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一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护理论文

一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护理论文

一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58-02心肌梗塞后综合征(postmyocradial intaraction syndrome)1995年由dressler首次报告,亦称dressler’s综合征。

1表现为心肌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的临床症侯群,是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之一,于心肌梗塞后数日至数月出现,其发生率约1%-3%。

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

2结合我科收治的1名患者,是以心包积液为表现,考虑为心肌梗塞后,心包腔内的炎症或出血引起心外膜的免疫反应,本人就此谈谈对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

1 病例简介患者男 50岁住院号1422737。

因反复胸痛16小时,加重3小时于2011年12月18日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广泛前壁)。

入院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示:lad、lcx病变,于对lad行急诊pci术成功,术程顺利,胸痛缓解,术后返回我科ccu监护治疗。

术后第四天患者出现心跳快,血象升高,体温波动于37.5-37.8℃之间,住院第五天患者出现以深吸气或转身时的胸痛,当时考虑心肌炎、胸膜炎,予芬必得止痛对症处理。

次日晨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唇周指端稍紫绀,心电监护示spo292%,hr110次/分,行床边心脏b超示:心包大量积液,予继续抗血小板、调脂、减慢心率、抑制心肌重塑治疗及予动态复查心脏b超、引流心包积液处理。

连续三天均抽出血性心包积液,每次约250ml,查血红蛋白低,予输血。

12月27日,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已排除穿孔或外渗的情况。

根据患者出现的顽固性心包积液,考虑为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予加用地塞米松10mg+ns20ml静脉注射治疗,每天一次。

12月30日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积液,表明激素治疗有效,2012年1月2日改口服强的松30mg/qd治疗,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无胸痛气促,复查心脏b超示心包积液(微量),予拔管后,生命体征平稳,于2012年1月4日好转出院。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又称之为循环系统的疾病。

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已取代感染、肿瘤、饥饿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1】。

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民体质的水平。

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特点1.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

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中国十八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八点八,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但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总患者总数的30.2%,而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仅占6.1%【2】,中国内地目前高血压患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已达到一亿六千万人。

估计到2015年,几乎有200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预计它们将继续成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预计到2008年,该比例将占总死亡人数的36%。

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83.7人/10万,2008年为241.0人/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27%【3】,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同时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您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您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您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心脏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所以,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一、什么是心脏骤停综合征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是指发生心脏骤停后经抢救治疗自主心跳恢复,但由于心脏停跳期间心脏射血的中断、减少,会引起脑损伤、心脏损伤以及全身其他脏器损伤。

心脏骤停期间脑血流中断,而大脑对缺血、缺氧较敏感,可引起大脑微循环障碍、脑梗塞,表现为昏迷、肢体抽搐、肌阵挛,甚至脑死亡等,还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等。

心脏骤停后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停止,会引起相应的功能受损表现,心跳恢复后还会出现全身缺血性再灌注损伤。

二、造成心脏骤停的原因1.主要病因(1)心源性病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冠心病是导致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约80%心脏性猝死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

有器质性心脏病影响心脏电活动和生理功能,或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或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或导致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搏骤停。

也可见于心肌疾病,比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

(2)非心源性病因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损伤或者影响心肌电活动所致,如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脏的自律性和心肌的收缩性,严重创伤导致低血容引起心肌严重缺血缺氧,最终均可引发心搏骤停。

《2024年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范文

《2024年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范文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多种基础疾病的并存,其接受介入治疗的预后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旨在分析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

然而,高龄患者的生理功能、器官储备及对治疗的耐受能力均有所下降,使得介入治疗的预后效果及安全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三、介入治疗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介入治疗在高龄ACS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医生可以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高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研究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在高龄ACS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四、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改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能够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这一效果尤为显著。

(二)降低病死率研究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高龄ACS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介入治疗能够及时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三)改善生活质量介入治疗不仅能够改善高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体力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五、结论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迄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仅是当代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 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达1670万人, 冠心病死亡720万人, 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3.1%, 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1定义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病因1.1 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是青年人AMI的首要危险因素。

吸烟能够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及破坏内皮细胞的修复系统。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生长舒张因子(EDRF)释放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小板集聚性增加,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还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 增加游离脂肪酸, 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一氧化碳还能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有害的氧自由基, 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或炎症反应,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 发生AMI。

