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学术及其遗著整理——张书学教授访谈录

合集下载

馆藏王献唐碑帖题跋精萃考释

馆藏王献唐碑帖题跋精萃考释
2 跋清山东金石保存所精拓北魏李璧墓志
李志出土在景州时,拓本用擦墨;在德州时,拓 本用蝉翼,均极劣。 迨入金石保存所,始有精拓本。 此即初入所,姚柳屏监拓精本也。 吾友陈雪南后长 图书馆,重拓百份,已不如前,此后从未再拓。 现在 图书馆所出售者,均雪南旧拓之余也。 今春三月无 意中获得此本,与旧藏张猛龙碑重装并存,使尺幅划 一,其字体亦正相近也。 碑下罗氏一跋均出柳屏手 笔,凡图书馆之题识及金石跋尾其署罗君衔名者类, 为柳屏庖代。 此碑又有覆本四石,一在济南,一在曲 阜,一在德州,一在北平。 四本中以北平本最精,锋 铓削立几欲乱真。 其次为曲阜本,再次为济南本,至 德州本虽最劣。 然收藏家得之,每误为初出土之未 剔者,亦不可不知也。 十九年六月十八日灯下扶病 书。 献唐。 (钤“王献唐”)
(3) 顷敬 古 斋 主 人 王 君 来 谓 此 为 王 鹤 群 手 拓, 山西人也。 墨中和以鸡卵汁液,过数十年即如此。 昨日又获武荣碑亦为王君同时所拓,近时无此艺矣。 二十年三月四日校书赘笔,顾黄书寮主人。
(4) 迩日体气益弱,思为消遣之计,间取旧碑校 之。 兴至捉笔又不能自已,既校郑固碑,又取此拓以 黄氏小蓬莱阁勾本并景印原本及新拓本对勘。 座客 来去,时作时辍,略于两日毕事。 原石残泐处,黄本 与新拓本每模糊难辨者,以此墨寻求点画,多约略可 见,亦 不 详 记 也。 二 十 年 三 月 九 日 王 献 唐 校 识。 ( 钤“ 琯” )
范式碑,青龙三年(235) 立,宋时残断亡佚,直 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 崔儒聃于济宁龙门坊得残 额,方重见天日。 十一年后,李东琪又于济宁学宫戟 门下获上半截残石。 二石现存济宁博物馆。 碑主范 式,《 后汉书·独行传》 有载,其墓也于 1963 年在山 东嘉祥发现。
是碑入土前的拓本极罕见,传世者仅北京故宫 藏乾隆四十六年(1781) 黄易于泰安赵相国处访得 宋拓本,额完好,碑文存 370 余字。 重出土时,第 2 行“ 有士会者” 会字捺尚未与石花相连,道光间则已 经相连。 此拓未连损,乾嘉间拓本。 尾钤“ 姚氏伯 印” ,为姚元之旧物。 姚元之(1773 -1852) ,字伯昂, 号荐青等,安徽桐城人。 嘉庆十年(1805) 进士,官 至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善书工画。 扉页又有吴诵清 题旧签“ 魏范巨卿碑旧拓” 及 29 字短跋,述碑之现 状及范式 传 记。 吴 诵 清 ( 1846 - 1910 ) , 字 梓 林、 芷 舲、毓庭等,江苏镇江人,官安徽布政使司经历,善篆 刻工书擅画,有印谱《 似鸿轩印稿》 传世。

古文字学之二大「显学」--「甲骨学」及「金文学」系列

古文字学之二大「显学」--「甲骨学」及「金文学」系列

《甲骨文字集釋》
此書為李孝定先生編述,1965 年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共十 六冊。取材以殷墟出土甲骨文字,經諸 家著錄並考釋者為主。所收甲骨文字據 孫海波《甲骨文編》及金祥恒《續甲骨 文編》輯錄。按《說文解字》部序編次, 共十四卷(冊)。此書彙集 1965 年以前 對於甲骨文考釋之資料,且有編者之意 見,可供研究甲骨學之學者參考使用。
《甲骨文合集》自 1978 年開始付印 出版後,至 1980 年已先後出版七冊。此 時,胡厚宣先生開始編纂《甲骨文合集 釋文》。自 1980 年 11 月決定《甲骨文合 集釋文》編纂體例,初稿於 1984 年底完 成。
總審校工作於 1992 年完成。由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卻又發現《甲骨 文合集釋文》繁體字、古字、隸定字和 畫原形字較多,排版印刷十分困難;乃 將全部釋文改為手寫影印,這個工作又 花了兩年多,至 1994 年底完成。手寫影 印稿完成之後,隨即進行繁複的校對工 作。直到 1999 年,始正式出版。這樣的 一部巨作,歷經艱辛,但對學術界有著 十分重要的貢獻;由於它的出版,使得 今日研究甲骨文之學者獲益良多,也促 進了甲骨學的發展。
冊數(卷)
銅器名稱
銅器編號
鐘鏄(一)、鐘鏄(二)、鐃、鈴、鐸、句、鬲、 第一冊(卷)
甗、匕
1–980
第二冊(卷)
鼎(一)、鼎(二)、鼎(三)
984–2841
第三冊(卷)
(一)、(二)、(三)、盨、簠、敦、豆
2911–4695
第四冊(卷)
卣、尊、觶、觚
4701–7312
第五冊(卷) 爵角一、爵角二、斝、觥、盉鎣、壺、罍 7313–9827
金文學系列
《殷周金文集成》
在中國眾多古文物中,青銅器是較 早獲得收藏和研究的器物之一,許慎《說 文解字.敘》中有所記載。漢以後各個 朝代均有青銅器之發現,但並沒有專門 著錄或探討之書籍。直到宋代,如呂大 臨《考古圖》、王黼《宣和博古圖》等書, 開始一系列對青銅器的形制、銘文、紋 飾、功用、組合等相關問題作探討,也 促使了「金石學」之興盛。隨著清代考 據學盛興,學者致力於文字考訂,益加 突顯青銅器研究在學術上之重要性。迨 至民國,地不愛寶,出土器物不斷增加,

