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导学案第3章函数,第4章三角形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前热身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且BP=1,D为AC上一点,若∠APD=60°,则CD的长为()A.3 2B.23C.12D.342.如图,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边BC的长为()A.21 B.15 C.6 D.以上答案都不对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º,腰长为4 cm,则其腰上的高为 cm.4.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中,中线AD与中线BE相交于点O,则OA长度为.【参考答案】1. B2. A3.34.33ACDB第2题图ADCPB第1题图60°◆考点聚焦等腰三角线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直角三角形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2.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从数的角度来研究直角三角形.3.折叠问题.4.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备考兵法等腰三角线1.运用三角形不等关系,•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中高、边、角的计算问题,并要注意分类讨论.2.要正确辨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方程(组)、函数等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直角三角形1.正确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掌握常用的勾股数.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以勾股定理为桥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含有特殊角(30°,45°,60°).若有,则应运用一些相关的特殊性质解题.4.在解决许多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时,•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5.折叠问题是新中考热点之一,在处理折叠问题时,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注意折叠过程中,线段,角发生的变化,寻找破题思路.◆考点链接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___;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_,顶角的_______,三线合一;3.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 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_.2.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_____.3.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4. 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例1(湖北襄樊)在ABC △中,12cm 6cm A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从B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那么当t = 秒时,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答案】7或17【解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BA 上时,BP =t ,AP =12-t ,2(t+3)=12-t+12+3,解得t =7;②当点P 在AC 上时, PC =24-t ,t+3=2(24-t+3),解得t =17,故填7或17.例2(山东滨州)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4AB =米,30BAC ∠=°, 90C ∠=°,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 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答案】(2+23)米.BC A30°【解析】掌握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例3(四川乐山)如图,AD⊥CD,AB=13,BC=12,CD=3,AD=4,则sinB等于()A.513B.1213C.35D.45【答案】 A【解析】由AD⊥DC,知△ADC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32+42=5,AC=5,在△ACB中,∵AB2=169,BC2+AC2=52+122=169,∴AB2=BC2+AC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sinB=ACAB=513.例4(安徽)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2)如图2,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3)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表示.图1 图2解析(1)过点O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尺,由题意知,OE=OF,又OB=OC.∴Rt△OEB≌Rt△OFC.∴∠B=∠C.∴AC=AB.(2)过点O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由题意知,OE=OF.在Rt△OEB和Rt△OFC中,OE=OF,OB=OC.∴Rt△OEB≌Rt△OFE.∴∠OBE=∠OCF.又OB=OC.∴∠OBC=∠OCB.∴∠ABC=∠ACB.∴AC=AB.(3)不一定成立.当∠A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重合时,有AB=AC,否则AB≠AC,•如示例图.成立不成立【点拨】本例从O点的特殊位置(BC边的中点)探究图形的性质,再运用变化的观点探究一般位置(点O在△ABC内,点O在三角形外)下图形的性质有何变化,培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解题能力.◆迎考精练一、选择题1.(四川达州)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 B.26 C.47 D.942.(甘肃白银)如图,⊙O的弦AB=6,M是AB上任意一点,且OM最小值为4,则⊙O的半径为()A.5 B.4 C.3 D.2 3.(山东济宁)“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是一“赵爽弦图”飞镖板,其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2和4.小明同学距飞镖板一定距离向飞镖板投掷飞镖(假设投掷的飞镖均扎在飞镖板上), 则投掷一次飞镖扎在中间小正方形区域(含边线)的概率是()A .12 B . 14 C . 15 D . 1104.(浙江嘉兴)如图,等腰△ABC 中,底边a BC =,∠A =36°,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BCD 的平分线交BD 于E ,设215-=k , 则DE =( )A .a k 2B .a k 3C .2k a D .3k a5.(湖北恩施)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 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 .521B .25C .1055+D .35 6.(浙江宁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90°7.(山东威海)如图,AB =AC,BD =BC ,若∠A =40°,则∠ABD 的度数是( )A .20oB .30oC .35oD .40o8.(湖北襄樊)如图,已知直线110AB CD DCF =︒∥,∠,且AE AF =,则A ∠等于( )A .30︒B .40︒C .50︒D .70︒二、填空题1.(四川泸州)如图,已知Rt △ABC 中,AC =3,BC = 4,过直角顶点C 作CA 1⊥AB ,垂足为A 1,再过A 1作A 1C 1⊥BC ,垂足为C 1,过C 1作C 1A 2⊥AB ,垂足为A 2,再过A 2AF BCDEBADCADC EB 第4题图52015 10CB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1,A1C1,12C A,…,则CA1=,=5554CAAC2.(四川内江)已知Rt△ABC的周长是344+,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则S△ABC=___.3.(四川宜宾)已知: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EH第12题图4.(湖南长沙)如图,等腰ABC△中,AB 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5cm6cmAB BC==,,则AD= cm.三、解答题1.(河南)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ACDB2.(浙江绍兴)如图,在ABC △中,40AB AC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 ,使90BAD CAE ∠=∠=°.(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 CE =.3.(湖北恩施)恩施州自然风光无限,特别是以“雄、奇、秀、幽、险”著称于世.著名的恩施大峡谷()A 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B 位于笔直的沪渝高速公路X 同侧,50km AB A =,、B 到直线X 的距离分别为10km 和40km ,要在沪渝高速公路旁修建一服务区P ,向A 、B 两景区运送游客.小民设计了两种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AP 与直线X 垂直,垂足为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1S PA PB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点A 关于直线X 的对称点是A ',连接BA '交直线X 于点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2S PA PB =+.(1)求1S 、2S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你说明2S PA PB =+的值为最小;(3)拟建的恩施到张家界高速公路Y 与沪渝高速公路垂直,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B 到直线Y 的距离为30km ,请你在X 旁和Y 旁各修建一服务区P 、Q ,使P 、A 、B、Q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4.(广东中山)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CE CD=,(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D点作DM BE⊥,垂足是M(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BM EM=.BAP图(1)YXBAQPO图(3)BAP XA'图(2)【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C 2. A 3. C 4. A 5. B 6. B7. B 8. B【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110AB CD DCF =︒∥,∠,所以110EFB DCF ∠=∠=︒,∴70AFE ∠=︒,∵AE AF =,∴70E AFE ∠=∠=︒,∴40A ∠=︒,故选B 填空题 1.512,452. 83.29 4. 4 解答题1. OE ⊥AB .证明:在△BAC 和△ABD 中,AC BD BAC ABD AB BA =⎧⎪∠=∠⎨⎪=⎩∴△BAC ≌△ABD .∴∠OBA =∠OAB , ∴OA =OB . 又∵AE =BE , ∴OE ⊥AB .2. 解:(1)Δ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 ,∴∠ABD =45°,AB =AC,∴∠ABC =70°,∴∠CBD =70°+45°=115°.证明:(2)AB =AC,90BAD CAE ∠=∠=°,AD =AE,∴ΔBAD ≌ΔCAE,∴BD =CE .3. 解:⑴图(1)中过B 作BC ⊥AP,垂足为C,则PC =40,又AP =10,∴AC =30在Rt △ABC 中,AB =50 AC =30 ∴BC =40∴ BP =24022=+BC CPS 1=10240+⑵图10(2)中,过B 作BC ⊥AA ′垂足为C ,则A ′C =50, 又BC =40∴BA'=4110504022=+由轴对称知:PA =PA'∴S 2=BA'=4110∴1S ﹥2S (2)如 图10(2),在公路上任找一点M,连接MA,MB,MA',由轴对称知MA =MA' ∴MB+MA =MB+MA'﹥A'B∴S 2=BA'为最小(3)过A 作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过B 作关于Y 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 轴于点P, 交Y 轴于点Q,则P,Q 即为所求过A'、 B'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G,A'B'=5505010022=+∴所求四边形的周长为55050+4. 解:(1)作图见下图,(2)Q 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BD ∴平分ABC ∠(三线合一),2ABC DBE ∴∠=∠.CE CD =Q ,CED CDE ∴∠=∠.又ACB CED CDE ∠=∠+∠Q ,2ACB E ∴∠=∠.又ABC ACB ∠=∠Q ,22DBC E ∴∠=∠,DBC E ∴∠=∠,BD DE ∴=.又DM BE ⊥Q ,BM EM ∴=.AC B DEM。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三角形》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三角形》导学案

教 学 反 思第四章 三角形 4.1 认识三角形(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学习重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学习设计:(一) 预习准备 (1)预习书62-65页(2)思考①三角形的角之间的关系②三角形的分类 (3)预习作业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为三类: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二) 学习过程例1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例2 在△ABC 中,(1)082,42,C A B ∠=∠=∠则= (2)5,A B C C ∠+∠=∠∠那么=(3)在△ABC 中,C ∠的外角是120°,B ∠的度数是A ∠度数的一半,求△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变式训练:在△ABC 中(1)078,25,B A C ∠=∠=∠则= (2)若C ∠=55°,010B A ∠-∠=,那么A ∠= ,B ∠=教 学 反 思例3 已知△ABC 中,::1:2:3A B C ∠∠∠=,试判断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变式训练:已知△ABC 中,090,2,A B B C ∠-∠=∠=∠试判断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例4 如图,在△ABC 中,090ACB ∠=,CD ⊥AB 于点D ,1,2?A B ∠∠∠∠与有何关系与呢例5 如图,已知060,30,20,A B C BOC ∠=∠=∠=∠求的度数。

21DC AOCBA教 学 反 思变式训练: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E 、CD 分别垂直AC 、AB ,若040A ∠=,求BHC ∠的度数。