、1.2高血压高血压是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通过氧化应激、破坏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 甚至血压正常高限者(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 Hg)同较低水平血压者相比,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倍。

1.3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促进动脉内膜增厚, 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 大量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 造成其胞浆内充满了胆固醇颗粒, 变成泡沫细胞, 发生脂质沉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BNP、hsCRP、cTnⅠ的预后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BNP、hsCRP、cTnⅠ的预后意义
(23):3113—3115.
[2]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 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3]施明,傅建明,李亮,等.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 状态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
853—854.
Key
judge
prognosis in AMI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oplasty,transluminal,percutaneous coronary;Natriuretic peptide,brain;
C—reactive protein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快速 血运重建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是改善 患者早期症状和远期预后的关键,但目前对于评价 AMI后行PCI患者预后的研究不多,评价其预后指 标的可靠性参差不齐。我们检测了2010年1月~ 2012年4月135例AMI患者不同时间血浆B型利 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探讨其对AMI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血浆中BNP、hsCRP、cTnI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与AMI药物治疗患者(45例, 药物治疗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两组 患者hsCRP、BNP、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o.01),但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 后7d,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hsCRP[(13.5±3.3)mg/I。比(7.5±0.3)mg/L]、BNP[(2036±135)ng/L 比(336±27)ng/I。]、cTnI[(7.3±0.3)ng/L比(2.3±0.3)ng/I。]水平明显降低(P<0.01),PCI组MACE发 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7.8%比46.7%),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优于药物治疗,联合检测脑钠肽、

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病例分析

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病例分析
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病例分享
病例汇报
张俊校、男、57岁,因“胸疼、胸闷2天,加重13小时”为主诉入院, 查心电图(2012年12月28日,本院):窦性心律,可见ST-T改变 ;心肌 酶、心肌坏死标志物高,考虑急性心梗 行急诊冠脉造影:回旋支远段80%管状狭窄,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导丝 通过前降支近段闭塞处至远端,球囊反复扩张,前向血流不能到达远端, 无再流 2012-12-31 8:15 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意识丧失,肢体抽 搐;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升压药物快速应用,约1分 钟患者意识恢复;床旁彩超检查:心包填塞,立即心包穿刺引流术,抽 出血性液体约30ml,引流后患者血压升高(当日停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 肝素)


ECG可能会出现ST-T 波异常 胸部x 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肺炎的X线征象;肺下野呈线状 或斑状阴影,为特征性改变 超声心动图:心包和胸腔积液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尚无统一标准,下列可供参考 Dressler:①肯定的AMI或陈旧性心肌梗死;②AMI后数周出现发热、胸 痛、呼吸困难、咳嗽等,具有胸膜炎、心包炎、肺炎的可靠证据;③抗 感染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确 Welin L:(1983年)AMI后1周以上发生下列症状:①胸膜、心包疼痛; ②发热37.5℃以上;③ESR>40mm/h;若有上述2条可诊断为PMIS 元柏氏:①发生于AMI后1周以上有心包摩擦音,明确的心包积液征,发热, 胸痛,心率增快,肺炎,胸膜炎;②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疗反应良好;③有复发倾向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达38~39 ℃,偶可达40℃,持续l--2周或可持续3-- 6周,呈 迁延性或间歇性,常可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无效 胸痛: 可与发热同时或先行出现,与心包和胸膜炎症有关;胸痛位于胸 骨后或心前区,为针扎样锐痛或压迫样钝痛,可放射至颈、肩胛部、上 肢和腹部;胸痛持续几小时、数日、数周不等 心包炎:多发生于MI后2--16周,90 %以上PMIS患者有中等量心包积液 (PE),偶可引起心包填塞,需行急诊心包穿刺放液;多伴有胸膜炎和间 质性肺炎,且常反复出现, PE可为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进展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进展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进展摘要:心梗患者可能会发展到心衰这个阶段,心衰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冠心病,如何进行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

国外通过研究发现,心梗后心衰不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都开始有下降的表现,但是我国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是原来的5倍,同时死亡率依然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心梗后人体由于心肌坏死、炎症反应等造成心室重构,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做好相关的检查可以对预后情况评估。

