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是初三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初三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初三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提高词汇量词汇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因此,初三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比如利用词汇书、背单词、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词汇测试、词汇积累等活动,督促学生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库。
二、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初三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学校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提供丰富的读物资源,如图书馆、报刊杂志等。
同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例如设立阅读计划、推荐优秀作品等,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阅读策略初三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预测、推理、归纳和总结文章的内容,引导他们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找出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
此外,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
四、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需要大量的训练。
初三学生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题、回答问题、写读后感等形式进行阅读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不断改进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五、多样化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引入综合阅读课、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水平(广安市前锋区新桥小学广安 638000)本人在农村初中任教20多年,一直担任初中语文的教学。
在教学中发现,语文的阅读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考试中。
每次考后的试卷分析发现,失分最多的还是阅读部分,要么是无从下手空在那里,要么是答案跟问题是风马牛不相及。
阅读真的那么难吗?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浅谈一下这个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表扬,多鼓励,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
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另外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
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朗读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二步。
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将朗读停留在读准字,读顺句子这个教学环节上。
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心灵的共鸣。
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朗诵,提高学生诵读素养呢?那么教师的真情范读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教师充满真情的范读,可以感召学生,使学生能进一步爱上朗诵。
换而言之,教师的范读有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枯燥乏味,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2. 阅读难度过高一些教材中的阅读内容难度过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消极情绪。
3. 阅读技能薄弱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逻辑分析能力、语文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
4. 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二、对策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设置“阅读感悟”“阅读心得”等栏目,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在课堂上适当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阅读活动和比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兴趣。
2.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对于阅读难度过高的问题,教师应该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阅读,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3. 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逻辑分析能力、语文表达能力等。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4. 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对于缺乏有效阅读指导的问题,老师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全国进行规范办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第一、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要减少“遗憾”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非常有韵味,语言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浓浓的人文气息。
教者没有深入的钻研是难以体会得到的,教师有了体会才能根据单元特点、文章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第二、巧设情景产生共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词者文之纬。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包含心智与激情的结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爱国;“兽人语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赤诚情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执着的生命意识,“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的顽强斗志……这些闪光的思想是引导学生回归精神家园的明灯。
以情动人的课堂,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他们了学、善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真正诱因。
第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提倡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深入社会生活,拓宽视野;巧设随堂练习,完成目标;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第四、借用多媒体提高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
试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试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一、初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要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准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出声朗读再采用画线法标出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找出全文中的总结性段落等。
二、精读课文,深入研究理解课文知识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自行加以研究。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的情境性。
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惟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究。
深思善疑学会自己提问,是精读课文的关键。
一个好的提问比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质疑、小组解疑、集中答疑来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默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观点,更好的感悟文章内容如学习第二册《热爱生命》一文,虽此文简洁,但深含哲理,若硬告诉学生是什么哲理,学生会感到生硬而不好懂。
㈢品读课文,积累妙语佳句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妙处,从欣赏的角度仔细品味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深入揣摩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挖出文字背后隐藏的内蕴。
背诵佳句,自悟挖掘潜词造句的妙处,从具体的语言表达中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以便于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加以借鉴。
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自由发表看法,逐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品味作品意境。
这应看作阅读课文的最佳境界。
一篇课文是否真的看懂了,最终要体现在对作品意境的领会上。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课文意境,掌握创设文章意境的方法,我们的教学过程才可算作完整。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面1、更新观念,激发兴趣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讲解分析式”、“灌输式”教法的熏陶,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上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接受、轻探究,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
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
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概要: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课前导入要新颖,课中手段要多样,指导朗读要到位,要面向全体,不能只抓一两个好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要让学生养成将教学新课文提前读几遍的好习惯。
提倡以生为本的读,并不等于教师不讲解,“读”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教师的讲解仍然必不可少,只不过将繁琐的讲解砍去了许多,变讲为读,转换了一种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新课标的精神,重讲那些要求学生掌握的,略讲那些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在教学时决不可偏离。
