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安徽省水环境污染研究及对策
![安徽省水环境污染研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6a984caa58da0116c174993.png)
例 下 降6 . 3 个百 分点 。 长江 流域 : 干流 总体水质 状 况为 优 , 2 0 & 断面 中, 有1 2 个断 面水 质为类 , 8 个
圾 乱堆乱 放现象 ; 三 是规范畜 禽养殖 , 设 立畜禽 粪便堆 放及处 理场所 , 防止高浓
度 畜禽 污水 进入 水体 。 3 2 强 化政 府行 为 , 依 法治 理水 环境
断面水质 为类 。 支流 总体水质 状 况为 良好 。 监 测的3 8 条支 流 中, 有2 O 条支 流水质 为优、 8 条为 良好 、 5 条为轻 度污 染、 绦 为 中度污染 、 l 条 为重度 污染 与2 0 1 2 年相
比, 省辖 长江 流域总 体水质状 况无 明显变 化 , ~类水质 断面 比例下 降2 _ 8 个百 分
加强领 导 , 搞 好规划 , 落实 措施 , 将水 资源保护 规划纳入 政府 的经济 发展计
划。 加强 法制建 设 , 加大执 法力度 , 依法 保护 和治理 水环境 。 加强水环 境管理 , 组 织强有 力 的管理机 构 , 发挥 跨地 区 的水资源 保 护管理 机构 作用 , 建 立流 域与 区
坝入境 断面水质 为类 , 滁州t j ,  ̄ p 巷 出境 断 面水质为 类 , 其 余断 面水质 为 ~类 。 支 流总体水 质状 况为 中度 污染 。 1 9 条入境支 流 中, 有3 条 支流 水质为 轻度 污染 、 5 条
预备 工序排 出 的污 水 , 水 中富含丹宁酸 和铬 盐 , 是污染 陛很强 的工业 废水之 ‘ 。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226a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1.png)
安徽水利调查报告安徽水利调查报告一、引言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省份。
水利是安徽省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安徽省的水利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安徽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徽省水资源状况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根据我们的调查,安徽省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其中包括淮河、长江、皖江等重要水系。
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安徽省也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部地区则相对匮乏。
三、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安徽省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
根据我们的调查,安徽省在水库、堤防、灌溉、排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在河道治理和防洪工作方面,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
四、安徽省农业水利发展现状农业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水利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我们的调查,安徽省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提高了灌溉效率,改善了农田排水条件。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等。
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安徽省农业水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
五、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水利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根据我们的调查,安徽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水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徽省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六、安徽省水利管理与发展问题水利管理是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我们的调查,安徽省在水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加强了水利规划和政策制定。
安徽水利局面试题目(3篇)
![安徽水利局面试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e7a9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4.png)
第1篇1. 请简述安徽省水利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 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3. 针对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请提出您认为有效的措施。
4. 在推进水利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5. 请谈谈如何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行业管理水平。
6. 针对农村水利建设,如何提高农民参与度,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7. 请分析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8.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9. 请谈谈如何加强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10. 针对水利行业廉洁自律问题,如何加强廉政风险防控?11. 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抗灾能力。
12. 在推进水利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13.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请提出治理措施。
14. 请谈谈如何加强水利行业技术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
15.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16. 请分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17.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问题,如何妥善处理?18. 请谈谈如何加强水利行业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利工作的认识。
19.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贯彻节水优先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 请分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二、参考答案1. 安徽省水利发展现状:近年来,安徽省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逐步加强。
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