然后患者可以服用心梗后心衰的药物进行防治,而目前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正在受到关注,使用心衰辅助装置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十分有效。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防治;进展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2600万的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

在我国,女性患病率为1.0%,男性为0.7%,从地域上看北方发病人数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心衰的出现对身体健康和寿命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心衰患者正在得到有效的治疗,显著降低了病死率。

心衰主要是由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而冠心病为主要因素。

本文就心梗后心衰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1发病机制患者出现急性心梗后会造成心肌细胞的氧气和血液供给不足,进而导致心肌凋亡甚至坏死,抗凋亡蛋白和促凋亡蛋白会影响心肌凋亡进程。

具体说来,急性心梗会增加促凋亡蛋白Bax,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这种物质紧密关联心肌凋亡进程。

心肌坏死和心肌凋亡会显著的减弱心脏排血量,进而造成急性心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源性休克。

同时,心梗后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再灌注治疗会导致心肌的不断凋亡甚至坏死,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1]。

2预测评估进展2.1生物学标志物根据一项对61位心梗患者的观察研究,这些患者在住院发病48小时的时间里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左西孟旦组,测量白介素-8和室壁运动指数,最终发现了左西孟旦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将炎症指标值降低,该可以改善患者术后6周心功能,提示白介素-8对于心肌的缺血后再灌注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新进展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危害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群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项最新的护理进展,旨在提高AMI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早期干预和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中,早期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开展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护士应做好早期干预的准备工作,加强对PCI技术的了解和使用。

另外,抗血小板治疗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近期的研究显示,使用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如依达普坦、普拉格雷等,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提高AMI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康复护理的个体化和综合性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

传统的康复护理主要以身体恢复和药物治疗为主,而现在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综合性的康复护理。

个体化康复护理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面。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饮食调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运动锻炼帮助患者增强心肌功能和体力。

综合性康复护理涉及到多学科的合作。

护士、医生、心理学家、营养师、体育教练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三、远程健康管理和智能化监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健康管理成为了心脏疾病护理的新趋势。

通过远程监测设备,护士可以实时获取AMI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数据,及时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

智能化监测技术为AMI护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精确性。

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预警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过程。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成功率和安全性都比较高。

但是,PCI术后并发症是一个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

PCI术后并发症较多,这里主要对几个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介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1. 再灌注综合征(Reperfusion syndrome)Reperfusion syndrome是PCI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5%~10%。

Reperfusion syndrome是由于再灌注后导致细胞内钙浓度升高、自由基产生、炎症反应等细胞损伤过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复苏等。

护理对策: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血流动力学指标。

加强患者的饮食营养支持,保持患者心理稳定,可以采用镇静剂等药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 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部位主要包括血管穿刺部位、肠胃道、泌尿生殖道等。

严重的出血可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对策:出血风险评估是预防和控制PCI术后出血的关键措施之一。

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应在术前充分用药,有效控制凝血功能,注意采用符合血管穿刺部位的修复方式。

出现显著出血时,应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并予以输血抗休克治疗。

3. 药物反应和过敏PCI术后药物反应和过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过敏、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处理、治疗,避免出现生命危险等情况。

护理对策:对可疑药物进行过敏试验,选择具有少副作用,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若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停用药物,静脉注射咖啡因、甲氧氯普胺等应急药物,必要时应给予皮质激素和抗组胺剂治疗。

心肌梗死疾病研究报告

心肌梗死疾病研究报告

心肌梗死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心肌梗塞,心梗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心胸外科病症体征:猝死,肠出血,反向搏动,上腹不适,上腹部疼痛,心肌坏死广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疾病介绍: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症状体征: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

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化验检查:心肌梗死患者要做哪些检查?以下就是关于心肌梗死的检查的具体介绍:(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类型的一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长时间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最后直接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1,2]。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3,4],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起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1 AMI一般治疗的护理1.1急性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初期的重要措施是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其运动,保持病房的安静,以达到降低患者代谢,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担为目的[5,6],有利于心肌功能的回复,特别是在前2w内,患者的洗漱、饮食、大小便等都要有护士的帮助,此期间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2w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站立行走等做适当的运动。

1.2吸氧的护理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胸闷、胸痛程度决定氧流量,通过吸氧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梗死灶周围的供氧量,降低梗死范围的扩大。