王献唐学术及其遗著整理——张书学教授访谈录

王献唐学术及其遗著整理——张书学教授访谈录
对王献唐中年以后常用的“平乐印庐”章,竟疑 为“抄书人章”。
王献唐先生去世距今还不到50年,时间那 么短,他一生又是以解释历史之谜为己任,但他
本人又给我们留下很多谜,需要我们去考证。
立后的遭遇有关系。其实这枚印章刻于1936 年。在1936年8月16日的王献唐日记中很清 楚地说:“日前托其为刻‘献唐所著书’一印,偶 思改用《扬雄传》‘空自苦’三字,刘歆论雄著书
特别喜欢,因为自己也属猴,与生肖正合。由是
问:刚才您提到“有关王献唐先生的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基本的史料建设工作没
知道他属猴,应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
年。如果没有他的日记,现在我们就难以确定 其出生年代。关于王献唐的出生日期也存在好
有做好”,那么您能谈谈目前王献唐著述整理 与研究的情况吗? 答:王献唐先生不仅严谨,而且非常勤奋, ~生著述宏富,仅专著就有60余种,连同书跋、 书序、论文、杂著及日记等,有2 800余万字,形 成了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视野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给王献唐的学术定位。 从其治学领域看,音韵训诂、版本目录、金石篆
刻、书画诗词、历史考古,大多属于传统史家治
史料两大派;钱穆先生提出传统(记诵)、革新
收稿日期:2009.12.17
学范围;从其学术渊源看,早年当受山左朴学影 响最大,他在自述早年治学经历的《访碑图诗》 中说:“我居东海世北人,治学不与南人群。雄
东省图书馆长王献唐先生等给了我不少帮助和
指导”。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吕振羽给王献唐的
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与王献唐探讨学术、借
阅资料、查看有关的新发掘的文物等诸多信息。
影响极大。其次,他接触过大量西方社会科学 书籍。青年时期,因思考人生问题和工作的需

整理订补凡例

整理订补凡例

整理订补凡例一、《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以下简称《宋元秘本书目》 )以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 )王献唐校订排印本(《山东省立图书馆丛刊》第二种 )为底本。

书目内原问有“献唐案”,今一仍其旧。

二、凡书下用〔〕加补者,均整理者所加。

三、《宋元秘本书目》著录之书,凡见于《楹书隅录》、《楹书隅录续编》或为《隅录》及《续编》失载者,均分别加注。

书名、卷数、册数、函数与《隅录》、《续编》有歧异者,亦加说明。

四、《宋元秘本书目》著录之书,统称宋本、元本、明本、校本、钞本,凡见于各家著录有版本可资稽考者,均详细记注其版刻时地及刊刻者。

凡《隅录》、《续编》、《宋元秘本书目》误定版本者,亦逐一订补。

五、《宋元秘本书目》著录之书,散出後辗转易主及现藏处所,凡有可稽考者,均分别加注,以明授受源流。

其无可稽考者,则加注散出後去向不明。

今後如有发现,再行订补。

六、《宋元秘本书目》有佚名批注本(中华书局收藏 ),与《海源阁藏书目》王晋卿批注,均详记海源阁遗书流散踪迹,凡不见於各家著录为佚名批注本所独有者,均择要逻录,其批注不确者,亦间加说明。

七、凡海源阁遗书见於各家著录而为《宋元秘本书目》所失载者,辑为《补遗》一卷,附于书目之後。

《补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再按《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先後次序排比,详细著录书名、卷数、版本、册数、校跋者姓名,并加注散出後流转情况,不再按《宋元秘本书目》体例,以宋本、元本、明本、校本、钞本编次。

原著录册数不详者,从略。

八、书内所称“北图”系泛指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宋元秘本书目》系指杨保彝《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杨绍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则标注全称。

书内所称《北图善本书目》,系指《北京圃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

《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趟万里编,民国二十二年刻朱印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一九八七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排印本 ),均标注全称,惟《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省去“国立”二字。

王献唐与海源阁遗书

王献唐与海源阁遗书

册府说苑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2期王献唐与海源阁遗书周 晶(齐鲁书社,山东济南250001) 众所周知,聊城杨氏海源阁作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到杨承训入主海源阁时,已传承四世,早蜚声海内外。

民国初年,袁氏当国,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曾觊觎海源阁藏书,幸有惊无险。

而到民国十八年(1929),山东不靖,土匪蜂起。

当年五月,土匪占据聊城,尚未损及海源阁藏书。

而在七月十五日,土匪王金发复陷聊城,其司令部即设于杨氏宅内,而其书记官、参谋颇知书本,海源阁藏宋元秘籍及金石书画惨遭劫掠,损失极大。

这是杨氏藏书自咸丰十一年(1861)春陶南山馆遭逢“捻匪之乱”损失惨重后的又一次浩劫。

此次海源阁劫难发生后,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才三个半月的王献唐先生即奉省政府教育厅长何思源委派,于十一月十八日抵聊城,当天即会同县长召集各界代表,组织成立海源阁藏书清查委员会。

次日(十九日)又同往海源阁清查,“见其书籍零落,积尘逾寸,宋本《史记》,残馀一册,宋本《咸淳临安志》残馀二册,均散置地上,与乱纸相杂。

……黄荛圃手校宋本《蔡中郎集》,为海源阁刻原本,第四册后页,亦以拭抹鸦片烟竿,涂污满纸。

……其家人并谓匪徒每以阁上书籍炊火,旧书不易燃烧,愤言谁谓宋版书可贵,此均以毛头纸即之,并不火也”[1]。

当时点勘阁内藏书,王献唐先生亲自审定登记,“仅足百种,已费三日之力。

时以天寒(按:当年十一月十九日为农历十月廿一日,小雪前二日),呵冻纪录,手足为僵”[2]。

所幸海源阁所藏宋元珍本,大多此前被杨承训运往天津,逃过一劫。

王献唐先生此次奉命调查在海源阁前后共七天,既目睹了海源阁劫馀现场、点查了劫馀图书,也通过与当地人士特别是与杨氏家人的交流,了解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返济后,王献唐先生除向当局汇报并商定善后处置办法外,还在不久之后,即撰写出版了《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3],虽仅有十一章二万三、四千字,却对聊城杨氏海源阁的历史、藏书数目及价值做出准确的阐述,指出海源阁藏“宋元旧椠,竞有书至四百馀种之多,较之铁琴铜剑楼,及前此之皕宋楼,恐有过之,无不及也”,并指出“其明清刻本,类皆精刊精印,彼之所谓普通版本,今多视为善本”[4],这些评语,皆得之于他的手翻目验。