拓展:1、如图所示,求A B C D E ∠+∠+∠+∠+∠的度数。

2、如图在△ABC 中,已知1,2,,A B ABC ACB ACB ∠=∠∠=∠∠=∠∠求的度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新教材第3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新教材第3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导学案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1.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对吗?(2)f(x)与f(a)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1)这种看法不对.符号y=f(x)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x是自变量,它是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y 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 允许取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 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y =f (x )仅仅是函数符号,不表示“y 等于f 与x 的乘积”.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 (x )外,还常用g (x ),F (x ),G (x )等来表示函数.(2)f (x )与f (a )的区别与联系:f (a )表示当x =a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 (x )是自变量x 的函数,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 (a )是f (x )的一个特殊值,如一次函数f (x )=3x +4,当x =8时,f (8)=3×8+4=28是一个常数.2.区间及有关概念 (1)一般区间的表示设a ,b ∈R ,且a <b ,规定如下:(2)“∞”是数吗?如何正确使用“∞”?提示:(1)不是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如集合{0}就不能用区间表示. (2)“∞”读作“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数.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1.函数y =1x +1的定义域是( ) A .[-1,+∞) B .[-1,0) C .(-1,+∞) D .(-1,0) 2.若f (x )=11-x 2,则f (3)=________. 3.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x |10≤x ≤100}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2){x|x>1}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函数的概念【例1】(1)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①f(x)=-2x3与g(x)=x-2x;②f(x)=x与g(x)=x2;③f(x)=x0与g(x)=1x0;④f(x)=x2-2x-1与g(t)=t2-2t-1.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①A=N,B=N*,对应法则f:对集合A中的元素取绝对值与B中元素对应;②A={-1,1,2,-2},B={1,4},对应法则f:x→y=x2,x∈A,y∈B;③A={-1,1,2,-2},B={1,2,4},对应法则f:x→y=x2,x∈A,y∈B;④A={三角形},B={x|x>0},对应法则f:对A中元素求面积与B中元素对应.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2个条件(1)A,B必须是非空实数集.(2)A中任意一元素在B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是函数关系,“一对多”的不是函数关系.2.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1)先看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同,则不相等;(2)若定义域相同,再化简函数的解析式,看对应关系是否相同.1.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A B C D2.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等函数的是()A .y =x +1与y =x 2-1x -1 B .y =x 2+1与s =t 2+1C .y =2x 与y =2x (x ≥0)D .y =(x +1)2与y =x 2 求函数值【例2】 设f (x )=2x 2+2,g (x )=1x +2, (1)求f (2),f (a +3),g (a )+g (0)(a ≠-2),g (f (2)). (2)求g (f (x )).[思路点拨] (1)直接把变量的取值代入相应函数解析式,求值即可; (2)把f (x )直接代入g (x )中便可得到g (f (x )).函数求值的方法(1)已知f (x )的表达式时,只需用a 替换表达式中的x 即得f (a )的值. (2)求f (g (a ))的值应遵循由里往外的原则.3.已知f (x )=x 3+2x +3,求f (1),f (t ),f (2a -1)和f (f (-1))的值. 求函数的定义域[探究问题]1.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时,能否可以对其先化简再求定义域? 提示:不可以.如f (x )=x +1x 2-1.倘若先化简,则f (x )=1x -1,从而定义域与原函数不等价.2.若函数y =f (x +1)的定义域是[1,2],这里的“[1,2]”是指谁的取值范围?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什么?提示:[1,2]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x +1的范围[2,3].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f(x)=2+3x-2;(2)f(x)=(x-1)0+2x+1;(3)f(x)=3-x·x-1;(4)f(x)=(x+1)2x+1-1-x.[思路点拨]要求函数的定义域,只需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中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即可.(变结论)在本例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1)若f(x)是分式,则应考虑使分母不为零.(2)若f(x)是偶次根式,则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3)若f(x)是指数幂,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幂运算有意义的实数集合.(4)若f(x)是由几个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几个部分定义域的交集.(5)若f(x)是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则应符合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有意义.1.对于用关系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有给出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集合.这也是求某函数定义域的依据.2.函数的定义主要包括定义域和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因此,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时,就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两个函数才算相同.3.函数符号y=f(x)是学习的难点,它是抽象符号之一.首先明确符号“y=f(x)”为y是x的函数,它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1.思考辨析(1)区间表示数集,数集一定能用区间表示.()(2)数集{x|x≥2}可用区间表示为[2,+∞].()(3)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4)函数值域中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一定只有一个数与之对应.()(5)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 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x 相等的是( )A .y =(x )2B .y =x 2C .y =|x |D .y =3x 3 3.将函数y =31-1-x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4.已知函数f (x )=x +1x , (1)求f (x )的定义域; (2)求f (-1),f (2)的值;(3)当a ≠-1时,求f (a +1)的值.3.1.2 函数的表示法 第1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思考: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解析法、列表法、图表法三种形式表示吗? 提示:不一定.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不仅如此,图象法也不适用于所有函数,如D (x )=⎩⎨⎧0,x ∈Q ,1,x ∈∁R Q .列表法虽在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函数,但对于自变量有无数个取值的情况,列表法只能表示函数的一个概况或片段.1.已知函数f (x )由下表给出,则f (3)等于( )2.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0,-1),对称轴为y 轴,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 )A .y =-14x 2+1B .y =14x 2-1 C .y =4x 2-16 D .y =-4x 2+16 3.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其定义域是______.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例1】 某商场新进了10台彩电,每台售价3 000元,试求售出台数x 与收款数y 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出来.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刻画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同一个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在用三种方法表示函数时要注意:①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②列表法中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③图象法中要注意是否连线.1.(1)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下列图中纵轴表示离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A B C D(2)由下表给出函数y=f(x),则f(f(1))等于()图象的画法及应用【例2】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其值域.(1)y=-x,x∈{0,1,-2,3};(2)y=2x,x∈[2,+∞);(3)y=x2+2x,x∈[-2,2).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三个关注点(1)画函数图象时首先关注函数的定义域,即在定义域内作图.(2)图象是实线或实点,定义域外的部分有时可用虚线来衬托整个图象.(3)要标出某些关键点,例如图象的顶点、端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要分清这些关键点是实心点还是空心圈.提醒: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2.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x+1(x≤0);(2)y=x2-2x(x>1,或x<-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探究问题]已知f(x)的解析式,我们可以用代入法求f(g(x)),反之,若已知f(g(x)),如何求f(x).提示:若已知f(g(x))的解析式,我们可以用换元法或配凑法求f(x).【例3】(1)已知f(x+1)=x-2x,则f(x)=________;(2)已知函数f(x)是一次函数,若f(f(x))=4x+8,则f(x)=________;(3)已知函数f(x)对于任意的x都有f(x)-2f(-x)=1+2x,则f(x)=________.[思路点拨](1)用换元法或配凑法求解;(2)用待定系数法求解;(3)用方程组法求解.1.(变条件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1)待定系数法:若已知f(x)的解析式的类型,设出它的一般形式,根据特殊值确定相关的系数即可.(2)换元法:设t=g(x),解出x,代入f(g(x)),求f(t)的解析式即可.(3)配凑法:对f(g(x))的解析式进行配凑变形,使它能用g(x)表示出来,再用x 代替两边所有的“g(x)”即可.(4)方程组法(或消元法):当同一个对应关系中的两个之间有互为相反数或互为倒数关系时,可构造方程组求解.提醒:应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时,务必保证函数在换元前后的等价性.1.函数有三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可以适时的选择,以最佳的方式表示函数.2.作函数图象必须要让作出的图象反映出图象的伸展方向,与x轴、y轴有无交点,图象有无对称性,并标明特殊点.3.求函数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代入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解方程组法(消元法),注意有的函数要注明定义域.1.思考辨析(1)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解析法表示.()(2)函数的图象一定是定义区间上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2.已知函数f(x+1)=3x+2,则f(x)的解析式是()A.f(x)=3x-1B.f(x)=3x+1 C.f(x)=3x+2 D.f(x)=3x+43.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下表给出.4.已知函数f(x)=x2-2x(-1≤x≤2).(1)画出f(x)图象的简图;(2)根据图象写出f(x)的值域.第2课时分段函数分段函数如果函数y=f(x),x∈A,根据自变量x在A中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则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思考: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还是几个函数? 提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1.下列给出的式子是分段函数的是( )①f (x )=⎩⎨⎧x 2+1,1≤x ≤5,2x ,x <1.②f (x )=⎩⎨⎧ x +1,x ∈R ,x 2,x ≥2.③f (x )=⎩⎨⎧ 2x +3,1≤x ≤5,x 2,x ≤1.④f (x )=⎩⎨⎧x 2+3,x <0,x -1,x ≥5.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2.函数y =⎩⎨⎧x ,x ≥0,-x ,x <0的值域是________.3.函数f (x )=⎩⎨⎧x +1,x ≤1,-x +3,x >1,则f (f (4))=________.分段函数的求值问题【例1】已知函数f (x )=⎩⎨⎧x +1,x ≤-2,x 2+2x ,-2<x <2,2x -1,x ≥2.(1)求f (-5),f (-3),f ⎝ ⎛⎭⎪⎫f ⎝ ⎛⎭⎪⎫-52的值;(2)若f (a )=3,求实数a 的值.1.分段函数求函数值的方法:(1)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2)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直到求出值为止.当出现f (f (x 0))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已知函数值求字母取值的步骤: (1)先对字母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 (2)然后代入不同的解析式中. (3)通过解方程求出字母的值.(4)检验所求的值是否在所讨论的区间内.提醒: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值时,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相应求出自变量的值,切记代入检验.1.函数f (x )=⎩⎨⎧x -3,x ≥10,f (f (x +5)),x <10,则f (7)=________.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例2】 如图所示,已知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ABCD ,底边BC 长为7 cm ,腰长为2 2 cm ,当垂直于底边BC (垂足为F )的直线l 从左至右移动(与梯形ABCD 有公共点)时,直线l 把梯形分成两部分,令BF =x ,试写出左边部分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大致图象.[思路点拨] 可按点E 所在的位置分E 在线段AB ,E 在线段AD 及E 在线段CD 三类分别求解.1.当目标在不同区间有不同的计算表达方式时,往往需要用分段函数模型来表示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而分段函数图象也需要分段画.2.通过本例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分段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2.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照5公里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的图象及应用[探究问题]1.函数f (x )=|x -2|能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吗?能否作出其图象? 提示:能.f (x )=⎩⎨⎧x -2,x ≥2,2-x ,x <2.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结合探究点1,你能说一下画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图象的方法吗? 提示: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分段作出函数图象.【例3】 已知函数f (x )=1+|x |-x2(-2<x ≤2).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f (x ); (2)画出f (x )的图象; (3)写出函数f (x )的值域.[思路点拨] (1)分-2<x <0和0≤x ≤2两种情况讨论,去掉绝对值可把f (x )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2)利用(1)的结论可画出图象;(3)由(2)中得到的图象,找到图象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纵坐标,可得值域.把本例条件改为“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分别作出各段的图象,在作每一段图象时,先不管定义域的限制,作出其图象,再保留定义域内的一段图象即可,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接点处点的虚实,保证不重不漏.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求值要先找准自变量所在的区间;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并集.3.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分段函数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确定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各段函数图象组合到一起就可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1.思考辨析(1)分段函数由几个函数构成.( )(2)函数f (x )=⎩⎨⎧x +1,x ≤1,-x +3,x >1是分段函数.( )2.设函数f (x )=⎩⎪⎨⎪⎧x 2+1,x ≤1,2x,x >1,则f (f (3))=( )A.15 B .3 C.23 D.1393.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其解析式为________.4.已知f (x )=⎩⎨⎧x 2,-1≤x ≤1,1,x >1或x <-1.(1)画出f (x )的图象; (2)求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2.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第1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1.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定义12提示:定义中的x1,x2有以下3个特征:(1)任意性,即“任意取x1,x2”中“任意”二字绝不能去掉,证明时不能以特殊代替一般;(2)有大小,通常规定x1<x2;(3)属于同一个单调区间.2.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思考2:函数y=1x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吗?提示:不是.y =1x 在(-∞,0)上递减,在(0,+∞)上也递减,但不能说y =1x 在(-∞,0)∪(0,+∞)上递减.1.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增区间是( ) A .[-4,4] B .[-4,-3]∪[1,4] C .[-3,1] D .[-3,4]2.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的是( ) A .y =-1x B .y =x C .y =x 2 D .y =1-x 3.函数f (x )=x 2-2x +3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1】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出该函数在其单调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1)f (x )=-1x ;(2)f (x )=⎩⎨⎧2x +1,x ≥1,5-x ,x <1;(3)f (x )=-x 2+2|x |+3.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方法(1)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如本例(1)和(2),其中分段函数的单调区间要根据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段求解;(2)利用函数的图象,如本例(3).提醒:若所求出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或单调减区间不唯一,函数的单调区间之间要用“,”隔开,如本例(3).1.(1)根据如图所示,写出函数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2)写出y =|x 2-2x -3|的单调区间.