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能检测试卷(22份) 湘教版3
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 第2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湘教版选修6(2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选择题右图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煤炭B.水能C.铁矿D.焦炭2.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A.水资源B.煤炭资源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生物资源B.气候资源C.水资源D.铁矿资源【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答案】 1.B 2。
B 3.D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
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选修五学业测评试卷(20份)湘教版
学业分层测评(一)[学业达标]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该示意图所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A.区域性B.联系性C.周期性D.不可避免性【解析】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暴雨所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大量运动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
第2题,灾害链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答案】 1.C 2.B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4.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重旱的主要省(区)是云南、贵州和四川。
第4题,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沙尘暴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农业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干旱最容易引发森林火险。
【答案】 3.B 4.C5.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1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灾害类型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类型总计气象灾害11.9 19.0 27.1 10.0 4.3 72.3地质灾害0.9 3.7 7.8 2.7 0.9 16.0生物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大洲总计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和板块活动有关,受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影响。
非洲和大洋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质灾害较少。
2017秋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期末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2017秋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期末检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2016 年夏季 , 巴黎、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污染发生的原因是 ( )。
A. 附近有火山爆发 , 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B. 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C. 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 加上阳光的作用2. 导致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成分是 ( )。
A. 水蒸气和硫化物B. 二氧化硫和氟氯烃C.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D. 水蒸气和悬浮颗粒物2. 下列属于有机垃圾的有 ( )。
A. 食物残渣、菜皮、剩饭菜B. 废纸、废塑料、破衣服C. 碎砖、废木料、渣土D. 尘土、枯枝落叶、厨房垃圾3. 广西贵港“ 国家生态工业 ( 制糖 ) 建设示范园” 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广西“ 国家生态工业 ( 制糖 ) 建设示范园区” 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B. 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C. 热带雨林气候 , 终年高温多雨D. 地处长江流域 , 水资源丰富2. 生态工业园区这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 主要考虑了 ( )。
A. 自然条件B. 环境因素C. 工业联系D. 交通运输3. 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
①清洁生产 , 区域废弃物低排放②追求经济效益 , 增加工业产出③充分利用资源 , 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 双赢”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 ①②④ 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⑤4.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
当白天噪声值大于 60 分贝时 , 就构成噪声污染。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 10 时等噪声值线 ( 单位 : 分贝 ) 示意图。
读图 , 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全一册练习单元测试题(22套) 人教课标版17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中可以显示草场退化的是( )①草群变稀、变矮②产草量减少③草质变劣④毒草变多⑤鼠害、虫害严重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草场退化意味着其生产力的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①②③④都是其表现;⑤鼠害、虫害严重会导致牧草减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不是表现。
答案:D2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不合理的灌溉C.超载放牧D.气候变暖解析:引起草场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原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
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C3关于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解析:欧洲牧场载畜量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又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
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草场,经历了开发、滥用,现在正逐渐好转,但仍不如欧洲牧场。
中国、非洲和南美洲的草场退化都较严重。
答案:B4西欧牧场载畜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较少,有利于发展畜牧业B.温带草场面积十分广阔C.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解析:西欧牧场载畜量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
自然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人为原因: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发达的科研作保障;先进的管理理念等。
可见A、D两项明显错误。
载畜量高低与单位面积草场的产草量有关,与面积大小无关。
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C5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 )A.呼伦贝尔草原B.塔里木盆地C.天山牧场D.青藏高原解析:我国的草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草场中载畜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是受降水量的制约。
45分钟 湘教地理选修6 综合能力测试 (22)
第五章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课后综合提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26度空调”节能行动重要意义是()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2.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A.蟒蛇皮背包B.含磷洗衣粉C.一次性木筷D.无氟冰箱3.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国际合作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4.我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是()A.参与国际行动B.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D.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需要国际合作B.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C.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技术合作D.发达国家应承担目前生态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6.我国需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B.没有国际支持,我国不能进行任何环境保护工作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D.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7.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最重要方面是()A.环境普查B.环境管理C.环境治理D.环境预测8.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①树立环保意识②讲究环境道德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据此回答9~10题。
