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7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题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属引(zhǔ)沿溯(s)素湍(tuān)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XXX两岁时丧父,家境贫寒无人照顾。
他年少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把天下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
即使在夜晚疲倦,也会用水泼脸来提神。
他经常吃不饱,只啃着粥来读书。
当他成为官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大事,不顾个人安危。
但是他最终因为被人诬告而被贬官,被降职为参知政事,被流放到邓州。
XXX仍然刻苦自励,不追求肉食,他的妻子和自己勉强维持生计。
他常常自我念诵:“士人应该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欢乐而欢乐。
”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或夜昏怠②食不给
③参知政事④仅自足而已
2.XXX的志向是什么?他是如何实现的?
答:
3.XXX的生活境遇是怎样的?他是如何面对的?
答:
4.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XXX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刻苦的精神。
即使连饭都吃不上,他也坚持读书。
做官后,他不畏艰险,常谈论天下大事,但也因此被贬官。
他刻苦自律,不吃肉以保养家庭。
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他自己和后人。
XXX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他孜孜不倦地背诵,甚至在骑马或半夜中也在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其中的意义。
他认为,用力多者收获远,精通的书一生不会忘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一、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奢望。
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_初中作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感谢您的阅读!(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 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全)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1 / 4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 ,畏日 ,拘忌①异甚 .以 己生 子② ,鼠 , 子神也 , 因 鼠 ,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 鼠 . 庖厨④ , 悉以恣鼠不 .由是 , 鼠相告 ,皆来某氏 , 食而无 .某氏室无完器 , 衣⑤无完衣 , 食 ,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⑥与人兼行 ,夜 窃 斗暴 , 其声万状 ,不可以够寝 , 不 .数 ,某氏徙居他州 ,后代来居 ,鼠 如故 .其人曰 :" 是阴 物也 ,盗暴尤甚 ,且何以致是乎哉 " 假五 ,六猫 , 撤瓦灌穴 , 僮 捕之 , 鼠如丘 ,弃之 ,臭多日乃已 .呼 !彼以其 食无 可恒也哉!: 永某氏之鼠以 " 其 食无 可恒 "," 窃 以肆暴 ", 能喜悦于一 , 究要被 除干 .注:①拘忌 :拘束和禁忌 .② 子 :, 遇到 .子, 的子年 .③僮 : 未成年的佣人.④ 庖厨 : ,粮 . 庖厨 ,厨房 .⑤衣 :衣架 . ⑥累累 : 一个接一个 .一,解 加点的 1.不畜猫犬 ( )2.悉以恣鼠不 ( )3.某氏室无完器 () 4.假五 , 六猫 ()二,翻1. 庖厨 ,悉以恣鼠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 ,鼠相告 ,皆来某氏 , 食而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 __________________.文:永州有个人 ,怕犯日忌 ,拘束禁忌特 分 .他 自己出生的年份正 子年 ,而鼠是子神 ,所以 老鼠 ,不养猫狗 ,又严禁佣人 老鼠 .粮 厨房中 ,都放 老鼠恣意妄 而不 .此后 ,老鼠相互 告 ,都到达某氏家 ,吃得 的却没有危 .某氏家里没有完满的物件 ,衣架上没有完满的衣服 ,吃的多数是老鼠剩下的 西 .白日老鼠 成群 与人并行 ,夜晚撕咬打斗 , 出各样声音 , 人不可以安寝 ,但是他 是不.了几年 ,某氏搬到了 的州郡 ,后边的人来居住 , 老鼠仍和 去一 猖狂 .那人就 :" 老鼠是在灰暗角落活 的可 物 , 里的老鼠 咬吵 又特 害 ,什么会达到 重的程度呢 " 他借来了五六只猫 ,关上屋 ,打开瓦片 ,用水灌洞 , 励佣人 捕老鼠 . 捕 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 ,把它 弃在 僻的地方 ,臭气散 了数月才停止 .唉 !那些老鼠 以 它 吃得 的没有灾 是能够 久的呢 ! 答案:一 ,1.养 2.全,都 3.完好 4.借二 ,1.粮 厨房中 ,都放 老鼠恣意妄 而不 . 2.此后 , 老鼠相互 告 ,都到达某氏家 ,吃得 的却没有危 .三," 窃 以肆暴 "的得志小人二 . 江之麋江①之人畋得麋麑 , 畜之 .入 ,群犬垂涎 , 尾皆来 .其人怒 , 怛②之 ,自是日抱就犬 , 示之 , 使勿 , 稍使与之 ③ . 久 ,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 , 忘己之麋也 , 以 犬良④我友 ,反抗偃仆 ,益狎 .犬畏主人 ,与之俯仰⑤甚善 ,然 啖其舌 . 三年 , 麋出 外 , 外犬在道甚众 , 走欲与 .外犬 而喜且怒 ,共食之 , 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 麋" 在主人的 下 , 稍大 "忘己之麋也 ", 欲与外犬嬉 , 于被食却"至死不悟". 可 " 恃 而 " 不会有好下 .注 :① 江 :地名 ,江西省清江 .②怛 (d ):恫吓 .③稍 :.使与之 : 即 "使其与之 ", 狗和小鹿一同嬉戏 .④良 :确实 .⑤俯仰 : 周旋 , 付 .一 ,解 加点的1. 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 示之 ( )4. 然 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 ()二 ,翻1. 