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几个活动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联系实际引出热机的概念。
教具
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汽油机模型、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燃烧皿、酒精、碎纸片、水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观察课本P42图12-21、12-22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1.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物体对外做功,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活中物体对外做功的事例?
(活动3)演示点火爆炸(课本P43图12-25)
现象:盒盖被顶开,盒口出现“白气”
分析“白气”的形成
说明: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起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上述过程
2.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这一实验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方面有应用?
二、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是如何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观察课本P44图12-26,了解汽油机的构造。
1.构造:进气门、汽缸、曲轴、连杆、活塞、排气门、火花塞
水温的变化(℃)
10g酒精
10g碎纸片
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
三、热值q: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单位:J / kg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mq
烟煤的热值2.9×107J / kg表示什么?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3.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自主学习】1.一铁块放在热水里,它的温度,内能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其实质是.2.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__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___________,它的内能将减少.3.20℃的5kg的水温度升到50℃时,必须吸收J热量,其内能增加J,降低15℃,其内能减少J.(写出计算过程)4.要使一根金属丝的温度升高,你有哪些方法?请至少写出4种。

①②③④【课堂助学】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1-----反复弯折铁丝现象:弯折处温度;说明:铁丝的内能实验2-----压缩气体做功现象:;说明:气体的内能,温度,达到了棉絮的着火点.总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讨论:一根金属丝温度升高了,一定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吗?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二、观察点火爆炸现象观察实验,完成以下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做功,燃气的能减少,转化为能.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转化为的机器------热机.阅读课本p51,,观察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模型汽油机在工作时,活塞在汽缸里做往复运动,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外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______________.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形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活塞往返_________,飞轮转动_________,对外做功___________,在汽油机工作的4个冲程中,只有__________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能转化为能;其余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________来完成的.3.压缩冲程: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做功冲程: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4.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三、例题精讲1.一壶水的温度升高了,不可能是下面哪种做法引起的()A.把这壶水放在太阳光下晒了一会儿B.用火加热了一段时间C.把这壶水从一楼提到五楼D.向壶里加了一些热水2.一台柴油机的转速是2880r/min,这台柴油机的活塞每秒钟经过______个冲程,完成______次做功的过程.3.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板书设计】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2.汽油机(1)工作原理:(2)四个冲程:(3)能量转化:当堂检测1.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C.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D.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2.关于做功和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要增大B.钻木取火时,钻头的内能传递给了木头C.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要减少3.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的情况是()A.温度降低,内能减小B.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温度降低,内能增大4.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B.所有的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C.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是有毒气体D.热机所产生的噪声,可以被热机上的消声器完全消除5.热机是将内能转化成能的机器;热机一个工作循环由个冲程组成,其中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冲程。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3. 探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 械能
3.1 演示气体膨胀做功实验。 3.2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 少 3.3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4 生活现象及应用。 要素:看+讲+听+想+动+做
4.课堂收获 4.1 谈收获。 4.2 思考训练.
要素:想+做+讲+ 听
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加。
分析归类、语言表达等能
内容:《机械能与内能的 相互转化》第 1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四、机械能与内 能的相互转化
激趣 导入
4+1 分钟
活动一
18+1 分钟
活动二
15+1 分钟
课堂 小结
3 分钟+1
一、教学目标:
1、小目标:(1)知道改 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 功,且与热传递等效。(2) 理解对物体做功内能增 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 知道热机的原理 2、大目
1
四、课 时 形 式 : 标 准 课
2.4 生活现象及应用.
(40+4)分钟
要素:做+听+想+动+讲+看
1. 导入:激趣导入。 提问:如何让一根铁丝发热. 1. 1 思考并将方法写在微卡上。 1.2 6 人组顺时针交互,补充自 己答案.
2. 探究发现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2. 1 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2. 1. 1 复习热传递知识。 2. 1. 2 2 人组交互,将方法中不
属于热传递的方法挑选出来。 看+想+做+动+讲 2. 2 做功可以让物体的内能增加 2. 2. 1 做功可以让物体的内能增

初中物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1).doc

初中物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1).doc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谢志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多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做功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

(2)通过观察演示,认识汽油机,了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的转化情况。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4)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通过汽油机的学习以及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分为五个活动组成,分两课时进行:活动一: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活动二: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活动三:热机——介绍汽油机的结构、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能量转化情况;活动四:“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

活动五: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教材首先从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若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介绍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本节重点介绍了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在“信息库”中予以介绍,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热机的发展历程”一文,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现象。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教学内容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实例分析: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现象。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摩擦生热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3.2 教学内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如热机的工作原理。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热机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

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进一步探究。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完成思考题。

第六章: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6.2 教学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实例,如洗衣机、汽车等。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1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1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2、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1、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料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的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汽油机的挂图及模型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 观察到什么现象?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再举出一些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事实证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那么能否反过来,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呢?演示实验——电子式火花发生器:实验方法: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内滴入2-3滴酒精,在将盒盖盖紧,揿动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按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表明:酒精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为机械能。

