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合集下载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并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了解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4.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理解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实验的步骤。

2.投影仪:用于展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3.刻度尺:用于测量物品的长度。

4.教学视频:用于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5.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实验和测量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方法。

2.教学策略:采用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规律。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总结反馈。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品的长度。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并演示测量物品长度的过程。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讨论反馈:小组内讨论测量结果,并总结反馈给教师。

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并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长度测量第二课时教案

长度测量第二课时教案

坝底小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_年级数学学科设计人铁宝艳课题:长度测量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是俩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他们不仅是量化把握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是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后续知识又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A类目

用厘米量,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
B类目

培养学生的测量,估测,培养学生的数感
C类目

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估测或测量物体的长度




P4页的内容。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版

1.复习导入5分钟
第二版块2 认识米,(实物)10分钟
3 米和厘米的关系5分钟
第三版

4 用米和厘米做单位正确的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
多举实例练习思。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第一篇:长度的测量教案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的种类。

2、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意义。

3、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刻度原理。

4、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重点误差及有效数字、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误差及有效数字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CAI课件]阅读思考题1、什么叫误差?误差分哪几类?2、什么是有效数字?学生活动二:解答思考题 [CAI课件]总结1、误差(1)定义:测出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分类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A、系统误差产生: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

特点: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的偏大或偏小。

减小方法: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B、偶然误差产生: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

特点: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2、有效数字(1)定义: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为误差所在位。

(2)确定有效数字时注意以下问题:A、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例如273和27.3、2.73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B、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单位无关,例如273mm写成27.3cm或0.273m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C、关于“0”在有效数字中的特殊性。

0在前时,从左往右数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才是有效数字。

0在后时,记入有效数字。

9D、乘方不算有效数字,例如8.73×10,是三位有效数字。

E、在计算时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

强化训练:判定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2(1)0.072(2)38000(3)3.23×10(4)2.93 参考答案:(1)2位;(2)5位;(3)3位;(4)3位。

初中物理-八年级长度的测量示例之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长度的测量示例之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长度的测量示例之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符号;2. 掌握使用尺子和卡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 训练学生进行测量和读数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1. 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符号;2. 使用尺子和卡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尺子和卡尺读数的技巧;2. 掌握使用尺子和卡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讲解法、学生展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讲解(1)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符号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符号为“m”。

(2)尺子和卡尺的区别和使用方法尺子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通常由木材或者塑料制成,一般长度为30厘米或者60厘米。

使用尺子测量长度时,应将尺子的横刻度对准被测物品的一端,将尺子平放在被测物品上,用眼睛水平地观察尺子上的标度,读出被测物品的长度。

卡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通常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适用于测量平面上的线段、角度和深度等尺寸。

使用卡尺测量长度时,应将卡尺的两个触头放在被测物品两端,用眼睛垂直地观察卡尺上的标度,读出被测物品的长度。

3. 操作演示(1)使用尺子测量长度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其他学生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卡尺测量长度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卡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其他学生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

4. 练习(1)让学生自己使用尺子和卡尺进行测量,然后交换测量结果进行核对。

(2)出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使用尺子和卡尺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5.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符号、尺子和卡尺的使用方法等。

六、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的未完成部分;2. 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举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的例子,并使用尺子或卡尺进行测量并记录。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1节 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投影仪.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m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不是错误: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幅图,一首诗引入第五章运动;刘翔引入要研究运动物体就要对时间和长度进行测量二、新课教学通过学生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长宽,与教师对比,发现长度并不一样,引入测量要有一个标准量,叫做单位1.长度的单位2.[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3.单位换算例:50m=_______cm (由大单位到小单位)42mm=_______dm(由小单位到大单位)50m= 50×102 cm= 5×103 cm50m= 50×102 cm= 5×103 cm比比看,看谁换算快!(每组一题,要有过程)(1)750m=_______dm (2)80cm=______m(3)=_____m (4)15nm=_____mm补充单位:乒乓球直径为()一支新粉笔长10 ()一支铅笔长18 ()一根头发直径约100()一层楼高()一枚硬币厚度约1 ()2.长度的测量(1)。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及其转换,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如厘米、米、千米等。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长度的实物,如尺子、线段、纸片等。

