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上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游(màn)B. 沉湎(miǎn)C. 沆瀣一气(hàng)D. 纷至沓来(tà)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使得我们的活动被迫取消。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展示了他的实力和团队精神。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D.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特别是青年学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言辞锋利,常常一针见血。
B.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D.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夺金牌,为我国争光。
C.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那片绿荫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校园的小径上。
我独自走在小径上,心情有些烦躁。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还夹带着树叶的清香。
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那棵老槐树静静地矗立在路旁,它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认真地阅读着。
我走到老教师面前,礼貌地问候:“老师,您好!”老教师抬起头,微笑着说:“你好,孩子。
有什么事吗?”我犹豫了一下,说:“老师,我最近学习有些压力,心情很烦躁,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老教师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说:“孩子,你知道吗?这棵老槐树陪伴了我很多年,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它,感受它的力量。
它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希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第1—7题及15题各选择题按照题号涂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共21分,共7小题,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ɡ)狁.(yǔn)伶.俜(línɡ)否.泰(pǐ)B.愆.期(qiān)戍.守(shù)葳蕤.(ruí)三匝.(zhāC.垝.垣(ɡuǐ)侘.傺(zhà)蹑.(niè)子衿.(jīnD.汤汤.(shānɡ)鸷.鸟(zhì)纨.素(zhí)暧暧.(ài)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B. C.芳菲菲其弥章。
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将子无怒,秋以为..适兄意..期 D.处分4.下列各项中全含偏义复词的一项( )○1便可白公姥○2慎勿为此妇○3我有亲父兄○4否泰如天地○5昼夜勤作息○6女行无偏斜○7阿母为汝求○8逼迫兼弟兄A.○1○2○4○5 B.○1○3○5○8 C. ○2○4○6○8 D. ○2○3○4○7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6、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三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时间:2018.12.11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
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头脑。
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
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坏了。
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
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
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
“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
怎么研究呢?就是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
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
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
②真正掌握归纳的方法不那么容易,但我们要尽可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做科研工作。
清代王引之,可以说是掌握了归纳的方法,尽管当时没有归纳的说法。
他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一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古人对某一个问题解释的错误。
对于《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韩诗》说:“终风,西风也。
”王引之认为这个讲错了,是缘词生训,现在我们叫望文生义。
从这句话看,“终风”解释为“西风”是讲得通的,但在别的地方“终”都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你这一个地方讲通也不能算数。
王引之用大量《诗经》中“终”和“且”对称的例证来证明,“凡”这样的“终”字都作“既”讲。
我们做科研工作,就要达到一个“凡”。
③跟归纳相反,就是所谓的孤证,即只有一个例子来证明,完全没有归纳。
它跟科学方法是违背的。
前些日子看一些字典的稿子,这里就很有一些孤证的问题。
“信”字,它讲做“媒人”,举的例子是《孔雀东南飞》的“自可断来信”。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第 I 卷(52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liǎo)廓峥(zhēng)嵘瑰(guī)丽青荇(xíng)B.隽(jùn)秀榆荫(yīn)浮躁(zào)眺(tiào)望C.怅(zhàng)寥廓漫溯(shū)倩(qiàn)影百舸(kě)D.竹篙(gāo)笙(shēng)箫峭楞(lèng)楞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B.残曛烛天,暮空照水,站在秀丽的黄昏下。
C.万类霜天竟自由。
D.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ft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廓(宇宙的广阔)百舸(大船)艳影(红艳的)B.岁月稠(多)挥斥(斥责)眷属(夫妻)C.漫江(到处都有)青荇(水草)斑斓(水纹)D.浪遏飞舟(阻止)漫溯(逆流而上)瞬息(极短的时间)4、下列各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C.给每一条河∕每一座ft∕取一个温暖的名字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却因而但 B. 虽然却所以但C.因为也所以然而 D. 因为也所以然而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C.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
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
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
”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
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
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
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基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洞穴(xuè)籼稻(xiān)淤泥(wū)臻于至善(zhēn)B.悲怆(càng)挑剔(tì)雍容(yōng)出类拔萃(cuì)C.造诣(yì)笃实(dǔ)须臾(yú)轻拢慢捻(niǎn)D.兜鍪(móu)稻菽(jiāo)分蘖(niè)夏然而止(g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精甚铸魂墓志铭熙熙攘攘B.拾掇肩胛一把锉离群索居C.奇葩苍廪捋袖子跌岩起伏D.兜鍪羁鸟毛坯房阁物致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王总一进会议室,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欢迎他。
B.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到达炉火纯青地地步。
C.得知柯洁败给“阿尔法狗”地消息,有一个围棋迷连续两天废寝忘食,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听到。
D.地沟油事件在众多新闻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质致。
B.茅于轼强调,我们虽然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在市场经济下,交换才是财富产生的途径,每一次交换都把一个物品从低价格提升到高价格,交换使其物尽其用。
C.尊重生命不仅是对人而言,天地间所有生命和造物主所有的恩惠都应该受到关爱和尊重。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高中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课标试题(共25页)
高中(gāozhōng)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第一卷〔选择题一共39分〕一、〔15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一样的一组是〔〕A.气氛..不忿.分.斤掰两治丝益棼.B.拱券.渲.染头晕目眩.轩.然大波C.熨.帖馥郁.欲.壑难填咸与.维新D.偌.大唱喏.青箬.绿蓑假设..无其事2.以下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观摩照像馆唇枪舌剑湮没无闻B.装潢影碟机断章取义飞黄腾达C.浅薄扫瞄仪名门望族黄天后土D.辐射座右铭声败名裂精兵简政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HY岛内新一波“大陆热潮〞,HY当局再次绷紧了神经,但由于已无法阻止连战“登陆〞,于是对国民HY提出各种要求,干扰连战的大陆行。
②在生活中到达了绝对(juéduì)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说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顿,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③得天独厚的旅游,成为2021年雅典奥运会商业运作的一大卖点。
A.妄图征候景观B.妄想症候景观C.妄图症候景致D.妄想征候景致4.以下句子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是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年岁不饶人〞的感慨。
B.一方面不想参加竞选政治游戏,另一方面又担忧中选者会对自己更为不利,HY民众面对总统大选勉为其难....。
C.如今,开发祖国的西部与HY开放之初相比,主客观条件已不可等量齐...观.了。
D.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后进生的言行举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转变的契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案。