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

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

学术与传承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4期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鲁先进1㊀鲁思渊2(1绍兴图书馆,浙江绍兴312000;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㊀要]㊀王献唐是山东近现代图书及文博事业的奠基者,精于文字㊁考古㊁金石㊁目录版本之学㊂绍兴图书馆藏有与其相关信札3封,记录了民国时期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与王献唐关于王阳明山东所书碑文一事的交往㊂[关键词]㊀王献唐㊀信札㊀王阳明[中图分类号]㊀G25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王献唐(1896-1960),号凤笙,山东日照人,著名金石考古学家㊁版本目录学家㊁文献学家㊂历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兼金石保存所㊁山东古文管委员会副主任㊁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等,对山东文献㊁文物保护有巨大的贡献㊂民国二十四年(1935),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以下简称修志委)成立,其所编县志资料㊁档案几经周折,最终保存于绍兴图书馆㊂绍兴图书馆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信札有1000余函,大致按日期装订成20多册,其中3函与王献唐相关,现特检出予以简述㊂1㊀信札日期确定及排序3函分装于二册,有1函在第5册,落款无日期,此册封面标有 函稿粘存㊀二十五年 字样,其他2函均在第14册,落款日期分别为 五月十日 和 五月十七日 ,无具体年份,此册封面标有 来函粘存㊀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年六月止 字样㊂经分析,第5册封面年份 二十五年 当为 二十六年 之误,理由有二:一是该册凡是有年份的信件都是民国二十六年;二是排在该册第一封的信札是章景臣写给竺可桢的,落款日期为 一月八日 ,信中提及 令亲邵翼如先生殉难西安 ㊂邵翼如即邵元冲,国民党元老,竺可桢连襟,死于西安事变㊂我们知道,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可知此信日期为1937年1月8日,为民国二十六年㊂第14册的2函按照信件排序,结合信件内容,应该是1937年无疑㊂按照3函内容,大致能够推算出第1函写信日期在1937年的4月底或5月初㊂如此,3函日期依次为1937年4月底或5月初㊁1937年5月10日和1937年5月17日㊂2㊀信札内容第1函㊁第3函为修志委致王献唐的函,非正式信件,是修志委留用的底稿㊂第2函为王献唐回复修志委的函,为原件㊂翻遍杜泽逊编校整理的‘王献唐师友书札“,未见上述3函,[1]却发现有顾燮光的4通书信㊂顾燮光,绍兴人,尤好金石,是修志委特聘的采访员㊂我们猜测,修志委之所以致函王献唐,有可能是顾燮光提供了王阳明碑的消息所致㊂我们又查了修志委六常委之一沈均业的‘沈复庵日记“,遗憾的是1937年4-5月间的日记中并没有记载此事㊂[2]第1函敬启者:顷见报载,济南盐运使署发现前明王阳明先生手书碑文,嘉靖二年勒石㊂近已移入贵馆储藏保管,陈列前廊,藉公同好㊂敝会闻讯之余,曷胜羡慕㊂查阳明经济学术,冠绝群伦,尤为越国乡贤首屈一指之人㊂既有墨宝流传,自应搜罗,编入新志用㊂敢不揣冒昧,专函奉求贵馆长可否饬工摹搨三五张,交邮惠寄㊂是项纸张工值并祈开示,俾便寄还,无任感跂㊂此致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㊂修志会谨启阳明为明一代大儒王守仁的号,浙江余姚人㊂当时余姚是绍兴府下属一县,阳明伯府建在绍兴城内,阳明墓又建在绍兴兰亭,所以修志委在看到山东有王阳明碑,特意去函,希望拓印若干份㊂此信首先要解决4个问题:(1)底稿无日期,但函中提供了一点线索,就是王阳明碑的消息登记在某报,若找到此报,则基本能解决报载内容与写函大概日期;(2)王阳明碑为什么要移入山东省立图书馆;(3)王阳明碑的内容是什么;(4)王阳明碑现存何处?㊃62㊃以下进行逐条查证:(1)确定函中报纸和写信日期㊂因此函日期已推断在1937年4月底或5月初,所以我们在查‘王献唐年谱长编“时,直接翻阅当年4㊁5两月的记录,最终在4月30日查到两条 山左先哲遗书 的消息,消息源于‘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7年4月第12卷第5期㊂[3]转而去查协会会报,该期 图界 中的 国内消息 上登有山东省立图消息一束,除 山左先哲遗书 外,还有一条消息,题名为 保管王阳明碑 ㊂兹录全文如下:һ保管王阳明碑㊀明代学者王阳明先生,学说冠绝一时,书法尤为珍贵㊂惟王氏遗墨,近代殊不多观,盖年代久远,多已残落无存㊂嘉靖辛亥年间,巡抚吴天寿曾发见王氏遗墨,斯时已近五十年,而笔精如新㊂吴氏与友辈咸爱而欲传之,乃征工勒石,以垂不朽㊂碑成后,Ѳ於今之盐运使署内,洎后干戈屡起,致无人注意及此㊂省府韩主席月前赴该署时,曾发现是碑,为保存古迹,公诸同好起见,特谕秘书处饬教厅交由省立图书馆勘寻保管㊂教厅奉令,除饬该馆运往馆内陈列妥为保管外,并函盐运使署查照㊂刻此碑已经省立图书馆长王献唐亲由该署运往馆内,陈列于 奎虚书藏 之南廊下㊂碑长丈余,厚二尺许,虽年代甚久,而刻甚佳,故流利之草书,仍勃勃有生气㊂碑之下端,有文志之云: 阳明先生此作,几五十年笔精如新,李中岩㊁邵甘泽二公与予相继分巡济南,咸爱而欲传之㊂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来,因与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㊂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学吴天寿谨识 云云㊂兹将教厅致盐运使署函志次: 公函,案准省政府秘书处函开,奉主席谕,盐运使署内有王阳明碑一块,交图书馆勘寻保管,嘱查照办理等因,准此,除令图书馆遵照办理外,相应函达即希查照为荷,此致盐运使署㊂ [4]该期发行日期为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王献唐的复函在5月10日,基本可以推断此函写于1937年5月初㊂(2)王阳明碑为什么要移入山东省立图书馆?从 保管王阳明碑 一文中可以知晓,此碑原存于山东盐运使署内,1937年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1891-1938))发现,特令教育厅交山东省立图书馆保管㊂当时是馆长王献唐亲自前往,将碑运到省立图书馆 奎虚书藏 的南廊之下㊂那么韩复榘为什么要下令将碑移至省立图书馆,这个原因与山东金石保存所有关㊂在清宣统元年(1909)正月25日,经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倡议,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摺“,其中提到 就中附设山东金石保存所,凡本省新出土之品与旧拓精本,博访兼收,以表山东古文明之特色,免乡氓无识者之摧残,亦存国粹之一端也㊂ [5]由此可见,山东省立图书馆成立之初,就内设金石保存所,其职责是收藏保管山东省的金石之物㊂(3)王阳明碑的内容是什么?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已载有碑的尺寸,并附碑末吴跋㊂据跋可知,嘉靖辛亥年(1551),巡抚吴天寿发现王阳明草书遗墨,因爱生存,特征工勒石而成此碑(第1函中所言嘉靖二年刻,有误),但会报并没有提及遗墨具体内容㊂按吴天寿跋,王阳明遗墨相距1551年已近50年,也就是40余年,那么王阳明书写的年份大致在1501-1511年㊂期间王阳明是否有山东之行呢?钱德洪在所编‘阳明先生年谱“中提到,弘治十七年(1504),王阳明接受同乡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之聘,于秋季主考山东乡试,试录皆出其手笔,所载过于简单㊂束景南所著‘王阳明年谱长编“记载较详,弘治十七年,王阳明应同乡陆偁之邀主考山东乡试㊂六月启程,七月中旬至济南府,九月下旬回京师㊂其中八月五日这天的记录正与王阳明碑有关㊂ 五日,文衡堂夜坐,有诗感怀,题于堂壁,并呈提督学政袁文华㊂阳明‘晚堂孤坐吟“: 晚堂孤坐漫沉沉,数尽寒更落叶深㊂高栋月明对燕语,古阶霜细或虫吟㊂校评正恐非吾所,报答徒能尽此心㊂赖有胜游堪自解,秋风华岳得高寻㊂予谬以校文至此,假馆济南道,夜坐偶书壁间,兼呈道主袁先生请教㊂弘治甲子仲秋五日,余姚王守仁书㊂ (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五,‘阳明文集“失载)按:志云: 王守仁诗碑㊂王阳明主试,题壁云 碑尚存,草书㊂ 今有阳明此诗手迹诗碑拓本于 中国书法论坛 网上公布,诗碑拓本后有吴天寿跋云: 阳明先生此作,几五十年,笔精如新㊂李中岩㊁邵甘泽二公与予相继分巡济南,咸爱而欲传之㊂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来,因与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云㊂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学吴天寿谨识㊂ 是阳明此诗原题壁上,至嘉靖三十年吴天寿乃摹刻勒石㊂诗云 晚堂孤坐 ,此晚堂应即文衡堂,‘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九有‘文衡堂试毕书壁“可证(见下)㊂ 道主袁先生 ,指袁文华,‘嘉靖山东通志“卷十: 山东提刑按察司按察副使袁文华㊂文㊃72㊃鲁先进㊀鲁思渊: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华,崇明人,监生㊂ 盖袁文华以按察副使提督学政,故称其为 道主 ㊂按二ʻʻ七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东方艺都拍卖有限公司)上出现一副阳明对联手迹: 望重斗山仪如鸾凤,寿崇有鼎勋懋召周㊂甲子秋书於平陵行馆,阳明山人㊂ 梁章钜题云: 此王文成公三十三岁主试山东所作,时弘治十七年甲子㊂平陵即历城名也㊂旧藏渔洋老人家,予官齐臬时得之㊂长乐梁章钜㊂ 此联应祝巡按监察御史陆偁,而诗所谓 假馆济南道 ,即此联所云 平陵行馆 也㊂[6]束景南另在‘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78-180)一书中,提到中国书法论坛公布的此碑尺寸为 长二百零五厘米,宽九十厘米 ,并提及 日本贺县多久市细川章女士家亦藏有阳明此诗碑拓本,云是中国友人赠予其时为藩主家臣之先祖,世代珍藏㊂[7]我们也在网上找到拓片,阳明诗的内容与其描写相同,前部分为王守仁行草书‘晚堂吟“诗,后为吴天寿跋㊂具体到文字,碑文与乾隆‘历城县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所录有所出入,束景南在引用该志时,略去诗的内容,估计也是与此有关㊂现把出入的地方作表比较㊂乾隆‘历城县志“历城县志与阳明诗文碑拓相异表‘历城县志“阳明诗文碑拓相异处晚云孤坐漫沉沉晚堂孤坐漫沉沉晚云,晚堂高栋月明时燕语高栋月明对燕语时,对校评正恐非吾力校评正恐非吾所力,所报答徒知尽此心报答徒能尽此心徒知,徒能秋风华岳得追寻秋风华岳得高寻追寻,高寻予谬以较试至此予谬以校文至此较试,校文夜坐谩书壁间夜坐偶书壁间谩书,偶书宏治甲子弘治甲子宏治,弘治㊀㊀弘治改宏治,是避清高宗弘历之讳㊂‘历城县志“在 余姚王守仁书 后还有 后人临摹,立石道门内㊂右见旧志,碑尚存,草书㊂ [8](该志第四页录 王守仁诗碑 ㊂与乾隆‘历城县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想是没核对过原碑,仅从旧志过录而产生不同㊂(4)碑现存何处?按吴天寿跋,当时碑成后放于盐运使署内㊂1937年,韩复榘在该署发现此碑,方令移至山东省立图书馆保存㊂‘遐园㊁省图与山东金石保存所“一文对金石保存所藏品有个说明: 金石保存所经历年陆续收藏,截至1933年7月底,已收藏铜器㊁石刻㊁钱币㊁砖瓦㊁陶器杂件㊁泉笵㊁陶文㊁玉器㊁磁器㊁祭器乐器㊁金石拓本㊁帖等共计16256件㊂1937年日军侵入济南以后,馆舍被焚,未再恢复㊂金石保存所藏品损失惨重㊂1949年建国后,陆续接收了一些各政府机关移交的文物㊂1954年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将金石保存所历年所藏尽数调拨给博物馆㊂ [9]日军入侵济南前,身兼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和金石保存所负责人的王献唐携大批珍贵文物和图书辗转万里,运至四川后方保存㊂碑石不方便运输,当留在馆内㊂推测此碑可能在山东省博物馆㊂2020年1月,去函咨询山东博物馆郭云菁老师,其1月13日回复 我咨询了山东博物馆的几位石刻专家,我们查阅了石刻资料后发现山东博物馆目前没有保存这件碑刻,可能是抗战期间,石碑留存北方,损失巨大,或许这件碑刻已经流散㊂ 1月17日又复: 您提到的王阳明的碑刻资料本馆没有保存,我问过主管库房的老师,回复说山东博物馆馆藏资料中目前没有王阳明的资料,十分抱歉!经一番调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千佛山于2013年建了一个齐鲁碑刻文化苑,内有132块复刻石碑,王阳明诗文碑即为其中之一㊂第2函大函奉悉㊂阳明碑新移馆中,尚未付搨㊂兹先将弟旧存之本寄上,希詧入志㊂欲多份,俟搨出后再寄㊂敝省赵尔萃旧藏阳明墨迹碑记,书法高出此碑,已印入‘五朝墨宝“中,贵会想早见之矣㊂贵邑又人文渊薮,新志出版后,可否惠赐敝馆一部,俾光典藏,无任翘企㊂此致绍兴修志委员会㊂王献唐顿首㊀五月十日王献唐于1937年5月10日回函,2页,山东省立图书馆用笺㊂先是解释因阳明碑刚运至馆中,尚未付拓,如果要多份的话,等拓出后再寄,现先寄上自己旧存之本㊂其次比较委婉地提到赵尔萃的‘五朝墨迹“收有王阳明祝墨迹碑记㊂最后希望修志会能否在新志出版后赠山东省立图书馆一部收藏㊂‘五朝墨迹“即‘傲徕山房所藏五朝墨迹“,赵尔萃于宣统二年(1910)将珍藏拓本景印而成㊂赵尔萃,字小鲁,别字傲徕山民,铁岭人,光绪已丑进士,分发山东,傲徕山房是其斋名㊂该书内收王阳明‘客座私祝墨迹“碑记,为二哥赵尔巽李夫人奁中之物㊂‘客座私祝“写于明嘉靖六年(1527)八月㊂时㊃82㊃总第180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年8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王阳明在绍兴安居数年,聚众讲学,嘉靖六年五月,朝廷命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两广及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征剿广西思田地区的叛乱㊂八月,王阳明离绍去广西,临行前将书院事务交给门人钱德洪和王畿,并特意写了这份‘客座私祝“㊂临走前用行楷写下这篇‘客座私祝“,训诫子弟㊂此文相距王阳明‘晚堂吟“已有23年之久,故函中王献唐称‘客座私祝“书法高出‘晚堂吟“也是很自然的事㊂第3函复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敬复者:承贲云笺并阳明石墨一份,拜詧之下,感谢无涯㊂文成为梓里先贤,其遗墨例须搜采㊂获兹珍搨,一夔已足,遑敢多求㊂敝县新志,出板需时,容图后寄㊂专函奉复,此致山东省立图书馆长㊂会谨启㊀五月十七日修志委收到王献唐函后,马上回函㊂先是感谢所赐旧拓,再解释‘绍兴县志“出版尚需时日,待完工后再寄㊂3㊀结语修志委与王献唐的交往缘起于王阳明诗文碑,前者致力于绍兴县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后者予以支持,本为双方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㊂可惜1937年日寇侵华战争爆发,济南先遭兵燹,山东省立图书馆惨受焚劫㊂1941年,绍兴城陷,修志委也被迫中断修志事业,民国‘绍兴县志“最终没有完成,憾事也㊂参考文献1 ㊀杜泽逊,等.王献唐师友书札[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2 ㊀沈均业.沈复庵日记[M].抄本,第22册.3 ㊀张书学,等.王献唐年谱长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94-695.4 ㊀保管王阳明碑[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7(5):27.5 ㊀山东省图书馆鲁图史略[EB /OL].[2020-03-18].http://www. /articles /ch00152/201706/e24257b3-72b2-4cec -9332-0812316d5d3c.shtml. 6 ㊀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316-317.7 ㊀束景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8-180.8 ㊀胡德琳,等.乾隆历城县志[M].乾隆三十八年(1773),卷二十五:4.9 ㊀遐园㊁省图与山东金石保存所[EB /OL].[2020-03-18].http:// /a /140929116_488237. 作者简介 ㊀鲁先进(1970-),男,绍兴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近20篇,研究方向:古籍㊁地方文献研究;鲁思渊(2000-),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㊂A Brief Introduction of Wang Xiantang s Three Unpublished and Related LettersLu Xianjin ㊀Lu Siyuan[Abstract ]㊀Wang Xiantang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books and museum of cultural relics in Shandong,who isskilled in the study of philology,archaeology,epigraphy and catalogology.Shaoxing Library has three letters related to him,which recor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haoxing Local Chronicles Compilation Committee and Wang Xian-tang regarding the inscriptions written by Wang Yangming in Shandong.[Key words ]㊀Wang Xiantang;Letter;Wang Yangming㊃92㊃鲁先进㊀鲁思渊: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