2.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一是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三是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四是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3. 水资源保护措施:一是加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二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水环境质量;三是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c3a606836529647d272852b2.png)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
夏守 先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子为总磷 、 氨氮 、 学需 氧量 。派河肥 化
李
国
巢湖市 : 裕溪河 、 兆河 、 皋河 、 柘 白石
撑, 水资源质量的优劣 , 一定程度上制 西上派段 , 多年平均汛期为 Ⅳ类水 , 非 天 河 、 西河 、 江 和 县 段 、 江 无 为 段 、 长 长 牛
价范围为合 肥 、 巢湖 、 六安 3市境内的 化 状态 。 几乎 每年夏季均 有不 同程 度 般 , 主要污染 物为总磷 、 总氮 。营养 化评 南淝河 、 裕溪河 、 杭埠河 、 史河 、 淠河等 的 蓝 藻 发 生 。 共3 O多条主要河流 ; 巢湖 、 瓦埠湖 、 董 分值 为 5 5 , 0— 5 呈轻度富营养化状 态。 目
水质较好 。 众兴水库及店埠河上段 、潭 冲水 多年水质为 Ⅱ一Ⅲ类 , 六安市 : 史河 、 史河 干渠 、 沣河 、 沣西
渠 、 河 、 东 干渠 、 西 干 渠 、 东干 汲 汲 瓦 淠 3 镇 污 水 资 源化 . 城
合肥市 : 南淝 河 、 埠河下段 、 店 板 库和瓦埠湖长丰片分 别为肥东 、肥西
20 07年 C D 和 N N 人 河 总 量 比 总量进行控制 , O H一 如果某一区域 的污染物 的生活污水用 于城 镇园林 、绿化 花木用
20 06年分别减少约 7 %和 5 %, 0 0 基本 排放源 比较密集 , 即便所有排放源都达 水 , 以及进入 中水系统 冲刷 厕所 、 冲洗马
差, 多年平均为劣 V类水 , 主要超标 因 质均为 Ⅱ~Ⅲ类 , 水质较好 。 和总入 河量 总体 呈 下 降趋 势 ,但在 必须加强和健全计量 、 监测手段 , 使总 20 0 6年 以 前 , O N N 的人 河量 量控制建立在更科学的基 础之上 。 C D、 H一 远超 出水功 能区的纳污能力 ,0 6年 20 后 C D、 H一 O N N的人 河量 显 著 削减 ,
关于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关于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6d6d64c767f5acfa1c7cdc6.png)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份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状况2010年1月我省沿淮淮北以多云到阴天气为主,全省平均降雨量28mm,比常年同期偏少4成,其中沿淮淮北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9成。
长江干流水位平稳,下旬略有上涨。
大通站过水量324亿m3,比常年同期多2成,与去年同期过水量持平。
淮河干流水势平稳。
王家坝站、鲁台子站、蚌埠(吴)站过水量1.78亿m3、6.32亿m3、6.59亿m3,分别比常年同期少1成、多2成和多1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1月份全省主要江河111个监测断面中符合I~II类水质的占29.2%,III类水质的占24.8%,IV类水质的占16.8%,V类水质的占4.4%,劣V类水质的占24.8%。
达标河段数(符合III类标准,下同)占54.0%,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0%。
劣V类水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0.2%。
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淮河流域1月份淮河流域III类以上的达标河段比例占29.8 33.3%,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13.1%。
劣V类河段占29.8%,环比上升0.8%,同比下降0.6%。
淮河干流王家坝段、鲁台子段、淮南田家庵段右岸为III类水;凤台大桥段、淮南公铁大桥段、大涧沟段右岸、蚌埠闸上段、吴小街段、明光小柳巷段为IV类水。
颍河界首省界段为劣V类水;阜阳闸上段为IV类水;范台子段为V类水,氨氮超标。
颍河支流泉河杨桥新闸上段为劣V类,老闸上段为IV类水。
涡河亳州省界段和涡阳闸上段为劣V类水;蒙城闸上段为III类水。
茨淮新河插花闸上段和下段为III类水;阚疃闸上段为III类水;上桥闸上段为II类水。
浍河临焕集段水质为劣V类,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固镇闸上段为V类水,氨氮超标。
奎河栏杆集段、肖濉新河符离集闸上段、濉河浍塘沟闸上段、新汴河宿州市区段、沱河宿东闸上段、新沱河徐楼闸上段、白塔河天长市区段为劣V类水。
安徽合肥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保护任务紧迫
![安徽合肥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保护任务紧迫](https://img.taocdn.com/s3/m/39ec6c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e.png)
安徽合肥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保护任务紧迫一、背景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合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然而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影响以及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加之降水不均匀,导致水资源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其次,人类活动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消耗和污染。
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对水资源需求巨大,加之水污染治理不力,使得本就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三、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给合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由于缺水,一些企业无法正常运作,例如电力工厂、化工企业等,进而影响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其次,缺水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
水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卫生、清洁等方面的基础,缺水会导致饮用水紧缺、卫生条件恶化等问题。
此外,水资源短缺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形势,水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水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水污染,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强化水源保护,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此外,加强水环境保护还能够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保证长期平稳的水资源供应。
五、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对策为了应对合肥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污染治理,严控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提高废水处理和利用率。