一般持续给氧7d,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适当的延长给氧时间。

1.3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表现出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前区疼痛,并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休克。

所以要尽快止痛,保持患者安静,以免梗死范围扩大。

一般药物不缓解,且有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患者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不利于损伤心肌的恢复,甚至使梗死的面积扩大。

吗啡类药物可以抑制呼吸,所以在用药期间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并观察其疗效。

1.4输液的护理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管道,便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输液过程中在做好三查七对的基础上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并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时刻监测患者的状态,防止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syndrome)是指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后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这种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的几天到几周内。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乏力、低热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心肌松弛和心肌震颤等。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由于心肌梗死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和心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等因素。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休息、抗炎药物、抗凝血药物、镇痛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医生还可能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指导治疗。

梗死后综合症名词解释

梗死后综合症名词解释

梗死后综合症名词解释
梗死后综合症(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syndrome,简称PMIS)是指心肌梗死后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病症,包括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心包炎、心包填塞等多种症状。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关节痛。

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体温升高,也有可能因为心肌梗死后出现的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引起发热。

而关节痛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病情轻重不同,有时可伴有肌肉疼痛等症状。

此外,肌肉疼痛也是PMIS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

一些患者可
能会出现肌肉酸痛、无力等不适感受,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运动。

淋巴结肿大也是PMIS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局
限于心肌梗死发生的区域周围的淋巴结,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

此外,心包炎和心包填塞也是PMIS比较严重的表现形式,通
常会伴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等不适感受。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PMIS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的,另一种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引起的。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对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心包炎和心包填塞等严重症状的发生。

总之,梗死后综合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心梗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

心梗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

心梗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造成多数心脏病死亡案例。

全球范围内,心梗是导致死亡和健康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评估这种疾病的流行率和变化趋势,我们展开了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这项研究覆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群。

其中包括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洲等地区的不同人群。

通过对这些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

发现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参与调查的群体中,心梗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疾病。

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此外,在参与研究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病率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心梗发生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可能与饮食、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梗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此外,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和肥胖等生活习惯因素也增加了心梗的风险。

对策建议为了应对心梗的大规模流行,我们建议人们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当的运动、不吸烟等。

2. 管理好自己的血压、血糖、胆固醇和体重等指标。

3.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年龄大的人和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此外,我们也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心血管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呼吁医疗部门加强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结论心梗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脏疾病,其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心梗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及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为我们下一步预防和治疗心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管理好自身健康指标,我们可以降低患心梗的风险,维护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心梗的预后评估与康复效果

心梗的预后评估与康复效果

心梗的预后评估与康复效果心梗(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病症。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心梗患者的预后评估与康复效果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梗的预后评估和康复效果,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心梗的预后评估1. 临床指标的评估心梗的预后评估首先需要通过一些临床指标来进行,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等。

这些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的存活率、再发心梗的风险以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心电图的评估心梗通常伴随着心电图变化,因此心电图的评估也是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一环。

ST段抬高和Q波增深是心梗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可以用来判断心肌坏死的范围和程度,进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3. 影像学检查的评估定位心梗病灶的位置和范围对于预后评估非常重要,而这可以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心脏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实现。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心室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梗死后心肌再灌注的情况,从而为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心梗的康复效果1.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过程。

这包括适度的体育锻炼、心理干预、饮食调整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

心脏康复对于促进心肌的再生与修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2. 生活方式调整心梗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控制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这些调整可以降低患者再次发生心梗的风险,提高康复效果。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心梗后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可以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支持心梗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心理支持在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心梗的影响,减轻焦虑和抑郁,有益于康复效果的提升。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常出现的并发症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常出现的并发症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常出现的并发症*导读: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

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常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

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可引起心力衰竭。

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2、心脏破裂心脏破裂发生较少,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患者能存活数月。

*3、栓塞栓塞的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可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

*4、心室壁瘤心室壁瘤或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

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

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

X线透视、摄影、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显像以及左心室造影可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

于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张涛;李晓红【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02(000)012【摘要】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 Postmyocradial intaractionsyndrome) 1 995年由 Dresler首次报告 ,又称Dressler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发热、心包炎、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推测是一种以坏死心肌组织为抗原的免疫反应。