王献唐在青岛求学工作及其文博事业刍议——纪念王献唐诞辰120周年

王献唐在青岛求学工作及其文博事业刍议——纪念王献唐诞辰120周年

王 献 唐 在 青 岛 求 学 工 作 及 其 文 博 事 业 刍 议
— —
纪念 王 献唐 诞辰 1 2 0周 年
翟 广 顺
( 青岛市教育科 学研 究院, 山东 青岛 2 6 6 0 2 3 )
摘要 : 王献 唐是 山 东现代 文博 事 业的 奠基人 , 卓 有成就 的历 史学 家、 金 石 考古 学 家和 文献 学 家 , 他 在 历 史、 考古、 金石 、 文字 、 音韵 、 训诂 、 版本 、 目录 学等 多个领 域 均取 得 了罕 见 的 学术 成就 。王献 唐 早年 来
第 2 9卷第 6 期 2 0 1 6 年 1 1 月
眚名 取咎 技术 净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d a o T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Vo 1 . 2 9 No . 6
No v .2 0 1 6
所, 青岛是王献唐学术生涯的肇始之地 。 王献 唐 , 初 名 家驹 , 改 名瑁 , 字献堂 , 号凤 笙, 后 以字行 , 1 8 9 6年 9月 2 4日( 清 光 绪 二 十二 年 八 月十八 日) 出生 于 山东 E l 照 大 韩 家 村 。王 献 唐 之 父 王廷 霖是 日照 的名 医 , 精通 岐 黄之术 , 并 酷爱 金 石 文字 之 学 , 著 有《 泉 币图释 》 , 对 王献 唐 的影 响 很 大 。乡野盛 传 王献唐 4岁那 年正 月十 五于 自家 灯 笼 上作 画 , 得本 家 大 爷 赏 识 。他 还 以 自家 姐妹 为 模 特绘 画 _ I ] , 以工 于 书画 闻名 乡里 。 王献 唐 自幼 笃 志 向学 , 5岁入 本村 私塾 , 1 O岁 已能背 诵《 唐 诗 三百 首 》 。 E 2 3 1 9 0 7年 , l 1 岁 的王 献