只有搞好了阅读教学,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只有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也才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学生阅读习惯差,读中无收获大多数学生阅读过程中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
这种现状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只流于形式或浅尝辄止,收获甚微。
(二)教师阅读教学简单机械,效率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体验学习,不注重学生对语感、情感、美感的感悟、积淀、交流以及再创作。
教学程序模式化,一般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扫除“拦路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个环节,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三个环节,领会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处理练习题。
这样的阅读教学,遮蔽了阅读的本质,事倍功半,致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一)放手学生读通课文,了解文本大意1.借助工具读通顺。
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和理解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感知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没有从感知得到的文字符号和它们所携带的信息,理解就失去了前提。
字词知觉的整体性也会给阅读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或在预习前、或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他们多读,边读边借助工具书,逐步扫除读书障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圈画出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把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做到心中有底,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设计”的四个维度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设计”的四个维度语文阅读教学“怎么教”一直是当下语文教学讨论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设计,是构建有效阅读教学的原点和基础。
只有在教学设计上有所思,才能再课堂上有所为;只有在教学设计上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才有可能走进语文教学的理想王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层面探讨“怎么教”的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一、整体观照,奠定阅读视域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存在有机的联系和有序的结构,结构的信息量倍增,改变了原有各孤立部分简单累加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相加之和。
这便是“整体优化”的思想。
只有整体观照,才能整体设计,才能居高临下,统揽全局,运筹帷幄。
1.目标的整体视域。
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和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是众所周知的。
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目标体系,实现整体和谐呢?从大方向把握上,当然要对课程目标和年段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把握;从一篇课文来讲,要在单元目标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制定课文和课时教学目标。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名著》单元,在单元导读中就明确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单元导读中对本组课文的目标定位。
很明显,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个。
因此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根据本组课文的目标定位,从整体观照的角度思考,可以通过“感受人物形象”这一目标入手。
从文章语言切入,在反复揣摩和推敲中逐步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同时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体验阅读名著的兴趣两个目标融入其中,体现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所以我在本课中制定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借人物关系梳理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是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通过学生对文中的“智”的深意、“文”的精彩的感悟和体验,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分为几部分 , 再观察文段中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经过引导 , 学生
把该段划分为两部分, 并很快概括出每部分强调的重点。 从而 , 发现了文 中重点强调的部分应该是在后一句话 , 那里使用了一 个 比喻句 , 将坟冢 比喻成 了富人家祝寿时的馒头 , 通过找本体 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 学生们很快明白了这里将贫与富、 生与 死之间的尖锐对立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个例子的实施看起来用 了一些时间, 但真正地解决 了一些让学生 困扰的问题 , 么这 那 就是对课堂实效性的最好实施。
早读时间称之为“ 早读课 ”专门用来进行朗读训练。而其他单 。 位时间内 , 朗读就成 为了一种“ 不需 要” 在课堂上 、 外活动 ; 课 中, 朗读大多数就被扔在一个“ 死角” , 里 有时会捡 出来 , 也只是
一
种点缀, 一种“ 补缺” 不成系统, , 不显有朗读 的加入才能使语文
动需要借助语 言表达来完成 , 如辩论赛、 演讲会等 , 这些都需要
通过朗读来提高相关能力。
故而我们不能只认 为” 早读课上学生才需要朗读 ”而是应 , 该抓住一切机会 , 去引导学生 朗读 , 加强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朗 读训练量 , 抓好语文第二课堂中的朗读机会或相应训练。以期 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 2只是基础年级需要朗读 。高考虽未直接考学生朗读 的情 . 况, 但其 中许多题 目都关乎朗读 。典型 的题 目如“ 语病” 、诗 题 “
内容 较 多 ,所 以在 我 国传 统 的 语文 教 学 及学 校 的教 学 管 理 中 ,
等小说强调 的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 如: 文中第 四部分第一 自然段 的描写 ,08年湖北卷有这 20 样一道命题: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该段文字予以评价 。文段 虽然不长 , 但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回答 , 还是有一定的难 度的。 所以, 我通过告知学生切入的角度 , 即先分析该段可以划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吴红梅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吴红梅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材,灵活运用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研究和实践的难点。
随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分析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差,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仅教授学生如何背书,使学生缺乏对文章的理解及深度信息的了解,在这样错误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阻碍,形式化学习没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每天分秒必争地完成背书式的学习,同时阅读看书等习惯并没有让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也被看做是无用功的事情。
在学校被动的阅读学习,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另外,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并不科学,刻板、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
例如,较为常见的是,许多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较为死板,在授课时,采用将文章分段解析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在学生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只将重点内容,没有将文章精彩的词句及深层内涵展示给学生。
导致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层次难以深入,内涵感知较为模糊。
获得的有价值的知识减少,不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此外,随着目前科技的进入,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作用过度,对教学材料的依赖较为严重,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课堂的创造力较差,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个性化思维品质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与核心,它体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能力。
阅读更是将抽象的逻辑思维用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
但目前初中生的思路理解能力不足,考虑和分析问题总会偏离问题的本质,另外学生之间的文学素养水平的差异,也导致其发展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
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
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语文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
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面对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语言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教育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就针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几点可行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才能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读书俱乐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阅读资源,如书籍、杂志、报纸等,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接触文字,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注重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味强调课外阅读,而忽略了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将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如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式提问、演绎式引导等方法。