9.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10.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2份) 湘教版10
章末整合教材P47活动探究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
3.山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这里植被稀疏,因而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教材P49活动思考(2)(1)(3)(5)(4)教材P52活动探究1.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2.倡导低碳生活,降低能源消耗,以减少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轻森林和污染压力;不食用、不购买、不采集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包括服装、家具、装饰品、化妆品等),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减少生物资源的消费;不引进没有经过风险评估的外来物种,防治生物入侵;遇到非法捕猎、食用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事件,要勇于举报;进行垃圾分类,减轻环境污染;在旅游、野外活动时注意保护森林,保护草地,保护河流,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材P53活动实践1.略。
2.对农户来讲,“退耕”意味着农户原有承包的耕地要从粮食及其他作物的生产中退出,将给农户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同时造林种草意味着农户需要投入必要劳力、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同样意味着未来收益的损失。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
4.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实施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P54活动探究利: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生产用能问题,为水力发电而修建的水库大坝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二选修6综合检测3
综合检测(三)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
①②③④1.四幅图片中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只有生产者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图片①中是几支竹子,构成生物种群;②中是一只蜻蜓,是一个物种;③中有蝴蝶和花,构成生物群落;④中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2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答案】 1.C 2.A在藏北草原上的许多地区,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而裸露在外,大风天气扬起的黄沙使得草原上的能见度偏低。
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对草原长期粗放经营B.水土流失C.过度放牧D.草场退化4.该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A.水土流失B.旱涝灾害加剧C.土地荒漠化D.过度放牧【解析】第3题,“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是题眼,说明藏北高原草场退化严重。
第4题,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加剧是森林面积锐减带来的危害,过度放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
【答案】 3.D 4.C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沙漠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土地沙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
据此完成5~6题。
5.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滩”。
下列行为或现象中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A.①②④B.③⑥C.⑤⑦D.①⑤⑧【解析】第5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荒漠化和沙尘暴发生的有效措施。
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 第3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湘教版选修6(2021年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一、选择题1.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①桑②基③蚕④鱼A.①③B.①②C.③④ D.①④【解析】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指的是各级动物.【答案】C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2~3题。
2.该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中粗箭头表示()A.呼吸作用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D.食物链3.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④⑤【解析】第2题,图中的箭头有四类:太阳能,表示能量从太阳传输到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虫子采食、小虫被小鸟捕食、小鸟被鹰捕食的过程表示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传输;植物、虫子、小鸟和鹰指向分解者的箭头,就是它们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分解者的过程;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质,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环境。
总之,箭头的含义是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第3题,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消费者是除生产者(①)和分解者(⑤)之外的所有生物(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2份) 湘教版1
章末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读图,完成1~2题。
1.维持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2.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森林是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第2题,考虑到实际情况,C项最符合题意。
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粗箭头表示()A.呼吸作用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D.食物链4.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图中的箭头有四类:太阳能,表示能量从太阳传输到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虫子采食、小虫被小鸟捕食、小鸟被鹰捕食的过程,表示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传输;植物、虫子、小鸟和鹰指向分解者的粗箭头,就是它们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分解者的过程;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质,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环境。
第4题,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消费者是除生产者(①)和分解者(⑤)之外的所有生物(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
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
据此回答5~6题。
5.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③蒸发量突然增大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5.A 6.A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了荒漠化。
【高中地理】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选修六课时训练试卷(21份) 湘教版1
1.2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B. 2011年台风“未雷”C.日本土壤核污染D.食品添加塑化剂【解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在于,前者因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导致,后者指从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所致,本书讲的是以次生环境问题为主。
【答案】 A2.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碱化【解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答案】 C2010年8月份以来,深圳盐田港至大梅沙、小梅沙15平方公里的海域出现赤潮,这是今年以来深圳海域最大规模的赤潮。
读某年我国各海区赤潮发生次数图,回答3~4题。
3.导致赤潮发生的自然条件有()A.海湾较封闭,海水温度适宜B.鱼类产卵期C.风浪较大,赤潮生物扩散D.寒暖流交汇处【解析】较封闭的海湾利于赤潮生物聚集,适宜的温度使赤潮生物繁生。
【答案】 A4.东海海区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可能有()A.海面开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B.季风盛行,利于赤潮生物的繁生C.沿岸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D.洋流为赤潮生物带来营养物质【解析】东海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规模大,排放的污水量大,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赤潮生物繁生。