王献唐先生藏书印鉴辑考

王献唐先生藏书印鉴辑考

王献唐先生藏书印鉴辑考
张书学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我们近年来零星蒐集王献唐先生藏书印鉴118方,其中所见印模者108方.结合先生藏书、题跋、日记、友朋书信及相关专家之论述,分类考察其来龙去脉及其室名别号之寓意,对于研究献唐先生之生平经历、思想演变、学术交往乃至社会变动将有所裨益,亦可作先生印谱观也.
【总页数】8页(P49-55,58)
【作者】张书学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K87
【相关文献】
1.王献唐先生对齐鲁学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李勇慧新著《王献唐著述考》为例[J], 王碧蓉
2.文献学家王献唐《藏书十咏》笺释 [J], 曲文军;朱孔伦
3.王献唐先生藏书纪事诗辑注 [J], 张荣刚;王爱平
4.关于吕振羽先生给王献唐先生的两封信 [J], 刘茂林
5.海外所见近代浙江藏书家印鉴考 [J], 李国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一代传人王献唐》

评《一代传人王献唐》

作者: 安作璋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王献唐;传人;教育出版社;图书馆馆长;山东省;著名学者;民国时期;学术
摘要: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王献唐研究丛书》第一种《一代传人王献唐》,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研究山东著名学者、民国时期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的专著,第一次对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给予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与评价。

通过作者绵密细致的论证,中肯地概括出其“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的特点,这一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新书推介:《一代传人王献唐》

新书推介:《一代传人王献唐》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F0004-F000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王献唐;新书推介;传人;博士论文;现代图书馆;著名学者;搜集整理;文博事业
摘要:�一代传人王献唐》是海内外出版的第一部全面总结研究著名学者王献唐一生学术与事功的专著。

本书是李勇慧博士在广泛搜集整理王献唐日记、遗著、手札、档案等逾三百万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对王献唐的生平学行、事功学问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考证后撰写的六十万字博士论文《王献唐研究》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王献唐作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新见王献唐碑跋六种考释

新见王献唐碑跋六种考释

新见王献唐碑跋六种考释李振聚【摘要】新见王献唐碑跋六种,为《双行精舍题跋》正续之编等书所未及,皆有助于王献唐行历、学术之研究,且所跋之碑以汉碑为主,有《乙瑛碑》《郑固碑》《张寿碑》《衡方碑》等,片词只宇,皆为碎金,足资考鉴.【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王献唐;金石;题跋【作者】李振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4王献唐作为山左朴学的殿军,其金石学承山左金石学研究之余绪,又扩而大之。

故其金石学研究成果,早为学者所关注。

山东省博物馆等处藏王献唐旧藏碑帖拓本甚多,这些碑帖多经王氏题跋,对考订王献唐之生平经历、学术兴趣、心路历程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这些题跋《双行精舍题跋》正续编、《秦汉石刻题跋辑录》等皆未收录,一些研究著作也未论及,故对所见王献唐旧藏碑帖批校、题跋及相关文献进行辑考,庶与金石之学有补焉。

故辑录如下,且略加考释。

1乙瑛碑,清初拓本,清乾隆二十二年李文藻跋,王献唐跋。

钤有“小三昧室”白文方、“献唐三十后勘书校碑读画记”朱文方、“献唐珍秘”朱文方、“双行精舍石文”朱文方、“奠生所臧”朱文方、“凤生宷定”白文方、“双行精舍鉴臧”朱文方、“海曲王氏双行精舍”白文方、“献唐长物”白文方、“庚午年得汉画十七石”朱文方、“石墨因缘”白文方、“葆经阁”朱文方、“王大”朱文方、“三家邨人”朱文方等印。

卷首有清乾隆二十二年李文藻跋四则:“岁强圉赤奋若孟陬壬寅,李文藻与其弟仲文涛、叔文囦手裁《鲁相乙瑛置孔庙卒吏碑》,黏于册。

是日天气晴和似二三月者。

黏毕,涛、渊围碁,至相争喧呶彻户外。

藻记。

”“明日癸卯,文藻有事入城,黄昏归。

乃跋曰:‘古时人主改元,从诏下之日为始。

史官记载,并是据实而书,无追易未改以前月日者。

顾亭林《日知录》所引史书,一年两号,一十余条,皆其证也。

司马温公作《通鉴》,必取所改之后一号冠诸岁首,以图画一。

王献唐与翁氏《古泉汇考》之流传

王献唐与翁氏《古泉汇考》之流传

作者: 张书学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系九○级 博士生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197-202页
主题词: 王献唐;古泉;图书馆馆长;高等学校;山东省图书馆;流传;钱币学;古钱;齐鲁大学;筹备委员会
摘要: <正> 王献唐(1896—1960)初名家驹,后改名琯,号凤笙,室名双行精舍,山东日照人。

1917年毕业于青岛德华特别高等学校(又称黑兰大学),1929年出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山东通志局筹备主任,齐鲁大学讲师。

1937年抗战爆发后去四川,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央国史馆副总纂修、国史馆筹备委员会顾问。

1948。

王献唐与滕县安上遗址考古发掘

王献唐与滕县安上遗址考古发掘

王献唐与滕县安上遗址考古发掘陈雪香;方辉【摘要】In 1930 , Shandong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Ancient Sites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Academic Sinica and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 The research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Qingdao (Shandong ) University had an agreement on archa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However ,the agreement was not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until Prof .Wang Xiantang ,the director of Shandong Library ,help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using in Jinan for the research association .In November 1933 ,seven students and a teaching assistant from the National Shandong University ,led by Prof .Xian Liu ,attended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Anshang site and the Caowang burials in Teng county of Shandong , which was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nd the research association .This wasthe first archaeological field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The reason for Shandong University being involved in this cooperated excavation again lied in the support of Prof .Wang Xiantang .The excavation of Anshang site was a reflection of the effort for the academic personnel training in archaeology by Prof .Wang and the National Shandong University .It therefore became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modern education history of Archaeology .%1930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