燃料的化学能→燃气的内能→塞子的机械能二、热机讨论、比较空气压缩引火与发射瓶塞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对物体做功,机械能可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明确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希望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难点是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和重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滑轮组、小车、气球等,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认为实践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因为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能够直接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而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思考则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因为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本次教学活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观察,表明他们对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我也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科学小实验、科学故事等,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12.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案

《12.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案

苏科版十二章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在学生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提高探究问题的力气,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气及相互合作学习力气。

了解热机的进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进展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关系。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生疏到做功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看、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学习重点:1、生疏做功是转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学习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状况。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构造图〕在学生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提高探究问题的力气,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气及相互合作学习力气。

了解热机的进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进展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关系。

第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在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展进一步学习,并对应用加以拓展并应用到生活之中。

2.学习者分析学生对机械能内能有确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它们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借助学问的学习加深他们的认知,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应用当中。

3.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活动,生疏到做功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看、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生疏做功是转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学习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状况。

初三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初三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课 题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
课 型
新授课
第4课时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探 究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1)做一做
(2)看一看
(3)议一议
二.活动:演示点火爆炸事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两个实例。
提出问题:同学们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类并进一步分析铁丝的的内能从何而来。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课文中“想一想”,并选派代表借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对全班同学介绍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阅读“信息库”中关于“柴油机”的内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阅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热机发展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课后思考及作业
完成《课课练》中相关内容。
教师
课后
简评
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探 究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理解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热值教学难点: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热值教学器材: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教学过程:一、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提出问题:同学们采用哪些办法能够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做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方法实行归类并进一步分析铁丝的的内能从何而来。

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并设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所用的各种方法并归类。

说出结论: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二、活动:点火爆炸实验---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观察、说出实验现象并在老师提示下说出其中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三、热机1、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2)吸气冲程中燃料混合物为什么能吸进汽缸?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后实行小组讨论并完成课文中“想一想”,并选派代表借助模型或多媒体动画对全班同学介绍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2、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3)压缩冲程中能量怎样转化?什么时候点燃燃料?(4)在做功冲程中是什么做功?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阅读“信息库”中关于“柴油机”的内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作业布置:WWW的1、2、3、4板书设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外一种方式二、热机原理。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2. 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两种能量的定义。

2. 讲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的例子,如滑梯、滚筒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机械能和内能的理解。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包括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机械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动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内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内能的转化过程,包括热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内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热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内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学会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如发动机、摩擦生热等。

2. 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原理。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

2. 拓展学生对能量转化应用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让学生加深记忆。

2. 介绍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暖气等,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的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课时)知识技能课【理论支持】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意义建构主体,强调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2.合作学习的理论.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3.掌握学习理论. 教学的艺术在于使学生花适当的时间就能掌握教学内容。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这要求精心设计教材及学习程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3)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做功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

(2)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通过汽油机的学习以及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给你一块冰,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熔化?2.寒冷的冬天,为了使手暖和起来,你常采用什么方法?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学生回答课前延伸的两个问题。

教师演示两个实验:1、两手相互搓,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

为什么?2、释放吹大的气球,开口处温度下降。

为什么?学生观察并积极思考。

引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景,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探究活动12.5 研究做功是否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先看书然后用桌上器材完成实验12.5 提问:感受到了什么,该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演示完成图12—27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议一议:(1)上述活动中,物体的内能有没有变化?增加还是减少?(2)物体增加的内能是从何而来的?能量如何转化?实质是什么? (3)列举日常生活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12.4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教学案例)

12.4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教学案例)

12.4 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通过探究,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燃料的热值概念的形成,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在上述图片中,物体增加的内能是从何而来的?这些过程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关键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布置一些与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这种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布置一些与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邀请同学表演滑翔机杂技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对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思考。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例如,在讲解摩擦生热现象时,我会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木块的过程,观察木块的温度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这一定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场景,如播放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物理核心素养 优化物理教学设计——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

关注物理核心素养 优化物理教学设计——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从此,“核心素养”成为国内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结合具体课堂实例,探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著名的物理教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玉英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来界定物理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也称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

其中,物理观念是指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科学思维强调认识方式,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透事物的本质属性,通俗地说就是用物理的眼光看事物;科学探究就是始于2001年的课程改革给物理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并制定方案、获取并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评估与反思等,形成了构建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异于传统教学的模式;科学态度与责任强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科学与技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以及责任感。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涵可以用下图表示(图1)。

图1也就是说,从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来看,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认识世界的物理学核心概念;第二,研究物理学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第三,对待物理学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第四,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核心素养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普遍存在于物理教学内容当中。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方向和意识,开展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构建物理核心概念,优化课堂教学物理核心概念就是位于物理学科中心,拥有课堂之外的恒久价值以及迁移类推价值的关键性原理、概念和方法。

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假设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任务方案末尾。

有了方案,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

下文为您预备了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知道做功是改植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任务原理、结构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熄灭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进程与方法:经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育观察才干;经过探求不同燃料充沛熄灭时放出热量,看法燃料的热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先生具有浪费动力和环境维护的看法;引见热机研讨的新停顿与未来社会开展关系,鼓舞先生将迷信效劳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法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看法汽油机的任务循环教具: 演示实验:空气紧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先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降低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讨做功改植物体的内能(1)先生做图12—23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觉得,判别铁丝内能能否变化,引导先生剖析得出:铁丝的内能添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