1 病因和发病机理1 .1 体液免疫 :Dressler试验证明 :5 7例心肌梗塞病人 ,37例抗心肌抗体阳性 ,正常人心肌抗体阳性率为 0 %~ 8% ,心梗病人为 3%~ 80 % ,而梗塞后综合征病人高达2 5 %~ 1 0 0 % ,证实变性心肌有极强抗原性。

1 .2细胞免疫 :Larence报告活动期梗塞后综合征病人淋巴细胞增加。

B细胞数比率上升 ,提示细胞免疫变化与梗塞后综合征有关。

2 临床表现2 .1 发生率与时期 :Dressler报告发生率为 3%~4% ,我国为 1 0 %。

时期为心肌梗塞后二周至数周 ,持续时间在数周到 3个月之间。

2 .2 发热 :机理不清 ,继梗塞初期的轻度发热之后 ,体温渐增高至 38~39℃ ,甚至达40℃持续 1~ 2周 ,抗生素无效。

2 .3 胸痛 :可与发热同时成先行出现 ,与心包炎...【总页数】1页(P)【作者】张涛;李晓红【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医院;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呼和浩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23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J], 杜嘉会;蔚学增2.心肌梗塞后综合征24例随访分析 [J], 张巍;范增辉3.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J], 崔淑兰4.心肌梗塞后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J], 吕丽坚5.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研究现状 [J], 朱振东;李凤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
Notc t 的一 组 8 rhoe等 0例 AMI 的病 侧 中, MI P S发 生率 I 常 发 生 在 AMI 2周 到 数 月 , M S 后
2 4 抗 凝药 物 有 人 认为 P S之 发病与 使 用抗 凝 药 MI 物 有 关 . 未 得 到 证 实 Notct 但 rh oe等 报 道 的 8 O倒 AMI 病 例 中 , MI P S发 生 率 为 5 , 8 这 O例 A I 者 均 曾 在 M 患 M I 早 期 心 包 炎 发 生 时 以 非 甾 旗 抗 炎 药 物 进 行 有 力 的 后 治 疗 Le se i ti 对 2 2例 AMI 者 的 调 查 , 果 无 1 h n等 8 患 结 例P S MI 。他 把 原 因 归 结 为 目前 已 很 少 应 用 口服 抗 凝 剂 和 对 心 梗 后 心 包 炎 的 日渐 强 化 的 治 疗 L 。 溶 栓 治 疗 对 L ]
P I M S的 发 生 率 的 影 响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研 究 。
3 临 床 表 现
多 在 2 1 周 后 。 rst ~ 6 D es r认 为 P I e M S常 发 生 在 AMI 后 2 1 ~ 1周 。但 也 有 报 道 P S于 AMI后 1 内 发 病 者 。 M1 周 即 使 D es r本 人 所 报 道 的 一 组 病 例 中 亦 有 发 病 较 早 rsi e
,-