其次,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节水型设备和技术,引导居民、企业和农业合理用水。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应。
最后,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合力。
六、总结安徽合肥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紧迫性不容忽视,水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安徽省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安徽省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9f541fe0242a8956bece4e5.png)
较低 超标因子为氨氮 主要受淮河干支流水质较差的影响 除淮河流域以外其他地区的水源地只出
现零星的超标现象 如安庆市太湖县长河及岳西县衙前河水源地的石油类超标 究其原因 应该是由
于受城区生活污水影响所致 而池州市石台县水源地的挥发性酚超标 则是由于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所
致 D前水质已转好
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评价
巢湖市一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二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庐江县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含山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霍邱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金寨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霍山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郎溪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广德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宁国市港口湾水库
水质营养状态指数
年
年
年
年
结论与建议
由评价结果可知 全省 个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中 达标个数为 个 达标率为 其中 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 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 总体来看 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 河 流型水源地除淮河干流水源地外的达标率也较高 由于以淮河干流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数量较少 因此对全 省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影响不大 全省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处于较好的水平 饮用水资源的保 护是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所以目前必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区 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丘陵山区
年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为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地下水资源量为
地表和地下水不重复量为
水资源总量中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安徽省境内湖泊总面积为
面积大于 的天然湖泊 个 现有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两
岸和沿淮地区 安徽省境内水库总面积
已建成水库 座 总库容
通讯作者
收稿
收修改稿 周晓铁 男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57e861561252d380eb6ecc.png)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水资源定义及其特征的分析比较,针对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和方法,并初步提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和洪水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安徽省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96-03在人们的观念中,水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和其他各项新兴产业的兴起,水资源逐渐匮乏,人们日益感觉到水的重要性,对水的保护和研究力度也逐渐加强。
这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带来思想观念的变迁。
1 水资源概述水资源的定义由来已久,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894年采用“水资源”概念设立了水资源处,此后各国研究者都从各自特定的学科领域出发,试图对“水资源”做出全面科学的定义,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定。
我国对水资源概念最集中的一次学术讨论开始于1991年,由《水科学进展》组织的。
来自水利学、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水资源观点。
这些水资源观点包含:一是水资源应为自然资源的分支;二是降水是一切人类水资源的源头;三是在评价时必须对水资源实施更加严格的限定[1-2]。
目前引用最广泛的是由《英国大百科全书》给出的定义:水资源是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另一个引用比较多的定义是:水资源应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质量,并适合某地需求而长期供应的水源,这个定义是由20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议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气·海·水卷)中水资源定义为: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资源——对人类最有实用意义的水量资源,是陆地上每年可以更新的降水量、江河径流量或浅层地下水的淡水量[3-4]。
现行法对水资源的规定可见新《水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182d98a0116c175f0e48d2.png)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摘要在水利部《全国主要缺水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报告》中,将我省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阜阳、亳州等城市列为重点缺水城市。
供水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多样性需要,一旦发生干旱,合肥市城市供水保障难度更大。
预计到2015年末,合肥市城市年需水总量约5.7亿立方米,现有水源可供水量与规划需水量之间缺口在2亿立方米左右。
不仅如此,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和污染会导致合肥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随着六安市和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