麋麑稍大 ,忘己之麋也 ,以 犬良我友 ,反抗偃仆 , 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 外犬 而喜且怒 ,共食之 ,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 , 寓言故事 了然什么道理文:有一个 江人 ,打 捉到一只小鹿 ,便把它 养起来 . ,一群狗 得直流口水 ,都 着尾巴跑了 来 .那个 江人很生气 ,把狗吓跑了 .此后此后 , 他每日抱着小鹿凑近狗 , 常 狗看 , 叫狗不行乱 , 地又 狗和小鹿嬉戏 . 了 ,狗都能 从主人的愿望 . 小鹿 大 ,忘了自己是麋了 , 狗确实是自己的朋友 ,和狗相互碰撞翻 嬉 ,愈来愈 .狗怕主人 ,就跟小鹿周旋玩耍 ,表 得很友善 ,但是 常舔着自己的舌 .三年此后 ,鹿走出 外 ,看 家的狗在道上好多 ,就跑 去想和它 嬉戏 .那些狗看 鹿 ,又高 又 怒 ,一同 `把鹿吃掉了 ,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鹿到死也没 悟到 是怎么回事 .一 ,1.打 2.凑近 3. ⋯⋯看 4.但是 5.觉悟 6.跑二 ,1.麋麑逐 大 ,忘 自己是麋 , 狗真的是我的朋友 ,相互 撞翻 ,愈来愈 . 2.那些 家的狗看 它 ,又高 又 怒 ,一同把它吃掉了 ,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三 ,恃 横的人决没有好下.三.盲人 日生而眇者不 日 , 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 日之状如." 扣 而得其声.他日 , 以 日也 .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 ." 而得其形 . 改日揣龠 ,以 日也 . 日之与 ,龠亦 矣 , 而眇者不知其异 ,以其未 而求之人也 .道之 也甚于日 , 而人之未达也 ,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 , 有巧譬善 , 亦无以 于 与 也 . 自 而至 ,自 而至龠 , 而相之 , 有既乎:要想认识某种事物,必定要接触它 , 察它 ,通 践认识它. 凭道听途 ,走 花 ,只能是一孔之见 . 一 ,解 加点的1.生而眇者不 日 ( )2.改日揣龠 ,以 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而得其形 ( ) 二 ,翻1. 有巧譬善 ,亦无以 于 与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 而至 ,自 而至龠 , 而相之 , 有既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盲人 日 "的 在哪里文:一世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 子 ,便去 有眼睛 力的人 .有人告 他 :" 太阳的形状像 ." 盲人敲了一下 ,听到了 的响声 .有一天他听 声 ,以 那就是太阳 . 又有人告 他 :" 太阳的光明像蜡 ." 盲人摸了摸蜡 ,感知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摸到短笛 ,以 那就是太阳 .太阳与 ,短笛相差太 了 ,而盲人不知道它 的不一样 ,因 他不曾 而不过从 人那边听来的 .事物的道比太阳 要 以 , 而人没有洞 ,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 .通畅道的人告 他 ,即便有奇妙的譬 , 好的引 ,也超不 和 的比 .从 到,从 到短笛 , 推求下去 , 会有一,l. 眼瞎 2.古代 器 ,形状像笛3.洞4.用手摸二 ,l. 即便有奇妙的譬 ,好的 ,也超不 和 的比 .2.从 到 ,从蜡 到短笛 , 推求下去 , 会有三, 只认识事物的局部 ,甚或是皮毛 .它告 我 , 凭道听途 或许走 花 ,至多不 是一孔之见; 要真实认识事物 , 必定要接触它 , 察它 , 自 践 .四 . 牧两牧 入山至狼穴 ,穴有小狼二 , 分捉之 . 各登一 ,相去数十步 .少 ① ,大狼至 ,入穴失子 ,意甚 皇 . 于 上扭小狼蹄耳故令 ,大狼 声仰 ,怒奔 下 , 号且爬抓 .其一 又在彼 致②小狼 急 ; 狼 声四 ,始望 之 ,乃舍此 彼③ , 跑号如前状 . 前 又 ④ ,又 奔之 .口无停声 , 足无停趾 ,数十来去 ,奔 ,声 弱, 既而奄奄僵卧 ,久之不 . 下 之 ,气已 矣 .:狼 是残忍的 物 ,但狼所表 的母 令人感 .两牧 利用狼的母 本性而 害狼不免 于残忍 .不论是人 是 物 ,母 永 是 大的 .注 :①少 :不一会儿时间 . ②致 :使.③舍此 彼 :走开 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 又 :指前 上的小狼又叫 .一; 解 加点的 l. 两牧 入山至狼穴() 2.大狼至 ,入穴失子 ,意甚 皇 ()3.各登一 ,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二, 翻狼 声四 , 始望 之 ,乃舍此 彼 ,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出 后的感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两个放牧的小孩 山到达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 ,他 商议后分捉了 ,各自登上一棵 ,两 相隔数十步 .不大时间 ,大狼回来 , 洞 狼崽不 了 , 神态十分焦急慌 . 牧童在 上抓扭小狼的脚 ,耳,成心使它痛叫 ;大狼听到声音抬 一看 , 怒地跑到一棵 下 ,一 号叫一 往上爬 .此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 上使小狼焦急地 叫 ;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 , 于望 ,于是放弃 里跑到那边 ,一 跑一 叫 ,往 上爬去 . 到 里 ,另一棵 上的小狼又叫 ,大狼又 身奔去 .嘴里不断地叫 ,脚不断地跑 , 来回数十次 ,大狼奔跑 ,喊声 减弱 ;不久气味轻微 ,很 不 了 .牧童下 一看 ,大狼已气绝了 .一,1.僮仆 2.焦急慌 的 子3.距4.不久二 , 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 ,才望 小狼 ,于是走开 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奔跑号叫好像先前的 子 .三 , 狼 是残忍之物 ,但它表 出的疼 子女的母性 ,也令人感 .五 .傅 迂傅 喜 , 知文 ,亦稍知医 ,性情迂 ,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 ,雅①步行市上 ,逢人 :" 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 , 雅步过去 .比②相 ,喘气许久 .魏 相 何意 . 曰 :"适③在苦水井前 ,遇 三嫂在 下作 黹 ,倦而假寐④ .小儿嬉 井旁 , 相距三五尺耳 ,仿佛可 .男女有 ,不便呼三嫂使醒 ,故走 兄 ." 魏大 ,奔往, 已俯井哭子矣 .:本篇通 傅 的 作 ,神 的 描绘 ,一个个遵守礼教而 事的迂腐 生形象活灵巧 地表 出来 .注 : ①雅 :美好不庸俗 .②比 :等到 .③适 : 才 .④假寐 :不脱衣服小睡一, 解 加点的 1.亦稍知医 ( ) 2.或指所在 ()3.