-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用于引入长度的概念。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长度的认知和疑问。

活动一:非标准单位测量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线段或纸片。

b) 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步等)作为非标准单位,测量给定线段或纸片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意识到非标准单位的不准确性。

活动二:标准单位测量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b) 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使用标准单位对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标准单位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活动三:单位之间的换算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等。

b) 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来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计算跑道长度、家具配置等。

4.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长度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一、教案:长度测量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米尺、卡尺、千分尺等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长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米尺、卡尺、千分尺、测量对象(如线段、螺丝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教案:质量测量(1)让学生掌握天平、电子秤等常见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质量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对象(如物体、液体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后续章节(六、七、八、九、十)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案:密度测量(1)让学生掌握密度测量方法,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标题:测量物体长度的教学示例二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米)。

2.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或量杯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学生能够比较和排序物体的长度。

时间:大约45分钟材料:- 直尺- 量杯-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书本、纸张等)步骤:1. 引入概念:- 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书本、纸张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

- 引入厘米和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解释它们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2. 使用直尺测量长度:- 让学生练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个直尺,让他们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 引导学生注意直尺的起点、终点和刻度线,以确保准确测量。

3. 使用量杯测量长度:- 介绍量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给学生发放量杯,让他们使用量杯测量一些液体(如水或沙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比较和排序长度:- 让学生将测量得到的长度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

- 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不同物体的长度顺序。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测量书本、课桌等物体的长度。

扩展练习:1. 学生之间进行测量比赛,看谁能准确测量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2. 让学生创设一个“测量物体长度”的游戏,与其他同学分享并一起参与。

3.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编写一篇关于他们的测量经验的短文。

评估: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排序物体长度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并检查他们对基本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另外,评估学生在扩展练习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教授测量线段长度的教案2

教授测量线段长度的教案2

教授测量线段长度的教案2。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熟悉测量线段长度的相关概念;2.学会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线段长度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教师应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以便巩固学生对测量线段长度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关于长度的定义,例如“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即物体的一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基计量单位,例如“厘米、米、千米”。

此外,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测量线段长度的实例,并提问学生如何进行测量。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二、示范测量线段长度接下来,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测量线段长度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张标有距离标尺的纸条,然后将其放置在黑板上。

教师可以使用直尺沿纸条的长度,从开始到终点进行测量,并在黑板上进行标记。

除了直尺,还需要准备纸和铅笔,以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测量,让学生体验到测量线段长度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方法和细节,如将直尺垂直靠在物体上,读取刻度的方式等等。

三、实践练习在展示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应该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避免读取出错。

四、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并填写到练习册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测量线段长度的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开展教学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经常进行实物测量和模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测量线段长度的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这能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课桌长度的教案二: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测量方法

探究课桌长度的教案二: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测量方法

教学主题:探究课桌长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方法测量课桌长度。

2.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3. 学生能够解释测量误差的原因,并尝试减小误差。

教学准备:1. 多种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游标卡尺、平板卡尺、激光测距仪。

2. 一组相似的课桌或桌子。

3. 课堂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黑板上列出自己想到的所有测量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准确地测量一个课桌的长度,应该选择哪种测量方法?学生可以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在黑板上对比各种方法的准确度、可靠性和便捷性。

二、实验探究1.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并尝试用该工具测量课桌长度。

2. 让学生讨论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并从中总结出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组人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课桌的长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讨论由于工具精度、数据处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误差?学生可以讨论方法和原因,并尝试测量,比较新结果和旧结果的差异。

三、总结归纳在小组内,学生归纳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和测量误差的原因并分享。

四、展示思考1.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选用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

