外。
(3)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优化①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程序进行决策。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八章(精)
3.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3.政策转移的不同程度
(1)一是复制,即指政策直接的完全的转移; (2)二是效法,即借鉴公共政策背后的思想 观念; (3)三是混合,即混合不同的公共政策; (4)四是启发,即其他国家的政策可能导致 本国的政策变化。
4.政策转移失败的因素
(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 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 何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是指虽然政策转移发生, 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 却没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是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 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 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这三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政策转移的失败。因此, 在政策规划阶段,一定要谨慎的对待政策转移。
再次,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 要注意使用“逆向决策”的方法。 最后,还需对择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即 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论证。审定的结果: (1)通过、生效,付诸实施; (2)否定或终止; (3)搁置,即既不生效执行,也不否定终止。
(一)预测性评估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1)方案调查 (2)详细研究 (3)进一步的分析 (4)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 (1)德尔菲技术 (2)时间序列分析
(二)可行性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 体产出是否达能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行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 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 (3)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 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 效。 (4)行政可行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 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 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
公共政策学第八章第二节概要
2.电话沟通 (1)电话沟通是一种比较快捷和经济的沟通方式。
(2)适用情境:彼此办公距离较远,但问题较简单;彼此
距离很远,很难或无法直面沟通;彼此间已采用了E-mail的
沟通方式但问题未解决。
3.会议沟通 (1)会议沟通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沟通方式。沟通时间较长,
常用于解决较重大、较复杂的问题。
(2)适用情境:需要统一思想或行动;需要当事人清楚、
(三)政策抗拒的起因
(1)合法性危机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合法性危机,其原因是:传统价值观受到冲
击;物质文化需求的攀升;政府的许诺不能兑现。
(2)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
(3)社会心理负担过大,当政策变革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政策认同障碍就会出现。
(4)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政策执行不利,导致人们的心理抗拒。 (5)政策自身存在缺陷 政策自身的缺陷使得政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6)政策评估存在问题 政策评估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政策服从的障碍。
3.知识素质 (1)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等。 (2)执行者,既要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学历水平),又要掌握本 专业及相关知识(内行当家);既要有社会实践的经验(资历),
又要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上进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适应新时期执行任务的要求。
4.能力素质 (1)能力是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多层 次、多方面的特点。 (2)执行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体是随机应变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认可和接受;传达重要信息;澄清一些谣传信息,而这些信
息将对团队产生较大影响;讨论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公共政策学》 第八章考点手册
《公共政策学》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057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目的与作用(★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058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类型与内容(★★★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1.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2.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3.在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被称作预评估。
4.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评估被称作政策价值评估。
5.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政策效益评估。
6.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样化。
7.公共政策评估所指向的内容就是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它是政策评估主体与政策评估对象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般表现为以下六项内容:(1)政策成本评估;(2)政策需求评估;(3)政策效益评估;(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8.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非正式评估。
9.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
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
059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1.公共政策评估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
通常作为一种逻辑流程是分以下三个步骤:(1)评估筹划。
这是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要明确四件事情:第一、明确评估目的;第二、选定评估对象;第三、制定评估计划;第四、明确评估条件(2)评估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政策评估案例:小排量轿车该不该受限?1.B市交通管理部门出台了“限制经济型(小排量)轿车在一些道路行驶”的有关规定。
这样的规定是不是有悖公平原则呢?需不需要进行政策评估?小排量轿车有什么不好?它是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吗?2.地方政府的“限小”政策:北京:1999年4月15日开始,排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车辆禁止上长安街上海:从2001年9月22日起,禁止1.2升以下排量的机动车进入高架路广州:2002年4月26日,广州市全天禁止外市籍号牌微型汽车在市内行驶;禁止广州籍号牌排量1.0升(含1.0升以下)的车辆在内环路、市区主干道行驶武汉:2002年2月1日起,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全天禁止排量在1.3升含1.3升以下的小型普通客车通行……据统计,全国有80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车通行3.中国怎么了?环保、可持续、节能已经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而我国却成为高能耗、大排量汽车竞争的主要战场。
中国汽车制造商拼命上大排量汽车生产线、外国大排量汽车纷纷登陆中国或合资办厂在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中,汽车特别是大排量豪华轿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相比之下,在大多数欧洲人眼中,“小的就是美的”,大众生产而不是大排量生产,节能、环保是美德中央政府“限大”,地方政府“限小”(中央与地方)4.地方政府“限小”的可能原因:成本-收益分析。
地方政府“限小”的成本不高,“收益”却很明显,“限小”道路车流量下降,大排量豪华车跑快了地方政府决策能力低,信息不充分,缺少对“小排量”与“大排量”在车速、安全、环保等性能指标上的比较分析,不能与时俱进控制私人轿车数量城市形象考量认定问题简单。
功能规划、公交体系、基础设施、乱停车、交通指挥水平、市民素质5.中央政府的声音:《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4年5月):“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
实现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保护、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11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为强化节能,国家将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
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
全球能源紧缺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限小”公平吗?符合经济发展目标吗?目标与手段是否有矛盾?城市管理者的交通管理能力需要提高吗?怎么办?6.经济适用房政策应终结吗?国发1993年30号文件最早推出经济适用房概念。