比相 ,喘气许久 () 4. 仿佛可() 二, 翻1.一日 ,雅步行市上 ,逢人 :" 魏三兄否"1(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2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在苦水井前 ,遇到三嫂在树下作针黹 ,倦而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找出文中对于傅显迂腐 ,遵守礼教的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 ,而最后致使孩子落井的原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傅显喜爱念书 ,很能认识文章的意思 ,也略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愚钝 ,看起来就像迂腐委靡的老书生.一天 ,他迈着四方步到市集上,遇到人就问 :" 见到魏三兄没有 " 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 , 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去 .等他见到魏三 ,喘气了很长时间 . 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 .傅显说 :" 方才在苦水井前 ,遇到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 ,疲备了在瞌睡 .小儿在井旁嬉戏 , 离井口三五尺远 ,仿佛让人担忧 .男女有别 ,不便把三嫂喊醒 , 所以跑来找您 ."魏三特别惊慌 ,奔往井边 ,到了那边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一,l. 略微 2.有的人 3.很长时间 4.担忧二,l. 一天 ,迈着四方步走在市集上 ,遇到人就问 :" 看见魏三兄没有 "2.方才在苦水井前 ,遇到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 ,疲备了在瞌睡 .三,①望之如偃蹇老儒 . ②逢人辄问 :"见魏三兄否 " ③雅步过去 .④喘气许久 . ⑤男女有别 ,不便呼三嫂使醒 ,故走觅兄 .四,傅显遵守封建礼教 ,碍于男女有别 , 舍" 近 "而求 " 远".六 .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 ,能为人言 ,过于鹦鹉 ,甚慧 , 养之数年矣 .日则翱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 ,夕宿于笼 ,以避狸鼠 .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 ,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 ,见之 ,愿以十金④易焉 .鸠觉其意 ,告主人曰 :" 我居此久 ,不忍去 .公必欲市我他所 ,我且不食 ." 主人绐⑤之曰 :" 我友有欲观汝者 ,即携汝归耳 ." 至贾家 ,则舍之去 .鸠竟不食 ,哀号告归 .贾人怜其志 ,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遂捐金十之二 ,而以鸠还李氏 .鸩乃食 .导读 : 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 ,当商人重金买它时 ,它依恋故主 , 绝食抗议 , 并且成天哀号 ,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毅意志 .这只人品化的鸠鸟 ,正寄望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 ,忠诚不渝的节操 , 同时也辛辣地嘲讽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诚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说明 : ①陈子龙 :明末的一位忠良义士 .明亡此后 , 他被清兵拘捕 ,自杀殉国 .②楹:堂屋前的柱子 .③贾 (g ): 做买卖 ,经商 .④十金 : 十两银子 .⑤绐 (d i): 欺哄 .一,解说文中加点的字慧 ( ) 市 ( ) 且 () 去() 竟 () 怜() 捐 ()乃( )二翻译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 ,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 :"我友有欲观汝者 ,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品化的鸠鸟身上颂扬其美德 ,寄望其理想 .试归纳本文的要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李氏有一只鸠 ,能说人话 ,说话的能力超出鹦鹉 ,特别聪慧 ,李氏已经养它 好几年了 .它每日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 ,从不飞远 ,夜晚就睡在笼子里 ,来闪避狸猫 ,老鼠的扰乱 .它看到男女佣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必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 ,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察觉到他的企图 ,就告诉主人说 :" 我住在这里已经许久了 ,不忍心走开 .你果然要把我卖到其余地方去 ,我将绝食 ." 主人利用它说 :" 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 ,看完了就带你回来 ." 到了那个商人家里 ,主人就抛下它走开了 .鸠成天不吃东西 ,哀呼号叫 ,要求回去 .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 ,并且还担忧鸠死了而又不可以取回银子 ,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赔偿 ,把鸠还给了李氏 .鸠才吃东西 . 一 ,慧 (聪慧 ) 市(卖掉 ) 且(将要 ) 去 (走开 ) 竟 (一直 )怜 (同情 , 同情 ) 捐 (耗资 ,花销 ) 乃 (才 )二 ,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擅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状况 ,就必定报告它的主人 .2.主人骗它说 :" 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 , 看了此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三 , 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 ,寄望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时令情操 ,又辛辣地嘲讽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七.