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导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三、拓宽阅读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在语文课本中,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有限。
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拓宽阅读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文字。
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作品,如古代文学、现代小说、报刊杂志等。
也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课外阅读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更多的阅读机会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也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阅读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多措并举,提升阅读课的效益
育者 , 特 别 是 我 们 语 文 教 师应 该 深 思 的 问题 。 从阅读 的处所 来说 , 阅读可分为课 堂阅读和 课外阅
一
往忽视学生 的兴趣爱好 , 忽视学生 的阅 读需求和 阅读 能力。 而偶尔让学生推荐 一些 作品来作为 阅读课 的阅 读内容 , 既 能调动学生 阅读的积极性 ,又能让 学生感觉到阅读课不仅 仅 只是老师 的事情 , 也是他们 自己的事情 , 学生参与 的主动 性 自然就提高了。 这一点 , 一丌始我也 曾想 到, 但是考虑到学生选择 的文 章会不 会不适合作为阅读课的材料等等原因 ,并没有实行 这一模式 。但几次阅读课之后 , 就有学生找到我 , 向我推荐 他最近阅读 到的一些好文章 , 从这个学生身上 , 我觉得完全 可以放 开让学生进行推荐 , 即使文章不适合 阅读 , 也可 以从
讲究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益——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的探究与实践
《 林海》 文笔 优美 , 情感 真挚 , 尤其 是第 2~6自然 段 , 按
“ 岭—林一花 ” 的顺序介绍景物 , 句句是景 , 步步有情 。 学生找出
、
写“ 岭、 林、 花” 的具体段 落后 , 教师出示思考题 : 作者是怎样抓 住岭 、 林、 花的特点 , 表达亲切舒服的感受 的? 然后 , 教师让 学生
、
低。 三是有感情地朗读。 要读出思想 , 读 出情感 , 读 出形象 , 读 出 韵味 。这就要求朗读者人情 人境 , 进入角色。
二、 体 现 范读 的作 用 教师 的范读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 , 特别是低 、 中年级 , 教师的 范渎在 朗读方面给 学生做 了榜样 , 让学生直 接感 知 “ 如何将 自
一
老 舍先生用 “ 海” 来 比喻大兴安 岭的“ 林” , 赋 予森林 以朝
气, 以动感 , 给读者一个充分遐想的空间 。因此 , 初读 时笔者从 题 目人手 , 扣住 “ 海” 字设疑 , 给学生必要 的点拨 和提 示 : ( 1 ) 为
什么 以“ 林海 ” 为题 ? ( 2 ) 为什么用“ 海” 来 比喻“ 林” ? 学生带着 问 题读课文 , 加深 了对林海的印象 , 感悟其壮丽 的风光。
一
岭 的确很多 ……那种险句 。 ” “ 多少种绿颜色呀……难 以形容。 ” 这 两个 例句 中作者在遣词造 句时 , 长句短语相间安排 , 平声仄 声交错使用 , 使短句节奏明快 , 长句语流舒缓 , 加上助词“ 的” 为
后缀, 诵之慢 如潺潺小溪 , 快似湍湍急流 , 十分准确 、 形象地 描 绘 出“ 岭” 和“ 林” 的特点 。教学 中 , 笔者采用配乐 朗读 、 慢 速默
初三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初三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理解技巧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那么,作为初三老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呢?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理解技巧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推荐精彩的阅读材料、组织有趣的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其乐于主动地阅读。
二、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材料。
材料的选取应丰富多样,涵盖不同题材和文体类型,比如故事、寓言、报告等。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解析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解析。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归纳总结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思考和猜测,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与推理能力。
四、讲解关键词和句子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键词和句子,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些词句往往是难点所在。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这些关键词和句子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和使用,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五、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除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热点、培养对不同领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组织阅读策略训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老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策略的训练活动。
比如让学生学习使用标注、划线、概括、扩展等阅读策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七、定期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教案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随着时代的变迁,阅读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之一。
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更是首要的基础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知识,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下面就是几种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1.注重前导知识的激活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点,以此激活学生的前导知识,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2.阅读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整篇文章,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注重语文文化的涵养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涵养学生的语文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文文化知识,让学生对语文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4.多重形式的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如语音训练、语调训练、语音节奏等,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5.跨学科阅读除了单独的语文阅读外,跨学科阅读也是非常有益的阅读方式,如历史类、地理类或科学类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均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情况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了解了上面几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后,我们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具体方法如下:1.培养习惯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养成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初三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初三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析语文学科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关键科目。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初三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和解析。
一、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初三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缺乏透彻的分析和细致的思考。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通过拓宽阅读材料的范围,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策略: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略读、精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3. 开展阅读训练和课堂活动:通过适量的阅读训练和课堂活动,如阅读理解练习、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对文章细节和隐含信息的把握能力。
二、写作表达能力薄弱初三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表现为文章结构混乱、语言组织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充分等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强化写作训练:加大写作训练的力度,让学生多写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如日记、小短文、议论文等,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实践。
2. 导入有效的写作技巧:教师应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提纲挈领、段落分明、选用恰当的词语等,帮助学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提供有效的写作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指出问题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逐步提高写作的质量。
三、诗词鉴赏能力不足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初三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叶艳梅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叶艳梅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是有效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在强调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今天,无论从学习还是从生活实用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都是成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因素,从学习的整体面向而言,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学习网络形成的基础,是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王国的罗盘,学好语文,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