【答案】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6.关于我国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主要是硝酸型酸雨B.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C.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D.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在华北地区5~6.【解析】第5题,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2份) 湘教版5
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结合以下材料,完成1~2题。
1.“用爱温暖世界,而不是二氧化碳”。
四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2.摒弃传统增长模式,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下列符合“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思想的做法是()①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②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③推广节能技术和无氟产品④保护植被,积极植树造林⑤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直接比较数据即可判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第2题,石油和煤炭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一次性用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
读表完成3~4题。
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4.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经多年研究、论证和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答案 3.B 4.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图中湖面数值为负值,低于海平面;等值线南密北疏,由此判断地势北缓南陡;湖面不断萎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因湖水减少,含盐量上升。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2份) 湘教版18
章末整合教材P82活动探究教材P85活动探究现在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发生了众多环境污染公害事件,而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还不能完全消除。
与其在末端治理,还不如从源头把关。
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而且可以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值;环境污染一旦产生,想要恢复到没有污染之前的状态,就目前的科技及人力物力来说,那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对环境的保护上来说,预防为主都是最为科学也最为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教材P86活动思考1.尚不能。
征收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但是只有排污费征收额远远高于企业治理污染成本而且环境执法监管到位,才能完全达到目的。
2.征收排污费是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是基于如下两点考虑:一是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利用,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二是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教材P90活动探究第二种观点更合理合法。
因为化工厂可能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化工厂是高危行业,选址在居民区附近,在案件的发生上存在事先的过失,所以化工厂承担民事责任是合理的。
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化工厂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化工厂既要对受害群众进行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及一定的精神损失费等,又要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危害排除。
教材P96图5-5“中国绿色标志”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教材P96~97活动思考1.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要比较购买节能产品一次性多支付的成本——溢价与长期使用后所节省的成本。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二选修6综合检测2
综合检测(二)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1.能表示水资源危机的漫画是()A.①B.②C.③D.④2.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3.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就是水资源短缺,漫画③表现的就是缺水。
第2题,漫画④中的耕牛是题眼,说明滥采瓷泥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
第3题,非法采矿的表现是采富弃贫、储量消耗高,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这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漫画①中的“非法开采”是题眼。
【答案】 1.C 2.D 3.A近年来,石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物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A.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B.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C.石油总量供不应求D.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5.为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A.采取节油措施B.加强地质勘探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D.减少汽车数量【解析】第4题,“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
做题时注意“客观”二字。
第5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量增加,并不能依靠减少汽车数量的办法来保证石油供给。
【答案】 4.A 5.D在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内蒙古、陕西的一些国有大煤矿,在开采五六十米的巨厚煤层时,只从中间开采,所谓“吃白菜心”,其余的被丢弃。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6.“吃白菜心”将导致________增加()A.储量消耗B.综合矿床利用率C.土壤污染D.矿区塌陷7.“从中间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地表塌陷B.水污染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8.为解决“从中间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最可靠的整治措施是()A.植树造林B.回填采空区C.回填矿区,进行复垦D.优化用煤结构【解析】第6题,“吃白菜心”将增加煤炭单位开采量的消耗量。
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一、选择题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图片中的环境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A.贵州梯田B.周口店人类遗址C.城市或乡村D.卧龙自然保护区1~2.【解析】第1题,图片①是稻田,②是水乡,③是放牧的羊群,只有④是人类没有干预、改造的荒漠。
第2题,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人工环境,不属于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答案】 1.D 2.D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
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下列环境问题,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A.全球海平面上升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C.水土流失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A.使用低硫燃料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C.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制冷剂D.安装烟道脱氮设备3~4.【解析】第3题,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南极企鹅患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多;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遭破坏引起的;酸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受影响、森林枯萎死亡等.第4题,C项措施利于臭氧层的保护。
A、B、D三项均利于防治酸雨.【答案】 3.D 4.C阅读《藏羚羊的跪拜》文中的片段,完成5~6题.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5.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将违背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中的()①尊重与善待自然②关爱人类③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④可持续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文中“他"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价值()A.维持生命B.经济C.娱乐和美感D.科学研究5~6.【解析】第5题,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会导致藏羚羊的灭绝(违背了尊重与善待自然的原则),还剥夺了他人和子孙后代合理利用藏羚羊的机会,而且所有人类都要承受藏羚羊灭绝的后果(违背了关爱人类和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的原则);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原则中没有可持续发展。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湘教版:第一章测评(原卷版)