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例2】 证明函数f (x )=x +1x 在(0,1)上是减函数. [思路点拨] 设元0<x 1<x 2<1―→作差:f (x 1)-f (x 2) ――→变形判号:f (x 1)>f (x 2)――→结论减函数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1)取值:设x 1,x 2是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x 1<x 2.(2)作差变形:作差f (x 1)-f (x 2),并通过因式分解、通分、配方、有理化等手段,转化为易判断正负的式子.(3)定号:确定f (x 1)-f (x 2)的符号.(4)结论:根据f (x 1)-f (x 2)的符号及定义判断单调性.提醒:作差变形是证明单调性的关键,且变形的结果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2.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f (x )=2x x -1在(1,+∞)上是减函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探究问题]1.若函数f (x )是其定义域上的增函数,且f (a )>f (b ),则a ,b 满足什么关系.如果函数f (x )是减函数呢?提示:若函数f (x )是其定义域上的增函数,那么当f (a )>f (b )时,a >b ;若函数f (x )是其定义域上的减函数,那么当f (a )>f (b )时,a <b .2.决定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单调性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位置,即字母a 的符号及-b2a 的大小.【例3】 (1)若函数f (x )=-x 2-2(a +1)x +3在区间(-∞,3]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已知函数y =f (x )是(-∞,+∞)上的增函数,且f (2x -3)>f (5x -6),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思路点拨] (1)分析f (x )的对称轴与区间的关系――→数形结合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 求a 的范围(2)f (2x -3)>f (5x -6)――――――――――――――――→f (x )在(-∞,+∞)上是增函数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 求x 的范围1.(变条件函数单调性的应用(1)函数单调性定义的“双向性”:利用定义可以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反过来,若已知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确定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2)若一个函数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的,则此函数在这一单调区间内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1.定义单调性时应强调x 1,x 2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性,其本质是把区间上无限多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转化为两个任意值的大小比较.2.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定义)一定要严格遵循设元、作差、变形、 定号、结论的步骤,特别在变形上,一定要注意因式分解、配方等技巧的运用,直到符号判定水到渠成才可.3. 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时,要树立两种意识:一是等价转化意识, 如f (x )在D 上递增,则f (x 1)<f (x 2)⇔x 1<x 2.二是数形结合意识,如处理一(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中的含参数的范围问题.1.思考辨析(1)所有的函数在其定义域上都具有单调性.( )(2)若函数y =f (x )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3].( )(3)函数f (x )为R 上的减函数,则f (-3)>f (3).( )(4)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上有f (1)<f (2),则函数y =f (x )是增函数.( ) (5)若函数f (x )在(-∞,0)和(0,+∞)上单调递减,则f (x )在(-∞,0)∪(0,+∞)上单调递减.( )2.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 =f (x ),则下列关于函数f (x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函数在区间[-5,-3]上单调递增B .函数在区间[1,4]上单调递增C .函数在区间[-3,1]∪[4,5]上单调递减D .函数在区间[-5,5]上没有单调性 3.如果函数f (x )=x 2-2bx +2在区间[3,+∞)上是增函数,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b =3B .b ≥3C .b ≤3D .b ≠3 4.证明:函数y =x x +1在(-1,+∞)上是增函数.第2课时 函数的最大(小)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提示:不一定,只有定义域内存在一点x0,使f(x0)=M时,M才是函数的最大值,否则不是.1.函数y=f(x)在[-2,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是()A.-1,0B.0,2 C.-1,2 D.12,22.设函数f(x)=2x-1(x<0),则f(x)()A.有最大值B.有最小值C.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3.函数f(x)=1x,x∈[1,2],则f(x)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利用函数的图象求函数的最值(值域)【例1】 已知函数f (x )=⎩⎨⎧3-x 2,x ∈[-1,2],x -3,x ∈(2,5].(1)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f (x )的图象;(2)根据函数的图象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利用图象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1)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2)观察图象,找出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3)写出最值,最高点的纵坐标是函数的最大值,最低点的纵坐标是函数的最小值.1.已知函数f (x )=⎩⎪⎨⎪⎧x 2,-1≤x ≤1,1x ,x >1,求f (x )的最大值、最小值.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值域)【例2】 已知函数f (x )=2x +1x +1. (1)判断函数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2)求该函数在区间[2,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的一般步骤 (1)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2)利用单调性求出最大(小)值. 2.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单调性的关系(1)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减)函数,则f (x )在区间[a ,b ]上的最小(大)值是f (a ),最大(小)值是f (b ).(2)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减)函数,在区间[b ,c ]上是减(增)函数,则f (x )在区间[a ,c ]上的最大(小)值是f (b ),最小(大)值是f (a )与f (c )中较小(大)的一个.提醒:(1)求最值勿忘求定义域.(2)闭区间上的最值,不判断单调性而直接将两端点值代入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求解时一定注意.2.求函数f(x)=x+4x在[1,4]上的最值.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例3】一个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年需要固定投资100万元,此外每生产1件该产品还需要增加投资1万元,年产量为x(x∈N*)件.当x≤20时,年销售总收入为(33x-x2)万元;当x>20时,年销售总收入为260万元.记该工厂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所得的年利润为y万元.(年利润=年销售总收入-年总投资)(1)求y(万元)与x(件)的函数关系式;(2)当该工厂的年产量为多少件时,所得年利润最大?最大年利润是多少?解实际应用题的四个步骤(1)审题:解读实际问题,找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条件关系.(2)建模:建立数学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3)求解:分析函数性质,利用数学知识探究问题解法(一定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回归:数学问题回归实际问题,写出答案.3.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得到最大利润,售价应为多少元?最大利润为多少?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探究问题]1.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对称轴与区间[m ,n ]可能存在几种位置关系,试画草图给予说明?提示:2.求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在[m ,n ]上的最值,应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若求二次函数f (x )在[m ,n ]上的最值,应考虑其开口方向及对称轴x =-b2a 与区间[m ,n ]的关系.【例4】 已知函数f (x )=x 2-ax +1,求f (x )在[0,1]上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 f (x )=x 2-ax +1――→分类讨论分析x =a 2与[0,1]的关系――→数形结合求f (x )的最大值1.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f (x )在[0,1]上的最小值.2.在本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a =1,求f (x )在[t ,t +1](t ∈R )上的最小值.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设f (x )=ax 2+bx +c (a >0),则二次函数f (x )在闭区间[m ,n ]上的最大值、最小值有如下的分布情况:1.函数的最大(小)值,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存在,二是在给定区间上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反映在函数图象上,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或最低点.2.求函数的最值与求函数的值域类似,常用的方法是:(1)图象法,即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写出最值;(2)单调性法,一般需要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然后根据单调性的意义求出最值;(3)对于二次函数还可以用配方法研究,同时灵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题.3.通过函数最值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树立以形识数的解题意识.1.思考辨析(1)任何函数都有最大(小)值.()(2)函数f(x)在[a,b]上的最值一定是f(a)(或f(b)).()(3)函数的最大值一定比最小值大.()2.函数y=x2-2x,x∈[0,3]的值域为()A.[0,3]B.[-1,0] C.[-1,+∞)D.[-1,3]3.函数y=ax+1在区间[1,3]上的最大值为4,则a=______.4.已知函数f(x)=2x-1(x∈[2,6]).(1)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并证明;(2)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2.2 奇偶性 第1课时 奇偶性的概念函数的奇偶性提示: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A .y =xB .y =2x 2-3 C .y =1xD .y =x 2,x ∈[0,1]2.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是( )A B C D3.函数y =f (x ),x ∈[-1,a ](a >-1)是奇函数,则a 等于( ) A .-1 B .0 C .1 D .无法确定4.若f (x )为R 上的偶函数,且f (2)=3,则f (-2)=________.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 3+x ;(2)f (x )=1-x 2+x 2-1; (3)f (x )=2x 2+2xx +1;(4)f (x )=⎩⎨⎧x -1,x <0,0,x =0,x +1,x >0.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2)图象法:1.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f (x )=x 3;②f (x )=|x |+1;③f (x )=1x 2; ④f (x )=x +1x ;⑤f (x )=x 2,x ∈[-1,2]. 奇偶函数的图象问题【例2】已知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且在区间[0,5]上的图象如图所示.(1)画出在区间[-5,0]上的图象;(2)写出使f(x)<0的x的取值集合.(变条件)将本例中的“奇函数”改为“偶函数”,再求解上述问题.巧用奇、偶函数的图象求解问题(1)依据: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2)求解:根据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以解决诸如求函数值或画出奇偶函数图象的问题.2.如图是函数f(x)=1x2+1在区间[0,+∞)上的图象,请据此在该坐标系中补全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图象,请说明你的作图依据.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值[探究问题]1.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若f(-x)+f(x)=0,则函数f(x)是否具有奇偶性?若f(-x)-f(x)=0呢?提示:由f(-x)+f(x)=0得f(-x)=-f(x),∴f(x)为奇函数.由f(-x)-f(x)=0得f(-x)=f(x),∴f(x)为偶函数.2.若f(x)是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0)的值可求吗?若f(x)为偶函数呢?提示:若f(x)为奇函数,则f(0)=0;若f(x)为偶函数,无法求出f(0)的值.【例3】(1)若函数f(x)=ax2+bx+3a+b是偶函数,定义域为[a-1,2a],则a=________,b=________;(2)已知f(x)=x7-ax5+bx3+cx+2,若f(-3)=-3,则f(3)=________.[思路点拨](1)f(x)是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求a的值――→图象关于y轴对称求b的值(2)令g(x)=x7-ax5+bx3+cx―→判断g(x)的奇偶性―→计算g(-3)―→代入求得f(3)利用奇偶性求参数的常见类型及策略(1)定义域含参数:奇、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根据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利用a+b=0求参数.(2)解析式含参数:根据f(-x)=-f(x)或f(-x)=f(x)列式,比较系数即可求解.3.若f(x)=(x+a)(x-4)为偶函数,则实数a=________.1.奇偶性是函数“整体”性质,只有对函数f(x)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x,都有f(-x)=-f(x)(或f(-x)=f(x)),才能说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象特殊对称性的反映,也体现了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定义域的两个区间上函数值及其性质的相互转化,这是对称思想的应用.1.思考辨析(1)函数f(x)=x2,x∈[0,+∞)是偶函数.()(2)对于函数y=f(x),若存在x,使f(-x)=-f(x),则函数y=f(x)一定是奇函数.()(3)不存在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4)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不是奇函数就是偶函数.()2.函数f(x)=|x|+1是()A.奇函数B.偶函数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非奇非偶函数3.已知函数f (x )=ax 2+2x 是奇函数,则实数a =______.4.已知函数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当x ≤0时,f (x )=x 2+2x .现已画出函数f (x )在y 轴左侧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补出完整函数y =f (x )的图象; (2)根据图象写出函数y =f (x )的增区间; (3)根据图象写出使f (x )<0的x 的取值集合.第2课时 奇偶性的应用用奇偶性求解析式【例1】 (1)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x +1,求f (x )的解析式;(2)设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f (x )+g (x )=1x -1,求函数f (x ),g (x )的解析式.[思路点拨] (1)设x <0,则-x >0――→当x >0f (x )=-x +1求f (-x )――→奇函数得x <0时f (x )的解析式――→奇函数的性质f (0)=0――→分段函数f (x )的解析式(2)f (x )+g (x )=1x -1――→用-x 代式中x得f (-x )+g (-x )=1-x -1――→奇偶性得f (x )-g (x )=-1x +1――→解方程组得f (x ),g (x )的解析式把本例(2)利用函数奇偶性求解析式的方法(1)“求谁设谁”,既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 就应在哪个区间上设. (2)要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3)利用f (x )的奇偶性写出-f (x )或f (-x ),从而解出f (x ).提醒: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含0且为奇函数,则必有f (0)=0,但若为偶函数,未必有f (0)=0.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问题[探究问题]1.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那么f (x )在(-b ,-a )上的单调性如何?如果偶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那么f (x )在(-b ,-a )上的单调性如何?提示: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那么f (x )在(-b ,-a )上单调递增;如果偶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那么f (x )在(-b ,-a )上单调递增.2.你能否把上述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提示: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3.若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那么f (3)和f (-2)的大小关系如何?。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课题:3.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1.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 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3.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三复习回顾:复习1:(1)坐标轴上;(2)第二、四象限.复习2:锐角的三角函数如何定义在初中,我们如果要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经常把这个角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求其比值,从而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那么,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更方便的去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吗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图,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 b,它与原点的距离0r>. 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线段OM的长度为a,线段MP的长度为b.可得:xsin MP b OP r α==;cos α= = ,tan MPOMα== .四、新课学习:知识点1:三角函数的定义认真阅读教材P 11-P 12,领会下面的内容: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不会 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 可以将点P 取在使线段OP 的长为r=1的特殊位置上, 这样就可以得到用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 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值为:sin MP OP α==_____;cos OM OP α==_____;tan MPOMα==___ 问题: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 那么,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 显然,我们只需在角的终边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然后就可以类似锐角三角函数求值的方法得到该角的三角函数值.注: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上述的点P 就是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这样锐角三角函数就可以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导学案(第1章全等三角形)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导学案(第1章全等三角形)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梳理:姓名:★预习练习:1.