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则变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让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优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得以发掘生活的意义,乃至人生和命运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阅读优秀的文本总是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它不仅能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够欣赏文本中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另外,兴趣在阅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若没有兴趣为支撑,任凭再优秀的文本也无法做到深入学习。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的状态进入到文本阅读中。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
首先,我会以诗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作为导入,以此来揭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并主动总结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何提高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如何提高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应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为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及早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以及语文复习工作进行谋划。
一、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教学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能力与目标,它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纲要性文件,更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考试说明》则是课标的具体化,它不仅为我们明确指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还为我们指出了考试的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甚至还有分值的分配等,因此,仔细研究《课标》和《说明》,对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大家在上新课之前,备课组认真组织学习,真正吃透其中的精髓,使以后的教学少做无用功。
二、以教材和中考试卷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在弄清了《课标》和《说明》以后,就要认真钻研教材了。
以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匆匆结束新课,然后大量寻找课外材料进行阅读训练,甚至进行题海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且不说你找来的文章是否经典,是否有训练的意义,就是寻找文章本身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还要大量印发讲义,学生常常不慎就弄丢了讲义。
再有,学生往往对你选的文章还不怎么喜欢,甚至厌倦这样的训练,而教材一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内涵比较丰富,也有训练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能力服务。
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强调要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
阅读教学的宗旨当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前提条件当然是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用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就是分析和讨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通过九年级语文教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言】阅读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综合能力。
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而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必修课程之一。
如何通过九年级语文教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正文】一、拓宽阅读领域,提高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领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课本、练习册来进行学术性或者单一领域的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单调乏味,容易失去学生的兴趣,而且很难体现语文生动形象、情感特点、文化价值和生活启示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拓宽阅读领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建立阅读读书会,课外拓宽阅读领域建立阅读读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课外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
在读书会中,学生可以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读书会的方式推广一些优秀的文化书籍、报刊、杂志等,真正将阅读带入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和阅读兴趣。
2、订阅英文 BBC 或 CNN 新闻,提高跨文化阅读能力通过订阅英文 BBC 或 CNN 新闻,能够让学生自我体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阅读能力。
英文新闻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认识不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科学设计教材,培养多方位阅读能力科学的阅读教学需要向学生教授不同的阅读技巧,从而让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够理解不同领域书籍、文化传统和借鉴面。
我们的教师需要将教材科学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分析,鉴赏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剖析文化背景、创作背景、作品构思和内容及作者等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学会发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文化。
在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
简析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之我见刘芙蓉
简析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之我见刘芙蓉发布时间:2023-05-11T03:40:05.61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刘芙蓉[导读] 语文,作为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载体,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巧妙利用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重中之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摘要:语文,作为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载体,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巧妙利用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三种方法进行有效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接受学习的弊病,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发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改变初中生的阅读消耗时间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这几年的探索,我认为需要更改以前的教学的方法,我们要做学生的指导者。
我们要教给学生运用什么样的办法去阅读课文,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使他们能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只有教会了学生能够自己去阅读,方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从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自学、创作情景,探究阶段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时语文现代文教学的重要的步骤,是开始一篇课文的开始。
导入新课必须要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去接受,注重导入新课的审美性、创作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我们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提问法、图片法、设置悬念、分角色等等。
我们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学会灵活运用。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应试能力,使初三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新的平台上开创新的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为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及早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以及语文复习工作进行谋划,使我们的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取得切实的成效。
刚才三位老师就初三的复习工作作了交流,下面,我就初三的语文课堂教学再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总的原则: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和中考试卷为主要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试能力为目标,以扎实的语文训练为主线,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保证。
二、具体的思路:(1)关于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统率和引领的作用。
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无序低效,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结果课堂教学出现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尴尬局面。
在目标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1)没有目标(2)目标不明确(3)目标贪多求全必须以预设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