5.以下句子,语意(yǔ yì)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时机,而且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翻开了一扇门。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夜缒(zhuì)趣舍(qū)彭觞(shāng)樊於期(wú)B . 会稽(jí)拊心(fǔ)瞋目(chēn)揕其胸(zhèn)C . 淬火(cuì)濡缕(rǔ)变徽(zhǐ)和而歌(hè)D . 箕踞(jī jù)目眦(zì)杯杓(sháo)卒惶急(cù)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日以尽矣B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卒起不意C . 焉用亡郑以陪邻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D . 悟言一室之内令将军与臣有郤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荆轲顾笑武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 . 见燕使者咸阳宫乃遂私见樊於期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前为谢曰D . 越国以鄙远北蛮夷之鄙人4.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③仰观宇宙之大④燕王拜送于庭⑤夫晋,何厌之有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⑧群臣侍殿上者⑨给贡职如郡县⑩孰与君少长⑪大王来何操⑫此亡秦之续耳A . ①⑦②⑫/③⑥⑧/⑤⑪/④⑨/⑩B . ①②⑫/⑦⑩/④⑧⑨/⑤⑥⑪/③C . ①⑦⑫/②⑩/③⑥⑧/⑤⑪/④⑨D . ①⑩/③⑧/④⑨/⑤⑥⑪⑫/②⑦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五声音阶,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 . 《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政治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荆轲刺秦王》一文就节选自本书。
C .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修订《春秋》时候,以“一字寓褒贬”,后世评价这种文字简练、文笔隐晦曲折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市场化的转型,文学类畅销书得到空前发展,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但文学类畅销书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文学传播发展,助力文学繁荣的同时,各种文化症候也相继凸显出来。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成为传播最快的物质,而以传播效果衡量文学的影响,极易导致同质化的产生和消费。
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同质化”,不是对文学类畅销书的某些共性进行批判,而是对那些缺乏创作见解、思维固化、依赖既定程式的作品的否定。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同质化作品几乎占据榜单的大多数,某一类型的图书一旦进入市场获得成功,相同主题的图书便会顺势而为,蜂拥而至。
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盲目跟风必然不利于文学类畅销书原创生命的延续。
在一些作家甚至是非职业作家那里,大部分畅销书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快速书写”“快速消化”,究其本质,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快生产节奏,创作时间短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创性尤其缺乏,市场对畅销书的消费需求和过滤速度迫使作家选择在有规律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中纳入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也是消费端出现类型化的原因。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内容全共二十六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浅谈好诗词沈鹏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
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温暖天下寒士,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③韵律是构成诗词之美的重要因素,节奏感尤为重要。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前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轻轻的”反复出现,使诗句节奏鲜明,诗歌韵律和谐,创造出回环相应、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对仗工巧妾帖,格律严谨,语言清丽自然,流畅遒劲,富有韵律美。
④诗与词在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形式都服务于内容的抒情写意。
相对于外部形式,用韵、节奏等内部形式对诗调内容影响更大,因为韵律与内容相统一,不可分割,形式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载体,只有充分抒情写意才能打动读者,如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受内外部形式约束,但都发挥诗词特点,将思想情感融入形式之美。
⑤诗词佳作,以抒情写意展现深刻思想。
有的诗词可以当杂文看,如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便是一例。
有的诗词可作历史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浓墨疾书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官吏的无情和战争的残酷。
白居易《长恨歌》类似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唐代历史转折的重要史实,寓抒情于叙事。
⑥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以抒情写意之笔驾驭形式格律,将深邃内容和高远意境描摹通透,启迪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美学表达”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陶冶性灵B.韵律和谐C.形式之美D.重要史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也需要通过月考来检测这个月的学习情况,不能掉以轻心。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八月十八的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唤醒国人。
③唐纳德•特朗普这个名字,尽管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对美国的一些人来说却,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A.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震耳欲聋B. 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如雷贯耳C.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如雷贯耳D. 震耳欲聋如雷贯耳振聋发聩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②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问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③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④“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强调,新形势下的火箭军要深刻把握和认识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
B.漯河市建设车辆违章查询网站的目的是希望司机可以借此契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改变不良驾驶习惯,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启碇.(dìng)纾.(shū)祸孟陬.(zōu)里弄.(nòng)B、巡徼.(jiào)自刭.(jǐn)罡.(gāng )风命运多舛.(chuǎn)C、齑.(jī)粉缇.(tí )骑迸.着血泪(bèng)疏浚. (jùn)D、缱绻.(juǎn) 赊.(shē)帐茕茕.(qióng)孑立黜.(chù)恶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骸.(hái )骨愧怍.(zuò)万卉.(huì)争荣峨冠.(guān)博带B.谥号(shì)隽.(juàn)秀残羹冷炙.(zhì)羁.縻(jī)C.徇.私(xùn)婀娜.(nuó) 文采斐.然( fěi) 沁.人脾胃(qìn)D.肖.(xiào)像发酵.(jiào)趿.拉(tā)投缳.道路(huán)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汲水蹂躏茄笛粉装玉琢B、蹒跚干瘪取缔层峦叠嶂C、吸慑掳掠荒冢云蒸霞蔚D、胚芽滞笨骐骥心荡神弛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条街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B、格斯拉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手艺不断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他最恨那些只顾赚钱出卖粗制烂造的靴子的人。
C、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暇思。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命题老师:刘芬梅刘清红李琳老师:王金祥〔XX、12、7〕本试卷共六道大题, 21 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必须使用黑色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纸交回。
请监考老师把答题卷和作文纸分开装订.一。
基础知识题〔1-6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慷慨.kǎi缔.结dì镌.刻juān 粗犷.kuàngB.方遒.qiú沧.桑cāng啮.啃niè发酵.jiàoC.饭甑.zēng 纨绔..wán kù信笺.jiān 怪嗔.chēnD.江渚.z.hě愀.然qiǎo 酾.酒shī功亏一篑.kuì2.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连到思想品质。
D.我说:“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没关系,〞他笑着说:“我习惯晚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疾病。
③有关夏收的物资供应、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也制定了________的措施.A.窜改驱除响应B.篡改祛除相应C.窜改祛除响应D.篡改驱除相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三星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三星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守15-17题。
(10分)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
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
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
”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
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
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
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
她说:“我不相信。
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
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
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