再让先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降低。

方法能够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先生剖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经过热传递改动内能的,哪些是经过做功的方法改植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结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植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先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员停止平安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紧缩引火实验,先生观察棉花熄灭。

引导先生剖析:紧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添加,棉花熄灭,进一步让先生知道做功是改植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紧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经过实物投影,缩小实验现象,能使先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1)教员演示图12-25实验,先生观察现象,讨论剖析得出:酒精熄灭后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增加转化为机械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学参考2019·1 中旬来自48物理·教学研究
这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带着这 个问题,分析课本上提供的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图(这个 时候不要给学生提供课件动画,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构思 的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实际上就是比较,而比较本身 就是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最直观的方式。学生需要比 较的是四个冲程的区别,主要包括各个冲程中进气门、 排气门是打开还是关闭,活塞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曲 轴转动角度是多少,等等。一旦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 结论,就可以要求学生将静态的图片转换成动态的画 面,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热机完整的一个工作循环的表 象。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猜想,但却有分析归纳、推理 论证等过程,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特别有帮助;第三,用 动画来验证学生的表象,强化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的 认识。这实际上是探究结果的系统化、完整化;最后, 回顾一个工作循环中的能量转化,进一步强化能量转 化观念。
物理·教学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
——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为例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初中(226500) 周 翔
[摘 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 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二、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物理教学设计 既然核心素养四要素普遍存在于物理教学内容中,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有明确的意识与方向,那么基 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就会自然形成。在“机械能 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确定了如 下三个教学设计的重点: 1. 基于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培养学生用能量的 观念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与习惯,绝对不能脱离实 例。笔者以借鉴外国教材中的“能量携带者”的比喻来 实施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将抽象的能量理解为形象的 “可携带”的对象。比如说笔者让学生举出具有动能的 物体的例子,学生举出了行驶的汽车、下落的小球、飞行 的子弹等,其实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个时候学生都是 根据“运动”这一特征来举例的,因为他们知道物体在运 动,所以判断这些物体具有动能。虽然不错,但却不够 直接。笔者给他们打的比方是,这些运动的物体,“兜里 都揣着动能”——这就是“能量携带者”的另一说法,这 样的说法符合“具有能量”的标准,也更形象、更直接,因 而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建立能量观点。 2. 基于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苏科版的物理教材中,这节内容安排了“反复折弯 铁丝”“空气压缩引火”“观察点火爆炸”等活动或实验,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热机。前两个活动与 实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后一个是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的例子,对应着热机工作的四个循环中的压 缩冲程与做功冲程。问题在于,学生并不能自主发现 这种对应,甚至在教师讲授之后他们仍然似懂非懂,这 就说明简单的讲授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笔者 设计了探究式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利用热机工作的 所有复杂机械,最初的动力都来自于热机的曲轴,于是 研究对象就变成了“曲轴为什么会运动(持续转动)”。
机原理的简单或复杂反映,在感受热机改变人类生活的 同时,再思考热机的工作效率与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其实,笔者进行过梳理,可以说初中物理中的每一 个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教学,都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存 在着核心素养要素,因此对物理教师而言,最为迫切的 是带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并进行 教学设计,这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48-02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日益普及,指向核心素养的 学科教学必然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 物理教学怎样进行,才能体现核心素养元素,才能切实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达成这一目标,以下三点是必须遵循的。
一、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 著名物理教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玉英在 研 究 物 理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的 时 候 ,从 物 理 观 念 、科 学 思 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并将之称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其中,物理 观念是指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 识;科学思维强调的是认识方式,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透事物的本质属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物理的眼光 看事物”;科学探究并不陌生,这是始于 2001 年的课程改 革给物理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教 学内容),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 计实验并制定方案、获取并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 论、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评估与反思等,形成了 建构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异于传统教学的模式;科学态度 与责任是一个新提法,强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科学与 技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以及责任感。如果说前面三 个要素与核心素养这一上位概念中的“关键能力”相关 的话,那这一要素就与“必备品格”高度相关。 显然,要切实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就必 须弄清所教的内容中,核心素养是如何存在的。这里, 笔者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谈谈此看法。 首先,能量本身就是课程标准界定的三大教学内容 之一,而机械能与内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的能 量,强化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从能量角度 看待事物的习惯,这是直接的物理观念的培养;其次,机 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让学生形成“转化”观念, 这在强化物理观念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认识生活 事物的一种思维的角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最 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可以基于对生活实例的观察,生成 能量转化判断问题的直觉;再次,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充满了探究性。尽管这不是一个探究性的实验,但由于 热机的工作过程环环相扣,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这 就为学生的探究打开了空间,思考其工作过程与能量转 化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究的过程;最后,热机在生活中作 用巨大,从普通的摩托车,到航母上的蒸汽轮机,都是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