2. 整合所有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如何找到最优的测量方法?3. 测量过程中是否发现有新的问题或可行解决方案?五、拓展应用1. 学生利用所选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如教室长度、书本长宽高等。

2. 学生利用测量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与实际应用。

六、课后反思1. 学生进行本次探究的反思,探讨探究的有效性、水平和困难程度。

2.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等方面。

课程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仪器测量更复杂的物体尺寸。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说起尺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尺子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尺子的主要功能就是测量长度。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学生们将开始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长度。

这对于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数学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们需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

从小学到中学,测量长度都是一个基础重点知识。

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长度将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的主要步骤1. 了解尺子的基本单位尺子通常采用厘米或是英寸作为长度的标准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单位,才能正确地使用尺子。

2. 正确使用尺子在使用尺子时,学生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需要确保尺子与待测量的物体紧密接触并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尺子需要放在被测物体的中央位置,以便得出最准确的测量数据。

3. 进行测量学生可以使用尺子在平面上测量长度。

需要将尺子沿着被测物体摆放好,读取出尺子上标记的数值,并将其记下。

最终,学生将得到被测物体的实际长度,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和应用。

4. 练习测量长度为确保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技能,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

学生可以在体育馆、操场、教室等地方测量长度。

在这些练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物体,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测量的技能。

三、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用尺子测量长度的知识通过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学生将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当他们需要制作一个桌子或一个书架时,可以使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从而确保它们能够拼装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从而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计算。

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测量长度的技能,学生将能够理解更多数学概念,并建立出扎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 长度的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 长度的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长度的测量小学数学教案-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概念和意义,学习用标准单位“米”进行测量。

2. 掌握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的示例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拿出一张纸条,问学生纸条有多长?学生可能会说“很长”、“很短”等。

教师告诉学生用什么单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引导学生进入后续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并告诉学生我们用“米”来表示长度的大小。

教学内容2: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教师向学生展示尺子,告诉学生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3: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教师向学生介绍直尺,告诉学生直尺也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示范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4:测量实例教师拿出一些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学内容5: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长椅的长度、教室的宽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并给出答案。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长度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拓展: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到几个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记录下来。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测量题目的解答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调整。

创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扩展: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长度单位的换算,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等,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长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使用标准单位“米”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乐园》教案二: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

《数学乐园》教案二: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

《数学乐园》教案二: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需要测量长度的问题。

尺子和直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测量长度的首选工具之一。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多种测量技巧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避免误差。

一、尺子和直尺的区别尺子和直尺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但是它们有着一些不同。

尺子是一种直尺,通常带有刻度等标记,方便精确测量。

尺子通常比较短,适合在桌面上测量小的物体,比如书本、文具等。

而直尺则更长,并且没有刻度等标记,通常作为画直线或者画图形时的辅助工具使用。

直尺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但是不如尺子精确。

二、尺子和直尺的使用步骤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们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的一般步骤:1.确认测量对象:首先需要明确所测量的对象是什么,确认是测量长度还是面积,以及需要测量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2.应用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如果需要精确测量长度,可以考虑使用带有刻度的尺子。

3.放置中心点:将测量工具放在测量对象的中心位置,并将标尺基线与测量对象对齐。

4.确认开始位置:确认测量对象的始末位置,开始测量长度。

5.读数:当标尺的末端与测量对象的末端对齐时,即可读出测量结果。

三、测量技巧在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长度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避免测量误差:1.确认准确位置:在测量之前,需要确认所测量的对象的准确位置,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2.留出空隙:在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隙,以方便读数,并且防止误差的出现。