楚人养狙楚有养狙认为生①者 ,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② , 必部分③众狙于庭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 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④ ,或不给 , 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畏苦之 ,弗敢违也 .一日 ,有小狙谓众狙曰 :" 山之果 , 公所树与 " 曰 :"否也 , 天生也 ."曰 :" 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 :" 否也 ,皆得而取也 ."曰 :" 然而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 言未既 , 众狙皆寤 . 其夕 ,相与伺狙公之寝⑤ ,破栅毁柙⑥ , 取其积 , 相携而入于林中 ,不复归 . 狙公卒馁而死 . 郁离子曰 :"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 (ku )者, 其如狙公乎 唯其昏而未觉也⑦ ,一旦有开之 , 其术穷矣 ."导读 :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 ,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 ,有势力者尚可得逞于一时 ,一旦大众觉悟 ,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势必被扔掉 .说明 :①养狙认为生 :靠养狙来保持生活 .狙(j ),猴类 .②旦日 :(每日 )清晨 .③部分 : 安排 .④赋什一以自奉 : 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 . ⑤相与 : 一同 .⑥破栅毁柙 :打破栏杆 ,捣毁笼子 .柙(xi ),关兽的木笼 .⑦唯其昏而奉觉也 :正由于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悟 .一 ,解说加点的词1.或不给 ,则加鞭棰焉 ( )( )2. 山之果 ,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 ,翻译1.然而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这个故事说了然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 .每日清晨 ,狙公一定在院里分配猴子们干活 , 派老猴带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 ,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 ,有的猴子不给 , 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 . 群猴都惧怕他 ,不敢有违 . 有一天 ,有个小猴对众猴说 :" 山上的果树 ,是狙公种植的吗 " 大家说 :" 不对 ,是天生的 ." 小猴说 :" 不是狙公就不可以摘取吗 " 众猴说 :" 不对 , 都能够摘取 ." 小猴说 :" 既然这样 ,那么我们为何要靠他分配 ( 去采 )为他干活呢 " 话未说完 ,众猴都觉悟过来 .那一天夜晚 ,众猴一同等狙公睡了 ,打破栏杆 ,捣毁笼子 ,拿走了他储藏的食物 , 相互拉着进入树林 ,不再回来 .狙公终于饿死了 .郁离子说 :" 世上实用权谋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 , 差不多和狙公同样吧 ! 不过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 ,一旦有人开导他们 ,使之理解 , 那狙公之类的欺骗权谋就行不通了 ."一 ,1.有的猴 (无定指代词 ) 鞭子 2.种 3.终于饿死了 4.同" 悟", 觉悟 5.开导他们二 ,1.既然这样 ,那么我们为何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实用权谋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 ,他们像狙公吗三 , 被盘剥者一旦觉悟过来 ,造了反 ,统治者势必术穷而死 .八 .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 , 未知其①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 ,与欧公姻家 , 一见曰 :"此 ' 正午牡丹 '也 .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 ,这天中时花也 ;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 . 若带露花 ,则房敛②而色彩 .猫眼早暮则睛圆 ,日渐中狭长 ,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③先人笔意也 .导读 :画家擅长察看 , 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 .而要想识画之妙 ,也非擅长察看不行 .人做任何事皆这样 , 岂止一画而已 .说明 :①其 :它, 指古画 .②房敛 :花房紧收 .③善求 :擅长探究 .一, 解说加点的词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二, 翻译1.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亦善求先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先人的画栩栩如生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 " 正午牡丹 " 的原由 ,都是_____的结果 .译文:欧阳修以前获得一幅古画" 牡丹丛 ",花下有一只猫 ,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仍是粗拙 . 丞相吴公 ,与欧阳修是子女亲家 ,一见这幅画就说 :" 这画的是 '正午牡丹 '. 怎么证明它呢 牡丹花朵松懈下垂颜色发干 ,这是太阳在中时节的花 ,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 , 这是正正午候的猫眼 .假如是带着露水的花 ,那么花房必定牢牢收敛并且色彩艳丽滋润 . 猫眼在清晨和夜晚 ,眼珠都是圆的 ,渐近正午就变得又窄又长 , 到正正午就像弓条线了 ." 这也是擅长探究先人笔下的境界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渐渐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 ,这是正正午候的猫眼 ;2.这也是擅长探究先人笔下的境界 .三, 擅长察看九. 三上钱思公①虽生长荣华 ,而少所喜好 .