纵观合肥市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相当突出,尤其是水污染更为严重。
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合肥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巢湖和董铺水库,其中巢湖供水约占总量的2/3,董铺水库供水约占1/3。
据统计,现在合肥市有50多万吨工业与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淝河等河道,而最后到巢湖(离市区仅20多公里)。
关键词:合肥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前言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问题”。
世纪世界面临三大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早缺水、水环境恶化,这三大水问题已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问。
其中,干早缺水引起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阎。
因此,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水资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 近些年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迅速成长为百万人口以上现代化大城市。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 合肥将迎来更为重大发展的机遇。
安徽省沱河沿河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
![安徽省沱河沿河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7d0736b1ed9ad51f01df2f1.png)
次为溶解性总 固体 、 硝酸盐( N O , 一 )
和亚硝酸盐 ( N O : 一 ) , 少 数水 样 氯 化
2沿河地 区地下水 质状况 物 ( C 1 一 ) 、 硫 酸盐 ( S O 一 ) 超 标 。综 合
沱 河沿 河地 区村 镇饮 用水 以地 评价结果为 Ⅳ类水时 , 超标组份一
沱河 发源 于河 南省 商丘 市东 北 1 8 0 0 mm, 多年平均 气温 1 4~l 6 ℃, 2 . 1 1 0 . 0 0 m以浅地 下水
的黄河故道南侧 , 沿途 流经河南省 多年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6 5 % 一8 0 %, 多 该层位 共采 集水 质全 分析 与 污 年平 均无 霜期 2 0 0~2 2 0 d 。工 作 区 染 分析 样5 0 组, 地 下水 化 学类 型 以 商丘市 的虞城县 、 夏 邑县 、 永城市 ,
1沿河水 文地质概况
于6 9月 , 约 占全 年 降 水 量 的 组份超标 。以下将按取水层位划分 为 不适 宜饮 用水 或需 经适 当处 理方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8 — 1 6 作 者简介 :朱学群 ( 1 9 6 8 一 ) ,男 ,安徽蚌埠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 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第2 3 卷第 2 期
2 0 1 3 年6 月
安徽地 质
Ge o l o g y o f An h u i
Vo I | 2 3 No . 2
J u n e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5— 6 1 5 7( 2 0 1 3 )0 2—1 4 6— 4
汴河 以来 , 新 汴河 截取 沱 河 上 游 来 重碳 酸型淡 水 , 富水程 度差 别很 大 , 为2 2 . 0 %; 1 1 I 类水共有水样 9 组, 所 水, 宿 州 市 以下 沱 河 干 流水 量 明显 从 3 0—5 0 m / h级 至 小 于 1 m / h 级 都 占比例仅为 1 8 . 0 %。对水质级别起 主要 受 控 于 含 水 岩组 的沉 决 定 作用 的超 标 组份 为总 硬 度 , 减少 , 在 每 年 的 枯 水 季 节 基 本 断 有 分 布 , 其 流。沱河上游主要接纳河南省排人 积 环境 。 的废 污水 , 经 多年 水质 监测 , 现状 水 质为 V类 一 劣 V类 。
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设想
![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设想](https://img.taocdn.com/s3/m/4eb6a4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5.png)
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设想第一篇: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设想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未来设想摘要:本文首先对合肥市水源现状基本情况及合肥市原水工程现状进行介绍,提出了水源保障存在主要问题及对需水量预测进行评价,并对合肥市周边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合肥市未来水源保障设想。
关键词:供水;水源;评价合肥市水源现状1.1 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及评价1.1.1 基本情况董铺水库位于南淝河上游,城市西北部,径流面积207.5km2,总库容量2.42亿m3,常年蓄水6000~7000万m3。
大房郢水库径流面积184km2,总库容量1.84亿m3,常年蓄水5000~6000万m3。
保证率95%时,董铺水库可供水量0.331亿m3,大房郢水库可供水量0.294亿m3,两座水库合计可供水量0.625亿m3。
董铺、大房郢水库是合肥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根据水库2005~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董铺、大房郢水库目前水质为Ⅱ~Ⅲ类,个别采样点有部分测次会出现Ⅳ类,超标项目主要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
1.1.2 水源评价董铺、大房郢水库周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需加强库区周边保护。
董铺、大房郢水库受来水面积和库容限制,可供水量不足,需从上游引水方可满足目前城市供水需求。
1.2 巢湖水源及评价1.2.1 基本情况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我省第一大湖,水域分属巢湖市和合肥市,是一个半封闭型湖泊。
湖泊面积780km2,湖面东西长61.7km,南北宽20.8km,平均宽15.1km,最窄处约7.5km。
湖底平坦,高程约5-6m,最低4.61m。
多年平均蓄水位8.42m,相应库容21亿m3,洪水位12m时总库容为48.1亿m3。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约37亿m3。
通过凤凰颈站闸与长江沟通,供水保证率较高。
巢湖目前以农业用水为主,是巢湖灌区的主要水源。
1.2.2 水源评价巢湖水资源丰富,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随季节而变化。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700cd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2.png)
加强废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体系
在巢湖周边地区建设更多的废水处理厂,确保 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加大对废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废水处 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废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废水处理厂建设、生态农 业发展等项目。