小学英语、英语课件、英语教学设计、小学英语试题、英语导教案、英语单词短语第一章测评一、选择题 ( 共 20 小题 , 每题 2.5 分, 共 50 分)读以下各地景观图, 达成以下各题。
学 |科 |网...学 |科 |网 ...1.这四周景色地中 , 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松赞林寺景观图反应的各样环境因素中, 最主要的是 ()A.岩石B. 阳光C. 科学技术D. 宗教崇奉2013 年 11 月 16~19 日 , 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连续迸发, 岩浆喷涌 , 高达数千英尺。
这已经是埃特纳火山2013 年的第 16 次迸发。
据此达成以下各题。
3.火山迸发会喷出大批火山灰和二氧化硫, 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这类污染属于()A.资源枯竭B.生态损坏C. 原生环境问题D.次生环境问题4.按产生的原由来说, 以下图片与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同类的是()A. B.C. D.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 耗资巨资移植大树进城。
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出60%。
据此达成以下各题。
5. 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由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 移植过程中受损害小学英语、英语课件、英语教学设计、小学英语试题、英语导教案、英语单词短语C. 生计环境改变D. 人为损坏严重6. 大批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引发地质灾祸③增添酸雨频次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添地表水的下渗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以下图中表示的是全世界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以下图, 达成以下各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涨 , 沿海低地被吞没B.火山、地震频发C. 沙漠化日益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来源因是()A.冰川消融B.全世界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9.以下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A.增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告警报C. 提升城市化水平, 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增强国际协作, 开发洁净能源臭氧层保护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三)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
①②③④
1.四幅图片中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图片中只有生产者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图片①中是几支竹子,构成生物种群;②中是一只蜻蜓,是一个物种;③中有蝴蝶和花,构成生物群落;④中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2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答案】 1.C 2.A
在藏北草原上的许多地区,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而裸露在外,大风天气扬起的黄沙使得草原上的能见度偏低。
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对草原长期粗放经营
B.水土流失
C.过度放牧
D.草场退化
4.该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A.水土流失B.旱涝灾害加剧
C.土地荒漠化D.过度放牧
【解析】第3题,“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是题眼,说明藏北高原草场退化严重。
第4题,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加剧是森林面积锐减带来的危害,过度放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
【答案】 3.D 4.C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沙漠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土地沙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
据此完成5~6题。
5.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滩”。
下列行为或现象中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6.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④B.③⑥
C.⑤⑦D.①⑤⑧
【解析】第5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荒漠化和沙尘暴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6题,在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中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植树种草,建设防护
林,合理载畜,退耕还牧等。
【答案】 5.D 6.A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
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解析】第7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第8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7.D8.B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3年5月16日发表报告说,世界自然基金会用来评价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地球生态指数”(LPI)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野生生物数量减少了19.5%。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人类行为会导致野生生物数量大量减少的是()
①滥伐森林②过度放牧和垦殖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营造防护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什么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解析】第9题,营造防护林可以增加植被,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第10题,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而且干扰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能使抵抗力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只有增加物种数目,使食物链增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提高,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9.A10.C
二、综合题(共40分)
11.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
根据以下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黄土高原某地区1980年以前工业结构示意图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是________。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黄土高原处于特殊地带(由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由沿海向内陆过渡、由湿润向干旱过渡、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由农业向牧业过渡),由于自然要素相互交替,造成自然环境不够稳定,导致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水土流失对本地来说造成的危害是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减少;对下游来说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的,包括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开矿等。
【答案】(1)土质疏松多暴雨耕地减少河床淤积
(2)轮荒开矿
(3)保塬、护坡、固沟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
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荒漠化的本质都是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主要从地形条件(坡度大)、水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物源条件(地表多疏松物质)三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2)题,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第(3)题,乙地荒漠化的影响可以用水土流失的危害来进行知识迁移,主要从土壤、河流、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方面回答。
第(4)题,荒漠化治理措施应从荒漠化的原因来寻找,“知因索果”,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破坏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能源缺乏,乱砍滥伐植被用作燃料;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然后从解决这三个问题入手,归纳出整治措施即可。
【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