王献唐与海源阁

王献唐与海源阁

王献唐与海源阁
张学军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2007(000)11X
【摘要】王献唐是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考古学家,长期从事山东省文物典籍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作为著名学者,面对战乱频仍、斯文扫地的局面,他忘我工作,为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的保护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张学军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1
【相关文献】
1.王献唐与海源阁 [J], 张学军
2.海源阁及海源阁写本书目两种 [J], 韦力
3.王献唐与海源阁遗书 [J], 周晶
4.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读王绍曾先生整理的《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 [J], 杨锦先
5.王献唐在青岛求学工作及其文博事业刍议r——纪念王献唐诞辰120周年 [J], 翟广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献唐碑帖题跋考释

王献唐碑帖题跋考释

王献唐碑帖题跋考释张祖伟【摘要】王献唐,山东近现代图书及文博事业的奠基者,精于文字、金石、考古、目录版本,身后留下大量手书题跋,为后世留下了探究其学术成果的重要资料.目前,古籍题跋整理方面进度非常大,已出版了收录非常全面的《双行精舍书跋辑存》,而碑帖题跋方面尚泛善可陈,本文即着眼于后者.【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王献唐;碑帖;题跋【作者】张祖伟【作者单位】山东博物馆,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4王献唐(1896-1960),历任山东省立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馆长、山东金石保存所负责人、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筹备处副主任等职。

由于这一渊源关系,省博现藏有大量先生当年收集或监制的碑帖,其中许多是目前尚未被学界知晓的手书题跋,可谓研究先生金石碑帖之学的第一手资料。

限于篇幅,今暂移录其中七种轴装碑帖的跋文以飨同好。

拓本一组四件。

两件为《春秋》拓本,墨蜕较大者右上角钤“献唐审定金石书画”阳文印,①本文所述诸收藏印,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先生之物。

右下角题“正始三字石经《春秋》”(钤“献唐书画”白文印),左下角钤“双行精舍校藏经籍印”阳文印;墨蜕较小者右上角题“正始三字石经《春秋》残石”(钤“献唐审定”白文印),右下角钤“献唐长物”白文印,左下角钤“尊生所藏”“三禅室主丁卯年后所得”阳文印。

另两件为《尚书》拓本,皆有先生题跋。

一件为《无逸》拓本,其右侧钤“与古为徒”阳文印,右下角题“正始三字石经《尚书》残石”(首钤“小三昧室”阳文印,尾钤“双行精舍鉴藏”阳文印),左侧跋语曰:右《尚书·无逸》篇凡十七行,与另帧《春秋》之十六行者同为一石,各当一面。

光绪十一年十二月,洛阳乡人朱某在碑楼庄朱家圪塔桥间取蒌根制药,掘地得之,与另幅尚书春秋小石同时发见,旋为城内谢荣章购去。

汉唐史专家张泽咸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不足

汉唐史专家张泽咸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不足

汉唐史专家张泽咸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不足王曾瑜2010-07-13 02:34:48 阅读次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8日,蒙王曾瑜先生提供未删节稿,象牙塔网络发布。

今天是2010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是好友张泽咸先生八十大寿的喜庆日子,黄正建先生要我作个发言,这是应当承诺的。

但此文的标题似与一般喜庆的祝贺不同。

这是有感于当前学界的一股吹牛风,也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少“名流”喜欢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成就吹个天花乱坠,甚至与客观情况完全相悖。

我想,评论老朋友的成就,也完全应当实事求是。

既然对老朋友如此做了,当然更欢迎别人能严格地对待和批评自己,说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此文有何不客观、不公正之处,也欢迎大家教正。

对于这份特殊的喜庆礼物,甚至连在座的王春瑜先生也表示非议,但寿翁却有接受的雅量。

我从1962年冬分配到历史研究所工作,就很快与张泽咸先生成为好友,屈指算来,已是四十七年,他正好比我大九岁半。

说是朋友,其实在准确的意义上,应是义兼师友。

记得当年他看了我的卡片,提出两条技术性的意见,一是对重要部分用红笔圈划,二是尽可能标明史料的时间和地点。

此後的实践证明,这两条意见使我受益非浅。

不仅当时他对我的业务有不少指导和帮助,即使是他事实上已丧失工作能力的今天,我还是依赖于他,凡是涉及汉唐史中没有把握的问题,总是要用电话就教于他,方才能放心写相关的文字,有时还须拿半成品请他审阅和把关。

首先碰到的问题,自然是如何评价张泽咸先生的学术成就。

我想,在隋唐史领域,有陈寅恪和唐长孺两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是公认的。

大致在1949年以後,以马克思主义治史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是胡如雷和张泽咸两先生。

两位先生都兼治汉唐史,就以对马克思主义译著的精熟程度而论,当然胡先生更胜;而对汉唐间史料的精熟程度而论,则张先生又胜过胡先生。

张泽咸先生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所下的苦功夫,肯定是强于我的。

我们都经历了类似的阶段,甚至大饥荒也并未改变我们的信仰。

王献唐学术成就的时代意义

王献唐学术成就的时代意义

王献唐学术成就的时代意义
陈其泰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王献唐处于时代剧烈变动的进程之中,他积极参与20世纪前半期的学术潮流,自觉地推进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近代化趋势,贡献巨大,被誉为“山东省近几百年来罕见的学者”。

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有卓越的领导能力,更有先进的办馆指导思想,因而使山东省图书馆在全国省立图书馆中首屈一指。

在日寇侵华,中国文物面临浩劫的时刻,他历尽艰辛,成功地保存了大批文物珍品,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总页数】4页(P52-54,66)
【作者】陈其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92
【相关文献】
1.日照王献唐学术研讨会综述
2.王献唐与山东省立图书馆建设之成就
3.王献唐与吕振羽的学术交往及其在现代史学上的意义
4.宋代中医儿科专著之学术成就及学术意义
5.王献唐先生金石学研究的成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献唐《目录学》讲义略考

王献唐《目录学》讲义略考

王献唐《目录学》讲义略考
李振聚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22()4
【摘要】王献唐所撰目录学专著,学术界一向认为未曾刊行于世。

最近新发现齐鲁大学油印本《目录学》讲义,附有试题二份,盖王献唐于1933年至1934年间为齐鲁大学中文系授课时所编撰刊行者,以油印本充教学之用,行用未广,加以嗣后抗日战争爆发,流行颇罕。