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 ,言一生惟好念书 , 坐则读经史③ ,卧则读小说④ , 上厕则阅小辞⑤ ,盖何尝瞬间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 :宋公垂⑦同在史院 ,每走厕必挟书过去 ,讽诵之声琅然 ,闻于远近 , 亦笃学这样 .余因谓希深曰 :余一生所作文章 , 多在三上 ,乃马上 ,枕上 ,厕上也, 盖惟此尤能够属思尔 .导读 :名人大家念书尚且做到 " 何尝瞬间释卷 ",更况且我们一般人呢说明 : ①钱思公 :即钱惟演 ,吴越王钱俶的儿子 ,从其父归宋 ,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 ②西洛 :西京洛阳 .僚属 : 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 ,欧阳修 ,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 :经书和史册 .④小说 : 杂记类书本 .⑤小辞 :指短小的诗词 . ⑥谢希深 :即谢绛 ,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 :即宋绶 ,家富藏书 ,以念书敏慧强记有名 .一, 解说加点的词1.钱思公虽生长荣华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 ) 3.讽诵之声琅然 ( ) 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能够属思尔 ( )6.亦笃学这样 ()二, 翻译余一生所作文章 , 多在三 , 上乃马上 ,枕上 ,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中介绍钱宋两人念书的故事 ,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念书的共同点是 ( )2(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3 / 4A. 都喜 在上 所 .B. 都是抓 勤 的 .C.都是 ,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 了 惟演 , 宋 两人的 故事 ,又 充了自己 " 三上 " 的写作 , 目的是告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文: 惟演 然出生 大在富 人家 ,却极罕有特 的 好 .他在西京洛阳 曾 自己的部下官 ,自己一世唯一喜 ,坐着的 候就 和史 ,躺着的 候就 笔 小 ,上 所的 候就 短小的 ,不曾有一刻放下 .也 :宋 和他同在史 任 , 每次上 所必定 着 去 , 的声音洪大响亮 , 近都能听 ,他 心勤学到了 种地步 . 我于是 :我一世所写的文章 ,大多写于 " 三上 ",即 背上 ,枕 上 , 座上 , 是因 些 候更有益于构想 .一 ,1. 然 2. ⋯⋯ 3.形容洪亮响亮 4.使⋯⋯听 5.周祥思虑 ,构想 6.也二,我一世所写的文章 ,多是在 " 三上 ",即 背上 ,枕 上 , 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十.孔子 雀者孔子 雀者① , 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 之曰 :" 大雀独③不得 ,何也 " 者曰 :" 大雀善惊而 得 ,黄口 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 , 不得 ; 大雀从黄口 ,亦可得 ." 孔子 弟子曰 :"善惊以 害 ,利食而忘患 , 自其心矣 ,而以所从 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 ,以 者之 有浑身之 ,随小者之 而有危亡之 ④也 .": 文章借 雀者之口 , 明 " 善惊 害 "," 食易得 " 的道理 ,孔子告 弟子"以所从 福 "," 君子慎其所从 ", 可 警世之言 .注 :① 雀者 : 网捕 的人 .②黄口 : 的嘴 黄色.后又借指 .③独 :表示 折 ,相当于 " 却 ".④ (zhu ng): 愚 . : 乱 , 害 . 一,解 加点的 1.大雀从黄口 ( ) 2.孔子 弟子曰 ( ) 3.利食而忘患 ( ) 4.善惊以 害()二,翻1.大雀善惊而 得,黄口 食而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 ,以 者之 有浑身之,随小者之 而有危亡之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 "慎其所从 ", 与 _____而 _____有相像之 .文:孔子看到 网捕 的人 ,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 .夫子 捕 人:" 惟独大 捕不到 , 什么呢 " 捕 人 :" 大 简单警,所以不易捕到 ;小 吃 ,因此简单捕到 .假如小 随从易警 的大 ,就捕不到 ;假如大 随从 吃的小, 也能捕到 ." 孔子回 弟子 :" 简单警 就 离了 害, 吃就忘 了灾患,是出自它的本性啊 .但是因 所跟从的不一样就 成了福或许.所以君子 当谨慎地 他所要跟从的人 ,靠年 者的 就有了保全性命的依靠 ,跟从年少者的 莽就会有 亡的 患 ."一 ,1.跟从 2.回 3.4. 离二 ,1.大 简单警 故 以捕到 ,小 吃所以简单捕到. 2.所以君子 当谨慎地 他所要跟从的人 ,靠年 者的 就有了保全性命的依靠 ,跟从年少者的 莽就会有 亡的 患 .三,君子 小人十一 . 老 途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春往而冬反 ,诱惑失道② .管仲曰 :" 老 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 而随之 ,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 ,隰朋曰 :" 冬居山之阳 ,夏居山之阴, 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③地 ,遂得水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 ,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 , 万物可 我所用 , 人造福 .注 :①管仲 ,隰(x )朋 :皆 桓公 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 . 孤竹 :古国名 . ②诱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 途 .③掘 : 挖. 一 ,解 加点的1. 春往而冬反 () 2.诱惑失道 ( ) 3.遂得水 () 二 ,翻 1. 管仲曰 :" 老 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冬居山之阳 ,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文中故事是成 _____的来 , 比 ________________.文:管仲 ,隰朋随从 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春季出 ,冬季返回 ,迷了路找不到 途 .管仲 :" 老 的智慧能 利用 ." 于是松开老 , 伍跟在后边 , 于找到了 途 . 