加强政策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环保政策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同 时,建立健全的环保法规体系,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巢湖各区域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等主要 入湖河流的水质状况较为严重,存在较高的污
染负荷。
巢湖流域内工业结构偏重,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 为,导致工业废水对巢湖水体产生较大污染负荷。
巢湖水质总体稳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 。
巢湖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 水体污染负荷贡献较大,是导致巢湖水污染的主 要原因之一。
研究不足与展望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 等流入巢湖,导致水体中氮、磷等 营养盐超标。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巢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状况日益严 重。
季节性变化明显
不同季节水质变化较大,夏季水质相对较差,冬季相 对较好。
治理难度大
巢湖污染状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合措 施进行治理。
巢湖水质长期处于Ⅳ类或 Ⅴ类,属于中度或重度污 染。
富营养化严重
巢湖富营养化指数较高,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 量超标。
淮北平原地下水研究报告
![淮北平原地下水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b524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0.png)
淮北平原地下水研究报告淮北平原地下水研究报告一、引言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地下水是该地区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过度抽取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面临严重挑战。
本报告对淮北平原地下水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保护和管理措施。
二、地下水资源概况1. 地下水补给:淮北平原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
年平均补给量约为X立方米。
2. 地下水储量:淮北平原地下水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约为X 立方米。
3. 地下水质量:研究发现,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好,适合农业和生活用水。
然而,污染物的输入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质量下降。
三、地下水问题1. 过度抽取:由于农业用水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增加,淮北平原地下水的抽取量逐年增加。
研究发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减少等问题。
2. 污染问题:农业活动和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淮北平原地下水局部区域受到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
四、保护和管理措施1.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建立地下水管理规划,控制地下水的抽取量,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和城市用水等。
同时,鼓励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再利用。
2. 污染治理:加强农业活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重金属污染等。
3. 加强监测和调查: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问题。
五、结论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面临过度抽取和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控制抽取量、治理污染、加强监测等。
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重视。
只有全面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安徽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2023年1月)
![安徽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2023年1月)](https://img.taocdn.com/s3/m/179b53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安徽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2023年1月)一、监测情况2023年1月,全省16个地级城市共监测44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其中地表水水源29个、地下水水源15个(亳州市本月启用了3个备用水源)。
(一)监测点位1.地表水水源:河流型水源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附近处设置监测断面;湖库型水源在每个水源取水口周边100米处设置1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河流及湖、库采样深度为水面下0.5米处。
2.地下水水源:具备采样条件的,在抽水井采样。
不具备采样条件的,在自来水厂的汇水区(加氯前)采样。
(二)监测项目1.地表水水源: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共61项。
2.地下水水源: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常规指标39项。
二、评价标准及方法(一)地表水水源地表水水源水质达标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基本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补充项目、特定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二)地下水水源地下水水源水质达标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果(一)总体情况2023年1月,全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总量为14169.42万吨,达标水量14080.13万吨,达标率99.4%。
亳州市4个地下水源地受地质原因影响氟化物和钠出现超标,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0.39倍和0.74倍。
(二)地表水水源29个地表水源地全部达标。
(三)地下水水源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4个水源地超标,超标项目为氟化物和钠。