王献唐《目录学》讲义,不止是其本人与齐鲁大学关系的见证,也是研究二十世纪目录学史的重要史料。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李振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王献唐先生对齐鲁学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李勇慧新著《王献唐著述考》为例
2.王献唐接受中英庚款资助史实考略
3.龚原、耿南仲《周易新讲义》名实考略
4.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从《目录学讲义》到《目录学概论》
5.“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考略——兼论章学诚的目录学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者 因他 继 承 了传 统 学 术 , 究 传 统 学 问 , 把 研 而 他 划 归 为 传 统 史 家 。请 您谈 谈 对 王 献 唐 先 生 学 术的看法好吗? 答 : 于 2 关 0世 纪 中 国史 家 派 别 的划 分 , 有 多 种 说 法 。 比如 冯友 兰先 生 提 出 当 时史 学 界 存 在 着 信 古 、 古 和 释 古 三 大 派 ; 尚思 先 生 则 提 疑 蔡
收 稿 日期 :0 91.7 20 —21
作 者 简 介 : 峰 (9 1) 男 , 徽 淮 北人 ,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中 国史 学 史研 究 。 张 18 一 , 安 博 主
1 7 8
墨墨圜墨墨盟墨
Sacc : , olie 221 cSnv i e 00
史 学 主 要 分 为 两 派 : 为 科 学 主 义 史 学 派 , 为 一 一
化建 设 与 发展 作 出 了 不 可磨 灭 的 贡 献 。对 于 这
样一位卓有建树 的学者 , 目前 学 界 的研 究 却 较 为 薄 弱 。 为此 , 们 走 访 了 山东 经 济 学 院教 授 、 我 山东 大学 博 士 生 导 师 张 书 学 先 生 。 长 期 以 来 ,
学 范 围 ; 其 学 术 渊 源 看 , 年 当受 山左 朴 学 影 从 早
史 料 两 大 派 ; 穆 先 生 提 出 传 统 ( 诵 ) 革 新 钱 记 、
响最 大 , 在 自述 早 年 治 学 经 历 的 《 碑 图诗 》 他 访 中说 : 我 居 东 海 世 北 人 , 学 不 与 南 人 群 。雄 “ 治
张先 生从 事 王献 唐 学术 及 其 遗 著 的 整 理 与研 究 工 作 , 推 进 王 献 唐 研 究 作 出 了重 , 无 第 三 派 主 流 , 却 有 不 少 并 但
非 主 流 。 目前 学 术 界 以 及 年 轻 学 子 很 少 有 人 知
著 名 学 者 , 生 治 学 领 域 广 博 、 述 丰 厚 。 有 的 一 著
知 晓 。故 其 特 为 此 著 书 , 吁 学 界 高 明 之 家 高 呼
度关 注 2 0世 纪 之 非 主 流 史 学 与 史 家 。 在 这 本 书 中 , 王 献 唐 和 王 国 维 、 穆 都 划 为 传 统史 学 把 钱
韵 训 诂 、 石 印章 、 本 目录 等众 多 学 术 领 域 均 金 版 有 颇 深 造 诣 。从 12 9 9年起 , 生 担 任 山 东 省 立 先 图 书 馆 馆 长 , 职 长 达 二 十 余 载 , 山 东 省 的 文 任 为
三 大 主 流 》 文 中 , 出 当 今 国 内 外 学 术 界 对 一 提 中 国历 史 的研 究 , 大致 可 分 为 中 国传 统 史 学 派 、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派 和 现 代 西 方 中国史 学派 。 台 湾 王 尔 敏 先 生 不 同意 这 种 观 点 。他 写 了一 本 书 叫《 0世 纪 非 主 流 史 学 与 史 家 》 认 为 中 国主 流 2 ,
出 正统 、 疑 和 扬 弃 三 大 派 ; 予 同先 生 最 初 提 怀 周 出 泥 古 、 古 、 古 、 古 四 派 说 , 改 为 史 观 和 疑 考 释 后
派 的典 范 , 为他 们 不 是 主流 , 以 很快 就 都 被 认 所 人们遗忘 了。 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 给王 献唐 的学术 定位 。 从 其 治 学 领 域 看 , 韵 训 诂 、 本 目录 、 石 篆 音 版 金 刻 、 画 诗词 、 史 考 古 , 多 属 于 传 统 史 家 治 书 历 大
21. s 学 会 学 002第2 社 科 版 卷哲
譬蠹盏 蓦 墨圈
王 献 唐 学 术 及 其 遗 著 整 理
— —
张 书 学教 授 访 谈 录

峰 , 刘 永祥
( 京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史 学 所 , 京 107 ) 北 北 0 8 5
中图分 类 号 : 0 2 文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78 4 ( 0 0 0 -1 70 K9 A 10 —4 4 2 1 ) 20 8 -7
后 又寓 居 四川 南 溪李 庄 中 央研 究 院史 语 所 进行 专 门研 究 , 众 多 学 者 往 还 论 学 , 通 信 息 , 与 互 在 更广 泛 层 面 上 与学 术 界 进 行互 动与 交 流 。也 许 正 是 由于上 述 种 种 , 献 唐 在 其 学 术 著 作 中表 王 现 出承 受朴 学 、 容西 学 、 采 众 长 、 维 开 阔 、 兼 博 思 时 有 创 获之 特 色 。 因 此 , 不 能 简 单 地 将 其 划 并 归 为 “ 统 史 学 派 ” 传 。
王 献 唐 (8 6 16 , 名 风 瑁 , 名 瑭 , 19 - 9 0) 原 改
字 献 唐 , 凤 笙 , 字 行 , 东 E照 人 。王 先 生 号 以 山 l
( 传 )科学 ( 订 ) 派说 ; 思 和先生则认 宣 、 考 三 齐 为 可 以分 为 掌 故 派 和社 会 史 派 两 大 类 型 。香 港 学 者 许 冠 三 先 生 在 其 《 史 学 九 十 年 》中细 分 新 为考 据 学 派 、 法 学 派 、 料 学 派 、 观 学 派 等 。 方 史 史
悉 非 主 流 史 学 及 史 家 , 无 疑 是 史 学 史 上 的 严 这 重 缺 失 。 在他 看 来 , 主 流 派 最值 得 注 意 , 变 非 世 代嬗 , 需百年会 全然埋 没 , 存 纪 录 , 不 不 自无 人
问: 张教 授 您 好 !王 献 唐 先 生 是 中 国 现 代
侨 居 美 国 的 唐 德 刚 先 生 在 其 《 代 中 国 史 学 的 当
幼承家学 , 于经 史 子 集 无 所 不 读 , 又 就 读 于 青 后 岛德 华 特 别 高 等 专 门 学 校 , 触 西 学 。他 学 贯 接
古 今 、 述 丰厚 , 著 数 百 万 言 , 历史 考 古 、 著 所 于 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