如图,已知AB=A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A.CB=CD B.∠BAC=∠DACC.∠BCA=∠DCA D.∠B=∠D=90°2.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 B.SASC.AAS D.ASA3.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 A.AB=3,BC=4,CA=8 B.AB=4,BC=3,∠A=30°C.∠A=60°,∠B=45°,AB=4 D.∠C=90°,AB=64.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A=∠D,若补充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条,能判定△ABC≌△DEF的是(填写序号).①AC=DF ②BC=EF ③∠B=∠E ④∠C=∠F5.如图,点C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点P、P'分别在边OA、OB上.如果要得到OP=OP',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序号为.①∠OCP=∠OCP';②∠OPC=∠OP'C;③PC=P'C;④PP'⊥OC.6.如图,△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若加条件∠B=∠C,则可用判定.★例题:1.如图(a),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50°.求证:(1)①AC=BD;②∠APB=50°.(2)如图(b),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 ,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2.如图(a),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1)图(a)中有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并把它们写出来;(2)求证:BD与EF互相平分于G;(3)若将△ABF的边AF沿GA方向移动变为图(b)时,其余条件不变,第(2)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证明.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巩固练习: 姓名:1.如图,△ABC ≌△ADE ,∠B =100°,∠BAC =30°,那么∠AED =_______.2.如图,∠1=∠2,要使△ABE ≌△ACE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填上你认为 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3.如图,AE =BF ,AD ∥BC ,AD =BC ,则有△ADF ≌_______,且DF =_______.4.如图,∠C =90°,AC =10,∠BC =5,AX ⊥AC ,点P 和点Q 从A 点出发,分别在 线段AC 和射线AX 上运动,且Q 点的运动速度是P 点的运动速度的2倍,当点P 运 动到_______处,△ABC ≌△APQ .5.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ABC 的面积是30cm 2,AB =18cm , BC =12cm ,则DE =__________cm .6.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AB =12,AC =8.(1)边B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3题图第5题图第1题图7.已知:如图,∠ABC=∠DCB,BD、CA分别是∠ABC、∠DCB的平分线.求证:AB=DC.8.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9.如图,∠DCE=90°,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求证:AD+AB=BE.。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导学案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导学案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19《直角三角形》【知识归纳】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内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基础检测】1.(·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A.6 B.6 C.6 D.122.(·贵州安顺·3分)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 C. D.3.(广西南宁3分)如图,厂房屋顶人字形(等腰三角形)钢架的跨度BC=10米,∠B=36°,则中柱AD(D为底边中点)的长是()A.5sin36°米 B.5cos36°米 C.5tan36°米 D.10tan36°米4.(海南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 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5.(·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AC 的中点,则DE的长为()A.1 B.2 C.D.1+6. (·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7. (·湖北随州·3分)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D,连接DM、DN、MN.若AB=6,则DN= .8.(·湖北荆州·10分)如图,A、F、B、C是半圆O上的四个点,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FAB=15°,连接OF交AB于点E,过点C作OF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AF交直线CD于点H.(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2)若DH=6﹣3,求EF和半径OA的长.【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毕节市)(第5题)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B. 1,, C. 6,7,8 D. 2,3,42.(•青岛,第4题3分)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A. B. 2 C.3 D. +23. 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4.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5 B.10 C.12 D.135.(·湖北荆门·3分)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5 B.6 C.8 D.10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120° B.90° C.60° D.30°7.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第11题图)A. 21B. 20C. 19D. 188.(·四川宜宾)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A. B.2 C.3 D.29.(·湖北荆州·3分)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A.2 B. C. D.二.填空题10.(湖北省鄂州市,15,3分)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10 cm.11.(·四川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点P(1,1)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12.(·四川内江)如图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______.13. (·湖北武汉)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CD=10,DA =55,则BD的长为_______.14. 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AM=4米,AB=8米,∠MAD=45°,∠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1.73).15. (·江西·3分)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AD=7,E为AB上一点,AE=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使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AEP的底边长是.DO CEBA图4三.解答题16.(江西,23,10分)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操作发现: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AB于点F,EG⊥AC于点G,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①AF=AG=AB;②MD=ME;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DAB=∠DMB.●数学思考:在任意△ABC中,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则MD和ME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类比探索:在任意△ABC中,仍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试判断△MED的形状.答:.17.(·湖北咸宁)定义:数学活动课上,乐老师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对边相等而另一组对边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对等四边形.理解:(1)如图1,已知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方格图中画出以格点为顶点,AB、BC为边的两个对等四边形ABCD;(2)如图2,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O的直径,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对等四边形;(3)如图3,在Rt△PBC中,∠PCB=90°,BC=11,tan∠PBC=,点A在BP边上,且AB=13.用圆规在PC上找到符合条件的点D,使四边形ABCD为对等四边形,并求出CD的长.【知识归纳答案】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 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内角和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基础检测答案】1.(·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A.6 B.6C.6D.1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解答】解:∵∠C=90°,∠A=30°,AB=12,∴BC=12sin30°=12×=6,故答选A.2.(·贵州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B. C. 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AB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AB的长,再求正切函数.3.(广西南宁3分)如图,厂房屋顶人字形(等腰三角形)钢架的跨度BC=10米,∠B=36°,则中柱AD(D为底边中点)的长是()A.5sin36°米 B.5cos36°米 C.5tan36°米 D.10tan36°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D=5米,在Rt△ABD中,利用∠B的正切进行计算即可得到AD的长度.【解答】解:∵AB=AC,AD⊥BC,BC=10米,∴DC=BD=5米,在Rt△ADC中,∠B=36°,∴tan36°=,即AD=BD•tan36°=5tan36°(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海南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 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BE.【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C=6,∴BD=ED=3,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D=×3=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5.(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A.1 B.2 C.D.1+【分析】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B=2BC=2.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AB.【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2BC=2.又∵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CB的中位线,∴DE=0.5 AB=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6. (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 5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首先说明AD=DB,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DB,Rt△ABC中,∵∠ACB=90°,BC=6,AC=8,∴AB===10,∵AD=DB,∠ACB=90°,∴CD=AB=5.故答案为5.7. (湖北随州·3分)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D,连接DM、DN、MN.若AB=6,则DN= 3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CM,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NM=CB,MN∥BC,证明四边形DCMN是平行四边形,得到DN=CM,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B=3,等量代换即可.【解答】解:连接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NM=CB,MN∥BC,又CD=BD,∴MN=CD,又MN∥BC,∴四边形DCMN是平行四边形,∴DN=CM,∵∠ACB=90°,M是AB的中点,∴CM=AB=3,∴DN=3,故答案为:3.8.(湖北荆州·10分)如图,A、F、B、C是半圆O上的四个点,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FAB=15°,连接OF交AB于点E,过点C作OF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AF交直线CD于点H.(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2)若DH=6﹣3,求EF和半径OA的长.【分析】(1)连接OB,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O B=6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OF=∠BOF=3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OC⊥CD,由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BC=∠EAO=6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D=BC=AB,推出AE= 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求得EF=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连接OB,∵OA=OB=OC,∵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B=OC,∴△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FAD=15°,∴∠BOF=30°,∴∠AOF=∠BOF=30°,∴OF⊥AB,∵CD∥OF,∴CD⊥AD,∵AD∥OC,∴OC⊥CD,∴CD是半圆O的切线;(2)∵BC∥OA,∴∠DBC=∠EAO=60°,∴BD=BC=AB,∴AE=AD,∵EF∥DH,∴△AEF∽△ADH,∴,∵DH=6﹣3,∴EF=2﹣,∵OF=OA,∴OE=OA﹣(2﹣),∵∠AOE=30°,∴==,解得:OA=2.【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连接OB构造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达标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毕节市)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1,, C. 6,7,8 D. 2,3,4【解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A. B. 2 C.3 D. +2【解析】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CD的长,然后在直角△BDE 中,根据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BD长,则BC即可求得.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理解性质定理是关键.3. 如图,在△ABC 中,∠A=36°,AB=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BC ,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D【解析】在△ABC 中,∠A=36°,AB=AC ,求得∠ABC=∠C=72°,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ABD=∠DBC=36° 所以△ABD 是等腰三角形. 在△BDC 中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DC=72° 所以△BD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BC=BE 所以△BDE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E=72°, 所以∠ADE=36°, 所以△ADE 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 故选D .4.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E ,连接AE ,若CE=5,AC=12,则BE 的长是 A .5B .10C .12D .13【解答】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C=90°, ∴CD=DE=1,又∵直角△BDE 中,∠B=30°, ∴BD=2DE=2, ∴BC=CD+BD=1+2=3.【答案】D.【解析】在Rt△CAE中,CE=5,AC=12,由勾股定理得:2213AE AC CE=+=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E=AE=13.故选D.5.(湖北荆门·3分)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5 B.6 C.8 D.10【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C,BD=C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BC,BD=CD,∵AB=5,AD=3,∴BD==4,∴BC=2BD=8,故选C.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120° B.90° C.60° D.30°【答案】D.【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第11题图)∵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6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60°=30°.故选D.7.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1B. 20C. 19D. 18【答案】A.【解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题目给出了腰和底,根据周长的定义即可求解:∵8+8+5=21.∴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1.故选A.8.(四川宜宾)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A. B.2C.3 D.2【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度,利用旋转性质求出各对应线段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两点间的距离.【解答】解:∵在△ABC中,∠C=90°,AC=4,BC=3,∴AB=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AE=4,DE=3,∴BE=1,在Rt△BED中,BD==.故选:A.9.(湖北荆州·3分)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A.2 B. C. 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BC的形状,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图可知,AC2=22+42=20,BC2=12+22=5,AB2=32+42=25,∴△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cos∠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0.(湖北省鄂州市,15,3分)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10 cm.【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答】连接OP,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P的长,画出的圆的半径就是OP长.【点评】解:连接OP,∵△AOB是直角三角形,P为斜边AB的中点,∴OP=AB,∵AB=20cm,∴OP=10cm,故答案为:10.11.(四川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点P(1,1)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0,﹣1).【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直角边,再根据点P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以(1,1)为圆心,为半径画圆,与y轴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另一直角边的长为2,则与y轴交点坐标为(0,3)或(0,﹣1).故答案为:(0,3),(0,﹣1).12.(四川内江)如图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 ⊥BC,垂足为点E,则OE=______.[答案]12 5[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中考数学课程重点难点分值题型分布