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能没有目标的预设的。
一篇课文怎样读,重点在哪里,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教师预先都应该有个大体的考虑,绝对不预设目标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想像的。
但“预设”不等于“预定”,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学情的变化往往是教师无法预期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所谓教学的生成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是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1、主体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思考并加以准确的陈述。
一是要注意被陈述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应是“(学生)能……”;倘若变成“培养学生……”“使学生……”,那就是“教”的目的,而不是“学”的目标了。
二是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所谓外显行为动词,是指那些可操作、可观察的的动词,如“说出”、“写出”、“画出”、“比较”等,用这样的动词陈述目标,学生知道怎么做,老师也可组织有效的评价。
如果用外显行为动词陈述有困难,那么有时还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境、工具、时间、空间等的具体规定,如“通过……”“在5’钟内,完成……”。
整体性原则课程功能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首要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的。
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的、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
而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学生与情境来确定目标的重层次性原则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定。
一般说来,在学习陈述性知识时,宜根据“掌握知识的三级水准”(懂-会-用)来确定;而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应从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角度来考虑(概括,欣赏,评价)。
(2)关于文本的处理。
文本是资源,也是教学的依据,要认真对待。
必须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
阅读教学的宗旨当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前提条件当然是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用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就是不着边际的分析和讨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例如,文本的题目、插图以及社会对这篇文章的有关评论等等,都会在读者原有的个人体验结构基础上,引发他们探寻所期望的答案,使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结果作一定的猜测。
教学开始的这种阅读期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接触文本的愿望。
为了用好阅读期待,从美学的角度说,我们有时不妨进行“陌生化教学”,即上课之前,不要过多地预习。
上课前充分利用“陌生化”效果,学生就能很快进入阅读期待(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这样做)。
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在学生不断解决旧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
充分利用朗读新课标在阅读教学4个学段(1—9年级)的阶段目标表述中,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那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个创造活动。
这是一个用语音塑造形象、传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再创造,是一个必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之上,再用声音表达出来的再创造。
因而,朗读不是简单的念字,而是融入了朗读者对作品的感知、感觉和感受,是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人文精神的音声化”。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人全方位的感悟自得的过程,是一个“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形成语感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灵魂就是语感。
(3)关于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师要努力使学校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以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为宗旨的课堂里,教师需要营造的是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计划中的学习要求上去,要通过种种奖惩手段来维持纪律;在以学习者的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情意的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5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
(4)关于学习的形式选择。
是指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5)关于教学情景的创设。
主要是指教师应该针对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有序而灵活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计划。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实践活动,当然应该井然有序,有周密的设计。
(6)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子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
三、必须以老师的指导作为教学的保证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的过程。
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应该是人格上的平等,其实,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方面,教师还是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教师的这种资源优势如果得不到发挥,那就抹煞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也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阅读教学绝对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比如:(1)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应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入手,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在的联系(作家作品的思路)和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进行快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习惯。
(3)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时,首先应着力于逆向还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即从“语言层——意念层——观念层”去体会作家作品“观念层——意念层——语言层”的妙处,跟作者的观念层产生共鸣;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攻克“文字关” 、“再现情境关” 和“深层理解关” ,特别要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觉的“再现情境”的习惯,让学生去品尝阅读的甜头,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四、必须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特殊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成绩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提高,语文学习是一种进步缓慢、相对低效的学习。
在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的今天,学生对其失去兴趣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也有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语文教学要么是老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要么是学生“一读到底”的这些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日久生厌,产生不了学习语文的激情。
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从老师的讲解分析中获得,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应整合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体现实践教育思想的语文课堂,既重视教学方式的活动性,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堂用活动进行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质疑、对话、演讲、表演等,还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活动。
总之,我们要应努力使课堂活动化,并且尽可能由单一活动向综合活动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做中提高、在活动中提高。
当前,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什么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欢迎,正是因为它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了起来,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创造空间,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当然,阅读文本还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
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
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
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 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激发潜能。
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 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 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老帅要设计精彩的阅读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同时,要适当引进课外材料,让学生与文本作比较和鉴赏,使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深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必须将目标的生成作为亮点传统的课堂是静态的和封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