厶 憾
。 t
, , {
《 医学 综 述 j 2 0 0 0年 第 6卷
维普资讯
第 2期
心 肌 梗 塞 后 综 合 征 研 究 现 状
云南省 第一 人 民医 院( 明 60 3 ) 昆 5 0 2 云 南 省 昭 通 地 区医 院
{参 与发病 。 5 I 22 细胞 免疫 细 胞 免疫 参 与发 病 的研究 尚不 深 ^ 。 . K nd e e y等 报 道 活 动 期 P I 患 者 心 肌 抗 体 效 价 增 高 - MS 淋 巴 细 胞 数 增 加 及 B 细 胞 比 率 上 升 , 淋 巴 细 胞 转 化 但 率 无 变 化 。W etn eg等 证 实 M I , 巴 细 胞 可 为 心 re br 后 淋 肌 组 织 抗 啄致 敏 。Ktr l al d等 报 道 M I NK 细 胞 活 性 r n 后
攀 一- 综 审 校 述 2 之 z L
B th 及 C l la h提 出 P S 的 发 uc oc og o MI
心 肌 梗 塞 后 综 合 征 ( otry erM nacin P s a o ad ifrt o sn r me 1 5 y do ) 9 6年 由 德 国 医 师 Drs e 首 先 报 道 . 叉 eS r 故 称 D ed r综 合 征 , 心 肌 梗 塞 后 的 一 个 重 要 合 并 症 rs e 是 现 就 有 关 心 肌 梗 塞后 综 合 征 ( MI ) 问 题 综 述 如 下 。 P S的 1 发 生 率 及 发 病 时 期 11 发生 率 . D es r报 道 发 生 率 为 3 ~ 4 . 村 rsi e 木 报 道 为 5 , 国 约 为 l 。 综 合 诸 寡 报 道 发 生 率 为 我 O 1 ~ 3 。随着对 P I M S的 注 意 , 不 断 有 关 于 发 生 率 仍 的 报 道 有 的 认 为 常 见 , 的 大 样 本 统 计 未 见 1例 。 有 Th d n 等 所 报 道 的 一 组 7 9例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 aa i 9 AMI ) 的 病 例 中 , MI P S发 生 率 不 到 1 。 h t n等 报 道 的 一 I c se i i 组 2 2侧 AMI的 病 倒 中 , 发 现 1 P S的 患 者 。 8 未 倒 Mt
之 病例 。发病 持续 时间 在数 周到 数月 之间 , 有反复 发 亦 作 持续 2年 的病 例。 2 捕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P S 的 病 因 学 尚 不 完 垒 清 楚 , 能 与 以 下 因 素 有 MI 可
关 2 1 体 渣 免疫 .
3 1 发热 一 般达 3 ~ 3 c, 可 达 4 ℃ , 续 l . 8 9 偶 0 持 ~2 周 或 可 持 续 3 6周 , 迁 延 性 或 间 歇 性 . 可 反 复 发 ~ 呈 常 作 。抗 生 素 治 疗 无 效 。 发 热 机 制 不 清 “ 。 J 3 2 胸 痛 可 与 发 热 同 时 或 先 行 出 现 , 心 包 和 胸 膜 . 与 炎症有 关 。胸 痛位 于胸 骨后 或心前 区 , 针蒯样 锐痛 或 为 压 迫 样钝 痛 , 可散 射 至颈 、 胛 部 、 肢 和腹 部 ; 肩 上 耀呼 吸 及体位 变化 、 嗽和 吞咽 时胸痛 加剧 , 者 常取坐 位 , 咳 患 上 半身前 倾 以减轻 胸痛 。胸 痛可能 持续 数 日 , 轻者 可能 只 持续 儿小 时 , 者迭 数周 。AM1 身 伴有 胸 痛者 , 愿 长 本 常 后躺 或平 卧 , 特征 有助 于鉴 别诊 断 。 此 33 心包 炎 多 发 生于 梗 塞后 2 1 . ~ 6周 , 有 胸 痛 和 常 发热 。9 以上 P S患 者有 中等量 心包 积液 ( E) 偶 0 MI P , 可 引 起 心 包 填 塞 , 行 急 诊 心 包 穿 刺 放 液 。多 伴 有 胸 膜 需 炎 和 间质性肺 炎 , 常 反复 出现 P 可 为浆液 性 、 液 且 E 浆 血 性或血性 , 典型 P E呈 浆液性 . 血性 P E可能 与使 用抗 凝 药物有 关 . 。 但 部分 患者 并未 使用抗 凝药 物 , 5 亦可呈 血 性 P 说 明抗凝 药物 仅 为加重 因素 。 E, 3 4 胸膜 炎 大约 6 合并胸 膜炎 伴胸 腔积 液。积 液 8 性 质 与心 包炎 相 同 =积 渡 细菌 学检 查 阴性 0。 目前认