中考数学课程重点难点分值题型分布

中考数学重点难点分值题型分布第一章数与式1.1实数考点1:实数的分类与实数的有关概念(掌握)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分值:3分考试内容:1.实数的定义与分类2.实数的大小比较3.数轴4.相反数、倒数、绝对值5.无理数的估算考点2:实数的运算(掌握)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平方根与立方根2.实数的混合运算考点3:科学计数法(掌握)与近似数(了解)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科学记数法2.近似数1.2代数式考点1:代数式(理解)——必考点题型:选择题;分值:4分考试内容:1.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考点2:求代数式的值题型:解答题;分值:6分考试内容:1.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了解)2.根据问题所提供的资料,求代数式的值1.3整式考点1:整式及其运算(灵活运用)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整式的有关概念(了解)2.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了解)3.整式加减乘除法运算的法则4.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法运算考点2:整式乘法公式(灵活运用)——必考点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了解)2.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3.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考点3:因式分解(灵活运用)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了解)2.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会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4分式与二次根式考点1: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必考点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分式的概念(了解)2.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4.分式的基本性质5.约分和通分考点2:分式的运算(掌握)——必考点题型:解答题;分值:6分考试内容: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用恰当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考点3:二次根式(掌握)——必考点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二次根式的概念2.最简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1整式方程考点1: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灵活运用)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分值:3分、6分、8分考试内容:1.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了解)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方程的解的概念(了解)4.由方程的解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5.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了解)6.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考点2:一元二次方程(掌握,灵活运用)——必考点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4.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2分式方程考点1: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必考点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分式方程的概念2.分式方程的增根3.分式方程的求解4.分式方程的检验考点2: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型:解答题;分值:10分考试内容:1.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注意分式方程要对方程和实际意义进行双检验2.3方程组考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题型:解答题;分值:7分考试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了解)2.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的意义3.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考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必考点题型:解答题;分值:9分考试内容: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4不等式组考点1: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4分考试内容:1.不等式的意义(了解)2.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了解)6.解不等式组考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必考点题型:解答题;分值:8分考试内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第三章变量与函数3.1位置的确定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的运用2.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考点2:函数及其图象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3分、8分考试内容:1.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根据条件写出函数关系式3.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考点3:函数的有关应用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解决与函数有关的应用型问题3.2一次函数考点1: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题型:解答题;分值:3分、10分考试内容:1.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理解)2.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3.会画一次函数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的问题4.根据自变量的变化判断函数值的增减情况(灵活运用)5.由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判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考点2:一次函数的应用题型:解答题;分值:9分考试内容:与一次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灵活运用)3.3反比例函数考点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题型:填空题;分值:4分考试内容:1.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2.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考点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题型:解答题;分值:8分考试内容:1.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掌握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考点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型:填空题、解答题;分值:3分、9分考试内容:1.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2.确定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应用型问题3.4二次函数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分值: 3分、3分考试内容:1.用配方法把抛物线的解析式y=ax²+bx+c(a≠0)化为y=a(x-h)²+k(a≠0)的形式2.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抛物线的位置确定a、b、c的符号,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4.根据自变量的变化判断二次函数值的增减情况5.根据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判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根据图象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考点2: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型:解答题;分值:10分、12分考试内容: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与二次函数有关的综合应用第四章图形的认识4.1角、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1:角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角的有关概念(了解)2.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计算3.余角、补角考点2:相交线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对顶角2.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3.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命题、定理、证明考点3:平行线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平行线的性质2.平行线间的距离3.平行线的判定4.2三角形及其全等考点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以及性质2.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点2:三角形全等题型:填空题、解答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 ASA, AAS, SSS, HL4.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判定考点2:直角三角形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4.4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考点1:多边形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概念、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考点2:平行四边形题型:解答题;分值:9分考试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5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考点1:矩形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值:3分、8分考试内容:1.矩形的概念、性质2.矩形的判定考点2:菱形题型:选择、解答;分值:3分、10分考试内容:1、菱形的概念、性质2、菱形的判定考点3:正方形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性质2.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6梯形(依据考情选用)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梯形的概念和性质2.等腰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3.直角梯形的概念第五章圆5.1圆的性质及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考点1: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分值:3分、4分、9分考试内容: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2.弧、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3.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考点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题型:选择题、解答题考试内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5.2与圆有关的计算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值:3分、10分考试内容:1.求圆的周长、弧长及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2.求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及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3.圆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4.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第六章空间与图形6.1圆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考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2.基本图形的对称性及轴对称的应用考点2:图形的平移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简单图形的平移及平移的应用考点3:图形的旋转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2.基本图形的旋转及旋转的应用6.2图形的相似考点1:相似的有关概念题型:近5年未考考试内容:成比例线段、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考点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相似的概念及相似的判定2.相似的性质、多边形相似比、周长比与面积比考点3:位似的概念与性质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位似的概念和性质2.利用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会在坐标系中作位似图形并求出对应的坐标6.3解直角三角形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值:3、6分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考试内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点2:解直角三角形考试内容: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仰角、俯角、坡度(坡比)4.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6.4视图与投影考点1:几何体及其展开图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基本几何体的展开图考点2:几何体的三视图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画基本几何体或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考点3:投影题型:近五年未考考试内容:1.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2.影子、视点、视角和盲区的概念第七章统计与概率7.1统计考点1:数据的收集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普查和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考点2:数据的处理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1.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与方差2.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或离散程度3.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考点3:统计图表题型:解答题;分值:4分、8分考试内容:1.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2.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3.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4.利用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2概率考点1:事件的分类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考点2:概率的计算题型:解答题;分值:10分考试内容:1.概率的意义2.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考点3:用频率估计概率题型:填空题;分值:3分考试内容: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三角函数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三角函数复习导学案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导学案考标导航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有关概念2.掌握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会进行计算并能根据已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3.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运算。