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
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
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
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被时代否定。
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
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
汉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
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
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
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
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时下网络流行大量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蕴。
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
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讨论者极少见。
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
“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中;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
至于“形美”,与“意美”、“音美”一样,也是汉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检测 语文试卷 新人教版 参考答案2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它采用了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误。
从材料二“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看,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而视现实主义为陈旧过时。
2.【答案】C【解析】A.“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现象”有误,与原文“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的说法不一致。
B.“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范畴”有误。
材料二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
D.“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有误。
材料二说“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
3.【答案】B【解析】材料一观点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A.李白与杜甫的风格迥异,此项与原文观点相悖;B.强调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强调诗歌的创作的主观色彩,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D.强调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答案】①首先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应区别开;②接着引述《诗学》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二者的不同特点;③然后概述两种流派形成对立的过程;④最后阐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解析】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
②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
【解析】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文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4分)1. (9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②故国神游,________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________。
③________ , 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________ , ________。
2. (5分) (2019高一下·邯郸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996”一词在网上成了热搜,它代表当下许多上班族“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状态。
对此,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有违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应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奋斗者该有的状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3. (2分) (2017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②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这款使用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的产品能得到消费者青睐,与企业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供给侧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⑥一般说来,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而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揠苗助长。
A . ③④⑥B . ①②④C . ③④⑤D . ②③⑥4. (2分) (2019高一上·潍坊期中)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比喻修辞时搜集到的课本例句,经过梳理归类,其中“像”或“好像”都不表示比喻的一项是()①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②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③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④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⑤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⑥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A . ①②③B . ①④⑤C . ②⑤⑥D . ③④⑥5.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 下列量词完全正确的是一项是()A . 一道波痕一丝日光一摊积雪一副版画B . 一盏灯笼一篇散文一本诗集一件衣服C . 一座驿站一枝烟一支木橹一点怒色D . 一道风景一束光线一袋土豆一支蜘蛛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6. (6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
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
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
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
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
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
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
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
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
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
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
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
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
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
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
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
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 . 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
C . 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 . 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 . 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 . 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 . 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 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 . 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 . 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
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7. (12分)(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彭程(一)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
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
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
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
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
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
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
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
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
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二)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
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
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
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
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
于是一切大为不同。
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诗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