2023年1月安徽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备注: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是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c0cc2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6.png)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摘要阐述安徽省水资源现状,从规范用水、节水及依法治水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效保护与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保护利用;对策;安徽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淮河、长江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两大流域和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
长江、淮河流域占全省总面积(13.96万km2)的95%,省境南部为新安江流域,面积6 500 km2。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致使安徽这方沃土水旱灾害频繁。
多年来,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了依法治水力度,逐步健全了水资源管理机构[1-4]。
特别是1988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好水资源,根据中央的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安徽省实施〈水法〉办法》《安徽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将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与分配方案落实到用水单位,使合理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机地结合。
为了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之近年来我国水灾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水利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以中发〔2011〕1号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其中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建设。
1 水资源现状安徽省处于南北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叠加地区,长江、淮河横跨该省,河流、湖泊众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是典型的孕灾地区和水资源紧缺的省份。
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等影响严重;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加快发展,很多部门盲目乐观,大肆胡乱开采水资源,随意浪费水资源;而群众大多不知珍惜水资源,浪费严重。
另外,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农业用水定额偏高、灌溉水利用率低,许多工业企业存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取用水量大、重复利用率低,城市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和管理落后等问题。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现状和特征分析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现状和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e60a3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d.png)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现状和特征分析
周良伟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概述了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现状,对淮河水污染,巢湖富营养化,长这岸水域污染带,入河排污量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总页数】1页(P6)
【作者】周良伟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安徽省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特征分析 [J], 焦团理;李玉明
2.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 [J], 夏守先;李国
3.安徽省跨境水资源特征分析 [J], 王保旺
4.安徽省淮北地区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以淮北市岩溶水资源评价为例 [J], 郑三元
5.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近40年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 [J],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f316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c.png)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1. 引言巢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原因,本报告对巢湖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 水样采集:我们在巢湖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采集了多个水样。
对于每一个采样点,我们使用专业的采样瓶采集水样,并且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标注和保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水质监测: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我们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
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试。
- 调查问卷:我们还针对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
3. 调查结果3.1 水质状况通过水质监测,我们对巢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关键指标:- 浑浊度:巢湖的浑浊度普遍偏高,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溶解氧:巢湖的溶解氧含量普遍偏低,远低于生态需要的标准。
- 氨氮:巢湖的氨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磷:巢湖的总磷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氮:巢湖的总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3.2 调查问卷结果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都认为巢湖的水质呈现下降趋势。
- 巢湖的水污染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 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
4. 分析与讨论4.1 水污染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巢湖水质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大,并且存在排放不合规的情况,导致了巢湖受到了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污染。
皖江水库现状分析报告