2003年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发的发改投资2003492号文明确提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是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的重要途径,就是只涵盖社会家庭的30%的范围。
2004年底专业调查公司对北京、西安、太原三个城市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主要满足了中等偏上家庭的需要,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所占比例并不高。
三个城市经济适用房自用率平均达到70.29%,其中北京市达到51.34%,西安达到92.1%,太原达到80.25%。
受访业主的家庭收入分布包括从最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在内的各个分组的家庭,北京市受访业主中属于较高收入以下的家庭占58.4%,属于较低收入的和低收入的家庭占22.3%,属于高收入的家庭占25.8%。
从三个城市房屋情况看,建筑面积为60-90平方米,但是三个城市有1/3以上的房屋面积超过90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实际购买者对房屋总体房价、使用面积、户型结构和地理位置的评价基本满意,但有大约80%的经济适用房业主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没有达到目的,真正的低收入者还是买不起经济适用房。
第一节政策评估概述一、政策评估的概念1.关于政策评估含义的五种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属于政策评估中预测评估的范畴政策评估属于广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即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估,还强调对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政策评估就是发现误差、修正误差政策评估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补充:四种评估前评估: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评估,主要关注政策的预期效果。
预测性评估;可行性评估阶段评估:对政策环节的评估,主要关注政策内容的阶段性(问题界定;方案规划;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分析过程评估: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后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的评估,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2. 政策评估的定义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
二、政策评估做什么?(基本内容)指标: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信息:信息沟通渠道问题;报喜不报忧问题;扁平化组织测定:描述与比较分析:解释的过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建议:目标与手段;制定与执行具体包括:1.政策成本评估—全部政策资源2.政策需求评估—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3.政策效益评估—实施的效果与预期目标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三、为什么要进行评估?(目的)(一)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
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5.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6.政策评估是构筑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二)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1.歌功颂德,过分追求升迁2.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预算3.规避责任,指出不实行政策的理由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5.以“实际情况复杂,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有待进行评估分析”为借口拖延时间6.以主观选择代替客观标准,择其表而舍其实,以枝节的成绩掩盖整体的失误,以局部的亮点替代全局的不足。
四、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4.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五、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外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播媒体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作的政策评估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政策调查报告。
(2)政府工作报告。
(3)公民意见和投诉。
(4)政策听证会。
(5)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2.专业机构和人员:专业机构和人员是指具备政策评估的专门理论、知识与技术,专职从事政策评估的机构和人员。
专业机构和人员对政策评估程序和目标较熟悉,因此能够使政策评估活动有效进行。
3.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体在评估政府的政策活动中,能利用其特殊的信息网较快地获取各种信息,传播事件的真相和内幕,交流思想,通过自身的直接评估间接影响政府或公民对政策的总体性或局部性认识,蕴涵着政策评估的内容,这样,大众传播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政策评估主体的角色。
考虑到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级政府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政府对社会需求反应较迟滞,因此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政策评估主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政策评估的类型一、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划分依据:评估活动是否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1.正式评估: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
正式评估的优点:评估人员有较高素质;评估资料系统、评估经费充分、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较为科学,易受决策者重视。
正式评估的缺点:评估条件要求较高2.非正式评估: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的评估非正式评估的优点:评估方式灵活,简便易行;不限定评估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全面评估政策的真实效果。
非正式评估的缺点:评估资料全靠评估者个人搜集,难以充分;评估经费无保障;评估结论较随意、粗糙,不易受重视。
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划分依据:评估主体的权力、地位。
1.内部评估:政府机构内部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包括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政府内部的专职人员实施的评估。
内部评估的优点:容易获取第一手资料;评估结论易被利用。
内部评估的缺点:出于对自己声誉和前途的考虑,评估者容易夸大成绩,掩饰失误,报喜不报忧;评估结论往往代表着某一具体机构的局部利益,因为评估容易具有片面性和主观色彩;要求评估者系统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专门技术。
2.外部评估:由政府机关以外的评估者实施的评估,可分为委托进行的评估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两类。
外部评估的优点:评估结论较为客观,缺点在于不易获得真实的评估资料。
由于评估者的来源各不相同,外部评估也有各自的特点。
3.委托评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委托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咨询公司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优点:评估主体是专业人员,具有政策评估的丰富经验;评估主体具有较大独立性,能够较为公正的评估评估结论易受重视。
缺点:评估经费、评估资料受制于委托人,为了获取评估经费,评估者可能牺牲原则,评估的科学性打折扣。
不受委托的评估外部评估者出于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或相关利益而自行组织开展的政策评估活动优点:涉及范围广,能够表达和代表社会各阶层对于公共政策的基本看法,结论也较可观。
缺点:获取信息困难;评估结论不易受重视。
三、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1.事前评估: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2.执行评估: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以确认政策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
3.事后评估: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
四、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1.单一政策评估单一政策评估是被评估者只对某一项政策所进行的评估。
2.复合政策评估复合政策评估是对一项以上的政策同时进行评估。
第三节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一、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标准(一)评估的过程与步骤1.评估筹划2.评估实施3.评估总结案例: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涨价政策评估2004年11月30日上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坛、八达岭长城、定陵、长陵等北京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参观游览门票价格调整一事举行了有10名市民参加的听证会。
六个景点最后通过了涨价方案,涨幅为6%-230%不等。
听证会前,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纷纷通过媒体对此次调价方案提出了一些质疑,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这说明公众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在提高,但涨价已成定居,争论的焦点已从该不该涨价逐渐转变到通过此次涨价能否真正发挥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