复习导入 1、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ACB 中,∠C =90°,sinA =__________, cosA =_________, tanA =_________. 对于任意锐角A ∠,都有0sin 1A <<,0cos 1A <<,0tan >A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α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3、同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关系. (1)_____cos sin 22=+αα(2)ααcos sin _____=(3)∂sin =)90(cos ∂-︒ (4)=∂-︒∙∂)90tan(tan _______合作探究 1.计算:+(π﹣3)0﹣tan 45° 计算:2-21⎪⎭⎫⎝⎛+|1﹣|﹣﹣2sin60°2.在Rt ABC ∆中α为锐角,已知54cos =∂ ,求:sin ,tan αα的值.CAB3.如图,在△ABC 中,∠A =30°,∠B =45°,AC =,求AB 的长为多少?变式练习在锐角△ABC 中,AB=6,AC=5,sinB=32,求cosC 的值?达标检测:1、△ABC 中,∠C=90°,AB=8,cosA=,则BC 的长 .2、=+︒02013-45sin 2)(_______. 3、在△ABC 中,若|23sin -A |+2tan -1)(B =0,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4.在Rt △ABC 中,∠C =90°,若sinA =,则cosB 的值是( )A .B .C .D .5.如图,Rt △ABC 中,∠A=90°,AD ⊥BC 于点D , 若BD :CD=3:2,则tanB=( )6.已知0°<α<90°,则m=sin α+cos α的值为( )A.m>1B.m=1C.m<1D.m ≥1课后作业:(1)tan 44tan 46= , (2)22sin 72sin 18+= (2),90︒=∠+∠βα若,4321.0sin =α则______cos =β (3)在△ABC 中,已知∠C=90°,sinA+sinB=57, 则sinA ﹣sinB= .如图:若23,3AC AD ==,(1)求AB 的值;(2)求sin B ;(3)求ABC ∆的面积。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3导学案范文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3导学案范文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3)导学案朝阳五中七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3.1 认识三角形主备人备课时间XX.03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4上课时间学习目标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学习重点1、角平分线的概念;2、三角形的中线.学习难点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疑难预设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教学器材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BAD=∠cAD=∠BAc,或:∠BAc=2∠BAD=2∠cAD.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请你画出△ABc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例题:△ABc中,∠B=80o∠c=40o,Bo、co平分∠B、∠c,则∠Boc=______.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BD=Dc=Bc,或:Bc=2BD=2Dc.请你画出△ABc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AD=4c,▲ABD的周长是12c,求Bc的长.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巩固练习: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BAD=_______=______.△ABc的中线,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在△ABc中,∠BAc=60o,∠B=45o,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例题评讲例:△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三.活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课时小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如图,是的三条中线,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的三条角平分线,则,,.如上图,中,为中线,平分,则,如图,是的角平分线,DE∥Ac,DE交AB于E,DF∥AB,DF交Ac于F,图中∠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板书设计节认识三角形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2导学案范文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2导学案范文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节认识三角形(2)导学案朝阳五中七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3.1 认识三角形主备人备课时间XX.03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4上课时间学习目标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学习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学习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疑难预设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教学器材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复习:填空:当0o<α<90o时,α是______角;当α=______o时,α是直角;当90o<α<180o时,α是______角;当α=______o时,α是平角.如右图,∵AB∥cE,∴∠A=_____,∴∠B=_____,二、探索活动: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举例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练习1:判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o.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中,ABc在△∠c=70o,∠A=50o,则∠B=_______度;∠B=100o,∠A=∠c,则∠c=_______度;∠A=∠B+∠c,则∠A=_______度.在△ABc中,∠A=3xo∠=2xo∠=xo,求三个内角的度数.解:∵∠A+∠B+∠c=180o,∴3x+2x+x=_______∴6x=_______∴x=从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三、猜一猜:.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小组讨论.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举例练习2: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0o和60o40o和70o;0o和30o;45o和45o.四、猜想结论:简单介绍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举例练习3: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_________,直角边是______和______,斜边是_______.如图,在Rt△BcD,∠c和∠B的关系是______,其中∠c =55o,则∠B=________度.如图,在Rt△ABc中,∠A=2∠B,则∠A=_______度,∠B=_______度;小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判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在△ABc中,∠c=70°,∠A=50°,则∠B=度;∠B=100°,∠A=∠c,则∠c=度;∠A=∠B+∠c,则∠A=度。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目录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目录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课时安排及目录课时安排第三版上册第1章集合与充要条件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之间的关系1.3 集合的运算1.4 充要条件复习题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1 如何在Word文档中录入数学公式阅读与欣赏康托尔与集合论第2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区间2.3 一元二次不等式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复习题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2 利用Excel软件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欣赏数学家华罗庚第3章函数3.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3.2 函数的性质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复习题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3 利用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静态)阅读与欣赏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解析第4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 实数指数幂4.2 指数函数4.3 对数4.4 对数函数复习题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4 利用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动态)阅读与欣赏声音的计量及噪音第5章三角函数5.1. 角的概念推广5.2 弧度制5.3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5.5 诱导公式5.6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复习题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5 利用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从轨迹角度)阅读与欣赏光周期现象及其应用附录1 预备知识附录2 教材使用的部分数学符号下册第6 章数列6.1 数列的概念6.2 等差数列6.3 等比数列复习题6现代信息技术应用6 编制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列相关计算的工作表阅读与欣赏堆垛中的数学计算第7章平面向量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7.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7.3 平面向量的内积复习题7现代信息技术应用7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图1阅读与欣赏牛顿第8章直线和圆的方程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8.2 直线的方程8.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8.4 圆复习题8现代信息技术应用8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图2阅读与欣赏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第9 章立体几何9.1 平面的基本性质9.2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绪言第1章集合1.1 集合及其表示1.1.1 集合的概念1.1.2 集合的表示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1.3 集合的运算1.3.1 交集1.3.2 并集1.3.3 补集趣味数学神奇的心灵魔术数学文化无限集的奥秘信息技术应用元素与集合(列表) 第2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1 实数的大小2.1.2 不等式的性质数学文化从弦图看基本不等式2.2 区间2.3 一元二次不等式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2.5 不等式应用举例数学文化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信息技术应用四个“二次”第3章函数3.1 函数的概念3.2 函数的表示方法3.3 函数的性质3.3.1 函数的单调性3.3.2 函数的奇偶性3.3.3 几种常见的函数信息技术应用“心形”曲线与函数3.4 函数的应用趣味数学百钱买百鸡数学文化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第4章三角函数4.1 角的概念的推广4.1.1 任意角4.1.2 终边相同的角4.2 弧度制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3.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4.3.2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4.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5 诱导公式4.6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6.1 正弦函数的图像4.6.2 正弦函数的性质4.7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8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趣味数学地球的周长数学文化sin 的由来信息技术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新版下册课时安排第5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5.1 实数指数幂5.1.1 有理数指数幂5.1.2 实数指数幂5.2 指数函数5.3对数5.3.1对数的概念5.3.2 积、商、幂的对数数学文化对数简史5.4 对数函数5.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趣味数学神奇的对数速算信息技术应用运用指数函数比较值的大小第6章直线与圆的方程6.1 两点间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6.2 直线的方程6.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6.2.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6.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6.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6.3.1 两条直线平行6.3.2 两条直线相交6.3.3 点到直线的距离6.4 圆6.4.1 圆的标准方程6.4.2 圆的一般方程6.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6 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趣味数学数形结合,相辅相成数学文化笛卡儿坐标系的产生信息技术应用用GeoGebra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7章简单几何体7.1.1 棱柱7.1.2 直观图的画法7.1.3 棱锥7.2 旋转体7.2.1 圆柱7.2.2 圆锥7.2.3 球7.3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数学文化祖暅原理信息技术应用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第8章概率与统计初步8.1 随机事件8.1.1 随机事件的概念8.1.2 频率与概率8.3 概率的简单性质8.4 抽样方法8.4.1 简单随机抽样8.4.2 系统抽样8.4.3 分层抽样8.5 统计图表8.6 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趣味数学圆周率π中各数码出现的概率相同吗?拓展延伸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数据统计分析。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3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导学案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3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导学案