![皖江水库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6ca1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d.png)
皖江水库现状分析报告皖江水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宣城市最大的水库之一。
以下是关于皖江水库现状的分析报告:一、水库水源容量皖江水库是皖江干流上的大型水库,具有较大的水源容量。
根据最新的测量数据显示,该水库总蓄水容量约为XX亿立方米,有效蓄水容量约为XX亿立方米。
这一水源容量对于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调配非常重要。
二、水库水质由于皖江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山区的自然保护,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经过监测和检测,水库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大肠菌群等均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水库的水质适合用于供水、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三、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因为皖江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临近山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较为丰富。
通过对水库周边的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水库附近有大片的湿地和森林资源。
这些湿地和森林对于水库水源的保护有重要作用,能够净化水质并缓解洪水灾害。
此外,湿地和森林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水库管理为了保护水库的水质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目前,皖江水库的管理者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水库管理制度,包括水库巡查、水质监测、水生态修复等措施。
此外,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水库周边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皖江水库水源容量大,水质良好,并且周边的生态环境丰富。
通过有效的水库管理,可保障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并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库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库能够持续发挥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通报
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第5期
2010年5月份
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状况
5月份全省降雨偏少,平均降雨量93mm,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
其中江淮之间偏少2成,其它各区域均偏少3成。
长江干流水位呈上涨趋势,均高于常年同期水位,大通站全月过水量1071亿m3,比常年同期多2成,比去年同期过水量多2成。
淮河干流水势平稳,王家坝站、鲁台子站、蚌埠(吴家渡)站全月过水量分别为4.07亿m3、14.8亿m3、17.8亿m3,分别比常年同期少5成、1成和持平。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全省主要江河112个监测断面中符合I~II类水质的占26.8%,III类水质的占32.1%,IV类水质的占7.1%,V类水质的占9.8%,劣V类水质的占24.1%。
达标河段数(符合III类标准,下同)占58.9%,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8.0%。
劣V类水环比上升4.1%,同比下降3.2%。
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淮河流域5月份淮河流域III类以上的达标河段比例占41.1%,环比下降3.2%,同比上升9.6%。
劣V类河段占26.8%,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6.5%。
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凤台大桥段、淮南大涧沟段、蚌埠闸上段、吴小街段、明光小柳巷段为III类水。
王家坝段、淮南公铁大桥段为IV类水。
淮南田家庵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
颍河界首省界段、阜阳闸上段、颍上闸上段为V类水;范台子段为劣V类水,颍河主要为氨氮超标。
颍河支流泉河杨桥新闸上段、老闸上段均为劣V类。
涡河亳州省界段、涡阳闸上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蒙城闸上段为V类水。
茨淮新河插花闸上段、上桥闸上段为II类水;阚疃闸上段和插花下段为III类水。
浍河临焕集段、固镇闸上段水质为劣V类。
奎河栏杆集段、肖濉新河符离集闸上段、濉河浍塘沟闸上段、新汴河宿州市区段、石梁河泗县闸上段为劣V类水,水质很差。
沱河宿东闸上段、新沱河徐楼闸下段、池河明光大桥段水质为V类。
新汴河灵西闸上段、沣河霍邱段、西淝河凤台闸上段为IV类水。
白塔河天长市区段为III类水。
淠河横排头闸上段为I类水;六安市区段大店岗段为III类水。
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罗管闸上段为II类水。
史河红石嘴段为I类水,水质良好。
长江流域长江干流安庆市下渡口段、池州水厂段、芜湖弋矶山段、马鞍山猫耳山段水质为II 类,质量状况良好。
铜陵水厂段为III类水。
青弋江南陵弋江段、芜湖中山桥段为III类水,大砻坊
段为II类水。
水阳江宣城水文站段、庙埠段为II类水。
裕溪河巢湖市新桥段、裕溪闸上段为III 类水。
枞阳河枞阳闸上段、皖河怀宁石牌段、秋浦河贵池池口段为II类水。
姑溪河当涂国道大桥段为III类水。
滁河汊河集闸上段为IV类水,清流河滁州市区段为劣V类水,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氨氮超标。
新安江流域横江屯溪横江大桥段为II类水,水质良好。
新安江屯溪黄口大桥段、街口段、率水屯溪率水大桥段、练江歙县渔梁段为III类水。
巢湖及环湖支流巢湖西半湖塘西湖区、十五里河湖区、派河湖区、施口湖区均为劣V类水,主要为总氮超标;西半湖监测点营养化评分为61.9,均超过60,环比上升2.1,呈中营养化状态。
巢湖东半湖中庙湖区、巢湖市一水厂湖区为劣V类水,总氮超标;东半湖营养化评分均值为57.4,环比上升1.2,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环湖支流中十五里河及廿埠河、南淝河及板桥河、店埠河、派河、双桥河均为劣V类水。
白石天河、丰乐河、杭埠河、柘皋河为III类水。
兆河水质为II类。
水利风景区和大型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万佛湖(龙河口水库)、花亭湖(花凉亭水库)、太平湖(陈村水库)、碧云湖(黄栗树水库)、沙河集水库、董铺水库等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大型水库为I~II类水,水质良好。
青龙湖(港口湾水库)、大房郢水库为III类水。
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省辖市供水水源地水质为II类的有长江干流沿岸安庆市、池州市、马鞍山市江段;合肥市董铺水库;六安市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滁州市城西水库、、宣城市水阳江宣城水文站段、黄山市横江段、阜阳市插花闸下段,水质良好。
长江干流沿岸铜陵市水源地、芜湖市水源地、淮河蚌埠闸上段、黄山市率水段、合肥市大房郢水库为III类水。
巢湖市巢湖西坝口湖区为劣V类。
主要省界断面淮河上游豫皖省界入境水质为IV类水,下游皖苏省界出境水质为III类。
颍河豫皖省界为V类水。
涡河豫皖省界为劣V类水。
长江皖苏省界出境水质为II类。
滁河皖苏省界出境水质为IV类。
新安江皖浙省界出境水质为II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