为 , 腔 积 液 是 由 于 M I , 包 腔 内 的 炎 症 或 出 血 引 胸 后 心 起 胸 腔 的 邻 近 反 应 所 致 。 J 3 5 肺 炎 发 生率 为 2 - 7 , . 8 3 一般 较心 包 炎 和胸 膜炎 少见 . 在 2 左右 。x线检 查可 发现肺 实质 内有 多 j 条 索 状 或 小 片 状 授 润 , 时 可 迅 速 浸 延 至 垒 肺 , 者 出 有 患 现 明 显 咳 嗽 、 痰 和 呼 吸 困难 。 生 素 治 疗 无 效 , 上 腺 咳 抗 肾 应质 激素 可使 病情好 转 。 4 辅 助 检 查 血 液 检 查 可 发 现 白 细 胞 增 多 选 1 0 / 0 1。L~ 2 x O×
6 P I M S与 再 发 AMI
M1 甲 期 心 包 炎 ( a [ p m o ada i acin 后 E r o my er i n rt y l f o
p r a dt ) 般 发 生 于 AMI ei i s 一 cr i 后 2 4哭 , 持 续 2 3 ~ 约 ~
但 山 于 原 有 MI引 起 的 S 1变 化 参与 其 中 因 此 , T 其
例 的 心 包 蹙 为 弥 漫 性 。 两 种 心 包 炎 的 发 病 机 制 似 有 所 此 不 同 : 者 可能 足 局部 心包 对 胡 死心 肌 的 反应 所 致 , 前 、 后
者 则 认 为 是 过 敏 反 应 性 疾 病 为 此 . MI P S与 M1 早 期 后
D es r 为 它 是 一 种 过 敏 反 应 性 疾 rsi 认 e
病; AMI , 后 以坏 死 心 肌 组 织 为 抗原 产 生 抗 心 肌 抗体 . 通 过 体 液 免 疫 发 病 。 一 种 可 能 与 发 病 有 关 的 因素 是 血 另 液 渗 透 剜 心 包 腔 内而 引 起 自家 免 疫 性 反 应 。 常 人 心 肌 正 抗 体 阳性 率 O ~8 , 肌梗 塞 ( ) 者 3 ~8 ; 心 M1 患 0 PM1 S患 者 达 2 ~ 1 0 5 0 即 使 用 同 一 方 法 也 以 P I M S 抗 体 阳性率 最 高且呈 高效 价 . 证实 变性 心肌有 极强 的 并 抗 原 性 。S o d z n y等 发 现 在 AM I 者 血 中 检 测 出 一 种 特 患 异 性 免疫 复合 体 ( 心脏 自身抗 体 ) 在 AMI . 腐例 中检 出 率 选 7 。深入 研究 发 现 , 种免疫 复合体 分 型 , 7 选 特 别 是 H型 复台 体 , MI 2 3周出现 . 在 后 ~ 以后 保 持 阳性 不变 , 它可 能是 亚 临 床 P S的标 志跚 =E r M1 al s等报 道 , P S患 者括 动期 血 清补 体 C 降 低 , MI c d增 加也 间接说 明抗原 抗体 反应 的存 在 。有 些学 者认 为 , 心肌抗体 之 抗 产 生 与 P S的 发 生无 直 接 关 系 , 部 分 患 者 尽 管 有 心 MI 因 肌抗 体 存 在 , 并 不 出 现 P S之 表现 , 明有 其他 机 但 M1 说
srT 的 变 化 可 能 失 去 诊 断 直 义 。胸 部 x 线 检 查 町有 , P 胸 腔积 液盈肺 炎 的 X线征 象 。 下野 呈线状 或斑 状 E- 肺 阴 影 , 特 征 性 改 娈 超 声 心 动 图 可 及 早 发 现 心 包 和 胸 为 眩 积液 . 别 是少 量 P 特 E。超 声 波 尚 可 提 供 心 包 穿 刺 途 径 , 免损 伤心 肌 一 。 避
维普资讯
医 学综进 } 2c 0 0年
第 5卷
第 2期
I。以 及 血 沉 增 快 . 球 蛋 白和 C 反 应 蛋 白 开 高 。 抗
AM I 早期 . M 1 心 包 炎 的 太 多 数 ; 一 种 少 数 病 后 占 后 另
心 肌抗 { 件 .K 可 能 会 出现 S 段 及 T 渡 不正 常 , 奉阳 F G T
降 低 。 些 都 提 示 细 胞 免 疫 的 变 化 与 P S发 生 有 密 切 这 MI 关 系 。I WFn o O等 以 P S患 者 心 包 液 为 抗 原 , 入 患 a MI 加 者 淋 巴细胞 观察 淋 巴细胞转 化 率 , 果井无 变化 。 此 , 结 因 细 胞 免 疫 参 与 P S之 发 病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证 实 MI 23 . 病毒 感 染 病 可 能 与 病 毒 感 染 有 关 。 们 认 为 心 脏 内 静 止 的 或 潜 在 他 的 病 毒 感 染 被 MI引 起 的 创 伤 所 激 活 而 导 致 P S 之 M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