第3课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学习目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公式. 【预习单】1.若cos α=-4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 ⎝⎛⎭⎫α+π4=________.2.sin 347°cos 148°+sin 77°cos 58°=________.3.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________. 4.已知tan =37,tan π6β⎛⎫+ ⎪⎝⎭=25,那么tan(α+β)= .【活动单】例1(1)已知sin α=23,cos β=-34,且α,β都是第二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2)计算:000000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 .(3) 若α,β均为钝角,且sin α=5,cos β=-10,则α+β= .例2.已知α∈⎝⎛⎭⎫π6,π2,且sin ⎝⎛⎭⎫α-π6=13,则sin α=______,cos ⎝⎛⎭⎫α+π3=______.例3.化简:tan(18°-x)tan(12°+x)+-x)+tan(12°+x)]=.练习:在非直角三角形ABC 中, 若角A ,B ,C 成等差数列,且tan Atan C=2+tan A 的值.【巩固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的顶点为O ,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过点(-,-),则sin =( )A. B.- C. D.2.若0<α<,-<β<0,cos ,cos ,则cos 等于( )A. B.- C. D.-3.函数f (x )=cos x-sin -sin 在[0,π]的值域为( )A.[-1,1]B.[-2,1]C.[-2,2]D.4.若α+β=,则tan α·tan β-tan α-tan β的值为( )A. B.1 C.-1 D.-5.若cos ⎝⎛⎭⎫α-π6=-33,则cos ⎝⎛⎭⎫α-π3+cos α=( )A .-223B .±223 C .-1 D .±1 6.4sin 80°-=( ) A.B.-C.D.2-37.对于集合{a 1,a 2,…,a n }和常数a 0,定义:ω=sin 2(a 1-a 0)+sin 2(a 2-a 0)+…+sin 2(a n -a 0)n为集合{a 1,a 2,…,a n }相对a 0的“正弦方差”,则集合⎩⎨⎧⎭⎬⎫π2,5π6,7π6相对a 0的“正弦方差”为( )A.12B.13C.14 D .与a 0有关的一个值8.(多选)下列选项中,值为的是( )A.cos 72°·cos 36°B.sin sinC.D.cos 215°9.若tan α=3,tan(α-β)=2,则tan β=________.10.计算:sin 75°·cos 30°-sin 15°·sin 150°= .11. 求值: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12.已知sin(α+β)=12,sin(α-β)=13,则tan αtan β=________.13.已知tan α=3tan ,则= .14.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过点P ⎝⎛⎭⎫-35,-45.若角β满足sin(α+β)=513,则cos β的值为________.15. 若cos(α+β)=45,sin(α-β)=35,且3π2<α+β<2π,π2<α-β<π,求cos 2β 的值.16.已知α,β,γ均为锐角,且tan α=4,tan β=711,tan γ=12,求α+β+γ的值.【反思单】第3课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学习目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知识梳理】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α±β)=sin__αcos____β±cos__αsin____β; cos(α∓β)=cos__αcos____β±sin__αsin____β;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α,β均不为k π+π2,k ∈Z . [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1)公式变形: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2)辅助角公式:a sin x+b cos x=sin(x+φ)(a 2+b 2≠0),其中sin φ=,cos φ=.2.三角函数公式关系【预习单】1.若cos α=-4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 ⎝⎛⎭⎫α+π4=________.解析:因为α是第三象限角,所以sin α=-1-cos 2α=-35,所以sin ⎝⎛⎭⎫α+π4=-35×22+⎝⎛⎭⎫-45×22=-7210.答案:-72102.sin 347°cos 148°+sin 77°cos 58°=________.解析:sin 347°cos 148°+sin 77°cos 58°=sin(270°+77°)cos(90°+58°)+sin 77°cos 58° =(-cos 77°)·(-sin 58°)+sin 77°cos 58° =sin 58°cos 77°+cos 58°sin 77° =sin(58°+77°)=sin 135°=22.答案:223.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________. 解析:因为tan 60°=tan(20°+40°)=tan 20°+tan 40°1-tan 20°tan 40°, 所以tan 20°+tan 40°=tan 60°(1-tan 20°tan 40°) =3-3tan 20°tan 40°,所以原式=3-3tan 20°tan40°+3tan 20°tan 40°= 3.答案: 3 4.已知tan π-6α⎛⎫ ⎪⎝⎭=37,tan π6β⎛⎫+ ⎪⎝⎭=25,那么tan(α+β)= . 1[易错纠偏](1)不会逆用公式,找不到思路; (2)不会合理配角出错; (3)忽视角的范围用错公式. 【活动单】考点一:利用两角和(差)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例1(1)已知sin α=23,cos β=-34,且α,β都是第二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2)计算:000000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 . 2-(3) 若α,β均为钝角,且sin cos β=,则α+β= .7π4考点二:目标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变换例2.已知α∈⎝⎛⎭⎫π6,π2,且sin ⎝⎛⎭⎫α-π6=13,则sin α=______,cos ⎝⎛⎭⎫α+π3=______.【解析】因为α∈⎝⎛⎭⎫π6,π2,所以0<α-π6<π3, 所以cos ⎝⎛⎭⎫α-π6=1-19=223,所以sin α=sin ⎣⎡⎦⎤⎝⎛⎭⎫α-π6+π6=sin ⎝⎛⎭⎫α-π6cos π6+cos ⎝⎛⎭⎫α-π6sin π6=13×32+223×12=3+226, cos ⎝⎛⎭⎫α+π3=cos ⎣⎡⎦⎤⎝⎛⎭⎫α-π6+π2=-sin ⎝⎛⎭⎫α-π6=-13. 考点三:公式的逆用及变形 例3.化简:tan(18°-x)tan(12°+x)+3[tan(18°-x)+tan(12°+x)]=.1练习:在非直角三角形ABC 中, 若角A ,B ,C 成等差数列,且tan Atan C=2+3,求tan A 的值.tan A=1或tan A=2+3.【巩固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的顶点为O ,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过点(-,-),则sin =( )A. B.- C. D.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的顶点为O ,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过点(-,-),∴sinα==-,cos α==-,则sin =-sin =-sin αcos -cos αsin .故选D .2.若0<α<,-<β<0,cos ,cos ,则cos 等于( )A. B.- C. D.-解析cos=cos=cos cos+sin sin.∵0<α<,则+α<,∴sin.又-<β<0,则,∴sin.故cos.故选C.3.函数f(x)=cos x-sin-sin在[0,π]的值域为()A.[-1,1]B.[-2,1]C.[-2,2]D.解:f(x)=cos x-sin x-cos x-sin x+cos x=cos x-sin x=2cos∵0≤x≤π,x+,则当x+=π时,函数取得最小值2cos π=-2,当x+时,函数取得最大值2cos=2=1,即函数的值域为[-2,1].故选B.4.若α+β=,则tan α·tan β-tan α-tan β的值为()A. B.1C.-1D.-解析:∵α+β=,∴tan(α+β)==tanπ-=-,可得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故选A .5.若cos ⎝⎛⎭⎫α-π6=-33,则cos ⎝⎛⎭⎫α-π3+cos α=( )A .-223B .±223 C .-1 D .±1解析:选C cos ⎝⎛⎭⎫α-π3+cos α=12cos α+32sin α+cos α=32cos α+32sin α=3cos ⎝⎛⎭⎫α-π6=-1. 6.4sin 80°-=( ) A.B.-C.D.2-3解:4sin 80°-====-故选B .7.对于集合{a 1,a 2,…,a n }和常数a 0,定义:ω=sin 2(a 1-a 0)+sin 2(a 2-a 0)+…+sin 2(a n -a 0)n为集合{a 1,a 2,…,a n }相对a 0的“正弦方差”,则集合⎩⎨⎧⎭⎬⎫π2,5π6,7π6相对a 0的“正弦方差”为( )A.12B.13C.14D .与a 0有关的一个值解析:选A.集合⎩⎨⎧⎭⎬⎫π2,5π6,7π6相对a 0的“正弦方差”ω=sin 2⎝⎛⎭⎫π2-a 0+sin 2⎝⎛⎭⎫5π6-a 0+sin 2⎝⎛⎭⎫7π6-a 03=cos 2a 0+sin 2⎝⎛⎭⎫π6+a 0+sin 2⎝⎛⎭⎫π6-a 03=cos 2a 0+⎝⎛⎭⎫12cos a 0+32sin a 02+⎝⎛⎭⎫12cos a 0-32sin a 023=cos 2a 0+12cos 2a 0+32sin 2a 03=32(sin 2a 0+cos 2a 0)3=12. 8.(多选)下列选项中,值为的是( )A.cos 72°·cos 36°B.sin sinC. D.cos 215°解析: (1)对于A,cos 36°·cos 72°=,故A 正确;对于B,sin sin =sin cos 2sin cos sin ,故B 正确;对于C,原式==4,故C 错误; 对于D,cos 2 15°=-(2cos 2 15°-1)=-cos 30°=-,故D 错误.故选AB . 9.若tan α=3,tan(α-β)=2,则tan β=________.解析:tan β=tan[α-(α-β)] =tan α-tan (α-β)1+tan αtan (α-β)=3-21+3×2=17.答案:1710.计算:sin 75°·cos 30°-sin 15°·sin 150°= . 22 11. 求值: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 .312.已知sin(α+β)=12,sin(α-β)=13,则tan αtan β=________.解析:因为sin(α+β)=12,sin(α-β)=13,所以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2,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3,所以sin αcos β=512,cos αsin β=112,所以tan αtan 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5.答案:513.已知tan α=3tan ,则= .解:tan α=3tan ,则14.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过点P ⎝⎛⎭⎫-35,-45.若角β满足sin(α+β)=513,则cos β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角α的终边过点P ⎝⎛⎭⎫-35,-45,得sin α=-45,cos α=-35.由sin(α+β)=513,得cos(α+β)=±1213.由β=(α+β)-α,得cos β=cos(α+β)cos α+sin(α+β)sin α,所以cos β=-5665或cos β=1665.15. 若cos(α+β)=45,sin(α-β)=35,且3π2<α+β<2π,π2<α-β<π,求cos 2β 的值.-1. 16.已知α,β,γ均为锐角,且tan α=4,tan β=711,tan γ=12,求α+β+γ的值. 所以α+β+γ=3π4.【反思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三角形》复习 导学案【知识要点】知识点一:三角形1.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两边之和___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则 。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 ,b ,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三角形的高:如图⑴,AD 是△ABC 的高,则AD ⊥_____,∠ADC= . (2) 三角形的中线:如图⑵,AD 是△ABC 的中线,则BD =______=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 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⑶,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BAD =∠_______= 。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即=∠+∠+∠C B A 。

4.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相加为90°)。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 。

5.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 。

即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

即 。

(3)三角形的外角和= 。

6. 两个基本图形(1)=∠+∠21 (2)∠BOC=知识点二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n 边形的对角线:一个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为 条,其所有的对角线条数为 .8. n 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 9. n 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 10.正多边形每个内角 ,每个外角 。

4321【典型习题】1、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B =20°,∠C =60°,求∠DAE 的度数.2、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且∠1=∠2,∠3=∠4,∠BAC =60°,求∠DAC 的度数.3、如图,在△ABC 中,BE ,CD 分别为其角平分线且交于点O.(1)当∠A =60°时,求∠BOC 的度数; (2)当∠A =100°时,求∠BOC 的度数; (3)当∠A =α时,求∠BOC 的度数.当堂检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它的周长是 。

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三章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三章三角形

第四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1)【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2.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4.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内角的性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1)你能从图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解:(1)能(2)都有条边, 内角, 个顶点。

2.多边形的概念:由若干条不在上的线段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3.(1)什么叫做三角形?解: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何表示三角形?解: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如右图三角形记作:(3)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解:如图三角形中三边可表示为AB,BC,AC,顶点A所对的边BC也可表示为a,顶点B所对的边表示为b,顶点C所对的边AB表示。

4.如果我说三角形有三要素,你能猜出是哪三要素吗?解:角:三角形中有个角:∠A, ,∠C顶点:三角形中有个顶点,顶点 ,顶点B,顶点边:三角形中三边AB,,AC二、教材精读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吗?解: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得到了结论,他是这样做的:(1)如图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 ,∠3. (2)将∠1撕下,按图所示摆放,其中∠1的顶点与∠2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由 相等可知∠1的另一边b 与∠3的一边a 平行。

