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精品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囚绿记》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绿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绿树的感受和联想。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囚绿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练习。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理解课文,分享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囚绿记》课文内容概括写作技巧分析情感体验分享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请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一个写作技巧,举例说明并解释其作用。

3.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答案:1. 课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因囚禁一只小鸟而引发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例如“他的眼珠像两颗闪亮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小鸟的眼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小鸟的生动和可爱。

3. 结合课文内容,我理解自由是一种宝贵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并积极面对,对生活充满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和情感体验等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囚绿记》。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通用6篇)

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通用6篇)

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囚绿记》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囚绿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它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囚禁常春藤的故事,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囚绿记》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评价,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表明,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

本文的意思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本文的深层寓意。

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点,并把其中第2、3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熟读文本,把握文章的结构及作者感情脉络。

2、品味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绿的情感,理解绿的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三、说学习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

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2、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利用导学案深入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拓宽学习渠道。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孤旅生涯中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対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课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它被作为讲读课文编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抒情散文单元,学生通过这一课文的学习,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懂得咏物抒情的抒情方式,接受良好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品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

2.体会本文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揣摩语句,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4.培养高洁情操,提升审美品味,热爱生活,追求光明自由,三、教学重点: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主旨;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

难点: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主旨关键:深入品读领悟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课件四、教学过程: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文本,反复朗读,梳理结构;本案为第二课时,体会感情,领会主旨,品味语言,迁移拓展。

(一)复习提问:1.回忆上一课时梳理出来的文章结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赏绿—囚绿—释绿—思绿)。

2.第一部分“赏绿”写出作者对绿怎样的感情?(喜爱)这两个问题的复习为下面分析打下基础(二)研读探究: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大块:体会感情领会主旨,理解咏物抒情的写法;品味语言。

围绕两大目标,我选择了“有放有导,适时点拨”的策略,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另一方面,设计了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有效的驾驭课堂第一、体会感情领会主旨,理解咏物抒情的写法。

方法是研读重点段落A.首先设问:作者为什么“囚绿”?这一问设计意图:“囚绿”是全文的主体,理解了囚绿的前因后果,就理解了全文,解决这一问的具体过程是:问:文题是“囚绿”,哪些内容叙述了“囚绿”这件事?8—11段。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教材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文章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绿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过程细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解答疑问,讲解生字词。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结合课文实例分析,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做好笔记。

4. 随堂练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囚绿记2. 生字词:若干3. 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排比等4. 主题: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

(2)学生举例分析,如“绿叶如囚,渴望自由”中的拟人手法。

(3)学生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如《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会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

2. 课文阅读与生字词学习。

3. 例题讲解中的写作手法分析。

4. 主题探讨环节。

5. 作业设计。

《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这是多高的评价!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绿是怎样被囚的?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用规定符号圈点勾画填写。

绿--绿--囚绿--绿--绿(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学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喜爱之情)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择绿的原因)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语文版九年级上《囚绿记》教案(共5套)

语文版九年级上《囚绿记》教案(共5套)

《囚绿记》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

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一常春藤盆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蠢到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1.1.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文章背景介绍:《囚绿记》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囚禁和自由的故事。

1.2.2 文章结构分析:介绍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1.2.3 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2.1.1 引导式阅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

2.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1.3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通过引入囚禁和自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2.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2.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2.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1.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1.3 学生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囚禁和自由的作文,以检验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2.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4.1.1 相关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囚禁和自由的作品,扩展其文学视野。

4.1.2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囚禁和自由相关的主题活动,提高其综合素养。

4.2 教学延伸4.2.1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囚禁和自由的主题,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2.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关于囚禁和自由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欣赏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和向往,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1.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绿”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精讲课文4.1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5.2教师批改练习题,反馈答案。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绿色的短文。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7.教学反思7.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建议。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囚绿记》2.生字词表3.课文练习题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3.结合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领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审美品位。

(二)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培养高洁情操。

(三)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陆蠡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作家。

他散文委婉多姿而清丽媚人,然而他本人却是副傻傻的书生相。

抗战期间他主持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

陆蠡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灾。

然而陆蠡并没有幸运感,而是深深为自己不在场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对抄走进步书籍的敌人决不罢休,反而自己主动上门,来到租界巡捕房论理儿问究竟。

人家正愁没处找你呢,自己倒送上门来了,结果是明摆着的:咔嚓一声,投进监狱了!此后他便作为犯人被无休止地提审。

这时,陆蠡似乎还未醒悟,依然是那副倔骨和“傻”相,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他便吐血而死。