3.测量反向:有时候需要从另一个方向测量结果,可以将尺子或者直尺倒过来,从另一个方向测量,但是需要在读数时注意相应的变化。

4.对准度量单位:在测量时需要注意度量单位的统一,避免出现度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需要精确测量长度,可以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长度测量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长度测量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长度测量篇本篇文章将介绍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长度测量篇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教导学生关于长度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长度测量篇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长度的概念2.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3. 理解长度单位换算4. 进行实物与图形的长度比较二、教学目标学完本节课的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长度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2. 理解长度单位换算3. 能够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实物与图形的比较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以及理解长度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拿一些同样长度的木棍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到“长度”这一概念。

2. 观察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观察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线段、物品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测量方法。

4. 实践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点,并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学实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实例,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1. 认识长度的概念教师可以放置一些具有明显长度的物品来进行教学。

如铅笔、书本、木棍等。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的概念。

2.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标准长度:1米 = 100厘米,1厘米 = 10毫米,再以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标准示范给学生看、摸、感受。

然后教师可以拿出几个长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用尺子来测量他们的长度,并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3. 理解长度单位换算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让学生快速理解长度单位换算,例如:在学校或家附近,找到一个100米左右的长直道,让学生集体数出100卷1米长的卷尺,再用卷尺与长直道进行比较,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教案二】厘米的运用:测量课堂中的实物长度

【教案二】厘米的运用:测量课堂中的实物长度

厘米的运用:测量课堂中的实物长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需要测量一些对象的长度,比如书的长度、桌子的长度、门的长度等等。

而对于测量的单位,我们通常使用厘米作为长度的单位。

在学习厘米的运用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厘米的定义,掌握厘米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测量的能力。

一、测量工具的介绍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测量工具。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通常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

我们来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1.尺子的使用方法尺子是一种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种测量工作中。

目前,市面上的尺子有两种主要类型:木尺和塑料尺。

其最小分度值均为1毫米或0.5毫米。

面对尺子的使用,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三个方面:1)尺子的量程。

学生在使用尺子时,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长度,选取相应的尺子。

例如,当我们需要测量长书的长度时,我们需要选择能够测量30厘米以上的尺子。

2)尺子的读数。

学生要学会对尺子的读数。

例如,当我们使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我们要注意尺子读数的方法。

我们选择一个刻度与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对齐,将一个刻度移动到被测量物体的另一端,读取被测量物体在尺子上所对应的刻度数字。

3)尺子的精确性。

在使用尺子时,我们要注意其精确性。

精确的尺子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而不是塑料或其他材料。

精确的尺子的读数线和尺子的刻度线通常是准确对齐的。

2.卷尺的使用方法卷尺是一种可伸缩的弹性带,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工作中。

其最小分度值通常为1毫米或0.5毫米。

面对卷尺的使用,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三个方面:1)卷尺的伸长方法。

卷尺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抓住其一端,让其弹性带伸长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用手指轻轻拨动带子,帮助其伸长。

2)卷尺的量程。

学生在使用卷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卷尺。

在选择卷尺时,需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长度,选择相应的卷尺。

经过计算得知,一般20米以内的测量都可以用卷尺完成。

3)卷尺的读数。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卷尺的读数方法。

长度测量物理实验教案初中

长度测量物理实验教案初中

教案:长度测量实验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教学准备:1. 刻度尺。

2. 实验报告册。

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知识,如质量、温度等的测量方法。

2. 提问:长度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测量,你们知道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吗?二、新课(15分钟)1.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 首先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c.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讲解长度测量的方法:a. 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尽量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小。

b. 测量时,要保证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或垂直,避免出现歪斜或扭曲的情况。

c. 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刻度尺。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3. 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写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实验的学习内容,巩固长度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减小误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总结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详细介绍:教学目标教具准备学生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后二件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和一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教师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离是多大?先自测,后请你用毫米刻度尺实际测量一下。

学生目测、实际测量、进行汇报。

(有较多同学目测与实际测量相差较大。

或不能读出目测值。

进行讨论分析后教师表扬目测水平高的同学并纠正读数:若用厘米为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二位数值;若用毫米做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一位数值)。

教师用你测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测课桌的宽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桌宽进行比较。