(3)将∠3与∠2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 所夹的角为 ,由∠1的另一边b 与∠3的一边a 平行可知∠3=所以∠1+∠2+∠3=∠1+∠2+ =︒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 。

2.下面的图⑴、图⑵、图⑶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请说明理由。

解:图1,图2露出的角分别是 , ,由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可以得到被遮住的两个角都是 ;当图3露出的一个角是锐角时,另外两个角有 中可能,即 个锐角, 、一直角, 、一钝角。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三角形基础知识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三角形基础知识导学案设计

三角形根基知识复习:知识点1、定义:由首尾按序连结的三条线段构成的图形。

知识点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注意:当出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时,应注意用三边关系进行考证。

例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是方程x2-6x+8=0的解,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中考在线:1、〔2021?金华〕假定长度分别为a,3,5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a的值能够是〔〕A.1 B.2 C.3 D.82、〔2021?白银〕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2a+2b﹣2c B.2a+2b C.2c D.0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知足方程组2a b3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周a b3长为4、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边长为3,它的另两条边的边长是对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2x+k=O的两个根,那么k的值是知识点3:①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②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延伸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考题形式:一般为三角板题型或三角形折叠例1、以下1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假如∠A=α,∠CEA′=β,∠BDA'=γ,那么以下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例2.如上2图所示,在△ABC中,∠B=∠C=50°,BD=CF,BE=CD,那么∠EDF的度数是.中考在线:1、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以下1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同,此中∠E=90°,∠C =90°,∠A=45°,∠D=30°,那么∠1+∠2等于〔〕A.150°B.180°C.210°D.270°2、将一副三角板按以下2图所示的地点摆放在直尺上,那么∠1的度数为〔〕A.60°B.65°C.75°D.85°技巧:在三角形中看到中点想中位线和中线,一般用倍长中线法、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③三角形的高线:过极点作对边的垂线,极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导学案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导学案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导学案用尺规作三角形学习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2、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作法理由。

3、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了解作法理由。

5、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重点:基本尺规作图学习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分析过程。

四、学习设计:(一)预习准备(1)预习书169~172页(2)学具:圆规、直尺(3)预习作业:已知:a求作:AB,使AB=a已知:∠求作:∠AOB,使∠AOB=∠(二)学习过程:1.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

作法与过程:1.作一条线段BC=a,2.以B为顶点,BC为一边,作角∠DBC=∠a;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3.连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给出示范和作法,让学生模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次示范,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并在画完图后,让学生再自己操作一遍.而在下面的作图中,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师再给以一定的指导。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α,∠β,线段c 。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

作法:1.作____________=∠α;2.在射线______上截取线段_________=c;以______为顶点,以_________为一边,作∠______=∠β,________ 交_______于点_______.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作图的过程,对可以自己作出图形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过程。

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是以哪个点为圆心,什么长度为半径作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1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4. (2013天水11题4分)将点M(3,-2)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________.命题点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015.13)5.(2015省卷13题3分)在函数y=x+1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6.(2014兰州3题4分)函数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 x>-2B. x≥-2C. x≠-2D. x≤-21第9题图B. 3 2 cmD. 5 2 cm与面积有关的函数图象(2016.10,2013.10)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第10题图对于分析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题目,观察型,即函数的图象有明显的增减性差异,可根据题目描述,只分析出函数值在每段函数图象上随着自变量的增减情况或变化的快慢即可.函数图象呈上升趋势,反之则下降,当自变量增大,函数值不变这部分图象与横轴平行;当自变量不变而函数值变化时,表示;②计算型,一般分为两类:分段函数图象和常见的函数图象,当几何图形中的点在运动过程中某一处有转折时,一般分别求出发生转折前后的函数解析式,再判断函数图象;只需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2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甘南州6题4分)对于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是一条直线,-1)经过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x增大而减小第4题图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012.23,2011.26)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某村计划在一山坡地两种树,共购买这两种树苗2000棵.种植两种树苗的相关信息如单价(元/棵) 成活率25 90%30 95%棵,造这片林的总费用为y元.解答下列问题: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预计这批树苗种植后成活1860棵,则造这片林的总费用为多少元?衬衫系列大都采用国家5.4标准号、.“号”指人的身高,“型”指人的净胸围,“码数”指衬衫的领围,单位均为:厘米.下表是男士衬衫的部分号、型和码数的对应关系:170/84 170/88 175/92 175/9639 40 41y,净胸围为x,试探索y与x108厘米,则该人应买多大码数的衬衫?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3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反比例函数常结合一次函数进行考查,主要有以下4种设问:再由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另再将这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联立方对于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利用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均关于原点对称,只要知道一个交点坐根据函数图象上方的值总比函数图象下方的值大,,自变量取值范围为,自变量取值范围为当有一边在坐标轴上,通常将坐标轴上的边作为底边,再利用点的坐标求得底边上的高,然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②当两边均不在坐标轴上时,一般可采用割补法将其转化为一边在坐标轴上的两个三角“数形结合”的”,用“线段”已知一次函数y =k 1x +b 与反比例函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内的P (12,8),Q (4,m )两点,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4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2011.10)的图象的个数有,有以下结论:其中正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012.9,2011.10)的图象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5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时,求点P的坐标.中,二次函数y=x2+(2k-1),使,使POBbx+c经过A(3,0),B(0,第5题图12分)如图,抛物线C1:y=x2+2x-3的顶点为两点,与y轴交于点D;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轴相交于E、F两点.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说明你的理由;是抛物线C1在y轴右侧上的一点,过点T作TS∥OD时,求点T的坐标.上的动点,点P′是C2上的动点,若以OD为一边,ODPP′)是平行四边形,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是抛物线C1上一点,连接P A,若∠P AO=30°,求点上是否存在点Q,使△AFQ是以AF为斜边且有一个角为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6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第1题图二、帕普斯与三等分角帕普斯,古希腊数学家,3~4世纪人,也译巴普士.他是亚历山大第2题图MOB=31∠AOB 的理由吗?当给定的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时,怎么办? 当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已知点的坐标中含有未知字母时,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各函数值,然后进行比较. 在相应的范围内取未知字母的特殊值,采用特殊值法求解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比较.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y=ax2+bx+c(a ≠0).y=a(x-m)2+n(a ≠0),其中(m ,n)为顶点坐标.y=a(x-x1)(x-x2)(a ≠0),其中(x1,0),(x2,0)为抛物线与一般已知三点坐标用一般式;已知顶点及另一个点坐标用顶点式;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及另一个点的坐标用交点式. 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不等式的方法或ax2+bx+c<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方的点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不等式如果带有等号,其解集也相应带有取两边,y<0取中间. 解决抛物线平移的两种方法代数法:抛物线的平移遵循“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据此,可以直接由表达式中常数的加或减求出变化后的表达式.几何法: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图中顶点坐标的变化,写出变化后的表达式的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7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则∠DCE的度数为第3题图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D. 145°第4题图第5题图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互余的角共有()第6题图第7题图7. (2011省卷8,直线AB∥CD,BE=150°,则∠A. 150°B. 130°C. 120°D. 100°拓展训练8. 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c∥第8题图C. 90°D. 110°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D. 110°第9题图第10题图10. (2016天水5直线AB∥CD,OG是∠70°,则∠BOG)A. 70°B. 20° D. 40°命题点3 命题的判断,2011.7)13. (2015省卷6题假命题是()A.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C. 对于简单的随机抽样可以用样本的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方差D. 若x2=y2,14. (2011省卷7题下面给出的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 如果a=3,B. 如果x2=4,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8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第5题图C. 70°D. 60°ABC中,若角A、B满足)C. 75°D. 105°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09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10 cm,BC=12 cm,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边上的高,如果∠A第8题图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拼在一起,其落在边AB上,连接=∠AC′B′的长为(C. 3 2第9题图遇到等腰三角形问题,就想到:等腰三角形判定”或“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首先考虑其三个内角均为可运用其面积公式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一出现等边三角形的高,就考虑等边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可以利用三边相等或三个内角均为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10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在一条直线上,AC,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第2题图如图,已知∠1=∠AD.请增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第3题图在同一直线上,且,则应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第4题图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证明与计算=BC,∠C=90°,上.求证:DE=DF第6题图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11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相似三角形(含位似)、通过学生对一道中考题的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有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较、以小题目的形式来回顾梳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ABC与△DEF的相似不的边长为APDBC相交于点E,第8题图如图,某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米高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物的墙上则此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第9题图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12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第4题图ABC中,AB=△ABC的各边都扩大)A=2cos A′不确定如图,一个斜坡长,那么这个斜坡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等于年必考)周末,小强在广场放风筝,如图.小强为了计,已知风筝线请你帮小强画出测量示意图,米,参考数据2≈1.41第10题图泾川四中导学案科目:数学主备人:孟林军审核人: 审批人:编号:013 执教人:使用时间:总课时:8分)为倡导“低碳生活”,人们常选择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图①所示的是一辆自行车的实物图.图②是这辆自行车的部分几何示意图,其中车架档AC与CD的长分别为座杆CE的长为20 cm.点A、C的长;到车架档AB的距离.(结果精确到sin75°≈0.966,cos75°≈0.259,tan75°≈3.732)题8分)图①是小明在健身器材上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图②是小明锻炼时上半身由ON位置运动到与地面垂直的位置时的示意图.已知AC=0.66米,BD=0.26米,αcos20°≈0.940,tan20°≈0.364)第13题图解两个三角形题8分)美丽的黄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沿河两岸第15题图分)某市在地铁施工期间,交管部门在施工路段建立了矩形路况警示牌BCEF(如图所示).已知立杆第16题图“兰州中山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第18题图分)根据道路管理规定,在羲皇大道秦州至麦积段上行驶的车辆,限速60千米/时.已知测速站点(如图所示).现有一辆汽车由秦州向麦积方向匀速A点行驶到B点所用时间为的长度;通过计算判断此车是否超速.第19题图分)在建筑楼梯时,设计者要考虑楼梯的安全程度,如图①,虚线为楼梯的倾斜度,斜度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倾角情况下,倾角越小,楼梯的安全程度越高;如图②,设计者为了提高楼梯的安全程度,要把楼梯的倾角θ1减至d1=4米,∠θ1=40地板的长度增加了多少米?(计算结果精确到36°≈0.727)第21题图分)如图所示,某人在山坡坡脚,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米,山坡坡度为13(即tan∠P AB=OC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第22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