走到山中 ,找不到水喝 ,隰朋 :" 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 ,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 , 上的土高一寸 ,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发掘 ,果然找到了水 .一 ,1.通 " 返 ",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 ,1.管仲 :" 老 的智慧能够利用 ." 2. 冬季住在山的南面 ,夏季住在山的北面 .三 ,老 途有 , 能 生手工作十二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而出 汲 ,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 而 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 , 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 之于丁氏 ,丁氏 曰 :" 得一人之使③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 之若此 ,不若无也 .: 言不行 信 ,要 事求是 .特别 " 以 " 更要不得 . 注 :①常一人居外: 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 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 ,家里打了井 ,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 , 一个 力 ,等于多获得一个人使用 .一 ,解 加点的1.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 ) 3.不若无 也 () 二 ,辨析以下 " 得" 字的用法1. 吾穿井得一人 ( )2. 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 )3. 今天有 ,明天去 ,吾不得而 之矣 ! ( )三 ,翻 1. 国人道之 , 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穿井得人 "的故事告 我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文:宋国有个姓丁的 ,家中没有井 ,只能到外 去洗 ,取水 , 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 ,告 人家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 句,就 出去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 件事 ,此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 ,姓丁的人回答 :" 我家打了一口井 ,多得了一个 力使用 ,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 听到 , 不如不听 .一 ,1.等到 2. , 3.不如二 ,1.获得 , 得 2.找到 3.能三 ,1.全国人都在 件事 ,被宋君听到 . 2.多获得一个人使用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 以十三、 元方 宅少保,字元方2,曾于 都 一小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概述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完整版,共计800字以上。
以下是各篇文言文的简介和概要。
篇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文言文。
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的山水,同时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忧虑。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富有诗意。
篇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描绘了社会现实、人民疾苦以及自然景观,充满了激情和深思。
每首诗都独特而感人,对于理解唐代社会和人文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三:《卜居》《卜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对逸居的追求为主题,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诗意深邃,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篇四:《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辞别蜀地的情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告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篇五:《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
文章通过观察家乡的雪景,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优美,富有感情。
篇六:《孔子家语·尧曰》《孔子家语·尧曰》是战国时期孔子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篇以尧帝的言行为主线,阐述了尧帝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治理国家的理念。
文章思想深刻,言简意赅。
篇七:《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著名篇章之一。
文章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孟子与一位年轻人的对话,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明辨是非、求知向善。
本文语言简明,道理深邃。
篇八:《礼记·王制》《礼记·王制》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章节。