学生实际操作。

进行讨论。

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准确。

(复习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记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用刻度尺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记录读数的能力)二、引入新课教师拿出预先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的纸问:这条曲线如何测量?同学们准备好的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这根金属丝的直径(很细)又如何测量呢?让我们在这堂课中学习、解决。

(让学生稍议论一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三、新课讲述 1.曲线长度的测量(板书)教师拿出刚才印好一条曲线的纸问同学:这条曲线能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吗?学生不能。

教师那么谁能想办法测出这条曲线的长度?学生可以用一条棉线沿曲线放过去,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往往忘掉讲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让大家讨论、完整)。

把纸发下去(或预先发好),让学生实际测量,读出数值。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纠正读数记录中的错误。

教师这条曲线比较短,我们容易想办法进行测量,那么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我们又怎样测量?讨论片刻。

教师引导同学看课本13页第二节的第三段后拿出轮子,请同学叙述测量方法。

(没有看书时,有的同学会说,先用刻度尺测出一步的长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记住步数n。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教案
课 题
第二章 长度与时间测量(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3.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
(1)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板书: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
二、新课教学
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
生甲:刻度尺。
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19图2—15)
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与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
主备教师
陈春华
使用教师
教学时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题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它们的换算关系,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生甲: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最小刻度值,还要进行估读。
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小误差?
点拔思维:有的误差是偏大,有的误差是偏小。
生: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师:请一个同学归纳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生: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学生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
教师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离是多大?先自测,后请你用毫米刻度尺实际测量一下。

学生目测、实际测量、进行汇报。

教师用你测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测课桌的宽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桌宽进行比较。

学生实际操作。

进行讨论。

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准确。

二、引入新
教师拿出预先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的纸问:这条曲线如何测量?同学们准备好的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这根金属丝的直径又如何测量呢?让我们在这堂课中学习、解决。

三、新课讲述
曲线长度的测量
教师拿出刚才印好一条曲线的纸问同学:这条曲线能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么谁能想办法测出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可以用一条棉线沿曲线放过去,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把纸发下去,让学生实际测量,读出数值。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纠正读数记录中的错误。

教师这条曲线比较短,我们容易想办法进行测量,那么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我们又怎样测量?
讨论片刻。

教师引导同学看课本13页第二节的第三段后拿出轮子,请同学叙述测量方法。

教师归纳,这种方法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圆锥体高的测量
教师拿出锥体问同学:锥体的高是否可以用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的办法来进行测量呢?。

我们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办法来测量。

请你用这两个测量工具测一下你制作的
圆锥体的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二人小声讨论,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不断指出错误测量方法,让几组学生分别汇报测量锥体高的方法,指出正确的测量应如课本第十四页图1-8那样,并且在讲台上演示。

微小量的测量
教师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

如物理课本的一页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

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四页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张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张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而一张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知道了,这种测量称累计法测量法。

然后让学生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计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

如课本的面、底、彩图纸。

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

③每页都要压紧。

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

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不能
斜放等,为下一节课伏笔。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化薄为厚”的累计测量法。

四、巩固新
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一起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曲为直”的曲线长度测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对锥体高进行测量。

“化薄为厚”的累计法对微小量进行了测量。

同时对认真测量的同学进行表扬。

号召同学们学习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进行科学测量的学习态度,调动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目标达成实际测量题
用五分硬币和毫米刻度尺测量刚发下的那张纸上的曲线。

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圆形铅笔的直径。

用一支圆柱形的铅笔和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通过测量,学生对前二个反馈题,做得较好,而第三个反馈题,开始时有不少同学无法着手测量,通过讨论,引导,也能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学绕线时,一圈圈不能紧压,教师要指出为什么一圈圈要压紧。

六、布置作业
思考题:
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
今天的测量中你做得怎么样?
②误差与错误有什么区别?
③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样可以减小误差?
课本第14页练习二、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同学去实际测量,下节课汇报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