据说他惟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

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

”故人已去,然而他留下的文字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二)初读(1)读准字音。

(2)了解内容。

(3)把握情感。

(三)正音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长(四)研读1文章题为“囚绿”,哪个同学知道“囚”这个字的含义?可以借助于字形来表述。

明确:“囚”的意思:将人关押起来。

2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呢?明确:作者囚禁一绺青藤的事。

3讨论一下文章的哪些内容叙述了“囚绿”这件事?明确:第8—11段。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囚绿记》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李杨晚清小说《囚绿记》为教学资源,旨在通过学生阅读文本、讨论文本、解析文本中的文学元素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该作品背景、主要情节及人物,分析其艺术特点,并通过写作描绘视觉画面,以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了解《囚绿记》的艺术特点,包括文学元素及其运用;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思维;4. 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描绘视觉画面来理解文本。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阅读并研究《囚绿记》;2. 教学资源准备:《囚绿记》文本、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笔记本、写作工具。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提问:你知道《囚绿记》是谁写的吗?它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回应,并简要介绍李杨、晚清小说。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囚绿记》的前几章节。

2. 教师提问:- 你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初步的理解?- 你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背景下?是否能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

步骤三:文学元素分析(30分钟)1. 教师介绍《囚绿记》的文学元素和艺术特点,包括:- 故事结构及情节安排;-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写;- 情感描写及语言运用;- 主题及寓意等。

2. 教师指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元素在《囚绿记》中的表现,并请学生就其中一个元素进行深入讨论。

步骤四:描绘视觉画面(4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选取《囚绿记》中的一个重要场景,通过写作描绘该场景的视觉画面。

2.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3. 学生完成后,彼此交流作品,展示出描绘的视觉画面。

步骤五:总结与互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目标的达成和收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年轻时期因追求自由而选择囚禁一棵绿色的树,通过描绘树在囚禁过程中的生长变化,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束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难点: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绿色的植物和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囚绿记》,并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3. 内容理解(2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变化。

4. 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自由与束缚的关系。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囚绿经历出发,思考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

5.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囚绿记囚绿过程作者与树的情感变化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

2. 请你谈谈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的理解。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囚绿记》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版九年级教材,《囚绿记》一文。

该文详细描绘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囚禁在集中营里的经历。

文章共分为五个自然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品质。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本文的主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处在作者的环境中,如何面对困境,激发学生对自由的渴望。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语句,讲解其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精彩语句。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作者经历:囚禁、折磨、信念自由、生活、爱国3. 重点词语:囚禁、渴望、信念、自由、生活、爱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自由的看法。

答案示例:自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石,是精神富足的保障。

在困境中,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坚守自由的精神家园。

2. 课后阅读:选择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分析其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囚绿记》教案word文档

《囚绿记》教案word文档

囚绿记教案一、引言《囚绿记》是一部经典小说,作者是张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囚绿记》这部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2.理解和阐释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1. 《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张三(1900-1960)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囚绿记》是张三创作于1946年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通过分析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 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要素;•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理解和阐释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包括人物、场景、物品等的象征意义;•分析作者在小说中运用隐喻和象征的目的和效果。

4. 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包括生僻词汇和文学性词汇;•分析小说中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和背景;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课堂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个人阅读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2.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囚绿记》原文;2.电子媒体设备;3.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囚绿记》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1.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1.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捕捉关键信息。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懂得尊重生命。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

1.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2指导学生运用文章写作特色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绿色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绿色景物。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A.作者为什么称这篇文章为《囚绿记》?B.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绿色的热爱?C.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

4.分析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绿色的热爱。

(2)教师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特色。

5.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文章写作特色,写一篇关于绿色的文章。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作者会用‘囚绿’而不是‘记绿’作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囚’字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限制,更象征着人对自然的掠夺和占有欲。

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一种警示,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而不是随意地占有。

”(2)教师提问:“文章中,作者对绿色的情感是怎样的?你们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呢?”2.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学生:“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并讨论一下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囚绿记》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及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囚绿记》的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文章主题的探讨,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课后习题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词,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20分钟):对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对重要句子进行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生词、短语列表3. 重点句子解析4. 文章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囚绿记》,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观察一株绿植,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时刻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深入解读文章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绿”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简介《囚绿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朗读感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绿色生活”的作文。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教案系列:《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教案系列:《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
1、“囚”是什么意思?
2、“绿”是指什么?
明确: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
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况,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4)填写句子:
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
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2、交流写作情况。

3、师根据情况作好总结。

写在后面的话: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来说,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教给学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么样地整体地把握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词一词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见旨,把文章的整体美破坏无形。

到最后学生:听文不清,说文不畅,读文无情,写文无意,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教者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