这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古代王朝的制度和礼仪,以及对于君主和臣民的责任和义务。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背景介绍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研究和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关注生字、词组的解释和句子的结构,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咨询老师或使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2. 注意上下文的推测:有时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子可能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留意前后文的关系,尝试推测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对于理解文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多留意这些修辞手法,并通过注释、解读等方式理解其美感和意义。
三、推荐阅读材料1. 《孟子》: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化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论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对启迪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艺术的长篇小说。
该书通过描绘荣府的兴衰和众多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人性、家族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深入理解人性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4. 《史记》:这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奠基之作。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两千多年历史,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读物之一。
四、研究方法与建议1. 培养兴趣: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 晚游六桥待月记①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②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提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③“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此文为作者辞去吴县知县,乘兴漫游吴越时所作;②石篑:作者朋友,公安派作家;③罗纨,丝织品,这里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④夕舂:夕阳的代称。
1.解释加点词语。
梅花为.寒所勒(被)尤.为奇观(副词更)石篑数.为余言(多次)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旧的,原来的)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当时)(喜欢)(离开)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A.今岁春雪甚.盛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B.与.杏桃相次开放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 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故.渔者歌曰(《三峡》)D.止午、未、申三时.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3.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断4处)(2分)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4.与例句“梅花为寒所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一日之盛为朝烟B.余时为桃花所恋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歌吹为风5.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请你找出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并结合文章结尾句,品析本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分)解析:他人急于赏梅之时,作者却为桃花所恋:杭州人游西湖是在午、未、申三个时间,作者却认为西湖景色以朝阳初升和夕阳未下时为美,月景更是妙不可言。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重点篇目及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 “蕃”通“繁”,多。
如“可爱者甚蕃”。
2. 古今异义。
-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手不释书./答谢中书书.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曾不若.孀妻弱子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不足为据.
【解析】A项,书籍/书信;B项,如果/比得上; C项,停止;D项,跨着/依据。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 句。 /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 考其区域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 头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 嗦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读(zhān), 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D ) A.王引.弓欲射/属引.凄异 B.如使置十叶焉./且焉.置土石 C.若欲闻射道.乎/伐竹取道. D.置.一叶于百步之外/置.若罔闻
【解析】A项,拉/延长;B项,在那里/哪里; C项,方法/道路;D项,放置。
么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
时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2019/5/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谢谢欣赏!
2019/5/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审视殊无所见。
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毋妄言,族矣。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 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 成语。(4分)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二)项籍初起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 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 敌。”于是项梁乃教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 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
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 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 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 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 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 个怎样的人?(4分) (1)有毅力(坚持不懈)。 (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移动 (1)徙 衽以从阴:______ .
(2)其阴逾去 :_______ 离开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分) “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4分) 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
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
:很快成功。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4 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 新以来 . 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B.未尝 一日间断 . 尝 贻余核舟一 . C.虽 行船走路 . 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 D.不敢以一得 自足 . 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
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
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划分节奏。(4分)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 为 秦 将 王 翦 所 戮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封 于 项/故 姓 项 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1)略知其 意: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为奇 (2)梁以此奇 籍:________________ .
(四)与诸弟书(节选)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 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 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 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 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
周周清7
专题7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 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 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 ):沾湿。⑤逾:同“愈”,更 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闻 崖上有声甚厉:______ 听到 .
从上往下看 (2)渐近临 之:_____________ . 终于 (3)久之,蛇竟 死:_____ .
(4)尝 见一蜘蛛布网壁间:曾经 _____ .
离开 (5)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 _____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4 分)
(三)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 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 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 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搷页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 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 ,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 而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 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 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 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 吃。
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
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 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 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 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 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